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之间,此怪口中发出嘶嘶之声,同时罗大林鼻中闻到一股恶臭,脸上也感到一阵寒气,原来怪物眼见咬他不到,又脱身不得,居然张嘴向他吹起气来,这怪物口中之气不仅奇臭无比,而且寒冷彻骨,此时虽已是初夏,罗大林却感觉到这股寒意冰凉彻骨,全身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手上一松差点就放开了去。

    幸好他反应得快,当即强忍寒意,双手愈发用力,紧紧环抱不敢放松。

    怪物眼见自己仍难脱身,不由心中烦躁,加大气力,继续吹了过来,不消片刻,罗大林就感到脸上的皮肤就像刀割一样,奇痛无比。

    他不得已只好扭过头去,避开这股臭气,怪物眼见他转过脸去,于是又向他脖子吹起起来,过了一会,脖子又痛了起来,罗大林侧着头正在苦苦支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说过凡是鬼怪之类的东西都是属极阴之物,此刻这怪物所吹之气莫非就是其阴气所聚?

    若是如此,这东西定然惧怕阳气,反正此刻脖子痛的像针扎一样,再这样下去恐怕也撑不住,不如我也转头向它吹气试试。

    于是他忍着疼痛和恶臭,强自转过头来,脸对着怪物的脸,一口气就吹了过去。这怪物正吹得起劲,没想到罗大林敢突然转过头来对他吹气,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罗大林至今尚未娶亲本就是个童子身,阳气正盛,所谓邪不压正,何况这口气中还含着下午的蒜泥和烧酒的味道,估计味道也好闻不到哪去,只吹得几口,就见这怪物似乎也支持不住,将头转向一边,罗大林一见心中大喜,口中继续加力,一口又一口的吹了过去,只盼能将怪物吹的不敢转头,撑到天明有人来就能得救了。

    没想到吹了片刻,这怪物似乎再难忍受,口中呵呵做声,忽的扭过头来,又是一股气吹了过来,这次的气比刚才还要感到寒冷,力道也更大,罗大林刚才吹的本已筋疲力尽,此时再也支撑不住,只得偏过头去,暂且忍受,好在怪物吹了片刻,似乎也有点累了,口中之气也缓了下来,此时罗大林休息片刻,重新聚气,转过头去又吹了过去,这次怪物又不能抵挡,又转头避开。

    一人一鬼就这样抱在一起互相吹气,僵持了很长的时间,罗大林逐渐觉得双臂麻木起来,两腮也疼痛不已,但是此刻生死关头,说什么自己也要撑住。

    好在夏天天亮的早,好容易等到外面鸡叫头便,忽然感觉怀中怪物吹气慢了下来,等到鸡叫三遍东方发白,这怪物吹气越来越慢,终于慢慢不再动弹,脸上兀自是一副吹气的表情。

    罗大林苦苦坚持半夜,此刻一见怪物僵直不动了,自己也再也支撑不住,两腿一伸便昏厥了过去。

    此时天已大白,吕萌及一众人等已到门外,看见房门依然紧锁,问了那两个奴仆都说晚上不曾看见罗大林出来,于是就站在外面大声叫罗大林的名字,没想到连叫数声里面都没动静,王家主人怕又出了人命,赶紧开了铁锁打开房门,一伙人战战兢兢的走了进去四处查看。

    等巡视到后屋的时候,突然看见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倒在地下,众人大感意外,以为是有了强人盗贼,当下上前查看,结果一看罗大林是和一个僵尸一样的怪物抱在一起也不知死活,众人吓的是屁滚尿流,发一声喊争先恐后夺门而出。

    一出门主人就赶紧报知官府,等到地方官员赶到派了几个胆大的衙役进去,发现罗大林和怪物依然抱在一起分都分不开,几人没有办法,只好将怪物和罗大林一起抬出屋外,用手摸去罗大林尚有呼吸,于是赶紧找来热姜汤灌了进去,如此他才慢慢醒转,只是手臂已然僵直,费了好大的劲才慢慢分开,这脖子也酸困的厉害,连转头都很困难。

    在官府询问之下他才慢慢说了昨晚的一切,于是众人进去把床搬开,发现下面有一个洞,挖开洞口就见一个深坑埋着一个腐朽的棺木,还有一个碑文,因年代久远只能看清大业二字(隋的年代),方知这间房子作祟的原来就是这具古尸。

