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大帝-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限制君权就有用吗?
现在是天下大多数人趋于保守,君权被限制,意味着国家执政机关就会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那样反而更加趋于保守,历史上的明中叶后期君权早就被文官所持之礼法所限,不是照样趋于保守吗。
如何在自己百年之后让大明依旧保持着对外扩张对外开放乃至积极进取的状态?
“指望哪个皇帝是不可能的,指望多数人是不行的,因为真理有时候又不在多数人手里,毕竟就算造反的农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造反,唯一的办法,或许只能是让思想独裁,让对外扩张对外开放的思想一直独裁着大明!一直独裁下去,无论是帝王还是首辅亦或是其他掌权者,要想坐稳自己的位置,只能接受这种思想,只能服从这种思想!”
朱厚照突然这么说了一句,夏言不由得大为惊讶,问道:“陛下的意思以法宪明正统?可祖宗成法尚且能改,法宪如何会不能被改。”
“祖宗成法虽能改,却不能尽数废止,法宪也一样,大明需要进入宪政时代才可,而现在无疑要做的便是加强民众的宪政意识,加强执政者的宪政意识,忠君社在这里面要起着主要作用,我们不能保证天下人都有对外开放对外扩张的思想,但是忠君社的社员必须有!也必须纯粹!”
朱厚照说后就示意夏言坐下,说道:“如今也只能如此,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天下也一样,后世之世界我们无法操控,只能管好当下!”
“臣明白!谨遵圣谕!”
夏言拱手说道。
……
啪!
一声脆响,二皇子朱载塗摔碎了手里的玻璃杯,怒不可遏道:“这个夏言,倒是一点都不肯本王面子!”
“殿下何必如此,如今他是内阁首辅,还在忠君社接替了张璁的位子,除了皇帝陛下,天下就是他说了算!想当年郑王府的朱厚烷还不是被张璁法办处死,如今不过是让陛下知道了您对张璁不满而已,皇嗣不满当场宰辅的事多了去了,这也没什么,如今重点是陛下到底是什么心思,都察院弹劾张璁科举舞弊的实证都呈递上去这么久了,也没见个回应,只怕这夏言故意在皇上面前把您卖了出来,也是要试探陛下的意思。”
朱载塗的幕僚说道。
朱载塗听后不由得怒极反笑起来:“这么说,本王还得去拜访拜访这新首辅了?”
“不必,殿下静观其变就行了,眼下陛下一直刻意避免谈立储之事,这明显是对大殿下做太子不满的意思,而陛下是极宠皇后娘娘的,所以,无疑殿下您和三殿下更得陛下喜欢,只是如今夏言这个举动着实有些让我们被动,以小的看,无论这事是好是坏,都应先停办了《京城政话》。”
这朱载塗的幕僚说道。
朱载塗也点了点头,便命人去停办《京城政话》。
……
唐顺之一边吃着土豆蒸排骨,一边从袖子里掏出张报纸来递给海瑞:“好好看看吧,这估计是最后一期了。”
海瑞一看报纸刊名是《京城政话》,一时不由得惊讶道:“这不是二殿下开办的吗,怎么会是最后一期,会停刊?”
“这事啊,还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你别看现在生活方式变了,但朝堂上还是那么复杂,内阁那位大佬真的是什么都敢给陛下说,没的把我牵连进去,我不过是给他提个醒而已,也怪我多嘴……”
唐顺之便将自己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海瑞听后对于唐顺之的遭遇倒是不怎么感兴趣,只对唐顺之提到的皇帝陛下关于强化宪政建设的话题很感兴趣,作为生长在正德朝的青年,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瞬息万变,也接受到了这个时代不一样的教育,皇帝朱厚照的论断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此时的海瑞自然还没有资格进入大明帝国核心层,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便是好奇地问着自己,又像是在问唐顺之:“你说,陛下到底是要定何思想为大明治国之宪?”
