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民与幕属房玄龄微服以谒远知,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也。”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贞观九年,润州茅山置太平观,并度二七人,降玺书慰勉之。后谓弟子潘师正曰:“见仙格,以吾小时误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今见召为少室山伯,将行在即。”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卒,年一百二十六岁。谥曰升玄先生云。(出《谈宾录》)'小说网,!'
………………………………

益州老父

    唐则天末年,益州有一老父,携一药壶于城中卖药,得钱即转济贫乏。自常不食,时即饮净水,如此经岁余,百姓赖之。有疾得药者,无不愈。时或自游江岸,凝眸永日;又或登高引领,不语竟日。每遇有识者,必告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国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脏腑,即内辅也。外张九窍,则外臣也。故心有病则内外不可救之,又何异君乱于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使乱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则心先无病。心先无病,则内辅之脏腑,虽有病不难疗也;外之九窍,亦无由受病矣。况药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后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药用之以使,使之药用之以佐,小不当其用,必自乱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此又象国家治人也。老夫用药,常以此为念。每遇人一身,君不君,臣不臣,使九窍之邪(邪原作斜。据《说郛》三三改),悉纳其病,以至于良医自逃,名药不效,犹不知治身之病后时矣。悲夫!士君子记之。”忽一日独诣锦川,解衣净浴,探壶中,惟选一丸药,自吞之,谓众人曰:“老夫罪已满矣,今却归岛上。”俄化一白鹤飞去。衣与药壶,并没于水,永寻不见。(出《潇湘录》)'小说网,!'
………………………………

冯 俊

    唐朝贞元初年,广陵人冯俊,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他力气大而且性情憨厚耿直,所以很容易找到活儿干。

    他曾经遇见一位道士,在市场上买药,放着一个口袋,有一百多斤重。道士要雇一个能自己背动这口袋的人,能成倍地给工钱,冯俊就要求前去。

    道士让他送到**县,约好给工钱一千文,到那以后才给钱。

    冯俊回家告诉妻子,然后就跟道士走。

    道士说:“跟着我走,不一定直接到**县。现在想从水路到那儿去,要是雇到船,你就跟我坐船去,也不减少你的工钱。”

    冯俊听从了,就登上一只小船。小船载着冯俊和道士,驶出江口几里,道士说:“没有风,往上游去不能到达,我可以施一点小法术。”

    道士让冯俊和船家两个人都趴在船舱中,自己独自在船上扯帆把桨。

    二人在船舱中,听风浪声,估计那船如同在空中飞行,吓得不敢乱动。

    几顿饭的工夫之后,就让他们打开船舱,让他们出来。

    来到一个地方,出现一片浩渺的湖面,面对一片重叠的山岭。

    船家好长时间才看明白,原来这是南湖庐山下星子湾。

    道士上了岸,让冯俊背着药,自己给船家付船钱,船家又敬又怕不肯接受。

    道士说:“我知道你是浔阳人,要按时到达,就借助你了,哪能推辞呢?”

    船家于是就行礼收下,然后离去,其实他正是江州人。

    道士就领着背着药的冯俊,在乱石之中走了五六里。

    要到山下的地方,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

    道士又用一块小石头敲了几十下,大石头一分为二,(这是石门吧?)有一个小童从石间走出来,高兴地说:“师傅回来啦!”

    道士就领着冯俊走进石洞。

    刚进去的时候很险峻,下去十丈多远,往旁边走,逐渐变得宽敞平坦。

    深入几十步,其中有一个洞明亮,出现一个大石堂,堂中有几十个道士,正下着棋说笑。

    道士们见这个道士进来,都说:“为什么晚了?”

    他们让冯俊放下药口袋,并让左右赶快打发来人回去。

    先前那个道士说:“背药的人饿得厉害,给他弄点饭吃!”

    于是有人从一个瓷盆里盛胡麻饭给冯俊吃。又给他一碗浆汁,又甜又滑像乳汁,不知是什么东西。

    道士就送冯俊出来,对他说:“有劳你大老远给运来,给你的东西却不多。”

    交给他一千文钱,叫他系在腰上,“到家解下来看看,自然会出现奇迹。”

    道士又问冯俊家里有几口人,冯俊说妻子儿女共五口。

    道士送给他一百多粒丹药,说:“一天吃一粒,可以一百天不吃饭。”

    冯俊告辞说:“这次回去道路很远,怎么才能知道回去的路呢?”

