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公子-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使不敢隐瞒,急忙答道:“就连公子嘉亦身负重伤,率领残兵渡过滹沱水以后,就昏迷不醒。”
“随后栗腹引军追杀,强渡滹沱水,攻下昔阳以及下曲阳两座重城。”
赵王闻言脸色苍白,身体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这些年他虽意志消沉,对自己孙子辈管的较少,可赵嘉终究是亲孙子。
纵观赵王儿孙,也只有赵嘉可堪一用,余者皆为酒囊饭袋。
赵嘉与栗腹交战,首战大捷,更是极大振奋了赵人抗燕之心,也让赵王对自己这位长孙刮目相待。
却不想,廉颇这位上将军所率领的援军,久久未能抵达顾邑,以致顾邑及昔阳、下曲阳这些重城,尽皆先后丢失。
甚至于,就连赵嘉都差点战死。
想到顾邑、昔阳、下曲阳丢失带来的恶劣影响,赵王顿时感觉胸口发闷,差点吐血。
“哗啦!”
赵王将案上所有东西扫落在地,而后开始大口喘息,双目也有些泛红。
“寡人以举国安危相托廉颇,却不想廉颇不复当年之勇,行事优柔怠慢,半个多月都尚未领兵救援顾邑。”
“前段时间,寡人三番五次派人催促,廉颇都是不断推诿。”
“如今顾邑、昔阳、下曲阳先后丢失,中山全境再也无险可守,若中山全境丢失,我赵国又如何再与燕国争锋!”
赵王大声咆哮,脸色狰狞。
殿内赵国文武尽皆胆战心惊,不少人也都露出忧虑之色。
中山故地之繁华,冠绝赵国全境。
如今赵国先是丢了顾邑,导致四十万燕军长驱直入,肆虐赵国。
不仅如此,栗腹听说赵嘉重伤昏迷,更是领兵长途追击,先夺滹沱水天险,而后又接连攻克昔阳以及下曲阳两座重城。
这两座城池,乃滹沱水南岸之要冲。
如果说丢失了顾邑,燕国就能打下半个中山,那么再丢失这两座城池,整个中山故地就真的无险可守了。
正是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赵王才会如此震怒。
“王上,顾邑、昔阳、下曲阳丢失,中山全境都将易主。”
“中山若是丢了,我赵国再也不能与燕国争锋!”
“如今的赵国,只剩下鄗邑这座重城,还能仰仗地势堪堪挡住燕军进攻。”
“假如鄗邑丢失,燕军就能长驱直入围困邯郸。”
“那时,赵国危矣!”
赵国大夫满脸悲愤,声色俱厉的大声喊道。
赵王也是心烦意乱,知道如今不仅仅是丢失中山了,甚至邯郸都可能被燕军围困。
“依大夫之意,当如何应对?”
有人出言询问。
赵国大夫满脸不忿道:“未开战前,老夫就曾力劝王上,应当与燕国和谈。”
“奈何廉颇以及公子嘉极力反对,还说老夫通敌卖国。”
“如今看来,公子嘉先后丢失顾邑、昔阳、下曲阳这三座重城,廉颇更是行军怠慢、救援不及时,没有丝毫作为,以致使我赵国陷入此等险境。”
说到这里,赵国大夫看到赵王脸色不善,不由心中微寒。
才开始决心与燕国开战,不仅仅是廉颇与赵嘉的主张,赵王其实也是主战派。
假如赵国大夫不识好歹,继续口无遮拦,也相当于是在指责赵王。
更何况。
哪怕赵嘉有错,终究乃是王长孙,此番守城拦截栗腹,功劳也不容抹杀。
纵然赵嘉最终丢了顾邑、昔阳、下曲阳,也是因为兵微将寡,也是因为廉颇救援不及时,根本怪不到赵嘉身上。
赵国大夫人老成精,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键。
他急忙改口道:“公子嘉以残兵挡住燕国四十万大军半月,还能首战挫敌锐气,实乃国之栋梁。”
“顾邑、昔阳、下曲阳之丢失,也不能全部怪在公子身上。”
“大王应该问责廉颇,为何如此长时间,都未能率领主力抵达顾邑,相助公子嘉守城!”
