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大帝-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得令的乌海城守将便开始去了城外,准备发动乌海城外的流民。
乌海城已建城两年,虽说内外城都是水泥混凝土建城,但因为近年来乌海一带人口扩张太快,在外城还有许多百姓围城而居,皆是新迁徙来的胡人,属于自发来乌海城谋生的流民,算不上是乌海城的户口居民。
但乌海城的大明官府自然也不能不管这些流民,毕竟这些人数目已经上万,不管理容易生事,而又不能赶走,赶走的话会导致城内许多矿业工业无法维持。
所以,在乌海外城,大明官府还用铁丝组成了一道铁丝网,只在官道处开了口,且建瞭望塔与堡垒于此,以避免这些城外聚居的流民被袭扰,同时也便于管理。
很多时候,百姓们多以铁丝网组成的外围门为乌海城外门。
铁丝是近年来军械局钢铁冶炼技术进步后的高科技产品,这个本来是在十四世纪于英国出现的金属机械化拉丝工艺,现在已经被大明军械局改良为有倒刺的铁丝。
而在历史上,倒刺铁丝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被美国人发明,且被近代科学家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七大发明之一。
因为有了倒刺铁丝,使得大明军队防御能力增强。
而游牧民族也因此在偷袭上的困难大大增加。
………………………………
第220章 献战俘与人口贩卖
张璁可没有归还这些逃奴的意思,因而也就派人直接拒绝了打哈的无理要求,理由则是:“兀良哈本就臣属于大明,兀良哈的人口也是大明的子民,而不是谁的奴隶,大明没有奴隶,而且,大明还取缔了路引制度,子民有在国内迁徙的自由,所以这些逃奴并不犯法,也无归还一说。”
当然,张璁让自己人也给了打哈一个答复,便是打哈如果能让逃奴自己回去,他这个河套巡抚也不会强留,但打哈得为这些已在乌海城就业的逃奴支付违约金,毕竟雇佣了这些逃奴的大明商团与官商得得到补偿。
打哈自然做不到让逃奴自愿回去,也更加不会为自己的奴隶去给大明的商团们支付违约金,但他又有些不甘心地就这么离开,他决定堵在乌海城的官道上,阻止行商与行人进入乌海城,甚至抢掠这些行商,以逼迫大明做出妥协和让步。
张璁自然不会让打哈这些蒙古贵族断绝自己乌海城的联系,毕竟乌海城的商贸一断,就很难生存。
迁居在乌海城的胡人逃奴已经被大明乌海知府王玺动员了起来,一下子聚集了近四万人。
蒙古人从小骑马,这些胡人逃奴也不例外,只要让他们拥有兵器和战马,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
当大明的官员告诉这些胡人逃奴,兀良哈的贵族打哈要将他们屠杀甚至押回去继续让他们为奴乃至霸占他们妻儿,并发下兵器后,这些在乌海外城的胡人逃奴一下子就变成了士气高昂的数万铁骑。
河套乌海大明边军副总兵桂勇也带着一千明军也上了外城,其中,五百火枪手已持着击发火枪就位,手雷也开箱码放到城墙边,而城门火炮也拆了遮尘布,开花弹也开了箱,炮管也被清理干净。
但明军还没有发动攻击。
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这些胡人逃奴能把自己主子击败,明军也自然不用亲自动手。
而之所以明军还做出紧急战备状态,自然既是防备胡人逃奴被打哈击溃,也是防止这些胡人逃奴反叛。
不过,这些胡人逃奴并没有反叛,尽管明军不得不警惕这些异族之人,但事实上这些胡人逃奴则没有要帮自己主子夺下大明乌海城的意识,因为蒙元贵族们没有培养他们这种意识,何况他们自己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还把自己的妻儿安顿在这里。
蒙古部族也分很多等级,贵族和平民自然可以通过抢掠分得好处,但奴隶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在大明官府的有意宣传下,胡人逃奴都更加清楚自己若是继续回去做奴隶会很惨,因而,也都一个个奋不顾身地策马朝打哈的骑兵杀了过去。
张璁也亲自击鼓呐喊着:“不愿做奴隶的子民们,给本官杀,把强盗击退,保卫你的家园,保卫你的家人!”
