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大帝-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宁王麾下的兵马的确很多都是江湖亡命之徒,由许多江洋大盗组成。
因而,当宁王下令攻城时,宁王麾下的兵马完全没有任何规矩,而且也分不清兵种,有骑马的骑兵也有弓箭手,还有挥着斧头的大盗。
王守仁这边早已是准备充分,炮兵先开了炮,城门上的铁芯铜胎巨炮把一枚枚开花弹直接发射到了宁王前军之中,顷刻间掀起尘土与碎尸无数,炸得宁王前军大乱。
宁王前军的兵马慌忙地都退了回来。
宁王见此勃然大怒,忙喝令攻上城墙者赏银五十两,还先犒赏了每士兵十两银子,于是,这宁王的兵马士气倒是恢复了些,忙奋不顾身地又朝南康城攻了来。
这个时代的大炮还不是现代那种装填的大炮,所以在打完一炮后,装填比较慢,因而倒给了这宁王兵马冲进来的机会。
不过,这些宁王的兵马一冲进来,城墙上的官兵就立即开了火器,击发枪射出的子弹又快速又准确,且穿透力强将这些叛军直接成片成片地射倒在地。
一个投靠宁王且已经被宁王封为宣武将军的江湖人士凌十三还特地双手抱月,脚尖划起了太极,喊道:“看我铁布衫!挡你枪弹!”
啪!
这凌十三当即就被王守仁打中了一枪,额头汩汩冒血,旋即没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
另一个叫廖清风的人则自诩自己轻功了得,大喊一声“追清风!”然后,直接纵深一跃要在城墙上表演飞檐走壁的绝技,结果被一守军手里的一颗手雷炸成碎块。
一队叛军则在这时候把一袋血从头上淋了下来,然后其中一个领头的将官喊道:“兄弟们,我们现在都淋了黑狗血,就不用再害怕他们的妖法,刀枪不入了,给我冲啊!”
于是,一队跟着宁王造反但又像是流贼的叛军冲了过来,而且是血淋淋的样子,看上去甚是可怕,但这时候,南康城守城的官军则点燃了大明军器局已研制出的虎蹲炮,砰砰砰的几声炮响,就把这些淋了黑狗血的叛军轰击成了尸山血海。
宁王在攻打南康城的第一天直接折损了一万多人,士气大损,也只能暂时休战。
而这时候,伍文定这边已经派骑兵奇袭了南昌城。
但宁王在得知自己南昌城丢失后不是想着拼劲全力利用南康城守军也疲惫之时直接拿下南康城,而是选择挥兵回南昌,因为他金碧辉煌的王府在南昌,他舍不得。
王守仁见此干脆让张仑率精兵出城,直接在黄平渡与宁王急于退回南昌的兵马大战一场,结果宁王的兵马大败,损失又近两万兵马。
然后,宁王只能带着三万余残兵准备围攻南昌,结果伍文定主动来攻,又杀得宁王大败。
宁王只能逃到进贤,将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组成水上营地。
于是,王守仁在得知宁王逃得水上连船为陆地后,决定点一把火。
………………………………
第243章 得知宁王战败后的官绅之嘴脸
朝廷十万大军此时已全部集结于进贤,水陆皆是。
而宁王现在则是一筹莫展,他站在船上,望着遥遥水路,只能问着李士实与刘养正等文官:“诸位先生,眼下可如何是好?”
李士实这个已致仕的左都御史,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边六万大军会连南昌城都保不住,甚至到现在都还没让天下大乱呢,就不得不退到了水上。
刘养正也一样,他甚至已经开始在想如果被朝廷抓住了,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王爷,不好啦,火船,有很多火船来了!”
这时候,宁王府的一名宦官大喊了起来,宁王闻声回头一看,就见漫天火势大起,吞江填海般朝自己这用铁链连起来的战船烧来,甚至已经有战船被大火吞没。
宁王府一世代家将衣固不由得大喊道:“王爷,快,快让他们斩断铁链,不要让火势蔓延主舰上来!”
