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凉风云-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章 、祭祀老子士宦争,李远骑射挫陈王(上)

    公元165年,大汉延熹八年,正值汉桓帝在位,时桓帝贪图享乐,沉溺女色,不思朝政,宠信宦官五侯,而宦官倚仗桓帝宠信,滥行淫威,残暴专横,鱼肉百姓。

    又因桓帝奢靡享乐,国库空虚,桓帝为搜刮享乐之资,听信宦官之言,加重百姓赋税,削减百官俸禄,又行卖官鬻爵之举,时人讥之“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一时间吏治**,民不聊生,朝政日薄西山,江河日下。

    然而朝中亦不乏正直之士,太尉陈番、大司农刘佑、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人坚决反对宦官,力求清除宦官乱政。其中以李膺为宦官最为忌惮,一忌李膺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二忌李膺威望显著,为天下名士儒生所推崇。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县人,祖籍陇西,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先祖便是当年赵国名将李牧之后。

    李家自始祖李牧至今,先是以武立家,后转而文武兼修,及至东汉光武中兴,李膺先祖一支迁居颍川,家族之人便以文为主,武为辅。

    李膺可谓文武双全,昔日治理地方,政绩斐然,后因事遭免,回乡授学,授徒不下千人;又西北夷族羌人、鲜卑等犯边,朝廷征其为度辽将军,安定北疆,又曾镇抚河西之地,声名远播西北。

    正值桓帝宠信奸佞,李膺见宫中妖邪作祟,祸乱朝政,残害忠良,荼毒百姓,李膺慨然请调入朝,与陈番等力求攘除宦官,匡扶朝纲。

    这日,时任司隶校尉的李膺下朝回府,刚至府门外,随从小心翼翼的扶着李膺下车,只见李膺眼神沧桑,两鬓斑白,满面怒色,眉宇间又夹杂着几丝愁绪。李膺前脚刚踏进府门,身后传来马匹嘶鸣声,转眼一瞧,便见一青衣壮士骑着一批黄骢马飞奔而至,见李膺在门前,赶紧下马,一旁躬身施礼道:“父亲。”

    往前一看,只见此人年岁约莫二十岁,身长九尺,面如满月,目若寒星,颏下微有髭须,头戴线紫巾,身着青长袍,正是李膺四子李远。

    李远见父亲满面怒色,赶紧上前关切问道:“父亲可是又为朝政之事烦恼?”

    李膺一眼瞥见马背上的猎物,当即斥责李远:“为父时常让你多习诗书典籍,你却天天只顾嬉戏打猎,难道为父的话就是耳旁风吗?”

    这李膺共有四子,长子李壤,次子李瓒,三子李瑾,四子李远,四子一母同胞,自幼便被教导习文。只有李远野性难驯,喜好武艺兵法,李膺时常责罚,时李膺之妻钟氏偏爱幼子,钟氏出身名门钟家,才貌双全,李膺敬服钟氏,只得听之任之。

    李远不敢顶嘴,只得低头不语,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李膺见此,摇头叹息,缓声道:“季然,如今你已过加冠之年,拜官羽林右监,为父知你天性洒脱,不喜拘束,只望你时常读些典籍,修身养性,若是能从书中洞悉古人智慧,与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你却终日散漫在外,胡乱交友,唉!”

    李膺不禁叹出一口浊气,李远撇撇嘴,苦着脸道:“父亲,孩儿天生不是那致学之人,不像三位兄长才兼文雅,十五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便随父亲征战西北,早已习惯戎马自在;至于父亲说孩儿胡乱交友,这孩儿倒是不明白了。”

    “哼!不明白,我听闻你近日与左悺义子左丰、蹇硕等人有所往来,是也不是?”,李膺冷哼一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

    李远这才明白李膺为何事动怒,解释道:“噢!原来是此事,父亲莫要听小人之言,我不过前日当职时,见那蹇硕一手好剑术,才与他切磋一番;至于那左丰,倒也有趣,虽贪财好利,但也恩怨分明,浅交也无不可。”

    李膺苦笑,语重心长说道:“知子莫若父,你生性不羁,不似你三位兄长稳重谨慎,你母亲在世之时最疼爱你,为父又何尝不是,故而将你留在洛阳为官,也好看顾;如今朝政混乱,奸佞当道,为父身陷朝堂之中,祸福难料,这些阉宦阴险狠毒,只怕是别有用心,若是你一时不慎,授人以柄,如何是好?”

