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1898-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基础的农业生产来看,我们缺什么?农田规划需要人才,农田水利需要人才,改良稻种需要人才。稻田的病虫方面需要人才,农田肥料需要人才。。。。”
“基础工业。。。”
“重工业。。。。”
“兵工厂。。。。”
“造船厂。。。。”
胡小岩说了有十多分钟,口中不停。然后他突然停住了。
他抬起头看向四周的学生:“数到现在,我不想再数下去,因为手指加上脚趾都不够。加上在做诸位的手指脚趾也都不够。”
“反过来说,我们不需要什么人才?”
底下为之一静。
胡小岩苦笑:“中国什么人才都缺。就是不缺拿枪打战的兵员。让留学日本的人才去拿枪革命不是浪费么。”
“革命或者维新对于我,你还是他都太遥远。民主共和的美国,君主立宪的英国,帝王制的德国日本。他们全都展的比我们好。”
“为什么!”
胡小岩回头在黑板上的那行字下面划下重线。
“我们没有科学技术。”
“很多人都说民主好,就像美国;很多人都说君主立宪好,就像君主立宪的英国;又有人说帝王制好,比如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日本。”
“大家现了吗?如果大家有认真看大国崛起的法国篇和英国篇。事实上制度从来就不是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每个人都认识文字,每个人都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无论是哪种制度,国家都可以强大起来。因为落后的制度一定会被先进的制度所取代。”
“法国的大革命就是我们的榜样。但是我们不应该看中他们革命的榜样,而是要看他们教育的程度。”
胡小岩再次指了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里面少出几个革命者,而多几个教育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人员。”
“我们缺的人才实在太多太多,而在座的学生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我希望在座各位日后,如果有谁自认自己在科学技术这条路上走不长得,那么去办学校,去做老师吧,你每教出一个学生,中国就会因此而强大一分。最差最差也可以去做个大商人。因为教育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最后,希望同学们铭记:我们都在时刻准备着,准备着,等待国家的召唤。谢谢大家。”
。。。
………………………………
第十六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大学筹建
结束演讲后,又回到最初的租房与大当家的详谈后,大当家的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交给胡小岩。
胡小岩原本以为从这群土匪口中夺食会很艰难,没想到还未开口,大当家就先交代了。这让胡小岩分外感动。要知道这可是五十万两白银,不是五十两。随后大当家的告辞而去,他要回安徽报仇雪恨,吴大维这个债主也肯定是要回去的。二当家倒是留了下来,二当家吴锦绣现在在上海滩已经立足,他靠着一票敢打敢拼的兄弟居然拿下了一条街。目前正准备招枪买马大干一场。
胡小岩对此不是很在意,因为他的未来绝对不会局限于大上海。区区黑帮,在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帮助。
等到下午约定时间,胡小岩就站在了叶家门口。
胡小岩带了一本吴仪亲手写就的大国崛起,里面的内容比报社出版的那份又多了些内容。都是胡小岩最近看书和记忆复苏后回忆起来添加进去的。整体上来说,这本书更加客观,也更加接近前世的大国崛起系列。胡小岩并没有在里面添加个人观点。
叶澄衷请吃饭倒在其次,胡小岩更关心他的大学。因为这所大学是胡小岩对于中国未来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他日后发展科学技术猛追欧美技术的先遣军。
开门的是叶贻钊。胡小岩跟在他身后来到叶成忠的书房。
叶澄衷今年身体精力大不如前,所以大部分生意都交了出去。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建设学堂。不过他所建立的大都是小学堂和中学堂。因此当听闻了胡小岩的长篇大论后一时大感惊奇。要知道这个时代得大学最出名也不过就是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这所大学的成就其实也很有限。不信的话,问一问前辈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北洋大学堂,我相信90的人都没听说过。换做清华大学堂,那么知道的人就很多了。
这所学堂因为是盛宣怀私人创立的,而且资金上面一直都不充裕,所以它的学科设置很有问题。导致他的影响力一直上不去。什么叫大学呢如果一所大学连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学科都没有,那还能称呼为大学吗很遗憾,北洋大学堂就是这样的大学。
胡小岩看不起甚至敌视盛宣怀不是没有原因。所以他要建大学就绝对不会去学盛宣怀的北洋大学堂。要建就要建全亚洲最好的大学堂。
书房里,胡小岩将自己整理的关于大学堂建设建议递了上去。按照计划,面积将会是北洋大学堂的五倍左右,分设国际历史,中文文学,英语以及英美文学,法语以及法语文学,德语以及德语文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数学以及高级数学专业,高级物理研究所,高级化学研究所,高级生物研究所。其中中文以及外语文学又分为语言学,文学,书法,音乐,绘画等等专业。除了这些,他又加上了一个国术专业。高级自然科学的研究所就相当于后世的研究生。
