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哀求李烨一定要想办法救山洞里三十多口人命。见已经吓唬住王老汉,李烨劝说王老汉,自己已经有了万全之策,才让王老汉破涕为笑。在李烨连哄带骗下,王老汉最后放弃了做一个拾金不昧好良民的想法。
一直在旁边的公孙道长告诉李烨,这些山洞的中的武器已经有很长的年头了,从收藏的规模上看,应该是以前某个节度使想造反,秘密埋下的武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来不急使用就被遗弃在这里,时间一长被人忘记了。
由于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不多,但这些人都是王老汉的亲属,王老汉也jing告他们不得与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情。李烨告诉王老汉,自己现在在临河口安置灾民,大家现在可以跟李烨一起过去生活居住。
在王老汉劝说下,山里的人都准备跟李烨一起会临河口生活。不过李烨要求留下几个人,在山洞里保护这个秘密,同时还要帮李烨在这里秘密种植占城稻和一些特殊的花草,而负责人就是公孙道长。安排好山中的事情,李烨带着王老汉一群人,回到了临河口村。
………………………………
第二十九章新产品的开发
() 整个咸通十四年八月,李烨都在忙着安置临河口灾民的工作。白天在村子上查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有时候到小学校与师弟们给孩子们上几堂课。晚上回家,着手开始编写一些小学的教材,当然,李烨可不想让这些孩子都学儒家经典,以后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是后世九年制的课本。
进入九月,安置在临河口村的村民,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开始适应了新的生活。有一半的村民住进了新建的草屋中,在近海捕鱼的产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增加,除了满足村民的ri常消费,有一部分卖到了县城里的酒楼、富户,鸡鸭养殖基地也开始有蛋类生产出来。
为了防止出现粮食短缺和鸡鸭鱼无法消费的情况,李烨一方面让人试着制作鱼干,另一方面把鸡鸭产品的深加工提前做出了规划,最后,李烨还在鸡鸭养殖基地旁边新建了一个猪羊养殖厂。猪羊养殖厂规模很小,但李烨投入的jing力一点都不少。而为什么不养牛呢?唐朝时期牛的价格很高,属于国家管制的生产物质,现在根本没有条件养殖。
稳定下来的村民,有点还自己做起了小生意,形成了临洪河村初期的集市。发现这个被李烨疏忽的问题后,李烨及时调整规划,在村中专门地方的开辟出一处交易场所,并安排人员负责市场的维护工作,有效的避免了村民之间交易产生的矛盾。
――――――――――
在李烨热火朝天忙碌的时候,闫家父子跑到临河村找李烨,告诉李烨新茶已经制作出来。这次来找李烨就是想让李烨品尝一下刚生产的新茶,同时听听李烨的建议,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烨捧起一杯新茶,淡淡的茶叶清香铺面而来,茗上一口,苦涩中带着一股甘甜。李烨点点头,新茶的制作手法已经非常成熟,火候也控制的不错,属于新茶中上等的品质。得到赞扬的闫家父子立即喜上眉梢,但是接着就被李烨一盆冷水浇灭了。李烨告诉闫家父子,虽然新茶制作的不错,但有两点致命的缺点:一是原茶的品质不好,二是茶叶的质量与采茶的时间不对,新茶中带有淡淡的涩味。
看着李烨将新茶的缺点娓娓道来,闫家父子则不断的点头称是。李烨给闫家父子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在新茶加工的时候,需要注意几处的地方,最后,还谈了一点销售与包装的问题,让闫家父子最后一点藏在心底里的轻视都丧失殆尽。
――――――――――――――――
刚把闫家父子送走不久,谢师傅找到李烨,请李烨去看看几件才做出来的水晶凹凸镜样品。
李烨看过谢师傅制作的水晶片后很不满意,虽然说制作这些水晶片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凹凸镜对加工jing度还是有要求的,谢师傅加工的水晶片无论是在大小jing度上,还是在打磨的透明度上都没有达到要求,这让谢师傅很难道。
李烨在开始的时候就告诉谢师傅,加工水晶片必须要求jing度达到毫米级,但是谢师傅的解释让李烨开始认识到,古代根本没有什么统一的计量标准,全靠工匠的感觉、目测来衡量。现在失败了,李烨也要付一定的责任。
因为加工水晶片的失败,让李烨深刻感觉到度量衡统一标准的重要xing,其实在李烨这段唐朝生活中,已经让李烨感觉到度量衡统一的重要xing,比如买米一斛是多少,只有一个大概范围,能够保证误差在百分之五已经是阿弥托福了。因为李烨的事情一直很多,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因为度量衡的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做就能做起来的,而且现在李烨还没有准备好,不过李烨已经在考虑了。既然没有办法一下子拿出来统一的标准,李烨让沈木匠用木头做了一些模具,让谢师傅按照模具的标准制作水晶的大小。虽然jing度还是不能保证,但至少保证了做出来的水晶片的jing度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了。
