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烽烟乱-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周将牙一咬,狠声道:“今日之局面,是自将军以下,多少人抛头洒血才开创出来!就不说我自己,和先生,洛阳事变以后你追随将军,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田使君,你将冀州九郡走遍,建言献策。难道就是为了今日开城向袁绍投降?我在此明白地告诉两位,即便将军在言在先,但我齐某与袁绍誓不两立!”

    见说如此决绝,田丰微微一点头。贾诩抬头直视着他:“所以,骑都尉是打算玉石俱焚?”

    齐周针锋相对:“怎么?贾中郎是打算向袁绍投诚?”不等对方回答,他已怒上心头。“将军待你如何?你扪心自问,将军待你如何?我不怕说句难听的,将军便是事父……”

    田丰原本是最不适合打圆场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拦着:“都尉,言重了。”

    贾诩冷笑一声:“你以为,我一见将军有难,但生了异心,想要献城求全?齐士安,你也未免太小看我贾某了!”

    “那你想怎地?”

    贾诩看来是真怒了,切齿道:“等到明天,将军受伤的消息就会在军中传开。如果此时袁绍大举来攻,我们再硬碰硬顶上,必败无疑!将军为什么不让我们逆水行舟?是不想让你我等辈,让内外将士无谓牺牲!说到底,是为了保全!”齐周听罢,面无表情,片刻后问道:“那,中郎打算怎么办?”没想到,贾诩爽快地说出两个字:“投降。”

    (本章完)
………………………………

第297章

    正文第二百九十九章徐州易主

    八月上旬,天下有大乱之势。

    先说关辅,曹操在河东大败白波军以后,白波帅郭太已陷入穷境。北边有坐镇太原的并州牧王允,一心想要收拾他;南边曹操又步步紧逼。恼羞成怒之下,郭太联合匈奴右贤王于夫罗,纠结将近三万步骑,号称八万,要将曹操的势力逐出河东。

    双方对峙于闻喜县郊外,曹操设奇谋,故意示弱引诱剽悍的匈奴骑兵来攻。淳于琼麴义在平阳一役没有奏效的战术,却让阿瞒哥以少胜多。

    匈奴骑兵一抵近,曹军强弩齐发,许禇率一千精锐步兵放声呐喊迎头痛击!白波军的军事素质本来就不咋地,一见匈奴人都败了,立时军心大乱。正当此时,左边夏侯元让,右边曹仁,各率本部出击,白波军再次大败!

    再说徐州,袁术率青州军久攻郯城而不下,即使是已经拿下彭城的桥蕤,梁纲二将来会师,也扣不开徐州军死守的城门。然而青州暴兵在徐州一日便为祸一日,袁术也无意弹压,放纵黄巾贼劫掠彭城、东海、瑯琊、广陵等地。好端端一个徐州……

    在北面的幽州,公孙瓒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机会。节制涿郡河间两地的中郎将张辽奉命率军回援邺城。()他前脚一走,公孙瓒的人马立即重新占领了涿郡。如果不是有田畴和吴式,以及乌丸人牵制,他是真想出兵南下,跟袁绍联手做掉朱广。

    但以他现在的实力,也只能是想想了。

    八月二十,魏郡,平阳城。

    袁绍及其幕僚们正在作着战前最后的推演。近两日,他从各种渠道收获消息,说是邺城之内以及城外的军营中都在传言说朱广中箭,已经不治身亡。

    不用怀疑,这个谣言正是那些心向“朝廷”,或者说心向袁绍的人故意传的。其目的,在于试探。

    如果朱广还活着,哪怕还有一口气在,面对如此局面也必须得要现身说法,以正视听。可直到现在,邺城里除了追查搜捕造谣者之外,并没有任何回应。由此袁军幕僚们得出结论,朱广怕真是完蛋了。

    有鉴于此,袁本初决定兵临城下,一举剪除这个心头大患。当然,最好是兵不血刃拿下邺城。

    正讨论时,一军官入内禀报道:“主公,有杨太中使者在外求见。”

    杨太中,便是太中大夫,兖州牧杨彪。

    袁绍一听是姐夫派来的使者,当时就倒抽一口冷气。为何?只因兖州离徐州近,有什么消息,杨彪会比朝廷更先收到风声。

    当下便急召那使者来见。

    施礼毕,袁本初不等使者发话,便劈头问道:“你主遣你来所为何事?”

