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唐中兴-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晔本想是看看这船具不具备通用性,可他却忘了,独孤损都没见过海,这些官吏和工匠也是如此,他这问题不是强人所难吗?


………………………………

第446章 李晔的野望

    “请陛下恕罪,这个问题臣无能为力。不过海上风浪大,宁船较小,即便是能出海,也无法航行太远。”

    听到这个结果,李晔有些失望,不过也知道是自己想的太远了。

    不过江南以及大海,他肯定回去的。

    就在李晔仔细地观察这艘未建造完成的战船时,接到通知的肖荣带着工部一众官员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免礼吧!肖爱卿,这样的一艘战船都要万贯?”

    照理说战船这样的东西应该是划归军器监,不过军器监并没有这个实力,只能暂时由工部负责。

    肖荣以为是李晔觉得其中有贪污,头冒冷汗,连忙解释道,“回禀陛下,主要是工部对于造船荒废许久,长安附近河运凋敝,宁船又是新式战船,工匠技术不熟悉,故建造的耗费较高。

    待后面技术娴熟后,所耗应该会下降不少,还望陛下明鉴。”

    工部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不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虽说工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的话语权还不如礼部、刑部,但油水却是比较丰厚。

    哪有不贪污的官,后世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即便是所谓民主、自由欧美国家也一样,那些议员都是资本家支持的,只是换了个好听的由头,本质却是一样。

    即便是李晔组建锦衣卫,掌情报和监督百官,也不可能做到杜绝贪污。

    工部又是掌管这么多个工程建设的部门,其中的油水多少,李晔心里清楚。只要能通过户部的审查,在没有出大事、也没人告状的情况下,李晔也不可能大肆追究。

    大有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意思,这话是对是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肖爱卿别那么紧张,今天朕不是来问责的。朕的要求只有一个,让这艘新式战船尽快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李晔笑着安抚道。

    肖荣大松一口气,连忙保证道,“陛下放心,臣一直盯着宁船建造,不敢出一丝纰漏。”

    “宁船一事,你们就好好盯着,等时机成熟,这宁船的建造就交给军器监。本来这事就应该有军器监负责,但军器监没有经验,只能先让工部暂时负责。”

    李晔的话让肖荣等人心里有些苦涩,没想到忙活到最后还是为军器监做嫁衣。

    大部分人是没想到,但是肖荣却是有些猜测。

    严格来说,战船本属于军器监负责,奈何军器监并没有设船舶署,现组建想来也有些仓促,哪能像工部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开始建造。

    “是,陛下!”

    “若是最后宁船达到了朕的要求,在场的众人皆有赏赐,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工匠。”

    “谢陛下圣恩!”

    李晔知道把宁船的建造交给军器监会让工部不舒服,于是只能从赏赐方面来补偿。

    长安附近不适合造船,特别是大船。

    目前最好的地方还是江陵最佳,即便是万料大船都能航行,建造万料大船自然没问题,只不过没这技术而已。

    其实李晔相中的地方还是江南地区,例如金陵、润州(即镇江)、扬州和杭州等地,这些地方无论是建造江船还是海船都很适合。

    李晔肯定会让大唐走向海洋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能的,走向海洋就意味着要对外扩张。

    说实话,此时大唐周边真没有几个强大的国家,不算内部藩镇。

    东北方向的契丹是个大威胁,其次才是朝鲜半岛的几个国家以及东边的日本;

    西边的威胁主要是回鹘,其次才是吐蕃;

    南边只有一个南诏,其他的都不足为惧。

    不过此时的江南地区,朝廷一点控制力都没有。

    所以李晔的扩张想法,目前只停留在口头上。

    。。。。。。

    “父亲,石凌这是第三次派人来催促父亲前去就任,若是再不去,恐怕石大将军会直接动武。石大将军不同成汭,其身为禁军大将军,还有右羽林军的帮助,若是我们拒不奉诏,正好给石凌借口。”