唐顺之微微一笑,他认识海瑞是因为皇帝朱厚照当年为教育宗室子弟而下诏建立皇家书院,同时为对宗室子弟起着正面引导作用,而要求皇家书院需定期对外招收一定比例的世家子与贫家子为学生,为其提供免费教育的缘故而加上两人又都对宗室子弟的跋扈行为无所畏惧而成为良友。
正因为此,唐顺之也不愿意对海瑞有所隐瞒,说道:“实不相瞒,我也不清楚天子欲以何法为宪,但至少宪法大纲会添上对外开放对内变法这一内容,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朝局在变,人心在变,政令自然也要变,你知道我是王学弟子,注重事功,对现有之礼法是嗤之以鼻的,如果真要以宪政治国,唯此法必定要落于宪法大纲之上,而吾也将用生命捍卫之。”
海瑞点了点头,他不由得拍手而起:“海某决定了,也加入忠君社!”
唐顺之笑了笑:“那我做你的介绍人。”
不过,就在海瑞申请加入忠君社不久,一道诏书来到了唐顺之这里,诏书内容是他不适合待在中枢,因而被贬到大明陆军指挥学院学习军事。
朱厚照这里还是让东厂去调查一番关于张璁为其子参加科举考试而舞弊的事,最后结果查实出来后,竟然是都察院捏造的证据,因为张璁的子侄辈因为张璁的强令而没有参加乡试。
“你们都察院能干什么,堂堂内阁首辅的清白居然要靠东厂的人去证明清白!左都御史张瓒自缢谢罪!”
朱厚照说完后,就转身对夏言吩咐道:“还有那个弹劾张璁的,一并杖毙!身为风宪官,乱劾公卿,不严惩不足以正朝纲!”
朱厚照的处置犹如晴天霹雳般震在了朝野之间,所有人都没想到皇帝陛下还是要这么护着张璁,学部尚书徐缙也只得再次沉默了下来,把对张璁的不满暂时放在了心底,连定国公徐光祚、咸宁侯仇鸾等权贵也低调了下来,不敢再发表对张璁的半点不满言乱。
底下的官府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开始积极抓捕在私底下诋毁张璁的人来。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只是暂时压住了天下人对张璁的怨愤而已,犹如暂时用严冰封住了一座即将喷火的火山,但这座火山迟早都得喷火,自己越是这么压,到时候喷火出的岩浆只怕更多。
不过,能压多久是多久,在朱厚照授意下,内阁首辅夏言还是让礼部给张璁追谥了文正,使得这件事暂且告一段落,夏言佩服皇帝陛下的魄力之余,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压力,但皇帝的行为无疑让他更加有了底气,有底气去继续执行对外扩张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当然,继续这样的政策也不是真的会让天下大乱,既得利益者不过是想把关内也变成他们的猎场,如今皇帝和朝廷不愿意,也不是说他们活不下去,也只能继续在关外掠夺,在海外掠夺。
只要绝大多数的庶民还能活下去,就算是藩王造反、武将哗变、文官搞阴谋,都没办法推翻大明。
但朱厚照开始对意识形态的要求达到更高的高度,同时也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宣传也加强了力度。
于是。
从课堂上的教育到媒体界的报纸文章,还有各级官员的谈话内容,乃至学者的研究文章都是把对外扩张对外开放的思想如炒豆子一般炒了一遍又一遍,让全天下的士民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正确的道路。
而从官场到商场乃至学界,忠君社的社员迅速占据着各个重要的位置。
不知不觉间,大明不再是儒家治国而成了党政治国。
但无论如何,朱厚照都绕不开皇位继承的问题以及继承者到底应该掌握多大的权力的问题。
“现在似乎谁成了忠君社的核心人物,就能操控朝廷,可如此下去,即便本王成了帝王,又能如何,难道天下就真的让他们忠君社说了算?可忠君社忠的是君,可从未有听君王话的理论,他们把君当成了国家,可本王不想只是代表这个国家,本王还想拥有这个国家!”
三皇子朱载堼有些郁闷地说道。
旋即,朱载堼又不由得更加愤怒地说道:“这都是张璁干的好事!还有许进、王华!”
