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凉风云-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氡菹戮痛俗靼眨形鹪傩写耸拢
桓帝说道:“爱卿,今日所议之事,乃是城外饥民安抚之策,此事容后再议,不知爱卿有何良策,可解朕忧?”
陈蕃接着奏道:“老臣闻近日陛下又选采女五百余人入宫,宫中宦官为献媚陛下,年年从各地挑选采女入宫,若是老臣估算不错,如今宫人之数已达六千余人,昔日汉武在位,国力何其强盛,尚不及此数,宫中开支与日俱增,老臣心忧如焚。”
桓帝面色不悦,打断陈蕃,冷哼一声:“哼!依爱卿只见,朕不及汉武?”,桓帝继而说道:“朕自登基始,只盼如齐桓公那般征服蛮夷,继位以来,虽无大功,却也一心威服西羌,如今羌人虽时常****,西疆尚且安定,莫非在爱卿心中,朕就如此不堪?”
“陛下,老臣非是此意,还请陛下恕罪”,陈蕃大急,连声请罪。
桓帝见陈蕃年迈,心中也是不忍,和声说道:“爱卿是朕之老臣,朕岂会因一时之言而怪罪老爱卿,起来说话。”
“谢陛下”,陈蕃起身,接着说道:“陛下,近年税赋不断加重,百姓不堪重负,十之五六饥寒交迫,若遇天灾,则十之七八流离失所,沦为饥民,四处逃生;而今宫女六千,日日吃肉穿绮,油脂粉黛,一日所耗,足有百姓万户衣食之需,长此以往,必将虚耗国力,国库更加空虚,老臣拜请陛下放宫女出宫,在宫中推行节俭,削减开支。”
“老爱卿所言有理,待朕仔细斟酌后,再作定论”,桓帝听完,不愿再与陈蕃纠缠,敷衍道。
陈蕃却是不理会,接着奏道:“陛下,老臣还有一言上奏,请陛下恩准。”
桓帝无奈,叹气道:“准奏。”
“宦官子弟遍布地方,诬陷残害忠义之士,宫中宦官实乃奸佞小人,陛下应远离奸邪,杜绝谄媚之言,明察得失,择忠从善,朝廷官吏选拔,人才举荐,以三公、尚书为准,刑狱司法,赏罚功过,应交由各司辖制,如此饥民之患必可迎刃而解”,陈蕃奏完,桓帝便让其起身入列。
司隶校尉李膺此时出列上奏道:“陛下,城外饥民拥挤为患,臣以为当紧闭城门,封锁要道,以防饥民窜入洛阳城内为祸;另可从国库调取粮食,亦可从洛阳富商手中购买粮食,赈济饥民;再令饥民返乡,沿途郡县开仓赈济;饥民返乡之后,还需减免赋税,令地方官吏供给谷物,耕种田地,以使饥民安然度日。”
桓帝思虑半晌,说道:“宫中还需用度,边疆尚不安定,国库钱粮不可擅动;传诏,即日起封闭洛阳城门,不得放饥民入城;各郡县官吏自行赈济,劝导饥民返乡,其他诸事容后再议,退朝!”
桓帝退朝之后,便急急赶往合欢殿,与田圣等采女投壶作乐,正待尽兴之时,张让来报陈蕃在宫外求见,桓帝一脸不悦,让张让将陈蕃打发。
宦官吕强侍立一旁,桓帝见其欲言又止,便问道:“吕强,是不是有话与朕说?”
桓帝心知吕强虽是宦官,却一向清廉忠直,奉公守法,也是忠心之人。
吕强开口说道:“陛下,奴才近日听闻,陈蕃三番四次上书陛下削减宫中开支,朝中也多有此言,令陛下烦扰不已,倒不如放出少许宫女,以堵其口,省的陛下闹心!”
田圣闻言,依偎在桓帝怀中,娇声说道:“陛下,吕强之言不无道理,何况陛下今有我等姐妹九人陪伴,何需留庸脂俗粉在宫中,污了陛下声名”,田圣说完,众采女纷纷拉着桓帝手臂撒娇献媚。
“哈哈”,桓帝左拥右抱,美酒入口,笑道:“吕强,传朕诏令,选出五百宫女,放其出宫。”
吕强得令而去,刚走几步,身后又传来桓帝叮嘱:“记住!选出五百庸脂俗粉出宫,速去速回”,吕强连忙应命而去。
(本章完)
………………………………
第12章 、陈番直谏减宫人,郭氏施粥济流民(下)
几日后,洛阳城门依旧封闭,进出不得,城门外饥民无数。李膺与城门校尉许冰并立城头,也为城外惨状不忍,只见城外饥民衣不蔽体,负老携幼,跪在城下,一片啼饥号寒,哀鸿遍野。
李膺对城外大声喊道:“乡亲们,朝廷早已令各处郡县开仓救济,汝等可速还乡,沿途均有粥棚赈济,何必拥堵洛阳城外,速速回乡去吧!”