    朗州,朗州刺史雷满正在考虑要不要去江陵任职。

    朝廷任命他为右神威军将军一职,虽然禁军将军是从三品大员,相当于上州刺史,比朗州刺史职级高。

    不过雷满并不想去,因为他的根基在阆州和澧州,特别是朗州。

    此去江陵,他很担心朝廷会对他动手,毕竟有着成汭的例子在前,由不得他不小心。

    “你知道什么?要是朝廷对为父动手怎么办?谁知道这个右神威军将军是不是一个阴谋?”雷满反驳道。

    别说,别看雷满为人残暴不仁,但还是有点脑子的。

    石凌的确是这么打算的,他想着先把雷满调到江陵,这样方便控制,然后想办法再分化瓦解朗州、澧州的雷满手下,然后再想办法除掉雷满,进而收回两州。

    当然这个办法不是石凌想出来的,而是潘章。

    既然他成为了荆南的行军司马,考虑事情肯定站在朝廷的角度。

    若是能除掉雷满,势必就是大功一件,对于他的仕途肯定有很大帮助。

    而且他对于雷满也算是了解,自然知道怎么去对付他。

    “父亲,你平定成汭有功,朝廷怎么可能过河拆桥,要是这样,谁敢为朝廷办事?而且朝廷并没有剥夺父亲在澧朗二州的权力。

    反观父亲去了将领,便可以趁机把我们的势力深入江陵,若是时机成熟,未尝不能把江陵、甚至荆南据为己有。

    难道父亲就满足于澧朗二州吗?”

    之所以雷彦恭这么积极地想要其父去将领就职,主要还是因为他就是新任的朗州刺史。

    若是其父不走,他怎么行使朗州刺史的权力?

    而且他不觉得朝廷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对其父动手,自然很积极。

    “不行,这个事,为父还得慎重考虑,不能如此草率。”

    疑心很重的雷满显然没有因为长子的劝说就立即做决定。


………………………………

第447章 入瓮(二更)

    “潘司马,你这办法不行啊,本将已经给雷满那厮发了三次公文,对方都未前来赴任。”

    节度使府,看着眼前的潘章,石凌也有些不满。他没想到雷满如此不接招,难道这个时候下令讨伐对方?

    若是雷满好对付,岂会占据澧朗二州这么多年。

    对付雷满,首先得大败他的水军,可现在右神威军才刚刚组建,怎么去讨伐雷满?

    这个主意是潘章出的,石凌自然是找对方算账。

    无疑,石凌这做法让潘章有些不满,但想到自己现在在江陵没有多大实力,也不宜跟石凌交恶。

    “石大将军,在下也只是出个主意,谁能想到雷满如此谨慎。”潘章说道。

    “石大将军,潘司马,本官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若是被雷满察觉,反倒是不妙。”

    徐彦若之前御史大夫,也算是朝中重臣,不过之前因为河中盐池一事,受到牵连,这才调任荆南布政使。

    他这也算不上贬职,毕竟布政使也是正三品大员,缺点就是远离了朝堂。

    不过担任布政使更能让他施展毕生所学。

    他从御史大夫一职调任荆南布政使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不如潘章这么熟悉荆南,但也比节度使东方逵和右神威军大将军石凌要了解些。

    雷满是蛮人出身,早年又是水匪,这个朗州刺史就是他武力多来的。

    当时朝廷也没空管这边,便默认了雷满朗州刺史的身份,可见当初天下的混乱。

    如今也是如此,除了朝廷直接控制地区还好,其他地方都很混乱,造反都是家常便饭。

    徐彦若可不想把雷满逼反,到时候荆南可就要遭殃了,特别是这江陵府。

    徐彦若也想除去雷满,把朗州和澧州的赋税收上来,只是他不赞成操之过急。

    “我觉得徐布政使说的有道理,荆南初定,不易大动干戈。若是不能把雷满调到江陵,再换个办法就是。”

    之前东方逵是禁军大将军,自然希望有战争,这样才能获得军功。可他现在是节度使,维持境内稳定才是他需要做的。

    见几人都不支持,石凌只能作罢,然后把这个事汇报上去,看枢密院的意思。

    “节帅说的是。”

    可能是老天眷顾,事情很快就迎来了转机,雷满答应了去江陵赴任,不过有条件。

    那就是让其次子雷彦威担任朗州刺史。

    虽然不明白雷满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既然雷满愿意入瓮,东方逵等人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谁担任朗州刺史,对东方逵等人,以及朝廷都没有多大关系。

    对东方逵等人没关系,但是对雷彦恭有关系。

    “凭什么?为什么父亲让老二当刺史也不愿让我这个长子去担任?”

