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公子-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诸位都不愿议和,那么就继续探讨攻破蓟县之策吧;蓟县乃燕之国都,不仅城郭高大,护城河宽广,且城中兵力、粮草亦十分充足,哪怕吾等兵力处于绝对优势,想要攻破蓟县恐怕也不容易。”

    此时的廉颇,已然知晓了赵王与赵嘉的意思,明白了二人议和之心。

    本来廉颇还有些担心,没有办法说服各国统帅,可是昨天接到赵嘉的书信以后,廉颇就放下心来。

    如今的廉颇不需要表态,只需静静等待即可,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自然会有人松口。

    时间缓缓流逝,联军虽每日猛攻蓟县,也让守城燕军伤亡惨重,可惜从来未能登上城墙,更不用说是攻破燕都了。

    这一日,廉颇刚刚从战场上下来,忽然看到魏国统帅急急忙忙奔跑过来,脸上带着悲色。

    “魏将军,怎么了?”

    廉颇早就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面对魏国统帅的时候,仍旧明知故问。

    魏国统帅语气沉重的说道:“大梁刚刚传来消息,吾王不幸驾崩,如今魏举国挂孝,新王急召本将回国,不能与将军继续灭燕,还望将军勿怪!”

    赵嘉的情报网冠绝当世,早在五日前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

    魏国如今乱成一锅粥,政令传达都有些缓慢滞后,这才拖延到今日才给魏国统帅传来消息。

    廉颇故作惊讶道:“魏王驾崩,实乃魏国之大不幸也,吾虽希望将军能够与赵一同灭燕,此时亦不敢强求将军。”

    “魏将军但请放心,本帅这就批示文书,送将军返回魏国!”

    魏王驾崩,魏军回国的消息,很快就让其余几个国家的统帅知晓,众人当即心思各异。

    就在此时,赵嘉的出现,却是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公子,你居然还活着!”

    最先回过神的自然是赵国诸将,当他们看清楚传言已经身亡的公子嘉,就这样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之时,不由惊喜交加。

    “平岐君没事,真是太好了!”

    楚、赵联姻,赵嘉也算是半个楚国人,这些年更是为楚国带来了庞大的利益,楚国挺帅看到赵嘉活着,也是无比开心。

    “此生尚能与公子把酒言欢,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齐相周子与赵嘉神交已久,看到赵嘉尚且活着,也是由衷感到高兴。

    此外,韩国统帅虽然略感失望,却也并不敢将这种心思表露出来,反而上前祝贺。

    唯有秦国统帅,脸色却是无比难看。

    秦国可谓处心积虑想要除掉赵嘉,甚至不惜搭上燕国这个潜在盟友,为得就是刺死赵嘉这个心腹大患。

    可是就在天下人都以为赵嘉已经死去的时候,对方又活生生出现在众人面前,秦国统帅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公子,不是说你已经在燕国遇害么,究竟是如何逃出生天?”

    有人满脸好奇的出言询问。

    赵嘉叹道:“嘉遭遇两拨人围杀,麾下护卫以及门客几乎死伤殆尽,若非嘉将换上秦国刺客衣物,将自己衣服、玉佩、印绶,交由与吾长相酷似之人穿戴,恐怕诸位已经见不到赵嘉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嘉眼神不由自主扫过秦国统帅,脸上带着痛惜之色。

    虽说欲成大事者,牺牲一些并不算什么,赵嘉也能做出这种事情。

    然每每想到那些忠心耿耿的护卫以及门客,都因自己的野心而死,赵嘉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总会遭受到良心的谴责。

    故此,对于造成这种直接事实的秦、燕两国,赵嘉心中自然有些怨气。

    “既然公子尚在,那么恳请公子统帅三军,带吾等灭了燕国!”

    楚国统帅满脸兴奋的说道。

    赵嘉却是将目光转向楚国统帅,道:“九州七雄并立已久,无论各国如何攻伐,始终没有灭国之战。”

    “今若因嘉之缘故而灭一国,岂不让嘉成为众矢之的?”

