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李东阳不辞官,朱厚照内心还是挺失望的也有些生气,他根本就没打算再留李东阳,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李东阳还赖在内阁,自己加大内阁权力让内阁改革朝政的意义已经不大,甚至李东阳还会因为自己加大内阁权力对自己的新政掣肘,毕竟按照惯例,刘健一走,李东阳就是首辅!

    “立即传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许进、吏部左侍郎焦芳进宫!”

    李东阳不辞官让朱厚照不得不重新改变对未来朝堂的安排,也因此,他不得不重新召见自己现在最信得过的三位文官。
………………………………

第63章 马文升与焦芳入阁

    吏部尚书马文升从昨夜回去后就连夜修订了考成法,然后就只睡了一个更次,但他依旧是精神饱满,第二天也就是今日就赶去了吏部与焦芳一起联合文选司做对考成法的最后修订。

    而吏部的官员也都很是积极配合马文升和焦芳的安排,因为他们都知道马文升和焦芳是即将入阁的人,甚至只要内阁原三阁臣一退,马文升就即将成为首辅。

    而马文升和焦芳自己也这么认为,因而都是踌躇满志,甚至马文升也觉得自己一定会当上首辅,一改大明首辅自李贤以后阁臣只能从清流翰林出的陈规。

    除此之外,兵部尚书许进也同马文升一样,对兵部武官的考成方式也连夜做了修订。

    因而当司礼监的传奉官来宣布三人进宫时,三人都以为应该是内阁刘健等人辞官的奏疏到了,他们应该是进宫听旨入内阁办事的,所以三人依旧还是很兴奋的。

    朱厚照直接在司礼监召见了这三位文官,毕竟以后隆宗门这里不只是挂司礼监的牌子还得挂内阁的牌子。

    朱厚照一看见这三名文官都精神抖擞的跟要上战场的将军一样似乎都年轻了十几岁,甚至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焦芳都开始露出了笑意,便说道:

    “先不要高兴的太早,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刘健、李东阳、谢迁这三人,只有两个上了辞官疏,李东阳没有辞官。”

    朱厚照这句话一出,犹如在三人脸上各打了一记耳光,三人皆震惊不已,尤其是吏部尚书马文升,他知道李东阳不辞官,他期盼已久的首辅之位依旧不会属于自己。

    而素来性格直率的焦芳直接哼了一声:“这李东阳缘何脸皮如此厚!”

    许进也很是无语地说道:“陛下,看来,我们这位李阁臣是等刘健辞官好他好当首辅,可谓是权欲熏心之辈也!”

    “这个变数是始料未及的,但这并不能改变朕要锐意革新的决心,但在除掉李东阳之前,你们三个人中只能有两个入阁了,然后便是马爱卿,你还是要入内阁的,朕可以加你三公之位,下明旨让你坐内阁之首位”。

    朱厚照没有心情去评价李东阳怎么样,只说着正事。

    而马文升却匍匐了在地上,语气带着一丝决绝和遗憾,说道:“臣谢陛下厚爱,为不乱了规矩,臣可以位于李宾之(李东阳字宾之)之下”。

    既然马文升拒绝,朱厚照也没再多言,而是看向了许进:“许爱卿,你就暂且不入阁,兵部依旧还需要你担着,杨一清继续任陕西巡抚,毕竟小王子也常骚扰陕西一带,那里也需要一能吏坐镇。”

    许进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不是不能忍受之人,见皇帝陛下朱厚照如此说,便忙拱手称是。

    朱厚照见此便向许进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焦芳:“焦爱卿,你与马文升依旧入阁。”

    “臣谢陛下隆恩!”

    焦芳忙行了大礼。

    朱厚照见此便看向了刘瑾:“刘瑾,先将内阁首辅刘健与东阁大学士谢迁的辞官疏批红,准予其辞官归乡。”

    “是!”

    刘瑾应了一声,便拿起朱笔在奏疏批了起来,本来刘瑾是一直期盼着这一刻到来,期盼着自己朱笔一落就让平时高高在上的内阁阁臣被罢黜的爽快感。

    但此刻,刘瑾没有丝毫的快感,只因为摆在他眼前的辞官奏疏不是三封而是两封。

    接着,朱厚照又吩咐着刘瑾:“拟旨,着马文升加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办事,摄吏部事!”

