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1898-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问一下,你们质疑合理性的同时真的就看出来这些东西了看不出你质疑个屁呀。

    废了我这么多话。我只想问那些黑我的书友。我给出的那些数据和坑的安排,你特么的看出了几点

    一点没看出,你还黑我这么小众的书。我觉得不是我疯了,就是你疯了。有意思不啦

    你又没给我打赏,说不定还没加收藏。就跑来黑我。郁闷的吐血呀。。不知道的可以问嘛,气死了。。。。。

    。。。
………………………………

187 这里!德国有没有兴趣?

    被黑我的言语刺激到了,所以花时间写一章反驳。其实我第一次写书,很多坑都不知道怎么设置,所以写的含含糊糊。没看出来很正常,你可以留言可以说明,但你说我自作聪明什么的我不敢苟同了。写书嘛,不就是图个乐呵。乐呵乐呵,没有机遇怎么乐呵我同意主角被任命为东北二省总督这件事确实有些不妥当。这里的安排我确实没有想到更好地主意。所以才让主角还了一部分国库的宝物和资金,和李鸿章的帮助下得到这个总督位置。这样的安置已经是尽我所能地合理。所谓清者自清吧,看懂了的,会心一笑,看不懂的直接弃书吧。你也没有必要黑我拉,跟唐三少那些早期的大神们比起来,至少我的安排在内心来说我觉得要合理的多了。

    -------------------------分割线----------------------

    在京城的几位大佬都来了,只有唐绍仪因为身份问题没到。连李经芳也被胡小岩给请来了。

    所要谈论的就是十万公里铁路计划。

    这份计划原本是胡小岩在第一次看到孙大炮的信件的时候回想起来的。当时他就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在上海与小村寿太郎见面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将这个机会说给对方听,以取得对方出兵东北打击俄罗斯的目的。

    其次也是胡小岩养寇自重的目的。只有日本占领东北,才能让宣武帝这个精明的家伙不得不在东北更加倚重自己。

    所以小村寿太郎不得不上当了。王廷帧和张绍曾在日军的第一波攻击下就撤退到了辽宁,将吉林让给了日本。日本以吉林为基地打击俄罗斯。但小村寿太郎根本就没有立刻进攻俄国,因为他要胡小岩拿出十万公里铁路计划这个计划书在朝堂上通过后的证据来,才愿意跟俄国人翻脸。要知道黑龙江一省有老毛子建成和将要建成的至少上千公里的铁路拿到了这些铁路,日本才能在十万公里铁路计划中吃一杯羹。

    但胡小岩根本不给小村寿太郎机会,他忽悠了俄国亲王俄罗斯海军上将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让这位自大的亲王率先发起了进攻。

    亲王殿下也不得不先进攻,一方面在东北是一山不容二虎,另一方面他在北京城的被俘这种耻辱让他根本没脸回到莫斯科去。所以他要战功他要成功着回到莫斯科去。

    阿列克谢耶夫不是傻瓜,他明知胡小岩在忽悠他,却偏偏去相信,就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他的屁股位置不稳,需要战功来稳定一下。

    俄国发起了进攻却在蔡家沟被日本军神大山岩给打的全军覆没,整个黑龙江几乎失守。如果不是哈尔滨那里在郑钧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建了个要塞防守,恐怕日军就早就把俄国人干掉了。

    俄国人不是打不过日军,而是俄国在远东的力量,大半死在了北京城下,其他的虽然回去了,但精气神都不在了。战斗力下降不少,跟日本人打了个半斤对八两,可日军数量太多了

    出了防守在吉林辽宁边境的五万日军外,其他大约有十万人进入了黑龙江,如今围攻哈尔滨和其附近要塞的日军超过八万人,而在哈尔滨防守的还不到四万人。

    四万打八万,如果不是俄国人在要塞中的弹药粮食足够,俄国人也撑不到现在。

    大山岩是个标准的军人,原本他和大本营参谋部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打入吉林就停手,可是局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何况有胡小岩在捣乱

