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淑相见此只得叹了一口气:“把账簿拿来吧,你们的个人所得税,我也替你们缴了,到时候从你们诸位的薪酬里扣,没意见吧”。

    几名掌柜兼股东都点了点头,也知道自己虽然是作坊股东兼大掌柜,但没有织工们的联合也抵抗不了朝廷,而且,自己也舍不得失去在织坊的收益。

    接下来,涂进也顺利收取了税赋,他曾是军校毕业,而且在军校毕业前,在高级学堂学过算术,在军队里也担任过财务工作,不然也不会被调到国税局来,因而,确定征收多少税额,他也能搞明白,也不会让田淑相这些商人蒙骗了去。

    朝廷从一开始确定新税征收方案便把低收入的普通百姓与高收入的豪强士绅区分开来,低收入者免税甚至补贴,高收入者加税,就直接使得两者不能联合,使得朝廷的征税难度大大减少,至少不担心因为征税引起底层百姓起事。

    当然,这也不是说征税也就一帆风顺。

    在征税过程中,国税局的税丁们也碰到了不少硬骨头。

    京山侯崔元便是国税局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在应天府魏国公徐鹏举尚因胆小而如数缴税的情况下,崔元依旧以自己是功臣勋贵的原因而拒绝缴纳赋税,直接关门,把国税局的税监马应龙等晾在府外,整整晾了一夜。

    “侯爷,听说连魏国公都缴税了,我们名下的产业要是不缴税,陛下会不会怪罪下来”,这时候,崔元妻子伦氏不由得有些担心地问了崔元一句。

    “怕什么,徐鹏举那个没卵蛋的家伙,真是丢了中山王的脸,好歹也是开国功臣,他朱家皇帝也不能因为坐稳了天下,不认我们这些勋戚!我们为他们打下这如画江山,受文官阉贼的气不说,如今不过是赚点钱做个富家翁而已,还要找我们征税!我要是他徐鹏举,直接把征税的打出门去!怕什么!”

    崔元不由得说了一句。

    “老爷慎言,眼下陛下就在南京,小心让西厂的听到”,伦氏忙劝了一句。

    “我知道,说来,想必这税政改成如今这样也非是陛下的本意,只怕又是这些文官们给陛下出的鬼主意,想从我们这些勋贵身上捞银子,就是因为看我们这些勋贵如今没了兵权好欺负!”

    崔元说着又道:“反正这税,我崔元是绝对不交!吩咐下去,国税局的人要是敢来收,你们就给我打出去!”

    崔元正说着,其管家就跑了来:“侯爷,不好了,国税局的调了火炮来!”

    “什么!”崔元很是惊愕,他没想到国税局的人居然为了征税调了火炮。

    马应龙这里的确是调了火炮,没办法,毕竟是侯府,大门虽不是铁做的,但也是很牢固,只能调了火炮。

    轰的一声!

    马应龙这里直接轰开了京山侯侯府!

    然后,马应龙吩咐道:“立即抄没京山侯侯府,一天12时辰已经过去,正式进入强制征税模式!抗税者,无论身份尊卑,一律开枪打死!”

    马应龙说着就几个豪奴已经冲了过来,便直接一手雷丢过去,把几个豪奴当场炸死!

    当初,朱厚照让国税局录用新税监时,听从了王守仁的建议,不但选退伍官兵,而且是选退伍的北方官兵,这马应龙也是北方人,因而此刻即便是来侯府征税,炮科出身的他也敢直接调大炮来轰!

    。m。


………………………………

第309章 罢市与北方财阀南下

    京山侯崔元此时也是惊骇不已,他简直不敢相信国税局的税役会因为征税而敢炮轰他的侯府。

    但崔元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侯爷之尊,还是色厉内荏地向马应龙等说道:“你们,你们这是在造反!”

    “侯爷何必如此说,我们只是在征税,奉朝廷的旨意征税!”

    马应龙说着就带着人闯入了京山侯府内院,开始追问京山侯崔元钱粮账簿,并悉数抄没了起来。

    等到三四个时辰后,京山侯的所有产业都被马应龙等理了个遍。

    旋即,马应龙才道:“侯爷,你的各项产业加起来,年入总额有五十四万银元左右,按照朝廷相应税率计算,你今年需缴纳税赋五万二千一百银元,这批银元,我们就先运走,你自己还剩余四十多万银元价值的财产,甚至连现银还余二十余万,不至于让你倾家荡产!你也不必太挂怀,朝廷要维护社稷之太平,不能不收税,告辞!”