    于是官府命众人在院外架起一堆柴火把僵尸烧了,然后抬着罗大林回家静养。

    他本就是身强体壮之人,回去调养了几天,又变得活蹦乱跳,精神百倍,于是便找到吕萌,要到十两纹银,这房主也遵守诺言,给了他一间瓦房让他娶了媳妇,只是以后他的脖子老是有点歪,想要纠正也是不能,从此镇上的人都很佩服他的胆色,称呼他为“捉鬼罗大”。

    (网络转载,应该出自《子不语》,找到原文即奉上)'小说网,!'
………………………………

抓鬼

    道光年间,安徽天长县有个村庄叫做龙兴集。

    在龙兴集以北有一个大湖名曰感荡湖,湖长约二十余里,湖面宽广清澈,湖上鸟禽翻飞,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甚佳。

    在湖中有一个不太高的土丘,约有十亩之大,由东边山岗之上流下的河水必要经过土丘才能流到别处。

    土丘上长满杂草,并没无人家居住,只是附近的村民放牧的地方。

    在湖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主陶姓,年约四十余岁,老妻早亡,膝下还有两个儿子都是秀才,日常以务农为生,日子过的还算小康。

    这年夏末,忽然从外地来了一个身材消瘦的客人,到陶家求租一间房子。

    此人三十出头,满面愁苦之色,自称姓毛名济,字方壶,江西人氏,以堪舆为生。

    陶家本有空房一间,加上这陶老头是个热心厚道之人,眼见有客求租,也无所谓钱多钱少,反正是与人方便,于是便点头应允了。

    这毛济为人寡言少笑,没事就喜欢打坐,偶尔还和陶老头聊些家常。

    有一次陶老头家的牛走失了,和毛济偶然闲聊间提起,毛济当即就卜了一卦,然后依据卦象告知老头沿坡向东寻找,果然在坡东找到。

    陶老头由此知道他不是常人,对他愈加敬重。

    每天中午饭后,他都要穿草鞋戴竹笠,乘一只小船到湖里四处游看,午时出去,一直要到下午夕阳西下才回来,陶家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待得一月过去,湖面西凤骤起天气转凉,毛济在一次去湖中游看的时候受了风寒卧床不起,连着几天都没出门。

    在他有病的这几天陶老头亲自煎药给他送去,一日三餐端茶送水毫无怨言,看他衣服破旧单薄难以御寒,又让人给他做了一件厚衣,可这毛济说什么也不肯要。

    陶老头无奈之下只好趁他晚上熟睡之时悄悄进入房中将旧衣换走扔掉,第二天醒来毛济一看旧衣没了便四处寻找,老头笑着说看他衣服太旧已扔掉了,他一听无可奈何,这才穿上了新衣。

    毛老头又对家中之人吩咐道:“以后家中不论何人对毛先生都须毕恭毕敬,若是敢对他无礼,我必将重重杖责。”

    毛济知道后心中不由对老头感激万分。

    有一日晚饭后,毛济忽然邀请陶老头到他房中来喝茶,待他一进屋子便关上房门,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道:“漂泊之人受您厚恩,一直惭愧无以为报。我也不是寡情薄意之人,敢问一句您是想要富还是想要贵呢?”

    陶老头一听此言很是惊讶,看这毛先生也不像有钱之人,有何富贵之物呢?于是连忙摇头拒绝。

    毛济看他神色便知他心意,笑着对他说道:“我有小术,可以为您富贵,您也不要客气,有什么要求对我说就行了。”

    陶老头将信将疑,于是半开玩笑的说道:“要是富了不是自然也就贵了吗?”

    毛济听罢笑了笑道:“既是如此,也不是难事。不瞒您说,我在此湖每日查看,早已发现湖中有快吉地,其地三水归一,前有双桥彩虹,后有蜿蜒四屏,若在此修房定居,子孙后代可富数百年。”

    陶老头一听心中大喜,忙对毛济不住的躬身作礼。

    毛济说道:“明日午时请您和我一起出去,到时我会将这块地指给您看。”

    第二天吃完午饭,毛峤和陶老头一起乘上小船向湖中划去,待到湖中央,毛济指着湖中土丘对陶老头道:“吉地即在此处。”

    陶老头一看心中惊道:“在湖边住了这么久,居然不知湖中还有一个这样的风水宝地。”当下也是深信不疑。

    待两人一回来,陶老头就指挥儿子去采买木料青瓦,用了数天时间将这些建房材料运至岛上,只等毛济算一个吉日点了方向就开工修建。

    过了一日陶老头将毛济请入自己房内,请他推算一个吉日吉向,没想到毛济这次眉头皱起,似乎心中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低头沉思半响才对陶老头说道:“您知道我为什么要给您说这个地方吗?”