“放屁,你这狗官,前几日便有此一说,老子随几位兄长,带着老母回乡,一路哪有粥棚,便是树皮也难以寻得,害的我半路折回,老母也已饿死,还敢欺骗我等,你去死”,只见人群中一壮实青年,约莫十**岁,恨得咬牙切齿,捡起一块石子,掷向李膺。
李膺闻言,心中惊疑不定,一时不慎,石子正中李膺额头,顿时额头见血,许冰赶忙扶住李膺,见城外饥民纷纷以石子掷之,当即下令放箭,城头箭如雨下,饥民纷纷四窜而逃。
“哎呀,狗官”,那扔石子的青年不巧手臂中箭,对着城头大骂不止,幸得身后一十五六岁的破衣少年将其拖走。
青年还欲去城头再骂,破衣少年一把将青年拉住,劝道:“牛角哥,你骂有何用,又飞不上城墙去,别枉送性命,李大娘临死前,还让你好好活下去,你忘了不成?”
“唉!这群狗官,老子他日定要将其碎尸万段,做成肉饼喂狗”,青年愤恨骂道,在破衣少年拉扯下,才肯离去,与其他饥民,聚集在城外三里处露宿野外。
这青年姓张名缇,小名牛角,听闻朝廷下令各郡县开仓赈济,便和几位兄长背着老母回乡,却不料一路上并无粥棚,饥民饿死无数,只得折回洛阳,乞求活命,其老母李氏和几位兄长也与途中饿死,只剩张牛角一人苟活,身旁破衣少年乃是其族弟张青。
李膺额头为石子所中,索性额头只是擦破皮,包扎过后,许冰派人将李膺送回府,刚下城楼,却见城门内是人头攒动,呼喝声一片,拥挤不堪。
许冰见状,立即加派兵士守卫城门,并让人护住李膺,上前呵斥:“尔等聚集城门闹事,意欲何为?再不退去,休怪某家无情”,话音刚落,城门士卒纷纷执起兵器威吓驱赶。
这时人群中一妇人,怀中抱着一四五岁幼童,颤颤惊惊问道:“大,大人,何时可出城?”
许冰沉默不语,其身后的李膺说道:“城外饥民无数,朝廷下令,封闭城门,实则担忧城外饥民一旦入城,四处为祸,则洛阳必然大乱,如今饥民尚未散去,再等四五日便开城门,还请静待数日。”
妇人听罢,满脸不安,紧紧抱住怀中的幼童,仔细瞧去,那孩童肤色黝黑,双眼大小不一,鼻红齿黄,前额外凸,正是左原及其母赵氏。
原来左悺、左称死后,资财为朝廷抄没,孤儿寡母在洛阳无依无靠,赵氏便带着左原准备回乡,不料城门封闭,出城不得,赵氏身上资财不多,心忧不已。
“母亲,不必忧心,再过四五日便可出城”,左原此话一出,众人纷纷望去,见这幼童生得如此丑陋,一片轻蔑讥笑之色。
赵氏见此,只得带着左原回城寻栖身之所,路上问道:“原儿,你怎知四五日才可出城?”
“母亲,孩儿自己可以走,放下我吧”,左原从赵氏怀中挣扎下来,由赵氏牵着手,继续说道:“再过四五日,城外饥民怕是多被饿死,便可出城了。”
赵氏闻言大惊,却不料身后一人唤道:“夫人留步。”
赵氏回头望去,见一青衣少年在唤自己,便问道:“不知有何事?”
青衣少年上前恭声说道:“我奉左丰左黄门之命,请夫人与公子前去府中”,赵氏知晓左丰乃是左悺义子,心中疑惑,犹豫不决。
青衣少年见此,又接着说道:“夫人不必忧心,左黄门并无恶意,见夫人孤儿寡母流落至此,心中不忍,故而请夫人去府中一叙。”
赵氏心中料想左丰应无恶意,便带着左原,随青衣少年往左丰府中去了。
自南华道人走后,郭氏怀李立已有一年,三颗紫金丹也已服食,面色越发红润照人,晶莹剔透,府中之人无不称奇,也不敢过多言及此事。
李膺回府之后,李远见李膺额头带伤,赶忙问道:“父亲,何人伤您?”