    道士说:“我给你想办法。”于是就领着他走到乱石间。

    见到一块石头像一只虎趴在那里,道士让冯俊骑上去,用东西把那石头蒙上,让冯俊抓住那东西的末端,就像拽着马缰绳那样。

    道士叫他把眼闭上,等到脚着地再睁开。冯俊像道士说得那样骑到石头上去,道士用鞭打那石头,于是他就觉得石头升到空中飞起来。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冯俊觉得像做了一顿饭的工夫,脚就踩到地上了。

    他睁开眼,见自己已经回到广陵的城门了,住家的刚刚点起灯。

    等到了家,他的妻子儿女还惊讶他为什么如此迅速。

    于是他解下腰上系着的一千文钱,一看,全变成金钱了。

    从此他不再出卖劳动力,大量购置田园,成为富人。

    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偷盗发家的,后来别的地方发生了失盗现象,乡里人认为冯俊是同伙,就把他绑起来送到官府。

    当时的节度使是杜公亚,他很重视道术,喜欢奇异的传说,听了冯俊的说明之后,就让他把金丹拿来。金丹到了杜公亚手中时,就像掉到地里似的消失了。冯俊还告诉杜公亚,城外他骑过的那块石头还在那里。

    于是放了他,杜公亚从此对道术精心钻研,非常喜欢炼丹,却没有什么成就。

    冯俊后来寿终正寝,他的子孙特别富有。

    唐贞元初,广陵人冯俊,以佣工资生,多力而愚直,故易售。常遇一道士,于市买药,置一囊,重百余斤,募能独负者,当倍酬其直。俊乃请行,至**,约酬一千文,至彼取资。俊乃归告其妻而后从之。道士云:“从我行,不必直至**,今欲从水路往彼,得舟且随我舟行,亦不减汝直。”俊从之。遂入小舟,与俊并道士共载。出江口数里,道士曰:“无风,上水不可至,吾施小术。”令二人皆伏舟中。道士独在船上,引帆持楫。二人在舟中,闻风浪声,度其船如在空中,惧不敢动。数食顷,遂令开船。召出,至一处,平湖渺然,前对山岭重叠。舟人久之方悟,乃是南湖庐山下星子湾也。道士上岸,令俊负药。船人即付船价。舟人敬惧不受。道士曰:“知汝是浔阳人,要当时至,以此便相假,岂为辞耶。”舟人遂拜受之而去,实江州人也。遂引俊负药,于乱石间行五六里,将至山下,有一大石方数丈,道士以小石扣之数十下,大石分为二,有一童出于石间,喜曰:“尊师归也。”道士遂引俊入石穴,初甚峻;下十余丈,旁行渐宽平;入数十步,其中洞明,有大石堂,道士数十,弈棋戏笑。见道士皆曰:“何晚也?”敕俊舍药,命左右速遣来人归。前道士命左右曰:“担人甚饥,与之饭食。”遂于瓷瓯盛胡麻饭与之食,又与一碗浆,甘滑如乳,不知何物也。道士遂送俊出,谓曰:“劳汝远来,少有遗汝。”授与钱一千文,令系腰下。“至家解观之,自当有异耳。”又问家有几口。云:“妻儿五口。”授以丹药可百余粒。曰:“日食一粒。可百日不食。”俊辞曰:“此归路远,何由可知?”道士曰:“与汝图之。”遂引行乱石间,见一石卧如虎状,令俊骑上,以物蒙石头,俊执其末,如执辔焉。诫令闭目,候足着地即开。俊如言骑石,道士以鞭鞭石,遂觉此石举在空中而飞。时已向晚,如炊久,觉足蹑地,开目,已在广陵郭门矣。人家方始举烛,比至舍,妻儿犹惊其速。遂解腰下,皆金钱也。自此不复为人佣工,广置田园,为富民焉。里人皆疑为盗也。后他处有盗发,里人意俊同之,遂执以诣府。时节使杜公亚重药术,好奇说。闻俊言,遂命取其金丹。丹至亚手,如坠地焉而失之,兼言郭外所乘之石犹在,遂舍之。亚由是精意于道,颇好烧炼。竟无所成。俊后寿终。子孙至富焉。(出《原仙记》。明抄本作出《原化记》)'小说网,!'
………………………………