    陶老头听他此言心中也感纳闷,一脸茫然之色。

    毛济接着说道:“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为了感谢您的恩德,二来我精通术数,早已算到我自今年起尚有三十六年的磨蝎运,厄运所至,命不可逃,所以我才漂泊四方。现在为您选了一个吉地,若成功了您就会富,若您富了地仙就会发怒,那我的双眼定然不保也会失明,一生将没入黑暗之中,如果那样的话,谁来给我衣食呢?”

    陶老头一听心中不甚相信,但为了让毛济放心便对他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啊?就算真的这样,我怎么会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呢?就算我死了,我也会立下遗命让我的子孙来供养你,若是不信,我可以发誓,要是以后违背此言,当堕入泥犁地狱。”

    毛济听罢此言面露喜色,这才放心下来,为新宅推算好了吉日便开工修建起来。

    等到上梁的那一天,他指着宅前之地对陶老头说道:“此地应修一个荷亭,这样看起来就更有诗情画意了。”

    话音未落,忽见天上一声长啸,一只黑色的鹰隼瞬间飞下,直扑他的面门而来。

    只听毛济大叫一声便扑倒于地,陶老头大惊失色,赶紧将他从地下扶起,只见他双眼紧闭,眼中有一丝鲜血流出。

    陶老头赶紧和家人将他扶回房中,延医用药均无济于事,自此以后竟然双目失明成了盲人,起居饮食陶老头都请专人陪护,饮食供给更是精于平常。

    等到新宅修好,陶老头全家都搬了进来,将附近的地都作了水田以供平日放牧耕种。

    有天晚上,陶老头和毛济正在门口坐着闲聊,忽见前面的岸边有微弱的火光,就像磷火乱舞一般。

    陶老头大为诧异,便告诉了毛济,没想到毛济听后面露喜色,急忙对他说道:“你赶紧将儿子找来,在火光下方挖掘,必然会有所收获。”

    于是陶老头叫来两个儿子拿着锄头铲子就到岸边挖掘起来,结果挖了两三丈深便挖出了一个坛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几人继续深挖下去,竟然一共挖出了十二个这样的坛子,所得银两无数,从此以后,陶家便成了当地的大富之家,拥有良田百倾,豪宅数座,所请仆人众多,家中珍品云集,绫罗绸缎更是不可胜数。

    这年两个儿子还都中了举人,陶老头也更加敬重毛济,对他所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从无违逆。

    过了三年,他的两个儿子想进京赶考,毛济卜算之后认为不吉,多次出言阻挡,但是他们都不听,于是便公车北上应试,结果双双考中进士外放做官,陶老头心中依然很相信毛济,但是两个儿子从此心中却对他有点怀疑起来。

    待得又过六年,陶老头忽染重疾卧床不起,眼看病情越来越重,赶紧去信让两个儿子回家。

    等他们赶回来,老头已经奄奄一息了,两人跪在床前不禁悲泣不已。

    老头吃力的对他们说:“你们知道我陶家能有今日是为什么吗?”

    兄弟俩回道:“这都是父亲大人的荫德啊。”

    老头一听摇摇头道:“错了,这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而是毛先生的功劳啊。我死以后,你们两个要积累功德,报效毛先生,要像事我一般来侍奉他,如果不这样的话就是大不孝啊!”

    两人跪在地下哭着答应了。

    陶老头又派人将毛济请来托孤于他,宾主互相嗟叹不已。

    过了两日陶老头就病故了,两个儿子按例在家中守制,可是他们不仅不节制声色,反而纸醉金迷作威作福。

    毛济看不过去屡次谏说,两人都是充耳不闻,久而久之他也不再多说。

    兄弟俩自此也对他逐渐无礼起来,毛济每天坐在房中,耳听厅上歌舞之声和打骂奴仆之声,心中很是不耐。

    过得两三日,忽听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在他面前唱道:“瞎子瞎零丁,吃了多少死苍蝇。”他听罢心中更是厌恶不已。

    有一天一只鸡落在粪坑里被淹死了,小儿子命仆人扔掉,大儿子说这样太可惜了,于是便命仆人拔去鸡毛在瓦罐中煨熟,给毛济端去。

    毛济不知此事,当下就连肉带汤吃了个干净。

    待到吃完一个幼龄婢女来收拾碗筷,眼见主人如此刻薄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问毛济道:“先生觉得这鸡味道如何?”