“唉!皮外伤,不妨事”,李膺疲惫无力回道,想起今日城头饥民所说之事,心中不由满是疑惑。
李远见李膺沉思不语,心中正纳闷,李膺突然说道:“季然,你先下去歇息吧”,李远只得往郭氏房中去了。
五日后,洛阳城外饥民大多散去,只有少许依旧苦苦窝在城下,乞求能在城中得到一口饭食,继续活下去。
桓帝下令开洛阳城门,李膺闻之大喜,骑马往城门口赶去,担心城中居民一时间出城拥抢,再生事端。
刚到城门口,李膺却见出城之人寥寥无几,正在疑惑间,便听到城外传来一阵阵撕裂咬碎之声,骑马前往城外一看,只见满目疮痍,饿殍遍野,野犬四处寻食,仔细瞧去,便见野犬双眼血红,着实吓人。
李膺又从城外返回的百姓口中得知,一到夜幕降临之时,朝城外放眼望去,漆黑一片,夜色中无数野犬四处寻食,双眼通红如血,如同鬼火,四处蹿动,不时传来骨肉撕裂之声,偶尔夹杂着野犬嚎叫,洛阳城中居民夜间都心惧不已。
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见城下尚有部分饥民,却也不入城,打马上前问之,皆闭目不语,李膺见饥民甚是无礼,心中不免动怒,便要回城去。
正调转马头,却见一中年男子挥了挥手,李膺上前问道:“如尔等所盼,今城门已开,为何不进城?”
男子有气无力,低声说道:“早已饿的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难以起身,何况进城?”
李膺见此,顿时明了,急道:“莫急!老夫这便进宫面圣,请旨拨粮,施粥赈济。”
李膺当即上马,直奔皇宫而去,男子望着李膺远去,眼中闪出一丝希冀后,又无力闭起,再无声息。
却说李膺赶往宫中面见桓帝,苦谏桓帝赈济饥民,被桓帝赶出,李膺只得回府召集府中家小,用牛车载着府中余粮,前往城外救济饥民。
郭氏随同前往,起初李膺不准,李远亦劝阻,郭氏提起昔日南华道人的叮嘱,希望多行善举,为未出世的孩儿积德求福,李膺才允许。
不一会,城门外飘起一阵阵粥香,郭氏见城外饥民惨状,不由落泪,李膺亲自领着众人搭棚施粥,又命韩挺、李胜带人维持秩序,李远护在郭氏身旁。
见有人搭棚施粥,尤其是四溢的粥香,看似奄奄一息的饥民,突然发疯似的潮水般涌往粥棚,一时间哭爹喊娘,你推我拽,混乱不堪,不断有人践踏至死。
李膺等人瞬间即被人群淹没,李远见此,赶紧登上牛车,竭力大喊:“诸位乡亲,莫要慌乱,莫慌乱¨¨”,众人依旧慌乱不堪,你争我夺,老幼践踏而死者尤多,李远见此,满头大汉,心中大急。
恰在此时,牛车前一壮汉正在老幼手中强抢粥食,李膺当即上前制止,壮汉一挥手将李膺推到与地,李远等人瞧见,慌忙赶来。
“砰”,只见抢食壮汉被韩挺单手提起,扔往远处,倒地不起,早已断气,四周皆惊。韩挺指着地上断气汉子大吼道:“谁敢再造次,此人便是下场”,吼声震耳欲聋,众人心中不由大骇。
“呜呜,祖父”
“外祖父,呜呜”
李胜赶来扶起李膺,牛车前的老汉早已气绝身亡,身旁两名六七岁幼童嚎哭不止。
郭氏不忍,端起两碗粥食,走到幼童身旁,将两碗粥食递到二人手中,李远紧随身旁护着郭氏,两名幼童接过粥食狼吞虎咽。
“慢点,别噎着”,郭氏一旁柔声提醒道,环顾四周饥民,叹息不已。
不一会,二人便将碗中粥食一扫而空,将碗递给郭氏,被丫鬟香儿接过,郭氏见这两名幼童一直紧盯着碗,满脸希冀之色,又吩咐香儿取来两碗粥食给这两名幼童。
此时,人群不再如先前那般混乱,李膺进退有序,指挥若定,粥棚饥民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当然也有人作祟,都为韩挺、李胜二人所惩戒。
“恩人,请留步”,郭氏正欲去他处看看,不料正在喝粥的两名幼童,几乎同时开口喊道。
“香儿,再去端两碗粥食给他们”,郭氏以为二人尚未吃饱,心中不忍道。
两名幼童又喊停香儿,来到郭氏身前,当即跪下叩头,说道:“多谢恩人相救,不知恩人可告知姓名?”