“老三何必气别人,如果不是天子要如此,他们如何能做成此事”,朱厚熜说道。
朱载堼听朱厚熜如此说,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皇叔说的也没错,可我也不明白,生我那位,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你说,他为何迟迟不让大哥当太子!”
朱厚熜再次看了看周围,才道:“依皇叔看,他迷茫着呢,甚至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管怎么样,皇叔相信,其他皇子也和你一样不理解你们这位父皇,或许已经有些埋怨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沉住气,无论将来能不能登鼎,得先想办法让大臣劝动陛下封王于海外,世界这么大,无论是现在的帝王还是将来的帝王如何管得过来,去海外先裂土封王再说,将来如能被陛下立为储君回中土称帝自然更好,如不能若有百万雄兵何愁不能成大事!”
“你说的对,天下非只九州,膏腴沃野何处不是,可是父皇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既不立储,也不封王于海外,一心只想着搞科技搞工业,再这么搞下去,我们也要跟着老了!”
张鹤龄环球航行后,国人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此时不仅仅是朱厚熜把视野放到了海外,朱载堼也开始有了全球视野,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国内,甚至还不由得埋怨起朱厚照来。
………………………………
第332章 封王海外
朱厚照没有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而是强硬地让张璁死后得享尊荣。
这也导致夏言继续坚持着张璁的路线。
对于帝国的保守党而言,他们似乎更加确认,死了一个张璁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因为大明真正在坚持这一切的还是皇帝陛下。
当然,这个道理,明白人都懂,可皇帝不是你想辞退就能辞退的,当然也有少数大胆的人有想害死皇帝的想法。
可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因为且不说谋逆之教训在前,只说如今皇帝陛下背后的支持者也不是简单的。
控制着帝国各个行业的几大家族全是当今皇帝陛下的附庸。
甚至皇帝自己就控制着最大的资本,一旦皇帝退位或者驾崩,都意味着帝国的资本将被重新洗牌,所以几大家族都不愿意让皇帝陛下遇到任何危险。
这些家族子弟所组成的近卫军禁卫部队从小就竖立了只做陛下手里的剑的忠君思想,别说是谋害陛下,就算是对陛下稍微有点不敬,这些人也敢先杀而后禀报。
朱厚照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他知道自己当年分天下利益于几个忠臣家奴,使得自己变成了官僚资本家的代表,而这些官僚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得不保护自己。
但是朱厚照也知道,随着帝国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资产阶级崛起后,这些昔日的士绅们就会觉醒为资产阶级的斗士。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已经开始出现限制君权的思想,乃至已经出现要民主的思想,比历史上这种思想直到晚明时期才出现要早许多年,毕竟这个时代大明开海的时间比较早。
当然,帝国的文官们即中产阶级们一直就试图用礼法来限制君权,但还未明确提出限制君权,但现在这个阶级随着帝国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已经开始明确提出要限制君权。
譬如江西的罗钦顺便开始提出君王既由民众选出,便也可以由民众而罢之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言论。
朱厚照没有直接动手,地方的督抚便将罗钦顺抓进了监狱里,没办法,在这个大家才刚刚接受君权神授实为君权民授的时代,你罗钦顺却提出君应由民选亦可由民罢的观点是想干什么,想给天下的野心家提供思想武器吗?
所以,正因为此,即便是对朱厚照的执政不满的保守党们也要求对罗钦顺严惩,支持朱厚照的官僚资本家们自不用说,恨不得杀了罗钦顺,因为皇帝要是可以随便由民众罢免,那自己这些人岂不也可以随意被民众罢免。
朱厚照本人其实都没那么反感罗钦顺的思想,毕竟他是一个穿越者,他知道按照后世的说法,罗钦顺的思想是一种进步。
所以,他甚至还想救下这位思想家,但所有的统治阶级们都不愿意,甚至直接以“子怎可罢免父”这样的理由反驳,纷纷要求杀掉悖逆的罗钦顺,而且还要求严惩罗钦顺。
刑部给出的建议是直接凌迟,而且是凌迟三千六百刀。
“太过了!处以斩监侯,他只是提出了一种思想,而非真的要谋逆”,朱厚照说完后没多久,刑部尚书霍韬来报:“陛下,罗贼已于今日畏罪自杀,天下人闻之莫不称快!”
