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大帝-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有上万头了,眼下还得寻常到新的牧场,不然已经不够放牧这些奶牛了”,皇后夏氏回道。
“朕打算把呼伦贝尔的草原赐给你的西华山奶业,你让御马监的人去呼伦贝尔培育奶牛看看,争取将来全天下的大明百姓都能喝上牛奶,到时候这些草原的畜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朱厚照这么一说,皇后夏氏不禁莞尔一笑:“这么说,臣妾负责生产的这些奶也可以为大明做些贡献呢。”
“那是自然,不过你皇后产的奶倒是可以让人喝,但你身上的奶只能是朕来摸”,内廷宫闱之中,朱厚照也就一改在群臣面前的严肃与皇后调笑起来,而皇后夏氏则俏脸一红,把朱厚照推开:“刚从已经那个了,陛下你能不能节制些。”
“从漠北回来,数月未曾识此间滋味,自然难免如此”,朱厚照说后,皇后只是似嗔非怒的瞪了朱厚照一眼,便宽了凤袍,也走进了木桶之中。
“朕打算去一次江南”,朱厚照次日一早不由得对皇后说道。
皇后有些惊讶:“陛下为何要去江南?”
“江南的市镇发展很迅速,城镇居民率很高,工人数量也很高,经济作物的土地占比超过了粮食作物,又是士绅最多的地方,未来大明是否能够脱胎换骨改造华夏现有之农耕文明的关键就在这里,朕得好好看看!”
朱厚照记得很清楚后世学历史明清历史中必有一个江南市镇发展的专题,而且被很多人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他现在倒想看看,在如今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之际,历史书上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到底是个什么样,在自己的影响下是否已经不再只是萌芽。
两个阁臣一个出巡关内,一个出巡关外,而且都是表明身份,朱厚照能猜得到这应该吸引住了天下大多数人的注意,自己也正好趁此秘密下江南。
朱厚照抵达通州后才将自己已经离京的消息告知给了内阁首辅康海,以避免提前让康海得知而让一些官员又阻挠自己离开京城。
不过,康海在知道朱厚照离京以后也没觉得多惊讶和紧张,立于朝堂多年的他也已经习惯了皇帝朱厚照经常离开京城的事,他现在不得不关注着权贵们对于关内民间私开矿山之事反应。
“以孔某来看,无论是严禁开矿还是征收矿税皆是难行之事,毕竟无论如何做皆是与民争利,至于社稷之安危,说句不该说的,自古你我这些读书人就算这江山改朝换代,还是会被重用,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游走在京城重臣权贵间的士子孔闻和向康海的门人康田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按照我们家老爷的意思,既然身为王臣,自然要尽王事,改朝换代难免会生灵涂炭,太平盛世乃人人所想,岂能因为不敢与民争利而坐视将来天下大乱,何况我家老爷还身为首辅,自然得更加为万民之太平谋福祉!也非对朱家一姓之愚忠耳!”康田也轻声回道。
“首辅深明大义,孔某是佩服的,但矿业无论怎么做都是不利于社稷,无为反而是最好的,孔某相信到时候出巡的张公与夏公会明白这里面的难处”,孔闻和说道。
康海这里从康田口中得知孔闻和关于矿业之事的看法虽然表面上是古井无波,但内心也颇多无奈,也很希望关内民间违禁开矿的事能得到解决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朝堂议政后,他已经很清楚放任自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他不得不承认连圣人后裔孔闻和都是这样的思想,可见天下士子读书人也只怕宁愿朝堂任由民间违禁开矿到时候灭亡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不过,定国公徐光祚这时候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康海说道:“徐某认为,这矿业自然是不能禁的,毕竟天下已有许多小民以此为生,还不如直接开禁征矿税,但是勋贵之家本应受朝廷优待,自然应免税才是。”
康海听闻后只尴尬地笑了笑,心想这徐光祚倒是如意算盘打得好,既也不想让大明因为矿产资产流失而造成国贫以致于将来江山覆灭,却也不想缴纳矿税,拿勋贵应受优待的幌子来。
