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书院-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你堂堂华夏之主,遇到这事难道不应该替华夏的前途命运考虑一下,然后再召集一大帮华夏的文武大臣商议一下,才作出决定吗?
你没病吧?
李秀宁第一次这么失态地闯进别人的房间,第一次这么没有女儿样子的讲话,第一次被自己的谈话人呛得无话可说。
来的时候熊熊燃起的怒火,像是看见了一堆干柴禾,怎么也到不了那里去点着,憋屈至极,憋得李秀宁脸上一片通红。
正当李秀宁在思考去留的时候,门外的两个侍女的声音再次响起:
“柴公子留步。”
这次叶慕瞬间就听见这句话。随口对外面伏骞的侍女吩咐道:
“让柴绍公子进来。”
柴绍一进门,就看到李秀宁,心中不知作何感想,眉宇间闪过一种如释重负和紧张的意味:
“秀宁,你来这里做什么?”
叶慕和伏骞两人同时一愣。
李秀宁竟然这么重要的消息都不告诉柴绍?他们二人之间原来也不甚和睦,对李唐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两人看了一眼柴绍,便笑着打招呼。
“柴兄”
“柴兄不妨坐下说话。”叶慕笑着摊开手掌向空着的座位一指。
柴绍心忧李秀宁,忘了进来时就忘了向叶慕和伏骞二人见面礼,此时听到二人招呼,赶紧拱手回礼,在桌子上坐下。
……
………………………………
第二百一十九章 狼狈李二
李秀宁见到柴绍,脸上神色慢慢恢复正常,将所有的情绪憋了回去,展示了她作为大家族儿女极强大的修养。
“叶公子,告辞。”李秀宁看到柴绍竟然说坐下就坐下,作为女人方才受了气,柴绍没有帮忙撑台,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在柴绍坐下的时候,李秀宁就起了身,面无表情地对着叶慕和伏骞两人抬手点头,然后也不看柴绍地往外走去。
虽然柴绍此时真的是很无辜,什么也不知道,却不得不紧跟李秀宁,还没坐稳便起来,对着叶慕和伏骞微微一拱手,追去。
叶慕和伏骞相视一眼,被这二人一搅合,兴味缺缺,没有先前说话的气氛,草草地说了几句不明不白的话,伏骞王子郑重表示与华夏交好的诚意,随后便离开了。
伏骞离开,两个美丽的侍女紧紧追随,一脸的崇拜。
这时,叶慕独坐在桌前,却是想起了太原的战事。那块地对华夏来说有些鸡肋,此时得来,意义不大,而且很难处理。若不是实在找不到李唐的痛处,叶慕也不会选择这种激烈的方式。
李唐的无耻程度,叶慕自认比不上,不激烈些,最终恐怕得拉很长时间的皮条,到时候李唐一边研究着尚明带过去的技术,一边敷衍华夏,始作俑者会在背后偷着笑,将华夏当作软弱可欺的傻子。
这是叶慕不愿意看到的,不符合他心里的华夏形象。
就如同他所说,华夏从不惧战,华夏也从不忍受欺凌,绝不让退让、忍辱这样的字眼走进华夏百姓的心中,强国形象,要从一开始就竖立起来,让全天下知道。
此次来洛阳,随行的华夏书院人员有二十人整,为了方便联络,时时保持五人留在驿馆,五人随时与洛阳城内的情报探子接头,还有十人则在洛阳城中多观光,算是学习。其他则是负责日常护卫的百人队一支,随时待命。
初到洛阳城的时候,已经是过了中午,现在一番折腾,夜色降临,点点繁星在天边亮了起来,就像是人脑子里一闪一闪的念头。