宁王也忙遵从了衣固的建言,下令把相连的战船斩断,然后吩咐自己的官兵驾着自己的主舰先逃,结果因为逃跑得太匆忙,一时竟搁了浅,主舰竟行驶不动了。
而这时候,官军已在王守仁指挥下追了上来。
于是,宁王被擒,与他一起造反的文武官员乃至他的妃子要么无奈跳水要么也被擒拿。
一场持续时间不到两月的宁王叛乱彻底结束。
被宁王占领的城池也被官军陆续收复。
宁王苦心经营下的累世资本全部归了朝廷所有。
整个赣北地区再次恢复了平静。
但训练的八万官军,王守仁则没有直接解散,他还得等皇帝朱厚照的安排,同时防止此时还没得到宁王叛乱已平的消息的官绅们趁机作乱。
事实上。
因为叛乱平定的太快。
此时,除了南昌府与南康府一带,其他地区的官绅豪强都还没知道叛乱已平的消息,要么陷入惶恐不安中,要么则有些跃跃欲试地想趁乱捞一笔。
九江知府许瓒,现在应该是宁王账下吏部尚书的许瓒此时就还不知道宁王起兵已被平定的消息,此时的他正带着一群士绅看着浩渺的长江水,吟诗作赋。
而一群士绅也附和着许瓒,其中,一生员更是直接跪下拜道:“大人乃武侯(诸葛亮)再世,如今随宁王匡正天下,他日必定称王封侯,学生叶梅贞无以为敬,唯有以父母视之,愿大人收学生为义子,收学生之妹为义女!”
许瓒被搞得一脸懵逼,但见这生员生得白净,旋即亦是大喜,忙扶起了这生员叶梅贞:“很好,本官见你孝顺,就收你为义子,收你妹为义女,你可带令妹今晚来见过父母!”
“谢父母大人!”
这生员叶梅贞忙又磕了一头。
一些士绅见此连忙恭贺。
唯独站在最末首的一名曾存仁的生员不由得摇头:“天子用十年的时间让天下臣民不轻易跪拜,而可叹尔今即便是士子也随意弯膝下拜,甚至随意认他人做父母,真正是寡廉鲜耻,真不知是朝廷对不起他们,还是他们不配被朝廷礼敬!”
无论曾存仁这种还有些自尊心的士子乡绅如何在心里替叶梅贞这样的士子哀叹,但叶梅贞自己是很高兴的,对于叶梅珍而言,府台大人,准确地说,是吏部尚书许大人收了自己当义子,自己以后也能跟着宁王混个一官半职,而不用等十年寒窗,卧薪尝胆。
但明显这叶梅贞把自己卖得太快,就在他刚任了许瓒为义父没一会儿,许瓒麾下的将领就急匆匆跑了来,附耳说道:“大人,宁王败了!从水上逃到九江的宁王麾下官兵说的,宁王被朝廷给活捉了,百姓们也在相传,过了南昌的水面上燃了许久的大火,一天都未曾熄灭。”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这”。
许瓒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记得宁王的檄文里说的是自己有十万大军呀!
不过,许瓒还是借故先回到了自己的府衙,然后立即又派人去再次确认消息,而他自己则在房间里焦急地踱步起来,心里想着如果宁王真的战败,自己该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早,一夜不曾好睡的许瓒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见自己的人回来说:“大人,宁王真的战败了,我们派去联络宁王的人逃了回来,把消息告诉给了属下,现在他就在外面等候,大人不相信的话,可以传他上来,亲自问问。”
许瓒便见了自己派去联络宁王的人,最终不得不确信宁王的确已经战败,旋即就瘫坐在地上,半天没回过神来,一时不由得夺下亲兵的刀来,准备自刎,但当冰凉的刀刃触碰到自己脖子时,许瓒又没敢划下来。
不过,许瓒倒是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忙吩咐道:
“快,快,快举兵去南康,就说我们是去平叛的!到时候找波百姓的人头砍了,就说是叛军的,我们立了功,朝廷也不会拿我们怎么着。”
许瓒现也只能寄希望朝廷还不知道自己叛变的消息,心想自己假装是去平叛的,应该可以蒙混过关吧。
但就在许瓒话落不久,府衙外就传来了喊杀声,许瓒不由得大惊,但这时候,府衙的外人已经冲了进来,其中为首的就是白天认他做义父的叶梅贞,许瓒只听得叶梅贞喊道:
“奸贼!你投靠反王,乃不忠不义之徒!今日,叶某与九江众乡民要替朝廷除掉你!叶某可以给你一个自缢的机会,不然就要将你乱刀砍死!”