    “拟旨,着焦芳加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摄户部事!”

    “拟旨,加兵部尚书许进太子少保!”

    “拟旨,起复王恕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原职,着即进京掌吏部事!”

    朱厚照说完便坐了回来,看向马文升等说道:“虽说李东阳不想辞官,但并不是说朕不能奈他如何,如今吏部、户部、兵部之实权依旧还在你们手里,改革之事依旧可进行,等朕治他李东阳之罪时,他到时候想辞也辞不了!”

    朱厚照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是决然和严厉,他这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不过,让朱厚照没想到的是,马文升则突然匍匐在地,以恳求地口吻对朱厚照说道:

    “陛下,臣斗胆求陛下勿要严治原三阁臣之罪!他们到底是一朝阁臣,势力不容小觑,不到万不得已,陛下当不应破坏掉君臣之义,臣是为陛下考虑也是为大明考虑,臣不希望正德朝亦如先帝一样只有十八载!”

    朱厚照明白马文升的意思,无非希望自己不要对刘健、李东阳等人太狠辣,还得心存仁厚才是,毕竟一旦把关系闹得太僵最终还是对自己不利,会使得这些士大夫们对自己采取极端的报复手段而不再顾及君臣大义。

    朱厚照很感动马文升能为自己考虑,但他不认为马文升是对的,因而只冷言说道:“可先帝的死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若先帝死于非命,以先帝之仁厚尚不能使奸贼心存仁义,朕为何又要以仁义对之?”

    “那臣斗胆请陛下在未查清楚原内阁首辅刘健等弑君之实证前不要兴大狱!”

    马文升再次恳切地直接磕起了头。

    许进和焦芳见此也都是如此:“陛下,臣等也求陛下非有弑君实证不要掀起大狱,不然对改革大业不利也!”

    “陛下,他们若真有弑君之实证,不用陛下出面,臣甘愿做先锋,为先帝诛杀奸贼乱党于市!”

    马文升见朱厚照一直沉默不语,便干脆再妥协一步,表示一旦刘健等人真的弑君,他愿意替朱厚照杀了刘健等人。

    朱厚照见马文升等都如此说了,心想非触动根本利益,文官对文官果然还是不愿意下死手,但朱厚照也因此发现自己想贸然对刘健、李东阳等人斩尽杀绝还真的有很大的阻力存在。

    “朕可以答应你们!但是,尔等从现在起只准尽心于改革吏治之事,不得干预刑狱,否则一经朕察觉,朕先收拾了你们!”

    朱厚照一拍桌子吼了起来。

    马文升等忙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不敢!”

    于是。

    朱厚照便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马文升等便因此都离开了,而朱厚照看着他们离开他的背影只是微微一笑,心道:

    “你们文官之间可以不置对方于死地,但对朕却是敢于置于死地的,前世朱厚照倒是没有下死手不照样落了水?这一世想劝说朕不动刀子可以保安全,谁信!只要亮起了屠刀才能保证朕的安全!毋庸置疑的是,大明皇帝中活得最久的是太祖朱元璋,而他也是对文官最狠的!”
………………………………

第64章 派人去陕西抓张瑜

    朱厚照看向了刘瑾和值班随侍自己的马永成:“你们觉得是否应该对刘健、李东阳等网开一面?”

    刘瑾自然对刘健等人是没有感情的,毕竟对于他而言,早已和刘健等人撕破了脸,彼此已是水火不容,一想到自己以后还要在朝堂上看见李东阳的脸,他就已经很不舒服,哪里还愿意轻易饶恕刘健、李东阳等人。

    因而,刘瑾先站出来说道:“皇爷,内臣以为斩草要除根,马阁臣想当菩萨,可菩萨除了被供起来让好人参拜外,是镇不住邪祟的!”

    东厂提督马永成也心想刘健等文官一个劲地要自己几个内宦的命,若不是皇爷死命保住自己,自己只怕早已身首异处,自己有什么理由轻易饶过他们,因而也附和道:

    “诚如皇爷所言,先帝之死不能不明不白,即便他们没有弑君之罪,也得造出弑君之罪来,不如此不足以让外朝臣明白,忤逆君王之后果!”

