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朱厚照突然提起理学老臣韩文的奏疏后,他就看见了一熟悉的身影正在对面轩窗上趴在一女子的玉背上做活塞运动,而那人正是理学名臣、前户部尚书韩文。

    朱厚照不由得看向了张鹤龄:“这是怎么回事,韩老尚书怎么也在这里。”

    张鹤龄见皇帝朱厚照脸黑得可怕,也不好说韩老尚书是这里的常客,只得讪笑道:“这里有些清倌颇通文艺,皆是臣请的扬州有经验的妈妈所教,其中,有一名玉爱的,乃是韩老尚书知己,他们想必也只是嫌这广东天热,所以也就宽衣相谈了!韩老尚书乃是品德端正之人,自然是不耻于风月之事的。”

    “行了!朕又不是三岁小孩!少拿假话骗朕,宽衣相谈的话,又为何贴在一起,去传韩老尚书来!”

    朱厚照正想着要不要起复韩文把天下这奢靡风气纠正一下,却也没想到连所谓的理学君子也是道貌岸然之辈,管不住自己的第三条腿,也在这南国风流地做起了那饮髓吸露之事。

    一时,韩文一步三摇的来到了朱厚照这里,嗫嚅着嘴朝朱厚照作揖下拜:“老臣见过陛下,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行了,老尚书,您在对面阁楼上做什么?”朱厚照说后问道。

    “回禀陛下,臣和玉兄在谈论学问,刚刚还从诗词歌赋谈到了经史子集”,韩老尚书回道。

    “那你所说的这位玉兄的才气如何?”朱厚照问道。

    “陛下,实不相瞒,这位玉兄之才可谓学富五车,她在宋史上的研究上尤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韩老尚书回道。

    “去传那位韩老尚书口中的那位玉兄来,朕倒想看看,她到底有多大的才气!”朱厚照不由得怒极反笑起来。

    一时。

    便有一发髻松散,衣礽半开,抹胸只一侧吊在香肩上,另一侧露着一痕雪白,弱比西子,媚赛貂蝉的女子被带了进来,这女子一进来就先向朱厚照欠了欠身。

    朱厚照见此只给焦芳递了眼色,焦芳明白朱厚照的意思,便代朱厚照问道:“听韩老尚书说,你学富五车,对宋史极为钻研,我且问你,可对熙宁之后的朋党之争有何见解?”

    这女子玉爱只挑着一双桃花眼看了看焦芳一眼,又看了韩老尚书一眼:“妾身不知,妾身亦不知韩老爷是什么尚书,只是不知众位老爷唤妾身前来是为何事?”

    朱厚照摆了摆手,示意焦芳让这女子退下。

    焦芳会意便让人把这女子带了下去。

    旋即,朱厚照才笑着对韩老尚书说道:“韩老尚书,你还是真会编啊,人说少年慕色,朕却没想到老年也是如此,当然,按理,这也没什么,可你何必欺瞒朕,不过,朕倒也想问问,你之前上疏建言朝廷匡正风气,可为何你自己却先带坏了这风气?”

    “老臣,老臣,老臣有罪!”

    韩老尚书说着突然又道:“可老臣与玉爱是真情所致啊,陛下!老臣愿为玉爱休老妻,与她共结连理,请陛下做主!”

    “哼!”

    朱厚照哼了一声,就直接离开了这里,说道:“这些公卿官宦还真是少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真正是让人烦闷!传旨,韩老尚书私德有亏,不堪为天下臣表,贬黜为民,发往帝国海贸公司听用,或可于将来在教授印度土人之汉文上发挥价值!”


………………………………

第269章 在大明搞拆迁

    募集到的公债资金依旧在上涨!

    短短不到三月,整个大明证券交易所就通过发售公债募集到了五百多万银元!

    朱厚照看着从广州府运来的成箱成箱的银元票据,不由得问着夏言:“这些钱,想必够你打三次印度果阿城了,你打算如何安排这笔资金?”

    “回陛下,按照臣和汪制台的预算,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现在在果阿的佛郎机舰队有二十一艘船,火炮四十门,士兵一千六百人,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和奴隶一万两千人;所以,臣打算准备一艘三级战列舰,配置士兵七百五十人,三艘四级战列舰,配备士兵为一艘三百五十人,合计一千余人,加上负责冲锋、焚毁、登陆各类战船十艘,合计官兵两千余人,加上火枪弹药神火飞鸦等和饷银,费银一百万银元左右!剩余的四百多万,臣还未想好,请陛下示下!”