叶梅贞也是昨晚知道宁王大败的消息,对此他也很郁闷,自己刚认了许瓒为义父,却没想到许瓒投靠的宁王这么不靠谱,起兵还没到两月就被平定,弄得他现在只能组织乡民赶来诛杀许瓒,一是杀人灭口以免让朝廷知道自己投靠过许瓒,二是借机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
许瓒见此也气得不行,他不由得骂道:
“叶梅贞,你这个无耻小人,昨日你还认本官为义父,今日就要来诛杀本官,你枉为我士林中人!”
“你血口喷人!我叶梅贞自幼熟读经书,知忠孝之大义,怎么会认贼作父,又怎会背叛朝廷背叛父母与你这等反贼为伍,正因为叶某心中有朝廷,今日才要冒九族之罪,组织乡兵来诛杀你这等反贼!乡民们,给我杀了这个反贼!杀此贼者,赏银一百两!与贼格杀者,俱赏银十两!”
叶梅贞说着就吆喝了起来,而且,因为他提出赏格,倒也让乡兵们士气更为高涨,倒也和这许瓒府衙里的官兵衙役格杀了起来。
许瓒气得急促地呼吸着,干脆也大声喝道:“谁杀了这个势利小人,本官赐他白银一千两!”
许瓒的亲兵战斗力自然比这些乡民要强点,如今一听自家大人也下了赏格,也奋勇杀了过来,倒也把这些乡民杀得大败,而许瓒其他官兵也闻讯赶了来。
叶梅贞的乡兵因此腹背受敌,没一会儿就败下阵来。
叶梅贞也没想到自己带来的这些乡兵居然一下子没有成功杀掉许瓒,反而使得自己陷入了危机,因而,他也有些着慌起来,扑通一声,就又跪在了许瓒面前:“义父!儿子只是只是一时糊涂,求义父饶命啊!”
许瓒现在自然没有心情原谅这叶梅贞,直接命人把这叶梅贞乱刀砍死,旋即亲自写奏疏上疏朝廷,表示有叫叶梅贞者,投靠宁王做了反贼,且企图夺占九江府衙,被自己击杀,同时表示自己将带兵急赴南昌参与平叛。
这些因为宁王起兵造反而盲目跟着响应的文官士绅们都着急了起来,要么做出了掩耳盗铃的举动,要么将一开始襄助宁王的大旗直接换成了讨伐反贼,总之,像许瓒这样的例子不少。
譬如此时的安庆知府衣锡之则因为刚刚得到宁王率十万大军起兵造反的消息而兴奋地立即下令开仓放粮招募兵马,但就在他刚召集一支兵马准备响应宁王时,就得知了宁王之乱已被平定的消息。
因而,这衣锡之一时不由得犹豫起来,暗自想道:“天啊,我还要不要跟着宁王造反!”
总而言之,宁王起兵造反忽又迅速被平定的事让南方许多对朝廷心怀不满的文官士绅的真面目都显现了出来,一个个变脸比翻书还快。
朱厚照此时在京城得知宁王造反后也猜到了肯定会有一些只知维护自己利益的文官士绅会借着宁王造反的契机大作文章,甚至意图搞乱天下,毕竟如果失败则可以说反正导致这一切都是宁王造成的,他们也不用承担责任。
因而,朱厚照当即便连下了十二道诏令,其中第一道便是申令地方各级官府不得擅自募兵平叛且出兵江西,同时,朱厚照还让这些地方官府与各地乡民只准负责本地的防御工作,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心怀不轨的官府士绅不得轻举妄动。
除此之外,朱厚照还下诏勒令各地武将不得擅自率军渡江平叛,令王守仁为五省督师挂兵部左侍郎衔,全权负责平叛反贼之师。
朱厚照这样做自然也是为了避免朝廷其他非本土的官军接着平叛的名趁机去江西烧杀劫掠,毕竟朱厚照是知道大明地方官军的纪律的,基本上到一个地方不像土匪一样劫掠百姓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也不会被百姓称之为兵匪。
所以,为了避免激化阶级矛盾,朱厚照严禁其他各地的官兵擅自行动,而只让王守仁全权负责调度江西省内的官军,毕竟江西省内的官军大多为本土人,纪律要相对好些,何况是王守仁按照朱厚照的要求招募训练的,军纪本身就严明得多。