    既然打起来了,大山岩的想法就很简单了。既然打了,那就要打赢,把俄国人打怕否则东三省的铁路拿不到也就罢了,还惹了露西亚日本对俄国的称呼这个强大的欧洲国家。

    十万公里铁路计划以南京为中心点,沟通东西南北。所带来的影响大家都能看得见。蒙古的皮货特产,东北的人参皮货,南边的丝绸茶叶,西边的铁矿,四川特产的蜀绣和粮食等等,这些地方的铁路一旦修成,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拉动是可以预见的。而掌握了铁路运输的各国投资者至少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这才是小村寿太郎冒险跟俄国打战也要拿下东北所有铁路的目的所在只要有东北铁路在手,他就可以将朝鲜和东北的特产卖到全中国各地去。这个可比卖些棉布卖些步枪什么的划算多了。至于朝鲜的商反正日本人不会给朝鲜的工人多少薪水,这样的低价商日本相信只要通过东北铁路运到全中国就一定能打败清国和欧美各国的商拿下不错的商业利益。

    胡小岩将日俄战争的原因和四川总督等等的诱因说清楚后,开始询问在场诸位的意见。

    十万公里铁路计划,事实上所花地钱财肯定不止十亿两白银。光光铁轨和工人的薪水问题就足以难倒所有人。这也是孙大炮拿出这个计划后而被全中国官员笑话的原因所在。孙大炮这个人太理想化了,手里没什么实力却自命非凡。他还是一个小小的秀才的时候就敢于向李鸿章投书。李鸿章只不过批了一句“书生之见”。这个孙大炮居然就跑到国外去呼风唤雨意图打倒满清说的不好听的,孙大炮就天生反骨。

    至少李鸿章这个一国宰相还看了你的投书,还给你的投书批了字。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器量非凡。不信的话,你去投投其他的总督什么人,你看他有没有机会看到你的信,会不会回你的信

    孙大炮这人的所作所为有时候让人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铁轨的话,胡小岩准备让安徽的马鞍山铁矿和湖广的汉阳铁厂来提供。他的钢铁厂已经养了一年多了。花费的钱财已经几百上千万了。这个时候搞定铁轨应该不难。何况还有上海的大学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枕木的问题,胡小岩就交给了詹天佑,这位老兄近几年一直在各地建设铁路,他应该有办法。

    果然,詹天佑一口答应下来。保证会联系好后再汇报上来。

    然后是技术员的问题。留美学童中学铁路建设的有几个人,詹天佑都提出要借调。胡小岩一口答应。这点条件,无论李鸿章还是载沣都没有理由拒绝。

    再之后就是居中策应的总管人选。

    胡小岩看了看在坐得几个人。

    蔡元培他肯定不行,胡小岩的安徽大学还需要他。他走不开。

    章炳麟他还要处理马鞍山那里的政务也走不开。

    严复据说宣武帝载沣要用他做新的教育部部长。更走不开。

    孙禄堂算了。

    李经芳这个人选不错。这个人总体来说开拓不足,但守成有余。而且这个人的父亲是满清的宰相李鸿章的大儿子,相信没人会不给面子。

    面子大,又懂得外语,可以与洋人技师和洋人财物人员直接交流。并且这人能力也达标。就你了。

    “李世兄,铁路总管这个位置非你莫属。”

    李经芳一愣,指了指鼻子。有些莫名其妙,他原本就有些怀疑胡小岩邀请他来的用意,问了父亲后。李鸿章只是神秘一笑。

    现在他知道李鸿章再笑什么了。

    “好”李经芳看了计划书后也有些心潮澎湃,而且父亲也没有反对,反而乐见其成,他又何必拒绝这可是要名留青史的节奏啊

    管钱的人还少了一个。不过,胡小岩却不担心,也没有多说。

    再经过几个人探讨完善了计划后,几个人随即离去。

    可胡小岩却不能走。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吗,秦韵带着一个人走进来。

    “胡,难得你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克林德走进来幽默地说。

    “你不当我是仇人就好。”胡小岩笑了笑,拉着秦韵坐在自己身边。有个美人在身边,即使不能吃,也能养养眼嘛。

    克林德耸了耸肩膀,做好。

    “能给我一杯咖啡吗”

