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重洪说着就拿出了一张大面额的银元票据,席书见此当场就愤然一甩袖:“尔等把我天朝官员当成什么人了!这件事,本官就当没发生,否则的话,一旦让东厂督察司的人知道,你就算是朝鲜的使臣,也难逃枭首剥皮之罪!”

    大明才刚刚严打过贪污受贿之事,席书自然不敢在这个时候受朝鲜使臣的好处,何况,他还知道皇帝已经宣布大明拥有治外法权,所有外番在大明犯罪,会按照本国律法治罪,而自己收外番的贿赂自然也会按照大明本国律法治罪。

    崔重洪在此之前打探过大明高官们的品性,在他的印象里,这位礼部左侍郎席大人是喜欢银元的,但他没想到这位席大人竟然会拒收自己的银元票据,他不由得很是惊愕:“怎么回事,这大明如今的吏治会变得如此清明?”

    席书离开会同馆后就没再见这崔重洪,而崔重洪等朝鲜使臣也只能继续住在会同馆。

    不过,朱厚照这里倒是收到了康海关于朝鲜使臣朝贡处理事宜的奏报。

    按照康海的意思,则是按照惯例,赐给这些朝鲜使臣一些丝绢布匹等就是,且顺便赐宴款待。

    但朱厚照并不想再实行这种朝贡制度,有时候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明明大明是强盛的帝国,但反而跟弱国一样,在一些利益上甘愿自己吃亏,难道就为了睦邻友好?

    可友好也不是这么友好的,在朱厚照看来,作为一个强盛的帝国不灭掉你已经算最大的友好了,但也没必要让自己吃亏,拿金钱去换取周边环境的和睦。

    因为这样的话,损失的还是本国百姓的利益,而本国百姓的太平也不需要你用金钱去向孱弱的小国购买。

    所以,朱厚照有意要改革这种儒家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朝贡制度,他不需要这些万国来朝的虚名。

    “陛下,您是说要改革朝贡制度?”

    康海听到朱厚照的目的后,倒是吃了一惊,因为朝贡制度实行了一百多年,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朝贡制度需要改动。

    朱厚照点了点头。

    康海不知道自己该反对还是该支持,他知道自己这位皇帝陛下与孝宗皇帝不一样,从来不是等文臣提出改革建议然后自己再决定改不改,而是由皇帝自己提出改革意见,底下的大臣再提出反对或支持的意见。

    虽然康海庆幸的是,皇帝陛下在这种涉及朝政改革的事时,也能容得下不同意见,甚至还会有耐心和自己这些臣僚交流,直到商议出最完善的方案为止。

    但这也导致为官者不得不主动思考,思考皇帝为何要改革某项朝政。

    比如现在。

    康海就不得不开始思考着皇帝为何要取缔朝贡制度,他不能直接问皇帝朱厚照为什么要改革朝贡制度,那样会被皇帝轻视,轻视自己尸位素餐,看不出朝贡制度的弊端。

    当然,正因为有一位动不动要群臣对帝国现有制度的合理性进行思考的皇帝,康海也不得不时常对帝国的朝政相关制度思索过,这朝政制度的好坏,他也思索过,而不是依照惯例,按部就班地完成。

    如今康海也能猜到皇帝陛下朱厚照要取缔朝贡制度无非是因为大明在这个制度中其实是吃亏的,基本上,大明都要为招待这些使团与赐礼而花费不少钱财。

    但取缔朝贡制度后,与这些外藩各国如何交流,康海也没有想到解决办法。

    而且大明是宗主国,对于这些外藩,大明又不能不管,何况这些外藩的安危也会影响到大明的安危。

    “陛下,臣敢问,取消朝贡制度后,这些来朝贡者该如何处置?另外,礼部该如何接洽?”

    康海问道。

    “这个分两种,如果是大明的藩属国,他们就相当于是我们的走狗,他们可以来朝贡,但必须签订朝贡条约!

    比如,这朝鲜国可以每三年朝贡一次,以人口数量计算,每人朝贡一银元,那么朝鲜国每三年当应给大明朝贡等同人口数量的银元,当然,进贡银元可以用领土租借权与矿山开采权以及关税征收权做抵押!

