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公子-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既能毫无后顾之忧的稳固朝堂,亦能收服廉颇这头猛虎,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听完了赵王这番话,赵偃恍然大悟,这才理解了自己父亲的良苦用心。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谥号
申岐之地,都邑中阳,平岐君府。
“君上,邯郸急报!”
正在读书的赵嘉,看着边城突兀闯了进来,不由心中微惊。
他知道边城性格比较淡然,若非发生了天大事情,绝对不会如此仓惶。
“边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边城说道:“根据探子回报,大王昏厥苏醒以后,令上将军统帅五万兵马伐魏,欲取繁阳!”
“上将军出征魏国不到一月,大王就已经驾崩!”
赵嘉闻言,脸上露出惆怅之色,轻声呢喃着:“终究还是来了么。”
赵嘉反应之平静,有些出乎了边城所料。
事实上,早在赵王晕厥苏醒以后,让廉颇统兵五万攻打魏国繁阳之时,赵嘉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他隐约记得,历史上正是廉颇攻打繁阳之际,赵王驾崩。
赵嘉只是没有想到,赵王居然这么快就去世了。
“汝先退下吧!”
赵嘉摆了摆手,示意边城退下,而后一个人坐在屋内,神情有些恍惚。
他虽早就预料过,赵王会去世。
可真正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心中还是五味杂陈,对于未来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赵王在世的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赵国始终稳如泰山。
哪怕赵嘉割据申岐之地,也能得到赵王的体谅,只因赵王更识大体,知大势。
现如今,赵王骤然去世。
赵偃继位已成事实,哪怕赵迁已经不在了,赵嘉仍旧有些担心,赵偃容不下自己。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赵嘉又当如何行事?
束手待毙,眼睁睁看着赵偃带着正在中兴的赵国,从此开始走向下坡路,赵嘉做不到。
更何况,赵嘉如今不仅仅代表自己的利益,身后还有整个申岐之地的利益团体。
赵嘉若是倒台,纵然赵偃碍于父子情分,不会真要了其性命,那些跟随赵嘉的属下,许多却都会遭受牵连。
假如不束手待毙,起兵反叛的话,赵嘉不仅会名声扫地,还会让赵国发生内乱,给予敌国可趁之机。
无论发生了哪种情况,都并非赵嘉愿意看到的结局。
此前,赵嘉还有些幻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赵王去世的时候,会不会隔代传位给自己。
事实证明,赵嘉想多了。
从赵王病危,到派遣廉颇伐魏,再到从未遣使召自己回邯郸,赵嘉就已经知道了赵王的态度。
“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思量许久,赵嘉终究还是深深叹了口气。
他有些许幻想,希望赵偃能够容得下自己,让自己继续割据申岐之地。
那样的话,赵国不仅不会内乱,自己也能竭尽全力为赵国抵御秦国。
他现在却是有些发愁,假如赵偃下诏令自己回去为赵王守孝,又该如何应对。
回去的话,就会变成笼中之鸟。
赵偃也有很大可能,趁着这个机会软禁自己,继而夺回申岐之地。
若不回去,作为长孙却不回去为逝世的祖父守孝,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赵嘉如今所仰仗者,首先乃是名声,其次才是申岐之地。
如果名声毁了,纵然能够继续割据申岐之地,亦会失去人心,得不偿失。
“君上,李斯先生求见!”
