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大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彩,你是吏部尚书,这国家行政学院就由你兼任祭酒一职,但培训之事,得让张璁来,他是京师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且做过地方县令,熟悉新政,王华,你拟个荐举张璁担任吏部右侍郎兼国家行政学院佥事,原吏部右侍郎就作为第一批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

    朱厚照这么一谕示后,吏部尚书张彩心里颇为喜悦,因为他没想到陛下有意让国家行政学院由吏部管着,这就意味着自己这个吏部尚书虽然失去了荐举高官的权力,却得到了当中高层官员的老师的机会,意味着自己将来可以组织起很大的政治势力,至少可以保证没人敢再随便攻讦自己。

    但是吏部尚书张彩更加羡慕的还是张璁,他不得不承认,陛下的确是在有意重要当时选择进入京师大学的学生,这些人从一毕业就被皇帝陛下下诏单独存档,还以选调生名之,顾名思义,是从京师大学选调出来的优秀进士到地方与基层任职。

    而这批选调生升官速度的确快,因为选调生的档案就放在皇帝陛下书案上。

    夏言已经是兵部右侍郎正在巡使西洋的路上,当年做同样一件事的是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内臣郑和,足以可见夏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张璁也从地方县令升到了河套巡抚都御史,眼下皇帝陛下将其调进京升为吏部右侍郎还兼管国家行政学院,明显是在让其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有意让其接班首辅之位。

    张彩知道自己年已花甲,身体每况愈下,自然没机会做首辅,但他能笃定这夏言和张璁都是要做首辅的。

    不只张彩如此想,王华也如此想,他知道陛下锐意革新,有意让官员年轻化,张璁不过四十余岁就要做吏部右侍郎,而夏言刚过而立之年也没几年眼下也已是兵部右侍郎,自己这一代成化朝的进士也是时候退位让贤,把这权柄加重的首辅之位交给这些年少力强的官员来干。

    “臣遵旨!”张彩接了旨,便又问道:“陛下,那臣请问,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与学生,是由内阁还是吏部抉择,还是等张璁进京后由他抉择。”

    “国家行政学院是大明帝国的学院,非是他张璁的,自然是吏部具体负责,由内阁审核且交由朕终审,任何一名官员升迁贬黜上皆需遵从组织程序,吏部负责管理官吏组织,代表帝国官僚组织,而你这个吏部尚书是吏部首脑,就由你负责筛选第一批教师与学生;

    教师你自己算一个,内阁与两京九卿,你自己挑可以为师者,致仕的焦芳、许进这些在家里享福的老家伙也可以调进京做老师,他们虽然辞官了,但也是朕的臣子,是组织上的人,他们虽然年老体衰不能管俗务,但教教年轻官员,把多年治国执政的经验传授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朱厚照说着又道:“至于学生,也是你吏部来选,把你们准备升为重臣的中阶官员先调一批进京,特别是哪些将升为各部尚书与侍郎以及布政使、按察使者。”

    对于“组织”、“程序”这类词,吏部尚书张彩等官员也都已明白其含意,他们不知道这些词到底是陛下杜撰还是古已有之,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词汇的确很恰当地表达了一些含意,以至于他们也都坦然接受,毕竟对于语言而言,时常出现新词或流行起一些古词也是常见的现象。

    吏部尚书张彩现在惊愕的是皇帝陛下要重新启用致仕的老臣,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位皇帝陛下真的是不会要任何一个人才闲着,即便是致仕了也要抓回来继续干活,使得当年的王恕都在致仕多年后被抓回来执掌吏部,最后于正德二年逝世。

    而张彩不得不暗自感慨的是,将来想要升格为大明重臣者必须经国家行政学院培训,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天下官员莫不以进入国家行政学院为荣,而内阁首辅与吏部选官也都得优先荐举升迁经过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的官员,不然便是违背皇帝定下的循例。

    而翰林院的职能就将会因此被减弱,不再是储相机构。

    内阁首辅王华荐举了京师大学毕业后的选调生桂萼与同样为翰林院学士的李时和翰林院侍读翟銮三人为河套巡抚候选人,看得出来,王华还是本能地照顾翰林院的官员,希望让他们去地方任巡抚,磨砺一下为政经验,将来能堪大任。