李世民此时的念头是复杂的,手下的五千人马所剩者不过身边的二百来护卫,经过一天的鏖战,他终究没能打进城去,华夏军在城头占着地利,下方的城门虽然已经被撞开过一次,不如先前那般坚韧,却是他们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的一个宿命,很多人都倒在了这个宿命前。
李唐的援军就在今夜到达,但华夏军已经将城里完全控制住,让李世民马上夺回太原的想法变成不现实,现在哪怕大批援军到来,李世民也不敢轻言能攻进去。
有一点,李世民很不明白,那就是这么难以攻破的城池是怎么被华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的?哪怕他对李神通的能耐还是很相信的,也不免在心里产生猜疑。
城门外十里,二百余人,一半是伤员,李世民和李靖坐在篝火前,两人的脸上都是没有半点年轻人的爽朗之气,完全是败军之将。
低着头,两人也不说话,各自思考着,在没想出好的结果之前,恐怕会一直这样下去。
自从出道,李世民便很少吃败受挫,个人能力极强是一个方面,很多人帮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那股胜利之势。他李世民的领导下的军士愈胜愈勇,锋芒日盛,能展现出百分之两百的战力。
即便挟着长久积累下的大胜之势,在这太原城下,李世民也不得不一败涂地,虽然有各种方面的因素,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却不能抹去他此次失败过后的伤口――军心上的伤口。
篝火在夜空下跳动,十里外城墙上灯火通明,两者一远一近,互成照应,加上天上淡云间的点点星辉,倒也安静宁和。
李世民知道华夏军不会出城来攻,这是他的直觉,所以就在这太原城不远处就安营扎寨,没有半点担心。
或者说,他自信对方不会为难他们这些残兵。
夜空里,几声乌鸦突然叫了起来,不远处就是一座山丘,乌鸦鸣叫就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划破夜空。
“殿下,我们的援军到了。”
手下斥候来报,欢喜地说道,李世民不自觉地抬头看向乌鸦被惊起的山丘处,如雷滚滚的马蹄声渐渐入耳,却是援军已经到了十里之外,只需盏茶功夫,就能到他的面前。
霎时间,李世民整个人眼神重新明亮了起来,李靖注意到李世民的变化,连忙起身,随时待命。
李世民正了正衣冠,也从篝火旁起来,目光骤然如星辰,瞬间就从颓然中走出,命令下达,让手下士兵集合,就地迎接援军到来。
……
华夏军入了太原,虽然兵势滔天,势不可挡,但李神通打不过,却逃得不慢,三万守军的掩护下,最终带了数千心腹从西门逃出。
他可不是那种城破人亡的人,知道顺势而行,见事不可为,便先退避,徐徐再寻良机进攻。
逃出了太原城,李神通便探到李世民的踪迹,饶了一大圈,见身后的华夏军在他出了城后便不再追击,这才慢慢往李世民那边靠过去。
准备见了李世民后,两人再重新计议,将太原城夺回来,不然长安那边怪罪下来,他们两个人的罪责可就大了。
他从西边远远地绕到南边,只见有大部队前来,心里一想,应该是长安方向的援军,本来他只要坚守两天,这援军到来,就可以夹击华夏军,解了太原之危,不想他戎马一生,竟然第一次败得这么惨,连两天都没有守住,就丢了太原城。
想到这里,他感到一阵羞愧,有些犹豫起来。
最终他下了决心,决定抛开脸面,先去与李世民回合,手中马鞭狠狠地挥下,加快行军,赶在援军一起,两方军士一同往李世民所在地而去。
援军将领知道太原已破,初始很是震惊,而后对李神通大为不满,更加迫切想与李世民回合,一起再夺回太原。
……
………………………………
第二百二十章 拿不回?
