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艘专门负责运送这些倭寇尸体的船上,一名明军官兵正对把数十名因为服役而累死的倭寇摁在船板上的明军士兵们吩咐道:“喂鱼!”

    一时间,便是刀刀落下,一颗颗人头以及身体犹如饺子一般落进海水里,且也因此引来了鲨鱼们的狂欢。

    基本上每天都有一批累死的倭寇被丢进海里的喂鱼,这件事大明对这些走私且奴役汉人的人的惩罚。

    除此之外。

    在此时福建陈家,御史陈九德之父陈宇也被抓到了这里。

    连带着御史陈九德也被革职,且以通关节助人贩子被北镇抚司抓紧了诏狱。

    而陈家参与走私与贩卖人口的所有家产也予以全部抄没充公。

    最终,陈九德死于诏狱中。

    陈宇自然也难逃被累死之命运。

    这些通倭的沿海士族只要在双屿岛查出来的皆被挖了出来。

    国税局右侍郎闵献此时也惊恐地看着锦衣卫闯进了自己的家里:“你们这是要干什么,闵某乃朝廷三品命官,是谁给你们的胆子,敢擅自闯入。”

    “闵侍郎歇口气吧,你已经涉嫌通倭,从现在起,你们闵家所有家产将会被视为非法走私所得而充公,而你和你那位在双屿岛的侄子将也会以通倭罪被押往双屿服役!”

    锦衣卫总旗武杰说着让另外两名锦衣卫小旗带走了这闵献。

    朱厚照并不同情这些参与通倭走私与贩卖人口的官员士绅,因为作为一个汉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都敢贩卖奴役,甚至还和倭寇一起迫害他们,这种人已经没有人性,对其半点饶恕都是对华夏文明的背叛。

    皇帝朱载垒最近很头疼,他着实没想到一个双屿岛的清剿还会引出这么多问题。

    而且,他也没想到自己的父皇也会给自己安排这么大的任务,甚至还要求自己立即出一个内外关税改革的方案。

    首先是许多御史对朱纨清剿双屿岛时滥杀岛上居民的行为参劾。

    双屿岛的清剿本身就触犯了整个沿海士族的利益,如今朱纨还奉朱厚照这个太上皇的旨意,在双屿岛虐杀这些走私犯,甚至连在他们背后支持的沿海士族也揪出来严加处置,自然让这些代表沿海士族利益的官员们极为愤怒。

    御史李遇元便上疏弹劾朱纨滥杀岛上无辜局面达九十六人,还列出了被滥杀名单,甚至还参劾太上皇朱厚照擅权乱政,干预朝政,应还大政于皇帝。

    很明显,这些代表沿海士族利益的官员知道这背后在鼓捣这一切的还有他们的太上皇朱厚照。

    皇帝朱载垒自然知道这些官员弹劾朱纨与参劾自己父皇的目的,所以,他没有犹豫地处决了李遇元,直接革职。

    不过,让朱载垒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革职李遇元的行为遭到了许多文官的激烈反对,佥都御史张隗直接言李遇元言国之干臣,劝谏皇帝当听逆耳忠言。

    当然,朱载垒也没有退缩,干脆还下旨将李遇元的处理结果由革职改为流放三千里。

    作为皇帝的他明白现在的自己宁可得罪这些文官,也不能得罪自己父皇,因为自己父皇还握有军权,而且还有着崇高的威望,何况他也清楚,打击走私本身就没什么错,他内心里也支持朱纨这样做。

    而对于朱纨奏请设双屿为县,且增设双屿为自由港,朱载垒也予以了同意,他知道这背后是自己父皇朱厚照的意思。

    不过,这些已经是内阁首辅夏言做出的决议,即便是涉及降低关税与要求殖民地与各藩国加征其所辖区三倍以上关税与商税的方案也是夏言直接主持了结果,然后再交给了朱载垒批复通过。

    这让朱载垒发现他的权力被严重侵蚀,不但有一个太上皇在像牵一个木偶一样牵着自己往哪里动,还有一个内阁首辅夏言仿佛在架空着自己。

    朱载垒现在作为大明中央帝国的皇帝,他当然希望有更大的权力,可以控制其他藩国与殖民地,所以,他召开了议政会,让他事先通气的徐阶提出了一个提案。

    这个提案内容则是在要求这些藩国与殖民地加征关税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把税收的一半递解进京,以作为对中央帝国的财税供应。

