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然安抚道:“在此受危,等回了对岸,我们就是主。那时再败他们,一路攻回,不给他们喘息机会,连取夺城。今日之弃,权宜之计也。”

    “只当如此吧。”甘宁淡然道。

    “杀啊!冲!”此时后军一涌而来。

    面对突然出的魏军,正登船之兵,陷入了混乱。

    一旁山上,一队人马出。

    “吴军擅水是吗?不知能游回去吗?”司马昭俯视瞪下冷笑道。

    “投石车已准备!”“随时可用!”将士报道。

    司马昭:“放!”

    “砰!”“砰!”山上投石车飞石而投,轰砸至船,瞬间船毁人落。

    吴军立即陷入了最惨之况,“怎么会有投石车?”吴军将士不解,追击过来可以理解,但是运车上去,那可不是短时间能做的事。

    朱然立即明白:“我们退兵登船的地点被算到了。这些本是攻城器械,一定是借助绕后围城那时,赶到这里,先埋伏下。”

    “这怎办?”徐盛看着如今之乱,不停的有船被轰砸,外加冲往岸口的魏军阻击,似乎大军无法撤退了,此时直接弃兵而逃,最终回去的也是有十成之一。

    “将军,敌在山上,箭也射不上去啊!”将士慌报,来问主将。

    “不但送城,还惨送众兄弟逃回,果然接受不了。”甘宁微笑道,提起兵器,往船下去,“义封、文向,国家交给你们了。”百度一下“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视死如归

    “兴霸,作何!回来!”徐盛大喝,望着甘宁跃下船。

    徐盛欲要冲下,被朱然抓住:“别去!再去都回不来!”

    甘宁从下船,抢了一匹马,挥刀冲入魏军群中,“甘兴霸在此,众兄弟们随我来!”一声大喝,左右杀开,正冲来的魏兵根本挡之不住。

    吴军立即气势渐起,主将在前拦敌,士气大振。

    “将军!保护将军!”吴将士喊道,众随甘宁去,立刻形成阵势,迎战魏军。

    甘宁叫喊道:“附近不怕死的跟我走,其余人登船!”

    很快有吴兵跟上甘宁,掩护其余人上船。

    “砰!”山上投石车已经投石而下,给吴军的登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甘宁瞪视山上去,紧握长刀,“跟我走!”

    司马昭俯视其下,见一队人马入剑势一般,破开了魏军的包围,往山上来的样子。“要来我这吗?”

    接着回首问道身后一将,“六叔,他要上来了,我们不会有事吧?”

    司马进轻声道:“小鬼放心,六叔在。”

    等岸口,吴兵一个个急登船上,已经登上不少人。有将士问领将朱然:“将军,可以开船了吗?”

    徐盛喝声:“不行!兴霸还没回来!”

    朱然见甘宁身影,登山而上,应该是要妨碍敌军投石,掩护开船。视死如归,有去无回已在眼前,朱然哽咽大喊:“开船,开!”

    徐盛大喝:“不许开!”

    朱然对视徐盛,眼泛泪光:“回不来了!”

    徐盛欲要怼他,但是心中一寒,无言而泣。

    此时甘宁率一队人一路杀往山上,“都给老子让开!”长刀横开,往下拦住的魏兵皆被杀开。

    “走!上去!别让他们投石!”甘宁喝令道。

    “杀!”随同的吴兵一个个都知此战必死,敢来的都是不惧死之辈,皆不要命的冲突往上,魏兵难以抵挡。

    “上!”甘宁率众冲上。

    在上的魏军围成qiang阵,望着冲来的吴军,看敌那般气势完全被威吓道,见之不由往后一退。

    “不容易啊,上来了。”司马进从中走出。

    “又是你。”甘宁又见此人。

    司马进直言:“将军现在若逃,我绝不追。”

    甘宁狂笑:“我都上来了,哪还会退。”“杀,向那些投石车去!”甘宁提刀对指方向,令下。

    说罢,甘宁朝司马进杀去。一跃而起,挥刀劈下,气猛非常。

    “当!”司马进见敌攻势非凡,却无退意,硬接招顶去。

    司马进:“我给将军机会了,不走就再无机会了!”