    马应龙说着便把手一挥:“将税银运走,将缴税凭证给京山侯,我们走!”

    京山侯看着自己的手里的一张缴税凭证,再看看自己被国税局运走的数车银元,自然是十分心痛:“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这些国税局的人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与京山侯一样,南直隶与浙江的豪强官绅都遭遇到了强制征税的措施,甚至还有被打死的。

    自然,这些豪强官绅反应也很激烈。

    但朱厚照都不关心这些,因为无论如何,只要是想让大明更好,就必须得走出这一步,豪强官绅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必须得罪!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指望既得利益集团们自己良心发现,把自己的利益让一部分出来,根本不可能!

    缴税很难以接受吗,后世的富豪也不少,但该被征税的时候还是得乖乖被征,说白了,这个时代的富户们还是没有国家意识,没有自己也需要为国家公共服务出一份力的意识。

    莫愁湖的风景不错,朱厚照现在不是在屋里于江南美人身上种小蝌蚪,就是在莫愁湖边看因春而萌发的小蝌蚪,园林外的枪声与呐喊声似乎与他无关。

    “陛下,京山侯崔元、南京通政司右参议黎恕、监察御史王道等皆在行宫外求见陛下,皆要弹劾朝廷横征暴敛已致民怨沸腾”,谷大用向朱厚照禀报后,朱厚照听后只摆了摆手:“就说朕现在很忙,内政之事已交由内阁负责,让内阁大学士王守仁去见他们。”

    王守仁来到这些豪强官绅面前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道:“税政征收是由江南国税局负责,具体如何制定的,也是江南国税局制定,你们如果对征税比率不满,或者对税丁的征税方式不满,可以去江南国税局反映,恕王某不能相帮,王某自己也在缴税。”

    豪强官绅见王守仁也不管,就只好大骂王守仁,甚至也开始弹劾王守仁。

    但任何弹劾王守仁的奏疏,朱厚照都没有管。

    除非是造反,现在的豪强官绅根本不可能阻止朝廷的征税工作。

    豪强官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因此,对朝廷的现状是越发的不满。

    ……

    黎恕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作为通政司官员的他,也发现皇帝陛下在这方面是不作为的,因而内心也就更加失望。

    可黎恕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与朝廷权臣抗争,如何逼迫不作为的皇帝陛下放弃税改的政策。

    而在这时候,一名叫纪宣的士子找上了他,而且这纪宣只说自己是徽州富商,因对朝廷新税政有自己的看法,才贸然来见黎恕。

    黎恕因见纪宣献的礼品丰厚,且自己家也与徽州大富商多有来往,也就见了这纪宣。

    “如今朝廷在江南以新税政征税,对富户行横征暴敛之举,已使得有财之家皆是怨声载道,江南各镇侨居商户需登记领营业之凭证且缴税才可经商,学生不忍见天下商户因新税而生乱意,也无法坐视朝廷权臣奸贼行横征暴敛之举!”

    “故学生有意请江南各大豪强官绅与我等侨居富商联合起来,抵制朝廷新税政,让朝廷能够明白,如此横征暴敛只能是逼江南百姓走投无路!”

    纪宣这么一说,让黎庶不由得很是惊愕,作为江南豪强官绅一员的他也对朝廷新税政不满,但他到底非正经商人,也没想到过要侨居富商联合对抗朝廷,但现在,纪宣这么一说,也让他有些兴趣,问道:“纪先生不妨细说。”

    “罢市!”

    纪宣蘸取了些茶水在桌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黎庶点了点头:“黎某可以联络南京、苏州、松江、杭州、宁波等地的江南本地富绅豪强,只是不知,你们徽州能拿出多少本钱来。”

    “一个月之内,江南一带如果有一家客商来江南采购,纪某就自裁谢事!”

    纪宣说后,就辞别了黎庶,待到了下关码头,登船之后才道:“回去转告长史,纪某不会让殿下的三百万银元白花,如果这次不能让朝廷放弃税改,纪某愿以死谢殿下!”