    “回大司马,我家主公遣在下来,是有一桩重要的事情报告。”

    袁绍面露不悦之色,这不废话么?难不成派你来看我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许攸见状喝斥道:“有话直说!”

    “诺。”那使者偏生是个慢性子。应一声后,又顿一顿,似乎在整理思绪。他也是遇到袁绍,要是董卓那样的只怕杀他的心都有了。

    “禀大司马,两日前,我主接获消息,声称徐州刺史陶恭祖已经逃离了郯城,去向不明。”

    袁绍心头“咣当”一声,果不其然!

    许攸大感意外,脱口问道:“怎么可能?陶谦这就撑不下去了?消息确实否?”

    那使者认得他,回道:“子远先生不必怀疑,消息确实。”

    “那具体经过呢?”

    “青州军原来是久攻郯城不下,但八月十三夜间,却意外地遭到了郯城守军的摸营偷袭,一时混乱不堪。等到天明之际,才发现陶恭祖已经在亲信精锐的护卫下,趁乱突围而走,不知所踪。我主认为,东海一下,徐州全境入前将军之手已是早晚的事情。”

    这个袁绍还能不明白?他不关心徐州,他在意的是,自己那个挨千万的弟弟在拿下徐州之后,会不会也生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来?

    一时心乱如麻,也顾不得其他,沉声问了一句:“还有其他事么?”

    那使者扫了堂上众人一眼,欲言又止。

    袁绍到底有修养,强压着不快:“有话但说无妨。”

    “诺。”使者应一声,又停下了。片刻后,继续道:“临行前,夫人特地嘱咐在下,若见得大司马时代为转告,行军在外,风餐露宿,请大司马善自珍重。”

    这里所说的夫人,便是杨彪的妻子,袁绍的姐姐。

    许攸大为不满:“就这?我说你……”

    袁绍制止了他,下巴一抬:“行了,回去禀报你主,事情我知道了,请他密切注意,但有消息立即传来。”

    “诺。”使者说完话,却没走的意思。

    这回连袁绍也忍不住了:“你在等我留饭?”

    “非也,主公处在下已有交待,那主母……”

    袁本初闷了半晌,终究还是道:“转告你主母,我晓得,感谢她关心。”

    使者这才告辞离去。幕僚部将们面面相觑,心说这样的人怎么能派来当使者?

    许攸琢磨片刻,正要说话时,袁绍却向堂下一人问道:“奉孝,如之奈何?”

    郭嘉一直没有言语,因为他并不意外,甚至他认为这应该早在预料之中,怎么大司马还一副“坏了”的模样?

    淡淡一笑,郭嘉道:“许都方面,主公已作了安排,不必担心,专注于邺城就好。邺城一下,冀州九郡还不望风归降?”

    袁绍虽点头称善,但终究是如梗在喉。若真要取舍,他宁愿不要河北,也不肯失了许都。但郭嘉言之有理,只要邺城一下,冀州九郡唾手可得。到嘴的肥肉不可能不吃,哪怕有一定风险,也是值得的。

    想到此处,收起杂念,洪声道:“罢!计议已定,诸位下去之后各司其职,明日一早,兵发邺城!”

    话音未落,先前那军官又来了。

    众人一看,心说不会是那兖州使者忘了什么事情,又折回来了?不料,那军官一语出,满堂惊!“禀主公,城外有一人,自称是邺城使者,想要面见主公。”

    (本章完)
………………………………

第298章

    正文第三百章投降

    此刻,上至袁本初,下到普通幕僚,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堂中站立的那位身上。(风雨首发)

    看他模样,也就三十上下,魁伟提拔。或许是因为被名震四海的大司马骠骑将军注视着,他显得有些不太自在。

    一阵后,袁绍观他五官轮廓确有与那厮相似之处,遂开口道:“你说你是朱广的长兄?”