    朱厚照很赞同马永成的言论,明朝皇帝被落水的太多就是因为文官们忘记了弑君被发现的后果,一个个把皇帝的好脾气当成了理所当然,非得到了清朝才知道如何和皇帝相处。

    “马永成,你说得有理,不过马文升他们的面子,我们还是要给的,毕竟他们也是为了我们着想,弑君之实证还是得有,好在朕早让你们做了准备,负责人就是你马永成,你且说说,因先帝之死而被流放的张瑜等人现在下落如何?”

    朱厚照说后便抬头问向了马永成。

    马永成则忙回道:“皇爷之前便让内臣派人盯着,如今也都依旧还盯着呢,不过没有采取行动抓捕他们,怕的是打草惊蛇,只要皇爷您下旨,内臣现在就派人去陕西将他们抓回来,严加审问!”

    “如果先帝死于非命,张瑜是直接凶手的嫌疑最大!这几个人断不能饶恕!现在得想个办法将他们抓捕进京,仔细审问一番,但不能明着去,以免让李东阳等提前发觉而灭口甚至做出其他狗急跳墙的事来,比如自杀什么的”。

    朱厚照说着又看向了马永成:“你现在是东厂提督,以后专职查办大案要案,你有什么主意?”

    “押解这一干要犯人手是不能少的,内臣建议直接带一支官兵去比较好,而且这支官兵得可靠,不能有走漏风声的可能,还得有个其他理由,以避免李东阳等暗中派人灭口以及提前得知我们的目的”,马永成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派一支官兵去陕西倒也有个现成的理由,王恕乃是陕西人,且现朕准备起复他为吏部尚书,朕让司礼监拟道旨意以王恕年迈为由且又是德高望重之老臣,派官兵以帝师之礼护送其进京,问题是派哪一支官兵为好?”

    “皇爷,内臣以为可派绝声卫以护送王公进京的名义去陕西抓捕张瑜等人进京,绝声卫乃是聋哑人组成,与外臣接触最少甚至不可能接触,也听不到说不出来,无疑更为保险,不至于走漏了消息,只是绝声卫现任指挥使杨茂素来低调,大多数人已不知如何与其进行手语交流”。

    刘瑾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朱厚照听后倒也觉得可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和聋哑人交流,这支当年由聋人大谋士吕不用和聋人将军杨仲开为朱元璋建立的锦衣亲军很多时候已经被大多数人忽略。

    “皇爷安排进豹房读书的王守仁会,他原是兵部武选司主事,为审查绝声卫情况特地学过,还与现任指挥使杨茂关系颇好,内臣斗胆建议以让臣和王守仁一起带着绝声卫去陕西,不过绝声卫的官兵得扮成锦衣卫,以此好蒙混过关”,马永成说道。

    “甚善!”

    朱厚照立即站起身来,对刘瑾等吩咐道:“司礼监拟旨,着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马永成为正使,左迁王阳明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副使,领锦衣亲军护送王公进京,以昭彰朕体恤老臣以及望治天下之殷切!”

    马永成忙领旨谢了恩,同时带着司礼监拟好的中旨去豹房找王阳明去了。

    朱厚照同时又命人把谷大用叫了来,吩咐道:“现在由你负责审问王岳等逆贼,由锦衣卫北镇抚司配合你,记住,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什么刑罚,一定要要把王岳等人嘴巴撬开,逼问出关于先帝骤然驾崩的秘辛出来,但不能让人死掉,不然太便宜了这些逆贼,明白吗?”

    谷大用没想到皇爷朱厚照把审问王岳等人的权力交给自己,一时也很是兴奋,他那日是亲眼看见王岳如何威逼着正德皇帝杀他们的,自然也恨不得把王岳等人往死里整,便忙应承下来:“皇爷放心,内臣明白!”

    朱厚照见谷大用走后只是微微一笑,旋即便又思索起来,思索着如何保证一定能为弘治皇帝血仇。

    如今他一边派马永成去陕西抓捕害死弘治皇帝的直接凶手一边让谷大用在京城通过刑讯方式从王岳等人嘴里逼问出罪证也算是上了双保险,能确保弘治皇帝被害死的证据确凿。

    但朱厚照还是有些担心即便自己到时候掌握了弘治皇帝被害死的确凿证据,但也可能在舆论上输给了文官,毕竟文官们的笔杆子向来厉害,尤其擅长颠倒黑白,朱厚照觉得自己还得制造一个让这个时代人足以信服且无法反驳的事实出来,而这个事实自然就是弘治皇帝是被害死的事实。

    要向掌控舆论自然无非是掌握话语权还有就是利用自然现象制造言论,后者毋庸置疑在这个时代更容易让人信服尤其是老百姓,所以朱厚照觉得自己可以利用一下舆论,在合适的时间在京城里散布先帝是被奸臣所害的言论。

    正巧,第二天早上,徐经来找朱厚照汇报关于股权转移已完成和皇家银行以及税务总队设立的事,朱厚照便不由得先问道:“你那位义兄唐伯虎可已进京?”