    夏言回道。

    夏言的确没有想好,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发行公债可以募集这么多资金。

    两广的官员也没有想到,都兴奋地看着皇帝朱厚照,看看皇帝朱厚照怎么安排这笔资金。

    当然,因为帝国海贸总公司是属于大明国营的公司,是夏言以南洋大臣的名义组建的,因而这些资金都属于公款,不属于私人,所以,也只能由朱厚照这个皇帝来安排。

    这也算是这个殖民时代的特殊之处,大型海贸公司都是国家或皇室所有,尤其是大明这种中央集权帝国,私人资本即商人很难在海贸上与朝廷抗衡,可以说,整个大明的海洋利益现在几乎都控制在官府朝廷手里。

    朱厚照很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对于维系帝国稳定具有很大的意义。

    无论是银行如皇家银行,大明中央银行,工业如皇家工业公司,以及工程如基建局等都是皇家与朝廷为第一所有者。

    这也算是大明特色。

    而现在,朱厚照要做的时候如何利益大明朝廷占据的这绝大部分资金去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

    朱厚照不由得想到了前几日自己在海天盛苑遇见的事,他不得不承认,随着大明资本主义的兴起,大明的权贵官宦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奢靡。

    如今这证券交易所一建立起来,靠炒钱玩金融发财的机会更多了后,更易让这些握有帝国大部分利益的权贵官宦们好逸恶劳,而不再把资金投资到实业上,这样就不能促进大明的生产力得到发展。

    因此,朱厚照觉得自己作为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大的资本家,得首先不能让帝国的资金流入到帝国贵族的床上去变成一滴滴0精0液。

    “明日,召集在濠镜的四品以上文武官员,朕决意开一次朝会,具体商议一下这些资金如何用,以及将来的朝廷公利如何用,让焦阁老与韩文和寿宁侯、襄城伯也参加吧”。

    朱厚照说着就连夜回到了自己在濠镜的驻跸之处,并将如何利用国家得到的大量公款惠于民而不使民懒惰的想法都写在了纸上,数次修改成最终文案后,才于第二日在朝会上提了出来:“这是朕昨夜连夜写好的,你们先传看一下,然后朕再说如何安排。”

    夏言等官员连忙称是,相继传看起来。

    而朱厚照也待这些人传看后,说道:“最近,朕来广州看到了很多达官贵人的不检点之处,饶是曾经做过内阁首辅乃至尚书这样的公卿名臣,也深陷其中,真正令朕痛心,我大明强盛,外虏自然是灭不了我们的,如果有一天,大明衰败且走向灭亡,除了朕这个皇帝自甘堕落会是一种原因外,你们这些公侯官宦腐化堕落也是一种原因!”

    朱厚照开头这么一句,让在场的一干官员都不由得低下了头,尤其是焦芳与韩文等人。

    大家心里都清楚,清楚皇帝朱厚照说的没错,比起正德初年以前,如今谁不是娇妻美妾,纵情声色,乃至建豪宅,比奢侈,虽朝廷三令五申,但依旧难以禁绝,甚至愈演愈烈。

    谁都知道这不是好现象,但除了说一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外,剩下的就只能拿眼下是太平盛世所以可以享乐来安慰自己,毕竟自己作为一介臣子百姓,又能做什么呢。

    “朕知道,在帝国开海之后面对大量财富流入时,你们会迷茫会不知所措,甚至你们只会说这是朝廷重商开海之弊,要理体圣用,最好弃商利,重农为本,但朕要说的是,不能因为钱财能消磨人的意志而就不追求国强民富”。

    朱厚照说着又道:“关于大明朝廷之公利,如何安排,朕已经写在了上面,朕现在再简单说一下,朝廷赚钱自然是为了强国富民,而强国自然好理解,无疑是练精兵,制造精良的军械与战舰,但富民呢,就不能简简单单把钱发给老百姓,那样只会让百姓坐享朝廷之恩惠,而不再勤劳,那样只会毁国灭族!”