郭氏诧异,继而笑道:“我姓郭,今日施粥者乃是司隶校尉李膺大人,施粥救人非是图报,不必挂心,早日还乡寻得亲人,一家团聚去吧!”
“小子叫徐和”,其中一名幼童报出自己姓名,又指着身旁幼童说道:“他叫司马俱,是我姑姑之子,家中仅剩我二人,祖父本欲带我二人,去青州投靠表叔,今日是得夫人相救,夫人便是我们的恩人,做人应知恩图报,日后定会报答。”
郭氏无奈,只得点头称是,一旁的李远倒是对二人一番言行,颇为喜欢,笑道:“不错,知恩图报才是大丈夫,汝二人小小年纪,某甚是喜欢。”
郭氏见此,对李远摇头苦笑,对香儿吩咐几句,便拉着李远走开了。
郭氏走后,香儿将徐和二人唤至一旁,取出百余钱,塞到二人怀中,小声嘱咐道:“夫人让我给你们的,好让你们去青州寻亲,还有夫人让我告诉你们财不可露白,一路小心。”
香儿走后,徐和、司马俱一人怀揣五十钱,离开粥棚,往青州赶去了。
直至傍晚,众人才结束施粥,收拾妥当,正欲回府之时,忽而天地昏暗一片,狂风嘶鸣,四周漆黑一片,李远紧紧将郭氏拥在怀中,众人惊惧不已。
不一会,忽而空明,上空一团金光耀眼,众人刚抬头望去,金光已化成一条金龙,盘旋与粥棚之上;又见空中紫云升起,不断蔓延,洛阳城上空片刻间为紫云笼罩,饥民以为天神降临,纷纷叩首跪拜。
人群中惊呼之声不绝于耳,忽闻一声震响,只见金龙化为一道金光,直奔郭氏,李远挡在身前欲护之,却为一阵狂风卷开。
郭氏方欲大呼,金龙已缠绕其身数匝,郭氏惊魂失措,晕倒在地,饥民中一十四五岁女孩跑到郭氏身旁,蹲下把着郭氏右手。
李远赶紧跑过去扶起郭氏,李膺等人随后赶来,焦虑万分,见小女孩正聚精会神把脉,也只得暂且由她。
“恩公,夫人无大碍,只是受到惊吓而已,调息数日即可恢复”,小女孩见李远满面愁绪,安慰说道。
不一会郭氏缓缓醒来,众人心安,郭氏听众人诉说方才之事,不免对小女孩一番感激,又见她学过医术,不由好奇问其由来。
“夫人,我姓杜,叫烟儿,家中本有十五亩贫田,却被乡里富户强占,兄长从军多年未有音讯,父母也被富户逼死,又遇饥荒,只身逃难至此;父亲本是医匠,我自幼便从父亲处学得些医术,所以方才敢为夫人把脉”,烟儿见郭氏问及家世由来,便一一道明。
郭氏见烟儿颇为懂礼,又会些医术,自己如今身怀六甲,有烟儿在身边,一旦再有像今日之事,也免得手忙脚错,便笑着说道:“烟儿,如今你已无处可去,倒不如来我府上,也好有个安身之处。”
“奴婢谢谢夫人大恩,谢谢夫人”,烟儿闻言,满眼惊喜,向郭氏一连叩谢后,便随郭氏一同回府去了。
(本章完)
………………………………
第13章 、异象惊人惹祸事,李膺遵诏欲杀孙(上)
郭氏自粥棚异象一事后,便不在出府,终日留在后院房中,而洛阳达官贵人闻知李膺在城外救济饥民,颇为赞誉,纷纷随李膺一同救济。
李膺又向朝廷请旨准许饥民入城谋生,经过十数日救济,洛阳饥民虽仍有饿死者,但大部分饥民得以入洛阳城中谋生。而粥棚金龙异象经饥民之口,流传于洛阳街头巷尾,一时间众说纷纭,李府先前种种怪异之事,也成为洛阳城中饭后谈资。
五月丙申晦(三十日),是夜,宫中千秋万岁殿失火,引得宫中一片混乱,宦官、宫女烧死者十数人,传言乃是天火所致。
正当宫中失火之时,李府也是一片混乱,人声鼎沸,郭氏卧房之外,不时传来疼痛嘶叫之声,李膺叔侄二人正在焦急等候,韩挺与李胜则奉命看护后院,以防家中下人惊扰到郭氏临盆,而房中此时早已手忙脚乱。
“啊”,突然房内郭氏惨叫一声,昏厥过去。房外李远早已心急如焚,踱来踱去,听见声音,心中担忧妻儿,慌忙要进卧房。
李膺赶忙拦住李远,训道:“慌什么,元姬正在生产,去了反而生乱,在此等候即可”。
李膺话刚说完,忽而产房外赤气氤氲腾升,环绕产房,正当房外众人不知所措间,只听空中炸雷一声,赤气翻涌,直冲云霄,于李府上空凝结,蔓延开来,赤红一片,还夹杂着炉炭爆裂之声,犹如大火之势。
“不好了,李府失火”
“快去救火”
邻里望见李府上空赤红一片,时不时还有爆裂声音,心中大惊,以为李府失火,纷纷执桶提水来救。李府外人头攒动,家丁见这阵势,吓得赶紧往后院报来,李膺等人此时正为这异象惊叹不已。
李膺闻之,匆匆赶往府门外,见众人手执木桶,桶中盛水,倒是不解。李府外众人本为救火而来,至李府门外发现并未失火,抬头见李府上空一片赤红,不时响起爆裂之声,一时间惊疑不定。
众人与府门外说罢缘由,李膺恍然大悟,朝众人一拜,感激道:“诸位乡邻,府中并未失火,劳烦请回,日后再登门致谢!”