    ……

    此次征税,利益受损的不仅仅是豪强官绅,寻常商户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失,还有手工业者与职业幕僚掌柜等雇佣型高级人才也受到了损失。

    这些人也开始对朝廷现在的政策感到不满。

    而纪宣这类人便发现了这个契机,在利用不了普通庶民的情况下,便欲联合这些普通商户、手工业者、职业幕僚和掌柜等中等阶层,准备在经济上给朝廷形成压力,逼迫朝廷放弃新税政。

    “石屠夫,把你的猪肉铺关了!纪相公会给你赔银子的!你不会有损失!而且,你要明白,纪相公要你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你们,只要朝廷因为我们都罢市了而不得不放弃新税政,你每年也不用多交那么多银元!”

    这时候,纪宣派来的人已经开始要求市场上的普通商户关店铺歇业。

    无独有偶。

    这时候,盐商何航也收到了黎恕的信,开始吩咐着自己的掌柜:“按照岳父的吩咐,把盐全部运到湖广去,今年不来江南贩卖!”

    这里,京山侯崔元的门人程日兴也接见了黎恕的家仆詹和:“这是我们侯爷所有的盐引,全部八成价格卖给你们!只要能让朝廷这次放弃改革税政,到时候盐引方面自然可以再便宜给你们!”

    “请侯爷放心,这次罢市,是我们江南所有大户和徽商们联合起来所为,晋商也加入了进来,这次储备的银元不下三亿,到时候定能让江南无盐、无茶、无油、无粮,乃至男无可嫖之妓,女无可卖之脂!”

    詹和说后就辞别了程日兴。

    也因此,征税工作在进行中时,江南的各大店铺纷纷开始歇业关门,客商也纷纷带着原货回乡,而一些幕僚、掌柜也开始主动请辞,甚至一些青楼都开始关门,连说书的唱戏的都不再营业。

    江南已经是个商品经济社会,城镇化率很高,市民阶层的数量非其他地方可比,因而日常生活对商贸的依赖很大。

    “诸位,柯氏布行不再营业,从现在起,你们这些织工都回去吧!”

    镇江府丹棱镇最大的一家布行老板也开始关停了自己的布行,使得一百余名织工失业!

    还不仅于此,所有行业的作坊工厂纷纷开始停业,大量底层手工业者与工人失业,这些底层手工业者与工人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就人心惶惶了起来。

    这还不是最令人害怕的,真正可怕的是,随着新税政实施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江南士民发现柴米油盐等日常必需品价格越来越高,甚至还会买不到,有的昨天还在开业,今天就关了店。

    “陛下,眼下这些商户纷纷罢市,内臣也一时竟也难采买到足够的鸡蛋、白面等物,以臣看,他们这是在抵抗朝廷新税政,嘉兴的一只鸡售价竟也涨到了五十银元!”

    谷大用这时候也向朱厚照禀报了外面的情况。

    朱厚照点了点头,只看向了王守仁:“失业的工人与手工业者数量有多少?”

    “回禀陛下,应天府尹刚刚上报,只南京便已有四万余人失业,现在皆处于饥寒状态,幸赖农部尚书严嵩曾于南京留了番薯十万余石,目前还难不出现饿死人之象,但南京这么多官员与军队的粮食供应也成了问题!”

    王守仁回道。

    “看样子,犹如你所料,这些豪强官绅还有各地来江南做生意的富商们真的开始用他们最狠的一招,宁可罢市让自己在短期内受损,也不愿让朝廷新税政顺利执行下去”,朱厚照把手中的钓鱼竿往湖里一丢,愤然地站起身来。

    “正是,能让整个江南罢市,也看得出来,这背后定要财力雄厚的江南财阀在支持,只怕还有其他外地的大富商,但我们朝廷也不是吃素的,现在这个罢市虽然逼得江南百姓失业乃至忍饥挨饿,使其皆怨朝廷的新新税政不对,但罢市对这些豪强官绅与富商们损失自然也不小,他们罢市一天,就少赚一天钱,眼下这个得看谁的财力更为雄厚,谁坚持得最久!”

    王守仁回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徐经他们到南京了没有?”

