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公子-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百余年来,秦国立功将士不计其数,以致关中之地皆赏赐出去,若不能继续扩张版图,秦卒将无地可封。”

    “秦卒无地可封,秦国官府必然失信于百姓,秦卒又岂会效死力?”

    “今天下群雄并立,秦纵强亦不能独抗六国合纵,若秦屡战屡胜开疆拓土,尚有广袤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

    “一旦遭遇连续兵败,甚至丢城失地,秦国官府必然威信大减,且无新占领田地封于百姓,又当如何?”

    赵嘉听到这里,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秦国的国策,与二战时期某岛国颇为相似,只有不断发动战争扩张版图,通过不断占领土地与掠夺资源,才能保证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

    历史上秦国的确强大,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可惜的是,赵嘉横空出世以来,秦国屡战屡败,虽然底蕴仍旧丰厚,却已经开始动摇其根本。

    这种以军功授爵,疯狂扩张的国策,非常忌讳连续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秦国总是报喜不报忧,时常隐瞒战争失利的事实了。

    范增继续侃侃而谈:“秦之国策,能逞强一时,而非长治久安之策也。”

    “纵秦以此国策横扫六国,若不能转变国策,必然会使整个国家陷入穷兵黩武之中,百姓早晚不堪重负,以致内乱四起,国运不久矣。”

    赵嘉听到这里,眼神微凝,心中的惊讶可想而知。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的确继续南征北战,以致民不聊生,导致秦国二世而亡。

    秦始皇南征北战,固然有好大喜功的缘故,却也未尝不是为了扩张版图,将土地封给有功之将士。

    正如范增所说那般,这种以扩张、侵略为主的霸道之策,势必不能长久。

    “那么先生以为,赵国当如何?”

    范增反问道:“君上能够走到今日,所依仗为何?”

    赵嘉沉吟半晌,对曰:“吾与有今日,多赖士族相助、商贾信赖、百姓支持、将士效命,以及诸侯不吝支援也。”

    范增再问:“君上不似秦国那般,随意将爵位赏赐给有功之人,士族、商贾、百姓、将士为何会愿意追随君上,诸侯又为何愿意三番五次出兵支援?”

    赵嘉心中微动,拱手道:“还请先生直言!”

    范增捋了捋胡须,道:“昔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名满天下,为百姓、士人、诸侯敬重,以致信陵君书信所致,诸侯莫不争相出兵援救。”

    “公子无忌以信、义而得天下所望。”

    “纵观君上往日所为,丝毫不逊于公子无忌,更为重要者,君上还有仁义之名,以致赵国百姓莫不真心拥戴君上。”

    “信、义、仁,乃君上立足之地根本。”

    “今若坐视赵国百姓忍饥挨饿,却不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此举不仁也。”

    “秦虽为敌国,然百姓何辜,君上欲制霸天下,则秦民早晚为君上之民,若趁秦国饥荒、瘟疫之际出兵伐之,此举不义。”

    “前番六国伐燕,赵与秦结盟,今盟约尚在,贸然出兵,此举不信。”

    “君上若图一时之利,而失去立身天下之根本,此举不智。”

    “故,增恳请君上三思!”

    说到这里,范增对着赵嘉深深拜下。

    赵嘉此时,亦猛然惊醒,对于范增之言也颇为认同。

    赵嘉的处事风格,注定不能以霸道治天下,否则最先抛弃赵嘉之人,就是各国大商股。

    申岐之地能够在艰苦中发展至今,与各国大商贾脱不开关系,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赵嘉就没有足够财力发展领地,让境内百姓过上好日子。

    且正如范增所言,仁、义、信乃赵嘉立世之根本,真要抛弃了这些,也就等于自毁根基。

    而此时,李斯亦沉默不语。

    他先是看了看范增,又看了看赵嘉,已经知道此次与范增的争斗,自己落入了下风。

    不过很快,李斯就想到了补救的方法。

    他上前两步,对着范增作揖道:“先生之言,振聋发聩,仁、义、信确为君上立世之根本,李斯敬佩不已。”

    随后,他又对着赵嘉拜道:“李斯不才,受范增先生启发,今有一策献于君上。”

    赵嘉惊讶于李斯的转变,不过仍旧相信对方的才能,当即问道:“先生但讲无妨。”