李膺说完,众人却迟迟不肯走,抬头紧盯着李府上空,你一言我一语,各样猜测之声不绝于耳,李膺也是无奈,只得让家丁紧闭府门,却不料李府门外闲谈之人越聚越多。
“唉!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只听人群中一老道抚恤而叹,似有未卜先知之能,若是郭氏或李远在此,必可一眼认出,这道人便是当日的南华道人。
众人听罢,闻声望去,却早已不见南华老道人影,人人奇之。
“哇哇哇”,许久之后,忽而听到婴孩一声啼哭,哭声惊人,片刻间异香充斥街巷,众人都闻有奇异的香气,一时间异香弥漫,街头巷尾无不奇之,相互奔走传颂。
人群中倒有两名儒士格外显眼,来到李府门前,却又回身而去。二人均年近四旬,其中一位红衣儒士,姓郭名泰,字林宗,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却宽衣大带,与众不同,一脸沉稳内敛之相;另一位白衣儒士,姓荀名爽,字慈明,出自颍川荀氏,只见此人身高七尺,容貌方正,方脸高鼻,棱角分明,一身俊朗飘逸之气。
荀爽鼻子深吸一口,这才说道:“正所谓‘帝王之生,必有怪异,不见于物,则效于梦矣’,圣主皆乃创业垂统之君,出类拔萃之圣,皆天之所生,必有异于常人,皆有异象出现,或神光照室,或异香弥漫,或双龙游走,种种怪征异端,传诸史册;昔日高祖刘邦,史载他出生时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已而高祖降生;今夜李府外所见异象,颇为奇异,林宗兄以为如何?”
郭泰神秘一笑,附在荀爽耳边,低声说道:“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唉!今番前来洛阳,便是欲拜见元礼公(李膺),求之赐教,原本欲明日来拜见,汝非要今夜前来,如今元礼公怕是无暇顾及我二人,还是明日再来”,荀爽对着郭泰摇头失笑。
郭泰满不在意,说道:“无妨,元礼公乃我故交,我等先行回去,日后再与慈明引荐便是”,二人说罢,便径直往驿馆赶去。
二人走后,又有一人伫立此处良久,此人年及五旬,身高八尺,一席青衫,脸颊瘦削,眼如寒星,眉若柳叶,身躯凛凛,相貌堂堂,随口言语道:“当有明主出世,天下兴盛有望”,说完便欲离去。
“先生,请留步”,一位身着官府,富态中年人在马车上喊道,见青衫人留步,便下车上前拱手施礼,请教道:“失礼之处,还请见谅!在下新任尚书令刘宽,昨日方才进京,今番听闻李府异象惊人,不知有何惊人之处?”
那青衫人说道:“在下樊志张,不过闲云野鹤之人”,继而樊志张便将李府异象诉说一遍,刘宽满脸不可置信,樊志张说完便告辞离去,也不管刘宽信还是不信。
“世上怎会有此等怪事”,刘宽依旧摇头不信,登上马车离去。
听到房中传来婴儿啼哭之声,李膺眉间舒展,几丝愁色早已散去;李远更是不知所措,呆立半晌,径直奔向卧房。
“啊”
“呀”
李远方一推开房门,房内芳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李远不觉步履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