基础学科一般按三年学分制,高级研究所三到四年学制。如果够聪明一年就可以毕业。但很显然胡小岩绝对不会给这个时代的学生任何侥幸的机会。因为他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精通一门文学类副业和国术比如绘画书法什么的。
他可不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以后毕业出来居然发现所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上居然用不上。好吧,你的专业用不上,你得副业比如音乐总能用的上吧再差再差也可以去做个懂武术的演员或者保安吧。大学毕业后,学子们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出国留学,一个就是进入研究所继续深造。不过前三界的学子,胡小岩准备出资让他们留学。后面的就要看大学后续资金是否充足了。如果充足就继续资助学子出国。这个计划是长期性的。投资也是长期性。
这份计划因为占地面积大增,所以初期投入至少要一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买地加建设以及招聘一些基础老师的费用。像基础类自然科学的老师在上海勉勉强强还是能招到的。但各大研究所的老师和设备就不是目前的中国能够提供的。
不过胡小岩不在乎。只有学校等设备等老师,如果找好老师设备后居然发现学校面积不够大,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而胡小岩对于这些老师和设备问题他已经有了眉目,只等说服李鸿章后就开工。毕竟这所学校建设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伙的事情。
叶澄衷拿着计划书双手直发抖。他虽然已经足够高估了胡小岩的心思,却没想到胡小岩他喵的跟他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震惊地看着计划书,已经完全沉浸到大学未来的设想里面去了。
按胡小岩的计划,当各大研究所建立起来后还会与各地财团合作,比如这所大学就可以和汉阳钢铁厂合作,专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专业的难题。
再比如大学可以跟庄园商人张謇合作,帮他改进机器。
如此等等。
叶澄衷看得一会儿是心惊肉跳,一会儿是欣喜若狂。整个人如同过山车。
“这才是我要的学校”叶澄衷拍案而起,吓了他儿子叶贻铨一大跳。
“一百万两白银,我出了”叶澄衷将计划书递给儿子,站起身。没有理会被吓傻的叶贻铨。
一百万两白银
胡小岩这时真是对叶澄衷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时候的上海滩,花一百万两白银的现钱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一分钱利润的事情,也只有叶澄衷才会这么大气和大手笔。因为叶澄衷已经老了。对于工商业的兴建这方面,他的兴趣已经不大。而相应的对于历史留名这种事的期望就高了。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拒绝的了青史留名。胡小岩自己也难以拒绝。
“早期筹备还是要多找些人手,老爷子你也看到了,目前中国十分缺乏自然科学类的老师。而要招募这些外国教师,就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足够高的工资,这些老师是不愿意来中国的。还有各种设备等等,这两样才是花钱的大头。据我估计,每个两百万两,这所大学是搞不定的。还有每年的花费都至少是十万两以上。”胡小岩可没有叶澄衷那样乐观。
钱不是问题,中国人从来就不缺钱。人才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嗯,你讲的对。老师和设备嘛,看来老头子要去卖一次面子了。”叶澄衷捋着他的胡须。
“父亲,容大人极为关心国家教育,我看可以找他。”叶贻铨忽然道。
容闳对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倾注的心血是后来人所无法避开和忘怀的。
这时有仆人敲门。原来是晚宴准备好了。
三人出了书房,开始吃饭。中国人讲究食不语,叶家倒也没有坚持这点。但谈论的很少。
饭后,三人再次坐到一起。
叶老爷子拍着胸膛将学校建设和联系一些投资人的事情全都包了。当然具体兴建的事情又被分派给了叶贻铨,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
刚刚到手的五十万两白银,转手就被胡小岩送给了叶澄衷。叶澄衷面不改色地笑纳了。因为他也知道这所大学将要耗费的资金真的是天文数字。即使以叶澄衷的财力,一个人去负担的话,恐怕没几年就会撑不下去。
三人再度交换了部分想法后,最终达成了一致。第一期工程的款子暂时由叶家和胡小岩承担,主要是土地的购买以及地基的稳固还有下水道等等的基础建设。第二期的工程将由叶家**承担,主要是学校建筑操场等等。第三期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所部分等到设备情况搞清楚后,按照各研究所的具体需要再开工。等设备和人才从国外运回,第三期相信就已经完工了。而整个学校的规划和设计图纸将由叶家联系容闳聘请外国设计师按照欧美大学的现有学校来搞定。
这所大学建成之后估计能容纳两万人。其中有一千多的教员和一百以上的保安。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实行住校制,除却文化课外,还开设有国术课,在胡小岩的强烈建议下,叶澄衷答应聘请霍元甲担任国术院院长。