张璁这么一喊,这些陆陆续续从铁丝网门里冲出的胡人逃奴们士气也更高了起来。
“混账!混账!这些该死的逃奴!我兀良哈的勇士们给我杀!”
打哈看着数万逃奴穿着汉人廉价的宽布短衣短裤,策马如风驰电掣一般朝自己这边杀来,忙也亲自带着自己的铁骑杀了过来。
两股铁流猛烈撞在了一起,这些被大明官府洗脑后的胡人逃奴此时只有对蒙元骑兵的仇恨,因而杀得很是勇猛,再加上大明官府还会给他们以抚恤金甚至还有保险,他们也不怕死,甚至就算是单骑也敢兀良哈骑兵阵营里闯。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汉人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这些平时连屁都不敢放的贱奴怎么一个个如此悍不畏死!”
打哈看着自己的百战精骑一个个被数名胡人逃奴同归于尽的方式撞倒在地,一时很是不明白,他要是早知道这些贱奴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哪敢奴役他们。
这些胡人逃奴组成的数万铁骑虽然对大明常规骑战武器即短弩操作不是很熟练,也没有形成密集杀伤力,但硬是一股凭着悍不畏死的精神把打哈的骑兵打得大败,而且还杀红了眼,直接一直咬牙追着,硬是把这些打哈骑兵杀得几乎全军覆没。
而已经受不了这种玩命打法的兀良哈骑兵在下马受降后也依旧被这些胡人逃奴杀死,而且是被报复性的杀死,基本上每一个兀良哈蒙古骑兵都是被乱刀砍死。
直到杀得乌海城铁丝网外没有一个兀良哈骑兵活口,杀得乌海城外血流成河时,这些胡人逃奴才一个个回来,麻木的把兵器交还给大明官府,然后去领银子,战死着则多领一份抚恤银,战伤者也会多领一份银子,还有一些最近兴起的保险公司会当场办理赔付事宜。
似乎这些胡人逃奴就是为官府干了一次活一样。
但张璁对此却并不高兴,很是不满意地说道:“去叫王知府来,是谁让他们把兀良哈的骑兵俘虏全部杀掉的,乌海城现在很缺俘虏去服役,他不清楚吗,到时候各大商行背后的文官们又得弹劾他王知府挑唆民意滥杀俘虏,又得本官给他说情!吩咐下去,以后献俘者,视其俘虏价值不同,献俘一个赏银二十两到五十两不等!”
张璁没想到自己此时一个不过随意想起的一个增加劳动力数目的办法竟引起掀起了大明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人口贩卖浪潮。
一些不是俘虏的蒙古人或者其他非汉人如辽东的女真、鄂温克等人,甚至还有朝鲜人,也会被一些江湖盗贼抓来作为俘虏献给官府。
官府只能通过服饰与语言等基本特征辨别,自然不清楚是不是俘虏,再加上因为生产规模扩大本就需要劳动力尤其是俘虏这种可以随便奴役一段时间的免费劳动力,所以也没审查太严,基本上献多少俘虏就收下多少。
甚至有一些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还主动愿意被一些专营人口贩卖的商团以低价收买,然后带到大明以献俘的方式卖给大明。
有时候一匹布就能买到一健壮的异族人,然后从官府手里得到三五十两银子,这自然是暴利,毕竟随着大明织布工业实现机械化生产后,现在的布价已经低贱到不值一分银的地步。
而有些贵族也开始做起了职业人口贩卖者,去劫掠弱小异族的人口回来,然后以俘虏的形式卖给大明。
总之,这些人通过各种方式献俘给大明后,使得大明战俘人数激增。
甚至因此,导致在某一年内,兵部在奏报给朱厚照的大明新收战俘人数数字竟高达三百余万!
这让在朱厚照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大明在这一年里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争,居然也能俘虏三百余万人?!