    当然,朝鲜还需要每三年向大明提供他们户曹的人口数量统计册!而大明则不需要再给朝鲜国赐予礼物,大明只会保证给予他们三年的和平时间!”

    “如果不是大明的藩属国,自然没必要来朝贡,但他们也会被我大明视为敌国,朕不会允许与大明平等的帝国存在!大明也不会对他们国家的安全负责!”

    朱厚照说道。

    康海听后不由得一惊,心里盘算道:“三年朝贡一次,以该藩属国一人一银元计算,朝贡银元数量等同于人口数量,而仅朝鲜一国估计就得朝贡数百万银元,数百万银元对于大明帝国尚且是一笔巨款,对于朝鲜而言则更是一笔巨款!”

    因而,康海不由得说道:“陛下,这样一来,会使得各藩属国负担巨大,只怕他们不再愿意承认大明为他们的宗主国。”

    “那大明便没有保护他们的必要,也没有尊重他们领土与一些主权的必要”,朱厚照说道。

    康海一听无可辩驳,只又问道:

    “诚如陛下所言,既然如此,涉及两国邦交之事该如何处之?大明是否还需要派使臣出使宣召?”

    “愿意与大明建交或者承认大明为宗主国者,朕可以让他们帝国京城租借房屋作为大使馆,且在与大明断交之前,该国的大使馆可以一直存在,他们可以派官员常驻大使馆,与大明进行交流!当然,朕也会派大使去该国建立大使馆!”

    朱厚照说后,康海便再次陷入了疑惑与思考之中,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大使馆”这个词,但他也能理解,只问道:“敢问陛下,这大使馆是由我们提供保护与银款吗?”

    “自然不是,由他们本国提供”,朱厚照说道,他才不会让以后的各国的大使馆像现在的会同馆一样,由大明朝廷把这些各国使臣的吃喝拉撒全管了,虽然礼部的钱大部分都是教坊司挣的钱,但也是不能白花的。

    康海又问了几个问题,在彻底弄明白了朱厚照的意图后才离开了西苑,而这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京师大学的学生们开始翻各大公侯府的院墙与某些千金小姐私会的时候,但康海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内阁,思索着如何完成皇帝陛下要自己改革朝贡制度的任务。

    待次日天明,康海在案桌上醒来后,礼部左侍郎席书便找到了康海,向康海禀告了朝鲜使臣崔重洪意图行贿自己的事,席书之所以向康海禀报此事,自然是担心将来被人弹劾自己受贿的话,好有个上官替自己作证自己没有受贿。

    “这个崔重洪!竟然敢收买我天朝官员,这是在有意腐蚀我大明吏治!但是,这也说明他有什么别的企图!不过现在也管不了他,如今,陛下有意改革我大明的朝贡制度;

    但现在,偏偏礼部尚书欧阳旦在养病,便由你与主客司的官员立即起草一份新的大明朝贡与邦交制度吧,到时候,老夫与陛下通过后,再交给翰林院,记入《大明会典》!”

    康海说后就向这礼部左侍郎席书将大明新的外交政策细细说了起来。

    席书听后十分惊愕:“首揆!这,这,这是否太过霸道,只怕外藩诸国不会愿意再承认大明为宗主国,那而今陛下之帝王伟业岂不毁于一旦?!”

    “陛下岂会自断自己的帝王伟业,陛下是千古难逢的大帝,其谋略自然比你我远,这些外藩若如现在这样被我大明养着,他们也只是表面上尊崇我大明,内心则并不会畏惧,甚至一旦有机会还会吞噬我大明领地,他朝鲜之前为高丽时,不就有意蚕食我辽东之地之举!”

    “如今,为防将来外藩诸国做大,威胁我大明,只能先断其崛起之机会!”

    康海说后便让席书草拟新的朝贡与邦交制度。

    席书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正三品礼部左侍郎,没有资格质疑朝廷的新政,便也就老老实实地按照康海的意思写了起来。

    三日后。

    康海正式把大明新的外交政策递交到了大明皇帝朱厚照的手里。

    朱厚照看了后很是满意,便让另外两名内阁阁臣看看,但这时候,一旁的张璁则说道:“陛下,臣建议,如果一国既认我大明为宗主国,那么在承认别的国家为宗主国时,理应在给别的国家相应贡礼时理应向我大明也增加进贡同样的贡礼,否则,我大明可以视为该藩属国背叛了大明!”

