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昭惶然,“父亲意思是对方早就离开安阳之地。”

    司马懿:“没错,对方知为胜吾军,必定要毁吾军粮地。所以在安阳之地,大军进发,假作强攻围势,让吾军以为要缓缓吞噬各城,逼退为等。虚则为实,实则为虚。”

    “吾军粮路再隐秘,此人也定能探得。必定躲过密探,袭击粮地。”

    司马昭惊恐道:“他若真成,吾军必败!只求郝昭认出对方诡计。”

    “呵呵!诸葛亮的诡计,郝昭认不出的。”司马懿诡异一笑。

    二子惊觉,事情并不简单。

    司马师便明,“安城可是诈?”

    司马懿:“没错,安城就是设下擒龙的牢笼。”

    “安城之粮只有三次粮运。我虽然布下了防止敌军探得粮地的运道,各种路途密探。但是我赌诸葛亮一定能破解,查出我军粮地,并且瞒过我的探子,偷袭那里。”

    “如今安城已经无粮,只有郝昭布下的天罗地网。我们现在赶去,断他后路,擒杀此人!”

    安城

    司马懿率魏军赶至屯粮假地。一路过来,未听到异声,也未见相战之景。

    “怎回事?”司马懿心里一颤。

    郝昭率众出迎,“都督来了!此处无恙,并未有敌来攻。”

    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对看,疑惑,“莫不是诸葛亮根本未探得。”

    司马懿:“不,他应该能做到。难道他看出了此地粮地是假?不可能?自战以来,每次运粮都是从这里。”

    司马昭问道:“父亲,吾军真实粮地到底在何处?”

    “不!”司马懿听此言,大震。万不相信,对方能知。“走!去宜春!”

    大军一路赶至此,未怎么休息,又立即出发,往西宜春去。

    司马师:“原来吾军粮草在宜春。我猜测了多地,都未能猜出。”

    司马懿:“诸葛亮未来此地,定是猜出了真正的粮地,我还是太小看此人了。速去,宜春若失!此战将休矣!”

    司马懿内心动摇,深思未明,对方如何得知,此地自战以来,从未涉及战场。

    魏军粮草屯于宜春一谷中,隐蔽非常,一路皆有哨探。司马懿信号令出,埋伏的哨探出来,“都督何事?”

    司马懿问:“此处可有敌来?”

    哨探:“并无。”

    司马懿疑虑,“入谷。”率引兵入内。

    而山上,几双眼睛正望着一切。孔明和陈到、王平正于看下,魏军队伍纷纷入内,前顾后盼。

    陈到言:“吾军并不知粮屯之所。但是司马懿会告知我等。”

    王平:“此番我们只带白毦一军来,轻装速行。同跟至安城。司马懿见我军未攻入,便会认为我等攻真正粮地去。他所行方向,正是此。白毦军速,赶至了他们前。”

    孔明冷言:“吾在军中对众将言,安城是粮地。他的细作想必知道告知其去。欲要以粮地擒我,却不知已入龙渊。今日就是汝死期,仲达。”

    谷内,皆是草房屯粮积所。

    司马懿入内,守将上前见报。“这里也无事?”司马懿惊疑。目光注视到草房之上皆是干柴,恍然大悟。

    “糟了,吾恐把诸葛亮带来了!”

    司马师喊道:“父亲快撤!谷口被封,吾军休矣!”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敌军齐现,扔下火把,设下火箭,投出油罐。

    “走!父亲走!”司马师大喊,挥剑掩护,欲保护司马懿出,奈何火势一下就起,草房干草齐着,火势冲天,封住了魏军退路。

    “啊!”魏军大喊,大乱乱跑,冲往谷口去,却被火势拦住。

    孔明和陈到等人在外之山看来,见火势冲天,黑烟滚滚,料定此次司马懿必死。

    陈到言:“谷内粮草遇火,火将不熄,毁粮灭狼,豫州已定。”

    孔明心甚喜,心知对方何等难斗之人。如今得机会除此人,魏国气数已尽也。

    “那是何?”王平远见天边异象。

    孔明望去,神色一震,“怎会……”

    谷内,司马懿和二子无处可逃,抱着二子,“吾赌输了!今日父子三人皆亡于此,吾不悔矣!”

