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血丹心-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他现在早已经知道了那个强行给他改掉姓名的人的名字和身份,大汉帝国尚书令、大司马、征东大将军、长乐侯元召!
短短几天时间,他感觉自己短暂生命的人生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威武雄壮的汉军将士、热情团结的气氛、那些美味的食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位极富智计和天分的小王子,忽然感觉到,自己这次作出的勇敢选择也许将是无比正确。
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父王,那位早就已经被大汉军威所震慑的白羊王很快就选择了归降。表示愿意心悦诚服的跪倒在长安未央宫前,对大汉皇帝俯首称臣,并且在今后对匈奴关系上尽最大可能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代表朝廷暂时先接受他请降的人,是在一起回长安军中的丞相公孙弘。但异常聪慧的白羊小王子,通过这几日的暗中观察,早就明白这支队伍里到底以谁为主。因此,在这一路上,他便总是找各种理由,跟在元召的鞍前马后,和其余的几个人也一天比一天熟悉起来。
元召有时候眼光扫过这位来自匈奴的小王子时,他的心中便有些暗自好笑。金日碑,这位在历史上归服汉朝后,成为汉武皇帝后期最重要的三位托孤大臣之一的人,被自己强行改掉他的名字后,其人生轨迹会不会也发生重大的改变呢?
仿佛是感受到了某些冥冥中的神秘力量,他在马背上得意的笑了起来。正前方,巍峨的城墙已经遥遥可见,大汉王朝的皇都长安,终于又回来了!
………………………………
第四百零七章 曾经留得 世间功名传说
作为现在皇帝手中最重要的治政工具,尚书台是最早知道凯旋而归的汉军行程的地方。与其他人普遍兴奋的情绪不同,尚书常侍严助感觉心情很复杂。
当今天子从几年前逐步集中权力后,原先属于丞相手中的一部分重要权力,就被归入尚书台这边来。随着倚重越多,它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尚书常侍暂时共设四人,他们是严助、东方朔、朱买臣、严安。其中严助和东方朔被皇帝另加官为侍中,得以随时伴驾。而另外两人便留守尚书台,处理日常事物。
这四个人当中,东方朔处事圆润,凡事不露声色。朱买臣和严安则做事严谨,时刻注意,不敢逾越。因此相比起他们三人,锐意进取辩才无双的严助更要受天子重用一些。
严助出身低微,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路上所受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多么不容易。
卑微的人生往往更容易有宏大的野心,青云之路也更容易催生不断攀高的梦想!
以平灭东南越叛乱之功而平地封候的严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关内侯的爵位并不能使他满足,他想要的是能够真正福荫于后世子孙的世袭国侯、万户侯!
严助文武双全,本来他也有机会进入军中,去做一名将军。大汉军功之封赏尤为厚重,凭着他的本事,前途宽广不在话下。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转入文职,进入皇帝陛下亲自设立的尚书台,作为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尚书令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全力主持一切军机事务。
严助是一个聪明人,军功虽然重要,爵位虽然重要,但相比起将来朝廷权力分布的发展趋势,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了皇帝陛下心中所想要的某些东西,而他更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可以帮着实现,从而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
大汉丞相的权力虽然受到制约,但严助相信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是皇帝为了集权而做出的临时需要。毕竟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重要职位是不可能空缺的。他的目光,早就牢牢的盯住了丞相的宝座。在他极度自负的心中,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的最佳人选。
这并不是严助的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现实。因为,丞相公孙弘已经很老了,他挣扎不了几年。而其余的人,那寥寥几个有可能是最大对手的家伙,他都认真详细的分析过,最后他自信满满地认定,几年之后,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
尚书令一职虽然是有长乐侯元召担任着,但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几年那个职位好像成了一个虚职。元召只有很少的时间会过来位于未央宫朱雀门内的尚书台官署处理一下事务,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长乐塬上忙碌,就是领兵出战,征略四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尚书常侍的严助,实际上已经成了尚书台所有事务的最直接负责人。人的野心都逐渐有一个滋生的过程,这几年皇帝的倚重和信任,更加推动了这个过程的成长。严助,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元召的鼓励下勇敢出征的年轻俊才了,他现在是为了自己梦想而努力的天子近臣。