    内阁与九卿参与的廷推表决同意王华将这三人荐举到御前,朱厚照自然选择了让桂萼担任河套巡抚,理由很简单,桂萼是选调生。

    如此也更加让天下人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是多么看重从京师大学出来的人,因而造成以后愿意报名加入京师大学的人越来越多。

    欧阳旦也被内阁首辅王华举荐为礼部尚书,其他阁臣与九卿也不想驳王华的面子,且也知道除非有真正正当的理由,他们即便是否决掉欧阳旦,王华荐举的还是他王华看重的人,所以也没必要横加阻拦,浪费精力。

    朱厚照也予以同意,自己任命的内阁首辅,自己这个皇帝自然也得支持人家的工作,且正式下诏任命欧阳旦担任礼部尚书。

    而内阁首辅王华也知道配合皇帝的工作,荐举河套巡抚张璁调进京里任吏部右侍郎兼国家行政学院佥事,毕竟他如果不配合,皇帝朱厚照可以直接罢免他这个内阁首辅,换个听话的来。

    其他内阁阁臣与九卿也不能不同意,如果王华荐举欧阳旦为礼部尚书一样,谁愿意没事找事给首辅大人上眼药。

    但让帝国的文官们真正感到新奇的是内阁首辅王华提出的国家行政学院,一时皆讨论起来,毕竟现在知道这个概念的只有内阁首辅王华和吏部尚书张彩,而大多数官员还是不知道。

    。。m。


………………………………

第218章 逃奴的问题

    河套乌海城,乃河套地区最邻近大明边界的新城,已由知县升至巡抚的张璁此时便在此处召集从内地赶来的商团,准备出售沙井一带的土地,这是他最近想到的增加军费与基建资金的新办法,即先预售土地再吞并土地,以此获得前期发动战争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屡试不爽。

    “本官已得陛下恩准,准备沙井建城,扩充河套所辖之地,以为乌海城之拱卫,并升乌海为府城,眼下沙井地理概况已由兵部堪舆司勘察明白,此地有铁矿五处,煤矿九处,牧地三万六千七十四顷,良田一万零六百余顷,在户部注册过的合法商团现在可以去乌海商馆,找沙井第一任知县刘桂申购拍卖!”

    河套巡抚张璁话一落,各大富商就一窝蜂地涌向乌海商馆。

    如今这些大明富商再也不像玉林城刚建那些年保守,在看见第一批北上商团依靠开矿屯田和边贸发财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大明富商赶在往河套来,再加上开中法一改,大量淮扬巨商也往河套赶,于是河套一带的商人也是越来越多,都在想办法借着帝国北进时赚取利润。

    而朝廷自然也要赚钱,不然也没法维持对河套地区的军费,因而河套巡抚张璁想到的就是预售土地。

    作为在京师大学得皇帝朱厚照亲授的张璁,能想到通过预售境外土地来获取对外扩张资本也不足为奇,甚至他也能做的很好。

    张璁在担任河套巡抚后便公开售卖河套移民实边后还未分出的官地,但因为这些未分的官地皆是在河套边界,且时常有鞑靼游骑骚扰,一开始也没多少商人愿意购买。

    但总有几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

    当河套巡抚张璁下钧令,言朝廷准备建新城并预售新城土地时,还是有一些眼光长远或对帝国军事能力有信心的商人买了土地。

    而待到总制杨一清率近卫军果然击败新城目标地的鞑靼游牧部落并建城后,这些昔日购买新城土地的商人皆如愿得到了土地。

    按照朱厚照的打算,关内肯定是要阻止土地兼并的。

    而关外则不必如此,为了巩固统治基础与增加商人开发新领地的积极性,自然可以鼓励这些商人购买土地。

    毕竟关外土地贫瘠且地广人稀,就算是朝廷捏在自己手里,也变不出钱来,甚至还得派军队驻守,徒费钱粮,还不如让商人去开发。

    这些得到新土地的商人们,在开发新土地上,的确也有自己的办法,只要朝廷的军队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并可以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他们就能通过开矿等方式获得利润。

    因为朝廷官府只以一定股份的方式入股参与,所以这些商人在边镇开矿不用担心再被各地官府太监等盘剥,只是定期每年给户部分红便是。

    这个分红的利润其实是朱厚照变相地在加征商税。

    毕竟大明在商税上征收实在是太少,而要想直接加征商税自然会遇到层层阻碍,边镇新开之地还没有较大的文官士绅势力干涉,朱厚照自然可以趁此利用各种方式提供朝廷在商业利益分配上的权重。

