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明录-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宇翻了个白眼:“儿女自有儿女福,你老了为何总想让他们也和你一般回归田园,他们正是热血青春的时候,当趁机闯荡一番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世一遭”说着又笑道:“曹阿瞒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陈师傅不过四十冒头,怎滴如此颓废,那周遇吉也和你这般年纪,可是沙场纵横,何曾言一声老”。
陈王廷,微微点头:“督主一言,醍醐灌顶”
“少拍马屁”常宇哈哈一笑:“不若咱们也出去活动活动手脚”。
陈王廷大笑起身:“督主有此雅兴,卑职鞍前马后相随”。
“倒非是雅兴”常宇抽出腰间青雀,屈指一弹,龙吟不消:“只是一天不杀人,手痒!”
黑夜山中设伏打野是一件非常刺激却又危险的事,丛林密枝,暗影浮沉,到处都是杀机重重。
探子是一支最危险的特种部队,他们深入敌后,搜查情报,在刀尖行走,善侦查潜伏更善于近身搏杀,多是凶悍亡命之徒,一般小股人马遇到他们有死无生,特别是在深夜的山林中是他们最擅长最有利的环境。
吴中的黑狼营奉命设伏截杀这些入山清军探子,麾下士兵悍勇自是不多提,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不管马战还是单兵近战都是好手,可是术有专攻,对上这些探子还真是棘手。
好在他占据主场优势,已是立与不败之地。
进山多日,地势环境早已了然于心,加上山中工事多出自黑狼营之手,所以玩躲猫猫,他们知道哪里更适合伏击。
天空冷月高挂,山间野火遍地,影影绰绰,杀机四起,一场猫鼠游戏上演正烈,时不时便有惨叫声传出,在山中回响久久不息。
多尔衮在大营望着西山还剩寥寥几处的山火,脸上浮现一丝冷笑,他虽听不到杀声,但也猜想山中此时乱做一团,十几门火炮轰了近半个时辰,覆盖面积方圆数里,那些明军哪怕就是躲在老鼠洞里恐怕也被烧焦了吧。
加上派了上百探子入山,此时山中已成一锅沸粥。
为何不趁势派大军入山清剿,原因很简单,夜间不宜深入,唯恐造成重大伤亡。况且他本意根本就不在西山里的明军。
三连遭袭终于让他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明军的战略战术早已非往日!
从阿巴泰造伏,多铎遇袭,诱惑入山被炮击,处处显示明军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清军一直被他们带着节奏挨揍,怎么能不痛。
而且他们有自知之明,三次皆是伏击偷袭,从来不不正面为敌!
可谓是奸诈至极!
兵不厌诈,无可厚非,汉人最会玩这些把戏,什么三十六计,什么孙子兵法的,在实力面前一切诡计都是枉然!
以前多尔衮这么认为,现在他依然这么认为。
明军在他眼里就是不堪一击,只是用这些小诡计苟延残喘罢了,只是眼下这些小诡计对他造成了重大伤亡,成功激起他怒火的同时,也让他的争强好胜无限扩大,你会玩的老子同样会。
眼下就给你玩个声东击西,吴三桂也许你早上起来就会发现,宁远城已经破啦。
…………………………………………………………………………
票票,哭求票票啊!
………………………………
第483章 声东击西
夜深,清军大营一支火龙蜿蜒而出,直奔西山脚下,目测至少万余,如此举动,宁远城头观战的吴三桂和唐通顿时大惊,清军要连夜攻打西山?
只恐不妙,唐通皱眉,若是白日他们尚可出城支援,最不济也能牵制一下兵力,可是如此夜深,四下不明,他岂敢轻易开门出城。
只是清军如此大举出兵深夜攻山,当真就不怕撞个头破血流,还是说真的被激怒到歇斯底里,不计代价和小太监斗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了。
二人不解,却也爱莫能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支火龙从清军大营绕过壕沟在西山脚下集结。
只盼天色早些亮吧,希望到时候还能赶得及打个援,再不济也能收拾下残局。
山洞上边巨岩之下的瞭望所被清军炮火波及,已经成废墟,暗哨又匆忙间弄了个小窝,此时常宇和陈王廷就窝在此地望着远处山脚火光。
青雀血迹斑斑,常宇手扎绷带,先前伏击一股清军探子,激战时,手上被看中,险些断掌,可见打野凶险至极。
二人厮杀一阵后,爬上来本欲纵观一下全局,歇口气,不料山脚的火光引起小太监的疑惑,清军要大局攻山了?