………………………………
第221章 佞臣与自私之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条蔓延到天尽头的水泥路像是抹在大地上的一痕白色印记一般,惹得北归的大雁惊诧地叫着。
张璁此时便坐着马车行进在这条由大同通往京城的水泥路上。
这条路还未竣工,但从紫荆关到京城一线已经可以通车。
在关外数年,张璁还是第一次坐着四驱马车,行驶在这水泥路上回中原。
他已卸任河套巡抚一职,作为第一任河套巡抚,他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些遗憾,但想起自己进京就要再次见到阔别数年的皇帝陛下,他又有些兴奋,他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平稳而宽敞舒适的马车,平坦而不会因为雨雪天而变得泥泞难行的水泥路,以及将牧地与田地分离的铁丝网,和随处可见南来北往的客商以及衣裙光鲜口中诵着“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的放学儿童,还有满怀着富裕梦想的北上百姓们,皆让他觉得新鲜又高兴。
盛世无饥馁,读书处处声,这是张璁此时在回京途中的感受,他不得不对自己幕僚说道:“自今上即位以来,严吏治,治百业,解民困,开商行,兴学务,以至于民殷国富,方有此景象啊!”
“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大人此去京城,还应小心为官才是,京城鱼龙混杂,不比边镇,可一心做事,陛下此次有意组建国家行政学院,令百官习学,且由大人教之,这等于是在羞辱百官,在很多官员眼里,大人您不过是三甲出身的杂学旁收之徒,若非得陛下器重,也不会有今日,如今陛下还让您做他们的老师,他们岂能忍受!”
这张璁的心腹幕僚毫不顾忌地说着自己的担忧。
“你所说的极是,在满朝百官眼里,本官到底还只能算是一介佞臣,可我张璁上忠君父,下安黎庶,何处比不上这些只知春秋大义之辈!
此次进京,陛下让本官进京,本官定要遵循陛下之意,做好这个百官之师,百官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除非他们能让陛下杀了本官!”
张璁说着就把长袖一挥,在边镇多年的他,凛然间已有一丝刚毅之气度。
……
京城里,关于国家行政学院的讨论的确很是热闹。
首先让文官们无法接受的是,陛下设国家行政学院的目的竟然是要教育他们,而且是教育他们这些中高层文官!
培养刚中进士的士子,这些文官们可以理解,如翰林院,甚至将翰林官视为储相,毕竟翰林官教授的帝国低层官员。
而现在皇帝陛下要设国家行政学院是要教育他们这些中高层文官,意味着在政治上给他们一个内阁首辅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安排一个老师。
文官们很自傲,也的确不想再中进士成为官员后还要去学习,去提高自己,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寒窗十年,学富五车,已是国家栋梁,正应该是被朝廷重用大展宏图的时候,应该是自己教育皇帝皇子那应该是皇帝皇子让其他人教育自己。
不过,文官们也没法提出国家行政学院不能组建的理由,碍于面子和谦逊的品德,他不能直接告诉皇帝陛下,我们文官们都是诸葛孔明再世不需学习,因而,他们也只能接受。
但是,让文官真正不能接受的是,负责国家行政学院日常教务的是三甲出身的张璁,一个非翰林出身,而且还只在地方任职且与武人为伍的张璁!
“吏部右侍郎何等要职,首辅怎能荐举他张璁担任之,朝中阁臣与九卿们为何竟无一人反对!”
“他张璁不过一介佞臣!与内廷阉贼何异,只知逢迎陛下,不学无术,如何能教百官!”
翰林院编修黄芳与刑部员外郎沈涛此时便议论起张璁任吏部右侍郎管国家行政学院的事来,在河套巡抚一职竞争中败于桂萼之手的翰林院学士李实此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张璁乃天子宠臣,首辅荐举张璁,自然是来自圣意,圣意岂可违,阁臣与九卿们又怎敢驳,此事明着阻止是不可能的,无确凿之实据证明张璁之奸,陛下不可能弃他!”
李实说着就叹了一口气,他倒是不介意让张璁负责国家行政学院的培训工作,内心里他也是很想知道张璁到底靠什么得到圣眷。
但让他真正介意的是如今随着边贸兴起与边镇城池扩张,再加上朝廷的移民实边导致大量南方佃农北迁后自己这些士绅们无人可用的事,因为大量佃户逃亡,致使他这样的士绅地主损失惨重,无法保证充足的租金收入。
可李实不知道该如何阻止这种事发生,他知道最有效的方式是让陛下放弃河套闭关自守,这样移民实边也没必要,自己这些士绅的利益也不会受损,可他知道自己是阻止不了的,只能陛下百年后去世,再重新想办法让新帝放弃河套,放弃对外扩张的野心,安内自保。
而李实现在无法接受的是一些文官也跟着陛下鼓吹开疆辟土之益,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张璁!
