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大帝-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警务司也没发展到这些新市镇来,也只能管控县城周边。
不过,现在,专门负责整顿的锦衣卫来了。
锦衣卫百户元衡此时便带着一队锦衣卫来到了南浔镇。
自由发展也可以说是三不管的南浔镇对于锦衣卫的出现一开始也不感冒,依旧只做着自己的事。
即便是梅知县在知道锦衣卫出现后也懒得来管,现在还在担心前些日子一个贵人来自己这里,自己没有招待好会不会掉乌纱帽的事。
翟员外也还没把这些锦衣卫当回事,现在的他正唆使着自己的豪奴拦着一个不愿意向他收购货物的客商,不让该客商卸货。
“就一句话,你们如果一日不肯和我们翟家签契约,我们翟家就一日不让这里的脚夫给你卸货!让你的货就在河上没法上岸售卖!”
这翟家的豪奴说道。
“可是,你们翟家把价压得实在是太低,我们千里迢迢来南浔镇发卖,会折本的!”这客商说道。
“你爷爷我不想和你废话!我就把话放在这里,谁要是帮这姓魏的客商下货,我翟家就打死他,让他妻女被其族里人卖到窑子里去!”
这翟家豪奴话刚说完,锦衣卫百户元衡就走了过来:“你们翟家难不成还是南浔镇的天不成,能代表王法吗?”
“我翟家在南浔镇那就是王法!”
这翟家豪奴说完就发现自己脖子上多了一把刀,回头一看,却是锦衣卫,一时吓得目瞪口呆起来,初时的嚣张气焰顿时消失得九霄云外。
锦衣卫百户元衡把刀使劲一拉,这翟家豪奴的头颅就滚落在地。
整个在场的人都吓得一脸懵逼。
“奉特别法令,在告示公布后,依旧欺行霸市者全部杀掉!”
锦衣卫百户元衡说着的时候,其他几名锦衣卫则也将另外几名豪奴当场杀死。
这客商见此吓得也是不轻,一时也忘记了下货,而元衡见此才说了一句:“那位客商,你现在可以下货了,下货的帮夫们别想着坐地起价,不然的话,我们这刀也会杀你们的!”
客商和帮夫们都战战兢兢地回道:“是,是!”
此时的翟家,翟员外正在对自己的管家吩咐道:“这一批发霉的米先别扔掉,晒一晒,然后运到宁波去卖掉,过几日海军会来收军粮,这批发霉的米还能赚个好价钱!”
翟员外的管家刚答应了一声,元衡就带着锦衣卫闯了进来。
“一个被放过!”
元衡先说了一句,就拔刀将这管家先砍成两半,然后持刀指着翟员外:“家里还有多少发霉的米?藏在何处?”
“还有三百石,都是去年闹饥荒囤起来本想卖个好价钱,却不料农部运来了许多番薯土豆,导致没有卖出去,都藏在地窖里,军爷饶命!小民只是做生意的,小的家里还有些银子,愿意献给军爷!”
元衡让翟员外把所有发霉大米都找了出来,然后才下令让人把这些大米烧掉。
而翟员外和他的几个生意伙伴则被拉到南浔镇人流量最多的地方,被当场全部咔擦!人头落了一地!
……
这样的事持续在整个江南上演。
华亭县萧塘镇举人范家依仗着自己是举人身份在萧塘镇公然指使地痞流氓向百姓和客商收取保护费以肥己家。
锦衣卫某队则直接破其门,将范家家主与其一百多民豪奴以及三百名地皮流民全部杀死,甚至还动用了火器。
而魏国公徐鹏举也不得不闭眼把刀砍向了放贷逼迫人家破人亡的江宁豪绅左钟。
噗呲一声!
