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历史人物
() 1、朱温(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今安徽砀山;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chéng rén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2、秦宗权(?—889),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秦宗权为人极其残酷,所克州县,焚杀掳掠,“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3、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僖宗生于深宫,宦官拥立为帝,虽其天资禀赋高超,然并无治国之道,光启之后虽打算励jing图治,摆脱宦官,重振唐威,但为时已晚,唐王朝已经支离破碎。4、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唐昭宗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5、田令孜(?---893年),唐朝宦官。字仲则,本姓陈,四川人。懿宗时任小马坊使,和李儇玩得很好,李儇即帝位为僖宗,屡次提升他至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田令孜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6、郑畋tian(823-882),字台文,河南荥阳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及第。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寻出为凤翔节度使,拒巢贼有功,授检校尚书左仆shè。7、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xing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8、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今山西灵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9、李嗣昭(?-922年),本名韩进通,字益光。汾州太谷县(今山西。晋中。太古)人。早年为农民之子,李克用之弟李克柔收为义子,短小jing悍,年轻时好饮酒,克用命其戒酒,遂终身不饮。10、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但因其不通汉文,难亲理朝政。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11、周德威后唐名将。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勇而多谋,久在云中(今山西大同),谙知边事。12、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东省)。葛从周最初在黄巢的农民军中当一个军校,唐中和四年,朱温等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葛从周投向朱温。13、朱瑄(?-897年),一作朱宣,宋州下邑人,晚唐割据军阀,天平军节度使。他和堂弟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组成权力联盟,后又与盟友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一起陷入与前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长期战斗中,数次被朱友裕率军击败。乾宁四年,朱温部将庞师古攻陷郓州,朱瑄被俘,被朱温斩于汴桥之下。14、朱瑾:男,唐末五代人。从宣居郓州,补军校。少倜傥,有大志,兖州节度使齐克让爱其为人,以女妻之。瑾行亲迎,乃选壮士为舆夫,伏兵器舆中。夜至兖州,兵发,遂虏克让,自称留后。僖宗即拜瑾泰宁军节度使。15、罗弘信(836年-898年),字德孚,晚唐军阀。投奔魏博节度使韩简、乐彦贞部,官至裨将。888年,魏博军乱,乐彦祯被杀,其子从训在朱温支持下率军攻魏州。众将士推罗弘信为帅,击败乐从训,被任命为魏博节度、观察使。昭宗即位,封为豫章郡公。16、王镕(873~921),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王镕是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儿子,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镕继位为成德节度使。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封王镕为赵王。921年,赵国发生兵变,王镕被杀。17、李匡威(?-893年),外号金头王,范阳(今běi jing)人,唐末军阀。卢龙节度使李全忠之子。父亲死后,继位为节度使。景福二年(893年),率兵援救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之时,被其弟李匡筹兵变夺位,只得逃往成德投靠王镕。后来企图夺取成德,被王镕杀死。18、刘仁恭(?―914年),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卢龙节度使。本为原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旗下将领,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在卢龙攻易州的一场战役中,以挖地道进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军中号曰“刘窟头”。后遭其子刘守光所废。刘守光败于后唐李存勖,仁恭亦被擒处死。19、王重荣(?