    甘宁怒笑道:“我给你个机会,现在就逃,我不杀你!”

    “啊?”这话直接点怒了司马进心火,猛得顶开了甘宁刀斩,甘宁被顶开,往后退却几步。

    “死!”司马进追击g势冲击力非常,一般将士面对,连挡都挡不下。

    “铿!”甘宁猛得大刀挥斩,一个半月势挥划,兵器对击,震开了对方qiang招。

    “再来!”司马进大喝,杀气十足,煞意凛然。

    此时吴兵一路冲向投石车所在,魏军强拦,qiang阵刺杀,吴兵一个个似乎未中招一样,强突前去。魏兵见敌这般,生了怯意,qiang阵就此被冲破。

    吴兵顺势冲向投石车,“啊!”

    突刺劈斩,伤投石之兵。

    江上,吴军逐渐已经开船。

    “投石停了,将军杀上去了!”吴军将士说道。“快!趁现在,开船!”

    朱然一直望着上方,虽然什么看不见,但是上方自家兵惨叫声犹在耳前。

    山上,吴兵势勇却兵微,强也是一时之勇,很快就被镇压下来。

    “啊!”魏军将斩杀了一名又一名妨碍投石的吴兵,吴兵们虽死也强行倒在投石车上面,妨碍敌用。

    司马昭:“还没结束吗?”

    魏军将回报:“快了,就差司马进将军那边。”

    魏兵围着甘宁和司马进,二人在阵中对杀,激烈异常,众人看之,内心震动。

    “结束吧!”司马进大喝,踏步跨前,横qiang而开。

    甘宁喘息了几声,挥刀劈去,司马进见之,qiang插地而刺,借力撑起,双腿踢出,刀还未斩下,刀杆就被踢中。

    甘宁受其踢力,被震退,失了平衡,等再意识过来,眼前一qiang刃刺来,直取头颅。

    “倏!”甘宁扭头躲开,qiang刃从脖子划破,血流不止。

    “结束了。”司马进轻声道。

    “喝,喝……”甘宁不停喘息着。“还……没……”

    朝着司马进斩去,司马进无奈摇摇头,侧身一躲,甘宁砍了个空。

    “你都变慢了。气力不继,心已疲惫。”司马进说道。

    甘宁狂笑,“你是不是领将,岂能在士兵面前同情敌人?”

    司马进疑愣:“啊?我同情你吗?我一直这样啊。”

    “不需要!”甘宁怒喝跃起劈来,这次跃起破绽全出,似乎再告诉对方,结束吧。

    “喝!”司马进一qiang直攻,qiang尖穿破了甘宁胸膛。“啊!”司马进猛得一甩,把对方拍落在地。

    “好!”魏军众见之,欢呼大喊。

    司马进望着对方尸首,心中并无喜意。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司马昭走来,喝令众人各行要事去。“六叔,英武,吴军大将甘宁也非敌手。”

    “老家伙一个罢了。胜了如何?”司马进回道。

    司马昭微微笑说:“既然是这样,下次,六叔能不能下手快点。”

    “小鬼,你有意见。”司马进瞪了他一眼。

    “没,没。”司马昭笑说:“六叔随意。”

    吴军登船退兵,遇魏军之袭,甘宁以身掩护,才不至于大损,护军撤离,兵回扬州虎林。

    松兹

    “皖城被魏军攻下了!”密探回报。

    蜀军众人听之,又恼又惊,因为太快了。

    “将军,这怎办?”蜀将问姜维。

    姜维刚闻消息,也觉不可思议,这时才意识到,那些领军之人是多么厉害的角色。“静观其变,魏军现要准备渡江,兵入吴境。等机会……”

    众人随姜维来此,本以为可以谋攻皖城,但是居然在这屯兵不动。现在皖城已失,虽有怨念,但是想到上次之袭,姜维应变,对方是有军才。就先继续听着,不作发怨。百度一下“重生三国之上将潘凤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四百七十九章 进吴战事

    那年孙权听从吕蒙建议,在濡须一带开山造河,建濡须城防,防阻魏军攻入江口。濡须口一失,长江岸防洞口大开,随时都可以借水危逼主城建业。任由你在江岸设防,总有一次你会防范不得。