    李远正要在说,李膺摆摆手,仰天望去,眼见夕阳最后一缕余晖散去,说道:“回府吧!元姬有孕在身,你还是辞去羽林右监一职,在府中多陪陪她”,李远欲言又止,只得作罢。

    李膺口中元姬便是李远正妻,出身并州太原郭家,已故大司农郭全之女,如今身怀六甲已有九月,李远另有一妾宋氏,乃是敦煌宋家之女。

    父子二人一前一后,刚欲进府,却见郭氏贴身丫鬟香儿,不过才十五岁,一身黄衫青罗裙,眉清目秀,府门前伸着小脑袋左瞧瞧,右看看,满脸疑惑之色。

    “嗯哼!”,李远心中纳闷这丫头疑神疑鬼的,见我父子二人也不行礼,东顾西盼,便轻咳一声示意。

    香儿这才看到李膺父子一前一后,站在自己面前,慌忙行礼:“香儿拜见老爷、四少爷。”

    李膺脸色不悦,问道:“你在府门前东张西望,所为何事?”

    香儿听着李膺口气不悦,低着头如实答道:“少夫人这几日,常闻门外伴有车马熙攘之声,让我出门看视,可是并无异常,今日又闻喧闹之声,让奴婢出门一看,还是如同往日一般,奴婢心中疑惑,未拜见老爷、四少爷,还请老爷宽宏!”

    李膺脸色不觉紧绷,回头向李远问道:“可有请过医匠诊疗?”

    提到发妻郭氏,李远心急难耐,赶忙回道:“已请过,只说是心绪不宁所致。”

    听到无碍,李膺神情舒展,吩咐道:“没有大碍便好,季然,你还是早些去后院陪着元姬”,回过头让丫鬟香儿也下去,自己独自向书房走去。

    李远拿着猎物朝后院匆匆赶去,丫鬟香儿随后,而郭氏正在院中散步,转身正见李远满脸喜色而来。

    “夫君今日又去山林巡游了?”,郭氏见李远风尘仆仆,手中拿着猎物,便猜测到李远肯定又是去打猎,知道李远精通骑射,喜好游猎。当年李远一箭射雁,才俘获郭氏芳心,抱得佳人归。

    “还是夫人懂我,知我者元姬也!呵呵”,李远笑呵呵的绕着郭氏踱步不止,左瞧瞧,右看看,郭氏见李远绕来绕去,笑意丛生。

    “夫君,你绕的妾身头晕目眩,妾身如今体态臃肿,夫君还是少看为妙”,郭氏摇头娇嗔,笑嘻嘻看着李远。

    李远见郭氏虽有孕,面容依然娇媚,柳眉细长,双眼流盼,瑶鼻秀挺,红唇娇艳,微风徐徐拂过,乌黑秀发迎风而舞,而郭氏见李远当着丫鬟的面这般看自己,原本洁白如雪的脸上泛起微微羞红,恰似冰天雪地里几朵红梅若隐若现,丫鬟香儿早就轻声轻脚退去一边。

    李远伸手扶着郭氏,郭氏顺势依偎在李远怀中,轻声道:“夫人美貌,为夫是百看不厌,纵然天上月宫仙子、瑶池美姬,也不及夫人一笑。”