    “抱歉,只有茶叶。”胡小岩示意秦韵。

    “红茶。”

    红茶的话就没有那么麻烦了。秦韵很快冲好后,端到克林德身前。

    “多谢美丽的小姐。”克林德微笑。

    秦韵有些不好意思地坐到胡小岩身边。

    “我想你今天不会只是请我喝茶吧。阁下”克林德掏出雪茄。

    “当然,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喝茶了。”胡小岩一脸正经。

    “好吧,你赢了。胡。”克林德无所谓地抽了口雪茄。

    “不知道最近贵国皇帝陛下砸了几个杯子”

    “一个也没有。陛下说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能够理解阁下的所作所为。”克林德微微一笑。

    “我们是老朋友了,就不要说废话了。是铁路的问题吧。”

    “你的消息很灵通。”胡小岩无奈。满清特么的就没有保密这个概念。

    “我猜猜,钱嘛。我们随便哪个国家都愿意出。只要你胡总督和李中堂能够签字担保。我相信没人会反对。”克林德放下雪茄。

    “那么就是修建铁路中要出现的问题了。技术问题英国人就能搞定。那是什么问题,居然要让胡总督会想起我呢”

    “秦韵,把地图打开。”胡小岩指了指桌上的卷轴。

    满清的地图已经绘制完毕。是在满清皇室图书馆中过往地图的基础上加上胡小岩特意安排了剩下的飞艇部队四处出击后再上海澄衷大学地理专业的老师学生的帮助下重新绘制的。至少这份中国地图是全世界最精确的中国地图。

    “这里德国有没有兴趣”胡小岩指了指地图中偏南的位置。

    ;

    。。。
………………………………

188 落后就是原罪

    胡小岩指的是南京。

    克林德起身伸头看过去,却见胡小岩的手指指在长江的位置上。

    “长江大桥”克林德惊呼。

    “南京长江大桥”

    “别告诉我你搞不定”胡小岩微笑。

    “也别说我没给德国机会。”

    “我的基地在马鞍山,所以马鞍山这里必须建一座大桥沟通南北。我可以特批三千万两白银作为启动资金,以后每年至少三千万两白银的投入,直到大桥开通为止。”

    “南京长江大桥”克林德根本没有理会胡小岩的话语,他有些神经兮兮的。

    “你在跟我开玩笑对不对”

    “需要我打你一巴掌吗”

    “不用了。我很清醒。谢谢。”

    “真的不用”

    “真的不用了。我很清醒。”

    克林德连连摆手。他目光依旧停在马鞍山到江苏南京附近的江面上。

    “胡,我不得不说,你给我出了难题。”克林德有些苦笑。他虽然不太懂技术,但不代表他不关心技术。跟国内的官员不同的是这个时代国外的官员几乎每一个都能对本国大大小小的技术随口说出。

    所以一座大桥能不能建,虽然他不能肯定,但至少有没有难度。难度大约有多少,克林德心里还是有素的。这座南京长江大桥,在他心里就属于难度达到s级的。

    “那么,也就是建不了”胡小岩有些不可思议。再他看来这个时代的德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如果连德国都搞不定,那么英法就不用说了。

    克林德在地图上找到比例尺,然后用手大致量了量。

    “大约15000-25000英尺左右。这么长的大桥,我可没接触过。”

    “还有长江我也是去过的,那里的水流很急。不是那么容易下桥墩的。”

    胡小岩默然,这些问题他也知道,怎么说他也是搞技术出生的。因此他才第一个就找到德国人。

    “我发个电报回去,看看国内的专家怎么说吧。等专家们实地考察后,我们再谈。”克林德皱着眉头给出答案。

    这让胡小岩很失望。

    “好吧。我等你的消息。”