朱厚照收到康海关于孔闻和和徐光祚的言论密奏后实在是笑不出来,只把手里的一颗鹅卵石丢向了运河之中,他能想象得到无论是征矿税还是严禁开矿遇到的阻力有多大,历史证明,万历开矿税派税监征税是被批评的很惨的。
现在的朱厚照已经抵达运河重镇临清,虽说还未到江南,但他也已能在这运河重镇上听得见连绵不绝的蒸汽机轰隆声,还有那几欲掩盖蓝天的白色水汽。
不过,在这时候,朱厚照倒是发现了有一船船装满有煤炭的船停泊在临清镇码头,朱厚照便让锦衣卫却打听,没一会儿,锦衣卫便回来禀告道:“陛下,据码头的搬工讲,这是衍圣公府的煤,衍圣公在东昌开有煤炭厂,眼下准备运抵保定出售。”
朱厚照心情则更加不好了,心想自己已经革除了孔闻韶的衍圣公府的爵位,居然民间还将其称为衍圣公,还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过,朱厚照现在更感兴趣的则是这孔闻韶经营煤矿的事,毕竟眼下他正为士绅百姓违禁开矿的事烦着呢。
“走,去看看这孔家煤矿”,于是,朱厚照便下了道旨意。
而当朱厚照微服来到位于东昌府的孔家煤矿时,便正看见一整座矿山除了东西两头还保持有原有森林地貌外,中间的缓坡已被挖得千疮百孔,而他脚下踩得一片田地则已经被煤渣填满,只微微有些田埂露出来,约莫不下千人的矿工正在一些监工的鞭笞下降煤炭一箩筐一箩筐地挑出来。
朱厚照见此情状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一个孔家尚且都在开采着如此大的煤矿,也不知道天下有多少豪强在吞噬着国有资产在毁坏耕地开矿烧山。
“让你们逃,按照府里的规矩,全部手脚斩断,丢进煤坑里活埋!”
但这时候,朱厚照却看见前面有五六个衣衫褴褛的人被一群孔家豪奴押了过来,其中一个人还正拿鞭子抽着还在训斥着,朱厚照不由得吩咐了一下:“去打听一下,是怎么回事?”
次日,一名锦衣卫跑回来禀道:“回陛下,是曲阜的百姓,听说是想去南方谋生,但被孔家人抓了来要为孔家服役,因曲阜知县乃孔家人,故可以役使曲阜百姓,但孔家只役使百姓却不给百姓工钱,所以曲阜多有百姓逃亡,大多逃亡江南务工,而孔家则禁止这些人逃亡,且以族约规定曲阜孔姓人禁止外逃,否则将以背叛宗族罪论处!曲阜多为孔姓,故此条族约可以限制曲阜百姓外逃,但依旧难以抑制外逃之象,但没有外逃成功者自然难以避免被族约重惩。”
………………………………
第301章 江南商品经济
“真是荒唐!路引之制已取缔多年,大明百姓皆有迁徙之自由,凡官府个人不得非法拘禁,限制其自由,这孔家好歹是圣人后裔,违禁开矿不说,如今却还以族约限制本乡百姓之自由,甚至还私设刑律处置,他们这是想干什么,想另立朝堂吗?”
朱厚照愤然说了一句,他是真没想到大明居然也有“逃人法”这样的规矩。
随行的侍从文征明听后不敢发一言,心想皇帝陛下这是要把孔府当成谋逆者一样论处吗,不过,这孔府也的确做事过了些,但天下宗族有几个不是如此呢,族约有时候比律法还要严苛,甚至更令士民畏惧。
但文征明见朱厚照刚才和自己说,也不得不回道:“陛下,虽说南直隶已设警务司,张次辅实行的行政改革制度已把里长一级也纳入吏部考核,但宗族势力依旧在民间很强大,百姓受宗族所管,也受宗族之护,乡约族约更为地方太平之准则,眼下这孔府亦如全天下的宗族一样,只是可能做的稍微过了些。”
这时候,农部尚书严嵩则回道:“不过,臣在南直隶主政过一段时间,如今又在天下推行番薯,倒也发现,近些年来,宗族与百姓间的嫌隙是越来越大,哪怕是士子也是如此,甚至是嫡房长子也在想办法逃脱宗族控制。”
“此话何讲”,朱厚照知道,农耕文明的古代社会催生出了宗族,但现在听严嵩这么一说,他仿佛也意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已经导致起着稳定农耕社会重要作用的宗族社会正在崩解。
“回禀陛下,沿海之百姓皆不愿意留乡种田,而宁愿去外乡务工,这样挣的工钱不少,而这样一来,宗族之耆老乡绅自然无耕田之佃农,自然要严族约以约束之,士子在以往能读书做官多依赖宗族,现在则多依赖朝廷普及教育之功,故士子发达也不再感念宗族扶持之恩,但亦受宗族束缚之感,故也争相逃离宗族;
“当然,宗族与百姓的嫌隙是最为明显的,不少宗族为控制本族百姓外出,只能以族约严禁之,可眼下天下人皆知务工之利大于务农之利,故依旧有无数百姓外逃”,严嵩回道。
“看来我大明这民间社会真的在发生改变,朝廷必须跟得上这种变化,宗族现在不再仅仅是能维持太平盛世,也会阻碍百姓致富,增加社会矛盾,虽然我大明推崇乡民自治,但这族约明显是不合法的!”