    朱载垒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控制这些殖民地与藩国。

    但徐阶的这个提案招到了夏言的反对。

    “陛下,臣认为如果太上皇当政,不会这么做,因为朝廷干涉各殖民地与藩国的关税拟定权已然会引起殖民地与各藩国的反感,因为这本身就是违背这些殖民地与藩国们自身利益的,但如果我们不要求其把多征的税收一部分或者全部递解进京,他们会慑中央朝廷之威信与自己也算是有利可图而答应接受中央朝廷之政令,但如果我们如今不但干涉其关税拟定权,还要求其把多征的关税的一半递解进京,这无疑会这些殖民地与各藩国反感中央朝廷的贪婪,从而谋求独立啊!凡事当循序渐进,现在我们可以先干涉其关税权,然后再步步加强对其控制之力度,而不可冒然急进啊!陛下!”

    夏言说的虽然也有自己的道理,但他习惯性地一句“如果太上皇没退位”让朱载垒本能地觉得很反感。

    在他看来,好像这位功勋卓著的老首辅从来没把自己这个皇帝瞧在眼里一样。

    但朱载垒也只能忍着怒气,笑说道:“既然如此,其他议政大臣也说说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支持元辅所言,中央朝廷可以夺其权,但不可夺其利,因为中央朝廷乃父母之国,各藩国乃儿女之国,父母可管儿女,但不应让夺儿女之财,此乃慈爱也!”

    英国公张溶作为勋贵,迟早都是要去自己封地的,自然不愿意把自己封地的财富都献给朝廷,尽管他对当一个独立的公国领主与非独立的公国领主不怎么在乎。

    而俞大猷则表示弃权,对于内政的事,他没有什么兴趣。

    闻渊则因为生病而缺席,因而眼下只有严嵩还未发表意见。

    严嵩看了夏言一眼。

    夏言也看了严嵩一眼,他内心认为,严嵩是自己的人,自然是会支持自己的,因而不由得看了一眼皇帝朱载垒,内心叹道:“陛下啊!非臣要做权臣,而是您真的不应如此急切地宣示你作为大明皇帝的权力啊!”

    朱载垒也看向了严嵩,他自然知道严嵩一直是和夏言是一党的,这也让他意识到夏言似乎是自己这个皇帝掌握帝国最高权力的一个很大的绊脚石。


………………………………

第360章 时代变了

    严嵩知道这时候是自己向皇帝朱载垒表忠心的最好时候,一旦让皇帝认为自己只是夏言的跟班,自己只怕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内阁首辅。

    所以,严嵩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殖民地也好,藩国也好,皆是我大明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只取其一半之税赋已是极大恩惠,如何还能让其自留税赋;

    近海之殖民地自太上皇当政时便是收入尽入国库,至于其他较远之藩国只是考虑距离太远,而税赋不足以反哺朝廷才允其暂留自主而已;

    如今,各地贸易发展极快,早已非往年之困窘之象,固也是收其钱粮入国库的时候,所以,臣支持徐公的提案。”

    朱载垒暗自笑了笑,严嵩没有支持夏言,让他内心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让朱载垒意识到夏言与严嵩的联盟似乎没有那么牢固,内阁也不是说真的会唯夏言一人之命是从,这无疑可以让自己皇权得到很好的保障。

    夏言的眼神犹如利箭一般直勾勾地杀着严嵩,但严嵩低下了头,没有与夏言对视,因为他知道夏言现在肯定很愤怒,愤怒自己背叛了他。

    朱载垒见夏言如此愤怒,心里还有些高兴,心情也不由得好了起来:“既然更多的人同意徐卿的提案,那这提案便通过,且也按照严爱卿的建议予以修改,各殖民地依旧将所有关税缴入国库,然后由朝廷统一拨款,各藩国则需缴纳一半的税额递解进京!着沿海各省督抚并同当地国税局,严格督办好各处外关税递解进京事宜!”

    “臣等遵旨”,严嵩与徐阶等皆回了旨。

    而朱载垒也宣布了退朝,朱厚照免除了天下田赋,让现在的他不得不这样想办法对外增加税赋收入,或许朱厚照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皇长子一上位就急于向他的弟弟侄子还有其他亲戚勋贵们索要钱财。

    夏言拦住了严嵩:“严阁老请留步!”

    严嵩忙拱手道:“不知元辅有何见教?”