    “这个月内皆能抵达南京,徐家、刘家、罗家、焦家、马家、张家、还有臣的家族,当年得陛下隆恩为皇家股东的七家家主皆是亲自前来,丛兰已经去扬州与他们会面,现在两淮与长芦等盐场已奉旨禁止售盐于盐商,司设局的崇公公估计四五日内便能带盐回来!”

    王守仁说后,朱厚照没再多言,他和王守仁早已料到江南的豪强官绅会这样做,毕竟这些人不比一无所有的农民,真要让他们冒着被诛数族的风险造反也没几个有这胆量,能做的就是通过罢市,依仗自己雄厚的财力在经济上和朝廷斗法。

    但大明朝廷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也有一帮死忠的大财阀,这些大财阀都和朱厚照有关系,都是大明眼下最大的几家官僚资本家,甚至也都替朝廷管理着朝廷的巨额国有资产。

    因而,江南的财阀们真要和朱厚照与大明朝廷在经济上斗,倒也不是那么容易,别说朱厚照这个皇帝,就是王守仁自己王家也能拿出十亿银元的巨额资产,要不然,王守仁也不会甘愿替朱厚照来江南推行税政。

    国家进入工业化后,难免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也难免出现托拉斯资本家,掌握帝国权力的顶层政治家族自然难免会成为超级大财阀,王守仁此时提到的这几家也是如此,都是因为从龙之功,成为了大财阀的。

    而在他们之下,才会是所谓的晋商、徽商、江南财阀等。

    不过,因为这些人都是朱厚照的走狗,又都是和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家族,因而也都比较低调,所以,江南的财阀们才会忽略了这些人的存在,犹如他们忽略了朱厚照一样,当然,也许是这些江南的财阀们更加自信,有更强大的助手。

    无论如何。

    在江南财阀与富商巨贾的暗中操纵下,江南的罢市在持续进行,而这时候,徐经等皇商也因为得朱厚照的密旨而纷纷南下。

    扬州城。

    操纵大明国家资本不下上千亿银元的徐经坐在以丝绸裹车的大型四轮马车里,看着扬州城内到处是无所事事只靠领番薯稀粥度日的大量失业工人和因油水不足而走路无精打采的江南百姓,对同在马车里的丛兰说道:

    “丛部堂放心,徐某这次奉旨来江南,自然不会什么都不带,徐某这次准备了一个亿的银元,且已经向基建局的叶部堂签了契约,决定把这笔款作为南都长江桥梁建设之前期钱款,到时候就算桥修不成功也无所谓,至少能满足数十万工人谋生!”

    “学生这次也带了五千万银元来,学生的叔父一直感念陛下的恩德,一直想为陛下做些什么,且也和学生说过,刘家的一切都是陛下的,如今学生虽说是刘家财产的掌管者,但倒也依旧是为陛下管着,学生倒是没有徐大人那么为民着想,学生只想在南都与苏州、杭州、宁波、扬州这些地方为陛下各建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作为陛下的行宫,学生已经给御马监递了奏疏,陛下也同意了,到时候光是采石、水泥、采砖这些估计就需要数万工匠!”

    刘瑾侄子刘宣也向丛兰表了态。

    其他各大家族的家主也纷纷表态。

    丛兰见此自然大为高兴:“这可太好了,到时候,便让那些江南的豪强官绅们看看我们北方富商的厉害!”

    这几个皇商的产业大部分都在北方和海外,因而,丛兰作为北方人也就理所应当的把他们视作了自己北方的财阀。

    徐经没有否认,只笑道:“用陛下的话说,这将是一次国进民退的事件!无论如何,这样做,可以保我大明江山长治久安!也能使我大明皇帝陛下皇权永固!”

    。m。


………………………………

第310章 输了!江南豪强官绅们输了!

    新店镇。

    一众镇上百姓代表向粮行老板李丁山哀求起来:“李老板,这粮行您何时开呀,您若再不开,我们新店镇的百姓就真没果腹之粮了!您老就发发善心,重新开业吧!虽说朝廷改了税政,但您的粮行也依旧是可以赚取厚利的,又何必要与朝廷作对而不顾百姓之死活!”

    “诸位,非李某狠心,乃是上面是这样的安排的,只要朝廷一日不肯放弃新税政,李某的粮店就一日开不下去,即便李某开了,上面的人也会让李某开不下去,请各位乡民见谅,恕不奉陪!”