同时,李烨还给谢师傅安排了十几个学徒,让每一个学徒负责水晶片制作的一部分工作,谢师傅只负责水晶片的质量、jing度把关工作,这样的安排让生产水晶片的速度与jing度都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谢师傅对李烨这样的安排啧啧称奇,李烨还给这样的生产起了一个名字:流水线工艺。
流水线工艺不仅在谢师傅水晶作坊中推广,还被李烨推广到沈师傅的木匠作坊、张师傅的铁匠作坊中。
很快,按照李烨要求设计出来的第一批水晶片产品就摆在了李烨与齐叔的面前。第一批水晶片产品包括五十副近视眼镜、五十副老花眼睛和一百副放大镜还有一个铜制单筒望远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放大镜都是用水晶片加木边制作而成,虽然美观度差了点,但实用xing一点也不差,以后会推出用铜丝做的产品。单筒望远镜是用两节铜管加水晶片制作而成,经过测试可以达到5倍的放大率。
这些在李烨眼里再普通的东西,惊的齐叔目瞪口呆,当初李烨要这些白水晶的时候,还以为李烨只是喜欢玩玩,没有想到李烨竟然用白水晶做出这么多神奇的东西。还有那个叫单筒望远镜的东西,简直就是神品,竟然很远的东西都可以看见。这样好的东西,齐叔叫李烨一定要仔细收藏好,不要被别人发现。
李烨让齐叔看这些东西,主要是想让齐叔帮自己出出主意,怎么卖掉这些东西。这些水晶片当然不能在本地卖,一旦让本地的商人发现这个东西,就能很快的模仿出来,而且可以保证以古人的智慧,模仿出来的水晶眼镜片一定会比李烨现在做的好,到时李烨一点优势都没有,只能是帮别人做嫁衣。卖到很远的地方,李烨也想过,但是,毕竟古代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李烨现在连海州的路还没有搞清楚,能到哪里卖啊。
好在齐叔见过世面,可以帮助李烨,所以这件事情只能让齐叔帮自己出出主意。李烨把自己的想法跟齐叔说,齐叔想想自己也没有认识的商人,好在齐叔在兖州生活过认识一些人,可以到兖州试试运气。
李烨与齐叔商量了一些细节、价格,卖水晶眼镜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后,带着全部的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放大镜离开临河口村,也带着李烨的希望上路了。
这件事情,让李烨深深的感觉到自己身边人才太少了。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做,时间长了显然是不可能的,什么时候自己身边有一群的人才啊。上天啊,求求你给我降下人才!如果可以李烨真想上山拜佛烧香了。
………………………………
第三十章上京前奏
() 咸通十四年九月的一天,李烨在焦急的等待齐叔的消息,欧阳县令派人来找李烨与齐海,让两人马上到县衙一趟。由于齐叔独自去了兖州,现在只有李烨一个人去见欧阳县令。
路上,听来送口信的衙役讲,欧阳县令这次叫李烨与齐海去县衙,是因为朝廷派人来给李烨与齐海宣旨,其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突然朝廷会给李烨与齐海下旨,还要从咸通十四年八月初的一天说起。东海县救灾控制疫情的事情被欧阳县令汇报给海州知府,海州知府添油加醋一番,把自己的功劳也加了进去,然后,把奏章送往京师。大唐天下现在到处都是旱灾、蝗灾、难民、瘟疫,这封奏章无意变得分外惹人注目,让朝廷感到一丝安慰,看来地方上还是有办法处理灾情的。
朝廷官员经过讨论,决定给海州及各县的官员嘉奖。但到了李烨与齐海这里就出现了问题,李烨与齐海虽然被任命为临河口村啬夫,但毕竟不是什么入流的官员,给他们什么样的嘉奖让朝中大臣费了一番心思。有的建议给李烨与齐海升官,以彰显朝廷的恩惠,但被以同平章事崔沆为首的官员否定了,认为给一些钱缗就可以了。
一番较量下来,双方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这个问题就推给了刚登基十二岁的小皇帝李儇,小皇帝李儇那有什么主意,便询问阿父田令孜。因为田令孜与崔沆有过节,只要是崔沆同意的,田令孜就反对。现在崔沆反对给李烨与齐海升官,田令孜就跟李儇说:“现在天下太平,皇帝您刚刚登基,就出现七岁的李烨给朝廷献策,把灾民疫情控制住了,这不是祥瑞还能说明什么”。
最后,田令孜还告诉李儇,李烨还写了一首三字经,许多翰林院的学士看后,都大为赞叹,认为只有太平盛世才可以出现这样的好文章。
李儇一听,也认为阿父田令孜说的有道理,立即决定给李烨与齐海升官。而且为了显示朝廷的恩德,特命李烨与齐海上京谢恩。
现在朝廷的宣慰使已经到了东海县衙,欧阳县令立即派人找来李烨与齐海领旨谢恩。
――――――――――――
李烨独自一个人在衙役的带领下,第二次走进县衙大堂。县衙大堂中早已经布置好了香案、贡品,欧阳县令与郑县丞、苏县尉围着一个面部无须的年轻太监谈笑风生。大堂里的人见李烨进来,停住话题,年轻太监看了看李烨说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公子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啊”,说完环视四周,像是在说我说的对吗?