而且,朱厚照也相信王守仁仅靠江西的官军能够平定宁王之乱。
………………………………
第244章 向皇帝坦白的次辅王琼
朱厚照不担心宁王造反的问题,但如何处理宁王造反引起的一些官绅的处置问题,却让他不得不慎重起来。
毕竟,朱厚照能确定的是,从宁王蓄谋造反到真的起兵造反以及最后被平定这一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官绅都在背地里收过宁王的贿赂甚至也替宁王做过一些事。
何况,即便是自己这个皇帝都收过宁王好处。
除此之外,朱厚照能笃定的是,在宁王起兵造反后,肯定会有一些对朝政不满而又没有认识到现在是民心思安的时代的官员士绅会响应宁王,投靠宁王。
毕竟,自己这个皇帝和自己背后的改革派官员对南方的士绅打击的不可谓不狠,先是追回逋赋,后又清丈田亩禁止投献蓄奴等,没有一件不是在割士绅们的肉。
而且如今自己还利用舆论操纵民意来监控士绅,又用东厂来监控文官,自然又会更加加剧这些只想自由的剥削庶民的地主们对朝廷的仇恨值。
所以,朱厚照还得想想在宁王之乱被平定后如何处置这些因为对朝廷不满而跟着宁王造反的官绅们,是直接格杀勿论,还是网开一面?
朱厚照其实还没拿定主意。
毕竟这些跟着宁王造反或者暗自收过宁王贿赂的官绅不在少数,自己要是直接格杀勿论的话,也许会逼得这些官绅们狗急跳墙。
但自己如果不杀的话,岂不太显得自己这个皇帝过于仁慈了?甚至告诉天下士绅,自己这个皇帝也会忌惮他们,因而他们即便投靠反贼跟着一起造反也不会有事?
很明显,朱厚照宁愿选择前者,他宁愿用屠刀和鲜血让反动的士绅们知道反叛自己和违抗国家利益的下场,也不会让这些反动士绅们误以为自己这个皇帝真的会比较怂。
不过,朱厚照也不会再是初次登基时的那个少年帝王,冲动得不顾一切,直接乱砍乱杀,他得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利用文官士绅们自己的手却处决士绅文官们,而不用自己动手,以免这些文官士绅会以为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残忍才会让他们下场惨烈,却不知是因为他们与整个大明的百姓做了对才有了如此下场。
让敌人发现自己同阶层的人也要严惩自己时,无疑更容易让敌人崩溃,也更利于统治。
……
此时的中央朝廷的文官们在知道宁王造反后也都是心情复杂的很。
中央朝廷的文官更多的是有些惶恐不安,惶恐不安的是,宁王造反后,自己收宁王贿赂的事会不会被揭发。
当然,也有些中央朝廷文官在得知宁王的檄文中有礼敬士绅的内容后,也有些暗暗期待如果宁王真的成了事,对于天下士绅而言会不会真的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还有的文官则对宁王的造反表现得异常愤怒。
“德华,依你看,南边会成事吗?”
这一日,刘宇便不由得主动问起王琼来。
王琼则笑着摇了摇头:“不瞒首揆,下官早在数年前就做好了准备,不,应该不是下官做了好准备,是陛下做好了准备,何况天下民心还在陛下这边,南方上演的不过是一场笑话而已!”
“那就好,如今天下宜稳不宜乱,北方兀良哈蠢蠢欲动,南边倭人近来越发猖獗,朝廷这时候如果真的再起内乱,老夫还真的担心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啊!”
刘宇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王琼不由得暗暗一笑,心里颇为不屑地道:“您老哪里是担心天下百姓,实际是担心天下起了内乱,陛下要是有什么好歹,你刘家的富贵也会从此终结吧!”