就在赵嘉坐立不安的时候,却是听到了边城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
邯郸,王宫大殿。
赵偃坐在王位上,看着整整齐齐立于下面的满朝公卿,在欣喜之余,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
赵丹驾崩,赵偃本以为自己登上王位以后,就能执掌天下,成为最惬意的人。
然而,赵偃尚且没有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好处,就被各种杂乱的事情,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先王驾崩,王陵没有建好、谥号没有定下来以前,尚且不能下葬。
如今天气并不算冷,尸体若不进行特殊处理,很快就会发臭,这些事情虽有专人操持,赵偃也要记挂在心上。
否则王宫内真要传出尸臭味,他这位太子亦会颜面扫地。
不错,赵偃现在哪怕已经执掌了朝政,却仍旧乃是太子,而非赵王。
赵偃为赵丹下葬以后,至少要守孝到明年,才能真正继承王位。
王陵,赵偃到不担心。
基本每位赵王继位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赵丹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最麻烦的事情,却是要给先王定谥号。
对于历代国君而言,谥号都是无比重要的事情,有时候一两个字的谥号,基本也就相当于,给对应君主的盖棺定论。
若在君王将死之时,给其定下不好谥号,该君王甚至可能会死不瞑目。
就比如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
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太子即改谥为成,楚成王这才瞑目。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灵这个谥号乃平谥,虽不算下谥,却也并非什么好的谥号。
拥有此等谥号者,要么是平庸君王,要么是亡国君主,包含了后人对君主的批评与同情。
历史上赵偃谥号‘悼襄’,‘悼’乃平谥,‘襄’乃上谥,这个谥号有些许美化的意思。
其子赵迁谥号‘幽缪’,‘幽’乃平谥(中等偏下,有怜悯的意思),‘缪’乃下谥,有昏聩、荒谬的意思。
事实上,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
所以到了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赵王丹去世的那刻起,其谥号已经被提上议程,奈何谥号为一国大事,几乎能够对赵王丹此生功过进行盖棺定论。
满朝公卿以及国内名士,都被邀请到朝堂之内,商议赵王丹的谥号。
对于赵王,褒者大有人在,却也不乏贬者。
由于赵嘉的到来,没有让蒙骜攻下赵国太原郡的三十余城,赵国虽有长平之败,赵丹在位之时却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令各国不敢小觑赵国。
故此,不少人建议给予赵王丹上谥。
可惜的是,无论赵王丹立下了何等赫赫战功,终究要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负责。
长平之战,几乎改变了整个赵国命运,是所有赵人心中之疼。
那场失败,也让不少学士认为,应该给赵王丹平谥。
双方各执一言,争吵不休,就连赵偃也很难插上话,这才被弄得焦头烂额。
谥号不能定下,赵王丹就不能下葬,赵偃也不能真正开始理政,这才心中烦躁。
眼看双方还在争吵,赵偃想起了自己父亲临死之前,还在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继位而铺路,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
他猛然起身,喝道:“先王在世之时,虽有长平之败,然赵国力不及秦国,纵有此败亦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先王在世大破燕国、扫灭匈奴、更是屡御秦国,战功赫赫。”
“先王谥号定为上谥,再敢言中谥者斩!”
正在争论的众人,骤然看到赵偃发如此大脾气,顿时噤若寒蝉,那些想要为赵王丹立下谥之人,哪怕心中不愿,却也不敢再说什么。
就这样,在赵偃的极力要求下,赵王丹谥号‘孝成’,史称赵孝成王。
上谥者,排名靠前者为神、圣、贤、文、武、成。
前三者配用者极少。
能够除此之外,‘文’多用于和平朝代使国家富强的明君;武多用于开国君主,或者是那些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的君主。
至于‘成’,已经算是上谥中的佼佼者。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除此之外,‘孝’虽略显中庸,更多却形容君王品德,却亦为上谥。
赵孝成王这个谥号的确定,也就表明从今往后,史书上对于赵王丹正面的肯定。
谥号定下来以后,紧接着就是昭告天下,而后为赵王丹下葬。
“传令公子嘉,令其返回邯郸,替先王守孝!”
就在满朝文武张罗着给赵王丹下葬之时,太子偃忽然下达的诏书,却是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拔城
“太子,申歧之地急报!”