不过即便是他的能力变得再强大,对于元召,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忌惮。尤其是经过这次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严助有一种预感,从此以后,很有可能他和元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此,他不得不提前对一些事做好安排。
就在上一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严助接过了御史大夫张汤和廷尉杜周递过来的橄榄枝,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宴会。在热情的气氛中,彼此心照不宣的结成了政治联盟。并且结识了一大帮在朝廷各部握有权利的人,可谓是收获匪浅。
御史大夫张汤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元召那小子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官场的规矩格格不入。元召的内心骄傲自大,他不会把同僚放在眼里的。这次出征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那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啊!这让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为了以后在朝堂上不让那家伙为所欲为,必须要拧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丞相公孙弘虽然身为百官之首,但那个老家伙是个两面派,所谓“墙头草、见风倒”,只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要指望着联合他一起,那老滑头肯定是不干的。不过这样也好,可以直接无视他的存在,这个有名无实的丞相,他的权威必定会更加的一天不如一天,到时候说不定皇帝陛下厌烦了,就提前撵他让位滚蛋了。
对于雁门关大胜的封赏事宜,经过有司谨慎议定,然后报请皇帝亲自御审同意后的封赏规格,此刻早已经送到了尚书台这边来。只等着他们起草以后,再送去御前过目、用印,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尚书台的几位常侍是最先知道这上面内容的人。大家看过之后,不由得赞叹连声,真是令人艳羡不已啊!
遵照皇帝陛下的意思,对于这次在东征真番国和出北塞大胜匈奴的两次战争中所立下战功者,按照顶格的赏赐进行封赏。依照这个标准,朝廷各有关部门不敢怠慢,在最快的时间内,就整理评定出来了这个方案。而今呈现在世人面前,就是为了赶在得胜之师凯旋回到长安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就绪。
这份有功人员名单儿很长。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详细的陈列了他们的功劳。包括斩杀敌人的数目,在每一仗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全局胜利的影响,以及各类斩获所得等,信息全面而详细,力求不会有什么遗漏。因为这是关系到所有将士们荣誉的大事,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
不管是代为欣喜还是暗自嫉妒,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在脸上带出来。微微谈论几句,也都是祝贺的语气。
“呵呵!诸位看到没有,黑鹰军这次可是大放异彩啊!这些重赏人员中,他们就占了一大部分。而拟待封候的十二人,更是有七个人出自黑鹰军诸校尉!这可真是振奋军心啊!”
东方朔笑眯眯的看完之后,不动声色的感叹了一句。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写在圣旨上,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外,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心底却早已经在替他们欢喜了。
“是啊、是啊!大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盛事发生了。上一次大批的封赏功臣还要追溯到先皇景帝时,当时平定七国之乱,也曾经有数位勇将和谋臣同时封候,被传为佳话。小子那时年幼只是听闻,却不曾想今日亲眼所见,实在是有幸!哈哈!”
最年轻的严安与终军、司马相如交情深厚,当年同时与元召相识在长乐塬上,从那时起就已经结为至交。如今斯人功勋盖世,他心中自然比谁都高兴。
已经提笔在一边预先替皇帝草拟诏书副本的严助也随着笑了笑,却假装在雕琢词句而没有说话。他第一眼看清上面的内容时,就早已经觉得口中苦涩、五味杂陈了。
朱买臣是最晚一个进入尚书台担任常侍的,他是皇帝亲自提拔赏识的人。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干脆,手腕果决。皇帝刘彻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所以才得到了特别的赏识。走到近前来时,他的嘴里啧啧有声,眼神热切。
“啧啧啧!真是了不起。这开疆扩土的功劳,就算是赏赐再丰厚,天下臣民也只会有拍手称赞的份儿!尤其是长乐侯,即便是被皇帝再钦赐一个国侯,也是名副其实的,一点儿都不过分。先前咱们的皇帝陛下不是还起过封王的念头嘛……呵呵!现在估计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很好奇,这位小侯爷的第二个侯爷封爵会是个什么封号呢?朱某倒是有些期待呢!”