刘宇的确也是因为当年在都察院为官时选择投靠皇帝陛下,而鬼使神差地成了皇家产业的参与者,也正因为此,弄得自己一介清官变成了天下少有的大财主,而且因为和陛下签订了契约的关系,自己的财产不能拿来购买土地也不能埋在地下藏起来,偏偏自己又不会投资又有些抵触经商,因而只能拿来享受,使得自己生活越来越奢侈,也越发的担心皇帝的产业不保,自己也跟着喝西北风。
正因为此,刘宇也是朝野中少有的几个没和宁王来往的人,因为他也怕宁王要是真的造反的话会牵连上自己,而导致自己像张永那样失去自己在皇家产业的福利。
王琼有时候真的羡慕刘宇这种官员,羡慕刘宇这种因为有“从龙之功”而得享一世富贵的人,不用在官场上捞钱也不用违背良心做事,做清官依旧可有丰厚的收入,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为朝廷增加收入为百姓谋福利,因为这样做对他自己家族也有好处。
但是王琼也知道刘宇这种官员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现在的陛下一样不会那么贪婪,如果一旦宁王真的成了事或者等到新的皇帝登基,新的皇帝肯定不会让刘宇这种官员得好处,毕竟新的皇帝完全可以说,让你治理好天下是你的本分,想得到治理天下成功后的好处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现在刘宇这种和皇帝朱厚照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官员自然不用担心宁王造反失败后会导致自己被牵连进去的问题,他们甚至只异常地愤怒地建言皇帝对宁王和跟随宁王造反的人予以严惩,甚至立即查抄羁拿曾与宁王有过来往文武百官。
刘宇虽然在单独和王琼聊时,只流露出对天下百姓可能陷于战乱的担忧之情,但在见到朱厚照后,则直接强硬地建言说道:
“陛下,宁王倒行逆施,枉顾皇恩,意图祸乱天下,可谓十恶不赦!臣以为当立即调派精兵南下平叛,并立即令西厂与锦衣卫将与宁王有接触的朝中官员立即羁拿,严加审问,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放走一人!不如此,不足以让天下安稳!”
朱厚照知道刘宇态度这么强硬的原因是刘宇自己和宁王没什么来往,和之前的马文升、焦芳等文官一样,从一开始就和自己这个皇帝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因而才对于镇压宁王的事表现得这么急迫,和刘瑾等几位宦官的表现一模一样,如同他们当初跟着自己一起改革朝政一样在对付宁王的事情也十分积极。
要不然也不会被一些反对他们的文官乡绅在背后骂成阉党。
甚至,在朝廷刚收到宁王造反的时候,刘宇当晚就拟好了削宁王籍,斥宁王为反贼的草疏。
朱厚照能理解刘宇这些属于大官僚大资本阶层的人的心情和目的。
但作为皇帝,朱厚照也得考虑一下满朝其他背景的官员的心情,比如眼前这个正一脸郁闷的王琼,朱厚照就能猜到这个王琼肯定也和自己一样收了宁王的好处,不然不会在刘宇建言动用厂卫羁拿和宁王有来往的官员时皱了皱眉。
朱厚照没有立即答应刘宇的提议,也没有拒绝刘宇的提议,他只问向王琼,他很想知道王琼这种代表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人,会提出什么办法来应对因为宁王造反而出现的危机。
“王卿对宁王造反之事有什么看法?”朱厚照因此问道。
王琼自己其实也一直在思索,他能猜得到宁王造反未尝没有让刘宇这样的忠君社官员想借着惩处宁王叛党势力的契机进一步争夺朝中大权的心思,而陛下这个时候问自己自然也是给自己这些非忠君社官员自我拯救的机会。
王琼想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臣以为宁王造反的事,平叛之事理应由近卫军总参谋部替陛下谋划,而惩办反贼以及定罪等则应由三法司负责,内阁与六部则无权干涉,对于官员罢免等也是吏部负责。”
朱厚照见王琼讲了一道程序,言外之意是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这些官员从宁王那里得过好处的事实,一切自然还是得看皇帝陛下您,皇帝陛下您想按规矩处置就能按规矩处置,不能按规矩处置那也可以不按规矩处置,反正天下百姓向着你,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其实,朕也拿了他宁王不少好处,按照刘卿的话,朕也得被羁拿,不过,在朕看来,谁也没法预料到宁王会反,所以有些来往收些礼物也很正常,水至清则无鱼嘛,但是宁王现在成了反贼,我们从宁王手里拿的礼物那就不能再说是礼物,而是不义之财,是宁王搜刮上来的民脂民膏!宁王造反肯定祸害了百姓也荼毒了百姓,可怜江西百姓啊!所以,朕认为这些不义之财当不留于自己,我等皆是爱民之人,理应将这些由宁王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还回去,还给百姓!”
“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