“在河套设第一个县的就是他张璁,如以土地之利,商贸工业之利吸百姓北迁的也是他张璁,他张璁造成了我中原民力虚乏,以致于田地荒芜,士子无心举业,长此下去,岂不国困民乏!但李学士说得对,他张璁深受天子宠信,若无确凿证据证明张璁之奸,陛下不可能弃他,不过,刚巧薛某得到了一幅《流民图》,此图乃纪功御史崔哲所绘,绘的是他百姓被他张璁强行移民而背井离乡的惨状!薛某相信以此图进献陛下,陛下不可能不有所动!”
此时,御史薛凤鸣起身说了一句,然后,便把画卷展开,让其他官员都看了起来。
“若此图真能让陛下动恻隐之心,倒也不失为一个扳倒张璁的机会,毕竟陛下素来爱民,断不会因他一张璁而无视民怨也!”
翰林学士李实说了一句,其他文官也跟着点了点头。
………………………………
第222章 谏言七事
朱厚照看着内阁首辅王华铺在自己面前的《流民图》一时没有说话,他知道迁徙他乡,尤其是迁徙到塞外这等苦寒之地,对于安土重迁的汉人百姓而言,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他从没有想过要以强迫的方式对这些百姓进行移民。
因而,尽管内阁首辅王华将御史薛凤鸣呈上的一幅《流民图》摆放在朱厚照面前时,朱厚照只问道:
“朕记得,自制定移民实边之策以来,朕从未下诏要求强制移民,皆以利益引导之,是否移边听凭百姓自愿,且所移之民皆是无地之民,甚至不少是逃荒流民!缘何还有《流民图》之惨状?”
“臣久在中枢,并不知底下详情,也难以做陛下之目,但朝廷的确未曾下任何强制移民之诏,只是,微臣担心是下面的官员会错了意,为取悦陛下而做了些过分之事,才导致了《流民图》所呈景象,陛下不如问问进献此图者。”
内阁首辅王华对移民实边之事也没什么意见,他是皇家银行的股东,和皇帝的利益一致,也不需要与国争利,但也正因为此,他更需要维护国家稳定,因而,在见到这幅《流民图》后,他才急不可耐地将此图进献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于是便召见了御史薛凤鸣。
“陛下,此图所绘乃是河套巡抚张璁尽移山西之民于河套时所绘,此乃山西运城牛恺所绘,臣献此画,便是要弹劾张璁残暴害民!”
薛凤鸣说着便将奏本拿了出来。
弹劾张璁的?
朱厚照接过了奏本,略微看了一看,同时心里盘算着这些文官到底打的是什么心思。
但无论如何,朱厚照觉得自己有必要先搞清楚,到底有没有百姓在移边过程中被害。
这时候,内阁次辅刘宇递过一奏本来:“陛下,这里有封宁夏纪功御史龚定进的奏本,言有移民百姓啸聚为盗,围城攻堡,劫过境商民之财者,并疏言朝廷南北之民风不同,当恢复路引,限制百姓离本县,以避免流民之害。”
“这是在说移民实边不好?还是在说路引制度取缔不好?”
朱厚照陷入了沉思,但也没多说,只问道:“你是如何票拟的。”
“责令地方官府缉盗安民,恪守本分,不得妄议朝政,流民亦是大明子民,其背井离乡自然有无可奈何之处,至于啸聚为盗,应是有民怨未平,尔身为御史当为之解怨,又责备于民!其在本乡无地无粮尚且不盗,缘何到他乡为盗!”
刘宇回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路引制度他自然不会重立,因为事实上,就算是他要严格执行路引制度,朝廷和地方乡绅也无法控制更多的百姓成为流民,因为人总要生存,他在一个地方生存不下去只能逃去另一个地方,不然只能造反!
