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幼儿老师闯异界-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闱卓谒狄榻ǎ绾喂矗头纯谒狄ぜ菁荩俊
饶举人说:“不错,这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我们是要归建,归建以后,更好地护驾。但是我们要知道归的是谁的建制,故而,先要见到太后和皇上。”
林夕就说:“我们玄义号,不在宋军建制之中,你们归建在这里,是不能够的。好了,先送回去吧。”
米三妹立刻大声喝到:“下船!”
。。。。。。
正在这时候,一个传令兵上来报告:“启禀涂指挥,有一个自称是炜杰的老头来投,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军情禀报。”
涂熙才问:“怎么来的,几个人?”
传令兵说:“我们巡防船截获的一条无影舟,当时他们倒是也直白,不曾逃遁隐匿。人数吗,一个老头,一个青年,四个童子,六个汉军桨手,一条无影舟满满登登。”
涂熙才对郭益教头说:“郭教头,你怎样看?”
郭益说:“这个时候来投,如此直白,如果是杀手,那么不是太白丁,就是太鸡贼。传令兵,人在何处?”
传令兵旁边的一个水鬼道:“无影舟拴在咱们一条巡防船上,几个人都搜检了全身,看押在巡防船。”
郭益说:“涂指挥,莫若提来一个童子,再提一个老头来,分开审讯。”
涂熙才对传令兵说:“按照郭教头的话去做吧”
传令兵得令以后,匆匆和水鬼离开了。
这时候,几个宋军统制官和米三妹他们吵得不可开交。
米三妹强行要驱逐这些统制官,但是米三妹打文士打得过,但是统制官中却有两个孔武有力,接连打倒了三四个玄义卫的士兵。
米三妹大怒:“火夜叉,给我准备火箭筒。。。。。。这些老不死的,看我不烧死你们!”
珍娘禁不住跳了起来,双手都要捧心了,仰着头对慧娘说:“慧娘慧娘,三妹如此英气勃发,我的心都要化了,好羡慕呀。”
秀娘则暗暗着急,忍不住对林夕说:“上人,这些。。。。。。这些,原本也是官场的陋习,倒也不是真的不敬,咱们玄义卫也是用人之际,现在米三妹一个姑娘家家的,倒也如此凌厉,只怕,若是大军不归附,起了冲突,反为不美。”
林夕柔声说:“儒家不是讲究静、净二字,先静观其变吧。”
这便涂熙才匆忙走过来对林夕说:“上人,有个老头来投,我们巡防船方才截住,过一会提两个人过来审讯,如今时间快到中午,我们需要为下午行止,做些准备。这些宋兵统制,如何行事,还请上人示下。”
林夕说:“让米三妹抗他们一抗,也不是坏事,米三妹刚刚经历战事,心情激荡,若不能释放,也与她不利,发过火,心情就好一些了,再说,她也需要立些威风,有些故事,不然怎们建威信,带队伍?注意不要让宋庆坏了她的事情,咱们内部必须团结,不许互相拆台。”
涂熙才这才明白,不尽感激地说:“上人体贴若此,实在是米三妹的幸运,我这就去安排。”
。。。。。。
不过片刻,一个老头叫做炜杰的,一个童子叫做求功,分别被提上了玄义号。
宋庆被涂熙才拎过来办这件事情,不许打扰米三妹的表演,宋庆开始还挺不满意的,不过一听到是审讯,兴趣也是大了,不过把两个人押上船甲板,才知道,原来是带到林夕这里审问。
老头走过来,看见林夕,便深施一礼:“草民炜杰,见过上将军,有紧急军情容秉。”
林夕说:“且先等等,你不要说话,那童子,你来说,您是谁?”
那童子说:“嗯嗯,草民,草民是求功。草民名字唤做求功。”
林夕就说:“回答倒也从容,你在哪里做事?以何为生?”