    但总的而言,因为官府只是收一定份额的股权分红,没有在其他各类杂税,以及明里暗里的勒索,这些商人们还是获利颇丰,再加上大明国内因为钢铁冶炼技术进步以及军事工业与基础建设项目增加,使得大明对铁矿石等需求量急剧增加。

    这些第一批在新开之疆域开矿的商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也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北上掘金发财。

    到了后期,基本上河套朝廷官府把建某新城的招商书一发出,就有无数商人蜂拥着来抢购,而也因此导致河套地价持续走高,不仅仅再具有开发的利益还有投资的利益。

    河套官府自然也因此在还未对外扩张时有了一大笔收入,甚至还实现了不用朝廷拨款进行地方基础建设的模式,一改数千年来边镇之地就是弃之可惜占之无徒费钱粮的鸡肋之感,还开始有赋税盈余不需朝廷拨款援助。

    当然,大明朝廷在收了钱后自然是不能不办事的,就算朝廷不想出兵建新城,付钱买地的商人们也会逼着朝廷出兵,毕竟他们可是花了钱的,就等着朝廷对外扩张建新城分土地,他们好开发收回成本呢。

    何况,许多商人还有军方背景,参与对外扩张与掠夺的真正武力是大明近卫军与边军,自然也都想要对外扩张分得好处。

    而利益受损的自然就是鞑靼那些贵族们,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缩小,甚至连他们能剥削的底层蒙人与奴隶也因为大量明商屯边,而成了明商的雇佣工人。

    因关外本来农业不发达,再加上鞑靼贵族们剥削底层百姓的程度不比大明地主阶层剥削百姓的程度浅,所以,很多蒙人也是很贫穷的,就算是在大明商人手里干苦工,收入也比只做鞑靼贵族的奴隶强,自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蒙人偷渡到大明官府治下做工,再加上官府有意引导,渐渐被同化成汉人。

    而鞑靼贵族们的生活自然变得越来越艰难,也越来越残暴,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劫掠大明边镇的力度,一方面他们对内加大了管控的力度,对于逃奴直接斩首,但饶是如此,也没能阻止得了大量普通蒙人往大明控制区迁徙。

    “抚台大人,沙井县第一批土地已预售完毕,这是所得银两,比通答县第一批土地售出时又多了一百二十余万两!”

    沙井知县刘桂在第三日后的夜间,冒着风雪,来到了张璁的内堂。

    作为一个刚从南方富县,句容县典史任上,升上来的知县,刘桂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比句容穷无数倍的边镇小县可以一下子变现出这么多银子,甚至还是一个目前还没归入大明治下的县。

    因而,这刘桂脸上的兴奋之色根本就掩饰不住,抱着一堆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来到张璁面前,就开始细禀起来。

    张璁早已是见怪不怪,略微瞅了一眼票据以及官府和各大商行签订的合作契约,只是淡淡一笑:“焦阁老家的商团又买这么多地干嘛,他是要来沙井县养老不成!”

    张璁说后,又道:“还是按照规矩来,除了一部分上缴户部,一部分留于河套各级官府外,你自留一部分,估计还有个百万两银子;

    到时候,一旦近卫军占据沙井后,就需要你这个沙井县的县太爷组织人手筑城修路,务必要在沙井县到乌海府之间修一条路出来,沙井县境内的你自己负责,其他各段由各县负责,路要修好,城池要建扎实,只要路修好,就等于和乌海建立了联系;

    到时候乌海的近卫军第三师可朝发夕至,自然也不用担心为鞑靼所袭!这大明皇帝陛下制定军政总战略!务必要严格执行,你估计一下,你只拿你沙井县的自留银够不够修路筑城,不够的话,本官再给你拨点,毕竟这沙井县是真正的要在草原上建起一座城,有的是花银子的地方。”

    “下官为县佐官多年,从来只知下级向上级解银,不知有上级给下级拨款之事,而如今,陛下体地方治民之艰辛,又不忍地方官衙加征于民,而令地方自留一部分库银,可谓圣君当朝,前所未见也!百余万两已然足够,下官不敢多讨。”