    克林德很快就按灭了雪茄,急冲冲地走了。

    “大人,为什么要建南京长江大桥”秦韵有些疑惑地问。

    不得不说秦韵是个天才,只是听懂了南京这个词汇和克林德的手指划过的地方就猜出了胡小岩和克林德的讨论对象。

    “中国的商易太少,所以要增加内需。而建设大桥所需要的钢铁和水泥等等都可以在国内购买。这就可以拉动内需。大桥和铁路计划一样。可以养活我们的钢铁厂、煤炭厂等重工业工厂。这笔钱迟早都是要投入的,晚投不如早投。早早投入还能够加强我们国家重工业工厂的实力,这可以为未来我国的重工业产入国外市场打好广告。”

    “你想想,中国的铁路和大桥都是用的我们自己的钢铁,而且用的很好,那么中国的钢铁是不是就做了一个活广告。日后用于出口的话,会不会更加方面”

    秦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可是,汉阳钢铁厂一定会抢夺铁轨订单的”

    “汉阳铁厂也是中国的钢铁厂。现在它虽然不属于我,以后则未必”胡小岩信心满满地道。至于汉阳铁厂的老大盛宣怀胡小岩根本不拿他当对手。两个人考虑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两个人也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

    “准备一盒黄山毛峰,我要去见见李中堂。”胡小岩没有看见秦韵迷离的眼神。

    黄山毛峰是安徽的茶叶,胡小岩也是安徽人。这是个很好的感情牌。

    李鸿章机会很少上朝,只会在家中看些折子,然后写点东西。夜晚来临之前他就会去医院住宿。这点让包括胡小岩在内的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只能归结于个人爱好。

    居然有人喜欢住在医院

    胡小岩见到李鸿章的时候,李鸿章正看着使馆区来来往往的人群。

    “胡总督,你看看下面人。”

    胡小岩走过去,透过玻璃窗发现使馆区进进出出最多的还是中国人。其中有通译有扫地工,厨子,服务员等等。真正的洋人并不多。

    “大清国还是太落后了我巡游欧洲各国。欧洲虽然科学技术发达,但还没有到令我们仰望的程度,但为什么我们就是打不过他们呢京师百姓居然还要靠这些洋人才能过活。这是为什么”李鸿章有些迷茫。

    胡小岩默然。这也许是最初的崇洋媚外的由来吧。对自己国家的不信任,对自己国家文化和实力的绝望之下。造成了诸多香蕉人的诞生。

    “我听说过一段预言。是法国皇帝拿破仑说的。”胡小岩缓缓道。

    “1816年清嘉庆十一年2月8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使团团长阿美士德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担任印度总督,所带的使团成员不仅汉语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

    “但嘉庆帝拒绝了见面。阿美士德无功而返,这时他产生了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的想法。在他回返英国的时候经过了圣赫勒拿岛。”

    “圣赫勒拿岛很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胡小岩转头看向李鸿章。

    “圣赫勒拿岛上关押这一位威震欧洲的皇帝拿破仑。”

    “拿破仑遭遇滑铁卢之败后被英国人关押在了这里。阿美士德本身对于战争这种事情也不是很有把握。所以他就产生了见一见这位欧洲陆战之王的皇帝。试图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建议。”

    “阿美士德成功地见到了拿破仑。但拿破仑却对阿美士德的计划嗤之以鼻。”

    “你知道拿破仑是怎么说的吗”

    李鸿章点点头。李鸿章确实知道,因为这段话就是胡小岩写在大国崛起法国篇拿破仑那一章里面的。

    “拿破仑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但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胡小岩说完后停顿了一刻。

    “连拿破仑这位陆战之王都认可了中国的强大,中堂大人又何必悲伤迷茫”

    “只要我们做到拿破仑所说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思考;我们要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我们要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洋人打败”