    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天,一声霹雳。

    “父亲!那是何!”司马昭泣喊。

    司马懿望天而去,“天不亡我!”

    骤雨倾盆而下,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此时不杀出,更待何时!”司马懿大喝随即引兵奋力杀出。

    “杀!”魏军重获新生,一个个士气高至极点,刘军皆不能敌,外加兵少,被司马懿之军冲破谷口,率众而出。

    孔明三人就这样看着司马懿逃出,雨浸湿了三人,孔明恍惚叹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司马懿率儿子杀出重围,一路逃向安城去。

    路上,司马昭问:“父亲如今粮地被毁,吾军该如何?”

    司马懿目色阴鸷,神态坚定,“计划行事,副策不成,行主策,置死地而后生。”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两弱制强

    “天象突变,连丞相也不能料及。这司马懿得幸而脱。”陈到对于此战事,不禁一叹。

    “那又如何?宜春屯粮以被破,豫州已定!”王平说道。

    孔明肃言:“速回安阳,司马懿必定要全军之力,决一死战。”

    安阳

    司马懿与儿子赶回此,诸葛诞见军队狼狈,惊问:“都督,粮地如何?”

    “粮地被毁,不能久拖了。幸好之前押粮过来,就由此粮助我们大军决胜吧。”司马懿苦笑道。

    诸葛诞:“都督之意,要决一死战?”

    “没错,调整兵马,和诸葛亮一决胜负!”司马懿决言道。

    汝南

    “都督新报!”最新的得报传来,石苞看之,“真到此地步了。”

    城外吴军之所

    “怎么样?”诸葛恪问道探子。

    “城西门处,守备松懈,巡守之兵,替换时间变长……”探子说道汝南城之守城之失。

    诸葛恪听之大喜,“果然出纰漏了!吾军在此驻扎已久,他们定以为是要等后军赶至,而吾等从未攻城,时间已久,士兵自然松懈。”

    “今夜,随吾攻城。”

    当夜深时,诸葛恪带着士兵,带上登城工具,至守备松懈之处,攀登而上,杀城守兵,破开城门,引步军杀入。

    此时石苞已经带兵离去,回望失守之城,“送你了。”

    不久,陆逊大军赶至汝南。

    “元逊大功也,居然能独军取城,吴之将才。”陆逊赞之,万没想到,对方初领军,就立下大功。

    孙军众将也是惊震,纷纷赞扬诸葛恪,年轻有为。

    诸葛恪请命,“大都督,如今有报,诸葛亮要和司马懿在安阳决战,吾军此时包抄赶去,必能从中获利。无论谁胜,我等都坐收渔翁之利!”

    诸葛恪请命为先锋再出。

    陆逊:“不急,先把周遭各城夺下,稳固其地,再言进发之事。”

    “大都督,机不可失啊!”诸葛恪不解,这般好机会,为何不要。

    诸葛恪无法,略带怒气离去。

    安阳

    孔明回此,起军整顿。司马懿来书约定,于野外决战。

    “破釜沉舟,可惜还差一招。”孔明淡言,“回书过去,吾愿接战。”

    到约定之期,两军于野布阵。

    “张合将军,汝为领军!”孔明示意。

    “是!”张合从命,至于最前。

    司马懿:“司马进你去!”

    “是!”司马进从言,至于最前。

    又是张合,每次都碰此人,对方武非自己敌手,但是,每一次一战,最后结果都是对方胜。我赢敌军胜,怪也。

    “咚咚咚!”鼓声鸣震,两军杀起。

    王平在左,邓芝在右,领军起阵。张合居中,正战于敌。

    “张合,今日非杀你不可!”司马进怒喝。

    张合不与理会,入军阵中,任由对方冲来。士兵根本无法可抵,张合一个手势,盾兵布墙拦前,司马进入敌阵深入,被盾阵困于中,难以轻逃。

    张合率兵杀入最前,王平、邓芝为辅,大破敌势。

    ……

    司马懿大军战败,逃离安阳,退往安城方向。

    孔明军寨内

    “司马懿败军退去,豫州已入,它们再也无法阻拦。可惜,汝南城先被陆逊夺下。”王平说道。

    邓芝言:“丞相,如今吴军要从南攻上,随我军抢夺安城要地。吾军要速行进发,不然汝南郡各城池要地,都被取了。”

    孔明点头,“确是,如今豫州可破,需分军进发,速夺各城。”

    正说间,一使者入,与书报来。此使者从马谡守粮要地而来,送来的是马谡布军之图。

    孔明接过,“我看看……”地势之图所绘,孔明看后,不禁冷颤。

    “幼常啊!汝怎么如此布阵!”