实则意外!
此时天色已是丑时过半(凌晨两点多)多尔衮是多大的怨气啊,竟然冒黑进山,当真是要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常宇沉思半响,见山下火光越来越多,估摸近两万,于是果断传令宫字营出洞迎战。
一番伏杀过后,山中清军探子只要显形的几乎都被清理,至于那种暗伏不出的漏网之鱼,常宇也顾不得理会他们,也不过隐匿行踪,让步兵营出洞。
山中有盏口将军三十门,轻便易转移,清军炮击西山时已挪至洞内,此时常宇一声令下,又全部拉了出来,分部各处高地。
盏口炮虽轻便,但射程不及红衣大炮,大铅子(实心弹)五里已是极限,但小铅子(小实心弹,每次可装几十近百)可及近十里)
再以山势俯射,射程不下红衣大炮。
此时清军上下聚集要攻山,常宇自是要先下手为强,令炮兵装弹轰击。
实心弹,开花弹,小铅子,轮番上场,三十们火炮齐射,上下火光大乱,常宇嘴角冷笑,来吧,多仔!
笑容尚未收敛,多尔衮便还以颜色,红衣大炮喷火,山间一片狼藉。
当年袁崇焕宁远大捷,奏报,一炮糜烂十里
说的就是红衣大炮的威力。
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遇到火炮都是毁灭性的伤亡,中者成肉泥,开花弹落入密集人群内,更是糜烂无数。两军对轰,一上一下,射程相当,一个威力巨大,一个火力网点多,数十里内皆闻震天巨响。
山摇地动,宁阳城内鸡犬不宁!
常宇出关,奏请神机营,几乎把京城的火药和炮弹全给拉了出来,所以此时他根本不担心炮弹不足,而是担心盏口炮,连续轰击炸膛,这年头的铁炮质量可都不咋地。
双方对轰近半个时辰,炮声逐渐稀疏,担心炸膛的不只常宇,红衣大炮装药量大,炸膛的几率也是相当的。
这一阵对轰,确切说是打的气势,双方伤亡寥寥,毕竟射程相当,红衣大炮虽威力巨大,射程远,但也不敢太过靠前,否则就会被山上火力覆盖,而山上的明军虽有杀敌之心,奈何射程不及,却把山口几乎堵住,点将台以夷为平地,倒是那破庙完好无损,莫非真有神仙保佑?
炮击终于完全熄火,常宇下令清点损伤,各部人马严守各关卡,紧盯清军动向,同时暗中继续搜捕那些进山暗探。
屠元和贾外熊还有蒋发从黑凤山回来了,几人嘴里骂骂咧咧不休,原是终于成功让清军探子误以为黑凤山也有伏兵,但他们收获甚小,仅杀了七个清军探子,却来来回回翻山越岭累的腿酸发抖,正歇息时突闻炮声,又慌不迭时的跑了回来。
陈王廷闲聊,听的吴中率部宰杀半百清军探子既羡慕又嫉妒,又闻黑狼营也有损伤便是小太监也受伤,手掌险些被砍掉。
几人大惊,急忙去寻小太监,却见他正站在洞口旁一巨石上,举目眺望山脚,神色无比疑惑。
见此情形,诸人不敢打扰。
清军气势汹汹集合大军,虎视眈眈却不止步不前,和自己对轰时依然不趁机入山,所欲何为?
难不成就是摆样子吓唬我!
没这个必要吧,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都不是吓得的。
常宇实在想不明白,多尔衮搞这一手到底是干嘛,拉兵过来示威不入山,炮击前不入,炮击时不如,现在还不入,要等天亮么?
妈的,这是不想让我睡觉啊!常宇呸了一口,身旁诸人嘿嘿笑作一团,督主,您睡去,有事招呼您
敌军意图不明,常宇哪里睡得着。
下了山洞,到了磨石沟用冷水洗了把脸,手上伤痛已去,握刀已不受限,便率众人巡山,个要道关口走了一遭,依旧不见山下清军有任何异动。
心中不耐,他决定就近侦查!