赵王听到这里,脸色才好看了些许。
此时的赵王,心中也是无比疑惑,想不明白廉颇动作为什么会这么慢。
要知道,燕军攻入赵国领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月。
哪怕廉颇需要在各个城池加固城墙,还要训练、磨合新征召的士卒,这么长时间下来,也应该能够抵达顾邑才对。
“莫非,廉颇还记恨长平换将之事,产生了异心?”
想到这里,赵王忽然感觉浑身冰寒。
“不会的,廉颇忠勇,绝不会背叛寡人,绝不会背叛赵国!”
赵王强压住心中的战栗,仿佛是在催眠自己。
赵国大夫仍旧喋喋不休,说道:“大王如此器重廉颇,令其指挥全国兵马,以举国生死相托。”
“廉颇却磨磨蹭蹭,再三拖延,恐怕其怀有异心。”
“此战关乎我赵国生死存亡,还请王上派遣使者责问廉颇,假如廉颇始终怠慢不敢战,不妨换他人为将。”
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临阵换掉廉颇,这才遭逢大败。
饶是如此,赵国仍旧有不少人,还想让赵国重蹈覆辙,想着再次临阵换将。
赵王闻言,想起了长平之战的惨剧,有些犹豫。
不过很快,他想到正是因为廉颇的不作为,才导致赵嘉接连丢失三座重城,整个中山都要易主。
这种损失,赵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
“下诏,责问廉颇!”
犹豫再三,赵王终究还是没有完全信任廉颇,准备派人向其问责。
………………………………
第四十章 君命有所不受
“公子,公子,你终于醒了!”
赵辨看着悠悠醒转的赵嘉,脸上不由露出狂喜之色。
“咳咳。”
赵嘉咳嗽了几声,在赵辨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却仍旧感觉头晕目眩。
“这是哪里?”
赵嘉开口,声音异常嘶哑。
“这里是宋子!”
赵辨满脸羞愧,低着脑袋不敢面对赵嘉。
自从赵嘉晕迷以后,赵辨就开始执掌军权,本以为能够借助滹沱水天险,将燕军拖延数天。
却没想到,栗腹第二天就率领大军渡过滹沱水,攻克了重城昔阳。
赵辨带着昏迷的赵嘉仓皇而逃,刚刚退到下曲阳,想要鼓舞守军士气挡住燕军。
不曾想,守军士气崩坏,城中充满了悲观情绪。
眼看燕国大军即将到来,甚至有不少人当了逃兵,丝毫没有了才开始那种壮烈。
无奈之下,赵辨只得再次带着赵嘉,弃城而逃。
“宋子么?”
赵嘉闻言,微微叹了口气,并没有说什么。
其实,这几天赵嘉可以醒来,却故意压制着伤情,任由军心涣散,不断溃败。
栗腹也没让赵嘉失望,果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栗腹先是分兵攻打中山各个城池,而后亲自带领燕军精锐,长驱直入追杀赵嘉。
如今的燕军,虽连战连捷,接连占据十几座赵国城池,兵力却也分散了许多。
“燕军已入赵境数百里,燕国士卒也都开始膨胀,是时候了。”
赵嘉起身,哪怕身体有些单薄,仍旧散发出莫名气势。
本来丢盔弃甲,连战连败的赵国将校,看到赵嘉站起身以后,颓丧的心情忽然振奋了些许。
只要公子嘉还在,哪怕他们陷入何等绝境,都仍旧能够看到希望。
“燕军在哪里?”
赵辨急忙答道:“已经距离此地不足二十里。”
“全部撤退,并传令中山境内尚未陷落城池,城中守军尽皆放弃抵抗,奔赴鄗邑。”
“在鄗邑,我们要为所有死去的袍泽报仇!”
赵嘉哪怕身体虚弱,仍旧站的笔直,宛若标枪立于虚空,任你狂风骤雨,仍旧屹立不倒。
这次,赵嘉并非在欺骗众人。
决战时机已至,赵国生死存亡在此一役,赵嘉没有必要继续撤退下去了。
鄗邑。
赵国大夫带着诏书,想要寻到廉颇。
然而,赵国大夫走遍鄗邑,却都没有看到廉颇,甚至没有看到其麾下兵马。
“廉颇何在?”
赵国大夫脸色铁青,心中无比惶恐。
他之所以来到鄗邑,正是因为廉颇在报告上说,自己已经统帅大军驻守在鄗邑。
鄗邑太过重要,如果鄗邑被燕军攻破,那么赵国就真的无险可守了。
那个时候,栗腹就能带着燕军,长驱直入杀到邯郸。
也不怪赵国大夫惶恐。
廉颇与赵国主力都不在鄗邑,假如燕军此时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莫非,廉颇真有异心?”