    刘桂笑着说了一句,对于他而言,上百万两已是巨款,再让他多拿一笔公款,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用在实处,而且,他也知道现在的官吏考察极严,他素来谨慎,也不想因为掌管的公款过多而引出不小的麻烦,所以也就拒绝了张璁这个上官的好意。

    “既然如此,等你需再支银时再找本官,现在皇家银行存银过多,按照户部的意思,得尽量花出去,不能存在朝廷的手里,陛下又不愿意营造大量宫室,非得先济民,你多花一些,也能让边民手里的钱多一些,到时候愿意来北方谋生的百姓也就多一些,移民实边,你得让老百姓们看得见有银子拿的好处,人家才愿意远离故土来这里定居。”

    张璁这么一说,刘桂也点了点头:“下官谨记抚台大人教诲,只是下官担心的是,我大明在河套建城修路扩充的太快,眼下乌海府一带大都是胡人居多,您说,这些胡人会不会借机生事,下官还想请教大人,这些胡人该如何管之。”

    “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我大明到底是天朝上国,不能干泯灭人性之事,且这些胡人也本是受鞑靼奴役的可怜人,很多还是被鞑靼劫掠过去后胡化的汉人,他们是自发来这里做苦力,且我们也需要他们来筑城修路运矿等,只要让其过的比他当奴隶时好,他们自然也不会想回去;

    但是,也得趁此机会移风易俗,让其汉化之,这些底层的胡人能吃饱就足够,自然也不在乎受何种文化,但我们得给他们灌输以礼法,让其忘记自己是胡人,只知道自己是明人,通过贸易、务工、文化宣传、娱乐的方式让他们逐渐习惯说汉话,渐渐的,他们自己都会忘记自己以前是胡人,比如以前有匈奴人姓刘还建立了一个汉国,你刘桂没准都是匈奴人,你说是也不是”。

    张璁说着就戏谑起刘桂来,刘桂尴尬地笑了笑:“虽不知自己祖上是汉还是夷,但臣知道自己是大明之臣。”

    张璁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这话说的没错,效忠吾皇陛下者,皆是我大明之臣民!你到时候还得记住一点,得禁止这些胡人聚族而居,汉胡杂居,且禁止其族内通婚以结联盟,禁止拉帮结派,对于有挑头欲为其他胡人之主者杀之!胡人贵族一律不饶!

    多用近卫军总政治部下发的《对外条例》里的方法,在促其汉化时,给他们讲讲鞑靼贵族奴役他们时的罪恶,调查几个比较惨的,给他们机会在各大胡人做工聚居处讲讲自己被奴役的痛苦经历,顺便说说在大明的好!这样做的效果会非常好,甚至会让这些胡人在将来遇到鞑靼骑兵袭击时比原来的汉人还要卖命的守城!”

    张璁刚说完,乌海府知府王玺和副总兵桂勇突然急匆匆地来报:“抚台!有兀良哈的骑兵来袭,由兀良哈首领之子打哈亲领,据我们的锦衣卫回报,依旧是来索要胡人回去的,言我们劫掠了他们的部民。”

    “真是荒唐!这些胡人都是自己逃来的,如何是我们劫掠的”。


………………………………

第219章 铁丝网

    与以往蒙古骑兵袭扰大明边镇不同,这次兀良哈打哈所率领的蒙古骑兵来袭扰乌海城,并不是因为乌海城容易攻破,而是因为乌海城聚集了太多的蒙古逃奴。

    “大明把我们的奴隶变成了他们的牧民,这是在有意灭我兀良哈,这次偷袭入乌海城后,无论蒙汉,一个不留!

    本公子(兀良哈本是臣服大明的三卫,所以这里不以本王称之)要让那些逃奴们看看,在草原上,依旧是我们黄金家族的天下,他们只能成为附属于我们黄金家族!即便大明能接受他们,他们也逃不了背叛黄金家族的惩罚!”

    打哈策马出现在乌海城外,看着夜幕里如一颗明珠在草原上闪烁着光芒的乌海城,他想到的不是如何欣赏这座草原新城,而是如何去毁灭她,并把这里重新变成牧地。

    “打哈公子请三思,公子与令尊花当大人如欲将来成就霸业,入主中原,重建我大元盛世,夺下这关内如画河山,还当怀柔以对才行,这些人无论蒙汉,虽然低贱,但他们也是您将来争夺天下的根基,杀之不利!”