    得知了父亲的想法,雷彦恭便在房间里大发雷霆。

    就在不久前朝廷的旨意就来了,改任雷彦威为朗州刺史,他为朗州团练使。而且他听说这是他父亲的意思,朝廷只是同意,然后颁布圣旨而已。

    若是在山南西道这些地方,刺史还不定有防御使或着团练使大,但在朗州却不是。

    刺史才是朗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团练使也得听刺史的。

    雷满是觉得自己长子雷彦恭脾气暴躁,不是担任刺史的合适人选,于是让他去掌管朗州的水师,让次子担任朗州刺史。

    雷满的想法很好,这样就能确保朗州在他雷家的掌控下。

    可是他这个做法没考虑雷彦恭的感受。

    当然还有个更深的原因,就是长子雷彦恭野心太大,自己去了江陵,无人能管住他,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

    到时候其直接控制了澧朗二州,把他架空,岂不是澧朗二州还会换个主人?

    。。。。。。

    “这个石凌,还是有些着急了。”

    李晔面前摆着三封奏报,分别是石凌、东方逵和锦衣卫传来的。

    后两者的说法较为相近,李晔自然就看出一些名堂。

    “陛下,要不要把石凌调回来?荆南关乎陛下南方战略,十分重要,石凌这么急躁,可能会坏陛下的谋划。”裴荣建议道。

    “不用。”李晔摇了摇头,“玉不琢不成器,石凌也该好好磨练一番了。也借着这个机会,让朕好好看看他是否符合朕的要求,一点小事影响不了大局。”

    “陛下圣明。”裴荣连忙笑着拍了个马屁。

    “对了,裴卿。前两天安西大都护府那边送来的其中一个消息,跟裴卿有些关系,就是裴卿的族弟裴瑞,据说刚刚大病痊愈。

    当初那个事,裴瑞的事情也不算罪不可恕。若是裴卿心疼族弟,朕可以让人把他送回闻喜。”李晔随口说道。

    裴瑞的事对于裴荣来说,算是很丢人。他当初也有借裴瑞的事,敲打一下裴荣,效果已经达到了,他自然不介意放过裴瑞这样一个小角色。

    “陛下的好意,臣心领了。对于臣那个族弟,臣很清楚,其做错了事就应该接受惩罚。如今朝廷要填充河西地区的人口,臣的族弟能去兰州,也是为朝廷做了一份贡献。”

    听到圣上可以让裴瑞回来,裴荣心里第一时间便想的是阻止。

    首先,圣上说的是让裴瑞回闻喜,显然是不想其回到长安;

    其次,即便是回了闻喜,裴瑞一家也不会过得好,其犯的事会让其在族中无法抬起头。

    最后,裴荣也不想其回来,免得有惹出让他难堪的事出来。

    “裴爱卿倒是深明大义。不过一年的戍边应该也让其长了教训了,惩罚就免了吧,让他就在兰州安家。”李晔想了想说道。

    “谢陛下圣恩!”

    这个消息算得上好消息了,既然圣上都这么说了,那么肯定就会很快兑现。所以晚上回到家中,裴荣便吩咐下人准备点钱财让人送到兰州,交给裴瑞。

    “老爷,现在他在服刑期间,送这些钱财有何用?”裴荣的妻子不解道。

    “今天圣上免去了瑞弟的刑罚,不过不能回来,但是可以在兰州城里安家。这点钱能让他暂时用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想办法找个营生或者去买点地,余生就在兰州安家吧!”

    裴荣刚说完,外面便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钟声,在听清那钟声传来的方向,裴荣脸色大变。

    “不好,出大事了!”