    “回陛下,臣早已写书信于他,估计还得过些日子才能抵京,臣这位义兄素来红粉知己颇多,一路北上,从苏州、扬州、临清、保定、天津卫、通州乃至京城皆有其情债,他少不得一一补偿这些红粉的相思之苦!”

    徐经回道。

    朱厚照感到无语起来,心想草粉就是草粉,何必说的这么文雅,不由得说道:“朕对他有重用,你急忙派人去催他,告诉他,五日之内,如朕见不到他,朕必找人阉了他!”

    徐经只得遵旨,但也不由得腹诽起来,心想如果真阉了自己义兄的话,自己两万两银子能退吗?
………………………………

第65章 被气病的马文升

    这一日,正是刘健、谢迁两人致仕回乡的日子。

    两人都是南下故也结伴一同离京。

    但刘健和谢迁有些失落的是他们离京的天气实在是太不应景,对于他们而言,如今好歹也是两阁臣离去朝堂,从此朝堂之上便再无正气,即便不是凄风苦雨的天至少也应该阴沉沉的才是,可谁知竟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连苍天也如此不近人情!”谢迁不由得先抱怨了一句,把锦袖一挥。

    “还不是和午门里的那位一样,走吧,人走茶凉!”刘健回应了一句就先吩咐仆人驾车而去。

    一时到了十里长亭,这刘健与谢迁回乡倒也不是人走茶凉。

    李东阳、马文升以及其他在京文官都在此相送。

    李东阳不用说,到底是曾经盟友,虽然自己没有履行一同辞官的诺言,但他相信刘健和谢迁一定能理解自己。

    而马文升则是觉得彼此虽曾是政敌,但现在已分清楚了胜负,都曾是同朝为官多年的同僚,于情于理都得前来相送一番,也只有这样才能安抚住刘健、谢迁一党其他在朝官员的心,也是为了正德朝的朝局安稳着想。

    谢迁见李东阳没有履行一同辞官的诺言,又见马文升入了内阁还加到了从一品,心里也不是很高兴,也不掩饰一下,只道:“老夫不与阉党为伍!”,说完,就忙吩咐仆人直接驾车而走。

    而刘健倒是下了车,来到李东阳这里,也不搭理主动打招呼的马文升,只问着李东阳:“宾之,汝为何突然又不与我们离开这乌烟瘴气阉竖当道的朝堂,尔乃恋栈权位之人乎?”

    李东阳不好明说自己当时提议辞官本来目的就是让你刘健辞官自己好做内阁首辅,因而只则忙拱手一拜:

    “刘公误解宾之之苦心也!非李某执着于宰辅之位,而是为大明之江山社稷不至于彻底崩坏,为天下苍生不至于朝中奸臣阉贼所荼毒,故不得不忍辱负重以求维持一二,且也只有如此,刘公与谢公也才能安然回乡养老!”

    “也罢!老夫但愿你所行乃是你所言,就此别过!”

    刘健说着就只看了马文升一眼,冷言冷语说了一句:“只可惜有人虽腆着厚脸上邀圣眷下结阉臣,到头来也没法入内阁做首辅!”

    旋即,刘健便也拂袖而去。

    正欲安慰刘健和谢迁二人一番的马文升一时被怼的气愤难当,但此时他也不好发作,只得忍了下来,旋即只看向李东阳:“李公,从现在起,你便是我大明之元辅,望首揆为天下计,放下宿怨,一心为国!”

    “马公还真是公忠体国,只是不知马公气不气,有李某在朝堂一日,尔等浊流之辈就休想做首辅!圣眷隆厚又如何,你问问天下,可有几人服之!”