    李斯曰:“依范增先生所言,自然要开仓放粮接济百姓。”

    “不过,若无偿放粮,一则于官府无利,二则恐引起百姓懒惰、怠慢之心,不可取也。”

    赵嘉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李斯答曰:“昔日君上安置匈奴俘虏,以工代赈,令匈奴俘虏通过服徭役赚取生活所需,此举大善。”

    “吾常闻君上与郑国先生日夜交谈,商议在赵国兴建水利、开挖沟渠之事。”

    “窃以为,此乃兴国安邦、利在千秋之举,当速行之。”

    “君上正好趁着今岁饥荒之际,大肆征召百姓有偿开挖沟渠,如此既能让郑国先生一展所长,又能让百姓们通过劳动赚取钱粮,熬到来年开春收获粮食,岂不美哉?”

    赵嘉听到这里,不由击掌赞道:“妙哉,妙哉,妙哉!”

    范增却是瞥了李斯一眼,暗暗想到:“居然被他摘了桃子。”

    这条计策,范增也准备献给赵嘉,可惜脸皮没李斯厚,铺垫好了反而让对方先行一步。

    只不过,范增也并非好相与之辈,自然不会让李斯专美于前。

    他赞叹过李斯的策略之后,当即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为赵之大敌,纵暂时不能出兵伐之,亦不可不防。”

    “增有一策,可攻秦民之心!”

    赵嘉闻言大喜,道:“先生速速道来!”


………………………………

二百八十二章 炊烟

    河东郡西南部。

    作为秦、赵、韩、魏四国交界处,河东郡可谓是饱受战摧残。

    特别是上次六国攻秦之战,先有齐、燕两国将河东南部人口、财物掠夺一空,后有魏国夺取河东东南领地。

    战争结束以后,蒲子以南、景山以西的河东之地,虽仍旧在秦国掌控之中,却早就变得千疮百孔,无比萧条,几乎百里无人烟。

    然河东西南之地,虽面积不怎么广袤,却城池林立,乃极度富庶之地。

    再加上这里乃秦国要地,故秦国官府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从其余各地迁徙百姓,充实空旷的河东西南之地。

    这些百姓被远远迁徙而来,虽抱有不少怨言,奈何秦法严苛,百姓们也只能默默忍受。

    好在这里土地肥沃,被迁徙过来的百姓也都能分配到不少田地,倒也冲淡了众人背井离乡之痛。

    然好景不长。

    百姓们经过长途迁徙之苦,好不容于安定下来,开始耕种土地之际,就遇到了极其罕见的干旱以及蝗灾。

    这些被迁徙而来的百姓,家中本就没有多少存粮,若非官府救济,可能早就被饿死了。

    只是今岁以来,秦国国库空虚,更兼各地灾荒四起,以致官府无法顾及这些被迁徙而来的百姓,粮食供应不断削减,最终导致各地都开始发生有人被饿死的惨事。

    若能活下去,哪怕生活艰苦异常,在严苛的秦律统治之下,也没有人敢对官府发怨言。

    可是如今,被迁徙而来的秦民,大都瘦骨嶙峋、饥肠辘辘,哪怕秦律再怎么严苛,不少人都因铤而走险被抓入入牢。

    北曲。

    这里位于蒲子南方,乃秦国所占据河东之地最北方,正好与赵嘉的领地接壤。

    由于北曲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迁徙到这里的秦民,大多都是有精壮的家庭。

    日后若有战事,这些精壮能迅速被征召入伍,进入城中抵御赵国军队。

    北曲城内。

    身高近一米八的十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走着,却好像一根踉跄而行的竹竿。

    曾经的十余,由于身强力壮,且在战场上立过功勋,生活倒也不错。

    可惜与赵国交战数次,秦国都是大败亏损。

    十余虽侥幸逃得性命,却也成为戴罪之身,否则也不会被迁徙、流放到此地。

    饶是如此,由于十余强壮的体魄,以及那过人的武艺,仍旧在北曲混得风生水起。

    只是现在,就连官府县衙内都存粮都没有多少,十余又能好到哪里去?