    “严阁老果然是个好船夫,这见风使舵的本事真正是无人能及!真正叫夏某不耻!”

    夏言说着就拂袖而去。

    严嵩知道自己当时的行为肯定会得罪这位内阁首辅,但他更不愿意得罪皇帝朱载垒,所以宁愿先得罪夏言,而如今见夏言生气,也只能连连告罪,卑躬屈膝地赔礼道歉道:

    “元辅,您勿要误会下官,下官若有不心向元辅之心,便叫这五雷轰了我!下官在议政处这样做,也是为元辅您考虑啊!

    元辅请想,如今陛下是铁了心要加强对各殖民地与各藩国的掌控,如果我再支持您,让帝心不遂意,陛下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您欲做权臣,摄政天下?!”

    夏言听严嵩这么说不由得站住了脚,他很不希望被人说成是权臣,也不希望自己成为权臣,也不想让自己当初支持皇长子朱载垒为太子的本意有所改变,所以严嵩此时这么解释,他也无法反驳,但他也的确反感严嵩刚才的行为,让他有一种被人背叛了的感觉。

    一时间,夏言有气也发不出来,只得一挥袖:“承您好意,夏某在此谢过!阁老也不必多言,皆为天下所虑,夏言何敢有怨!”

    夏言说后便朝严嵩拱手而去。

    严嵩见此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忙还是跑了前去,赔着笑脸,不停地解释着自己的用意。

    夏言见此越发的瞧不起严嵩,认为严嵩或许真的只是本能地爱媚上而已,一时间也不由得冷笑了起来。

    严嵩看见夏言神色稍缓,对自己少了许多警惕怨愤之心,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夏言虽然是内阁首辅,看上去是当今皇帝的臣子,但他在太上皇的心里分量还是很重的,这也使得严嵩不得不在开始把阵营转到新皇帝帐下之余,也不得不继续讨好夏言。

    朱厚照现在已经得知了朝廷有文官参劾自己干预朝政的事。

    此时的朱厚照也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些家伙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认为朕退了位,就真以为朕是没了牙的老虎,咬不了他们?”

    朱厚照事实上一直都在注意着不再干涉朝政,毕竟他自己也不想在为朝政忧心。

    但现在的他握有军权,还在军事上有话语权,而倭寇以及朝中大员涉及通倭自然算是军事上的事,朱厚照当然能管。

    而且,朱厚照并没有直接通过自己的敕旨要求皇帝与朝廷如何做,他是通过给朱纨提供建议的方式让朝廷自己抉择。

    所以,严格上来说,朱厚照并没有干预朝政。

    正因为此,朱厚照也算是问心无愧,对于那些参劾自己这个太上皇的文官,朱厚照也不客气,直接命锦衣卫调查这些文官,凡事涉及贪墨的则直接捅给都察院与负责皇明报的海瑞,涉及通倭的则直接捅给北镇抚司抓捕。

    正因为此,没多久,朝臣们也只敢苛责朱纨,而不敢再说太上皇朱厚照的不是。

    朱厚照这些日子一直都和朱纨相处,他看得出来,闽浙一带的文官们在朝堂上给朱纨制造了不少压力,使得朱纨现在眉头一直都是紧锁着的。

    朱厚照见此也只得好言劝道:“朱抚院,不必忧心,这里面的是非曲直,天下人是明白的,反对你的不一定是真君子,你打击的是走私,剿杀的是倭寇,不是禁绝闽浙士民经商获利,这些朕都是看在眼里的。”

    “臣谢太上皇宽慰!臣此时也只能一片丹心为大明!只是也正因为此,让臣意识到这些倭寇背后的势力是真的不简单,臣心这些沿海士族会继续兴风作浪,甚至兴起更大的风浪,我大明万里海疆,实在难以预防这些倭寇会何时从何地劫掠我大明领地。”

    朱纨不由得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也正为这个思虑着,如今见朱纨提及,便说道:

    “朕也想到了这里,朕已敕旨在武昌的近卫军第五军赶来南京,这是一支讲究士兵单独作战水平与综合作战能力的军队,且配备着最优良与最综合的武器,是朕早已准备好的最厉害的机动部队之一,朕将其命名为大明特种部队,朕的随扈将领戚继光就是这支军队的统帅;

    现在,朕已经让他全面负责整个南直隶、浙江、福建、两广的海防,这支军队只负责歼敌与进攻,你朱纨则率领闽浙本地军队负责防御与海上捣破倭寇巢穴,务必做到大明海疆一个镇都有一个连的近卫军,把东南沿海布置的如铁桶一般,到时候这些倭寇和他们背后的沿海士族就休想搞出大乱子来。”

    “臣一切听太上皇的安排!”