随侍纷纷阻止,让他不可涉险,自告奋勇前去侦查。
常宇不以为然,太原时他都亲自率队侦查,曾一度化妆遁入贼军大营,刺杀李来亨全身而退,此时不过去山脚侦查而已。
见阻止不得,麾下纷纷自荐相随。
常宇目光一扫,点了陈王廷子侄三人还有蒋发,吴中,另有况韧率五个神箭手随行,余人在山中待命。
一行十余人,分三拨品字队形沿着山谷朝外摸索,哪知未及出谷口,突然隐约闻炮声轰鸣。
常宇一惊,以为清军又轰山了,叮嘱诸人小心,但随即感觉不对,炮声不断,隐约传自远而非近身,止步侧耳一听,顿时脸色大变。
匆匆奔至谷口,便往谷峰上爬,上有明军暗哨呵斥口令,常宇对了口令,一口气上了谷顶,举目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原本在山脚处的密密麻麻的火光已径直奔宁远城而去,而远处宁远城炮火四起,犹如火海,清军竟然攻城了!
清军竟然在这时没有任何的预兆下突然攻城!
………………………………
第484章 空前攻守
宁远城方寸之地,弹丸之城,但防卫工事全是全方位的,四面皆有壕沟,以北边最多,让清军骑兵丧失了三山五岳摧于铁骑之下的威势,更不用说城墙四面浇水俨然一座冰城,光滑且坚固。
面对于此,多尔衮和他的一众将领商议后决定,以西门为主攻点,南门为侧攻,东门佯攻,至于北门真的是壕沟太多,不易正面硬攻。
但不管怎么打,很显然城中吴三桂早就做好了完全之策,宁远城小,调兵驰援方便,无论清军从哪门主攻,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兵力调过来。
可若是突袭之下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动手,只怕……
但如何突袭?城上明军日夜灯火熄,时刻盯着清军大营动向,向突然动手好像还真有点难度。
不过眼下,多尔衮却寻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午后被诱入西山,炮击之下尼堪几乎全军覆没,就连在山脚看热闹的他都差点被轰到,震惊之余恼羞之际,却也灵机一闪。
于是夜幕之下,动用火炮反击,漫山遍野耕了一遍,一来宣泄心头之狠,二来掩护探子入山,第三麻痹宁远成内的明军,光明正大的把火炮拉了过去。
直到子时后,他又调大军在西山脚下集合,故意大张旗鼓毫不意外的吸引了宁远城内吴三桂的全部注意力,可他在同时又遣兵马,从首山脚下抹黑绕到了东门和南门外伏兵不动。
随后在和常宇对轰的同时,其余火炮已暗暗就位,兵马就位,攻城车,登城梯等辎重就位……
吴三桂一直被西山脚下的清军和对轰的炮火吸引,完全忽视也根本意想不到清军已经悄悄在宁远城三门外布了兵,置了火炮。
最先动手的是东门,突然几声炮响,落在城墙上的时候,举城震惊,军民慌乱不已,清军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得突然动手了,引起极大恐慌。
正在西城看热闹的吴三桂和唐通两人大惊,匆忙往东城奔去,未及几步南城外炮声大作,数发炮弹落了城内……
竟然两门同时攻击,吴唐二人大惊,大声呼喝迎战,让城上炮兵开炮还击。
宁远城小,可是炮多,原本就有近十门大炮,后从山海关又调来数门红衣大炮及佛郎机,加上神机营的四十余门盏口将军总及近百门,那火力绝不容小觑。
不过按照先前预估,清军主攻当以西北两门,所以重火力几乎都布置在这两门,而今清军竟然从东南两门出人意料的发动攻击,这让吴三桂心中有些小慌张。
在朝东门疾奔的时候,吴三桂突然驻足停下,不对!
清军在西山脚下数万人马看似要攻山,可是为何迟迟不动手,难道……
念头刚动,西边炮声大震,杀声四起。
“老唐,东南两门交给你了”吴三桂拔腿就往西城跑去,嘴里朝他唐通大呼。
炮弹呼啸不断,有的落于城墙咫尺,有的落在城墙上,爆碎冰层破了墙,有的落在城头,伤人无数,有的甚至直接越过城墙,飞入城内,引起恐慌一片。
西山脚下的火炮已经调转炮口轰击宁远城,数万蓄势已久的清军也杀了过来,清军全面攻城,以突袭之态。
杀声入云霄,炮声响彻天际,冷月闻之变色,躲进了黑云之中。
西山中,登高远眺的小太监望着那陷入火海中的宁远城,眉头紧皱,面色凝重,久久不发一言。
麾下诸人皆变色,提议出兵救援。
常宇摇头制止,山中兵力不过三千余,打偷袭是好手,迎头打那是找死,其次此时他也不敢出山,怕多尔衮在山口伏兵算计他,夜深风高的,多尔衮不敢进来,他同样也不敢出去。
难道眼瞅着清军这么暴揍吴三桂么?