朱厚照说着就眼看着那几名孔姓族人要被砍断手足,忙对一锦衣卫吩咐道:“你去制止一下,把那几名百姓救出来,然后郭荣你以你掌锦衣卫左都督郭荣的名义将此事报告给山东按察司的官员,让他们处理一下此事。”
郭荣接了旨。
而奉朱厚照命令去解救那几名百姓的锦衣卫也去了矿区,倒也成功把这几名百姓解救了出来,但不久之后,孔闻韶这里也得知了锦衣卫出现在自己矿区且解救走几名本族庶民的事,一时也很紧张起来,心想:“锦衣卫突然干涉自己族内之事是为何?难道陛下还在派人盯着我们孔家?他们抓走这些百姓是想干嘛,是想作为人证,将我族内之事控告到御前?”
孔闻韶越想越觉得可怕,一时不由得拍桌而起:“一不做二不休,这个锦衣卫不能让他回到京城,去传七爷来!”
山东按察使在得到郭荣的行文后也是吓了一跳,忙带了官兵来东昌府查看。
但是,在山东按察使前脚刚出济南的时候,后脚就有人把消息带去给了孔闻韶,孔闻韶知道后便暂停了东昌府的开矿之事,反而让被强行充役矿场百姓一时无饭可吃而饿死数人。
孔闻韶反而借着此事向山东巡按御史李怀奏告锦衣卫滋扰地方,按察司狼狈为奸,以致孔氏产业被停,令无地之孔姓族人因无工可做而受饥寒之累,以至于饿死数人。
“圣人后裔竟受贪官权珰如此虐待,真正是可恶至极!”
巡按御史李怀知道后当即便上奏弹劾锦衣卫与山东按察使王寿等人。
与此同时。
朱厚照在将要离开东昌府时,遇到了一队盗贼。
这伙盗贼不清楚马车里坐的是皇帝朱厚照,只因为知道在孔家所开煤矿出现的锦衣卫就在这里面,因而直接就策马过来要灭了这队锦衣卫。
听见外面的马啸声和锦衣卫们紧张地“有刺客!”呐喊声,朱厚照也莫名紧张起来,他还真没想过自己在关内微服出巡竟然也会遇到马贼,而且还是在山东这种大运河边上的地域,这让他都开始怀疑自己大明的治安了。
当然,朱厚照尽管是微服出巡,跟在他身边的锦衣卫便衣数量并不少,甚至还有一个连的近卫军,当即便打开击发线膛枪,直接射击来犯之敌。
噼噼啪啪的子弹响起。
十多名马贼当即倒地,而锦衣卫们因为是护着皇上也都十分拼命,短兵相接时也杀死杀伤十多名马贼,其余马贼见此才发现自己遭遇了强敌,灭口自然已经做不到,只得落荒而逃。
但这一次的遇刺经历倒也让朱厚照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时间也差点没缓过神来。
坦白而言,这还是朱厚照第一次遇刺。
即便曾经去塞外,也没有蒙古骑兵敢来刺杀他。
但偏偏这次,朱厚照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遇刺了,而且还是在内地。
当然,朱厚照现在还不确定的是,是谁想刺杀他,而且还这么愚蠢。
朱厚照承认自己这个皇帝肯定也是有仇家的,但因为利益与情感想保护自己的人也不少,毋庸置疑,想刺杀自己根本不可能!