    郭氏抿嘴嫣然一笑,娇笑道:“就会花言巧语,若让公公看见你又去游猎,免不得一番斥责,以后还是少去为好,公公本就为朝政忧心,别在给公公添烦恼了”。

    李远摇头笑道:“父亲已经斥责过我了”,将方才与李膺府门外相遇之事,全部告诉郭氏。郭氏听完后,泛起忧色,李远不知何故,便关切问到。

    郭氏不由起身正色说道:“夫君,妾身自从随你来到洛阳之后,虽深居后院,也曾听闻方今朝堂混乱,正邪难辨,动辄便是杀身灭族,心中一直不安。”

    郭氏踱了几步,李远赶紧上去扶着,郭氏继而说道:“前日郭贵人驾临李府,郭贵人与妾身同是太原郭氏一族,昔日郭贵人与其母窘困,先母时常接济,妾身自幼与郭贵人情同姐妹,她劝告与我,李家早日离开洛阳为好;妾身反复思之,宦官五侯虽仅剩三人,权势较之以往更甚,新进宦官曹节、侯览、王甫皆非寻常人,何况当今陛下亲信宦官,宦官圣宠在身;而公公中正刚直,虽声誉远播,只恐陛下不愿亲之信之,长此以往,李家恐会遭祸。”

    “哼!夫人放心,谁若敢害我父亲,伤及李家老小,为夫手中宝剑可不是摆设,那要问问他们,是我手中宝剑锋利,还是他们头颅坚韧”,李远听到此言,不由怒起。

    郭氏见李远怒气冲冲,连忙打住,握着李远的手安慰道:“夫君,妾身可能过于担忧了,不过这洛阳犹如龙潭虎穴,还是早日离去为好”,李远点点头,心中也是不想在洛阳久居。

    “夫人,夜幕将至,晚风微凉,你有孕在身,还是早些回房,免得风寒入体”,李远扶着郭氏,不觉又担心道:“夫人再过些时日,便有十月,倒是心忧不已。”

    郭氏闻言一顿,又抚着肚子笑道:“夫君不必担心,一切自有天命,妾身相信吉人自有天相,我们的孩儿一定会安然入世”,二人边走边谈,朝着厢房走去。

    走着走着,郭氏摇头揉耳,抱怨道:“又来了,又是车马喧闹之声,怎的如此烦扰难安。”

    “可是为夫方从府门而来,并无车马在外,怕是临产在即,心中不安,夫人放宽心”,李远听罢,也是满脸无奈,扶着郭氏缓缓踱向厢房。

    “陛下,老子乃是先贤圣人,天下尊崇,祭祀老子,国之大事也!左悺区区宦官,岂可代天祭祀,老子有灵,岂肯就飨,臣请陛下慎之”,司隶校尉李膺义正严词,毫不相让。

    大汉历代天子无不重视老子祭祀一事,桓帝因前几日宫中新来一批采女,操劳过度,今日朝堂之上,欲以左悺前往陈国祭祀老子,元老重臣陈蕃、司隶校尉李膺、司徒胡广、司空刘茂、太尉杨秉、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等纷纷劝阻。

    “李校尉所言甚是,还请陛下斟酌”,胡广、陈蕃等人纷纷跪请桓帝收回成命。

    桓帝面色不悦,沉声道:“朕金口玉言,岂有收回之理,卿等勿要再言,朕意已决。”

    李膺不依不饶,跪在殿前,俯首在地,苦谏道:“陛下,自古从未有宦官祭祀老子,只怕会成为后人笑柄,笑我大汉无人,竟让阉宦祭祀圣人,辱及自身,更有辱圣名,臣叩请陛下另选贤良前往主持祭祀大礼”,朝臣大多叩请桓帝收回成命。

    桓帝见此,冷声说道:“朕身为天子,莫非在这朝堂之上,还要受你等要臣子要挟不成?”