徐鹏举在杀了一人后再杀起其他人来也没有再下不去手。
……
一时间。
整个江南是闻锦衣卫而色变,无论豪绅恶霸还是青皮流氓,被杀者以万计。
朱厚照原来在南直隶设置的警务力量也加强了管控力量,特别是在几个已经腐化的警务司军官也被处决后。
影响江南治安和扰乱江南商品经济秩序的地方恶势力大幅度减少,江南的地方官员也都战战兢兢,不敢再对地方势力有所包庇,甚至在朝廷压力下不得不也跟着严格管控起来。
为了巩固这个成果,朱厚照打算两三年内暂时不离开江南,他要让江南这个资本主义萌发的地区真正建立起近代文明来,从人文素养到百姓经济生活水平以及市政服务水准都要上升一个台阶,成为大明未来发展的标杆。
而现在只是第一步,只是消除了阻碍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恶势力,稳定了治安。
四川广安商人华辰带着五百石粮食来了嘉兴县王店镇,便见王店镇没有了霸占码头的行霸,一时不由得问着牙行的人:“敢问何老大的人呢,往常不是客商人一来必收码头站脚费吗?”
“好叫您知道,何老大在去年就被锦衣卫处决了,他手下七十号人全被当做黑势力给铲除了!整个王店镇的前河红了好些天,到处都是血!”
这牙行的人说道。
“不是说这何老大背后有亲戚在朝里做给事中吗,怎么也会被锦衣卫杀掉?”客商华辰问道。
“朝廷严打,调了军队来,别说是给事中的亲戚,就是阁老尚书的亲戚也会被杀的,陛下就坐镇南京,要整顿地方治安,谁都不敢触怒龙颜!如今整个江南,无论是谁,皆可以自由买卖,没人敢再欺行霸市,我们现在这些牙行也得守规矩”,这牙行的人说道。
“这还真是皇恩浩荡,早知道,我再多运一些粮食来,今年蜀地大收,听闻南直隶大旱大涝,我才不远万里来贩卖,但又担心像前年一样在濮院镇被打劫,就只运了三百石来!”
这客商有些后悔地说道。
与这客商一样,其他来江南的客商都发现江南的商业秩序大幅度改善,一时间来江南贸易的客商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也导致江南的贸易量急剧增加。
而且因为朝廷还没建立起完整的商业税制度,许多市镇还只是自由贸易,地方势力又被朝廷压着,大部分收入也都进入了平民手里,使得江南百姓收入大增,江南的富裕程度也大幅度增加。
但朱厚照自然不会满足于此的,让百姓们有钱只能是初级目的,因为自由经济市场本就是优胜劣汰的市场,长此下去,只会出去富者愈富贫者越贫,而作为朝廷得需要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把社会增长的财富花在利于所有人的公共事业上。
“南直隶巡抚伍文定、巡按御史戴金,还有你们这些左右布政使、按察使,现在江南能维持住治安,百姓们能自由贸易和生产,无乱法之事发生,靠的是军队,是锦衣卫在维持!但严刑峻法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朝廷也没可能把千锤百炼的军队一直用来维持地方治安,你们作为江南地方官员,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朱厚照如此向江南地方官员训示起来。
王守仁也从旁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时局在变,制度也得跟着变,江南与别处不同,百姓十成有七成在务工经商,更有从徽州、太原、肇庆、成都、武汉而来的客商聚居于此,天下流民十成有六成集中于此,皆是务工经商,我们自然也不能再像以前管农户一样管他们!”
“启禀陛下,还有阁老,下官主政南直隶这些年,认为南直隶之弊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税政不明,地方摊派杂乱;二是游手无赖各霸一方,勾结官员胥吏欺压百姓;三是官吏数量不够,治理紊乱,一县之官不知辖下又新增多少市镇,多少人丁!”
伍文定这时候也说了起来,又道:“所以,臣以为眼下需先改吏制再改赋税,而吏治当放权于地方,臣建议取缔南都京官之设,臣大胆直言,这些南都部院大臣和各寺堂官除了干扰地方无甚用处!于朝廷,北京有各部堂官便开总揽天下政务,调度一切,南京之官留着只能掣肘,于江南,南京之官只为己谋私,而不为南方之百姓谋福祉!”
伍文定的话如一颗炸弹炸响在百官间,南京左都御史边宪当即站了出来:“你这是胡言!大明行两京制,乃太宗时之旧例(这里永乐还没有被朱厚照改谥成祖,历史上是又嘉靖改谥成祖的),你这是擅改祖制!再说,南京依旧设六部都察院等,是有深意的。”
“什么深意,无非担心到时候北都不守,南都再立!”