但朱厚照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批马贼并不是想刺杀他,而是想除掉去了孔家所开煤矿的锦衣卫。
只是这些马贼误打误撞地行刺了一回皇帝。
毕竟,能知道皇帝出巡于此的人还是少数,远在山东的孔闻韶,还是被革除了爵位依旧的孔闻韶自然是更加难以知道。
但无论怎么说,朱厚照现在的心情是坏到了极点。
这时候,锦衣卫左都督郭荣走了来:“陛下,受伤的马贼招供说,是一个叫七爷的人他们动的手,说是要灭掉我们这队锦衣卫,但他们没想到我们会暗藏这么多人。”
“七爷,七爷是谁?”朱厚照问了一句。
“孔闻泰,族里排行第七,于山东漕帮、牙行中颇有名望,被江湖人称作七爷”,郭荣回道。
朱厚照听后不由得冷冷一笑:“好一个孔家,居然敢干起杀人灭口的事来了!”
而在这时候。
朱厚照也得到了都察院转来的关于巡按御史李怀弹劾山东按察司与锦衣卫滋扰地方的奏疏,一时不由得怒极反笑起来:
“这个孔闻韶能量倒是挺大,倒是会倒打一耙,不但要灭锦衣卫的口,居然还反告起锦衣卫与山东按察司,传旨山东登莱总兵官戚勋,孔闻韶私立法令,违禁开矿,残害乡民,朕已废其衍圣公爵位,竟依旧以有爵之家称霸于乡,无疑有谋逆自立于曲阜而不顾朝廷纲纪法度之嫌,着戚勋领兵将其以乱贼消灭之,家产籍没,土地分于乡,着吏部将曲阜知县孔言泽以及山东巡按御史革职,东厂督察司调查这两人!”
朱厚照这道旨意一下,文征明是颇为惊讶,他是没想到皇帝朱厚照会直接把孔闻韶当谋逆罪论处,还要直接出动军队对付孔家,这是将其满门处决的节奏,土地分于乡,则是要断掉孔闻韶等孔氏嫡系族人在家乡的后路啊。
即便是文征明也知道,一旦朝廷这样对付孔家,那么孔家嫡系族人将彻底没有了翻身之日。
此时的孔闻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有灭顶之灾,现在的他依旧让煤矿营业,在他看来,巡按御史上奏疏弹劾锦衣卫与山东按察司,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再和他有关系,因为无论如何,那都是朝廷官员们之间的事。
孔闻韶相信只要锦衣卫查不到自己,自己也就不会有事。
但孔闻韶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还没放下心多久,戚勋就带着官兵包围了曲阜孔府。
孔闻韶很是惊愕:“戚总兵,你们这是干什么?”
“奉旨,剿灭逆贼孔闻韶一族!我说孔先生,你也胆子忒大了些,敢刺杀当今皇上!就算你不知道皇上当时在那队锦衣卫里,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你也不能想着灭口啊!”
戚勋这么一说,孔闻韶自然是什么都明白了,一时直接就软倒在地,喃喃自语起来:“皇上?皇上来山东了?这怎么可能!”
戚勋没说什么,只吩咐人把孔府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毕竟他也是才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事,一时也才明白为何自己收到一道要灭了孔府的圣旨。
而这时候,孔闻韶在稍微定了定神后就突然跪在了戚勋面前,而且直接痛哭了起来:“戚总兵,孔某真的很冤枉啊,孔某哪敢行刺皇上啊!戚总兵,您要明察啊,孔某乃是圣人后裔,何敢有如此不忠不臣之心啊!”
“圣旨已下,孔先生你也不必再狡辩了,再说,你们儒臣不是常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何必再强自狡辩!”
戚勋说着就将手一挥,大声喝道:“带走!”
同时,戚勋则拔出刀来,而这时候,孔闻泰也走了出来:“戚总兵,你这是要做什么?”
这孔闻泰话刚一落,戚勋就一刀捅了过去:“奉旨,处置谋逆乱贼!”