细思极恐,赵国大夫厉声喝道:“速速寻找廉颇!”
没过多久,就有甲士纵马奔来。
“见过大夫,上将军有请!”
鄗邑以东二十里,这里是座山林,地势险峻、隐蔽,看起来荒无人烟。
赵国大夫被甲士带到这里,当即感觉心中发寒。
他厉声喝道:“尔等将本大夫带到此地,意欲何为?”
赵国大夫不愿前行,就想要带着随从离去,担心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林以后,会被这些甲士害了性命。
“上将军有令,无论如何都要带大夫进山!”
所有甲士全都手握剑柄,眼中露出残酷的杀意,骇得赵国大夫肝胆欲裂。
他虽有心逃走,奈何看到此等场景,也只能硬着头皮被裹挟进山。
刚刚进山,赵国大夫就感受到了不同。
山林里面暗哨密布,时不时就能看到手持弓弩的士卒,正躲在暗处警戒。
若非赵国大夫被这些甲士带着进山,恐怕早就被乱箭射死。
“廉颇莫非将大军藏匿于此地?”
赵国大夫心中暗忖。
不过很快,他就摇了摇头。
这座山林并不算大,根本藏不了数万大军。
越往里走,警戒越发严密,到了后来,赵国大夫甚至看到了连绵不绝的军营。
“廉颇为何在此地扎营?”
就在赵国大夫疑惑间,正好看到廉颇带着赵国诸将,大步朝自己这个方向走来。
“廉颇,汝不发兵救援顾邑在先,撤走兵马不守要塞鄗邑在后,如今更是让人劫持本大夫,可是意欲叛国!”
看到廉颇,赵国大夫心中火气顿时蹭蹭往上窜,厉声喝问。
“战前污蔑主帅叛国,动摇军心,按律当斩!”
廉颇眼中闪烁着寒光,说出来的话,更是吓得赵国大夫肝胆俱裂。
“糟糕,这厮莫非真的叛国!”
他之所以不断与廉颇作对,乃是因为暗中投靠了太子偃,由于廉颇不待见太子偃,故此赵国大夫才屡次与廉颇作对。
可是在其心底,从未想过廉颇会背叛赵国。
“我廉颇没有背叛赵国,却也绝对不会容许汝这等小人,战前动摇军心。”
“来人,捂住他的嘴巴,将其带走!”
赵国大夫心中大骇,想要大声喊出自身来意,却被甲士迅速捂住嘴巴抓了起来。
廉颇上前,看着‘呜呜’不断的赵国大夫,从其身上搜出了诏书。
“押下去,不得让任何人与他们接触!”
赵国大夫等人,在无限惊恐中,就这样被如狼似虎的甲士抓走。
主帅大帐之内,赵国诸将都是欲言又止。
“你们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廉颇好似看出了诸将心中疑虑,出言说道。
有赵将道:“那人毕竟带着大王诏书而来,就这样抓起来,日后大王怪罪,又当如何?”
廉颇却是脸色冷漠。
他沉声道:“廉颇此举,并非贪恋军权,更非意图叛国。”
“九年前,大王听信谗言,临阵将我换掉,以致长平大败,举国男子战死。”
“九年后,正值与燕军决战之际,又有小人进谗言,欲去掉廉颇主帅职位。”
“我等已经谋划太久,赵国生死在此一役,绝不能让此人动摇军心。”
“至于大王那边,某自然会派人解释。”
“在此期间,廉颇若有叛国之举,诸位皆可杀之。”
“此战过后,某亦会交出兵权,哪怕被大王责罚,亦死而无憾!”
诸将听完廉颇这番话,全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想起了长平之战,想起了前不久廉颇告知众人的战略计划,终究选择相信了廉颇。
为赵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第四十一章 赵国,亡矣
赵国王宫。
太子赵偃率领亲信大臣,上前请命。
赵偃脸色悲痛的说道:“廉颇殆战不前,没能及时救援顾邑,导致中山全境沦落在先。”
“彼欺瞒王上,不受重城鄗邑在后。”
“王上派遣朝中重臣责问,廉颇更是拥兵自重,不仅截下王上诏书,更是暗中扣押使者,其心当诛!”