    朱厚照听后很是赞同,忙令康海加上,心想这样如果一个藩属国如朝鲜真的称臣于日本或者其他国家,那么在给予日本与其他国家的特权和待遇的时候,也必须给予大明同样的特权和待遇。

    看着新出炉的大明外交政策,朱厚照认为这才是大明近代外交的开始,而大明的外交历史也注定因此翻开新的篇章,不再是农耕文明时期那种温和仁厚的外交方式,而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方式。


………………………………

第294章 背叛大明者,大明必将讨伐之

    朝鲜使臣崔重洪现在心里是越发的焦急和不安起来,他不明白为何大明朝廷的高官和皇帝一直不肯再见自己。

    崔重洪本来是想趁着此次来出使大明的机会,恳请大明停止要求自己朝鲜国建孔庙和孔子学院的工程,且免掉自己朝鲜国在世界投资银行所贷的款。

    当然,崔重洪也知道这件事要想说动大明皇帝肯定很难的。

    因而他便想着拿钱收买大明官员,让大明官员帮助自己实现此事,但他没想到自己行贿的行为竟然遭到了大明官员礼部左侍郎席书的拒绝!

    而现在,自己甚至连一个有分量的大明官员都没看见。

    甚至,连朝贡本应该有的回赐礼物与赐宴都没有出现,更别提允许使团与京城百姓互市的事了。

    而过了许久后,礼部左侍郎席书才来见了这崔重浩。

    一见这崔重浩,席书便将一本关于大明新外交政策的报刊交给这崔重浩:“崔使臣,这个你待会拿去看看,本官现在只问你一句,贵国是否为大明之藩属?”

    崔重浩还不清楚朱厚照也就改变了大明的外交政策,见席书拿了本报刊在自己面前,也知道这是大明眼下比较流通的事物,知道这个叫报纸,但他现在也只看见这报刊头版上写着的是“内阁关于改革朝贡制度与外交政策的决议”,也不知道具体内容,所以听席书这么问,只下意识地回道:

    “大明自然是我国之宗主国,我朝鲜自然是大明之藩属!”

    “既然如此,现在本官给你三点提示:

    第一、你现在需要回朝鲜把你们朝鲜的人口册子拿一本来给我大明;

    第二、你们需要提供与人口等同数量的银元作为进贡之物,当然可以用同数量银元价值的矿山开采权与领地租借权以及关税权为抵押,你们自己需商量好;

    第三、你现在可以租借我大明的一处房屋作为贵国的大使馆,并让你们的国王派一名官员常驻我大明!”

    席书说完就辞别了崔重洪。

    而崔重洪听了席书的三点提示后直接是一脸懵逼,他只好把报纸拿起认认真真看了起来,但越看他越是愤怒,最后竟也实在忍不住把报纸啪的一声拍在了桌上:

    “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这怎么能是一宗主国所为!我朝鲜决不能接受有这样的宗主国!”

    崔重洪很愤怒,他没想到大明朝廷会提出这样的外交政策。

    当然,崔重洪现在也知道自己想让大明朝廷取消要求自己朝鲜国建孔庙与孔子学院的事是不可能了,而免掉朝鲜国在世界投资银行的贷款就更加不可能。

    但是。

    崔重洪还是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空空如也的回朝鲜。

    崔重洪现在只希望大明能回赐礼物,以及给予自己使团贸易的机会,毕竟他们带来这么多商品,是需要销售出去的。

    同时,崔重洪还希望能得到赐宴的机会,好亲自游说一下大明皇帝朱厚照,希望让大明皇帝朱厚照放弃这种过分的要求,而不至于失去自己朝鲜国的机会。

    不过。

    朱厚照可没想要赐宴这崔重洪,对于大明自己国家的官员,他作为帝国元首自然要赐宴增进一下情感。

    但对于崔重洪这种外番官员,他则没有这个心思,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不可能有所谓的感情。