    “且赵国连年征战,所存粮草已然不多,若继续发动战争,又不能迅速攻克燕都,恐怕最终也只能无奈撤兵。”

    说到这里,赵嘉忽然叹道:“事实上,此番嘉得以生还,还多亏了一些燕国壮士。”

    “若非那些燕国壮士舍命相救,并且为赵嘉寻找到安全躲藏地点,嘉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燕王派兵杀我护卫以及门客,此仇不共戴天;然燕国壮士通晓大义以命相救,此恩又无以为报。”

    “嘉若因仇而不报恩,发动灭燕之战,将燕国百姓置于战火之中,又如何对得起那些舍命相救的燕国壮士?”

    说到这里,赵嘉满脸沉痛而又无奈的盯着众人。

    ()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版图

    赵嘉的这番话,可谓公私分明,铿锵有力,在场所有人都面色肃然。

    众人扪心自问,当他们遭遇赵嘉这种情形,差点被害殒命以后,会不会因为几个燕人的出手相救,便不愿迁怒燕国百姓,甚至放弃唾手可得的灭燕战果。

    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

    赵嘉这种举动虽看似迂腐,却也更彰显了其高尚、豁达的品德,哪怕秦国统帅都为之动容。

    “平岐君高义,某自愧不如!”

    秦国统帅这句话,既出自真心,也是为了为燕国开脱,燕国的存在多少对秦国大有裨益。

    如果有可能,秦国绝对不吝啬保全燕国。

    “既然平岐君公私分明,不妨就此罢兵,暂且绕过燕国也无妨!”

    如今魏国因魏王驾崩之事,已经提前退出灭燕联军,现在赵嘉没死,且不准备发动灭国之战,又有秦国鼎力支持,韩国这个小透明自然不好说什么。

    楚国此行目的乃是为了给赵嘉复仇,赵嘉活着那么楚国发兵的前提也就没了,况且楚国统帅唯赵嘉马首是瞻,赵嘉既然开了口,楚国统帅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就这样,只剩下齐国仍旧没有表态。

    若是寻常,齐相周子绝对会支持赵嘉的提议,然此番灭燕之战齐国几乎倾巢出动,更是准备趁机扩张齐国版图。

    假如就此罢兵,周子恐怕也没有办法向齐王交代。

    “燕国再三出尔反尔,又岂能轻易饶掉对方?且此战我齐国出兵甚巨,粮草、辎重更是消耗无数,若就此罢战,就算吾能答应,恐怕吾王亦不会善罢甘休!”

    赵嘉将目光放在周子身上,眉头微皱。

    此前由于周子的存在,齐国可谓是赵嘉除了楚国以外最牢固的盟友,可惜天下局势总是风云变幻。

    此战过后,燕国哪怕没有灭亡,却已经彻底被击垮,只能偏安辽东苦寒之地,几乎没有再卷土重来的可能。

    那样的话,曾经被赵国倚为盟友的齐国,与赵国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齐国此次出兵虽然打着为赵国复仇旗号,明眼人却都能看出来,齐国乃是为了夺取督亢之地的归属权,甚至是为了占据更为广袤的领地。

    赵嘉苦心孤诣谋划许久,眼看就要获得庞大战利品,又岂能眼睁睁看着齐国从中分一杯羹?

    更何况,假如燕国果真割让上郡、渔阳郡以及督亢之地给赵国,那么督亢之地几乎就处于赵国心腹要地,又岂能让齐国占据?

    不过,齐国毕竟乃赵国盟友,此番更是为了赵嘉报仇大动干戈,假如赵国得到所有好处,反而让齐国空手而归,本来交情密切的两国,关系必然会降至冰点。

    甚至于,其余各国看到赵国吃相如此难看,恐怕也会心生芥蒂。

    督亢之地让给齐国也不是,不让给齐国也不是,综合考虑许久,赵嘉对于如果安抚住齐国,却是感觉有些头疼。

    好在打算出现之前,赵嘉已经大致想好了应对之策。

    他目视周子微微点头,虽然没有说什么,周子却已经理解了赵嘉的意思,当即开始缄默不语。

    会议散去以后,两人心照不宣来到一个僻静的营帐内。

    “燕国若亡,齐将何去何从?”