吕 生

    虞乡、永乐等县互相连接,这一带常常遇见修道的人。

    有一个叫吕生的人,住在这两个县之间,他在小孩的时候,不想闻到饭食的气味,于是就上山自己挖一些黄精煮着吃。十年之后,他吃的全部是生黄精,俗人的饭菜全都不吃。

    他一天天觉得自己体轻有力,不怕风寒,走起路来像在风中飘。

    他看见什么文字以及听人讲过什么话,就再也不忘。

    母亲让他读书,于是他就想去参加明经考试。

    他一天念几卷书,实在不是因为用功,而是因为读了就不忘而已。

    后来,他的母亲逼他吃饭,他不肯吃。母亲就和他的妹妹们从早到晚地劝他,他全都不听。

    于是母亲就在酒中放了猪油,自己捧着给他喝,说:“我老了,何况道家也不禁止喝酒!”吕生说:“我从小不知道饭味,实在吃不下去。”

    于是母亲就硬把酒饭送到他的口鼻之下,他一吸气的时候,有一个东西从他口中落出来,二寸多长。

    众人一看,原来是一个金子的小人儿。

    吕生便僵卧在那里不起来了,只是说自己很困乏,很疲惫。他妹妹用香汤把那金子的小人儿洗了洗,系在他的衣带里。

    过了些时候,他才起来。原先,这吕生虽然年近六十,胡须和头发却是漆黑漆黑的。

    到现在却是白头了。母亲这才后悔。她回头来取那金子小人儿,系的地方如旧,金子小人儿却不见了。

    吕生痛恨惋惜,一个劲地哭泣。他又拜了拜母亲,出门而去,说是到茅山去,再也没见到他的踪迹。

    虞乡永乐等县连接,其中道者往往而遇。有吕生者,居二邑间,为童儿时,不欲闻食气,因上山自劚黄精煮服之。十年之后,并饵生者,俗馔并不进。日觉轻健,耐风寒,行若飘风,见文字及人语更不忘。母令读书,遂欲应明经。日念数卷,实非用功也,自不忘耳。后母逼令飨饭,不肯。与诸妹旦夕劝解,悉不从。因于酒中置猪脂,自捧以饮之曰:“我老矣。况酒道家不禁。”吕曰:“某自小不知味,实进不得。”乃逼于口鼻,嘘吸之际,一物自口中落,长二寸余。众共视之,乃黄金人子也。吕生乃僵卧不起,惟言困惫。其妹以香汤洗之,结于吕衣带中,移时方起。先是吕生年虽近六十,须发漆黑,及是皓首。母始悔之,却取金人,结处如旧,已不见之矣。吕生恨惋垂泣,再拜母出门去,云往茅山,更无其踪。(出《逸史》)'小说网,!'
………………………………

许宣平

    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

    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

    不知他是否服食什么东西,只知道他不吃饭。他的面容像四十来岁的人,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一样快。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救人于危难,有时候他救人于疾病。

    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都不见,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

    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

    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

    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

    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

    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桃。桃子很大。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

    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

    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

    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

    中和年以后,连连发生兵乱,百姓不安。

    许明奴搬家避难,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

    现在有人进山打柴,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

    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追赶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离去。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咏其诗。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踪迹。百余年后,咸通七年。郡人许明奴家有妪。常逐伴入山采樵,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问妪曰:“汝许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妪言:“常闻已得仙矣!”曰:“汝归,为我语明奴,言我在此山中。与汝一桃食之,不可将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妪乃食桃,甚美,顷之而尽。宣平遣妪随樵人归家言之,明奴之族甚异之,传闻于郡人。其后妪却食,日渐童颜,轻健愈常。中和年已后,兵荒相继,居人不安,明奴徙家避难,妪入山不归。今人采樵,或有见其妪,身衣藤叶,行疾如飞。逐之,升林木而去。(出《续仙传》)'小说网,!'
………………………………

刘清真

    唐代天宝年间,有一个叫刘清真的人,与他的同伴们共二十人在寿州作茶叶生意,每人赶着一匹马驮着货物到外地去卖,走到陈留遇贼寇,有人开导他们,让他们去魏郡。

    刘清真等人又到魏州去。路上遇到一位老和尚,开导他们到五台山去。

    清真等人怕劳苦,因为此地离五台山还很远。

    于是老和尚请他们回到寺庙里先住下。刘清真等人私下议论,怀疑老和尚是文殊师利菩萨,就跟着和尚回来,走了几里,来到庙中。(兰若代指的寺庙?)庙里的殿宇庄严洁净,他们都肃然起敬。