-887),唐末将领。籍贯、字号均不详。唐僖宗(李儇)广明初为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市,位晋西南隅芮城县西北)马部都虞侯。黄巢攻入长安,他从河中节度使李都投降。后以黄巢屡派使征调河中物资及士兵,他迫使李都叛巢,李都无奈乃出走,他遂为河中留后。旋任河中节度使,他数败于黄巢军,乃与唐宦官杨复光联合,召河东(与河中,同为山西省永济县)李克用引兵南下,迫使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升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宦官田令孜yu夺其盐池之利,他抗命不允,遂引李克用之兵进攻关中,致使僖宗再次出逃。邠宁(方镇名,今陕西省彬县、长武、旬邑、永寿及甘肃省庆阳、环县等地)节度使朱玫立李煴为帝,后朱玫被杀。李煴逃往河中。他杀李煴,拥僖宗复回长安,887年(僖宗光启三年)他为部下所杀。20、张全义(852—926),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唐亡后,在后梁做官,主动请求改名,朱温赐名宗姡А:罅好鹜龊螅榻岛筇疲趾眯鲁ズ罅核兔胱蓟指丛濉H绱饲鞲饺ㄊ贫锤锤拿凡欢嗉21、李罕之(842-899),河南河阳人。唐末五代时军阀,生xing残暴,绰号“李摩云”。历任郡侯、河南节度使府将领,官一直做到侍中(宰相之一),死在汴州。此人也属于荆南成汭之流的人物,唐朝灭后又到梁朝去当了官。22、王行瑜(?-895),唐末将领。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位淳化县西北)人。23、韩建(855-912),字佐时,河南许昌人。唐末割据军阀,以勤政爱民流名后世。乾化二年六月,后梁朝廷内乱,人心动摇,韩建手下大将张厚作乱,将韩建杀害于衙署,时年五十八。24、盖寓蔚州人。祖祚,父庆,世为州之牙将。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署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牙、检校左仆shè。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25、敬翔(?---923)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华yin市西北)人,字子振,为五代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乾符中,举进士不第。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客居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
唐朝盐业
() 唐朝盐业垄断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唐朝一直被视为巅峰。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庞大王朝的掘墓人,竟然起自盐贩子。这个埋葬唐王朝的盐贩子,就是黄巢。
早年的黄巢,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是一个颇有抱负的读书人,此君一生偏爱菊花,他曾在一次应试之前,题咏菊诗一首,诗云: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其豪情霸气,跃然纸上。既为青帝,即可号令群芳了,颇类后世革命领袖**的歌咏蛙诗,chun来我不先开头,哪个虫儿敢作声?
可惜,这个志向远大的青年,却总是无缘科场,最后一次应试不第之后,黄巢又题诗一首,不过这首诗除了早年那种雄图霸气之外,更透露出冲天杀气,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屡次落第,已经让黄巢绝望中生出深沉的恨意,满长安都是黄金甲,好家伙,反心已决了。
不过,因为科举不第之狠,只是使黄巢在无意识之间,流露出其对于唐朝zhèng fu的怨恨,以及未来造反的“意识流”,真正使他最终走上造反之路的,却是因为贩盐的事情。
自封建时代已来,盐业就是由官方专卖。盐业成为官府与民争利,获取利税的重要产业。唐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筹钱敛财,把每斗盐的价格由10钱陡然提高到110钱。国家财政十之仈jiu都要仰仗盐利,而平民百姓因此只好淡食。在此情况下,贩卖私盐,成为暴利行业。于是私盐贩子队伍急剧扩大。
唐王朝严禁私人贩盐,私贩官盐,一旦被抓到,很难逃一死。但是,险境之下,必有勇夫,铤而走险者仍然大批涌现。官军的围剿、追捕,使私盐贩子的反抗力度也不断提高,所以,贩盐者多有组织,而且有武装。
而这种有组织,有武装,在某种偶然事情的激化下,就变为朝廷的反对势力。黄巢最终的起事,就是如此。
黄巢出生于“私盐世家”,祖上好几代人,都是靠这种非法的生意维持着富裕的生活。虽说富足,但是名望不好,这也是黄巢早期选择科举的原因。屡次不第之后,黄巢就彻底死心了,回到故乡,准备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私盐贩子。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之后,在一次贩卖私盐的行动当中,黄巢意外落马,所贩私盐全部被没收。黄巢也差点被朝廷砍头,幸亏亲友及时打点,黄巢才幸免一死,自此,黄巢不但科举道路中断,而且连生路也中断了。黄巢对唐王朝的仇恨,又加一层。
绝处逢生
唐末农民在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的情况下无以为生,纷纷背井离乡,转化成逃户。统治者把逃户的课役分摊给邻伍负担,这种办法叫做“摊逃”。进行“摊逃”的结果大大加重了未逃户的负担,迫使他们也先后成为逃户。这种情况虽然在唐朝前期就已经存在,但到中叶以后ri益严重。逃户的增加为农民的武装斗争准备了群众基础,所以,唐朝末年出现了“所在群盗,半是逃户”的状况。