    他双眼布满血丝,哪怕走路踉踉跄跄,仍旧巡视着四周房屋,想要看看哪家哪户有炊烟升起。

    饥饿,几乎让十余失去了理智。

    纵然明知抢夺别人东西乃是重罪,十余也决定铤而走险,抢些东西果腹。

    否则,寄希望于官府每天发放的那些,几乎清澈见底的两顿稀粥,就算不被活活饿死,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惜的是,现在全城缺粮,莫说众人家中没有粮食,就算有,也不敢燃起炊烟。

    十余走了半柱香时间,非但没有找到吃的东西,反而饿得头晕眼花,差点站立不稳摔倒在地。

    “咚咚咚!”

    忽然间,头晕眼花的十余听到了轰隆的战鼓声,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几乎是下意识摸向了腰间的佩剑,可惜却摸了一个空。

    他的佩剑,早就被卖掉换了吃的东西。

    “赵人来袭,所有男子登城作战,参战者可优先分配食物!”

    就在十余惊疑不定之际,忽然听到骑着战马在城内嘶喊的传令兵。

    “优先分配食物?”

    十余听到了传令兵的话,布满血丝的眼中不由冒起了绿光,强忍住饥饿带来的眩晕感,朝着城墙处赶去。

    当十余抵达城门口之时,这里已经挤满了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口吃食,而来守护城墙的男子,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女人、孩童。

    “让开!”

    哪怕十余早就饿得头晕目眩,仍旧仗着身高优势,很快就挤到了城楼上。

    “我来守城,吃的呢?”

    十余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前面已经见底的大木桶,低声咆哮道。

    “第一批食物已经分发完了,想要吃饭只能等候下一轮,如今尔等先帮助守城吧!”

    负责分发食物的军官,闻言却是冷冷说道,继而就让人将大木桶抬走。

    十余闻言大怒,喝道:“没有吃的,哪有力气杀敌守城!”

    “锵!”

    就在下一刻,冰冷的剑刃已经架在了十余脖子上,十余浑身一个激灵,当即后悔不跌。

    战时胆敢出言质疑上官,可是会被军法处置。

    若非十余实在饿坏了,断然不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违背军令,散播消极言论者,杀无赦!”

    旁边的秦国军官,面如冰霜的喝道,就准备挥剑斩掉十余首级,以儆效尤。

    “且慢!”

    就在此时,北曲县令忽然出现,出声阻拦。

    “此人胡言乱语,不杀不足以正军纪!”

    持剑的军官虽只是一介低级军官,面对县令的时候,却也丝毫不惧。

    县令沉声道:“今赵军来犯,正值用人之际,不宜贸然杀掉自己人。”

    “且传令兵先言:登城御敌者可优先分配食物,如今食物分完,吾等未能完成承诺在先,倒也不能怪罪士卒们有怨言。”

    “士卒守城御敌以命相搏,岂有不让他们吃饭之理?”

    “阁下若杀此人,那些未能领到食物之人,必然心寒,又如何让士卒齐心协力御敌?”

    那名将官沉吟半晌,最终收了佩剑,问道:“第二批食物何时能够送上城墙?”

    北曲县令答曰:“已经快了。”

    “咚咚咚!”

    就在此时,城外忽然传来了震天鼓声。

    北区县令急忙抬眼望去,只见远处赵军所在之地烽烟冲天而起,不由心中凛然。

    “赵军究竟想做什么?”

    那名军官,也看到了从赵军所在位置冒起的烽烟,不由满脸疑惑的说道。

    十余抬头,小心翼翼看了看那些冲天而起的浓烟,喃喃自语:“我怎么觉得,那些烟雾像是炊烟啊!”

    言毕,十余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军官以及北曲县令闻言,看着那些随风飘扬的烟雾,越看越觉得像是军中燃起的炊烟,两者不由面面相觑。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计