    看着已经出现了些许白发的周子,赵嘉微微叹息,没有过多客套,直截了当的出言质问。

    周子闻言,不由眉头微皱。

    燕国若亡,那么齐国想要继续扩张,就必须与赵、魏、楚三国对立,此三国皆为抗秦主力,无论齐国目标是哪个国家,必然会引起其余各国的反弹。

    彼时,齐国要么偏安一隅,继续过着以往浑浑噩噩的日子;要么就只能被各国孤立,最终走向燕国灭亡的老路;亦或是联合秦国与赵、楚等国为敌。

    无论是那条路,都不是周子希望看到的结果。

    赵嘉继续说道:“秦虽屡逢败绩,国力仍旧不容小觑,若此时灭燕,必然会给合纵联盟埋下祸端,假如秦国趁机挑拨离间,让关东各国相互攻伐,结果如何想必相国可以预料。”

    “燕之所需,莫过于督亢之地。”

    “然此番燕王已经准备将督亢之地,以及其余两郡割让给赵国,如果我将督亢之地让给齐国,以督亢之地的富庶与重要性,父王以及赵国文武未必会答应。”

    “彼时,赵、齐必然交恶。”

    周子沉声道:“公子处境之难吾又岂会不知,然此番大王令我以举国之兵伐燕,若无功而返,又如何向大王交代?”

    “且六国伐燕,赵国独得好处,恐怕也会引得其余各国嫉妒、不满与警惕。”

    赵嘉颔首道:“相国此言大善,你我私交甚笃,吾亦不多言其它,督亢之地让给齐国并非不可,然而齐国必须付出足够代价,唯有如此方能安抚住父王以及赵国文武。”

    周子闻言眉头微皱,道:“公子想要什么?”

    赵嘉沉声道:“赵国并非产粮大国,连年征战之下,国库粮草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反观齐国占据东方产粮之地,若能为赵国提供足够粮草,想必吾也能以此为由劝说父王将督亢之地交给齐国。”

    周子沉吟许久,这才点头道:“齐国沉寂多年,粮草储备的确不少,且以粮草换督亢之地,大王也未必不会同意,只是具体数量还需商榷。”

    赵嘉闻言大喜,道:“此事吾亦要先禀报父王,方能与齐国商议交换之事。”

    “如今大军集结于蓟县城外,每日消耗钱粮不计其数,不如先与燕国和谈,得到燕国割让领地以后,赵、齐两国再具体商谈粮草换地之事,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周子沉默许久,这才郑重道:“我信公子!”

    赵、齐两国既然达成秘密协议,齐国自然也同意议和之事,如今燕王惶恐不已,得知赵嘉未死且愿意和谈的消息以后,当即大喜过望。

    他不敢有任何拿捏,非常痛快的将上郡、渔阳郡以及督亢之地割让给赵国,并且迁都辽东阳乐,至此燕国退出争霸舞台,蜗居于辽东之地。

    没过多久,赵国就将督亢之地交割给了齐国,随后源源不断的粮草从齐国运输往赵国。

    至此,赵国疆域东至令支要塞,西至平周要塞,北接漠北,南临长平。

    相比起历史上的同时期,赵国疆域扩张了一倍有余,虽仍旧比不上秦、楚两国,却不比齐、魏、韩三国加起来小上多少。

    最为重要的是,赵国所扩张的版图,除了申岐之地以外,皆为富庶人口密集之所。

    如今的赵国,才真正有底气能与秦国争锋。

    PS:我抽空看能不能把新的地图制作出来发到书评区,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弄,所以不保证。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灾

    公元前243年,七月底。

    此时距离各国攻燕已经过去了数月时间,此战赵、齐两国所得利益最多。

    特别是赵国,不仅得到了燕国除了督亢之地以外最富庶的领地,还从齐国那里换来了许多粮草。

    这些年赵国征战不休,虽然每次战胜以后都能缴获到许多粮草,却也难以支撑军队庞大的消耗。

    赵王为了持续发动战争,不仅耗空了国库钱粮,甚至几乎将民间粮草也征调告罄。

    若没有从齐国那里换来了数量庞大的粮草,赵国恐怕有许多百姓熬不到秋收,就会被饿死。

    数月时间,赵国并没有其余动作,反而将重心全都放在新占领区的百姓身上。

    只有将这些占领区完全吸收消化,赵国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算是真正的强大起来了。