    “小人正是。”原来不是旁人,正是朱广的大哥,朱昌。

    “你来我军中作甚?”袁绍其实猜到一些苗头,只是不敢确定。

    朱昌低着头,似难以启齿,半晌后叹一声:“小人相信,大司马其实已经知道了。三弟朱广,已于日前重伤不治。”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不免心头一跳。尽管之前此猜测,但现在亲耳听到,尤其是由朱广的兄长口中说出,自然意义不同。

    独郭嘉一皱眉,目不转睛地盯着朱昌,好像要从他言谈举止中找出珠丝马迹来。

    袁绍听在耳里时,眉头明显一扬,朱广真死了?

    好长时间,堂上鸦雀无声。许攸本想调侃几句,但想着人已经不在了,何必再费口舌?

    “那……”袁本初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不管承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朱广都是他最强劲的对手,甚至超过董卓。现在突然一下子死了,他的心情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朱昌把头压得更低:“小人此来,是受骑都尉齐周,总幕中郎将贾诩,冀州刺史田丰三位所托,来面见大司马。邺城军民,愿举城以降,乞大司马网开一面,予以保全。”

    此话一出,没人淡定得了。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众人窃窃私语,绝大多数都松了口气。这下好了,兵不血刃,邺城一拿下,冀州九郡基本上就不用费什么劲了。

    袁绍闻言,早把之前种种复杂的情绪抛诸脑后,只剩下惊喜。但表面上仍旧不露分毫,等了一阵,这才示意幕僚部将们安静下来。

    清清嗓子,他声如洪钟:“绍此来,是奉天子明诏,督堂堂之师以讨河北不臣。现在既然朱广身死,你等又愿举城以降,朝廷自然不会为难。哪怕是你们朱家也不必担心,朱广虽有罪过,但他此前确有大功于社稷。我自会向天子进言,保全你们朱家老小。”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而且也确实颇有风度,朱昌长揖到底表示感谢。

    郭奉孝此时发问道:“那你们打算几时开城投降?”

    朱昌看他一眼,又低下头去:“希望大司马能够宽限时日,容我等处理完后事,即刻奉上土地军民本册,开城相迎。”

    郭嘉轻笑一声:“不会是想借此拖延时间吧?”

    朱昌这回抬起头来直视着他:“我弟已经不在了,足下以为邺城拖延时间意义何在?”

    “可以等张文远回来嘛。”郭嘉道。“我听说他与朱将军少小相识,显然是可以托付公私的。再加上手握精兵,朱将军若不在了,能主事的怕也只有他。”

    许攸听得心头暗暗吃惊,确实有这个可能!看向主公时,见袁绍脸色也阴沉下来。

    朱昌一时语塞,袁绍一见便喝道:“果真如此?!”

    “绝无此事!实是天气炎热,我等怕……”

    许攸不容他说完便斥道:“朱广是天子明诏定性的反贼,他身后事如何处理,那要朝廷定夺。岂是你们想安葬就安葬的?若是诚心归降,便在今日!否则,大军扣城!”

    这话威胁的意味十足,你要不今天投降,等到王师攻破邺城,先前大司马说的那些“开恩”的话可就全不作数了。

    朱昌好像真被吓着了,朝袁绍上座一揖,谨慎地问道:“这也是大司马的意思么?”

    袁绍不语。

    朱昌见状,竟缓缓地直起了腰板。盯一眼袁绍,又扭头扫视右手边一众袁府幕僚,再侧首冷对一众部将,神情渐渐阴鸷,态度也强硬起来。

    “大司马,诸公。”他开口时,嘴唇都在颤抖。不知是因为激动,又或者是其他?“家父刚刚失去嫡亲幼子,白发送黑发,我们唯一的请求不过就是安葬了他!在下一介白身,无官无爵,也不懂得这军政之事。但我知道,我的幼弟奋起于国难当头之际,剿黄巾破山贼,北抚鲜卑,西征董卓,更不消说还有护驾勤王之大功!你们竟然要做得这么绝?”

    袁绍仍不语,只不过现在是无言以对。

    许攸纵然巧舌如簧,但面对这番诘问,心中想好的说辞连自己都觉得勉强。其实大家都清楚,这是“成王败寇”的斗争,所谓“是非对错”云云,那是说给天下听,只为掩人耳目,以图师出有名,占领道德制高点而已。

    郭图作为朱广遇害的“祸首”,此时硬着头皮吐了出一句:“倘若大事马不答应,你们待怎地?”

    朱昌白他一眼:“这不是郭公则么?当初你在我弟面前,可没有这般神气。你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弟给你一条生路!你不必再开口了!”