    老和尚为他们说法,大讲特讲对各种程度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以让他们形成信念。

    刘清真等人都有了出家的念头,跟着老和尚住持在这庙里,一共二十多年。

    老和尚忽然对刘清真等人说:“有一个大磨难就要出现,你们一定会遭到它的祸害,应该先为你们预防一下。不然,就会败坏人们的诵经、斋戒等佛事。”

    于是他让刘清真等人跪下,他口中含着水逐个喷他们,口中还念着秘诀。

    刘清真等人全变成了石头。他们心中什么都明白,却不能移动。

    不长时间,代州的几十个吏卒,到五台山寺庙去捕捉什么人,走到刘清真等人住的地方,只见有荒草和石头,就各自作罢离去。

    到傍晚,老和尚又来,用水把他们喷成人。(高深的法术!)刘清真等人这才知道他是神灵,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菩萨。

    他们全都争先恐后地精心进取。

    一个多月以后,老和尚说:“现在又要有一个大磨难出现,一定会大力搜索你们,那该怎么办呢?我想把你们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你们是不是都愿意去?”

    刘清真等人都愿意。老和尚让他们全都闭上眼睛,警告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偷看,败坏了你们的大事。只要觉得到了地面,就可以睁开眼睛。如果到了山中,看到一棵大树,应该共同在树下躲避。树上有药长出来,就吃了它。”

    于是分别给他们每人一丸药,说:“吃了这药就不再知道饥饿,应该想只有圣道才是超脱尘世的桥梁。”

    说完他们就行礼,行完礼就闭上眼睛。

    他们觉得自己在冉冉上升,身体飘在虚空之中。

    大约半天左右,脚就碰到地面。睁开眼,见到一片大山林。

    有人遇上砍柴的,问那地方的名称,原来是庐山。

    走了十几里,看见一棵大藤树,有五六围粗,绿荫遮蔽太阳。

    刘清真等高兴地说:“大师说的那棵奇树,一定是这棵树!”

    各自拔草坐到树下。几天后,大树上长出白菌。白菌很鲜丽,有光泽,总是轻飘飘地在动。众人互相说:“这就是大师说的那灵药,采下来咱们共同分着吃。”

    其中有一个人,欺骗了大家,自己先把那菌吃光了。

    伙伴们没有不生气的,斥骂道:“你违背了大师对我们的教导!”

    但是已经如此了,也不能打他。时间长了,那人忽然不见了。

    抬头一看,他在树梢上安安稳稳地坐着。

    刘清真等又说:“你因为吞了药,所以才能升高。”那人到底不肯下来。

    经过七天,那人通身长出绿毛,忽然有一只仙鹤翱翔在他的头上。

    于是他对十九个人说:“我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但是现在已经成仙了。将要离开大家,到天上去谒见玉帝。各位应该各自勤勉努力,成为一个最好的神仙。”(自己干了这么龌龊的事情偷吃灵药,还劝大家做好人,神仙也这么伪善?)刘清真等请他下来与大家握手告别,他看也不看,就乘着云朵上升,好长时间才消逝。

    刘清真等人因为失去灵药,就只好各自散开回到人间。

    中山的张伦,亲自听到刘清真等人说的这件事。

    唐天宝中,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遇贼,或有人导之令去魏郡,清真等复往。又遇一老僧,导往五台。清真等畏其劳苦,五台寺尚远,因邀清真等还兰若宿。清真等私议,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乃随僧还。行数里,方至兰若。殿宇严净,悉怀敬肃,僧为说法,大启方便。清真等并发心出家,随其住持。积二十余年,僧忽谓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辈必罹其患,宜先为之防;不尔,则当败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长跪,僧乃含水遍喷,口诵密法。清真等悉变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动。须臾之间,代州吏卒数十人,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见荒草及石,乃各罢去。日晚,老僧又来,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灵,知遇菩萨,悉兢精进。后一月余,僧云:“今复将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远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闭目,戒云:“第一无窃视,败若大事。但觉至地,即当开目。若至山中,见大树,宜共庇之。树有药出,亦宜哺之。”遂各与药一丸云:“食此便不复饥,但当思惟圣道,为出世津梁也。”言讫作礼,礼毕闭目,冉冉上升,身在虚空。可半日许,足遂至地。开目,见大山林。或遇樵者,问其地号,乃庐山也。行十余里,见大藤树,周回可五六围,翠阴蔽日。清真等喜云:“大师所言奇树,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数日后,树出白菌,鲜丽光泽,恒飘飘而动。众相谓曰:“此即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