    陈蕃当即上前拜道:“臣等不敢,今日所言所行,皆是忠心肺腑之言,还请陛下明鉴”,大臣又多附奏。

    桓帝勃然变色,满面怒容,不觉将手缩进衣袖中,宽大衣袖中双拳紧握,抖动不止,桓帝心知陈蕃乃是老臣,名重天下,也奈何不得。

    “咳咳”,桓帝连日操劳,如今众臣违意,一时气急,连咳几声,斩钉截铁说道:“不必再言,朕意已决,传诏中常侍左悺前往陈国苦县主祭老子,虎贲中郎将安阳侯邓会、侍中昆阳侯邓统、羽林右监李远随同前往,三日后起行”,桓帝说完便在具瑗搀扶下,拂袖而去。

    (本章完)
………………………………

第2章 、祭祀老子士宦争,李远骑射挫陈王(下)

    公元165年,延熹八年春,桓帝遣中常侍左悺前往陈国主祭老子,虎贲中郎将安阳侯邓会、侍中昆阳侯邓统、羽林右监李远一道前往,不出七日,便到达陈国苦县。祭祀完毕后,陈王刘宠素来好武擅斗,特意邀请众人,前往围场试射。

    众人齐聚围场,刘宠挎弓跃跃欲试,其身旁陈国国相魏愔自得道:“我家大王自幼习武,箭法卓绝,百步之外箭无虚发,一时间技痒,不知诸位可敢一试”,魏愔话毕,刘宠一脸倨傲,环视左右。

    刘宠瞥到左悺时,不由怒色渐起,原来刘宠自任陈王之后,一向倨傲自大,暗中招募士卒,打造兵甲,名为贼寇猖獗,保境安民,实则心中却有不轨之意。

    左悺等曾在桓帝面前告发刘宠心怀不轨,桓帝因看重同宗兄弟之情,不予理会,刘宠自此心中记恨宦官五侯。

    “哼!待某试射瞧瞧”,邓会见刘宠一脸傲气,轻哼一声,纵马骑射,五发三中,随后邓统五发四中,洛阳羽林骑兵不住喝彩,二人射毕,一脸自得,看向刘宠。

    “不足道哉!”,刘宠看也不看,当即丢下一句,一马当先,弯弓搭箭便射,五发五中,围场内陈**士高呼不已。

    刘宠慢悠悠打马来到邓会等人身前,一脸轻蔑,扭头对着左悺说道:“左常侍可愿一试?”

    左悺赶紧摆手,回道:“杂家久居宫中,手无缚鸡之力,弯不得弓,还是大王勇武。”

    “左常侍所言极是!弯弓骑射乃是大丈夫所为,非妇人之力所能及也,哈哈”,刘宠说完,放声狂笑,邓会、邓统瞥向左悺,也是一脸讥笑。

    左悺依然面色如常,心中却是恼怒万分,只恨桓帝顾及兄弟之情,不然非将这匹夫捕送洛阳,千刀万剐,以消心头之恨。

    刘宠笑完,又手执硬弓指着羽林骑兵,对邓会、邓统等讥笑道:“难道这洛阳天子麾下骁勇,无一人能与孤一较高下,哈哈”,又狂笑不止。

    邓会等人纷纷愤怒不已,奈何骑射不如人,只得紧握双拳,低头不语。

    刘宠见此,心中满意,正准备打马再射上几箭,却不料一骑突然奔出,一连射出五箭,箭箭正中靶心,刘宠不由侧目,围场之中邓会等人齐声喝彩。

    那一骑正是李远,李远见刘宠狂妄自大,心中早已怒起,若不是李膺临行前,几番叮嘱不得生事,早就出马杀杀刘宠傲气,怎奈刘宠出言一再讥讽,自己甚为羽林右监,再不出手,岂不是他人还以为自己怕了刘宠。

    刘宠执弓指着李远,问道:“好射术,此乃何人?”