伍文定很直接地说了出来,然后对朱厚照拱手道:“陛下,臣斗胆直言,依南京这帮京官的操守与能为,将来即便天下有变,北都有失,他们只会投降卖国,绝不会守南京而自保,因为他们除了欺压在江南百姓,又挟持江南百姓对抗中央朝廷外,已无半点血性!”
朱厚照承认伍文定的预测是对的,历史上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后来又落于满清之手后,南京的遗老遗少们的确没有死守南京,投降者的确占大多数。
但是,朱厚照也没想到伍文定这个因为平定宁王叛乱而又知府超擢巡抚官的文武全才,在这个时候放这么大的炮,居然直接攻击整个南京京官体系,这可是数千名官僚啊,虽然大多数混吃混喝的,但也多是资历不浅的。
“王卿以为如何?”
朱厚照问向了王守仁,南京有中央官员体系是大明历史遗留问题,但也不是说南京的京官就没有意义,因而,他倒也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撤,而是决定问问其他官员。
王守仁也知道南京京官很多都是闲职,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南方尤其是南直隶的军政事务还是在由南京京官管的,毕竟京城离南方甚远,受地理因素影响,许多南方事务在南京处理自然效率更高。
王守仁能猜得出来的是,南直隶巡抚伍文定之所以敢炮轰南京各部远,无非是因为他这个南直隶巡抚不希望自己在南直隶被这一群资历老的官员掣肘而已。
因而,王守仁只说道:“陛下,依臣看,南京京官不宜撤,毕竟南方之户政军政依旧需在南京主持,每年漕粮北运,东南沿海海防,皆需由南京京官统一调度,不过巡抚伍文定之言亦不能不有所思虑,南直隶与南京之权责需区分,南京京官不得干预南直隶之事务,而南京京官之职责皆需明确!”
王守仁这么说,南京京官与伍文定皆没有了意见,对于南京京官而言,不撤销南京京官,不让他们勒令致仕就是好的,对于伍文定而言,他也真没有奢望朝廷能把南京数千名京官给全罢了,他也不过是炮轰一下,达到自己这个南直隶巡抚能完全执政南直隶的目的。
朱厚照心想还是这些官员们了解官员,如果是自己,还真的会以为伍文定要撤掉数千名南京京官,而自己内心也的确有些冲动地想罢掉南京的京城职能。
“甚善,南直隶以后移驻苏州,南京京官不得干预南直隶地方事务,不过伍文定所提三条弊政倒是切中要害,现在取缔特别管理区之制,南直隶与浙江两省开始试点改革吏制,首先省级在户政、刑政、军政、吏政、学政、礼政、工政诸方面得有各司衙门,延伸到府也得有相应各司衙门,再延伸到县也得有各司衙门,增加地方行政权,各村实行自治制度,但是乡镇以上皆需任命朝廷官员。”
朱厚照又道:“现在省有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皆需罢,重设为厅,按各类政务设置各厅,厅拟同知府,正四品,而府县则政无细分,按例是通判管兵政,推官分管刑事,到底官吏少而职不明,因而府需按各类政务设置各局,县亦是如此,原有府州县之各房俱改为局,府设之局自然有过问管理所辖县所设之局的政务。”
朱厚照说完后,官员们皆是惊讶不已,心想陛下这是要增加官员数量啊,只怕在当年设宪法大纲取缔贱籍和胥吏从政从学限制后就已经在为今日之举做准备。
………………………………
第306章 江南税政改革的事
朱厚照这种改制自然也不是说一说就能立即把大明在南直隶和浙江的行政变成高效合理的行政体系。
这也只是一个开始,得需要很多工作来做。
不过,这些工作都是王守仁负责。
王守仁其实内心是挺郁闷的,因为他其实是想做个参透人生真理的圣人,想把自己总结的心学继续发扬光大,但朝廷却将他用在处理军政事务改革的事务上。
不过,他也没想要辞官,因为他也放不下这个国家。
皇帝一句话,阁老累断腰。
这是如今大明正德朝的常见现象。
没办法,皇帝朱厚照爱折腾,爱改革。
跟皇帝千万不能谈遵循祖制,一谈遵循祖制必定会被外派到大明新领地做官,连辞官回乡都不行。
这也导致许多中下层锐意进取的官员也逢迎圣意,动不动也举出各种弊政建言朝廷改革。
改革与变新在正德朝成为了主流思想。
至少明面上不能说遵循成例好。
如今的南直隶与浙江政治体制试点改革也是如此。
官员们是越来越了解当今皇帝朱厚照的秉性,知道皇帝陛下就是一不安分的主,知道皇帝来江南肯定是要改些什么的,皇帝不改是不会乐意的。
如今还没被灭口的南京官员们虽然都对皇帝朱厚照还算忠心,但也都心里有些怨言,心想皇帝能不能别没事找事,天下还没大乱,没流贼造反,又没藩王谋乱,好好在莫愁湖多纳几个美人不行吗,干嘛要改制,害得自己这些官员又得加班加点地学习与改进改革方案。
“陛下,底下的官员们都对陛下此次提出的改革颇有微词,也不是说改革不对,而是觉得如今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没必要大费周章!”
