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的红小鬼-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周国淦负伤,周士第出任代理军团长,副旅长贺声洋继任旅长。
18军团至此第三次重组,主力旅组成的主力军团,4个步兵旅,一个炮旅,加上装甲营,汽车营,工兵营等辅助部队,是一个半机械化的部队,将近2万2千人的实力军团。
31军团、33军团也补充完毕。红31军团军团长旷继勋,红33军团军团长姚北辰,继续留任。段月泉出任31军团副军团长,姜镜堂接任旅长;王尔琢出任33军团副军团长,汤慕禹继续任旅长。
严重严立三的中线、东线,整军完备。
剩下的就是积累后勤物资,准备再战,打到赤塔!
…………………
中线准备整军再战的时候,蒋介石西线集团的30万人,却在西线开始了进攻战役
第一轮上阵的还是地方军队,不过这次是主力了。
前线督战的陈铭枢陈真如,并湘军刘建绪和桂军廖磊,组成陈铭枢集团10万人;龙云龙志舟滇军集团部5万人。两部组建陈铭枢龙云山地集团军15万人,出战第一轮,清剿朱可夫在山地组织的苏军阵地。
蒋介石和白健生率领国军中央系10万大军,则进入蒙古西部沙漠区,直接奔往科布多方向,堵住朱可夫西退的路线。
剩下的刘湘川军5万和杨宇霆5万地方军组建一个后勤军,绥靖地方和转运物资。
冯焕章和陈赓两人的亲兵队伍5千人则充当了警察,管理交通和维持秩序。
这个体系运转两天后,陈铭枢龙云集团的进攻已处于有利的地位。
毕竟是山区到来的部队,耐寒和灵活。西南军队讲武堂好几个,军官都是科班出身。山地集团军部队对苏军的未完成的碉堡,空军、炮兵、爆破筒和炸药包轮番招呼,很快就清理出一个山头。
这样火力就可以进一步发挥了。轮番作业之下,伤亡不大,进展不小。
此时,蒋、白大军已经深入不毛之地50里,五分之一的路程了,正在建立沙漠兵站和机场。
看起来,朱可夫将军的苏军很难腾挪了。
回到中线。
严重严立三和李德邻集团,接到了严格的命令,囤积作战物资,但不许再次出击鄂嫩河以北,只是就地建设防线。
严立三和李德邻有些不解,感觉到一些什么了。
难道边疆区的海参崴有变化?日、苏和解,共同进击中国?
………………
这天,蒋介石在沙漠兵站,看到每天送来的报纸。他看到,除了军事报到之外,竟然最热的是徐志摩徐槱森的办大学的新闻,他与北京共和大学争夺皇家大学名号的消息。
报纸明确地说:徐槱森得不到婉容皇后允许,皇家不给他授权,他竟然与袁家达成一致。他准备新的大学采用袁本初袁项城的洪宪皇帝的年号,办成了洪宪大学!
蒋介石叹到:“这样子做,让蔡锷蔡松坡气的活了过来!”
白健生没有闲心看报纸,他要处理后勤和补水。人、马、车的用水,现在都用人、马、车运送,士兵别说洗脸,就是做饭的水,都不够。
沙漠真的不是动兵的好地方啊。
怎么能够把水引入到这里呢?
蒋中正说:“我们运水难,但是苏军就守在水源地,所以,我们还是要找到一个水源地。”
白健生说:“水源地还差100里呢,那里也有蒙古红军在看守。”
蒋中正说:“那就把这里建成水站吧。但我们怎么这个水源问题,运水不是一个办法啊?”
白健生说:“只好采用地下水了,不过这里没有。”
蒋中正说:“让他们打井的先找,我们在这里等着。”
白健生说:“大兵云集,等一天就是钱粮啊!”
蒋中正说:“苏军也要钱粮!总力战么。我们部队分头前进吧。这里也不会出现大部队打劫的!”