……
三方人马走到一起时,主角马上就换成了李世民,李世民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冲在最前方,却免除不了身上的狼狈,不知什么时候,头散乱下来,虽然之前整理过,依旧风尘感十足。
不过即便李世民头如何散乱,来人的整装如何精神,却不得不下马躬身行礼,李神通也跟着下身行礼,只不过看向李世民的时候,神色中泛起古怪。最狼狈的就是他了,被华夏军势如破竹,几乎没有耽搁地就拿下了太原城,脸面算是没有一点光彩。
李神通的头低得很低,虽然按照辈分,他算是李世民的表叔,但他此时丝毫没有作为长辈应有的脾气,他所有的脾气都被华夏军给打没了。
夜色下,火把照亮众将领的脸,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狼狈表叔的脸,眉宇间有些愠怒,终究只是吸了一口气,什么也没有说。
“大家都不必客气,不必如此多礼。”
李世民摊开巨大的手掌,对着众人平静说道,作为李唐的俊杰,他自然一身城府极深,喜怒哀乐在该隐藏的时候,总会隐藏的很好,待人接物滴水不漏。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带着援军而来的李孝恭其身后,向李世民小心问道。
目前的局势和约定中的不一样,李世民在前,他自然不能做主张,顺势将决策权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看天色,已经夜深,众将士该休息了,也不再想其他,便说:
“众将士原地安营扎寨。”
一声令下,所有人开始行动,不出数刻功夫,营帐便已经搭建完毕,李世民和一众将领从露天走了进去。外面的士兵继续忙碌着,做饭的做饭,搭建的继续搭建。
不多时,热茶热水,饭食准备完毕,一众将领就在大帐里边吃喝边商议军事。
太原一定丢失,他门也没了注意,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主位上的李世民身上,李世民此时也不愿再烦心这件事,一时间也没好主意,只说是静观其变,便草草了事。
翌日,军士从睡梦中醒来,又度过了平安的一夜,华夏军并没有在昨晚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进行偷袭,这是好事,却隐隐给所有人一种极坏的感觉。
李世民昨夜让人严加布防,他不确定华夏在李唐大批援军到来的时候会不会感到恐慌,进而选择在李孝恭的援军立足未稳的时候突袭。
然而让他意外的,或者说早就有所意料的是,华夏军昨夜一点动静都没有。
在李世民心里,华夏已经不能以常理度之,在别人看来,应当攻敌不备,华夏不为所动,华夏也不追残勇,任由敌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李世民微微感到气氛的事:自己这些人被华夏小瞧了。
同时而来的是一种不祥的预感:自己和李唐这些人或许再也无法进入太原城。
巍巍大军在晨曦中的太远城外站成一排排标枪,无数人看着不远处的太原城,整装待。
从离开原来的营地开始,他们都猜到了这次出军的目的地,本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应该是有个过场,打个轻松仗,然后便会回去,不想事情的展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本来的围歼战变成了攻城战,这让每个人心理准备有些不足。
遭遇战和攻城战完全是两码事,抱着打遭遇战的准备来打攻城战,这本来就是一件很胡闹的事,看起来就像儿戏。
在同样的军备实力下,攻城方的折损往往远大于守城,要死更多的人才行。
打仗本来就意味着要死人,但如果能不死,这些有血有肉的士兵还是很喜欢的,本来已经觉得这次出征不会有太多的伤亡,大家都有可能平安回去,现在竟然是有死无生的局面,五万兵马,城里的华夏军就算折损,也不过万余,如此相近的军事实力下,攻城战胜利的几率几乎为零,如果军令下是必须攻进太原城,那么他们这些人至少十去**。
军士站成整齐的队列,将领骑在马上,站在普通步卒的前方。
李世民几人从军帐出来后,站在军士队列的左前方,考察这军士队形的同时,打量着远处的太原城墙。
“打还是不打。”
“难”
“难”
李世民没有说话,身旁的李靖和其他大将都已经在心底暗暗摇头。
尤其是已经吃过败仗的李神通,此时大致顾忌了一番,心里已经断定就算是两军平地交锋,自己这方的五万人马也不是城里的华夏军的对手,更别说攻城了。
不过他不适合对李世民说这些话,作为败军之将,他先前已经提醒过李世民,如果在说类似的话,恐怕就要招来嫌弃了,他果断选择了观望,等待其他人再出口提醒。
“殿下,太原城高,很难攻破。我们不妨从长计议。”