朱厚照知道自己明旨取缔路引制度,会使得士绅集团的利益受损,因为百姓们逃亡是一种变相对抗士绅剥削的方式,会让士绅们失去控制他们的机会,失去大量佃农的士绅地主就等于失去大量租金收入。
而自己不取缔路引制度的话,这些士绅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百姓流亡有罪为由对他们进行处置,甚至可以逼得这些百姓只能在本地被他们压榨剥削。
但自己把路引制度一取缔,使得流民成为了合法的子民,而百姓也要了逃脱士绅控制的自由权利,再加上工业的发展,大量百姓肯定会从田间走向工厂,而士绅们肯定会失去大量佃户。
因而,朱厚照也知道肯定会有文官们对取消路引知道有意见,而且会找出各种正当的理由,但他不会就此听从,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让百姓变成合法流民,那百姓只能变成流贼。
内阁次辅的票拟附和朱厚照的意思,所以朱厚照点了点头,但让他朱厚照开始有些警惕的是,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百姓从农民转化成工人后,而依旧还希冀着倚靠宗族控制乡民并维系自己土地利益的士绅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转型,而只是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想阻止朝廷移民与解放民权的心越来越强烈。
朱厚照走了一会儿神,见薛凤鸣还站在自己面前,便不由得笑了笑:“你先退下吧,此事,朕会派人详查,朕不会冤枉无辜之臣,也不会坐视百姓被酷吏所害。”
薛凤鸣便退了下去。
而这时候,内阁大学士王琼翻到了一本奏疏,惊吓的不由得战栗了一下,他看向了朱厚照,他知道这封奏疏要是让皇帝陛下知道,可能又要人头落地。
但内阁大学士王琼也没有昧下奏疏的胆子,只得拿到朱厚照面前来:“陛下,这里有一封奏疏,臣不敢妄拟,乃是户部主事戴冠上疏谏言六事:
一是停皇店,言朝廷先收天下之钱,又占天下之利,当散民利于天下;
二是申路引,循祖宗成法,束百姓于乡里,避免田地荒芜;
三是还地于鞑靼,当修睦于邻,不征他国之地,避免边患再起;
四是禁海事,勒令夏言回朝,停寿宁侯航行天下之举,节省财力;
四是除商税,解商民运粮之苦;
五是停办学,言当今学校滥立成风,徒增离经叛道之辈;
六是尊孔孟之道,严教化之德,禁民间之戏文!”
内阁大学士王琼说完后,就低埋下了头,深怕陛下会迁怒于他,因而还补充了一句:“陛下,这就是戴冠所言六事,臣汇报完毕!”
内阁首辅王华与次辅刘宇都退了一步,后背不自觉地发起冷来。
朱厚照只是微微一笑:“很好,我大明的文官们依旧还有如此刚硬的人,去传那个戴冠来!”
说完,朱厚照就从王琼手里接过了奏疏。
现在的朱厚照倒也不是当初那么容易愤怒,他知道随着大明商品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与旧的生产关系之间总会产生很多的矛盾,而且矛盾会越来越剧烈,甚至会因此发生战争。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这个皇帝要做的是不要让历史开倒车,不要轻视民众的想法,不要被复杂的现实所击倒。
………………………………
第223章 首辅与御史的争吵
内阁首辅王华把梁冠取下,放到了侍女手中,却也没再让侍女脱去公服,便坐在椅上揉起了太阳穴,只问着依旧还站立在自己面前的薛凤鸣:“岩卿啊,你既有意弹劾张璁缘何不先说于为师!”
王华说着就摇了摇头,他本以为自己这学生薛凤鸣只是就事论事,对移民实边之事提出一些改进的办法,毕竟他也觉得因为朝廷倡导移民实边,底下的官员也难免会只顾着讨上面的好,而不顾及底下百姓的感受。
但是,王华没想到的是,这薛凤鸣将《流民图》进献给自己并通过自己觐见皇帝的目的不是对移民实边提出改良之策,而是想借此事弹劾张璁,谁都知道张璁是皇帝陛下亲信之臣,此举无疑在触怒陛下。
王华自然会因此生气,何况他似乎还被自己的学生给利用了。
“学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张璁只知为陛下鹰犬,不顾江山社稷之安危,不先弹劾以罢之,将来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