那童子说:“小童,小童,小童是,回上将军的话,小童本是茶童。在,在炜杰先生处做茶童,以茶童为生。”
林夕问:“你多大了,他给你多少月例银子?”
那童子说:“回上将军的话,我七岁了,月例银子,有的时候十多个铜子儿,有的时候能挣一二百个铜子儿。”
林夕说:“这样看来,倒是有点少了。”
那童子说:“回上将军的话,倒也不能说十分少。”
林夕笑了:“哦,这个倒也少听见,那么你变说说,是几分少呢?”
那童子似是被问住了:“回,回上将军。。。的。。。话,这个,几分少?这个词,算是什么意思呢?”
林夕故作惊奇:“哎呀,你方才说不是十分的少,那是几分少?”
童子很是纠结了一下:“回上将军的话,这个我却不知了,那只是俗语吧,倒也没有遇到过这样较真的,小童实在是回答不出,不敢乱说。”
宋庆惊奇了一下:“你这个童子,倒是有几分急智。”
林夕就问:“这个老头做什么的?”
童子这下子很是光荣起来,脸上的神采也飞扬了:“他呀,说出来吓死你,他是大元朝的大汗孛儿只斤…忽必烈赏赐给他的儿子孛儿只斤…吐鲁克拔都的师爷,我的老师呀。吐鲁克原来就是个破落户,侥幸逃到大都,那些宫里的娘娘们都是不喜欢吐鲁克,大汗随便赏赐了一些金银,后来把我师父赏赐给吐鲁克,结果我师父给出了个主意,让吐鲁克射天上的大雕,让大雕落到大汗的帐篷圈内,吐鲁克一下子就发达了,当上万户了,知道嘛,万户呀,还是个上万户,实实在在有兵上万,再加上军户仆役家丁女眷,那就是四五万人的头头,可厉害了。他们老家的那些马奴还不算哦。”
林夕装作很惊讶:“这么厉害?”
童子说:“那是!你还不知道吧,我师父给吐鲁克将军出主意,这次干掉大宋的太后和皇帝,他就能回去封地了,大汗许了他跑马一天一夜的封地,跑马一天一夜呀,我都不敢想,那是多大的一片,将来那一定牛羊都会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多。”
听到这里,涂熙才不免拳头都握了起来,赶紧安排士兵把炜杰师傅包围起来。
那童子看到了,不由得哂笑起来:“那么不用害怕,我师父一般不杀人,他都是用脑子杀人。”
宋庆说:“哎呀小兔崽子,都被你嘲笑了!”
那童子便笑了:“这位小将军真是好笑,前一刻我们怎样,现在我们也还怎样,你便变了颜色,若真是师傅做了手脚,上你这船,你们便是杀也杀不了的。”
林夕对炜杰说:“炜杰师傅,名字不错,你这个童子的话,你教他的?”
童子抢话说:“哪里用得着师傅教,每日里面耳濡目染,就都会了。”
炜杰师傅说:“林上人,草民本是无足轻重,只是,这军情如火,若是错过了,杀了小人,也没法追回时间,不如,且听听草民的话。”
林夕说:“好吧,你只管捡要紧的说。”
炜杰施礼一躬到底:“我本是汉民,本家姓袁,袁炜杰是也,因避祸迁徙教书,后被女真的府衙征辟(注:音zhēng bì,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又被蒙元俘虏,积功迁升,不想被大汗收入幕僚,协组刺奸,故而不得脱。接着又被赐给吐鲁克。现在侥幸得脱,故而愿意为上将军献策,恳请大人开恩,放我等南出。”
林夕看着炜杰大方得体,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惧色,很是稀奇:“你倒是丝毫没有惧色,想必是有什么依凭!”