    却说战事结束以后,赵嘉先是前往邯郸与赵王、范增秘议许久,随后返回申歧之地,就开始着手迁都事宜。

    本来赵嘉的封地只有申歧之地,将都邑设置在中阳再好不过。

    然而得到了大半个上党郡以后,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的控制,迁都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

    当然,赵嘉并没有将都邑迁往上党。

    原因有二。

    其一,申歧之地经过赵嘉的数年经营,再加上不断迁徙流民,比之以往已经繁华了许多,这里的百姓对于赵嘉这个封君也都颇为拥护。

    与之相反,上党毕竟乃韩国之地,赵国初得这块地,曾经的韩国百姓心里多少会有些抵触。

    都邑乃行政中心,设置在拥护赵嘉为封君的申歧之地更为合适。

    其二,上党虽然也比较富庶,却与秦、魏、韩三国接壤,战略纵深不够,将都邑设置于此难保安全。

    故此,无论从哪方面讲,将都邑仍旧留在申歧之地,都是最为明智的决定。

    经过慎重考虑,赵嘉最终将都邑设置在了中都。

    中都,背靠大泽昭余祁,南临神山谒戾山,东边连通赵国太原郡,西方更有邬县以及汾水作为屏障。

    这里位于太原郡、申歧之地以及上党郡交汇之处,昭余祁与汾水能够保证中都的水源供应,神山谒戾山可以保证中都的木柴、铜铁供应。

    优良的地理位置,使得中都能够成为集农业、矿业、商业为一体超级大都市,相信假以时日,绝对能够跻身于九州最繁华城市之一。

    新都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虽然中都以前就是比较大的城邑,可是想要承担都城的要责,恐怕还是远远不够。

    赵嘉下令将中都城内建筑全部拆毁,而后把整个曾经的中都城内都建造成为内城,在此基础上又向外扩张二十里,并且着手建造高大的城郭。

    数月过去,新都邑的建造进度仍旧只有一半,想要彻底完工,恐怕要等到来年开春。

    此番建造新都,赵嘉仍旧采取了招商引资的策略,将城墙、商铺、建筑都外包给各国大商贾、大家族,如此就能极大节省封地政府的支出。

    赵嘉所要付出的,仅仅是都邑半数黄金商铺,以及给予相对应大商贾、大家族的优惠政策。

    从长远开来,当都邑发展起来以后,这里的黄金商铺必然寸土寸金,赵嘉今日微不足道所付出,将会变成极其沉重的代价。

    反之,那些参与中都建设的大商贾、大家族,却会成为中都崛起的最终获益者。

    如此看来,从长期来讲对赵嘉并不利。

    然而不要忘了,如今可是乱世,所谓的商贾在强权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赵嘉若是愿意,仅仅一封诏令,就能将商铺以及土地全部收回。

    只是赵嘉现在却不会那么做,也没打算那么做,只因这些大商贾、大家族经商,能给中都带来源源不断的庞大税收。

    都邑的发展,离不开大商贾以及大家族,赵嘉乃至整个封地的命运,也与这些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只要他们合法经营,就会成为封地发展的最大助力。

    岐山花苑。

    这座价比天高的别墅区,由于都城的迁徙而房价大跌,不少在此地买房的官员、商贾皆亏损严重。

    这件事情影响不小,毕竟在能够在此地购房之人,要么身居高位,要么身价不菲,要么乃是匈奴各部落首领。

    房价大跌虽没有让他们血本无归,却也算是伤筋动骨,这件事情也在整个申歧之地引起了不小风波。

    好在赵嘉接连发出几道对于岐山花苑利好的消息,并且承诺二十年内不会建造相同品阶的花苑,十年内自己的府邸也不会搬离此地。

    赵嘉的及时补救,算是稳住了岐山花苑的住户。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赵嘉提了个醒,既然自己既然推行了房地产,就必须考虑房地产崩盘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以后推行每条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各地房价,赵嘉必须谨慎再三。

    为了稳住岐山花苑以及中阳附近房价,赵嘉并未急着将政府机构搬到新都中都,反而时常出现在岐山花苑。

    而此时,赵嘉忙碌几天过后,终于有时间在岐山花苑的府邸休息。

    “君上为何愁眉不展?”