    咸阳,相国府,气氛有些凝重。

    今岁,秦国遭逢百年难得灾难,蝗灾席卷大半疆域,许多地方庄稼都被啃食殆尽,灾荒过后,饿殍遍地。

    此前秦国虽然由于蝗灾,导致许多地方颗粒无收,甚至有不少人饿死,却也能够勉强度过。

    却没想到,短短数月之间,瘟疫在大半个秦国蔓延,伤亡人数很快就超过三十万,若瘟疫得不到有效控制,秦国死于瘟疫之人可能会达到百万之巨。

    哪怕以秦国之强盛,也遭受不起这种沉重的打击。

    故此,秦国已经将控制瘟疫的蔓延,列为了头等大事。

    好在秦国对于百姓的统治较为牢固,瘟疫开始蔓延以后,各郡县官吏不敢有丝毫怠慢,先是将瘟疫区域进行隔绝,禁止任何瘟疫区百姓离去。

    控制了瘟疫区域性的蔓延,秦国又派遣干练官吏奔赴瘟疫爆发的县城,开始隔离那些染了瘟疫的病人,并且大规模焚烧、掩埋尸体。

    为此,秦国几乎将国库仅存的钱粮都拿了出来。

    宛如高效机器运转的秦国,虽然仍旧伤亡不少,终究还是抑制了瘟疫的蔓延。

    然而,过程却残酷而冷血,几个瘟疫爆发重灾县城,事后几乎变作空城,根本找不到任何活着的生物。

    那些奔赴瘟疫区域执行命令的干练官吏,能够存活下来者亦不足三成。

    历史上秦国没有接连遭逢大败,并且还攻下了不少赵国、韩国、魏国土地,抢夺到无数资源,国力变得十分鼎盛。

    纵然连年征伐再加上干旱、蝗灾,导致秦国饿死了不少人,却也能够勉强支撑。

    如今秦国接连战败,且国内壮丁伤亡惨重,不仅丢失了许多土地,府库也几乎被消耗一空。

    这也就使得,秦国在面对这场残酷的天灾之际,承受能力变得低下了许多。

    蝴蝶效应之下,更是放大了秦国的饥荒,饥荒的扩大会导致更多人饿死,饿死的人多了,瘟疫自然传播的越来越厉害。

    就这样,强大的秦国在干旱、蝗灾、瘟疫三连重击之下,已经让真正动摇了根基。

    不仅如此,接连战败以及天灾人祸,让本来对官府无比信赖的秦国百姓,必胜的信念也开始动摇起来。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正是如今秦国最真实的写照。

    此时的秦国,在竭尽全力救灾之余,更要谨慎防备其余各国趁机来犯。

    特别是处于南方的楚国,由于境内多河流湖泊的缘故,哪怕部分郡县遭遇旱灾,却也并不十分严重。

    更何况,楚国跟在赵国身后屡次获胜,不仅收复了许多失地,甚至将武关夺回,以致两国攻守之势转变,秦国变得被动了起来。

    若楚国趁着秦国内忧外患之际,携屡次大胜之威,以举国之力出武关而功秦,则秦国危矣。

    除此之外,这些年风头正盛的赵国,亦是秦国心腹大患。

    赵国旱灾虽不下于秦国,蝗虫亦铺天盖地,然赵嘉灭蝗及时,多少还保留了些许庄稼,比起秦国不知好了多少。

    “相国,赵虽陈兵边境,却并未攻城略地,反而定时定点发放食物,以致边境许多饥肠辘辘的秦民,不惜违背律法也要前去讨食。”

    “官府屡禁不绝,如今更是适得其反,令边境秦民对官府怨声载道,以致许多边境秦民逃入赵国。”

    听着属下的汇报,吕不韦面沉如水。

    与赵国交界处的秦国百姓,本就刚刚迁徙过去没多久,对于官府颇有怨言。

    干旱、蝗灾、瘟疫以及饥饿,更是让那些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赵嘉在边境施之以恩义,许多秦民拖家带口逃入赵境,也就不是什么奇怪之事了。

    秦国对于叛国罪处罚极其严格,那些逃入赵国境内的秦民,以后肯定会比赵国百姓更加抵制秦国,仅仅只是为了不领受处罚。

    “河东之地,迁徙了数万精壮,又岂容赵国为所欲为?”

    吕不韦心中恼怒,却也感觉有些无奈。

    如今的秦国,根本没有余力对付赵国,且赵国所为乃大仁大义之举,秦若以此为由出兵伐赵,必失天下之心,哪怕是秦国百姓也不会支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吕不韦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背着双手在屋内转了许久,吕不韦忽然转身问道:“边境秦民既然能够逃入赵国,那么赵国是否未曾封锁边境?”