炜杰笑了笑:“不敢,只是老奴自知,天下没有白吃的饭,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惯了。”
林夕深深地看着炜杰师傅的眼睛,两人相互看了足足三分钟,林夕说:“那就说说吧。”
炜杰师傅说:“吐鲁克八九成死了,张弘范八九成死了,张世杰八九成死了,我虽然不知道上将军的依凭是什么,不过,若是不注意,半日之外,一日之内,八九成也会死。另外,此刻崖山海战之兵,无论胜负,旬日之内,若无意外,或者也会血雨腥风,所剩无几。”
林夕笑了:“所以炜杰师傅所来何为呢?带来血雨腥风?”
炜杰师傅说:“非也,血雨腥风不是我带来的,反而想少死些人,换自己一条生路。”
………………………………
第74章 73。立国之极,人口陷阱,如之奈何
炜杰师傅说:“吐鲁克八九成死了,张弘范八九成死了,张世杰八九成死了,我虽然不知道上将军的依凭是什么,不过,若是不注意,半日之外,一日之内,八九成也会死。另外,此刻崖山海战之兵,无论胜负,旬日之内,若无意外,或者也会血雨腥风,所剩无几。”
林夕笑了:“所以炜杰师傅所来何为呢?带来血雨腥风?”
炜杰师傅说:“非也,血雨腥风不是我带来的,反而想少死些人,换自己一条生路。”
林夕沉吟了一下,吩咐道:“给炜杰先生看座。”
炜杰又施礼道:“启禀上将军,我等还有九个人,已经在海里漂泊躲避了半夜,还请允许给他们个避风避寒的所在,里面还有两个童子。”
林夕说:“真伪尚未辨明,若是让他们上来,不是让我们冒更大的风险吗?”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是一愣,在场的,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这种直白,甚至说赤裸裸的话,让大家与观念中缥缈神仙,或者圣人门徒,生生割裂开来。
炜杰也是一愣,脑子飞速运转,旋即回应道:“上将军英明神武。。。。。。”
林夕打断说:“激将法对我没有用,捧杀棒杀都没有用,想要活下来,来点干货。”
炜杰又是一惊,心下就想,这个上人,不食人间烟火呀,与此前遇到的人都不一样,倒是与蒙古兵,嗯,也跟那个忽必烈倒有些神似,我该怎么应对呢?不,也不太一样,忽必烈是刚猛简洁,而这个上人,更直截了当,如此看来,一个是用神念气质,让蒙古兵具有战无不胜的。。。那个,什么,算是力量吧。而这个上人,手里的的力量,人数虽然少,但是却有些神奇手段,难道?
就在这心念电转之间,林夕不耐烦地说:
“在我看来,蒙古兵取胜,一来是全民皆兵,二来是马奶、肉干,让他们具备千里奔袭的能力,三来,忽必烈意志果决,四来,他们采用的是掠夺战术。
我们神圣中华国,有所不同,立国之极,在于敬真天、法道祖,强神民,富圣国,具体而言,在于启兆民之智,在于齐兆民之道,在于探索、体察、创造、阐释,让国民享受进步发展的红利。
其中根本的差别——
在于从自己出发,强行塑造个人偶像;
还是从天道出发,领受天道至予。”
炜杰思索片刻,慨然叹道:“上将军,言道精微,在下不敏,不能察其核心,但心向往之。神圣中华立国之极在于敬天法祖、强兵富民、开启民智、通达大道,而大道者,在于发明而创造,在下虽有所见,不敢相像未来。”
林夕顿时发现,这个炜杰不简单呀,于是,林夕说:“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你需要多久来评估你的决心呢?”
炜杰咀嚼了一会儿:“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上将军倒是对明经辩义,别出心裁,老朽佩服,敢问人人皆有爱己之心,岂非美物自己得之则喜,他人得之则厌,则心喜与心厌,如何定良善呢?”