    “所以,朕认为,朝廷之公利应该主要花在利于国家强盛与天下百姓之共同利益之事上,比如建官办贫民医院,建学堂,甚至可以建一些官府和百姓咨询的机构,如律法咨询机构,还有政策咨询机构,另外就是养济院,增加养老之待遇!”

    “譬如这次这剩余的四百多万银元,待新航线开辟后,从濠镜到广州的海路也会兴盛起来,你们广州的官员可以先用这笔资金在广州沿海打造一个更好的港口;

    除此之外,一旦要打造港口,就得搬迁周边的贫民百姓,到时候官府直接赔付巨额资金,甚至先提前半年乃至一年提出搬迁告示,这样让百姓们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自然也就能把这笔钱用最好的方式花出去。”

    朱厚照这么一说,广东左布政使张润不由得说道:“陛下,百姓素来狡猾刁钻,若官府提前发布搬迁告示,臣恐这些刁民会趁机加盖房屋,到时候官府赔偿之搬迁款会更多。”

    “朕的意思,就是要给这些百姓们占便宜的机会,朝廷得到的大量资金与其通过分股给富庶的士绅,让其追求享乐,不如让这些普通百姓得了去,他们虽然刁滑,但还算勤劳,把得到公利分于他们也不至于让他们一下子也好逸恶劳起来;

    而且他们加盖房屋,肯定需要大量砖瓦泥浆,这就可以促进烧砖制瓦之作坊收入,甚至,你们广州官府可以要求只对水泥砖瓦房赔偿,这样还能促进大明水泥作坊想办法提高水泥产量!”

    “另外,你们还可以将广东境内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学堂乃至最好的福利集中到搬迁百姓附近的城区,且还在搬迁百姓附近的城区建设最好的房子售卖,房子集中为一个坊,坊内配备园子、护卫乃至专门为本坊百姓做事的机构,这个机构也可以叫物业公司!明白吗?”

    “这样一来,你们可以抬高这里的房子价格,可以直接让一些商人开发,你们只卖官地,但价格卖得要高些,让老百姓们得把你们官府给他们赔偿的拆迁款全部花进去,这样他们尽管住进了最好的房子有了最安宁祥和的生活,但手上是没钱的,要想追求享乐只能继续劳动,继续耕田也罢,还是打渔也罢,总之,作为官府要让富者不能过富,贫者不能过贫,最终可能的结果是让大明所有的子民都变得富裕起来!”

    朱厚照这么一说,让在场的官员都似醍醐灌顶般带着惊愕的神色看着朱厚照,他们似乎开始有些明白把利润最大的行业控制在朝廷手里的好处。

    在场的官员大都也是深受儒家教育的官员,对古时的大同社会也都有一种憧憬,如今听朱厚照最终让大明实现让所有人都富裕,也都有些期待起来。

    夏言此时就不由得笑了起来,暗自想道:“让所有人都富庶起来,以往只觉得这只不过是世人之幻想,如今听陛下这么说,似乎倒也有实现之可能,无论如何,我夏言也得跟着陛下试着这么做一次,让朝廷支配天下之利,让富者不能过富,让贫者不能过贫。”

    “当然,这个很难实现,至少短期内不能实现,但无论如何,人之所欲无法禁绝,只要让人没有在比他人绝对富庶前,他是不会满足的,所以,我们不能让士民有太多闲钱,可以让他们的房子越来越好,让他们走的路越来越好,让他们的父母官也就是你们越来越清廉,让他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吃的越来越好,但就是不能让他越来越闲!”

    朱厚照说后便问道:“都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在场的官僚皆站起来齐声回道。

    于是。

    三日后。

    广东左布政使张润发布告示,准备建造广州港,而广州一些沿海渔村俱需要搬迁,官府会按平价之高五成价格赔偿,而房子中,对水泥砖瓦房赔偿价加一倍,且按三尺见方计算赔偿房屋价格,低于三尺见方的面积不算。

    广州一些沿海百姓闻之纷纷建房,一时广州境内水泥作坊与砖瓦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

第270章 官府操控资本

    “听说了吗,葛老财家加盖了三间房,全是水泥涂的墙,啧啧!”广州府一百姓名薛金者在一野外茶棚对自己好友霍恩说道。

    “自然听说了,我那大哥回来说,官府说了,就算是自家的地与家门前的路和坝子用了水泥与砖的,也是要加倍赔的,如今官府有钱,又因为皇上在我们广东坐镇,底下的官员不敢对老百姓们太坏!所以才这么大方,对了,你家盖房了没?”霍恩也接过话来道。