朱厚照不由得惊吓地站起身来,他不知道罗钦顺是真的自杀还是被他人所杀,但他知道罗钦顺这种人将来也只能由后人给予其公道,而在这个时代,他触逆的不仅仅是自己这个皇帝,还有这个世界所有的既得利益者。
但也因为这件事,让朱厚照发现自己能坐稳这个皇帝的位置,不是因为自己多么厉害,也不是因为自己运气好,而是统治阶级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需要给自己安个皇帝主子,即便是自己这个皇帝主子是个暴君,大多数人除了抱怨运气不好外也不敢真的想要推翻自己。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庆幸自己这个发现,但他承认那些要求限制君权与搞民主的部分士绅们也不是真的为民请命。
因为百姓们一直在沉默地务工务农,攒钱买房买来自交趾来自西洋的女人,皇帝也好,首辅也好,谁爱当谁去当,对此并不关心。
部分士绅们背后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他们在获得财富后想要占据更多的政治权力,而且这种要求越来越强烈。
新成立的商部之商科都给事中吴祖乾便建言朝廷取缔八小时工作制之严令,由民众自己安排工作时长,以此给予民众赚钱自由度。
朱厚照也不笨,知道这吴祖乾要表面上是想让朝廷让百姓赚更多钱,其实是想让资本家可以随意让民众加班,以加大对民众的剥削力度。
所以,朱厚照便没有让夏言同意这吴祖乾的提议,且要求地方官府加大对违规增加民众工作成本的工厂作坊予以严惩。
光禄寺少卿陈侃减少医疗保障额度,同时令各工厂作坊自行加薪酬于工人。
对此,朱厚照也予以拒绝,让工厂作坊主动给工人加薪作为医疗资金无疑是增加工厂作坊剥削工人的机会,而减少工厂作坊运营成本的目的,因为指望资本家加工资比指望彩票中大奖还难,后者至少还有点希望,前者根本没有希望。
朱厚照和夏言等忠君社成员为了考虑国家利益和国家稳定,自然不能事事顺了这些资产阶级的意。
但也因此,让这些代表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文官与士绅越来越不满,作为帝国商人子弟的他们靠着家族积累的财富努力考取功名做官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好的为家族代言,为家族挣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可如今,他们得不到更多的政治话语权自然是极为难受。
于是,这就导致民间非议朝堂的话越来越多,甚至已有商人阶级的代表成立了各种社团。
当然,朱厚照等大官僚大资本家为了国家利益和自己统治帝国的利益也在暗中支持不少世家子与寒门学子成立各种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团体,彼此也是不相伯仲,但也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在朝堂上,这种现象的焦点还是涉及到储位的确定。
无论是对外扩张剥削异族奴工,还是对内开放牺牲农民,最终的决策者都是皇帝。
这一任皇帝大家没办法罢免,只能寄希望下一代皇帝。
可偏偏皇帝朱厚照一直不肯确立太子之人选,以至于让主张对外扩张的开明派与主张对内开发的保守党都没法死心。
但又没人敢再逼皇帝朱厚照,因为大家都知道当今的皇上不是你逼一下就能答应的。
不过,还是有人做了这触龙鳞的事。
“混账!”
虽说大明对外扩张的势头一片明朗,但国内的局势却越来越纷繁复杂,再加上朱厚照内心的迷茫,使得他现在是越来越烦躁,因而三皇子朱载堼这份奏疏直接让他积压已久的怒火彻底爆发了出来。
朱厚照把奏疏摔在了地上,指着戚景通,喝道:“把三皇子朱载堼给朕抓到殿前来!”
戚景通很久没见到皇帝朱厚照发这么大的脾气,吓得忙带人去押三皇子朱载堼,同时心里也惴惴不安地想道:“三殿下到底因何惹怒了陛下?”
戚景通走后没多久,朱厚照也稍微平缓了下来,而这时候,恰巧夏言进来奏事,朱厚照也没再提三皇子所奏之事,而是问着夏言:“什么事?”