    但魏军征战多年,从未攻破濡须坞防线。

    “皖城已失!甘宁将军战死,朱然、徐盛二人兵退回虎林,至江边设防。”探子报来。

    众将臣听之,大震,东吴损一大将,失一要城,在现在情势中,可畏是大降军心。

    在场诸葛恪闻此,神色淡然,心还有些喜。此前自己已经提醒过他们了,皖城不必守,那城池严重影响东吴的战线。若听自己言,早早退兵,怎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呢。

    诸葛瑾镇定道:“众莫慌张,我等举动士兵们都看在眼里。此是吾之过,未能下定决心,令其退兵,以至这般。”

    “柴桑一带,蜀军已经入境了,不过他们想进兵往建业,却是不易。粮草运输,不走水路,他们注定无法在此战有大胜,也就在豫章一带作犯罢了。至于皖城,虽是要地,但是不利于现在边防,朱然等人退回虎林,道可安防。”

    “最重要的是此处,濡须口不能破,此地破了,东吴必殆。”

    众人听之,重振精神,此次面两国之围,有战死本就是常事,不过来得太快,死得太重要,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罢了。

    吴将朱桓言:“濡须坞是子明是生前督造,这些年两军交战,各种细节错漏早已完备设防。魏军若是主战攻此,必能退敌!”

    “对!老朱说得对!这里还没被破过呢!他们尽管来试试!”吴将严圭喝声道,其余人也跟言。

    诸葛瑾提醒道:“众莫大意,此番统帅曹魏都督司马懿,此人能保豫州受两国围攻不失,军略非同小可。”

    此时士兵入报:“报!探得消息,在居巢发现魏军踪迹。”

    诸葛瑾:“如今皖城被破,魏军可上攻而来,在此张辽军可居巢而下,两军围攻断后,封锁此地。”

    诸葛恪请命:“大都督,吾愿领军去退敌!”

    诸葛瑾瞟了儿子一眼,“不必,此地据高墙,濒临大江,倚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由他们来攻。”

    诸葛恪想争论,不能一直作守,让敌占据主动先机。但,儿子哪敢和老子论。只能感慨,自己不是主帅。

    居巢

    “兵可进巢县,看情势,吴军是不会来阻。”魏将乐綝正巡视周境回,与报张辽。乐綝乃乐进之子,乐进、李典于几年前病故。其子继父任,到此尽忠。

    “恩。”张辽闻之,微微点头,望着图绘,思略中。

    “吴军驻守濡须坞,多年来,从未得破,现入国危,一举一动都可定存亡。文远,我看他们是不敢出战了,打算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在旁臧霸分析。

    “新任大都督,诸葛瑾。吾只闻其名,不知其人。难言如今之为不是疑兵之计。”张辽谨慎道。

    “父亲!我去探探!”张辽之子张虎请命。

    乐綝见张虎这般,也一同请命,“吾愿同去!”

    张辽对视二人,答曰:“小心些。”

    皖城

    魏军攻下此城,暂驻于此。

    “渡江的船队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起军!”田豫来报。

    司马懿:“可对岸吴军已经做好了守备,正等着我们攻去呢。接下来,众如何看?”

    司马懿对问众将,在场皆有论,皆言自己军策可败敌。

    田豫:“若是成功渡江,兵可入丹阳郡,丹阳郡距建业,路途长远,这般深入吴国之境,必将左右受敌,粮草也运输不便。不过一旦攻入,吴境之地就此破开。江上吴军水师骁勇,不可硬战,可假意佯攻,再偷渡上岸。”

    王凌:“深入丹阳郡,不妥,不利我军战线。不如往上攻去濡须,配合张辽将军,围破濡须。只要那处一破,长江至建业口大开,随时都可威逼主城。到时东吴必定大乱,军心不稳,那时便可成事。”

    司马懿赞赏,“二位所言皆可取胜,也皆有隐患。且都在吾计划之中。田豫将军,汝在此依吾计策,渡江登岸。王凌将军就随我往濡须去一趟,众可有议?”

    司马懿把在场各有军略作战分开,让他们都能按所愿进攻方略去。这些人,心有想法,不能信任。与其强行安排同军而战,不如从他们意,免得误了自己大事。而且这般分配,每个人都行自所愿,必定全心全意,死力去为,只为证明自己军策是对的。

    众无异议,不再多言。

    司马懿:“恩,那就好。”接着又喊:“孙礼。”

    魏将孙礼站出,“都督,何令?”