听到他们的议论声,在外间各自忙碌的许多年轻郎官、文员们脸上也透露出期待的神情。长乐侯元召可还是挂了一个尚书令的头衔呢,正是大家所有人的主官。而且,那个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口中传奇的人物,也正是他们的偶像。他取得什么样的荣誉,大家都感到脸上有光彩。
小小年纪就即将是头顶双侯爵称号的人!这样的际遇,不要说是在大汉朝,就是在从前史书上,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大家都已经猜测过了,皇帝所封的侯,规格是绝对不可能低于先前窦太后所赐封的那个长乐侯的。
元召的长乐侯封爵,经过后来几次叠加的封赏之后,到现在已经是实封一万二千户的国侯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如果当今天子再封赏给他一个万户侯的话,那他可以说已经是远远超越了自高祖皇帝以来的任何一个重臣受封的食邑了。即便是开国元勋萧、曹、灌、绛、留侯辈,也望尘莫及矣!
唉!人比人,气死人啊!严助暗自仰天长叹一声,默默地低下头,开始动笔写下来第一行字……。
………………………………
第四百零八章 白头似雪 灞桥俯首牵马
人尚在归程,名已动长安!当被许多人翘首以待或者是嫉恨在心的元召终于勒马停驻的时候,前方灞桥过后,长安在望。
时隔将近三月,出长安自此地踏上征程的时候,天气刚刚微寒,而今归来,已经是残冬暮雪,新年将至了。
被他强行改过名字跟在身边一路行来的白羊王子白金汉,此时从侧面看过去,暖暖的冬日阳光洒在元召的脸上,显得他的脸色很是柔和。有淡淡的笑意从元召嘴角开始溢出,然后慢慢的在脸上荡漾开来,如果不是相貌和面容的不同,他与草原上那些牧马少年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白金汉这一路上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些曾经在两国厮杀中发生过的英雄事迹、所向披靡,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在这具单薄的身体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神秘能量,使他能够做出这些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来,这是一个难解的谜,而且一路上白金汉都没有能够找到答案。
骑在马背上的元召,笑容很真诚。如同是一个真正离家日久的游子,终于归来。看着从灞桥那边开始走过来的迎接人群,他向后面挥了挥手,凯旋归来的将士随着一起翻身下马,双脚踏上了长安的土地。
白金汉有些好奇的望着远方,在渭水的对岸,一座仿佛直上云霄的雄伟城市拔地而起,伫立在了地平线上。那非凡的气势,雄浑辽阔,一下子就震慑了他幼小的心灵。在往后的岁月里,无论他的人生状态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第一眼看到长安城时留给他的震撼,却永远都未曾忘却。
“父王,这就是你曾经对我说起过的长安城吗?”
“是的,这就是他们大汉朝的皇都,长安。”
成为阶下囚的白羊王早已经没有了王者的气势,也许从他被那个黑鹰军小将军用梨花枪点住咽喉的时候,身上的王者之气就已经消失殆尽。匈奴勇士一旦具有了怕死之心,那他就真的死了,躯体虽在,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罢了。
“长安……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来过。只是没有想到,它现在更加雄伟了!唉!看这峥嵘的气势,大汉朝正是方兴未哀、蒸蒸日上……。”
白羊王小声低语着,心中有无尽的苦涩。他却没有发现,自己这个最小儿子的眼里,闪过希翼和向往的光芒。他虽然不知道迎接自己和父王的命运是什么,但心中却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也许踏入这座城市后,自己将会看到一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世界吧!