………………………………

第448章 李儇驾崩

    之所以裴荣这么肯定出大事了,是因为钟声是从兴庆宫的方向传来。

    这样的钟声,意味着皇室中有重要的人去世,但亲王以及普通的妃嫔都不可能鸣钟。

    而这钟声来自兴庆宫,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病重多年的太上皇李儇驾崩了!

    “老爷,出什么事了?”

    裴荣脸色凝重,“应该是太上皇驾崩了。快,让人准备马车,我要去兴庆宫!”

    “好的!”

    太上皇李儇虽然很久不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毕竟是太上皇,当今圣上的兄长,其的去世可不是小事。

    出了府,在前往兴庆宫的路上,裴荣发现了不少人也都在赶往兴庆宫的路上,但基本都是朝中重臣,一般的官员可能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虽然李儇这个皇帝当的不称职,但其毕竟是大唐第18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朝中有不少大臣还是挺怀念这位皇帝的。

    这就是这些人的矛盾之处,虽然李儇这个皇帝是个昏君,但他们依然把对方当作皇帝。

    裴荣居住的地方距离兴庆宫并不算太远,所以等他赶到的时候,宫外并没有多少人。但看到严阵以待的监门卫士兵和开始挂白绢的太监,裴荣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李尚书,没想到你来的这么快!”

    看到李比自己还要先到一步,裴荣下了马车便打了打招呼。

    李连忙还礼,“裴枢密使客气了,在下也是刚到而已。”

    “真的是太上皇?”裴荣连忙问道。

    “嗯!”李点了点头。

    在两人等待期间,其他大臣便陆续赶到,有御史大夫杨翰舟、工部尚书笑容、礼部尚书孙烨、刑部尚书裴贽等人。

    不过大理寺卿彭王李惕、宗正卿薛王李克柔、兵部尚书覃王李嗣周以及锦衣卫指挥使李简等人都没到。

    一番打听才知道,这几人都在兴庆宫内。

    原来下午就传来太上皇不行的消息,不过圣上并没有对外公布,而是让人把长安城内的几位地位不低的三位嗣亲王叫了过来。

    除了这三位嗣亲王,吉王李保也被破格允许出了吉王府,穆王李倚也都到了。

    裴荣点了点头,他对于太上皇并没有多少归属感。

    他进士考中之后没多久就进入寿王府担任长史,一路见证了太上皇在继位期间干的那些荒唐事。

    在圣上政变夺位的时候,有人建议过秘密除掉太上皇,以绝后患,不过被圣上制止。

    太上皇的存在对于圣上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如今其驾崩,对于圣上来说也是好事。

    或许是知道兴庆宫外大臣云集,没过多久,便有内侍出来宣旨。

    “陛下有旨,兴庆宫外四品及以上官员入兴庆殿面圣!”

    裴荣作为在场这些人实际官职最高的,自然是第一个进入兴庆宫,其他人则是依官级依次而入。

    来到兴庆殿的时候,一众大臣便听到哭泣声,不用想也知道是太上皇的嫔妃。

    不过看到圣上的时候,众人便发现圣上已经脱去黄色龙袍,换上丧服,而是斩衰。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当然圣上不可能为太上皇服丧三年,不过身上服斩衰可见其对太上皇驾崩的重视,要知道这可是为父母服丧才穿的丧服制式。

    不过长兄如父,虽说太上皇在继位期间做的不好,但他毕竟是李晔的兄长。

    “礼部、宗正寺听旨。太上皇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庙号僖宗。

    太上皇行国丧大礼,国丧期间,由道家之人为太上皇诵经。国丧期间,不许作乐、不许婚嫁、不许屠宰,如有违者严惩不贷。

    至于太上皇身后事宜,由礼部和宗正寺共同操办!”

    “臣遵旨!”孙烨和李知柔连忙行礼。

    吩咐完一切事宜,李晔便看向龙榻上的李儇身影,神色颇为复杂,停留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去!