    众人见丞相这般,立即上前,王平看之,“幼常此阵纰漏极大,敌军若从此而攻,必定无路可逃!”

    王平极善地理之势,一眼便明。

    孔明叹声,“幼常虽吾出军多年,策谋有善,未独自离吾布策。这番布阵,想之过多,自视甚高!”

    “来人速带我书信过去,让他改阵。”

    王平问:“丞相,如今还进不进兵。”

    “自然是进,错过时机,豫州拱手让人。幼常后方若失,吾军必要败退。幸得发现极早,此时就算司马懿发现此事,也来不及赶去。”孔明心有侥幸说道。

    酉阳

    邓艾军驻于此,派出的密探不停的报来,现在的战局情势。

    都督大军战败,安阳已失。汝南城破,诸葛亮兵进深地……

    “这里,就是这里。”邓艾望着江夏郡地势图,从之前孔明军粮队出现过的路线,不停推算,终于算出一地。

    “随县,就是此处,符合押送的时间、地点、路径。”邓艾喜道。

    “走!起军!”

    汝南城

    陆逊兵屯于此,只是让各将带兵去夺取周边小城,并没有亲兵深入。

    “报!诸葛亮兵深入之,往安城去了。”

    陆逊听之,面露喜色。“终于深入了!”

    “司马懿啊,司马懿,你这代价有点大。不过酬劳我很满意!”陆逊轻声道。

    “起军安阳,断诸葛亮后路。通知寻阳甘宁,进攻江夏!”

    安城

    司马懿领败军于此。

    郝昭入报,“都督,诸葛亮兵至十里外。要来攻城了。”司马懿轻声道:“郝昭你在,我放心,他攻不破。此时陆伯言应该按计划行事了。”

    司马师、司马昭二人也是回此才得知父亲全盘计划。

    原来暗地了早已和吴国陆逊联合,共谋蜀汉。

    开始蜀汉和东吴联军,司马懿知后,立即派人联络陆逊,谈联军之事。

    若是蜀汉和东吴联军成功夺下豫州,那么最得利必将是蜀汉。借助豫州隔开了吴国和魏国,再从雍州那边围杀,蜀汉可灭魏,那之后,其势天下之大。

    东吴还是那样隔江对望,占据豫州半地根本不足以和未来蜀汉争势,就此下去,东吴必灭。

    司马懿愿献出汝南郡,打开吴国争霸天下要口。且惨败于诸葛亮,呈绝对弱势,不能立即反攻吴军。只需陆逊在诸葛亮大胜深入豫州时,断他后路。

    那时司马懿再起军辅助,前攻诸葛亮,两国围击,先灭这蜀汉丞相。

    诸葛亮一死,荆州之地,必定迎来守备难况,那时就各凭本事了。

    蜀汉攻入雍州,夺下凉州时,已成三国最强之势,若再不被联手削它羽翼,剩下的就是魏吴之灭。

    三国若安,必两弱制强。


………………………………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军变战

    江夏郡,随县山谷

    刘军屯粮进兵豫州之所,马谡率军于此,镇守重地。兵驻扎于谷口高处,分两寨设。

    “敌若来攻,必要入口。吾军驻于左右之上,见敌而来,可乘势冲下,势如破竹。必定无军可敌!”马谡对众部将言,说自己设寨布阵之策。

    众部将皆知马谡是丞相最钟之将,他日定是吾汉之权重者。对于其谋,即使有他意,也不敢谏言,而是附和之,“幼常将军军略已及丞相,吾等敬佩!”

    马谡心喜,喜不露面,“吾和老师比,相差甚远。不过镇守布军,还是不再话下。”

    离此处不远,一军正悄悄躲过探子,行至山林中。

    领军邓艾登高而望,观其地势。

    “神了!”邓艾看到不远山谷左右二山上方之况,就知敌军在其下寨布阵。“不再谷口拦截驻扎,却选上而守?何将啊?”