一箭之地的距离,对面迎接的人和继续往前走的归客终于都停了下来。双方相视互看,随之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元侯,得胜归来,风采更盛。今天这个代表皇帝陛下和全体长安臣民来迎接你们这些功臣的机会,可是老夫挣了好几次才挣来的啊!老夫戎马半生,真是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我大汉军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如此的威风,再也没有遗憾了!哈哈哈!”
只见几百人的迎接队伍前面,为首一名老者,今天特意穿了昔年的大将军盔甲,握住元召的手,语气中很是感慨。
元召见是早已经退隐的窦婴亲自率领着部分朝廷官员出城来迎接,他的脸上连忙作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连称愧不敢当。
“些许微功,不敢当此盛誉。更不敢劳动老丞相亲自出城来迎接!元召有愧。先替全体将士们多谢了!”
窦婴虽然已经归隐,但他毕竟是三朝老臣,其影响力在朝野之间还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场合中,皇帝能够亲自请动他代替自己出城迎接,已经算得上是一种最隆重的表示了。
“元侯就不要过于谦虚了!依老夫看来,替汉室江山立下如此大的功劳,给你怎样的礼遇,都是应该的。至于老夫个人来说……元侯,请上马!老夫甘愿为你牵马坠镫,头前引路也!”
听到窦婴如此说,不仅周围的人大吃了一惊,元召也受惊匪浅,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担当的!窦婴是什么人那是三朝的元老,平定七国之乱时的大将军,皇亲国戚万户侯!而且他都七十多岁了,要给自己这个十六七岁的人牵马坠镫那自己还不被天下人骂死啊?这是要折寿的!
看到元召连连摆手后退,示意此事绝不可行。窦婴把眼一瞪,老家伙虽老,发起怒来威风不减当年。
“小子何饶舌儿!男子汉大丈夫婆婆妈妈的,岂不减弱我大汉男儿的筋骨气概!我可告诉你,天子率领着九卿重臣们可还在未央宫朱雀门前等着呢呵……上马入城!”
窦婴不容他再多说,早已一把拽过了他的马缰绳,用严厉的目光瞅着元召,其中似乎包含了许多深意。在窦婴身后,早又走过来十几位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家伙,须发苍白,有的腿脚都已经有些略微的不灵便了,但身板儿还是挺的绷直,一看就是些曾经久经沙场的老将。
都是曾经长乐塬上的常客,这些早已经脱下战甲多年的老将,在那些走马逐猎的时光里,也不知道曾经吃过他多少亲手烹制的美味,喝过多少他亲手温过的酒。灌夫、张元、巨髯公……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对他带着鼓励的笑容,簇拥在战马的周围,元召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长安雄阔,渭水东流,灞桥之上,十几位白发苍苍曾经是大汉军魂的老将们,围绕着一位为国征战归来的少年将军,牵马坠镫,以军中最高礼仪,护送这最后一程!
无情未必真豪杰,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些话不必讲明,有些肝胆相照又何须太多矫情!后面从千里之外归来的人,有些人似乎明白此举的意义何在,有些人一无所知,但他们同时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所触动。卫青脸上的神情变得更加肃穆,他的脚步也更加坚定,紧紧地跟在后面,在他后面所有的将士鱼贯而行,整齐划一如一人的意志。
“小子啊,我们这些老家伙,余力不多,也只能帮你这些了……今后的风云激荡,一切好自为之!”
淡淡的话语,随风而逝,牵马的老将步履铿锵,没有回头。元召在马上微微的侧了侧身子,借势掩饰去了眼眶的发红。感激埋在心里就好,一切人间情谊需要的回报,从来就不是眼泪!