白健生有些明白道:“就这样,一个师先前进20里,保护钻井队,一个师一个师地前进。”
蒋中正说:“就这么办吧。”
两个人传下军令,命苦的卫立煌整编14师所部,带足了水,前行寻找水源和保护钻井队。
………………
却说袁三小姐袁叔祯此时正在与徐志摩徐槱森商谈学校的事情,他们俩已经商谈过多次了。
此时,在北京到通州的运河旁的一个康庄的小镇上,两个人正在喝着茶。
袁三说:“你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条河,未来可能是作为污水河?”
徐槱森说:“不会的。梁思成已经把污水河引导到南苑方向去了,在那里处理,然后排入南海子。”
袁三说:“那么附近人家也会弄脏这条河的。”
徐槱森说:“上游、下游的地,我都买下了。一出北京城,我就控制了两岸。”
袁三笑到:“不可能。那些地主可都是北洋的人,我是知道的。”
徐槱森说:“不全是。还是有一些外人的。比如冯焕章的人就有一些,都是皇家的老地。他们答应以后会优先卖给我。”
袁三说:“好吧。你的学校就保护这条河。”
徐槱森说:“是啊。我现在觉得学校还是叫康桥大学吧。康庄这个地方还是不错,还有一个双桥。洪宪做学院的名字。”
袁三说:“随你吧。洪宪即使用来做学院的名字,也不错。”
………………………………
七一〇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第710章书香御河两岸
两个人接着谈学生的来源。
徐槱森说:“开始的两个学院,洪宪文理学院,洪宪医学院,都准备优先招聘北洋系的人。你们愿意学习这些专业么?”
袁三说:“我们的家族准备送子女到欧洲,现在有钱做慈善,没有钱投资教育了。你能够给我们优惠么?”
徐槱森说:“当然。你们是模范生,我可以八折,但是比外面的学院收费还是贵一些。你看我建设的宿舍标准,都是一人间的,还带有洗浴设备。”
袁三说:“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好吧。我们愿意。你会把我们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么?”
徐槱森说:“当然。我们虽然有很好的文科,但是重要的是以理科为主,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工科的技能。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科。”
袁三说:“明白了。主要是弄明白这个世界的自然道理?”
徐槱森说:“是的。我找的都是通才,知道这个世界理论的通才!笛卡尔一样的思考家和自然理论学家。”
袁三说:“那个教务长傅斯年傅孟真能成么?五四时候他造反,是一个举大旗的。人们都记得这个傅胖子。”
徐槱森说:“五四本身是有些道理的,毕竟绅士的思想一定是自由的。五四之后,自由派必然会脱离那些教条们,这个傅孟真也做到了。”
袁三说:“还是觉得他做教务长,不能教出真正的绅士。”
徐槱森说:“一个学生成为绅士,必须自己能够按照绅士们的方式思考,而不是榜样。这个傅孟真先生研究的就是这个,他研究的所谓教育心理学,生理学,数论,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都是绅士们必须的。”
袁三说:“听起来他是懂得很多了。但是教书的教授们呢?”
徐槱森说:“有国际的学者,还有我们自己的名家,你听说过清华学校的陈寅恪么,他也愿意花时间教这些贵族;还有一条腿的潘公旦,他们都愿意来做导师。”
袁三说:“明白了。那个罗素你能请来也不错,他是比较绅士的。”
徐槱森说:“罗素是数学家,他现在有很多弟子了。张申府张崧年就不错,我看看能不能请罗素在关键的时候,过来指点一下。”
袁三说:“先这样吧。我回去跟几位老总统说说。我们北洋人都很重视家教,我们不会学习八旗子弟的。”
徐槱森说:“我这里可不是什么励志上进的地方,是休闲的绅士。你们还是从八旗身上学习一些好的品质。我会请皇家的人来讲课。虽然他们不允许叫皇家的名字,上课还是愿意的。”
袁三说:“我们不反对了解皇家贵族文化,但是不愿意学习八旗的懒散作风。”
徐槱森说:“我明白了。有陈寅恪和我这种人,独立自由的研究精神,是不会走形的。”
袁三告辞,回去与徐世昌、曹锟等人讨论,北洋子弟的教育问题。
徐志摩则与傅斯年、陈寅恪等人商量。
三人坐在刚刚租来的一个地主的房间,喝着徐志摩带来的咖啡,商量学校的办学。
傅斯年说:“还是要感谢陈先生的慷慨啊。没有你的北上,我还真不知道事情是否能进行下去。”
陈寅恪说:“槱森的人品我还是相信的。我们也是世交了。黑格尔说:“精神能够理解精神啊!中国缺少这些精神,北京还是要好一些。”
徐志摩问:“岭南大学不也是很有独立精神么?”