当时,天下灾荒连年,特别是黄巢家乡所在的黄河下游,连年干旱、蝗虫泛滥,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大批农民饿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各地农民起义大规模酝酿中,正在这年(公元875年)五月,同为盐贩子的王仙芝在河北长垣起义,消息传到山东曹州,已至绝境的黄巢散尽家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募众数千人起义响应王仙芝。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义军领袖。
881年初,黄巢攻破长安,实现了年轻时代“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预言。同时,不第的黄巢,自己在长安开科取士,亦实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誓言。
其后,因为战略失误,黄巢逐步衰落,最后兵败被杀。不过,在黄巢虽死,却让唐王朝给自己殉葬。黄巢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使唐王朝在短暂的“宣宗中兴”之后,迅速威权落地,参与镇压起义的各自藩镇纷纷坐大,出身黄巢系,最后投靠朝廷的朱温,后来则直接取代唐朝,开始了五代十国时代。
唐虽间接亡于黄巢,但是,深究其因,却与禁止私盐关系重大。而在历朝反对势力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盐贩子的身影。除黄巢外,唐末格局东南的钱镏,早年也曾是私盐贩子,后来发迹,在唐末混战中逐步统一东南,成为后来吴越王。
而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其实一支重要势力张士诚,亦起自盐贩。而其起义过程,与黄巢非常相似,元朝末年,朝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不得不提高盐价以弥补亏空,同时,沿海遭遇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农民颗粒无收,在此情况下,张士诚联络了另外十七名胆大的盐民,发动了“十八条扁担的起义”,最后,在元末大乱中,坐镇东南,号称“诚王”建国“大周”,虽最后被朱元璋剿灭,亦不失为一代枭雄。
帝国总是在内部被人攻破,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专卖制度的存在,使朝廷与民争利,而帝国鼎盛时代,官民矛盾还不是很尖锐,一旦帝国衰落,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必然提高垄断行业收入,加剧对于民众的剥夺,一旦发生天灾**,走投无路的民众,唯有造反一路可走,于是,垄断专营制度,最终葬送了帝国。
一切奉行专卖,以及存在垄断势力的zhèng fu,都有自我崩溃的危险,暂时的安定,也不过是粉饰太平,一旦时势有变,即刻土崩瓦解。
垄断必亡国,古今皆然。
………………………………
唐末气候
() 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温暖期,因正值唐朝和北宋前期,一般也称为唐宋温暖期。其中,从8世纪中期以来气温已开始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暖期。唐代前期,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再度兴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水稻在这一地区又重新得到广泛种植,其他一些亚热带植物也比较普遍。因气候暖湿,农业带明显向北推进,农业耕作区扩大,土地能够利用的绝对面积增加,同时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农作物的生长期及复种指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这使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上升,也使农业总产量相应提高,从而使国家经济力量强盛,物质文明发达。最为大家熟知的例子,就是杜甫的《忆昔》一诗所描绘的社会景象:“忆昔开元全盛ri,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ri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到天宝八年(749)时,官仓的粮食储存达到了粟米9600万石,创历史最高水平。但也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发达也是深得南方经济的支持。北宋人所修《新唐书》即明确指出:“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新动向。唐末五代以来,中原地区饱受战争蹂躏,南方则战火较少,经济生产得到保证。
隋唐重新完成统一之时,也正是气候转暖之际。但唐代中期开始气候又逐渐变冷,政治上则适时地出现了游牧民族出身的安禄山起兵叛乱,这使被周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百余年后,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又在气候极其干旱的时期爆发,经过十几年的战争,起义被平息下去,但却使统一的大唐帝国趋于瓦解,各地藩镇割据,根本不受zhong yāng节制,宛如一个个du li的小朝廷,统一的zhong yāngzhèng fu名存实亡。随后更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中原地区五十几年间竟五次改朝换代,皇帝也换了十几个,政治变动之快,真如走马灯一般,而其间的反目厮杀,简直更是无ri不有。
唐末黄巢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和蝗灾。《旧唐书・黄巢传》说,当时,〃仍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地方zhèng fu对灾情熟视无睹,不仅不救灾,反而继续征税征徭,终于激发了黄巢起义。但是在开元三、四年,同样是在河南地区(也包括河北),同样是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由于救治得力,灭蝗及时,成效显著,〃田有收获,民不甚饥。〃(《旧唐书・玄宗纪》)没有造成动乱。因此,从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和国家政权的救灾状况两方面去探究农民起义的原因,也许会更全面、更确切一些。