西厂佛钧向朱厚照奏报了百官的反应,朱厚照听后不禁哑然失笑,忙传见了王守仁,问着王守仁:“你们这些大臣们是不是嫌朕太闹腾,如实说来!”
“臣不敢欺瞒陛下,底下却有此议,自考成法实施以后,大明官员便比以前劳累许多,如今陛下又要在江南改制,增加衙署与官员,算得上是大动干戈,则会让官员们更加疲惫,故有此议,但臣认为,既为朝臣当应有为社稷开太平之心,如真要求清闲,则可以辞官,做闲云野鹤,既然要掌权管民,就得任劳任怨!”
王守仁说道。
“你说的没错!他们真以为朕喜欢闹腾?不,朕倒也宁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过,但是,可能吗,朕前段时间倒是不问朝政了一段时间,每日就纵情声色,结果还不是照样遇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罪!”
朱厚照说着就拍了拍王守仁:“我知道你王守仁也是想做个参悟人生的圣人,但如今却被朕一直安排着去做一些军政改革之事,但你既然还想做阁臣,做天下中枢,就得有鞠躬尽瘁的觉悟。”
“臣明白”,王守仁回了一句,又道:“臣也是这么跟底下的官员们说的,只是难免有怠政之人。”
“他们可以辞官,大明朝廷不养闲人”,朱厚照这么一说,王守仁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想陛下倒是直接,可是当官者谁愿意辞官,辞官等于没有特权待遇,没法捞钱,不过,王守仁相信官员们尽管不愿意辞官但怨言肯定会越来越大,因为谁都想待遇好收入高工作量少。
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于桂此时就很郁闷,这些年来,作为南京文选司郎中的他本来这当官当得也是清闲有外快,十分快意,但如今朝廷要在南直隶与浙江省到府县增设各类官员,从需要录用官员名额统计以及考核任命都需要他这个吏部文选司郎中完成,自然弄得他十分郁闷。
于是,于桂不由得向吏部、户部以及南京其他衙门的一干同僚说道:“诸位,当今朝廷可谓无一日不变法,人人以变法为念,可你我都明白,这些都是逢迎圣上之举,公务繁重,又有考核严苛之制,不如辞官吧。”
“于郎中所言甚是,不如辞官!”给事中陈洸也说了起来。
于是,其他官员也都响应起来,纷纷表示要辞官。
但在第二天,朱厚照就收到了来自给事中陈洸的奏疏,奏疏内容是弹劾于桂等官员怠政,因不满朝廷时常改制增加负担而意图联合群臣辞官,以阻朝廷革新除弊之事。
坐镇江南替朱厚照处理日常事务的王守仁忙的很,也没空细究这些小事,只票拟勒令于桂等致仕,升陈洸为文选司郎中,继续参与改制之事。
于桂见陈洸转升吏部文选司郎中,而自己被勒令致仕,一时也很勃然大怒:“陈洸,你这个小人,当初是你答应一起辞官的!”
“克兼兄见谅,陈某家贫,若辞官定无法生计,朝廷养官之俸如今甚厚,不敢轻辞,至于弹劾克兼兄等,不过履行愚弟本分而已!”