这一千多教员中中国教员不到400名,其他都是外籍教员。这些外籍教员的待遇将是中国教员的一倍以上,合约五年一签。按照胡小岩的估计,大约有个十年,这批外籍教员就可以打发他们回老家了。
中国学生的聪明才智可以由前世的历史来证明。他相信十年后中国一定会涌现至少可以涌现出十万以上的大学生,一万以上的高级研究员。如果再有十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相信一定会超过日本。
因为得过大学生的好处的那些商人,无论是宁波帮,还是晋商。朝廷大员中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张之洞绝对是会再第一时间建设属于自己的大学。到时候中国的大学数量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等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相信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飞行器研究员,战舰研究员。中国的科学实力将会用战争的胜利来刷新欧美各国歧视的眼珠。
这个才是胡小岩建设这么一所目前为止他根本无法负担的大学的真正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通过改革或者革命来改变中国。
他一直都坚信那一句话: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到时候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数以十万级的研究员还有无数靠着这些大学生们改良了工艺的工厂。
更有无数尝到了甜头的各省大员们。在科技的力量面前,这些人所能得到的酬金将会远远超过种地,收刮农民。
当政体或者国家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不需要胡小岩发力,得到了大学生的好处的那些商人和官员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推翻那个落后野蛮的国度。
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袁世凯孙文等人最多就是个窃钩者。胡小岩认为自己这个世纪末最大的骗子才是真正的侯。
到时候无论是裱糊匠李鸿章还是北洋军袁世凯,根本就无法抵御这股时代的潮流。
任何阻扰历史进步的人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
。。。
………………………………
第十七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翻译
委婉地拒绝了叶老爷子的留宿,胡小岩孤身一人站到大街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我的大学终将让全世界震惊。
但胡小岩必须先要解决一个问题。
他再次感受到中堂穴一阵刺痛。
他喵的,真是阴魂不散。其实胡小岩来叶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跟踪,不过那时候他刚刚回到报社,连中餐都没来得及吃,急匆匆地写好了计划书,赶往叶府赴晚宴。也根本没那个心思去关注跟踪不跟踪的问题。
胡小岩慢慢地放开思绪,回归脑海的地图一看。果然看见头上冒着红光的劳伦斯正躲在正对面的一处墙角里。
这也不是个办法。如果什么都让他看到了,鬼才知道他会给英国本部发什么样的电报。如果让英国觉得他是个威胁,到时候胡小岩可就哭都没地方哭了。大业未成身先死啊。
大英帝国想要一个人三更死,相信这个时代还没人能留他到五更。
计划得提前了。他装做什么也没发现地坐着黄包车回到了最初的脏乱差的小屋。不出意外地找到了二当家吴锦绣。
“老吴,明天你约劳伦斯出来一下,让他准备好数据。我要带着数据去见一个人。”胡小岩吩咐。
“好的。”吴锦绣也不多问,答应一声就自顾自地回屋了。
一夜无梦,胡小岩被吴墩的臭脚早早熏醒后回到报社。这一路上没什么人跟踪。不过相信某些地痞流氓一定会给劳伦斯带去消息的。
哼哼,先让你得意几天。
胡小岩中途买了早餐回到报社将等了一夜的吴仪唤醒,两人吃过早餐开始翻译。经过前几天加上今天上午的翻译,吴仪终于将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翻译成功。这本书里,胡小岩一句多余的话也没加,因为他本身就不是经济学专业的。然后吩咐了吴仪将国富论带到印刷厂去印刷。这次的印刷就不再是开始的那个小印刷厂了。而是叶澄衷介绍的一家大厂。好处就是印刷费用被叶澄衷全包了。
吴仪出去没多久,就有人全来报社应聘。实质上,来应聘的人很多,但都被吴仪的条件给吓跑了。
胡小岩留下的问题和条件,根本不是普通的留学生能够满足的了的。至少对中国以及欧美各国政治经济的详细看法这一项就刷下去一大批“洋鬼子”。没有真正出过国,没有真正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人根本无法详细描述这个问题。
不过今天不一样。因为来的时张颂。张颂就是那个来接胡小岩去讲课的国文老师。事实上后来胡小岩才知道张颂这家伙根本不是正规的老师,而是那个国文课老师的朋友。这人留学英国,结果后来家庭变故,无法完成学业,只好留在英国打工。赚取了费用回国后才回国,虽然他懂英文,又见多识广,但毕竟没有一本毕业证书。结果在大上海居然找不到一份工作去洋行上班倒是可以,只不过洋行也不会直接请她做买办而是从学徒坐起。张颂当时无法,只好做起了学徒。只是他这个学徒很不称职。别的学徒都是站在洋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方设法降低洋行的成本,而张颂偏偏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果提升了洋行的成本。洋行一怒之下解雇了他。之后再也没有洋行愿意雇佣这么个“两面三刀”的家伙。