    左悺阴恻恻笑道:“此乃司隶校尉李膺之子,李远是也,与大王一样,自幼好武。”左悺又是竖起大拇指,满面赞赏道:“不同的是,这李远少年随父从军,弓马骑射、刀枪剑戟,无一不精,西羌、鲜卑也是甚有勇名,真乃天子驾前第一勇将。”

    “哼!左常侍只怕言之过早,论起骑射,孤还未输与他人,待他回来,孤倒要与他比试一番,再射十箭,孤倒要看看,左常侍口中的天子驾前第一勇将,是否真材实料”,刘宠不服气道。

    左悺啧啧舌,摇头道:“难说,难说”,话刚说完,李远已打马来到刘宠身旁。

    刘宠扭过头,对李远吩咐道:“慢着,孤要与你在比射十箭,我二人谁先射?”

    左悺暗忖:此番定要羞辱刘宠一番,李远刚刚射完五箭,手臂尚未回力,刘宠早已休息回力,还是让刘宠先射,李远后射,以便手臂休息回力。

    左悺当即说道:“当然是大王先射,李远不过一羽林右监,怎可先与大王之前。”

    李远也是抱拳施礼,刘宠二话不说当即策马而去,一连射出十箭,十发九中,伴随着阵阵欢呼声,打马而回,见李远一脸轻松之状,冷哼一声。

    刘宠刚回,未来得及发一言,李远早已一马奔出,也是连射十箭,箭箭正中靶心,满场惊呼,刘宠恼怒万分,还是不相信,又让近身卫士前去查验,卫士领命而去。

    左悺一脸笑意,对刘宠笑道:“大王,如今胜负已分,我等也要告辞了!”

    “慢!”,刘宠大喝一声,围场陈国兵士纷纷亮起兵器,将左悺等围起来。

    “大,大王这时何意”,左悺未曾料到有此一遭,惊惧万分,李远等人纷纷拔出兵器怒目相对,双方对峙起来。

    陈国国相魏愔赶紧拉住刘宠衣袖,低声耳语一番,刘宠这才面色舒缓,哈哈大笑,指着李远道:“此人方才十发十中,孤还是不信,原本心想待我卫士查探回来后,再裁定胜负,一时情急,诸位受惊了”,又对左右呵斥道:“没用的东西,还不给孤退下。”

    “原来是情急而已,无妨无妨”,左悺擦拭着额头冷汗,又让李远等人收起兵器,众人才开始面色缓和,相互攀谈起来。

    “大王,李远十发十中,确认无误”,卫士骑着马从远处呼喊而来,生怕回报迟了,遭受刘宠责罚。

    刘宠当即怒不可遏,张弓搭箭,一箭射死正在高喊回报的卫士,随即拱手离去,国相魏愔邀请众人饮宴,左悺等人不愿多留,便告别离去。

    左悺之兄左称多蒙左悺提拔,现任太仆南乡侯,时左称妻儿在平舆探亲,临行前便托左丰将其一道带回洛阳,左悺也要经过汝南,便顺道去平舆县接嫂嫂赵氏与侄儿左原。

    左悺一行刚在平舆县驿馆中安顿下来,也不见汝南太守李皓等官员前来拜见,心中怒气难平,便派人去城中知会李皓前来拜见,否则定要治其怠慢上使之罪,李皓依然不理会。

    李远闻知此事,便向左悺求情,左悺才作罢,而后李远便入城探望李皓,毕竟李皓与其同出李氏,乃是李远族叔,自当前去拜见。

    李远刚到府门外,却见李皓府中张灯结彩,便在府门前托人去禀报,少顷出来一位娇俏少女,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却也生得身材轻盈,秀丽清纯。少女正是李皓独生女李蕙,其母早逝,李皓视之如掌上明珠,百般怜爱。

    李蕙上前便是弯身一礼,红唇微启:“李蕙拜见兄长,不知兄长到来,迎接来迟,还请兄长勿怪!”