陈洸这么说后,于桂气得吐血,也不忍心就这么悻悻然地离开官场,忙要求见王守仁,请求复职。
……
对于于桂与陈洸这种现象,朱厚照并不感到意外,他也能猜到大明朝廷只要不停改革,就会增加官员工作量,就会有故步自封与恪守传统或安于享乐的官员要辞官,朱厚照不介意有官员辞官,因为大明现在有的是可以做官而去想做官的读书人。
在朱厚照看来,既然做官嫌累可以辞去,各大学与高等学堂有的是愿意累且获得不错收入和社会地位的读书人,多少人辞官,他就能让朝廷招多少人进来。
当然绝大部分官员还是不愿意辞的,最多就是埋怨一下。
朱厚照也不怕这些官员们埋怨,他相信这些官员们的埋怨也没法掀起大浪,而且他还扩增着官员数量,许多底层官吏与新式学校的学生被补进了官员体系,使得整个南直隶和浙江的官员数量激增,这些新进的官员都很积极,也很感激朱厚照能给他们做官的机会。
除此之外,朱厚照还修订了考成法,增加了晋升规则,表示大明从此以后官吏都有机会成为位列朝堂,成为公卿,甚至裂土封侯,而且要求公卿必须有底层尤其是州县从政经验,使得新进的官员也都很有拼搏的劲头,都希冀着自己将来能够位列公卿。
当然,这些新进官员不知道的是,与他一起进入大明官僚集团的有数万乃至数十万人之多,要想从九品官员晋升到正一品基本上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无论如何,朱厚照让王守仁等官员这么做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此时的南直隶便有了商务厅,专门负责管理南直隶的商贸,还有农业厅,专门管理南直隶的农业,行政管理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大于以前。
以前的大明官府能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官员数量少,导致地方势力与宗族势力有了抵抗朝廷的环境,而现在即便是百姓卫生问题也会有专门的官衙负责。
而一些新出现的市镇也被设为新县,设立官府,使得这些市镇不再是无官府管理状态。
而这也带来了官员数量大量增加,朝廷财政支出加大,朱厚照这倒不担心,增加官员数量和因此带来的公职人员俸禄支出增加也是增加公共事业投入的结果。
要想江南的公共管理更好更全面,增加公共事业投入是在所难免的。
至于将来,这些官员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与待遇,会不会主动要求增加商税征收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官员数量大量增加,考虑到行政效率的问题,在权力分配上也发生了改变,南直隶与浙江两省地方四品及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各省会选,会选方式是成立省委和省常委,各省知府与省机关各厅堂官即参议与各省参政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组成,由其会选出四品与四品以上官员,然后由组织厅任命。
这种中下层官员任命权本来是掌握在吏部手里的,吏部直接铨叙任命中下层官员。
南直隶和浙江的中下层官员更是直接由南京吏部负责。
而如今,朱厚照与王守仁这么做,等于剥夺了南京吏部的这个权力,准确地说,是剥夺了南京文选司郎中的这个权利。
这并不意外,大明很多时候的政治运转就掌握在这些四品以下的小官手里。
给事中、御史、吏部文选司与兵部武选司这些官员都是掌大权的小官,当然也容易变成巨贪。
如今,朱厚照和王守仁把这个权利直接给地方,自然是在制度上尽量避免这些小官巨贪出现,同时也避免这些在京小官不知地方实情而胡乱任命。
让地方主要官员会选算是在官员内部搞推选,与朝廷廷推模式一样,这样可以选出尽可能合理和平衡化的官员,也避免一个文选司郎中就可以通过控制天下官吏任命而操纵整个天下,甚至带领整个文官集团与皇帝对抗。
改成目前这样,就算还有掌控人事任免的官员要操纵政局也只能是操纵一个省。
当然,名义上天下所有官吏都是皇帝任免的。
不过,现实上是不可能的,地理因素与个人精力有限的因素,朱厚照必须把权力下放,而如何下放是需要考虑的,如今这种把权力不下放的一个人手里自然是更为科学的。
但这样一来,也变相地增加了地方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