最后无奈之下他的朋友也就是格致书院的同学,时不时的接济他,并安排他时不时的带几节课,偶尔去上几节英文课什么的以便糊口。
这次张颂来这里应聘也是因为他的同学请了校长写了推荐信的。
“来了,就开始工作吧。”胡小岩可没有等着两人客气后再说的意思。他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分分钟千八万也是小s。
张颂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进了门。
既然张颂懂得英文,胡小岩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将海权论直接切成两半,两人一人一份,开始翻译。为什么说翻译是个痛苦的活儿呢很正常的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出众的钢笔。钢笔写字要不停地沾墨水。一本书还不到五十万字,往往要写个一两年。翻译起来比写书就更慢了。因为写书时候,书的内容都早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了。而翻译则不然,因为这不是你写得书,每翻译一句后,你都要练习上下文,才能写下你得译文。
胡小岩因为有翻译工具,所以写起来很快。但张颂就不行了。他才迷迷糊糊地被胡小岩拉来翻译,才看了几行字,就见胡小岩已经刷刷地写好了两行字了。
“李兄”张颂叫起来吓了胡小岩一跳。
“干嘛,赶快工作,想偷懒就没中饭吃哦。”胡小岩一边说,一边手不停笔。
往常他也是这样工作的,书籍被切成两半。一半自己写,一半他读出来让吴仪来写。吴仪写好后,会回一句“好了”,然后胡小岩就会接着下面的读。这样就相当于两个人一起写字。因为胡小岩的翻译工具的功能实在强大,几乎不用思考。因此效率很高。
但毕竟张颂目前不是自己人,而且他还是懂的英文的。如果也这么干,估计张颂会认为胡小岩不尊重他。所以适当地给予张颂压力是很有必要的。胡某人的时间可是分分钟千八万上下的,伤不起啊。
张颂不知道胡演员正进行着奥斯卡影帝般的表演,所以非常震惊地看着胡小岩正一行字一行字地“默写着”中文版的海权论。
“你干什么”胡小岩被忽然伸过来的脑袋吓了一跳。
原来张颂从震惊到默然,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他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够翻译的这么快,因此凑过脑袋去想看个究竟。
胡小岩将张颂的脑袋推开,伸头看向张颂的稿纸,居然只看到空白的稿纸上一个大大的墨点。
“我说,张兄。你说得留学英国的经历不会是假的吧”胡小岩正气凛然地拍了拍自己写了差不多半张稿纸的文稿,然后指了指张颂只一个墨点的稿纸。
张颂脸刷地就红了起来:“这个自然是真的,不过李兄的速度真的很快啊,哈。”
“张兄,时间有限,咱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这样吧。为了保证速度,我来读,你来写吧。”胡小岩压着张颂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张颂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胡小岩将张颂那一份原稿放到自己左边,瞟了一眼后,将中文读出来。然后不再理会张颂。自己刷刷刷写好了一句。回头看见张颂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胡小岩很生气地指了指他的稿纸。
张颂惭愧地低下头,开始默写。
“写好后,说一声。我好报下一句。”胡小岩说完,赶紧趴下继续翻译。
这次张颂很快就进入状态,写的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人已经完美地默契起来。等到中午,吴仪回来后。两人都已经写好了七八张了。
吃过吴仪带回来的中餐,三人再次进入了翻译。这次是三个人一起写。胡小岩的写字速度就慢了下来。因为张颂和吴仪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受教育者。写繁体字的速度可比他要快多了。
一个下午,几乎就翻译了三分之一。
晚餐过后。胡小岩一声“加班”之后,三人再次进入工作状态。不得不说。吴仪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徒比起张颂来说写得更快。而张颂这个洋学生毕竟很多年没有接触中文了。写字慢一点。但比起胡小岩倒是要快一点。
在三人三天的奋力拼搏之下。海权论完工了。中途还推了朱葆三和虞洽卿的一次约会。
海权论的完工标志着胡小岩在上海的时间正式进入倒计时。他一面吩咐吴墩将海权论拿去印刷。一面再次拿出一本大英百科全书。
这本书其实是胡小岩想要翻译的第一本书。但这本书字数实在太多了。根本不是一时半伙能够完工的。
之所以拿出这本书,也在于叶澄衷为他找的人手已经到位。
一共五个留美学童。什么名字,胡小岩没在意。因为留美学童就是个悲剧。他们没有学完所有课程就被遣返,并且回国的第一天就被关押起来。作为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的待遇实在是不公正之极。这样的满清朝廷不灭亡,就实在是没有天理。跟同时期的日本留学生比起来。日本留学生可是个个都被日本政府当成宝贝的。他们的命运非常凄惨。甚至很多高材生居然在战死在了战场上。
花了上万两白银培养出来的一个高级人才居然还没怎么发挥作用,就死在了不值一块银元的子弹之下。真他喵的暴殄天物
胡小岩也无意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