陈寅恪说:“先是基督精神立校、后是革命精神办学。因果倒置,学生难成大器。”
徐志摩说:“这种把精神先灌输给人,再按照一定模式培养的人,确实不能达成人生的极致啊!”
傅斯年说:“你们俩的精神我是佩服的。但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你们掌握精神吧!我能够找人教书和考核这个人。”
徐志摩说:“是的。你的强项就是知人善任。学生的事情,你还是交给我们吧,我们看看能够成器的,就选入学校培养。”
傅斯年说:“随你们吧。按照你们的培养方式,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跟共和大学比一比?”
徐志摩说:“我们培养的,都是知道人生本来和未来的人。有几批学生做底子,才能带好后来的学弟们。我准备了一个书单,你让人专门跑跑,我们先要有一批必读书的图书馆。”
傅斯年说:“你的图书馆也暂时放在这个地主家吧。我们在沿河两边,修了几栋房舍,可以作为图书馆,也可以作为实验工厂。”
徐志摩说:“玉河两岸的土地,都是我们的。不要盖房子太密,要错落开来,树木要遮住房子,房顶不要露出树木顶尖。”
傅斯年说:“是啊。这是一个百年的院校,我们要好好经营。”
徐志摩说:“你能这样看,就对了。我就是害怕你着急啊!”
陈寅恪不再理他们,喝着咖啡,研究希腊时期理学的案例。这是他给学生开的课,理学本初。
傅斯年走了。虽然不着急,但事情还是要有人招呼。
徐志摩摇摇头,说道:“孟真能治学,能治事,是不是才多的过分了呢?”
陈寅恪说:“难说啊!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大事才到世上的?治学、治事都不是目的。上帝学说,说造物主有自己的目的。姑妄听之。可是我们人怎么理解自己的目的?”
徐志摩说:“我的理解简单,就是让人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陈寅恪说:“是啊。这与政治本身无关,与能力本身无关。所以,能力大,浪费?完全是功利的思考。”
徐志摩说:“是啊。傅斯年整天就怕自己浪费上帝给他的才能。”
陈寅恪说:“从我们的理解上看,一个人不是怕自己才能浪费,而是愿意干涉别人的生活。人没有这个权力。因为你自己不愿意受干涉。”
徐志摩说:“是的。自己不愿意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要去做。自己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努力去做。”
陈寅恪说:“我这个理性本初,就是要学生思考,人们当初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
徐志摩说:“这个道理就是我在康桥才明白的。说实话,这个课程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
陈寅恪说:“在我们的空旷草地上,他悠闲地走着,享受着。他吟诵着古希腊诗歌,还有我们诗经,那些嘲讽喻世的诗歌,会怎么想?”
徐志摩说:“八成是想去参加战争。”
陈寅恪笑到:“是的。剩下的人则要思考,古希腊人,他自己就是古希腊人,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怎么就能发现世界是有水、火两种元素组成的呢?怎么就能发现原子呢?”
徐志摩说:“是啊。这种能力,作为人生信条,才是可靠的人生。”
陈寅恪说:“才是可靠的人才。”
………………
天津。英租界咪哆士道(后世泰安道),徐世昌公馆。
北洋的几个头领在讨论洪宪学院的事情,袁叔祯三公主正在介绍徐志摩的计划,就是理性的贵族,康桥的精神。
徐世昌说:“那里真的叫康庄?还有一个双桥?”