    邓艾大喜不已,“诸葛亮派了什么蠢材在这。”

    豫州,汝南郡,安城

    司马懿大败,率众军回此,守此城。

    此时城下,刘军猛攻城池,云梯、冲车,一一不停。

    “不可后退!继续杀!”高翔喝道。瞪向这城去,区区一小城,居然拦截了自家军半月有余。

    城守之将郝昭应变指挥,刘军毫无破城之机。

    孔明、王平等将在远眺望来。“这守将不凡啊,居然拦阻许久。”孔明淡言。

    王平道:“这久攻下去,对他们总是不利的,但是吾军将士们久战不得,士气渐低。恐怕这个月都难破。”

    孔明问道:“这到无妨,幼常在后,补给无恙。这豫州终是会取下的。”

    王平忧虑道:“吴军陆逊那边,知道我们在此久耗,恐怕先会从东北直上,深入豫州多地,要比我们夺城要地更甚。”

    “恐没这么容易,他越进兵,徐州、青州那边魏军定不会坐视不管,就连后方合淝张辽,都有可能调兵赶来。而陆逊挡我们东面,替我们挡下了魏军的进攻。而吾军可大无忧矣!”孔明分析之。

    “报!”此时一斥候快马过来,“丞相,大事不好!”

    安城内

    “按时间算,他们已收到了信报。陆逊的围军应该暗地进发,正预谋断诸葛亮军后。”司马师向司马懿报道。

    司马懿微微点头,“青、徐那边的援军也应该收到了,很快就会赶到。”

    “父亲,若是陆逊此人并不按我们所愿行事,真同诸葛亮共灭吾军,怎办?”司马昭忧问。

    “不会,陆逊不会放过此机会,更不可能看着蜀汉就此做大,蜀汉势态过大,对于他们没有好处。”司马懿解释。

    “都督!”外面传来诸葛诞激动声喊。

    司马师冷言,“来了。”

    诸葛诞入内,“都督,孔明退军了!”

    “好!”司马懿激动道,计划走向下一步,“陆逊出兵断后了,可是?”

    诸葛诞喜说:“没错,吴军从汝南城西过,攻往孔明后军,此时他们不得已撤退。”

    司马懿:“调整兵马,相助吴军,我们于跟他们去。”

    安阳往北上各道,孔明大军进行之路。此时吴军分军各往,在后进攻。

    “吴贼!背信弃义!”刘军部将叫骂道,此时后军刘兵受吴军之袭,在要口处,陷入困战。

    朱然挺枪往前,刺那将下马。对后方喊:“跟上!”

    陆逊率众将赶来,得前方捷报,“朱然将军又破一处要口!吕范、徐盛、全琮将军进往各处,几乎包围了敌军后方!”

    陆逊:“再探!”

    随同一旁诸葛恪才知,之前大都督之为,“大都督深谋也,吾见识浅薄,愧之!”

    陆逊对于诸葛恪的反省之言并不上心,因为对方太会说话了,见人见鬼,人话鬼话。“多学便是,他日吴国还需你们。”

    此时孔明大军后撤欲回救安阳,但是兵入深地,以不便之。

    “原来是这般。”孔明淡言,已明司马懿策谋,“代价大,获利大,风险后患也大。”

    王平:“此前司马懿以屯粮城为诈,本欲以此败吾军,奈何计不成之。最后选择此路,连吴为合。吴军为后包抄,司马懿从前反攻。”

    “丞相,各路已经探明,军守极严,看不出哪一路可攻。”张合来报,说密探得知战势。

    孔明:“子均,安阳至安城一带山势可画明?”

    王平:“丞相放心,一切皆备。敌虽据后,但是吾军依旧是优。”

    孔明点头微笑,“张合将军,带着子均的绘图,按照上方布阵进兵即可。”

    山林之间,吴军守住各要口。等后军一到,就继续进兵。“有异动。”一吴军守将说道。

    “哪里?”一旁同伴不明,看向远去。

    “没有啊?”

    “我看错了?”此将往高处上去,仔细眺看。

    “咻!”“啊!”

    那眺看的守将被一箭射下,箭发的方向确是他的上方山处。

    “怎么了?”其余吴兵见同伴惊叫摔落,还未清楚敌军从何攻来,以为是远处。一个个布阵聚集一处,等待敌攻。

    “杀!”此时上方刘军其出,冲突而下。吴军大震,“敌怎么在上方!”