说话的是李靖,他自然是从李神通口中知道一些华夏军的情况,不会以为李神通就那么废,被一股战力一般的华夏军一击即溃。结合他观察城墙,越笃定是无法直接这么攻进去的,于是便劝解李世民说道。
“那就从长计议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世民没有再坚持什么,顺坡下驴得相当利索:
“先让诸将士下去休整,待制定好计谋,再夺太原城。”
李世民此话一出,所有将士都松了一口气,不用那么快送死,当然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五万人的队伍排开后,最前方的士兵已经能看到城墙上森森剑矛,再对比自己手里的,马上相形见绌。虽然作为战士,他们并不畏惧战斗,只要一声令下,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冲杀过去,但此时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就在城下诸人准备退下休整的时候,突然城墙上响起一声喊话:
“李唐的人听着,华夏从不先侵犯他方,也绝不会在任何时候妥协,如今太原城归属全在李唐如何抉择。”
李世民望了望城墙上的喊话人,确信是他不认识的,当即挥手让旁边众人散开,自己驱马上前。
……
………………………………
第二百二十三章 长安惊动
原来对方并没有想将他们这群人一网打尽的打算。
这时李唐的所有军士才有些明白对方一直在城里不动的原因。
李世民整个人走到队伍的前方,惊然看着前方的城墙,右边是太阳照得他的双目有些耀眼,城墙上的士兵身上仿若光华流转,不似凡人。李世民看了好些时候,才破去恍惚,看真切。不过他才不会对华夏军有任何的敬畏,哪怕先前华夏军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太原城,让他也感觉很不可思议。
哪怕是他要攻打太原,也得花费不少功夫,做不到那么迅,待得询问了李神通,知道华夏军之所以能如此迅就攻进了太原,主要靠那远距离的弓箭,正是剑雨封锁了墙头,让守军无暇顾及城门的防护,很轻易就被对方攻入。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他再攻城,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成功。
“在下李世民,久闻华夏讲信修义,温广德渊,只是闻名不如见面,却也是巧取豪夺之辈。”
准备好气势,李世民似是愤然地说道,没有接着方才华夏的话说,而是摆出了大义,这是他的强项,少有人在这方面是他的对手。
自然是,他就算在武力上那对方没办法,在道理上却是无论如何也要占据优势,这是他之前大的那么多胜仗的基础所在,每次都能编织出大道理,让对方失去大义,这样屡试不爽,让李世民成就战功赫赫的同时,也仁义之名满天下。
说出这句自认为还算满意的话,李世民仿佛整个人彻底从战败后的颓然中走出,面上带上谦谦君子般的微笑,目似星辰,整个人自信无比。
随着李世民的这句话说出,李唐的将士们脸上开始涌现出笑容,仿佛看到了某种转机,那样的场面他们看过很多次,每次都让他们从心里对某个人拜服,只要李世民这个时候开始说话,他们总会心里感到振奋。
哪怕打不进太原城,总算可以在某些方面占些便宜,扬眉吐气一番,不至于输的一塌糊涂,连一点安慰都找不到。
正当众人做好了看华夏军方面一会儿被秦王殿下说得哑口无言,满心惭愧的时候,那种局面一定很让他们舒坦。
李世民说完后在心里准备了数十种说辞足以让华夏在开口之后陷入不义,远处的城墙上,华夏军方才开口的那个将领正看过来,李世民等着他开口。
一秒,两秒,那华夏军将领依旧看着李世民。
三秒,四秒
华夏军将领突然诡谲一笑,目光收了回去,转头向城墙上一边走去。
“怎么回事?”
李世民心里生出不祥的预感,那华夏将领完全没有回头的样子,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时李世民正待说些什么,只听太原城楼上又传来声音:
“三天时间,如果李唐不给一个满意答复,太原城就作为补偿归华夏所有。”
声音有些飘忽,来源处正是那个抬步离去的华夏将领,一边走一边说,声音不留情面,礼节上不留情面,像是一个大巴掌狠狠地煽在了李世民的脸上。
整个人有些凌乱,脸上一片阴冷,双手用劲捏住,指甲都陷进了肉里。
李世民周围那些还未退去的将士们更是一脸惊讶,这种情况确实没有过,像是被人无视之后,又扇了一巴掌的感觉在心底生起,脸上出现因气愤而产生的红润。
“回营”
两个字从李世民口中喊出,散着寒意,虽然他尽量表现得温文尔雅,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阴戾,嘴角因心里的激荡微微抽动,眼神如同山水倒转,肆虐不已。
……
“也不知道太原怎么样了?”