    毛济说道:“还算可以吧。”

    婢女又问道:“该没有什么别的味道吧?”

    毛济一听便知有异,于是细细一问,婢女便说了实话,还叮嘱他不要给别人说,说完就将碗筷收起离开了。

    毛济听罢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寒意,但是脸上依然不动声色。

    过了数日,他命人将两位公子请来,对他们说道:“一般的堪舆家,只知此处为入湖正脉,不知其名为龟趺穴,若是能在宅子四周植上桑树,长成以后绿荫遮天蔽日,有如龟壳生了绿毛,那才是真的贵不可言。”

    两个儿子一听大为惊喜,马上命人按毛先生所言在宅子周围遍植桑树。

    又过了一年多,有一天晚上陶家所有人正在吃晚饭,地下突然传来一阵震动,一时将房屋震的左摇右晃,连桌上的杯盘也打翻了一地。

    陶家上下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好不容易等到震动停止,两个儿子脸上均面如土色,思来想去便来到毛峤房中,一脸惶恐的向他求教。

    毛济一见二人,不待他们发问便用力拍着床边说道:“这都是我的失误啊!”

    二人大为不解,于是便向他询问,毛济又道:“我说了二位公子可能不信,你们在中堂之上向下挖掘二尺,可以挖到一个断裂的石碑。”

    二个儿子互相看看,然后便命仆人拿来工具,按毛先生所说在堂上挖了起来,刚刚挖到两尺深的时候便挖到一个硬物,仆人抬上将泥土擦掉一看,果然是半块石碑,碑上还用隶书镌刻着四句话,其文曰:行则龟,体则瓢,葬者汉将军,破者江西毛。”

    两人看后不知所说是什么意思,于是大儿子便将碑上四句念给毛济听,毛济听罢对他说道:“公子不要害怕,有我在定保你家安然无恙。”

    于是命人将他搀扶出门外,以步丈量,在宅第前后左右划了四个记号,对两个儿子说道:“这四个地方要迅速打成四口深井。”

    然后又在宅后用手杖划出一个人字,对他们说道:“这个地方要建成两条渠,将湖水引进来,如此可保富贵万年。”

    两个儿子一听欣喜若狂,当下便让人扶着毛济回屋休息,自己赶紧派人找来工匠连夜开工。

    等到三天之后,所有工程都已完工,毛峤的眼睛却忽然间恢复了视觉,陶家上下都为之惊叹。

    毛济找到两个儿子向他们告辞,对他们说道:“我这瞎子蒙你家照顾了十余年,心中很是不安。幸好上天保佑盲瞳复明,我也不愿再叨扰了,从此天涯海角各自一方,有缘的话我们再见。”

    两位公子正待挽留,却见他已飘然远去。

    毛济自从陶家辞别出来以后,孑然一身孤苦伶仃,身上所带钱财本就不多,逐渐也快用完。

    这一日他来到来安山中,见山间有座破旧的小庙,离附近的集镇很近,庙中住着一群乞丐,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毛济进到庙中对一众乞丐说道:“你们如果能供养我,我就可以给你们改变命运。”这些乞丐本就愚钝不堪,一听可以改命,当即欣喜不已,纷纷点头应允。

    于是众人给他让出一块地方居住,白天都去集镇四处乞讨,晚上就拿一些洁净的食物来给毛济享用,侍奉他都很殷勤。

    这样过了一年多,众乞丐所养的一条黄耳小狗忽然得病死了,毛济命众乞丐凑钱去集市买了口小棺材,又买来小衣服给狗穿上放进棺中,接着在庙后选了一个吉穴,众人披麻戴孝的将狗下葬于穴中。

    说来也怪,自狗下葬以后,众乞丐原本都是混沌愚昧之人,可是现在却心眼顿明,渐渐知道了羞愧可耻,有一日忽大哭着说:“这要来乞去的也太丢人了。”