唐朝中后期;历史记录中的水旱灾害很多。位于关中的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都城规模宏大;兴建宫殿、城池、皇陵、庙宇及官民住宅等各种建设所需原材料甚为繁多;而古代城市皆以木建筑为主;对附近的森林必然产生较大的破坏。另外;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当时的唐长安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关中地区的人口密度也较大;大量人口本身的生存需要―农耕区与城市区的扩大、薪炭的需求、住宅与家俱需求等;都会对城市周围地区森林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造成破坏;其中又会以对植被资源的破坏最为严重。刚开始破坏时造成的后果还不明显;因为植被被破坏与造成相应的后果之间还有一个时间差。随着都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影响就会更明显地显现出来。植被的破坏;使植被水土保持的功能降低;土壤蓄水能力减小;水土流失加重。大雨到来时河流暴涨;否则就缺水乃至干涸;这会使发生旱灾与水涝灾害的危险xing都增大。作为当时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的唐长安城;城市建设及人口压力对于城市周围地区带来的环境破坏是不容忽视的;这可能是导致唐代中后关中地区的旱灾、水涝极为频繁的重要原因。而蝗灾有与大旱、洪水相伴发生的特点;民谚所说:“大水之后;必闹蝗虫”、“先淹后旱;蚂蚱连片”“久旱必有蝗”;这些都是老百姓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唐中后期蝗灾发生频率较高与当时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的记载是相吻合的;说明唐中后期确实是关中历史上水旱蝗灾较频繁的一个时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随着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的繁衍生息,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唐后期,黄河频繁泛滥,我们认为,这和唐前期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大规模屯田有关。历来对屯田是给予肯定评价的,但对它破坏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战争对黄河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以水代兵是古代常用的战法。五代后梁朱温父子为了阻止晋王李克用父子的骑兵,在不到三十年间,先后三次掘开黄河堤防,造成山东、河南的大水灾,为害滋盛。
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分布来看,气候温暖湿润的汉唐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以全国来说,就是北多南少。这是与当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的生产情况相符合的,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盛衰成正比的,只有生产水平越高,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在这一时期内,虽因战争而有时打破这一人口布局,但战争过后很快又得到恢复。
………………………………
第一章初入宝地第二章救命恩人
() 李烨再次睁开双眼,已经是傍晚时分,屋内的摆设依然如故,一张不知道什么木料打造的桌子摆放在房子的中间,桌子上排放着一个老旧的茶壶和一个瓷碗,桌子边有四条长椅,但看起来已经很破旧。李烨躺在床上,其实床就是一个土台上铺了一些木板而已。床边趴着一个10岁的女孩,可能是太累了,根本没有注意到李烨翻身起来发出的声音,这是李烨的姐姐,叫李燕,也是最疼爱和唯一关心原来李烨的人。
在李烨前世的记忆中知道,这家有四口人,母亲李氏原姓张,是本村张氏一族的五服之外的旁系,还有一个大哥叫李建,今年14岁,在镇子上一个私塾里读书,母亲最疼爱他,但为人古板,而且与母亲一样并不喜欢李烨,李烨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原来的李烨太小还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与大哥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李烨现在是没有什么心情来cāo心这些事情了。
最让李烨郁闷的事情,莫过于现在想知道自己存在什么时空里,这个又是什么地方。原来的李烨才六岁,屁大一点的孩子,脑子里除了村子里一些熟悉人的面孔,就是几条放牛经常走的村边小路,脑子里有用的信息容量基本上等于零。
李烨现在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李烨慢慢地挪动身体,避免自己发出太大的声音,吵醒已经熟睡的姐姐。穿上床下一双破旧的草鞋,慢慢地走到门口,大门是两扇开裂的木板,虚掩在一起,没有任何的防盗装置,当然屋内也没有什么可以偷的东西。
李烨想轻轻地拉开房门,但破旧腐烂快要散架的门板还是发出执拗的响声。房门打开,一缕鲜红的晚霞shè进屋内,屋外已经是傍晚,大片大片红的像火的晚霞挂在天边,不忍离去。李烨揉了揉被晚霞刺痛的双眼向屋外望去,屋外是一片20多平方的空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