赵偃拖着疲惫的身子,刚刚回到赵王丹的灵堂,就看到宦官急匆匆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偃见状心中一惊,还以为申歧之地的赵嘉起兵叛乱。
宦官有些惊慌失措的说道:“公子嘉麾下李斯返回邯郸,请求太子派遣御医前往申歧之地,为公子嘉治病。”
赵偃闻言眉头微皱,喝道:“公子嘉怎么了?”
宦官急忙答道:“据李斯所言,公子嘉连年征战,积劳成疾,前段时间骤然听闻先王驾崩之消息,更是气血攻心,晕厥过去。经过良医诊断,公子嘉虽然已经苏醒,却变得无比憔悴,身体也越来越差,不能理政。”
“申歧之地医官医术有限,难以完全治愈公子嘉,希望太子派遣邯郸良医奔赴申歧之地,为公子嘉祛除疾病。”
本来还担心赵嘉起兵叛乱的赵偃,骤然听到这个噩耗,不知为何,居然隐隐感觉心中有些发慌。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事实也的确如此,生于帝王家之人,可以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父子反目,手足相残。
赵偃如此忌惮赵嘉,刚刚为先王立下谥号,就迫不及待召赵嘉回邯郸,也未尝不是因为忌惮赵嘉会威胁到自己王位。
可是现在,赵偃在得知赵嘉身体变得不堪之时,非但没有露出丝毫喜色,心中反而隐隐有些焦急。
此前,赵偃由于宠爱郦姬以及幼子赵迁,的确对待赵嘉不怎么样。
不过说到底,赵嘉亦为赵偃长子,血浓于水这个事实,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改变。
得知赵迁身死消息之时,赵偃的确怨恨过赵嘉。
只是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赵偃与赵政朝夕相处,也反思了很多问题,觉得自己以前的确对待长子不公。
再看到赵嘉的能力以及成就,赵偃心中未尝没有些许悔意。
他偶尔会在心中默默询问自己,若是以前对待赵嘉好一点,或许幼子也不会死,作为自己最大政敌的长子,或许就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助力。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他有心想要补救,却发现好像已经晚了,父子两人之间,早就有了很深的隔阂。
此番下诏令赵嘉返回邯郸守孝,赵偃的确有软禁赵嘉,收回申歧之地的意思,却从未想过要对赵嘉本人不利。
相反,赵偃甚至考虑过,减除赵嘉羽翼、巩固王位以后,就将其留在身边,好生改善父子之间的关系,再立其为太子,让赵嘉的才能为自己所用。
赵偃这种思想,倒也不足为奇。
不管两者之间有什么矛盾,终究乃是父子关系,赵偃从未想过要害了赵嘉性命。
特别是现在,赵偃只剩下赵嘉这么一个儿子,王位早晚还要赵嘉来继承,那么先减除其羽翼,再将其放在身边,以太子之位稳其心,就成了两全其美之策。
赵偃也并非没有想过,以后隔代传位给赵政,不过这种想法却不太现实。
首先,以赵嘉的威望与能力,有人会同意赵偃这么做。
且赵政实在太小了,想要长大成人还需要一二十年,这么长时间将会发生许多变数。
世事无常,赵偃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多久。
他虽然有些混蛋,眼光也远远比不上赵嘉,却也希望赵国能够走向富强,相比起幼主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让赵嘉这位有能力、有声望、有手段之人继承自己的位置,才算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赵嘉病危的消息传来,却是打乱了赵偃所有计划。
“速召李斯进宫,另挑选宫中最优秀之医官,即日启程赶往申歧之地。”
说到这里,赵偃犹豫了一会儿,继而叹道:“召公子嘉返回邯郸守孝的那道政令,就先不要发出去了吧。”
交待完所有事情以后,赵偃到了赵王丹棺椁面前,跪在蒲团之上,眼中闪过些许哀伤之色。
这些年来,赵偃不管是出自真心或者是装的,至少都是一副孝子的形象,否则赵王丹也不会在临死之前,费心费力的替赵偃谋划了。
赵王丹驾崩,赵偃如愿以偿登上王位,欣喜之余,却也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迁儿、父王你们都先后离世,就连嘉儿也病入膏肓,若嘉儿有所不测,王室四代只剩我与年幼的政儿了!”