    芈芙走到赵嘉身边,温柔的从背后将其抱住,语气轻柔的说道。

    赵嘉抓住芈芙玉手,皱着的眉头也稍微舒展了些许:“今岁各地旱灾都非常严重,哪怕我组织军队与百姓开挖沟渠进行灌溉,仍旧是杯水车薪。”

    “今年百姓的收成,恐怕还不足以让他们熬到来年开春,百姓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官府又哪里能够征收到钱粮?”

    洪涝灾害,哪怕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都会严重影响到农民粮食的生产,更不用说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战国时期了。

    干旱往往伴随着饥荒,饥荒又往往伴随着瘟疫,这三种事情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乃是致命性的打击。

    不知道多少朝代,都是因为干旱引起饥荒,继而激化国内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更何况,此番大旱不仅仅是在申歧之地,上党乃至整个赵国,各地都几乎很少降雨,许多西方的庄稼都被干死。

    眼看秋收将至,百姓脸上却没有多少笑容,反而是担忧。

    若不能处理好这次大旱带来的严重后果,整个赵国恐怕都会动荡不安,甚至会让赵国饿殍遍地。


………………………………

第二百七十四章 祸不单行

    千亩,原为韩国领地,隶属上党郡,如今已经成为赵嘉封地。

    这里依山傍水,乃上党产量大县,号称拥有千亩膏腴良田,故此才会被赐名千亩。

    赵嘉得到上党北部以后,对于产量大县千亩自然非常重视。

    可是经历过大旱以后,千亩县城内的良田却开始出现蝗灾,让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庄稼,再次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赵嘉得知这个消息,不敢有丝毫怠慢,快马加鞭赶往千亩。

    之所以如此劳师动众,也并非没有原因。

    赵嘉刚刚得到上党不久,这里就出现严重的干旱以及蝗灾,让本来就不稳定的民间情绪,变得越发躁动起来。

    自古以来,蝗灾都代表天谴,许多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天灾,乃是因为统治者不修德行,这才引起上天震怒,降下责罚。

    上党出现严重的干旱与蝗灾,这就使得民怨沸腾,坊间谣言四起,认为是赵嘉强占了韩国的土地,才会引起上天震怒。

    对于蝗灾,人们恐惧战兢,古代的人们甚至不敢捕杀蝗虫。

    莫说如今正值战国末期,就算是到了盛唐时期,官员以及百姓之中,仍旧有不少人抱着这种想法。

    开元年间,唐朝爆发了规模庞大的蝗灾,李隆基下诏捕捉蝗虫。

    这个诏令本来乃是好意,却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黄门监卢怀慎就劝说李隆基:“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

    就连封疆大吏汴州刺史倪若水,亦是向李隆基进言:“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危害。”

    倪若水甚至直接拒绝御史的指挥,只是派人设祭膜拜,却不敢灭蝗。

    由此可见,古人对蝗灾的敬畏。

    蝗灾的出现,让赵嘉在上党的统治岌岌可危,若不找出应对之策,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实上,不仅仅是上党,申歧之地乃至整个赵国,在经历过大旱以后,也都爆发了汹涌的蝗灾。

    干旱之后遭遇蝗灾,若不能有效进行遏制,赵国今岁可能就会颗粒无收,彼时必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君上请看,田间蝗虫四处可见,将庄稼叶子啃食的七零八落,好在如今蝗灾刚刚出现,这才没有连粮食都啃食殆尽。”

    “若让蝗灾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将庄稼、青草、树叶啃食一空。”

    “百姓们面对干旱兼蝗灾,几乎每日都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不要降下如此惩罚,可惜天不遂人愿,蝗灾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千亩县令指着田间正在啃食庄稼叶子的蝗虫,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赵嘉亦是心中沉重。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干旱与蝗灾几乎是将百姓往死里逼,这件事情关乎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他不得不慎重。

    事实上,早在干旱初期,赵嘉就想方设法从其余各国购买粮食。

    然而今岁大旱不仅仅出现在赵国,就连靠近大海的齐国干旱也比往年严重,甚至处于南方多河流雨水的楚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