    “我们之所以失败,之所以不够强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造船,甚至我们都没有多少造船设计师。我们还没有用火炮装备自己。大清国所有新型火炮加起来的数量甚至还没有得过一个军的多。我们也还没有从发过美国甚至伦敦请炮手,洋人教习只有不到五十个,还大都是俄国人。俄国人懂得用炮吗我恨怀疑。”

    “拿破仑所说的这些前提条件我们一个都还没有做到。我们当然就落后了。而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李鸿章喃喃自语。

    “落后就是原罪”胡小岩肯定地回答。

    ;

    。。。
………………………………

189 通盘

    对于一个奋斗一生只为了解救这个无可解救国度的老人来说,胡小岩还是心怀敬意的。他原本可以像曾国藩一样功成身退的,他原本可以曹操一样做幕后皇帝的。但他没有。他一心为国耗尽最后一丝心头血却只能签下人生最后一个卖国协议,怀着悲愤不甘心地撒手而去。

    这个时空的李鸿章虽然还没有死,但胡小岩却知道李鸿章活不了多久可。夏衍私下里告诉胡小岩,经过中医专家们的集体会诊,断定李鸿章活不过一年时间。

    李鸿章的精气神其实已经耗尽,他是以强大的意志在支撑着。

    直到今天,直到现在胡小岩才明白李鸿章为什么喜欢住在医院,为什么还能活着。

    因为不甘心

    李鸿章奋斗了一辈子却连一点希望也看不到。更加没有人能够理解,所以他只能默默地坐在玻璃窗后,静静地看着使馆区的那一幕幕。只能在黑暗中无声地咬牙切齿。

    李鸿章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人。连他的亲生儿子也不能理解他。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无声地嘲笑着他。先是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后世聂士成的淮军的全军覆没。再到谈判桌上的全军覆没,原历史时空的李鸿章就是在这样的三重打击下不甘心地死去。

    本时空李鸿章的处境其实一点都没有变化。北洋海军和淮军同样全军覆没。谈判桌上也不必他出马。因为胡小岩早就私下里安排好了,他就像傀儡一样走上桌,拿起对方准备好的条约,签上自己的姓名。

    虽然这个条约是胡小岩一早就安排好的,但对于李鸿章本人来说却是失败的谈判。李鸿章在签约后没有当场吐血身亡已经算是意志强大之辈了。

    “北洋北洋”李鸿章嘴里吐出两个词。

    胡小岩无声地转过头看向窗外。窗外阳光渐渐隐去,留下无尽的黑暗。

    十万公里大铁路计划根本就没有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因为满朝文武,出了李鸿章一人是做事情的臣子以外,其他全是疯子。可是李鸿章基本都是呆在医院和自己的书房,宣武帝也很体谅地免了他上朝之苦。

    在上书房的除了载沣和胡小岩外,还有李鸿章和奕劻。

    “铁良调任四川总督,庆亲王你有什么意见”载沣拿着计划书正聚精会神的阅读。

    其他三人都坐在一旁。

    奕劻拱手:“臣没有意见。”

    “那就准了。”载沣继续看下去。

    “傅伟转为护陵统领接替铁良,李中堂、胡总督有没有意见”

    “臣等无异议。”李鸿章和胡小岩两人低眉回答。

    “李经芳调任铁路总局总管”载沣看到这里皱了皱眉头。

    “不如让鹿传霖来做总管,李经芳和载勋也调过去做副总管,载勋统领铁路修建的卫队。”奕劻急忙说。铁路计划他也有看过。所以心中早有定册。

    “鹿传霖不能离开两广,做个总管也太屈才了。李经芳的总管准了,载勋的副总管也准了。”载沣继续看。鹿传霖此时接替李鸿章为两广总督,此时提前押运今年的赋税进京以济朝廷财政之急。两广暂时离不开他。

    “詹天佑的铁路修建总工程师也准了,连同的几位设计师和洋人技师一并准了。”

    。。。。。。。。。

    到了后面都是技术问题,由詹天佑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四处跑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