说到这里,赵偃忽然感觉悲从心来,眼中居然有泪光闪现。
纵然得到了天下,若后继无人,又能如何?
赵偃虽然如今正值壮年,也想过要多生几个儿子,可自从娶了郦姬生下赵迁以后,哪怕他临幸了许多女子,却仍旧未能生出一儿半女。
这是为什么,他会如此宠幸郦姬以及幼子迁了。
不过很快,赵偃就收敛了眼中的悲色,似有所悟般喃喃自语:“他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我准备召其回邯郸时病倒,莫非其中有诈?”
“不对,彼若有诈,怕也瞒不了多久,待御医抵达申歧之地以后,谎言自会不攻自破。”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廉颇统兵五万攻打魏国,许多人都不看好这次出征,仅仅凭借五万兵马,根本难以攻下重邑繁阳,甚至还有不少将官向廉颇进言,让他向赵王多讨要五万兵马。
廉颇却不以为意,道:“信陵君若仍在朝中,以信陵君之威望,辅以魏武卒之强悍,纵起十万兵马,亦难耐魏何。”
“今魏王有功不赏,善妒而不用贤才,已然大失人心,朝中能战之将去之七八,魏之武卒亦为信陵君打抱不平,战心全无。”
“今之魏王已失人心,将无立功封爵之意,兵无敢战赴死之心,吾纵统兵五万,亦可破魏。”
很显然,对于兵法的领悟已经达到了极深境界,知晓战争不仅仅依靠双方士卒、将领,也要看双方政治是否清明,将士是否有敢战之心。
廉颇正是看到了魏国如今的窘境,才敢仅仅带领五万兵马就来伐魏。
果不出廉颇所料。
当其率领大军抵达繁阳城下之时,初战即败魏军。
繁阳守将首战失利,再加上兵无战心,面对气势如虹的赵国军队,不敢再与当世名将廉颇交战,居然弃城而走,廉颇轻而易举攻下重邑繁阳。
鄗代之战以前,廉颇就已经是当世屈指可数的名将,鄗代之战,更是将廉颇推向了神坛。
只是这几年,由于李牧以及赵嘉的崛起,再加上赵偃为了打压廉颇,推出乐乘分其兵权,这才让廉颇没有立功扬名的机会。
赵王丹知道廉颇是头猛虎,却是没有料到,这头猛虎居然凶猛到了如此程度。
在白起身死,王翦尚未崛起,李牧只是初露锋芒之际,已经达到巅峰的廉颇,绝对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廉颇如今之名望,可抵十万大军。
赵王丹政治手腕倒是不错,对于军事的了解却差了不少。
那也就注定了,想要以此战失利为借口压制廉颇,将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反而会因为廉颇的连战连捷,令其声望远远盖过刚刚登基的赵偃。
若不能有所改变,必然会形成主弱臣强之局面。
却说廉颇拔繁阳以后,并未就此罢兵,反而趁夜渡过黄河,三日之内攻克魏国西北门户阴安,俘虏阴安守将。
有了阴安这个桥头堡,廉颇退可守繁阳无虞,进可攻略魏国诸城,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动权。
曾经作为黄河南岸屏障的这座兵家必争之地,将会是廉颇辉煌的开端。
阴安,乃赵、魏、齐三国交界之地,当阴安失陷以后,不仅魏举国震动,就连齐国亦有些惶恐。
这些年赵国连战连捷,再加上还有廉颇此等良将,除了秦国以外,没有哪国敢与赵国争锋。
魏王一面调兵遣将,北上抵御廉颇,一面派遣使者携带厚礼赶往邯郸,并且答应割让繁阳,请求赵王令廉颇退兵。
阴安城内。
廉颇坐于主位之上,诸将分列左右。
阴安守将被绑着双手押解进来,魏礼披头散发,身上甲胄也被扒了下来,只穿着脏兮兮的内衬,狼狈无比。
“吾让汝等以礼相待,为何如此对待魏礼将军!”