    在此魏将,司马懿较喜此人,他刚断伉厉,有才能,可笼络。

    司马懿:“据探得,吴军据守濡须坞,周遭城池空虚,可趁虚而入。濡须坞下羡溪,汝可去先锋军去夺,趁他们不备之时。”

    孙礼:“是!”

    柴桑

    “豫章郡主城南昌,乃此地之首,若能攻下,豫章郡可夺。”史越指着地图和众将解释接下来战局。“若是攻下豫章郡,就可兵进鄱阳郡。就此可才攻往建业!”说说而已,别当真,我才不去建业了。

    众将看之,皆点头,一个个眼中战意非常,似乎旷世奇功就在眼前。

    史越见众这般,都不敢想到时说出真相会如何。若能攻下豫章就已经是奇迹了。我军的粮草从荆州公安一路渡水路运来,到了柴桑这里,之后都是陆路。还想攻去建业?到时候饭都吃不上。

    想到此,史越心中感慨,这杨仪督运后军,负责粮草却是厉害。自家军远征在外,各种情况,他却能保证了军需完美支援,人才啊。

    若是没了他,以后谁来负责才安心啊?算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此战舍我其谁!将军,我愿兵去攻取南昌!”张苞突然请命。

    大哥!清醒点!这路很远,路上的城池看不见吗?九江、海昏、永修都有吴军,且步骘退军往了海昏去。

    “吾得知豫章郡一带吴兵不少,各城皆有设防。若想掌控此地,需把各城郡兵力清除,近城九江,先取此。”

    张苞:“好,吾先破此。”

    正令予,一人插话,“大将军,此地不必兵马,就可破之!”

    史越看去,又是李恢。

    “咋?九江也有丞相亲戚?”史越冷问。

    李恢轻笑:“这到不是,吾探得,九江城守将乃吾军熟人也。益州老将,黄权。”


………………………………

第四百八十章 何为忠义

    “黄权?”史越听此名,想起了此人。据说当时刘大头战败,大军败散,不少蜀将士兵都投降吴军。黄权正好也是其中之一。

    “此前潘濬汝也是这么说的。”史越再提起前事。

    李恢:“此二事不可混为一谈。黄权是不得已才降,非他所愿。如今吾国兵马至此,威逼吴国。乃是时机,再加上我书信一番,善言劝导。他必归来。”李恢自信满满,之前劝败,似乎有损颜面。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史越:“公去试试吧。”“张苞,汝起军先锋,往九江先行,李恢虽他同往。”

    二人领命而去。

    九江

    那年战败投敌不止有黄权,还有数量不等的部将。其中有二将名杜路、刘宁,此二人也正好在此城。

    “刘兄,听说了吗?步骘柴桑战败,退往海昏了。现在蜀军要攻占豫章,下一个目的地恐就是这里。”杜路与刘宁言。

    刘宁忧心,“这如何是好,吾等降将,若是被抓,必死无疑。”

    杜路诡笑:“诶,此虽是危机,也是时机。当年降吴,逼不得已。现在可是立功的好机会。我等可暗中联络……”杜路与其说其计。

    刘宁:“这?能成吗?”

    杜路:“主帅乃大将军潘凤,大将军仁德,自然可成。”

    刘宁又想一策,“黄权也在,不如问他意见?让他主动……”

    “先别。”杜路阻之,“吾等和他不熟,不明为人。若他不愿,反而揭发我俩,那时危也。”

    刘宁:“说的是,说的是……”

    正走着,二人皆入内来汇。

    此时堂内黄权和各吴将臣皆在商议,如何退敌。

    有吴将言:“来又如何,我领兵去,暗中伏击,打退他们!”