    朱纨只拱手称是。

    事情的发展的确如朱厚照与朱纨所料,双屿岛被大明朝廷收复且归入官府管理体系后,等于让整个东南亚的走私海盗与倭寇失去了发财的机会。

    在没多久,便开始有无数倭寇在沿海士族的帮助下袭扰大明东南海疆。

    绍兴府上虞县,一伙倭寇由此登了岸,且直扑县城而来,沿路过见到大明百姓就砍。

    此时,上虞县百姓鞠嗣原正护着自己妻儿,持着扁担与这伙倭寇中的几名倭寇对峙着:“你们这些倭寇,别过来!”

    倭寇自然不会听这鞠嗣原的当即就朝鞠嗣原砍了过来。

    而另一名倭寇还直接朝其妻子扑了过去,将其妻子按倒在地上就要施暴。

    上虞县士族大户邹枚隔着门缝看着这一切,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些倭寇总算来了,等这些倭寇把江南杀得大乱,看朝廷还会不会重视江南的安稳。”

    啊!

    鞠嗣原眼见自己的手被砍断不由得惨叫起来,且也意识到自己斗不过这些倭寇,而跑到紧闭的邻居邹家大门来,拍门喊道:“邹老爷,救命啊!”

    邹枚没有回应。

    而这时,奉命于各处巡逻的一队近卫军特种兵出现,即可开枪就将正脱了裤子的倭寇的下面当场打中了一枪,打得这倭寇当场捂住胯部嗷嗷大叫起来。

    其他倭寇见此勃然大怒,又见明军数量没有自己这边多,便持着倭刀冲了过来,表情十分狠戾。

    啪!

    啪!

    啪!

    明军很迅速地扣动了扳机,线膛步枪很准确地将这些倭寇全部击毙在地。

    邹枚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一切:“这些明军何时出现的,朝廷难道知道东南要大乱,提前派了军队来?”

    邹枚不可思议之时,已致仕的官绅邓栋也惊愕地看着三名明军便追着二十来名倭寇跑,且硬是把这些穷凶极恶的二十来名倭寇全部枪杀。

    更让人惊骇的是,就在江宁镇,当四十余名倭寇在当地士族帮助下偷袭到这里时,却遭遇到了五名近卫军的横扫。

    “整个转轮上的枪管喷火不停,射出的枪弹如雨,四十余名倭寇只须臾便全部被击毙!倭寇凶猛,却不敌朝廷精锐也!”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官绅马应鸿不由得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但记下这个见闻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不甘的。

    在此时的南京城,南京兵部右侍郎高奇此时已经得到密报。

    “老爷,绍兴方向的倭寇在三日后全部被官军剿灭!官军零伤亡,百姓伤亡只十四人!”

    “老爷,绩溪方向的倭寇在半日内也被官军全部剿灭!官军零伤亡,百姓伤亡只六人!”

    “老爷,江宁方向的倭寇一抵达江宁镇便被全歼,听说是第五军的人早先准备了机枪!”

    高奇听完自己亲信的奏报后不由得一拍桌子:“徐船主不是说他派来的倭寇都是以一敌十的悍勇之士吗,怎么屡屡不敌官军?!”

    “这个,据在下所知,这次官军提前有所准备,而且我们都忽略了如今朝廷官军武器已非数十年之前的普通火器与大刀长矛,如今官军的火器,早已连骑兵都没办法占到便宜!据说,这些来劫掠的倭寇中,竟每每出现数十名倭寇被一两名官军追杀的现象。”

    这高奇的亲信说道。

    高奇听完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旋即叹了一口气:“唉!难道这天下真的变了吗?!”

    朱厚照这里也从朱纨得到了奏报,得知了倭寇入侵在三日内便被完全剿灭的消息。

    朱厚照也不由得点头道:“很好,总算没有一开始就发生大的倭乱!但也不能让倭寇就这么肆无忌惮地挑衅我天朝上国的威严,传朕的敕旨,明发给当今皇帝朱载垒,告诉他,他的父皇,也就是朕,要得到倭国所有的倭女,还有把倭国作为朕的养老之所,所以,朕要他必须在三年内出兵把倭国给朕杀得知剩下倭女!”