    因为一旦朱厚照要因为对某个国家的感情而去帮助某个国家,那样只会损失本国百姓的利益。

    当然,对于朝鲜使团朝贡的贡品,朱厚照也没打算要归还。

    本来就是,朝鲜现在还是大明的藩属,藩属献上来的贡品,自己自然没有归还的必要。

    除此之外。

    朱厚照还下达了逐客令,直接要求内阁传达钧旨给礼部,让礼部要求崔重洪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开大明,而且在明年中秋之前把自己本国朝鲜的决定告知给大明。

    作为外籍人员,不得长期留在大明。

    崔重洪因此也只得在一个月期限将要到来时离开了京师。

    崔重洪离开京师会同馆的时候,狠狠地跺了会同馆地面几脚,然后才直接坐上马车,直接纵马驰回了朝鲜。

    朝鲜国王李怿在知道大明新的外交政策后是勃然大怒,直接把案桌都给掀翻了,当即表示朝鲜国不再奉大明为宗主国。

    而且,朝鲜国王李怿还下令停办现有孔庙与孔子学院的建设工程,且不再偿还自己朝鲜国在大明世界投资银行的贷款,甚至也不愿意派所谓的大使来大明京师城,在他们眼里派大使来与派人质去没什么差别。

    因而,朝鲜国的官员也都互相推诿到没人愿意来大明做大使的地步。

    朱厚照就猜到朝鲜国会拒绝这样干,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气恼,本来他这样做就是要逼走这些所谓的藩属国,以避免大明将来无法没有压力地进行着资本主义的扩张。

    而如今这些藩属国如朝鲜背叛大明不再承认大明为他们的宗主国,也让大明在将来消灭这些国家时毫无压力。

    不过,朱厚照还是让礼部发言人即主客司观政进士徐阶对朝鲜不再承认大明为宗主国的事发表了官方言论。

    “对于朝鲜国不再承认我大明为宗主国的事,本人和大明朝廷对此表示甚为遗憾,与此同时,大明对于朝鲜国这种背叛宗主国的行为也感到极为愤怒!

    所以,大明希望朝鲜能尽快改正现在的错误,要朝鲜国王对于自己的鲁莽行为道歉,且要给大明赔偿一笔资金,否则,大明将举国讨伐!”

    徐阶的话在报纸上被报道出来后,在大明民间引起了极大反响,因此,也给保守派的儒臣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不过。

    朱厚照也因此让边军总参谋部开始确立将来作战的主要战略,特别是针对朝鲜。

    然而,朱厚照也因此知道自己要想让大明帝国继续控制朝鲜,而且是从朝鲜国得到更多的利益,大明就需要先控制辽东,经略好辽东。

    正因为此,开发辽东的事依旧是最为重要的事。

    但在辽东侧翼却还有一个不安定的势力的存在,那便是朵颜卫的花当。

    朱厚照现在已经多次收到花当要求增加贡使的要求,但他没有答应,因为他知道增加朵颜卫的贡使数量,就要增加赏赐数目,大明就亏损更大。

    如今的大明南方开始了蒸汽工业化生产,蒸汽动力带来的工业革命让大明的商品正迅速抢夺着全球的贸易市场。

    而大明帝国的国库收入也急剧增加。

    但是,蒸汽工业带来的弊端也开始出现,尤其是在朱厚照准予皇家工业公司向出售蒸汽纺纱机与织布机后,各大传统纺织作坊纷纷更新换代或者破产,而原来的纺织工人也纷纷下岗失业。

    失业率增加的问题是朱厚照要解决的,毕竟百姓们要挣钱养家。

    朱厚照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增加军事力量,扩军备战,把大量失业人口吸入军队中来。

    “当百姓们不能成为生产者,那就只能把他们变成帝国对外战争的战斗者,让他们在对外战争中获得财富!”