袁叔祯说:“那个运河那么长,怎么就没有一个叫康庄的小村子呢?本来就是中国人姓氏。还有,河上好多小桥。有村子,就有桥,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徐世昌叹到:“难得啊!这个人竟然真能找到一个中国的康桥办起皇家康桥大学。缘分啊!”
曹锟说:“菊人兄,你也没有去过英国,怎么知道康桥大学呢?”
徐世昌说:“我不会看报告么?但是报告还是不如自己看看哪。我本来是出洋五大臣之一的,短命的革命党在我们出发那天投炸弹。”
曹锟笑到:“您老是军机大臣,位高权重,去不成了。”
徐世昌说:“我还兼职京城巡警道,这事情我得调查啊!”
袁克定说:“那次我跟着去了,没有去什么康桥大学,您老在哪里看得报告?”
徐世昌说:“我在英国人那里!他们向我推荐英国的议政制度,那时候我们是要立宪的。人才哪里来的?康桥大学的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号称启蒙和智慧的来源。不过,牛津政治人物多,康桥的科学家多,不过康桥出的政治人物都是顶尖的,那是一所研究学院,不是一个世俗的钻营的场所。”
曹锟想了一下说:“听起来就是一个修道的场所。我也去看看吧。”
徐世昌说:“你去吧。比那些小国大使更能让你悟道。从理性悟道,是比较明白的。也是不退化的。”
袁克定也说话了。他现在也是大人了,不是那时候的小孩子,总是被这些大佬玩笑。
他说:“听起来,我们都应该去去。我读书看到,直接悟道,会重新染上旧习。不如从理性重新来过,反而更加稳定。”
………………………………
七一一章 战四国
第711章外交失败
徐世昌说:“是的。这是一个法子。英国人都是坚定的信仰,理性具足,不能不说有一个大学的功劳。”
袁三公主说:“听说他要请大师,你们还是要付出学费的。”
徐世昌说:“是啊。不能什么人都送去。但是你们有些根基的,就都去看看。尤其是年纪大些的,从中知道一些道理,也好过完这一生。”
曹锟说:“是啊。我们跟西方的中年人比不得。人家是先学习,后入世。我们呢?先入世了!懂不懂道理,都能成功!可是真的成功了么?”
徐世昌说:“还是学习好啊。做官什么也干不成,要受到很多的限制。不如让我们的子弟学习教育,学习文化,学习文明技术。”
袁克定说:“我们后人的教育,还是以科技为主。我们都是做过官的,应该看透了,做官不是专门的一个行业。”
徐世昌说:“要他们懂人生道理先。然后才是科技。科技和做官一样,都是要懂这个世界的运行!我们北洋子弟都先去这里学习吧。包括那些50岁以内的,都去拿一个文凭来,也支持一下这个学校。〃
转天,曹锟带着10多个北洋遗老,在子侄辈袁克定等人的陪同下,去往用洪宪年号命名的学院。
徐志摩和陈寅恪接待了他们。
陈寅恪说:“我是学生的督导长,你们入学,需要我这一关审验。”
曹锟说:“我是想旁听的。我写字是不行了,就是想听听道。我的侄子帮我记录作业。”
陈寅恪说:“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还有无的。”
曹锟说:“这个世界的有,我是知道的太多了。过眼烟云,民国万象啊!一点一滴都在我眼前。那些没有的,你们叫“无”也好,叫“本体”也好,我始终是有感觉的。就是我看到的就是虚象。这后面模模糊糊是有人安排好的,天注定啊!”
陈寅恪说:“天道之事,我们也是可以讲解的。但是我们主要是从人能理解的道理,去推论那些天道。”
曹锟说:“比如呢?你能推论什么天道?”
陈寅恪说:“我们要抛开所有的成见,上帝、孝经、还有佛祖,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就研究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现在研究到原子核的内部是怎么样的?细菌是怎么样的?天体是怎么样的?飞机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有雷电啊!”