“如今正值赵国生死存亡之际,若不迅速拿下廉颇,另择良将统兵抗燕,则邯郸危矣,赵国危矣!”
“儿臣恳请父王下令,捉拿廉颇及其同党家眷,再派王城禁卫擒拿廉颇!”
赵偃脸色阴骘,躬身说道。
“恳请王上下令,捉拿廉颇及其同党家眷,再派王城禁卫擒拿廉颇!”
暗中投靠赵偃的那些朝中大臣,也都纷纷请奏。
剩余赵国公卿闻言,尽皆脸色大变,有人想要为廉颇求情,可是想到对方作为,终究还是压住了这种心思。
他们也非常疑惑,向来以忠勇著称的廉颇,为何会做出此等事情?
赵王右手紧紧捏住白色绢布,隐约能从绢布上面,看到殷红的血迹。
他收起绢布,而后霍然起身,突兀将案几掀翻,脸色变得狰狞而扭曲。
“老匹夫廉颇,欺寡人太甚!”
“寡人以举国兵马相委,以赵国生死相托,廉颇匹夫居然如此对寡人,居然坐视中山尽被燕贼所得!”
“来人,捉拿廉颇及其党羽家眷!”
暴怒的赵王,让所有赵国公卿都噤若寒蝉,只有赵偃等人,脸上隐隐露出了笑意。
赵偃继续上前垂手问道:“若廉颇家眷反抗,又当如何?”
赵王闻言,脸色有些犹豫。
不过很快,他就咬牙道:“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赵王继而又补充道:“只是廉颇拥兵自重,亦不可太过,免得逼其狗急跳墙。”
赵偃再次问道:“敢问父王,当派遣何人,带领王城禁卫前去捉拿廉颇?”
赵王犹豫半晌,继而将目光放在了赵偃身上。
“汝为太子,应该能够压服廉颇,就由汝带领王城禁卫,前去捉拿廉颇吧。”
赵偃闻言,脸色当即变得极其精彩。
捉拿廉颇,乃是有风险的事情。
假如廉颇心中仍有赵国,才会任由王城禁卫捉拿。
若廉颇决意反叛,哪怕有王城禁卫保护,手握重兵的廉颇,仍旧能够随意揉捏赵偃。
赵偃没有赵嘉那种胆气,想到其中风险,当即有心推脱。
不过考虑到,若自己在国难当头之际推脱,肯定会名声大损,赵偃只能硬着头皮应诺。
昔阳城,乃春秋时白狄鼓氏都城。
此城位于滹沱水南岸,和下曲阳遥遥相对,乃交通要塞。
“晋国尚未分裂时,白狄东迁,鼓氏进入此地建都昔阳城,后遭晋正卿中行穆子围攻,鼓氏食尽力竭而降,鼓君鸢鞮被掳、鼓都被占。”
“后鼓氏举兵反晋,依附鲜虞氏,又被穆子奇计所破。”
“及至白狄鲜虞人建中山国,此城更为中山国的领地。”
“后赵国覆灭中山国,为齐、赵所争夺此城,终被赵将廉颇所拔。”
燕国大夫将渠立于燕王身侧,为其细细讲述着昔阳城历史。
燕王身着戎装,站在昔阳城头,看出远处奔腾不息的滹沱水,意气风发。
“这座重城屡次易主,却不想如今为寡人所得。”
燕王环顾众人,而后闭目张开双臂,仿佛是想要将整个天下都拥抱在怀中。
“将大夫,你曾力劝寡人莫要攻赵,还说攻赵必败。”
“可是今日,寡人先得赵国代郡,如今栗相更是连战连捷,将整个中山国纳入囊中。”
“要不了多久,寡人麾下大军,就会攻破邯郸!”
燕王睁开眼睛,脸色因为兴奋而变得潮红,就连声音都有些癫狂。
燕赵多年交战不休,基本都以燕国战败告终。
到了如今,燕国不仅一雪前耻,反而可能会灭掉赵国,燕王又如何不兴奋?
燕国大夫将渠闻言,却是沉声道:“赵国名将廉颇尚且不见踪迹,赵国主力军队也没有出现,大王应当让栗相小心警惕才对。”
“如今战果辉煌,更应该稳中求胜,乐间将军知兵善战,大王何不征其入伍,相助栗相统兵攻赵?”