前方,长安得胜门大开,有金鼓声开始响起。从城门两侧一直往里,长安民众挤满了街巷,他们争先恐后,都想着再近一点好看清楚这些为国征战凯旋而归的大汉健儿们。
长安府衙和巡武卫的人全体出动了,就连附近蓝田、万年两县的府衙中人都被借调了来,维持秩序。不好好维持不行啊,民众的热情太高涨了,这么多的人挤满了大街小巷,万一出点儿什么事,那可就糟糕了。长安城内近来发生的乱子还少吗?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再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来,那就真的是没法交代了。
如果用倾城出动来形容今天的局面,似乎有些夸张,但实际情况确实是有一大半的人都出来了。这次的胜利不同往日,这是汉朝对匈奴作战的最重大胜利,可以说,此一战之后,彻底解除了匈奴骑兵对大汉长城沿线至长安这一片辽阔国土的危险。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担心匈奴人的马蹄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了。这样重大的喜事,又怎么能不欢欣鼓舞热烈祝贺呢!
太子刘琚和丞相公孙弘他们早已经从别处的城门先入城去了。这个荣誉的时刻,任何人都不应该去喧宾夺主,它只属于元召和他麾下那些胜利归来的勇士们!
从北城门直通长安市中心的笔直大街上,挤满了人山人海的观看者。维持秩序的兵卒在声嘶力竭的大声维持着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可还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当终于看到那支身披飞鹰黑色战袍的先头部队出现时,人群中响起了山呼海啸。
元召马后的黑鹰军将士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欢迎的场面。这些冲锋陷阵毫无惧色的人,竟然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不过他们看到主将卫青坚定的步伐,又看到最前面马上的小侯爷的那个身影时,立刻就镇定了下来。只要有他们在前面引领,刀山火海无所惧!
长安民众是热情的,他们在大声的向经过的将士们鼓掌欢呼,如果不是维持秩序的人在拼命的阻挡,他们手中早就准备好的酒肉之类估计会把这支三千人的先头部队掩埋了。可是,即便如此,却挡不住那些姑娘家扔过来的花束香囊之类的东西。唉!有无数长安女儿的芳心就在这一次,被黑鹰军将士的挺拔身姿所俘获了……。
元召作为唯一骑在马上的人,感觉到有些很不自在。万众瞩目的光芒并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他并不想这么出风头。可是事已至此,盛情难却。好在这段路并不长,转过街口,进入朱雀大街,马上就会到未央宫了。
元召刚要松口气。然而,让他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却在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了。前方明月楼,他看到了等候在此的一大帮最亲近熟悉的人。
当然让他感到头大的不是这个,而是在笑眯眯的长安令大人亲自带人维持秩序下,从空阔的街道上迎过来的两抹曼妙身影。一个恰似姣花照水,一个婉如晓月拂风……我的天!灵芝和素汐她们怎么会都在这里!这是……想要干什么啊、啊、啊?!
………………………………
第四百零九章 红颜若梦 为卿不悔倾城
事实证明,是元召自己有些想多了。并没有人要对他怎么样,来的人只不过是要给他在胸前佩戴上大红花而已。
没有想到啊,以“披红挂彩”的形式来搞欢迎仪式,竟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元召摸了摸脑袋,幸亏没有再在他头上簪花一朵,那可就糗大了!
不过,如果现在真的要给他头上插花的话,好像他也没办法拒绝。因为,他的目光对上马前之人眼中的一泓清澈时,已经被那柔情融化。更何况,具有同样眼神的,是两个同样芳华初绽的女子呢。
在这样的场合中,有些话显然是不方便说的。穿了一身淡藕色衣裙的素汐公主,外面只罩了一件火狐皮裘,她主动的退后了半步,把手中捧着的绸制大红宫花交给苏灵芝,让她去给他亲手带上。
除了身边亲近的人和散布在暗中严密保护着的宫中侍卫外,远处普通的长安百姓并没有人认出这位大汉长公主。红花是她亲手在母后和宫女们的帮助下做成的,耗费了她一夜的功夫。
在片刻之前,苏灵芝还并不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事要去做。她们所有人今天从长乐塬回到长安来,不过是想要在第一眼看到元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