    朱厚照是这么给兵部尚书桂萼说道。

    现在的他发现自己除了发动战争外,没有别的方式解决国内失业人口的问题。

    可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把别人的财产夺过来自己享用?这只能是一种原始的掠夺方式,是动物的生存方式,通过剥夺你的生命从而继承你的一切。

    而人类之所以比动物更有智慧,是因为人类有文明,有更合理的剥削方式。

    朱厚照现在想要发动战争不是想要剥夺谁的生命,而是要通过战争,让更多的人给自己交保护费,把一个人杀死不如把一个人统治起来,并要求他给自己交一定的保护费,这笔保护费可以保证自己不把他杀死,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通过收保护费长期统治这个人,长期获得利益。

    南方的失业人口不通过发动战争而转移到北方去争夺利益,那么他们只会在南方发动叛乱,争夺南方各阶层人的利益,而转移到北方,则可以避免南方的动乱发生,同时也可以通过战争实现移民,把大量在南方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北方去开发资源。

    但这一切说的容易,做起来也不容易,需要时间,需要在方方面面都做好。

    而外界的局势也不是一直不变,甚至交通的不便与消息的滞后性,朱厚照这个皇帝在很多时候要做某一件事很难在短时间内直接见到成效。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便是让礼部将朝鲜背叛大明的事宣告天下且表示大明朝廷很愤怒,并给予朝鲜最后的警告,以此让大明的所有官绅民众都知道这件事,从而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获得民心基础。

    但有时候,帝国的官绅民众对朝廷的行为所产生的反应并不是高度一致,比如这次,朱厚照让礼部发言,痛斥朝鲜背叛大明且警告朝鲜的事,就有一些儒士与主流论点唱反调,说本就是大明不义在先,大明理应宽宥朝鲜之冒失之举,恩惠朝鲜,主动免去朝鲜所欠贷款。

    好在大明的民众也不都是这种圣母,至少大多数不是,且也有人嘲笑这些儒士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在这太平盛世,能有力气批判朝廷就是因为朝廷通过对外掠夺的财富避免了百姓生乱才让天下依旧相安无事,甚至读书人还能得到朝廷之教育补贴。

    正因为此,朱厚照接下来诏令兵部募兵扩军的行为也没有招到天下大多数人的反对。

    除了扩军和增加军事支出来解决南方失业问题和增强对朵颜卫的威慑作用外,朱厚照还让内阁再次下钧旨,鼓励关内百姓出关去辽东定居生活,且不但廉价出售辽东的田地还允许百姓自己垦荒,且表示百姓自己垦荒的土地便直接属于自己而且头三年免税。

    毕竟,真正要控制好辽东,单单驻扎军队是不行的,得有大量百姓迁居于此,才能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尤其是在这个没有便捷运输工具与交通条件的情况下,要想让辽东真正成为大明统治稳固的地方,就得有足够的汉人百姓为基础。

    而且让辽东有足够的百姓迁居于此,也能为将来大明经营关外更北方的奴儿干都司地区更为有利。

    事实上,在移民关外的这一方面,民间的移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路引制度取消后。

    大量汉人迁居到河套和辽东地区定居,要么在当地垦荒耕种,要么则是与蒙人与女真人做生意。

    此时的开平城便已经是大明在关外滦河以北的重要贸易集散地。

    从属于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的一些部落蒙人以及朵颜三卫的蒙人还有部分女真人都会云集于此和大明百姓在这里进行贸易。

    本来开平城在宣德以前就是大明的开平卫,是宣府的门户,军事重镇!

    但因为从永乐年间开始,气候便开始转冷,大明在开平卫的屯田便越来越困难,粮食运输也日渐艰难,明宣宗朱瞻基便下令将开平卫内迁至独石堡。

    而如今,开平城又归入大明领地,则是因为小王子被消灭,边军重新夺回了这座城池。

    当然,因为气候转冷,主要是小冰河气候现象逐渐加重,如今的开平城依旧不适合屯田,但好在有商贸维持,再加上帝国财力增加,能够维持住这一带的粮食供应,而且开平城有便利交通可以直通宣府和大同,且也可以通过大同水泥路直通京城。

    所以,如今的开平城并没有天气转冷而衰败,反而越来越兴盛。

    眼下天气渐渐转暖,内附在开平城附近的蒙人也开始出来放牧,当然也会在这个时候来开平城与汉人进行贸易,把冬天积攒下的牛羊肉卖给汉人,由汉人做成罐头销售到内地,而蒙人也会从汉人这里买走茶叶与盐巴。

    开平现在已经是大明的一个县,但属于宣府管辖,宣府虽然已经是府治,但依旧是大明九大军镇之一,开平城也依旧驻扎着大明的军队。

    眼下驻扎在开平的则是边军的一个团,合计两千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