    起初开口那人闻言,当即答道:“瘟疫爆发之际,赵国的确封锁边境,禁止任何秦人前往赵国。”

    “自从瘟疫得到控制以后,赵国就开始定时发放粮食,以此收买人心,引诱秦国之民入赵,并未继续封锁边境。”

    吕不韦闻言,嘴角不由微微翘起,冷笑道:“那么,就送赵国一份大礼吧。”

    北屈。

    十几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年轻男子,风尘仆仆赶到秦、赵边境。

    “分散进入赵国境内,记住相国所交代之使命。”

    为首之人脸色蜡黄,对着属下众人说道。

    “我们,真要如此做吗?”

    一个身材偏矮,面色黝黑的男子闻言,却是露出了犹豫之色。

    “相国对吾等恩重如山,纵死无悔,汝难道想要反悔?”

    为首之人手按剑柄,对着面色黝黑的矮个子厉声呵斥,眼中已经出现了浓烈的杀机。

    这些人都是吕不韦心腹,在此之前故意饿了许多天,弄成了瘦骨嶙峋的模样,就是准备假装灾民逃入赵国。

    他们身上,都带有一个瓷瓶,瓶内装有能够感染瘟疫的腐肉。

    吕不韦所下达的命令,就是让这些人进入赵国境内以后吃下腐肉,而后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散播瘟疫。

    这条计策,不可谓不毒。

    能够被吕不韦选中散播瘟疫之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辈,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哪怕方才出口的那名矮个子,也并未因为惧怕死亡,而是心怀怜悯,觉得用这种方式对付赵国,恐怕有失天和。

    看到首领按剑的举动,那人心中凛然,当即喝道:“愿为相国效死!”

    “噗嗤!”

    然而就在下一刻,利刃已经洞穿了那人身体,首领缓缓拔出了佩剑,冷声道:“事关重大,既然汝已有疑虑之心,那便容不得你!”

    ()


………………………………

第二百八十七章 震怒

    蒲子城外军营内,苏默看着越来越多秦民拖家带口来投,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

    战争年代,最重要者莫过于人口以及食物,有了这两种东西,就能组建规模庞大的军队,哪怕土地与之相比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赵嘉采纳范增攻心之策,非但没有在秦国危难之际趁火打劫,反而等到秦国瘟疫控制住以后,在秦赵边境分发食物。

    赵嘉这么做,可并非圣母心泛滥,想要救济秦国灾民,乃是为了引诱秦民入赵耳。

    在饥饿面前,没有多少秦国百姓,能够挡住食物的诱惑。

    面对苛刻的秦律,秦民吃了赵军发放的食物,为了避免日后被清算,许多人都拖家带口逃入了赵境。

    对于这些拖家带口来投的秦民,苏墨不担心他们日后会叛变,也是因为秦律对于叛国者的严厉。

    历史上樊於期背秦投燕,秦始皇处心积虑想要将其杀死,这才有了荆轲献樊於期人头,接近试图刺杀秦王的典故。

    就连樊於期这种赫赫有名的叛将,秦国尚且不能容忍,更不用说是普通百姓了。

    或许有人会说,法不责众。

    可惜的是,在秦国这种法律严苛的国家,根本没有法不责众这个说法。

    一人犯法,杀一人;十人犯法,杀十人;百人犯法,屠百人;千人犯法,屠千人。

    在秦国,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不仅触犯律法要受到相应的责罚,甚至推辞赏赐也会受到责罚,正是这种苛刻不近人情的秦法,才将秦国由一介弱国变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秦民对于秦法的敬畏深入人心,迫于生存的压力又不得不向赵人讨食,却正是这种苛刻的律法,才断绝了这些秦民重返秦国之心。

    “将军,大事不好!”

    就在此时,苏墨听到了急促的声音。

    “何事?”

    开口的那名将官气喘吁吁答道:“下官在路口布防之际,遇到几个面带惊慌之色的秦民,于是将他们拦下。”

    “据这些人供述,他们在逃往蒲子之际,在路边遇到奄奄一息黑脸汉子,黑脸汉子临终前将这个玉瓶交给众人,并且告知他们,秦国派遣死士携带瘟疫源头入赵,欲在赵国散播瘟疫!”

    苏墨闻言脸色骇然,急忙喝道:“速召那些秦人前来问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