“英格兰与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现在已经派使臣和二十名青年来访,现已在濠镜暂住,臣已经打听清楚,他们这次来是因为西班牙无敌舰队攻击大明休达,而他们也与西班牙有宿怨,所以,他们的国王希望可以和大明合作,他愿意出兵帮助大明出击西班牙,但大明需要提供军事援助与技术援助,且希望大明可以允许他们每年向大明派遣留学生,以学习东方天朝上国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
夏言说完后,朱厚照不禁沉吟起来,心想自己倒是没想到英国会有一天不远万里派人来访问大明,还要往大明派遣留学生,看来大明在主动参与全球贸易后,也的确增加了整个世界对大明的关注度。
不过,是否与英国合作,且允许英国向大明派遣留学生,即大明是否愿意招收留学生,朱厚照现在还不能下决断,因为说实在的,大明似乎并不需要收留学生。
但朱厚照问向了夏言:“这件事,爱卿怎么看?”
“回陛下,大明离西洋甚远,若能有一盟友威胁西班牙后方,倒也不失为良策,对于是否允许英国派遣留学生到大明,臣以为可以允许;
因为即便我们不允许,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也难免会流入英国,据臣所知,英国已经聘用我们的人制造出了燧发枪和风帆战舰,只是很多技术难题还没有突破,而如果我大明能允许其派遣留学生到中土,我们也能派遣学生去其国家,则可以让我大明更详细了解其国之发展,也能操控其国之发展,使其依赖于我大明!”
夏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朱厚照也觉得在理,与其让英国偷学大明,的确不如自己亲自教,这样还能更好地控制,但是,朱厚照也不由得说道:“他们派留学生来我大明,也不能白学吧。”
“英格兰与爱尔兰王室会每年向大明学部提供经费两百万银元!除此之外,每名留学生在大明的用度也全部由英国王室承担”,夏言回道。
“这个亨利八世是个人物,还真舍得下血本”。
朱厚照腹诽道。
但朱厚照又一时不由得想起亨利八世之后没传几代便是其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做英国女王,而这位英国女王当政期间让英国彻底走上了巅峰,是位很厉害的女王,而且这位女王一生都未结婚,是一位童贞女王。
为了阻止这个伊丽莎白成为英国女王,于是,朱厚照便说道:
“你告诉他们,朕可以让他们英国王室向大明派遣留学生,但其英国王室需与朕联姻,听闻其国王女儿伊丽莎白颇为聪慧,如其王室愿意让其远嫁大明,朕便同意他们派人来大明留学,而且会先让他们去国子监学习十年,学习汉文与八股文章,如果能考取进士再准予进入大学就读!”
据朱厚照记得,这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是颇为美貌的,因而被现在的自己娶了,自己也不算吃亏。
至于关于对这些留学生的安排,朱厚照这是在故意增加英国人留学中国的难度,毕竟让一个英国人学习汉文已经够难,还要人家写八股,写八股不够还要考中进士,要知道就算是汉人自己考进士都很难,何况是英国人,这样一来,无疑没二十年以上的留学生涯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没准还会彻底变成一个汉儒。
“臣明白!”
夏言点头称是后,又道:“陛下,罗马教皇国也派了使臣来,表示也希望可以派遣留学生,来大明学习军事技术,且希望大明作为教皇国之宗主国,能帮助教廷惩办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王室。”
“既然答应了英国王室,那这罗马教廷也一并答应,让他们彼此争斗起来,也是好事”。
朱厚照说着一不小心踩到了三皇子朱厚堼的奏疏,朱厚照一时不由得想起三皇子朱厚堼要求自己早立太子的事来,不由得把奏疏拿了起来,丢给夏言:
“你看看吧,这是三皇子递来的,竟建言朕早立皇长子为太子,他倒是比礼部的官员还操心。”
夏言微微一笑,便打开奏疏看了看。
而这时候,戚景通也恰巧把三皇子朱载堼押了回来。
朱厚照看着朱载堼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