    朱厚照早就动了灭掉倭国之心,如今也正好就找了这么个倭寇挑衅大明的借口,同时还玩了个恶趣味,以此让全天下的百姓更加容易明白自己这个太上皇有意要灭掉倭国。

    不过,在朱厚照打算要灭掉倭国的时候,朱纨向朱厚照说起了一件来自京师里关于皇帝与内阁首辅开始嫌隙与矛盾的传闻。

    盖因夏言最终为了阻止皇帝朱载垒与其他议政大臣要求各藩国加征其本国关税的同时还要把税收的一半递解进京的决议给否决了,是以内阁首辅的名义否决,且拒绝署名。

    这一下子彻底激怒了皇帝朱载垒也令天下许多官员大为惊骇。

    朱厚照曾经为让内阁全面负责内政,以减轻自己皇帝的工作负担,所以加强了内阁首辅职权,在内政上,要求内阁钧旨都应有内阁首辅的副署签名,但他却没想到,夏言却开始利用这个与新登基的皇帝唱对台戏。

    “这个夏言!见朕退了位,也快忘了自己是谁!”

    朱厚照不由得说了一句。

    朱纨也说道:“臣也觉得元辅这样做太过冒失,虽说是为国家之事,但抗上实在不是小事,或许元辅这样做也是万不得已。”

    “估计是跟严嵩有关,这家伙在议政处会议上倒戈了!”

    朱厚照说一句,他虽然退了位,但情报系统仍旧在,自然知道京城发生了什么,他知道严嵩不会是个安分的主,只是现在的他开始担心自己皇长子与内阁首辅夏言的矛盾会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进而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大局。

    posterr();bdshare();


………………………………

第361章 土崩瓦解的等级社会

    杭州西湖。

    红叶在碧绿的水面上印染上了水墨色的叶丛。

    微风吹拂而来,没有掀起波澜,湖面犹如江南蓝印花布一般素雅纯粹,而又透着宁静。

    朱厚照坐在一艘画舫里,画舫内吴音婉转,昆曲悠扬,让刚吃了两杯米酒的他不知是醉着还是迷着。

    但没有兵戈声与血腥气的太平风还是让他最终沉睡了过去。

    说到底,还是如今的江南依旧歌舞升平,没有受倭乱的影响而片地狼藉,使得朱厚照才彻底放心,在这西湖上昼卧长眠。

    朱厚照没有禁止在自己来西湖游玩的时候不让百姓来。

    因而受他的影响再加上西湖本就如西子一般迷人,使得前来的游人塞满了整个西湖,乌青色之下,一时不知何处是人群,何处是水面。

    但好在现在是大明,汉家的天下,又值太平盛世,礼乐管制不甚严厉,风气大开之时。

    故这些士民虽说十分密集,但汉服独有的峨冠博带彩袖白纱倒也使得这些汉家士民如鲜花一般簇拥在各处。

    随着花香飘来的吴侬软语听在人耳里十分亲切,至少没有胡音,没有来自东洋的腔调。

    不过,朱厚照发现,除了吴侬软语外,在这些清波间荡漾着的声音还有大明官话声音,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通话,全民教育的普及与标准拼音读法的普及,使得来自地域不同而方言不同的百姓可以利用一种语言交流,而不再仅仅寄托于文字和熟人翻译。

    “听听这看似官话却又依旧带着各地方言腔调的话音,看得出来,路引制度取缔数十年后,来各处名胜旅游的大明百姓也越来越多,饶是这西湖,亦有了这无数天南地北的人。”

    朱厚照笑着说了一句,陪在一旁随时禀报各处倭寇剿灭之事的朱纨笑着回道:

    “诚如陛下所言,路引制度取缔,天下士民莫不如还林之羁鸟,自由了许多,也促进了如今这旅游之盛,苏杭等地名胜皆因此得了厚利,有士大夫甚至不惜开放私园以供百姓游玩而收其费用,竟有日赚万余银元者。”

    “说来,这也和陛下开创了我大明第一盛世有关,百姓富足方能游,何况如今之大明,即便是村村之间,亦有水泥之硬路,更有蒸汽机车通行天下,使得天下隐士无处可隐,天下百姓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