    “刚借钱盖了一间,到时候就等着官府赔呢,反正我们这些百姓是拗不过官府的,左右是要搬,多赔点自然是好的!”薛金笑着回道。

    “可不是,我准备再去邻村我舅家再借些银元,把家里的地都抹上水泥,多栽几棵树,反正官府告示里说了,树也是要赔的。”霍恩说道

    ……

    整个广州港待迁区域的村民都在茶余饭后议论起来。

    连带着一些大宗族也关注起这事来。

    广州府待迁区域的石邦柱也听说了官府要建广州港而自己村子要拆迁的事,但他是石家的庶房,自然也做不了主,是该加盖房屋还是不该加盖房屋。

    何况,如果族里不同意,他自己一个庶房也没那财力。

    但偏偏这时候,嫡系长房石举人就亲自把石邦柱叫了去:“五弟啊,族里听说你家里人口多,生计艰难,没钱建新房子,愚兄和族里的几位耆老商议了一下,决定召集族人帮你在你的家土地上建房子,但是你将来得了赔偿金,得有一半归族里,作为族产,你可愿意?”

    石邦柱一想到自己家里穷,靠在码头做苦力为生,住的是草棚,本来也值不了什么钱,即便是那赔偿金一半给族里,自己也是划算的,便也答应了下来。

    于是,石氏宗族便以全族之力,准备帮石邦柱等族里贫穷的庶出族人修建水泥砖瓦房。

    而很快,做过一任知县的广州当地乡绅邝舟就找到了这石举人:“石朋友,听说,你们族里大建房子,愚兄虽然没这福分,没能在这一带有土地,但是,你得用我们家的水泥和砖,愚兄自然少不了你好处。”

    “这个还请邝先生见谅,我已经答应了我妻家罗翰林,用他们家的水泥砖瓦。”

    石举人带着歉意说道。

    ……

    这样的现象就在广州府一带持续发生着。

    百姓们加盖房屋,而士绅们则也趁机开厂开作坊搞事业赚钱。

    而也因此。

    没多久。

    广州府一带的士绅百姓都没闲钱了。

    中上层收入的士绅们把钱拿去买了公债或者开了厂。

    而中下层收入的百姓们则把钱拿去建了房。

    连带着最底层的贫民也在宗族帮助下,把每天挣到的微薄收入也花了出去。

    民间资本几乎都变成了砖瓦水泥还有家具以及工人手上的二两新切猪肉和半筐鲜鱼。

    ……

    约莫半年后,民间资本差不多都转移到如水泥、砖瓦、木材加工这些实业中后,而两广的布政司也在这时候开始下诏令,着统计共需要多少拆迁款。

    三河村的恽里正拿着账簿笔墨来到了渔民林富家里,直接问着林富:“林老爹,你家几间水泥砖瓦房,几棵树,几条船,几个人,几亩田地啊!”

    “回里正,我家就一间水泥砖瓦房,三棵树,一条船,三个人!五亩田,三亩地!”这林富回道。

    “胡说,你这明明是两间半,我帮您测测,你家这树,是四棵吧,不对,六棵,这两棵树苗也算一棵,船自然是三条船,一人一条,你家这鸡鸭怎么也有三四只,就各填五只。”

    这里正说后就开始丈量起来,然后就在自己账簿上写上:“三河村户主:林富,水泥砖瓦房三间,合计贰拾丈又柒方,居所百米内有树八棵,船四条,鸡七只,鸭六只,家有四人,三丁一口!田七亩,地六亩。”

    这里正写完便又道:“林老爹,您看,是不是这个数,别少报,多报没啥,不要让自己吃了亏,左右都是官府赔钱,是的话,就按个手印。”

    这林富本来不敢偷奸耍滑,听里正这么一提醒,忙道:“好像家里还有半亩多点山地,本来打算种的,但种不起。”

    “你说你怎么忘了这个,我看了你那哪是半亩多点的山地,你那明明是上等旱田,足足两亩!”