宁远城能抗的住多久?
“至少三波冲击别想拿下宁远城”这时常宇考虑很久给大家的一个定心剂!
此言非虚,宁远虽小,但防卫说是固若金汤也不为过,以水浇筑冰城这时二十年前的老战术,但很有用,冰层湿滑坚固,不光能低消炮弹的部分破坏力,同时对敌军搭梯攻城也是极大地阻碍,除此外城外四周的壕沟,能让清军的步骑兵速度放缓,更多时间暴露在火炮的覆盖下,弓箭的射程内。
然后便是最后的杀手锏,近百门火炮!
十八年前,袁崇焕守宁远的时候是十一门
如今清军的火力虽今非昔比,鸟枪换大炮,但此时城上可是百门交叉火力等着他,可以说终大明一朝,数不清的战役中从未投入这么大的火力,更未在一城聚集百炮的骇人之举。
这么变态的事,出自小太监之手。
否则,崇祯一句话让他出关守宁远,没个防护甲他就敢冒失前来?真当自己有主角光环,就牛逼冲天啊!
他的杀手锏就是神机营的火炮,所以他缠着崇祯要人,不给就不走!
清军三面攻城,以火炮压制,步兵嗷嗷的朝城墙下杀去,为避免成为城上的靶子,少点火把,多抹黑前行。
旷野白雪上人影重重,清军密密麻麻如蝗虫似蝼蚁朝宁远城合围而来,看的人头皮发麻,成上明军冒着炮弹,极力反击。
清军攻势极快,在红衣大炮的压制下,步兵很快就冲到距离城墙五十米外,攻势到此一滞,因为明军在这里挖了一条宽丈余,深近两米的壕沟。
壕沟的作用极大,缓冲敌军攻势不说,还能让其攻城辎重在此形成拥堵,人群密集若以炮击伤亡将会极其大,何况已进入弓箭射程。
不出所料,清军壕沟处,遭遇了极大的伤亡,第一波攻击险些就此夭折。
多尔衮发了狠打算一鼓作气破城,一出手就是大手笔,阿巴泰指挥八旗蒙古兵近万在东城佯攻,三顺王所属的汉军旗在南门侧攻,至于他的嫡系人马,如两个兄弟,多铎阿济格则在西门主攻,同时佐以重火力压制……
攻势空前浩大,但宁远城的防守也空前坚固,多尔衮行想一举拿下,只恐不行,如常宇推测那般,没三个冲击波,拿不下来。
不过天晓之时,必有结果,鹿死谁手,且听下回分解……
…………………………………………………………………………………………………………………………
手里有票的书友,看玩顺手投个票,感激不尽!