    随着一道道圣旨颁下,太上皇李儇于乾宁三年十月甍于兴庆宫兴庆殿的消息便传遍天下。

    僖宗朝的旧臣,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有些悲痛。

    普通的百姓却是没多大感觉,除了一个月内不允许婚嫁、屠宰有些影响外,其他的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

    。。。。。。

    当消息传到河东的时候,韦昭度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震惊的,神情也很复杂。

    他是僖宗朝的旧臣,而且还是宰相,跟着僖宗去过蜀地避难;僖宗第二次出逃长安的时候,他也跟随着。

    自从当今圣上夺位之后,他便被贬,被贬两年才被重新启用。

    如今太上皇去世,也不知道圣上会怎么处置太上皇的嫔妃和子嗣,特别是那两个皇子,地位着实尴尬。

    “节帅,太上皇的身后事有礼部和宗正寺负责,节帅不用太过担心。李布政使可是圣上的亲信,节帅若是过于表现的思念太上皇,恐怕瞒不过李布政使甚至锦衣卫。”

    韦昭度的幕僚自然知道其担心什么,可如今太上皇已经去世,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大有中兴大唐的迹象,何必再去怀恋去世的太上皇。

    自家节帅被重新启用不容易,如今河东也不是风平浪静,唯有治理好河东,让圣上满意,未尝不能重新回到长安。

    如今锦衣卫在河东可是威名赫赫,主要还是抓了不少人,基本都是李克用的手下余孽。那些没来投诚的,都在锦衣卫的逮捕名单上。

    虽然事情闹得有点大,也出现过一些骚乱,不过在军队的镇压下,倒也没闹大,反而把那些人一锅端。

    锦衣卫可是属于无孔不入的主,让他们知道韦昭度这样,告上一状,就够韦昭度喝一壶的。

    这个时候就更应该撇清关系,私下你无所谓,但公众场合肯定要注意点。

    “你不用担心,本帅知道分寸。”

    就在裴荣准备去换身孝服的时候,便有人来报,说是行军司马晋晖求见。

    “他来干什么?”

    裴荣停下脚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生之大唐中兴》,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449章 藩镇本性(二更)

    “晋晖,见过节帅。”

    晋晖明显看出韦昭度脸色有异,不过想到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他也猜到一丝,不过并未说破。

    整理了一下心情的韦昭度当即问道,“晋司马此来是有什么事吗?”

    晋晖拱了拱手,“节帅。朔州守将来报,最近塞外游牧民族大规模向朔州聚集,意图入关。朔州守将不敢做主,便派人来报。”

    “塞外民族向朔州聚集?赫连铎想干什么?”韦昭度有些生气。

    河东道北部就是赫连铎统辖的振武军辖地,包括云州和单于都护府故地,他不信赫连铎有胆子攻打朔州。

    要知道此时河东除了地方驻军,可还有三支禁军,随便拿出一支都够赫连铎喝一壶的。

    “下官怀疑塞外发生了大战,根据朔州守将传来的消息,那些塞外牧民更像是逃难而来。”晋晖说道。

    “塞外爆发大战?朝廷怎么不知道消息?谁跟谁在打?”韦昭度眉头微皱。

    “在下也不知,只能再让人去打探才知道。”晋晖摇了摇头。

    “来人,派人去把布政使和赵大将军请来,就说本帅有要事相商。”韦昭度考虑一会儿吩咐道。

    “遵命!”

    虽然河东道此时驻扎这禁军,但谁知道那些逃难的牧民会不会骚扰河东道境内的城镇。

    所以必须把事情弄清楚,再找办法解决。

    不过这个事倒也没多复杂,没多久韦昭度等人就从那些牧民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不过听到原委后,众人便有些惊讶。

    塞外的确爆发了大战,若不是这些牧民南下,或许河东道的高层还不知道这事。

    不过并不是两家大战,而是四家大战。

    如今河东道以北的塞外,实力最强的就是以云州为基的振武军节度使赫连铎以及以丰州为基的天德军节度使李思敬。

    之前沙陀余部在李克宁、李存璋、李嗣源等人逃到了塞外,对于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