廉颇见状,却是起身呵斥左右,亲自上前替魏礼解缚,以衣衣之。
“败军之将,怎配受将军如此礼遇!”
魏礼却是没有显出倨傲之时,反而满脸羞愧,对待廉颇也非常尊敬。
廉颇并没有盛气凌人,反而叹息道:“公子无忌对我赵国有大恩,故哪怕当年魏王出尔反尔,并未如约割让繁阳,我王亦没有出兵强取。”
“惜魏王嫉贤妒能,对于公子无忌此等贤才,非但有功不赏,反而卸磨杀驴,我赵国上下皆为公子无忌感到不平,大王这才令我出兵伐之,既为夺昔日魏王许诺之繁阳,亦为公子无忌主持公道也。”
魏礼听到廉颇这番话,脸上却是露出悲切之色,显然也是被廉颇的话所触动,替公子无忌感到不值。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魏国许多人知公子无忌而不知魏王。
公子无忌更是所有魏人心中的骄傲,故当公子无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魏王才会大失人心。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诏夺权
阴安守将魏礼,被廉颇以礼相待,而后放回了魏国。
“上将军,那魏礼负隅顽抗,若是放回魏国,以后魏国其余诸城守将,恐怕都会抱有侥幸心理。”
“上将军为何不把魏礼斩首示众,用以震慑魏国其余诸城守将,使其不敢与我赵军为敌?”
待所有人都离去以后,廉颇麾下副将郭旭有些疑惑的问道。
廉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一封书信交给了郭旭,而后面露悲色。
郭旭看完书信内容以后,顿时脸色大变,失声叫道:“出征之前,大王不是至少还能活半年么,为何驾崩的如此突然!”
接连攻下繁阳、阴安以后,廉颇也是斗志昂扬,甚至想过继续带兵南下,攻打到魏国都城大梁,再次立下不世功勋。
不曾想。
就在廉颇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忽然得到了赵王丹驾崩的消息。
赵王丹驾崩,消息尚且没在军中传开。
若士卒们得知了这个消息,肯定会军心动摇,大举伐魏的时机已然错过。
正是为此,廉颇才放走了阴安守将魏礼,没有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
“大王驾崩之际,上将军正好被派来攻打魏国,莫非此乃大王故意为之,想要把将军支出邯郸?”
郭旭乃廉颇心腹亲信,亦颇有谋略。
当初起兵伐魏之际,郭旭就感觉有些蹊跷,认为赵王既然想要拿下繁阳,不应该仅仅派遣五万兵马才对。
为了此事,郭旭曾经还向廉颇进言,说其中可能有些猫腻。
廉颇却自信心爆棚,认为此乃赵王丹信任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仅仅率领五万兵马,就可以攻克重邑繁阳。
事实也证明了,廉颇的确仅仅凭借五万兵马,就攻下了繁阳。
不仅如此,就连作为魏国北方门户的阴安,都被廉颇一举拿下。
只不过,当赵王丹驾崩的消息传来以后,不管廉颇取得了多么好的战果,这场战争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
最为重要的是,身为上将军兼相国的廉颇,居然在赵王丹驾崩之际,没有处于权力中心邯郸。
甚至于,就连给赵王丹定谥号,以及太子偃执政这两件大事,邯郸都没有正式派人通知过廉颇。
廉颇得知赵王丹驾崩的消息,也是通过私人渠道,而非邯郸朝廷的正式通知。
将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廉颇忽然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知道,自己可能要被冷遇了。
邯郸城,王宫内。
太子偃看着来自南方的捷报,却并未露出丝毫笑容,脸上反而阴沉如水。
“太子,怎么了?”
宠臣韩仓见状,急忙上前询问缘由。
“廉颇不仅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