    郭公则顿时涨红了脸,正要反驳时,朱昌已经继续道:“大司马,诸公。实不相瞒,城里齐贾田三位之所以遣我至此,完全是因为我弟有交待,让他们不要逆水行舟。我想,大司马也对我弟也应该有所了解,他待人向来是真诚宽厚,御下虽严却极有恩泽,众人感念他的恩德,虽然决定遵从他的愿望,但先办理后事这个条件是寸步不能让的。如果大司马不开这个恩,那么邺城内外数万步骑,包括正在赶回来的张中郎所部,都很愿意为他们的将军报仇!我不是威胁大司马,我弟的嫡系部队到现在态度都还很顽固,贾中郎他们仍在说服之中。如果大司马执意不肯让步,我相信王师能够拿下邺城,甚至拿下冀州九郡,但打到什么时候,打到什么程度,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话正中袁绍软肋!

    他怕什么?一怕时间拖得太久,许都会生变,二怕伤亡太大,难以继续应付袁公路。但豪门巨子岂是你一个塞外游侠可以威胁得了的?

    袁本初当时就声色俱厉道:“我奉王命而来,再险再难亦不容退缩。你的话,只能吓倒三岁孩童!”

    朱昌显然是有备而来,直言道:“既如此,就请大司马立即取我项上人头,再发兵扣城。”

    “你以为我不会?左右!”

    堂前武士闻声而入。

    “拖出去,斩讫报来!”

    武士们一拥而上,执住朱昌手臂就要反剪,却被他大力挣脱,冷笑道:“我长了脚,自己会走!”许攸见状道:“到底是亲兄弟,你这点胆气倒颇似朱广。”“哼,不是我有胆气。只不过现在取我一条命,来日你们得填成千上万条性命!我是商人之子,最会算账!”语毕,折身往外,大步而前。

    (本章完)
………………………………

第299章

    正文第三百零一章惊变

    许攸望着武士们拥着朱昌下得堂去以后,立即朝袁本初揖手道:“主公,先留着他。”

    袁绍其实正有此意,刚才不过是因为对方态度太过强硬,不得不抖抖朝廷的威风而已,遂一挥手,示意他看着办。许攸忙朝一名从事中郎使个眼色,后者袍摆一提,赶紧跟上去。若是迟了片刻,真砍了脑袋如之奈何?

    “奉孝,你认为这事有诈?”

    郭嘉此刻但没有先前的从容淡定,微微皱眉道:“不敢有瞒主公,幕下也不敢肯定。这朱昌之言,从头到尾听来都让人感觉不过是缓兵之计。但朱广幕下不乏足知多谋之士,真要使诈,应该不会做得如此明显。”

    袁绍频频点头:“旁人不说,昔年我在洛阳时曾与贾文和有过交集,此人才智见识非同一般,朱广也倚之甚重。他若要设局,不会如此拙劣。”

    “所以,现在问题就在于,朱广到底死没死。”许攸道。

    郭图接口道:“朱广被汉升一箭射中头部,这是绝无虚假,在场数百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那你敢肯定他就因此毙命么?”许攸问。

    “这……未亲眼所见,谁敢肯定?”

    郭嘉听到这里,忽笑道:“那就亲眼看一看。”

    “奉孝的意思是,派个人去邺城?”袁绍省悟过来。

    “不错。朝廷虽然给朱将军戴上了不臣的帽子,但如主公所言,他此前确实有大功于社稷,且与主公也颇有渊源。如今他既然身死,在朝廷而言,自然不方便发表什么意见。但若以主公个人名义,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吊唁,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吧?”

    看着眼熟么?没错,《三国演义》里,卧龙吊孝就是这么一出。

    袁绍闻言道:“嗯,言之有理。可,谁去合适?”

    许攸不知出于什么心态,竟道:“公则去最合适。”

    郭图一听差点没窜起来,我!你是想我死是吧?“诱杀”这计是我出的,当时文丑也在,他定然认出了自己。现在朱广死了,我只要在邺城一露头,不知多少把刀砍过来!

    见他神情有异,许攸笑道:“公则莫怕。朱广若真死,那投降就是真,他们怎敢对你不利?若朱广假死,那就是要使诈,他们也不会对你怎样。所以,无论如何,你此去都是万无一失。”

    郭图瞪他一眼:“纵然如此,难道非要我去?”