炜杰听到这里,越发觉得古人文士明经辩义,嘴皮子不是一般的利索,不过,要想以理服人,终究要说出道理来,于是说:
“炜杰师傅,果然不凡,所谓良善,乃是天道有神有灵,圣灵则神之道也,人乃万物之灵,是故神道把良心安放在人心里,好叫人有愧疚喜乐,此也谓之共情,人有共情,故而可由情达理。所以人有私爱,口腹之欲也,人有推己及人的公爱,也有揣测他人弱点暗下陷阱的私利,这就是良心丧尽,就放纵私欲,生出污秽来。”
【注:罗9:1,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提前1:5,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弗4:19,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炜杰眼光灼灼地看向林夕:“上将军是说,良心是,是有,是有定见的?”
林夕说:“那不然呢,如若不然,则他人就是地狱,人越多,则周围地狱越多,即便是皇帝,宗室繁衍,就是把万民吃净了,他们自己是不是也要相互攻伐!所以,灭皇室者,乃宗室也,非人贼也,心中私欲之贼也。”
炜杰叹了一口气:“上将军何以解之。”
林夕说:“上天不曾奴役人,人何以奴役之?”
炜杰道:“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语出《道德经》第五章,大意是——
天地没有任何的偏见,对待万事万物就像这用来祭祀的用草扎成的狗一样,都是一样东西,所有的一切都有自然规律,生也好,死也好,顺其自然。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就是说:圣人不亲近任何人,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认真的帮忙,就像祭祀一样,帮就是了,不往心里去,就像祭祀之后被扔掉的草狗一样。
此句的意思,有一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这句话说天地无情,或者天地无情义,严格来说,也可以说有这样的意思,但是细致区分,意思还是非常大的,这里是天地无偏私之喜好,就像圣人对万民的看重,并不单独对某一个人。
。。。。。。
准确理解这两句,就应该了解刍狗。
那么刍狗是神马东西呢——“刍狗”就是扎草为狗形,疾疫时用于求福禳灾,此时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刍狗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
《淮南子·齐俗篇》说刍狗和土龙刚刚做好的时候,用青黄色来文饰,蒙上绮绣,缠着红线,尸祝穿着纯黑色的祭服,大夫戴着礼帽来迎送它们。等到用完之后,土龙不过成了一堆土壤,刍狗不过成了一堆草芥罢了,有谁看重它们呢?
《说林篇》“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大意说刍狗的一个大用处,是瘟疫流行之时,用来祭神求福的。这时,它的位置,俨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后就扔了。刍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极尽荣华,祭祀之后,立即废弃,车轹火烧,已如上述。
《三国志·魏志·周宣传》说三梦来展现刍狗祭祀后的三个过程,说周宣善于占卜,有人就故意来考考他,说是梦见刍狗了,周宣说将会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丰膳。
后来又说,又梦见刍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会堕车折脚。”不久,果如其言。
第三次又说梦见刍狗,周宣说:“特别要注意呀,你家将失火。”家里真的很快遭到火灾。
问的人后来说:“其实我三次都没有梦到刍狗,为什么这么灵验呢?”
周宣说:“这是神灵让你说的,和真梦没什么不同。”
问的人说:“我三次都说梦见刍狗,为什么结果很不同呢?”
周宣说:“刍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毕,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祭祀结束,刍狗为车所碾压,所以会堕车折脚。这之后,就要将残碎的刍狗拿去烧火了,所以会失火。”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注:炜杰师傅用词语,第一是想显示他是道家门徒,而与儒家有所区别,因为林夕很显然不属于道家的经典学派。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对于思想意识比较重要的,大体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其中道家公开宣扬追随聆听天道,甚至圣的古字本身,是人用耳朵听(天道之说),后来逐步演变为耳口,低下是人,后来变成壬,表示耸肩的人,后来的壬改成王,这就逐渐演变为突出社会阶级结构指向的体系。】
【注: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时,董仲舒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注: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注: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老子 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对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思想、文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子、彭蒙、田骈等,主要著作除了《老子》、《庄子》外,还有《黄帝内经》、《文子》、《列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易经》等。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论体系,与《易传》所提出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类。老子认为是三(三才)生万物;孔子认为是阴阳、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生万物。】
【注: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