除了孔闻韶被押解进京严惩外,其余孔府嫡系族人皆被处决,而孔府嫡系族人之田地则分给曲阜其他孔姓庶民,同时,孔府所开之矿也全部被停。
朱厚照知道此事后没有多说什么,他也没想过还会把孔家处理到这一步,但他也没想到孔家会撞到自己要对民间私自开矿很是深恶痛绝的刀口上,而且还因为开矿奴役自己的族人,甚至私设严酷之族约,让朱厚照看到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宗族而是一个吃人的黑势力集团。
但朱厚照不知道自己除掉一个孔家的同时,还有多少个和孔家一样扮演着人吃人的宗族存在。
孔家的矿业被禁后并非像贫瘠地区百姓们的矿业被禁一样会影响的当地百姓之生产,反而解放了当地的百姓,而且再加上朱厚照把孔家这么一除,当地百姓还有了足够的土地进行耕种,甚至因此缓解了山东地区的阶级矛盾。
朱厚照发现禁止开矿也并非是伤民之策,对于一些农业发达耕地较多的地区,开矿是士绅大户们的专营,禁止开矿反而可以遏制士绅大户们为牟利而对农业耕地的侵蚀,让百姓们可以有更多的耕地进行农业生产。
当然,朱厚照也能猜到有些地方的百姓的确是靠开矿活着,因而现在他也还是不好直接下结论要严禁开矿,他还得等张璁等人巡视的结果。
朱厚照到了镇江后便上了岸,这一次他没有去南京,而是直接去了苏淞地区,他要看看江南市镇到底是个什么样。
“谁让你们进城卖的!给我打!”
南浔镇,做客商打扮的朱厚照刚从一条官路准备进入镇里,便见一伙青皮推倒了一名男子运进城里的一车生丝,而且直接就带着四五个人对这男子殴打起来,还把这男子手里的生丝踩在地上。
朱厚照看后还很是诧异,问着熟稔江南社会的驻南巡的锦衣卫刘适:“这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这庄户是没按规矩把货物卖给牙行而是自己运进城里来卖生丝,自然会遭到牙行殴打,按照规矩,无论是庄户卖棉纱与生丝都得卖给牙行,然后才能由牙行卖给客商,而客商要想买走棉纱与生丝等也只能从牙行手里买,这些牙行又被称为行霸,基本上后面都有不简单的背景。”
锦衣卫刘适回道。
朱厚照听后不由得笑起来:“朕倒是没有想到这江南市井间居然还有这些门道,这都是朝廷没有在基层加强管理之过,使得商业秩序变得如此糟糕,升斗之民竟然没有买卖之自由!商业贸易权竟然垄断在豪门大户手里!”
………………………………
第302章 人治社会
看着这几个青皮把进镇卖货的庄户按在地上打,朱厚照也没办法做个冷漠旁观的人,毕竟他又不是升斗小民,也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无能为力。
因这几个青皮就在朱厚照眼前殴打这庄户,因而,朱厚照也没让郭荣开口劝阻,而是自己直接吩咐了一句:“住手!”
这几个青皮倒是停止了殴打这卖货庄户的动作,只回过头来,看了朱厚照一眼。
朱厚照倒也不畏惧这些青皮,在百姓眼里,这些青皮或许就是地头蛇,是行霸,是不可招惹的人物,但在朱厚照眼里,连威胁都谈不上。
但这些青皮们看见朱厚照穿着华丽,便也不好像对庄户一样对朱厚照动手,只有一名为首者上前来,在言语上威胁道:
“这位客官带着京中口音,想必是第一次从京里来的客商,不清楚我们南浔镇的规矩,邢某在此奉劝一句,有些闲事,客官还是别管得好,这庄户坏了规矩自然该打!”
朱厚照心想自己是大明的皇帝,在大明的统治区域内,就只有自己这个皇帝有立规矩的权力,自己倒是立了许多规矩,但是似乎还没有立什么不让百姓买卖的规矩。
于是。
朱厚照便问了一句:“敢问,他犯了什么规矩”
“自然是我们牙行的规矩,买卖都得经过我们牙行各行的转手,这位客商看样子还真是第一次来南浔镇,如果要打尖住店就得先找店行,要买生丝与棉纱自然得先找布行,这就是我们南浔镇的规矩”。
这为首的青皮说后就继续吩咐道:“给我打!”
于是,其他几名青皮便又继续打了起来。
而这名庄户也似乎是个没有刚性的人,只抱着头求饶,也不敢反抗。
“慢着!”
朱厚照这时候又喊了一句,旋即吩咐道:“你们刚才的规矩算不上是规矩,宪法大纲规定,只有天子有立法权,也就是立规矩的权力,而你们所谓的规矩自然是无效的,无论是庄户还是客商都无需遵守,至于你们的殴打更是对我大明律法之践踏!你们这是在犯罪!”
这为首的青皮倒也住了手,一时不由得笑了起来:“看样子,客官不是客商,是官爷”
“自然不是,我们是什么身份,你不必打听,你也没资格打听”,朱厚照说着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