    李东阳说着就冷冷一笑,也拂袖而去。

    马文升在知道李东阳没辞官而自己做不成首辅时本就郁结气愤于心,如今为整个文官集团团结考虑才强自忍住不快而表现一些高风亮节的作风来,但他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却不被理解,反而被刘健与李东阳先后刺激了一下,也就一下子情绪激动而血脉贲张起来,旋即只觉心口剧痛,捂着胸口半晌说不出话来,然后直接倒在了地上。

    李东阳这时候已经坐进了自己轿子,听见外面有人喊阁辅才掀开轿帘发现马文升已经倒在地上,不由得暗自笑了起来,心道:“果然如杨廷和所料,这马文升也不过是赤壁周郎而已,禁不得刺激!”

    这时候,正巧马永成与王阳明带着绝声卫的锦衣亲军出了城,且与李东阳碰了个正着,李东阳一改昔日在马永成面前的冷傲,忙命人停了轿子,只出了轿子,站立一旁,拱手而问:“督公这是要去往何处。”

    马永成不同于马文升,并不掩饰自己对李东阳等人的厌恶,哼了一声没有回答只策马而去。

    而李东阳则也没有生气,只吩咐着自己身旁管家:“李弘,去打听打听,这东厂督主马永成突然带着如此多的锦衣卫出城所为何事?”

    这李弘忙答应着先进了城。

    而李东阳则带着一脸疑惑进了轿子,同时不由得心道:“如今自己虽成了内阁首辅,却似乎还是无法避免被陛下和刘瑾、马文升架空的境遇,以至于这东厂提督马永成出京所为何事自己都不清楚,若是王岳王公公还在司礼监的话,也不会是如此结果。”

    ……

    朱厚照也猜到马文升等文官可能会去送刘健和谢迁两人,不过他也没横加干涉,他不反对马文升等文官维持文官集团内部的平衡,只要马文升不想着和刘瑾等内臣勾搭就行。

    甚至,朱厚照也在想刘健等会不会对马文升冰释前嫌,但他猜应该不会真的如书上说的那样都是胸怀宽广的人,毕竟彼此曾是政敌,怎么可能那么容易的握手言和。

    朱厚照没闲心去在乎这些文官谁高风亮节谁虚怀如谷,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如何能保证在查办弘治皇帝被害实证的过程中不出现纰漏。

    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朱厚照又让司礼监拟了一道旨意,着兵部加急行文给陕西巡抚杨一清,着其在必要情况下听从东厂提督马永成调遣,这样可以保证马永成在押解要犯进京时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可以直接动用边军。

    “如此应该可以算是万无一失了!现在就看看谷大用能不能从王岳这些人嘴里撬出关于弘治皇帝被害的实证来,还有唐伯虎这家伙还不进京,也不怕****!也罢,罗祥,你先去找几个说书先生在豹房听用,越多越好,另外找几个会写段子的文人,也留在豹房听用!”

    朱厚照说着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由得一拍额头:“差点忘了他!”

    于是,朱厚照忙吩咐道:“罗祥,你再派人去淮安府山阳县名吴承恩的人,其父名唤吴锐。”

    “内臣这就去办”,罗祥退了下去,而这时候,高凤又急忙跑了来:“皇爷!大事不好,马阁辅突然心痛如绞,人似不中用了,都快没气了!”

    “什么!”

    朱厚照猛地站了起来,犹如耳边起了一个焦雷!
………………………………

第66章 再去马文升府

    朱厚照其实内心倒也一直有这方面的担忧,担忧马文升、王恕这类真正为国为民的弘治老臣突然去世。

    对于朱厚照而言,他现在刚刚登基,还来不及培养其有锐意革新的新型文官,只能借助这些在弘治朝时就有意革新的理想主义官员。

    朱厚照也知道愿意不顾自身利益一心为国的名臣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毕竟这个世界上理想主义者还是占少数的,尤其是像马文升这种宦海沉浮多年后还是理想主义的官员,一旦马文升不能替自己主持朝政就意味着自己改革大明的步伐又得拖慢许久。

    因而,朱厚照一听见马文升要不行了的消息后,整个人也是颇为震惊和极度的不爽快,毕竟马文升也算是少有真正关心弘治皇帝和自己之生命安全的忠臣。

    但朱厚照倒也从没想到马文升会突然要不行了,尽管他一直担心马文升这些老臣会突然离开,可据他对原有历史的了解,马文升是在正德五年去世,离现在还有五年多的时间,当不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