    李丁山说完就乘车辞别了这些百姓代表。

    而百姓代表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丁山扬长而去,甚至已有在新式学堂接受过教育的明白人愤恨地啐了李丁山一口:

    “呸!这些年来,他仗着自己有个弟弟在湖广当官,没少赚我们的钱,如今却因为朝廷税改的事,来祸害我们这些百姓!”

    虽然有百姓对李丁山这种宁愿看着百姓饿死也不开店营业的行为很厌恶,但也的确不能拿李丁山怎么样,毕竟李丁山自己不想开店赚钱,谁也不能逼着他开。

    此时,坐在马车里的李丁山看着新店镇百姓失落而又失望的神色,不由得冷冷一笑,也很得意,他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得意过,他发现自己这些商户果然是可以操纵朝政与天下局势的,自己这些商户也有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实力。

    刚巧来到新店镇的纪宣也看到了这一幕,也同样是冷冷一笑:“新店镇如今也是如此,可见这次罢市还是很有成效的,朝廷不是说改革税政是维护百姓利益,是为大明长治久安计吗,到时候整个江南饿殍遍野,民因饥饿而生乱,再看看,朝廷还会不会相信改革税政可以让大明长治久安!”

    “只怕,现在朝廷已经开始不信了,民乱只要一起,肯定有官员上奏,只怕为了平息民怨,让我们商户开业,还会处决了当时改革税政的官员”。

    跟在纪宣身边的一名叫惠觉的和尚笑道。

    “是啊,朝廷放弃改革税政,与江南士绅妥协,这样殿下在江南的产业也能得以保全,而不至于被查出来,但如果朝廷还是不放弃也无所谓,真的要搞得民乱四起,只怕也不用殿下先站出来,天下就已开始大乱了!”

    纪宣这么一说,见新店镇的百姓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敢触逆国法直接抢粮行,在得意之余也不屑地说了一句:“这些家伙,都到这个程度了还不作乱!真是没用!”

    ……

    事实上,这时候,已经有新店镇的百姓忍受不了奸商毒计,一名百姓先站出来喊了起来:“诸位,李丁山宁可让数万石粮食发霉烂掉,也不肯卖与我们,宁可看我们饿死,也不肯开业,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抓了这奸商,逼他交出粮食来,难不成就要眼看着家中妻儿饿死不成!”

    “对,不能让让李丁山就这么白白走了!”其他百姓也跟着响应起来。

    纪宣见此更加得意,冷冷一笑,就准备看好戏,他巴不得民众暴乱,进而让天下大乱。

    李丁山此时倒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他也依旧还在得意于自己可以操纵整个新店镇的能力。

    但在这时候。

    突然。

    一声锣响!

    “马氏粮店开业咯,蒸汽机机打白面每斗八分银!蒸汽机机打脱谷白米每斗只需六分银!先到的一百人还可以再打对折!粮店就镇西栅的大槐树下!”

    通报人的话犹如一阵梵音传进了新店镇百姓的耳中,新店镇百姓本已暴躁而狂怒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一些百姓不由得松开了拳头,喜笑颜开起来:“有粮店开业了?竟然还有粮店开业?”

    “竟有这样的好事,还真是没想到,而且白面每斗只要八分银,白米只要每斗六分,这比李家的粮行便宜了不知多少!”

    而这时候,已经有百姓跑了来:“幺叔,是真的,我刚才已经去买了五斗回来!都是上好的米面,这马氏粮店听说是北方来的,专门从南洋购的粮,人家打谷用的是新机器,运粮用的是南洋番奴,所以价格就便宜!”

    于是,听这百姓这么说,其他人也都急忙往马氏粮店跑了过去。

    李丁山见到这一幕直接愣了,内心是既惊讶又愤怒,惊讶的是竟然还会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开粮店,愤怒的是竟然有人如此不知好歹,敢在新店镇开粮店,不知道新店镇是自己的地盘吗?

    李丁山忙吩咐道:“速派人去问问这马氏粮店的来路!”

    到了晚上,李丁山的家仆就跑了来:“老爷,问清楚了,马氏粮店是当年首辅马文升家开的,他家的四公子这次亲自来了江南,一口气开了二百多家粮店,这个只是分号!”

    李丁山听后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