    话出就被反驳:“步骘、丁奉将军都不得胜,汝去何用,依我看,据城为守,等候援军吧。”

    “不行,此城难守,不需多日,面对蜀军大军,必破,待在此就是坐以待毙。依我看,还是弃城退往海昏。”

    黄权见众争论不休,声道:“众听我言,如今国受危机,失一城,敌就进一步。国危就深一分。一城一地,皆不可弃。”

    众听之默然,突然有一人说:“黄权,汝本是益州将,现在蜀军来了,我们怎知你不是故意向着他们,等他们来攻破,再回国去。”

    吴将臣听之,思略此细。

    黄权:“吾受吴王之恩,在吴之地,必当尽命,不会降。”

    ……

    众商议后,选择据守不战。刘宁、杜路二人离去,相谈。“这黄权说的是真是假?他真不回了?”刘宁疑惑。

    杜路言:“我也不知,那时情势,那种话,可真可假。总之先下手为强,我们先联络蜀来军。”

    张苞、李恢二人进兵往九江城来。

    路上一细作冲出,献上书信,言明来意。

    李恢:“递上来。”

    李恢接过书信看之,不禁一喜,“吾就知,必有这般人。”

    张苞:“怎了?”

    李恢:“先祝贺将军旗开得胜!吾国旧将刘宁、杜路此二人来书,重投回军,愿为内应助之。”

    张苞听名有印象,“哦,我知二人,那年同我出战的。不过万一是假呢?”

    “这可放心,到时让二人趁夜开城,以示真假。”李恢解释,“再言,我还要与书黄权,劝其归降。不差二人。”

    张苞:“麻烦啊,不如我们直接攻城算了。”

    “那不行,可亲取之,怎可损兵。吾军兵力不多,将军不可乱来。”李恢提醒道。

    张苞听此想起临行前大将军郑重提醒,爱惜兵将,莫乱攻战之类的话。“先按李公言吧。”

    李恢让细作带书回去给刘宁、杜路二人,并与书一封,让其它细作带给黄权。

    九江城

    黄权收到了书信,看之发现乃是蜀军来劝降,上所言:“将军叛离吾主,先帝并不怪之。知汝非本愿,乃是迫不得已。先帝在世曾言,是他对不住汝等。汝家属在国,依旧享将军职位之待。如今吾军攻至,还望将军重投故国。”

    黄权看之,不由泣下。

    而刘宁、杜路二人收到李恢回信,大喜。

    “成也!我就知。”杜路道:“等至时日,吾等杀城守兵,偷开城门,那时攻破此地,可谓是带功而归。”

    城外不远,蜀军下寨等候

    “将军来书了!”李恢大喜,来报张苞。

    张苞这些时日等得心烦,来来回回的,若给自己攻城,说不定早破了。“怎么?又说何?”

    李恢言:“黄权将军来书,愿归降回。听候指挥。且杜路、刘宁二人已经约定了时间,开城迎入。”

    “吾就等此!哪一日!”张苞大喜,终于决定好了。

    李恢考虑到其他情况,沉声道:“将军,莫急。在等等,等时日到,吾回书往。”

    “有完没完?”张苞不悦道。

    ……

    待到约定之期,当夜

    刘宁、杜路二人是今夜城守之将,就在今早他们新收到一封回书,书上言黄权也归降了。

    “黄权果然也归降了,意料之中。”杜路淡言,毕竟这种事,之前就有先例。

    刘宁:“不过,我们才是首功,今夜开城的是我们。”

    杜路:“那是,吾二人之劳,可没必要分享。”

    正说间,黄权走上城来。

    “人来了。”杜路提醒。

    黄权走过,轻声问之,“今夜开城是吗?”

    刘宁:“将军说何?吾等只是为守在此而已?”

    黄权目眺远去,突然道:“人来了。”

    二人同看去,一队人马摸黑而来,领首张苞、李恢,直至城下,才被吴军发现。

    吴兵惊慌,“将军,敌来了!”

    杜路对刘宁道:“去开城!快!”

    “倏!”寒光一闪,杜路人头落地。

    刘宁被面前所景震住,呆立不动,“黄……黄权……你”

    城下

    张苞对问李恢:“今夜会开城吗?”

    李恢肃目看上,淡言:“等等就知了。”

    不多时,两具尸首从城上扔下,乃是杜路和刘宁。

    黄权站至墙头,俯视下方蜀军,喝道:“吾受吴主之恩,以死守城,断不会再犯前错!”

    李恢叹声:“今夜,不会开了。”

    李恢故意在今日才让细作送书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