燕王闻言,脸色当即沉了下来。
他如今正在兴头上,且燕国几乎快要攻下了整个中山,哪怕廉颇这个时候出现,也翻不起太大风浪。
更何况,燕王听到将渠提起乐间,就有些不高兴。
当初乐间极力反对出兵攻赵,惹得燕王勃然大怒,对其斥责不已。
乐间亦是恼怒,挂印而去。
后来栗腹久久未能攻下顾邑,燕王也曾怀疑过栗腹统兵才能,甚至准备摆低姿态请求乐间代替栗腹攻赵。
就在那个时候,栗腹忽然攻下顾邑,而后接连拔城,几乎将整个中山纳入囊中。
也正是为此,燕王打消了降低身份,请求乐间统兵的打算。
今日将渠旧事重提,燕王岂会高兴?
“报!”
就在燕王准备发作的时候,忽然看到信使疯狂朝这边冲来,脸上满是兴奋。
燕王见状,当即预感有好消息传来。
他也不与将渠计较,反而上前询问信使:“有何消息?”
信使先是喘了几口粗气,而后大声说道:“赵王以廉颇殆战拖延为故,派遣赵国大夫带诏责问,意欲临阵换将。”
“不曾想,廉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把赵国大夫与诏书扣押。”
“赵王得知消息大怒,令人捉拿廉颇及其麾下诸将家眷,廉颇最疼爱的幼子反抗,被王城禁卫格杀当场,余者皆下入狱中。”
“现如今,太子赵偃正统帅王城禁卫,准备前去捉拿廉颇!”
如此劲爆的消息,宛若晴天惊雷,将所有人都炸的耳朵嗡嗡作响。
就连向来不看好这场战争的将渠,也感觉赵国气数已尽。
将渠急忙问道:“廉颇最疼爱的幼子被杀,消息属实?”
信使急忙答道:“潜入邯郸之密探亲眼看到,绝对不会有错!”
“哈哈哈哈!”
燕王听到这里,当即仰天长笑。
“当年秦赵争锋,赵王昏聩,听信秦国流言临阵换将,以致赵国有长平大败。”
“今日赵王昏聩更甚以往,非但再次想要临阵换帅,反而将廉颇最疼爱的幼子杀掉。”
“赵国,亡矣!”
………………………………
第四十二章 求和
鄗邑。
赵嘉带着残军退入这座重城,很快接管了鄗邑防务。
由于赵嘉之前下达的命令,中山境内各个城池守将,全都弃城而走。
他们带着守军以及百姓,纷纷朝着鄗邑涌来,使得这座重城变得无比喧闹。
燕国降将孟乐走在街道上,看着人头攒动的城内,心中有些挣扎。
他投降以后,并未遭受任何虐待。
不过孟乐作为投降之身,再加上对方燕人的身份,自然会遭受赵人冷眼。
“如今赵军连战连败,就连中山都已经丢失。”
“这鄗邑看似人声鼎沸,实则都乃乌合之众,待栗相率大军抵达以后,料想城中守军亦是土崩瓦狗,不足为惧。”
“若赵国战败,我身为燕将却投降赵国,纵然有家族庇护,恐怕下场亦不会好。”
“如今赵国败局已定,我应该寻找良机出逃才行。”
孟乐目光闪烁。
“孟将军,公子正找你呢。”
就在孟乐考虑应该如何逃走的时候,忽然看到赵辨全副武装朝自己走来。
“啊,公子寻我何事?”
孟乐急忙换上笑脸,哪怕面对赵辨这个都尉,也是满脸谄媚。
赵辨心中鄙夷,表面却仍旧十分热情的说道:“公子请将军赴宴,好像是有要事相商,请求将军相助。”
孟乐急忙拍着胸膛说道:“公子但有所求,孟乐纵粉身碎骨,也要竭力相助!”
两人朝着县衙走去。
刚刚走到门口,孟乐就看到赵嘉带着军中将校,非常热情的迎了上来。
“孟将军,前段时间多有怠慢,还望将军恕罪!”
赵嘉哪怕肩膀上绑着绷带,仍旧执意向孟乐行礼。
孟乐心中惶恐。
他急忙还礼,心中却是有些七上八下,不知对方态度为何变化如此之快。
“为了向孟将军赔罪,某让人备下宴席,将军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赵嘉亲热拉住孟乐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