    “你是当事人,你最清楚情况,难道让黄忠去?”

    袁绍听到这里,便道:“公则,便走这一趟吧。”

    主公开了口,郭图即使万般不情愿,也只能应下。只是满心怨毒地在心里划着圈圈。

    商量已定,这才叫人将朱昌带进来。看得出,这一招多多少少还是吓着这位朱广的长兄了,去而复返之后,无论神态还是举止,都不如先前自如。

    袁绍不便开口,许攸出面道:“你也不必在意,我主身负皇命而来,不得不小心谨慎。先前种种,不过试探而已。子昂将军既然不在了,我主念在昔日并肩作战之谊,决定派遣郭图郭公则作为使者,随你一同回邺城吊唁致意。至于献城之事,就如你所愿,等朱将军后事完毕再说吧,死者为大嘛。”

    朱昌哪能听不出来所谓“吊唁致意”不过是借口,实际是想去证实老三到底还在不在。遂一揖道:“大司马有心了。”

    袁绍面色不改:“这炎天暑热,事不宜迟,这就动身吧。你只管放心,先前我所作之承诺,断无更改。”

    朱昌谢过,当即便与郭图一道,返回邺城。

    一路无话,平阳城离邺城也就二三十里,快马加鞭也就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这也不是郭图第一回来,所以“轻车熟路”,老远就望见邺城外头那座大营如故,心里头不禁有些紧张。虽说袁绍为了给他壮声势,派遣了百骑护卫,但他心里清楚,真要有个什么,百骑顶个屁用!挨千刀的许攸!

    临近邺城,郭图不由自主地勒住了坐骑。

    朱昌扭回头来看他,冷声道:“怎么?怕了?”

    眺望着城头上森严的守卫,郭图心里有些发毛,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折损了主将的模样啊?但有一点他得承认,那就是许攸的话不全是胡说。不管邺城帮人搞什么鬼,自己的安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念至此,定住心神,冷哼一声,催动坐骑。

    进得城,他才发现了异样。虽说街市上仍不少行人,但无论男女老少,那神态都不自然,给人一种焦灼不安的感觉。想来难怪,大军压境,这些平头百姓惟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怎么高兴得起来?

    又尤其是看到他们这些执着兵仗的,避之唯恐不及。

    这一下,他心里才好受了些。

    不一阵,来到左将军幕府,郭图忽然又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上一回自己出现在这里,身份是阶下囚,现在……呵呵,此一时,彼一时也。

    不过,下马之后,他又发现了异常。不是说朱广死了要办后事么?这连白幡也没一个,怎么?果真有诈?

    “请吧。”朱昌催促道。

    郭图不敢大意,回头朝那卫队头头使个眼色,你可跟紧点,机灵点。

    穿过几层守卫的大门,一踏进前堂外,只见府中的丫头仆妇们行色匆匆,个个面上都有悲戚之色,郭图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知道那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心里头,又稳了一分。

    至堂下,堂上的人已经迎了出来。

    郭图都见过,为首的便是骑都尉齐周,这是正经由朝廷任命的,因此向他行个礼。后头两个,那面皮泛黄,病汉一般的便是所谓的“总幕中郎将”贾诩贾文和,另一个一看就好像是正面人物一般的,便是朱广私自任命的冀州刺史,田丰田元皓。

    朱昌正向他们报告着有关此行的情况:“大司马已经同意了条件,特地,派遣郭公则代表其本人前来吊唁致意。”郭图细看他三人神情,齐周双眼布满血丝,哀伤之情掩饰不住;田丰的眉头从始至终就没有会展开过;贾诩虽然面无表情,但一开口连嗓子都哑了。看来,朱广是真死了?

    (本章完)
………………………………

第300章

    正文第三百零二章真死了

    上得堂来,因郭图一来代表的是大司马袁绍,二来邺城也快投降了,遂让他坐了上首,齐贾田三位在前面依次,朱昌敬陪末座。

    四人坐定,竟无一人开口。

    齐周是压根不想说话,贾诩正在琢磨事情,田丰呢一时竟不知语从何起。

    到底还是郭图开口打破了沉默:“子昂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