    这里正说后就加了三亩到账簿上去,然后又让林富确认。

    林富也不认识字,又因为知道自己在里正照顾下得了好处,也就忙开开心心地盖了手印:“谢谢里正您,要不您今晚吃了饭再走,正好让我浑家给您捞条鱼!”

    “不了,我还要去别家呢,上面催得紧!得赶紧登记完”,这里正说着就走了。

    没几日,这里正的账簿便到了广州府邰典吏手里:“典吏老爷,这是三河村的账簿,您过目!”

    邰典吏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待这里正一走,就把这里正的账簿拿给自己下属书办:“老规矩,立即按照这上面的记录重造一册,所有人口田地房子都翻倍!”

    ……

    在百姓、胥吏等的操作下,整个广州港建设区的拆迁款是翻了又翻。

    正因为此。

    虽然大家都没了钱,但却都比往日更有希望的活着,都在期盼着从官府这里得到更多的钱。

    而这时候。

    广东左布政使张润与广州知府姚隆等官员找到了朱厚照:“陛下,需要赔偿的拆迁款出来了,但需要赔偿的拆迁款数目不小啊,发售公债所募集到四百多万结余银元完全不够支付这笔拆迁款。”

    “陛下,据臣看来,皆是底下的刁民胥吏虚假乱报所致,朝廷以善政待民,而民却不知恩,只知图公家之利!以臣看,不如不问其家中多少房子田地,只一律按每户一定数目的银元赔了便是!”

    这时候,巡按御史梁直不由得说道。

    朱厚照见此则说道:“唯利是图乃人之本性,胥吏百姓得此机会自然会如此,诸位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也应该明白才是,但也不要因此就不问其贫富统一赔偿,那样只会对贫富之民皆不利,何况官府之银本就来自于民,用之于民也无妨!”

    “除此之外,这些数目虽然很多是虚报的,但能肯定的是,就算是胥吏狡猾,官员包庇,但即便是最贫困的百姓也是得利的,这样他们才不会有搬迁怨恨官府,反而会对官府感到愧疚乃至感恩,认为官府很好,而不至于民变发生,以后官府要做什么事也就更容易!”

    “另外,朕也说了,官府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百姓得利,不至于贫富悬殊而民怨加深,至于从刁民到胥吏手里的钱,官府自然也有办法收回来!只要不太过分,没必要对自己国家的子民太狠!”

    朱厚照说后便果断吩咐道:“如数赔偿!钱不够的话,就找皇家银行贷款!以将来开辟新航线后之税银为抵押!”

    “臣等遵旨!”两广官员回道。

    而这时候,朱厚照又说道:“在拆迁款下发之前,新建港的高等居坊也得开始建设了,数量不要太多,要刚好比拆迁之户多几成的房子就够。”

    于是。

    没多久,在秋意渐浓之时,广州港附近的一片官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华美的房子,俱是内贴水泥外贴瓷砖,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皆俱全的院落房屋,而且广州府内有名的大夫和先生都被迁到这里,开医馆开学堂,甚至还直接被取名为解元坊。

    “听说了吗,对面那大坊是府台为提升广州城形象,要与扬州府、成都府比,所以特意把前元一位平章老爷留下的府邸改建为了解元坊,特地请了广州府内仅有的一名解元公雷老爷在里面开了学堂,还有广州府里一共三名进士出身的老爷都搬去了那里;

    听说府台大人下了告示,广州府内的百姓皆可购买其房,做解元坊业主,业主这个名字倒也新鲜,但买了房住进去的刘秀才说,里面还有专门提供自来水的物业公司,还替你保卫家里的安全,你要是家里有那处坏了,还可以让这物业公司给你来修,在里面当了业主就跟当了官老爷似的!”

    “竟有这样的好住处?有名医开的医馆,看病自然是不担心了,有解元老爷开的学堂,读书举业自然是不担心了,还有护卫?这就不担心海匪来闹了,这样的地方,我们这些庶民真能住?”

    “是真的,邻村那卖油的廖麻子就搬了进去,还和解元老爷做了邻居,如今他那孩子都在解元老爷的学堂上课呢,说是官府安排的,解元老爷的开的学堂是官办学堂,解元坊的孩子都被安排到那里读书。”

    “这样的地方不便宜吧?”

    “那是自然,一丈见方的地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