在长安,李渊一段时间来,忧心忡忡,整个人也没法像前段时间那般安心享乐,心里始终惦记着一块大石头。
太原城在他心中的地位和满朝文武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其他一切地方都可以有所闪失,唯独太原和长安二城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就是他们的根。
距离李世民离开不过三天,三天里李渊一直忧心着这件事的结果,不出所料,就在这一天他会收到太原方面的来信。
所以他今天特别的紧张,如果事情能安然解决,自然是万事大吉,如果出了岔子,那恐怕就要朝野震动了。
向来被李渊宠信的几个妃子今天看到李渊脸上丝毫没有玩乐心情的样子,自觉地在一旁静静侯着,不敢上前打扰,怕触了霉头。
宫娥,太监向来善于察言观色,知道李渊心有所忧,做事便更加小心,尽量比平时更加尽善尽美,也是怕不小心触了霉头。
太阳没有露出头,不是时辰未到,是天上的云太厚,李渊正等着焦急的时候,一封来自李世民的信被传到了近前。
“传旨意,让所有人都来承德殿议事。”
李渊还没拆信,便先吩咐说道。
不多时满朝文武都来了,在承德殿等着李渊议事,李渊手里拿着一封信,在众人面前走出来。
“太原方面来消息了,不知好坏,诸位爱卿与朕同看。”
说着,李渊拆开了信封,先在信上的文字间逡巡了起来,瞬间脸色大变。
看着李渊的所有大臣的目光顿时一顿,感到一种不好的感觉。
李渊手微抖,将信随手扔给了身旁的太监,那小太监将信放在怀里的托盘中,走向文武大臣,信纸上的内容被所有人都看了一遍。
满朝文武一个接一个地神色大变,然后所有人脸上都带上了或焦急或悲愤。
“真是岂有此理,说攻城就攻城,与蛮夷何异?”
“真是暴君形迹,天下当共讨此贼子。”
……
听闻华夏已经进攻太原城,那些根在太原的大臣心里大恸,如丧考妣,叫嚷声此起彼伏。
李渊一脸黑,不知如何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
听得满朝文武大臣吵闹,便大声呵斥出口:
“大殿之上,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建成出马
・・・・・・
接下来怎么办?
怎么保住太原?
李渊的呵斥只能打断大殿内的吵闹,却打不断各位大臣心里的思考。 。
能站在金銮殿上的人,都是有着乎常人的头脑和智慧的,遇到事请时,绝不会一直混乱下去,纠结在问题的泥沼中,相反,他们很快就从中跳了出来,开始思考以后的事情。
他们都明白,纠结已经生的事情于事无补,唯有放眼未来,运筹未来才能解决问题。
李渊的头脑在训斥完手下大臣后,先活络起来。
怎么办?
这时李建成进了殿。
一身英武装的李建成来得有点晚,却也是刚刚好,在李渊最需要找人替罪的时候,他来了,见到李建成,李渊便有了给众位大臣的交代。
”父皇,儿臣拜见父皇,愿父皇・・・・・・“
“哼,孽子,都是你惹出的祸事,跪下。”
李建成顿时有些懵了,刚进殿还没来得及说话,仅仅行了一个礼,就惹了一身怨气,至于嘛?
一众大臣看到李渊突然就对李建成脾气,心里先是一跳,随即马上明白过来,虽然对李渊这样的行为很是不齿,却也不觉得李建成是无辜的。
一双双眼睛落在李建成身上也没先前友善了,李建成一方的大臣沉默不语,只能在心里为李建成祈祷,祝愿他顺利度过此次责难。
李建成并不傻,而且很聪明,在看过那太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