………………………………
第485章 形势严峻
宁远城,两军较力,炮声如雷,杀的天地变色,黑云滚滚,一方攻势凶猛,火炮,抛石机如暴雨倾下,攻城士兵如飞蝗铺天盖地,守城的远炮近弓,滚石檑木滴水不漏,一时间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这边厮杀正烈,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内,乾清宫中烛火摇曳,崇祯帝揉着太阳穴看着龙案寿宁宫奏折,旁边一杯茶,茶香袅袅。
他虽勤政,但在往日已睡下,或者已开始起床,然则从昨夜开始,眼皮跳的厉害,甚至有股莫名的心慌,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前日宁远大捷,朝野震动,举国欢庆,可谓是多年少有之喜,可伴随捷报之后是接踵而来的噩耗。
他的心腹之患,李自成现在是愈发的不可收拾,太原大败后,率残兵流窜到东路寻刘芳亮回合。
刘芳亮在东路大开杀戒,可谓是无人可挡,短短时间打下大片疆土,占城无数,先下怀庆府,明副将陈德(陈永福之子)把巡按御史苏京拒捕起来投降贼军,刘芳亮在怀庆府设置新的防御使,府尹和县令等,后挥军北上不费一兵一卒占了潞安府,任命孙明翼为潞安防御使让他负责追饷“系诸郡王宗室及乡士大夫,非刑酷拷,大索金银,动以千万计,名为捐助。下至乘田委吏,无一得免者。或已经物故,复收其子孙一体拷掠,是名故宦例亦如之。……且分布诸贼各县严比”幸好当时沈王被小太监给弄走来了,否则白白便宜了贼军。
刘芳亮留下大将平南伯刘忠镇守长治后,领兵东下彰德府,同时分兵大名府攻占府属各县,此时李自成已经从太原逃来回合。
下彰德府后留大将刘汝魁镇守,贼军取道磁州(今河北省磁县),进入畿辅地区。广平府(今邯郸地区,府治在永年县)的明朝地方官逃窜一空,“城中无主”。居住在广平府内的原通州总兵张汝行,派腹心前往磁州向贼军纳款。
大顺军进入广平府,“汝行郊迎三十里”。略事休整后,贼军整队北上。“汝行请为前行,献取京、通之策。芳亮许之。”队伍开拔前,刘芳亮任命翟凤耆为防御使,留下郭都尉、常掌旅领兵五百名镇守广平。
于此同时,东厂提督常宇奉旨出关狙敌,明廷兵部尚书史可法奉旨南下剿匪。
贼军继续北上收邢台、河间等地,一路上皆望风归附,进抵畿铺重镇保定。
昨日锦衣卫快马来报“寇大至,络绎三百里,羽旗铁甲,炯烁夺目。尘坌纷起,昼为暝;马嘶人喊,海沸山摧。足见兵威之盛。
朝廷大惊。
历史上,贼军攻到保定时是三月二十一日,两天前京城已破,但因小太监这只花蝴蝶的翅膀山东,历史轨迹稍作改动。
史料记载,贼军旌旗所向,明朝的“守土文武吏率皆望风降遁,或绅士争为乱首,倒曳衣冠,疾走恐后,相与称仁诵义曰迎真主。”
保定城里的百姓不愿为朱明王朝坚守,纷纷要求开门纳款。就在这时,“代帝亲征”的明大学士李建泰逃进了保定,他也认为“势难支”,不如及早投降。可是,署府事同知邵宗玄和新任知府何复,却同当地乡绅张罗俊等,坚决主张守城。他们责骂“百姓无知”,不懂君臣大义,“下令人缀崇祯钱一于额以示戴主之义”,驱使军民上城拒守。大顺军在城下高声喊话,告以京师已于三月十九日攻克,奉劝他们不要执迷不悟,自寻绝路。张罗俊、邵宗玄等人顽暝不化,置若罔闻。刘芳亮见劝降无效,下令全力攻城。
时至今日,李建泰已经被刺身亡,进驻保定是兵部尚书史可法,同样围攻保定的也非刘芳亮一支劲旅,乃贼军主力,由李自成亲自坐镇。
保定乃京畿南大门,万不可失!
崇祯和诸臣商议半宿,终是无良计,只能寄望史可法能击溃贼军,此时南下大军,粮草备好,饷银到位,又令亲兵腾骧四卫随史可法出京剿匪,又有山东总兵刘良佐从济南发兵北上夹击,黄得功在中原抽兵北上,西有周遇吉从太原率金吾卫等数万兵马堵截,四面包抄,贼军插翅难飞。
南方军情虽然紧急,但崇祯帝心理多少还有些安慰,毕竟东拼西凑了十余万人马,从四面包抄,加上由大忠臣史可法督战,理应不会出多大篓子。
可关外那支孤军,那座孤城呢。
常宇建立了一条特殊通信渠道,关外的情报朝发夕至,前日一场大捷固然让朝野振奋,可随后的情报,清军主力兵临城下!
浩浩荡荡十余万的清军,让崇祯帝从脚底一股寒意直入冰到心窝子,清军数次入关所造的孽触目惊心,给他留下了极其恐怖的阴影,从骨子里闻清胆颤。
常宇能不能挡得住,若挡不住的话可怎么办,那时南边有贼逼近京城,北边有鞑子入关,大明危也。
一想到此,崇祯帝骨头里都发寒,太子之梦,到底能否改变……
天微亮,中后所城内李岩起了个大早,在城上练了两套拳,有些气喘,但精神焕发,小别胜新婚两口子晚上没少滋润。
京城崇祯帝的忧心忡忡,宁远城的炮火连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