    因朱厚照在即位初期对文官过于残暴,致使有心怀异心的文人走上了扶持野心家密谋重建王朝的道路。

    而这时候,在塞外数年且成为打哈座上客的汉人奚宜便是这些文人中的一位,他本是谢迁门生,却因为早已料到皇帝会严惩自己恩师,故而北逃塞外,却巧合被打哈所掳,最终,开始走上背叛大明的道路,忽悠兀良哈的首领花当与大明为敌,并逐渐挑唆起花当等兀良哈贵族灭亡大明的野心。

    因为在奚宜这样的汉人败类文人忽悠下,花当等兀良哈贵族真以为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朱厚照是个弄得天怒人怨的暴君,以至于大明亡国有日,再加上奚宜对关内锦绣河山的生动描绘和花当等兀良哈蒙元对中原锦绣江山本来的垂涎之欲,使得花当等兀良哈贵族很容易就被忽悠住了,即便他们内心里自己也不信大明可以被自己消灭,但他们也愿意去幻想下,在奚宜这样的汉人败类忽悠下去幻想一下。

    打哈作为花当的儿子,比花当年轻,自然也更有些不切实际的野心,因而,在听奚宜这么说后,便道:“那便把高于车轮的人全部砍死!无论蒙汉!”

    奚宜见此,无话可说,也自知无法再劝。

    “冲进去!高于车轮的人全部砍死!女人可以先0奸再杀,里面的财物都是属于你们的!我兀良哈的勇士们!”

    打哈拔刀喊了起来。

    顿时,这些兀良哈的蒙古骑兵便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朝乌海城冲了过来,不事生产的他们同十三世纪时的蒙古铁骑一样只知道劫掠,也因劫掠而兴奋而斗志昂扬。

    这些兀良哈骑兵急速冲了来,其麾下战马嘶鸣着,其人也嘶吼着,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震动,他们俨然如一股洪水猛兽,要吞噬掉乌海城的一切。

    砰砰砰!

    猛烈的撞击!

    这些兀良哈骑兵猛烈地撞击到了乌海城外的铁丝网上!

    疾驰的战马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冲下来时,兀良哈的骑兵怎么也没想到,大明会在乌海城外布置上的铁丝网!

    正因为此,在兀良哈骑兵与铁丝网高速撞击后,一些兀良哈骑兵直接被肢解成碎片!

    而也有的兀良哈的骑兵直接被重重摔倒在地,自己和战马都在汩汩冒血!

    呲呲!

    叮叮!

    铁丝网被冲撞得响了起来,连带着铁丝网的铜铃也发出密集的声音,以至于把乌海城的军民都给惊动了。

    兀良哈贵族打哈看着前方铁丝网下倒毙的数百具蒙古骑兵尸体很是愤怒,他没想到汉人居然会制造出这么细的铁丝还组成铁丝网,甚至铁丝上还有倒刺和铜铃。

    打哈知道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偷袭乌海城的计划失败了!

    他也知道明军战力不弱,自己明着进攻乌海城肯定很成功,所以他才选择在夜间偷袭,而乌海城的亮光也给了他的骑兵以夜袭的条件。

    但打哈没想到的明军会在城外布置铁丝网!他甚至没想到大明会拉出这样的铁丝网来!

    也因为此,打哈在知道自己偷袭乌海城的计划失败以后,便直接干脆派人向与大明交涉,要求大明把乌海城的逃奴归还给自己的兀良哈。

    ……

    这时候的河套巡抚张璁在不忿地说了一句后就连忙派人去玉林城,将打哈领兵袭乌海城的事告知给总制杨一清,同时自己也亲自带着麾下抚标营往乌海城墙上赶来。

    与此同时。

    张璁还命道:“第三师主力刚好出发去沙井了,眼下乌海府守备不严,这些鞑虏来的真是时候,按照老办法,发给已汉化的胡人弩箭马匹还有马刀,告诉他们,现在兀良哈要抢他们回去继续做奴才,现在乌海城兵力不足,本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把强盗赶走,战死者一律抚恤五十两!”

    于是,得令的乌海城守将便开始去了城外,准备发动乌海城外的流民。

    乌海城已建城两年,虽说内外城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