    ……

    各处吴军之守受袭击,溃败撤逃,刘军攻入其地,占据要口。

    “大都督,又有一处要口被破,诸葛亮退军占据中。”将士报来。

    陆逊:“诸葛亮定是熟知周遭一带山势,根据受败之军的来报,都是地况之奇,突然受袭,防不胜防。”

    诸葛恪请命:“大都督,诸葛亮大军深入汝南郡久,粮草必定不剩多少,新的粮草定是从江夏郡运来,吾军加派人马,封锁各处。在前军出,强拦他们。不需多久,军中定无粮而乱。如今诸葛亮大军正退赶回来,吾可领军出其一力!”

    陆逊:“年少有勇,可去。”

    诸葛恪心中激动,等今日多时了!终于要见这个叔叔了,是时候告诉他,诸葛家不止有你诸葛亮。

    诸葛恪自小就听说自家二叔,如何神机莫测,威名天下。对此,心中妒之。自己父亲论才也是天下之绝,只不过不像他那么锋芒毕露。

    “二叔,吾来了。”


………………………………

第四百五十五章 马谡之亡

    “西南方向,我军防线被破。不过那里地势不佳,一直进兵,会入一个险谷,诸葛亮应该不会率主军从哪里走,太过危险。”吴军部将述说如今情势。

    “不,诸葛亮就会从哪里走!”诸葛恪否决道。

    “汝为何这般认为?”吴将不解,对于这个新来领军的青年,心有轻视,你年纪轻轻,初出茅庐懂何?我行军领战多年不比你懂?大都督居然让你来领导我,失了智吧。

    诸葛恪坚决道:“诸葛亮军略领军岂是汝等知的。他必走此处!”

    “随我兵去!”蜀汉军分军各破要口,行军急进,掩护主军,制造迷惑。

    “陆逊定在各路口布下埋伏,以地势制约。司马懿后军速赶过来,乘机袭后。吾军粮草不多,吴军也有断粮伏击,要开离开包围圈才可。”刘军部将忧道。

    “丞相已有退策,众按令行事即可,不必担心。”邓芝安抚众将。

    “将军,前方可是险谷啊,大军若是入其中,司马懿军兵赶到,吴军断路再前,吾军危也!主军真的要从这里过吗?”有部将问道。

    邓芝:“吾军进兵之时,各地势已经在王平将军的掌握之下,丞相也早知险处。居然还下令进兵,那么就是可以兵进,不必多心。”

    各将相言,依旧难以放心。

    “起兵,不要耽搁了。”邓芝喝令。邓芝其实也不放心,奈何丞相并不解释,想问王平,但王平和张合等将从其它要口破路退军去了。

    司马懿进军从后赶来。

    “报!还有十里就赶到敌军之后!”密探报道。

    “继续,速进少休!”司马懿令道。

    “青、徐的援军使者来报,田豫带兵再后来。应该不需多久就到。”司马师说之。

    司马懿微微点头,“传信过去,让他们快点。”

    司马师:“是。”

    江夏郡

    “吴军的船队又来了!”

    “等岸!”船头甘宁大喊,率众兵下船,冲入刘军岸口的防线,大杀而开。

    “杀!”吴军势不可挡,接连破防,防线岸口,守兵皆退。

    江夏城内

    “参军大人,吴军背信弃义,偷袭江夏来了,如今防线被破,直指主城。”部将对杨仪报道。

    杨仪神色镇定,一切都不足为奇,和敌人谈什么信义,“吾知也,不必慌张,一切都在吾料之中。防线被破,吴军等岸,都在计划之中。江夏兵力有限,若是设防江口,防不了多时,所以我调兵入内陆了。”

    “原来这样,参军大人,现在怎办?”部将问。

    杨仪言:“吾在此守,吴军攻不下江夏。起军往各城去,按吾令守,坚守不战,他们攻之不下,定不会再战。丞相大军会退回江夏郡城,那时他们必退。”

    随县

    马谡奉命守粮地,于谷口两山上下寨。

    当夜邓艾率兵偷入两山之地,让士兵不布下火物,等至完备,一把火起。瞬间漫山遍野,火蛇飞舞。

    马谡被外之乱惊起,“何事!敌军来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