    “原来是蕙儿妹妹,不必多礼,我们兄妹怕是有四五年未见了”,李远一眼认出李蕙,毕竟他与李皓一家子相交甚厚,知道李皓仅此一女,幼时还玩耍过,赶忙伸手扶起。

    李蕙与李远四五年未见,见李远一眼认出自己,惊喜道:“远哥哥还记得蕙儿。”

    “呵呵”,李远笑道:“自然记得,蕙儿妹妹幼时可是没少让我给你爬树捉鸟,不过嘛!”

    李远说道一半,却故意收声,一脸笑意,李蕙自然疑惑,好奇问道:“不过什么?”

    “不知现在,是否还如幼时那般撅嘴哭闹了,哈哈”,李远说完,哈哈大笑。

    李蕙不觉满脸羞红,一脚剁地,气呼呼道:“哼!我好心好意前来迎接远哥哥,不领情就罢了,还出言讥笑”,李远见李蕙气的脸通红,笑意更甚。

    “好了,兄长只是一时玩笑话,给蕙儿赔罪了,还是快带我去见叔父,我有急事相告”,李远想到左悺先前记恨李皓,思忖还是提醒一下李皓,让他小心。

    “下不为例,仅此一次而已,以后不准在说我幼时哭闹之事”,李蕙说完还不忘眼神警告李远,便带着李远往李皓书房走去。

    “咦!蕙儿,府中是要操办喜事?”,李远见李皓府中披红挂绿,便疑惑问道。

    李蕙点头,满脸欣喜道:“是的,父亲近日要纳妾沈姨娘,沈姨娘本是先母的陪嫁丫鬟,后母亲病逝,都是沈姨娘照料蕙儿,沈姨娘也心仪父亲,便纳妾了呗!”

    不一会,二人来到书房,李蕙知道二人议事,便先去沈姨娘那里,李远便告诉李皓前翻左悺记恨之事。

    “哼!小人何足惧哉!”,李皓冷哼完,还不忘对李远一番教导:“倒是季然你自己,以后少与之接触,元礼兄清正刚直,名扬海内,莫要有辱尊父之名。”

    李远见李皓又要一番说教,赶紧岔开话题,笑呵呵问道:“叔父,侄儿听蕙儿妹妹说,叔父要纳妾府中沈姨娘?”

    “沈氏为府中操劳多年,蕙儿又与之亲如母女,见她贤惠庄重,便决定纳妾,也希望日后能延续香火吧”,李皓叹息不已,继而又问道李远:“你何时归去,不如留下小住几日?”

    “那侄儿先行恭贺叔父了,不过侄儿明日便要赶回洛阳,公务在身,怕是不能久留,侄儿此番前来只为提醒叔父左悺之事,即刻就要告辞了,不然城门一关就出不得城了”,李远说罢,便向李皓告辞,李皓带着李蕙将李远送出府,李远骑马直奔城外驿馆而去。

    待李远赶回驿馆,天色以黑,方踏进驿馆,便传来一阵阵赞美之词。

    “左公这侄儿好面相,日后可了不得呀!”

    “就是,就是,小公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只见一干羽林骑兵纷纷围着左悺,赞美之词不绝于口,李远倒是奇怪,大步迈去,迎面碰见邓会与邓统,二人一旁讥笑不已。

    “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邓会满脸笑意。

    李远疑惑,问道二人有何好笑之事,邓统指着左悺,来了一句:“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孩子三只手,季然去看看便知晓了。”

    李远便走进人群,只见左悺怀中抱着一四五岁的幼童,被围在人群中,众星捧月一般,众人不住夸奖这幼童,幼童只是低头默默不语。

    仔细一瞧,只见这幼童肤色黝黑,双眼一大一小,酒糟鼻,黄铜齿,李远看着这幼童,也是不敢恭维众人之词,转身欲回房歇息。

    左悺瞧见李远,便打招呼道:“季然,回来了”,边说边让幼童向李远施礼。

    “左原拜见李右监”,施礼的幼童便是左原,太仆南乡侯左称之子,中常侍左悺之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