曹锟说:“这些也是天道?”
陈寅恪说:“就是这些,让我们死了多少人啊!女人生孩子的鬼门关,多一半的死亡机会。就是因为细菌的感染,还有不会手术技术造成的。人们不知道的时候,就是天道。知道的时候,也是天道。”
曹锟说:“你这么说,确实是这样的。比如时间、天空呢?是永恒的么?”
陈寅恪说:“你自己感觉,似乎他们是不变的。但是你没有意识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应该是我们有意识前就有了。但是他们怎么变化,我们就不知道了。”
曹锟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我能知道的?”
陈寅恪说:“你学习的意义,在于知道雷、电、细菌这些东西,我们是如何弄清除的。你能够把你的经历,往回倒,看看如果你能知道这些道理,事情会怎么样?”
曹锟说:“你的意思,我可以做你的学生。”
陈寅恪说:“我不是你中国意义上的老师。你是旁听生,我们可以给你学校的研究资历出证明。”
曹锟说:“好吧。你能指点我学问路径,也算是老师。我给你鞠躬。”
陈寅恪无奈地说:“既然如此,我就正规些。等一下,我去净身换衣服。”
等到陈寅恪出来,曹锟立正站好。他把绅士帽用手端着,尊敬的鞠躬行礼,然后侧立一旁,等候训斥。这是给袁项城大总统的正式礼节。
陈寅恪说:“既然你这样要求我,我就正规地对待这事。现在算是入门,我就学问之道说几个要求,你按照这个做,就算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我的学生了。”
曹锟说:“请鹤寿先生训示。”
陈寅恪说:“我是倡导独立底精神,自由底思想的。今天就给你这个,作为一个训示。”
曹锟说:“请鹤寿先生详解。”
陈寅恪说:“我们就用印度学者的谈话方式,你稍微坐一下。我知道你的身体好。我也是40岁的人了,体力也开始不行了。学生和老师不用太拘泥礼节。”
曹锟坐下。半坐。因为老师嘱咐,“稍微坐一下”,就是让自己不要放松。他是40岁人,是告诉我,他能明白我的辛苦。
陈寅恪问:“我收你这个合法的前大总统做学生,是我的荣幸么?”
曹锟想了想说:“独立底精神,并不因为学生而增加一分,也不因为学生而减少一分。自由底思想,亦然!”
陈寅恪问:“你拜我为师,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你说说。”
曹锟说:“我有了师傅,独立底精神,自由底思想,也并不变化。”
陈寅恪问:“那还为什么拜老师呢?”
曹锟说:“那是以前学问不到家。独立底精神,贯彻的不对;自由底思想,也不能说,完全底自由。”
陈寅恪说:“你是上品的弟子。你从希腊理性学者的思考入手,仔细底品味,究竟什么参杂在你的思考中,影响你底思考,影响你底独立底精神,影响你自由底思考。写下来,让人家记录也可以。但要签字画押。”
曹锟说:“一定的。我今天就要作业。”
陈寅恪说:“天气好的时候,到这个学院里面来,多走走。这个学校是按照悟道设置的。我们一个星期见一次。我给你讲评你的记录稿子。”
曹锟说:“这样极好。”
陈寅恪说:“你们退下吧。我经常思考,也是很累的。”
曹锟说:“是的。这种累人底思维,一定要有规律底运动配合。”
陈寅恪说:“征战一辈子,晚年来学习。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曹锟嘴唇颤抖,泪下,摇头不语。
陈寅恪扶起曹锟,走出室外。
一众北洋弟子,除了目瞪口呆之外,都没有了思想。
徐志摩一直见证着这一刻,也是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就是让自己办学的理想,让更多的人明理。
这个曹锟是明白人,他把陈寅恪给拘住了。弟子越正规,老师就必须越正规,也必须越尽心。
曹锟这是给自己的学校捧场,也是给北洋系弟子做表率,还有他自己也要精进一番。
从此,北洋弟子纷纷来入学。
附近地主家的房子,都被租赁走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