    于是各自改习,或者做苦力或者用乞讨来的钱做起了小商贩,不到两年获利颇多,再得一年都便富裕起来,纷纷在集镇上成家立户,逐渐都成小康之家。

    致富之后,众人不忘毛济的恩德,彼此争着想供养他。

    毛济对他们说道:“你们以前作为乞丐住在庙里亵渎神灵,以致庙败香灭,若是能凑钱将庙修好,我可以让此地再次兴旺起来。”

    众人对他所言深信不疑,于是便集资将庙宇修复好,规模更甚于从前。

    毛济重新为庙宇选定大门的方向,先接南山之秀气,然后在庙后挖了一个土窖,又泄了北山之阴煞,置备了签筒,写好了签诗,凡来此找他求签的无不灵验。

    于是过不多久庙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卖香卖烛卖茶的多不胜数,以致逐渐在附近又形成了个村落,除此之外还请来外地得道高僧做主持,每日敲钟诵经广做法事,一时间成为当地名刹。

    这一日庙里正聚集了善士信徒开道场,毛济也坐在蒲团上合掌念佛,忽然一个香客将他看了许久,走上前来问他道:“您是以前住在陶家的毛先生吗?”

    毛济耳听此言大感诧异,于是向来人说道:“正是鄙人。”

    香客又道:“我是从龙兴集来此专门进香的,以前在湖边陶家曾见过你几面。”毛济听罢心中这才释然,于是便问起陶家的事来,香客说道:“自毛先生走后,不到两年陶家先是被盗,后又遭受火灾,两个儿子都因刑事被削职为民,现今已经先后病故了,家中一贫如洗,连以前的宅子也成为了废墟。”

    毛济听后不禁痛哭流涕失声说道:“当日我因为一时愤怒,才会造成现在的恶果,是我辜负了死去的朋友啊。”

    周围的人听说后,越发敬服他的神奇术数,于是争相来邀请他,毛济却坚辞不去,待得第二天众人再去庙中相请,结果却发现他房中空空已然不知所踪了。

    (原文出处不详,等找到以后补上!)'小说网,!'
………………………………

堪舆

    明正德年间,浙江归安县(今浙江湖州)有一个新任县令邢某,到任刚刚半年,为官平庸中正,政绩也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既无大功也无小过。

    家中只有一个妻子宋氏,也没有子嗣。

    这一年正是深秋时节,到了晚上,夫妇两人洗漱完毕,早早休息了。

    到半夜两人睡的正香的时候,忽然一阵撞门声把他们从梦中惊醒。

    邢县令家中也没仆人,深更半夜有人敲门,不知有什么急事,于是就起身去开门查看。

    这一去只去了一盏茶时分也不见人影,宋氏不由感到奇怪,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以至于自己的丈夫出门了?即使是这样也应该说一声才是啊,正待下床查看,邢县令推门就进来了

    宋氏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邢县令答到:“没什么事情,是风太大把门吹得晃动的声音。”

    宋氏又道:“那怎么去了这么长的时间?”

    邢县令说:“我刚才去上了个厕所。”说毕,解衣脱鞋,上床睡觉,宋氏翻一个身,正要睡觉,忽然闻见邢县令身上有一股浓烈的腥味,心中不由有些疑惑,但是此刻睡意正浓,也懒得发问,于是眼睛闭上又沉沉睡去。

    第二日宋氏早早醒来,发现身边已经没有自己丈夫的身影,心中纳闷此时尚早,这邢县令到哪去了?

    出得厅门,却发现厅中一个洗澡用的大桶,自己的丈夫正坐在桶中低头用毛巾擦拭身体,宋氏心道:“这大清早是犯的哪门子邪啊。”

    走上前去,更觉奇怪,此时正是蝉不知雪,秋风凛冽的时节,这木桶中居然是凉水,冰冷刺骨,邢县令却也丝毫不觉,还洗的专心致志,连她进来都没感觉到,于是便问丈夫:“清晨如此寒冷,你怎么还洗冷水澡?”

    邢县令此时才发觉到宋氏已经过来了,抬起头来对她说道:“这几天身上脏的厉害,又来不及烧水,所以这才早早起床洗个澡。”

    宋氏耳听此言,虽心中疑惑,但也不多说,转身就进了厨房做早饭,吃毕早饭邢县令就出门去县衙了。

    宋氏留在家中担水劈柴,洒扫庭院。

    到得黄昏时分,邢县令回来,此刻宋氏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就等丈夫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