“黄公公,所言极是”,东海县官员争先恐后的奉承道。
“好了,李烨听旨!”,黄公公公鸭嗓子叫到,李烨赶紧跪下,这次李烨可不敢装傻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海州东海县啬夫齐海、李烨识大体、顾大局,为朝廷分忧,品xing敦厚,特加封齐海为仁勇校尉,李烨为儒林郎,领旨谢恩!”。
李烨听明白了,自己与齐叔升官了,好像还不小,李烨赶紧领旨谢恩,李烨不知道朝廷封赏自己的官叫散官,就是混吃等死的这种官。这边东海县的欧阳县令与郑县丞、苏县尉赶紧围上来给李烨道喜:“恭喜李儒林、贺喜李儒林,今后同朝为官,还要相互照应才是”,一群人把李烨围在中间,我一句、他一句,把李烨捧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黄公公在一旁说道:“李儒林,齐校尉现在何处,本使还要带李儒林、齐校尉回京谢恩”。
李烨连忙解析,齐叔几天前因为有事情到兖州办事情了,现在不在东海县境内。李烨小心的询问,要不要现在就派人去找齐海回来?
“不必了,本使明天就要回京,要路过兖州,派人通知齐校尉在兖州等本使即可”,黄公公可没有心事在东海这个小县城待上太久,可能是因为这里比较穷,没有什么油水。
李烨见黄公公明天就要带自己回京,急忙与黄公公告假,回家安排事情,相约明天一早在县衙见。黄公公没有挽留李烨的意思,跟着东海县官员到酒楼用膳去了。
李烨一个人赶回家,告诉母亲朝廷因为救灾的事情给自己升官了,还派人带自己上京师谢恩。母亲听后惊的目瞪口呆,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今天竟然会落到自己家。好一会,母亲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派大哥李建找张村长来,准备好好的庆祝一下,给祖上上几柱高香。
母亲这边忙着庆祝,李烨着赶回临河口村,安排自己上京以后的事情。李烨叫来王老汉王仁伯、谢师傅谢贵民、沈木匠沈启朋、张铁匠张福旭还有在小学校教书的五个师弟们,山中的公孙道长来不及找来了。大家听说李烨升官了,都急忙道喜祝贺。李烨告诉大家,自己明天就要离开到京城谢恩,临河口村的事情自己不太放心,请大家来帮忙出出主意怎么办。
李烨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了很多意见,不少是自己没有考虑好的。最后,李烨综合了各方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方案:在李烨与齐叔不在临河口村的这段时间里,以王仁伯为首加上谢贵民、沈启朋、张福旭、公孙道长一共五人组成临河口村委会,遇到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被后世历史学家记录下来,被一致认为是最早的min zhu政治的开端。
五个师弟们准备继续安排在小学校教书,严力与丁强为人沉稳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张家三兄弟就不愿意了,吵着要跟李烨上京城看看,李烨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但是必须张家三兄弟回家让父母亲认可才可以带他们上京。
事情安排好,李烨让王仁伯村委会四人帮自己找四个年轻老实的人,跟李烨一起上京。同时还把谢贵民几天来,做好的水晶片全部打包带走,准备到京城推销。古代从地方到京城可不是后世与旅游一样,坐一个飞机或高铁什么的,一天可以搞上一二个回来。所以李烨必须把握这次机会,加以利用,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才可以。
傍晚,李烨带着师弟们回到家中,家中已经塞满了村子上的人。见到李烨回来,纷纷道喜,这可是张家村几百年来没有过的大喜事,村里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好东西拿来送给李烨。搞的李烨像是在收受贿赂样子,赶紧推迟感谢大家的好意。
家中母亲早已经高兴的合不拢嘴了,在张村长的主持下,李烨家中摆起了流水席,招待前面祝贺的村民。这时候,闫家父子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也前来祝贺。李烨把闫家父子领进自己的房间,闫老告诉李烨:“老汉这次来一是给李儒林道贺,二是听说李儒林上京,看看是不是可以带些新茶去京城”。
闫老的话,李烨如何不明白,看到闫家父子能怎么快的把握商机,李烨非常佩服。即使闫家父子不找自己,明天李烨到县城也会找闫家父子谈论这件事件。现在闫家父子如此上道,李烨也不客气:“闫老与在下想到一起去了,本想明天上门请教这件事情,既然闫老同意这件事情,那就不客气了”。
李烨还告诉闫家父子这次上京,要路过不少地方,闫家是否可以多派人与李烨一起,大家也好有一个照应不是。闫老微微一笑:“老汉真有此意,想叫小儿素民与李公子一道,不知道李公子是否同意”。
跟聪明人做事情就是好,大家一点就透。与闫家父子商量一些上京的细节后,约好明天县衙前见,闫家父子留下一堆礼物后离开了。
李烨家在热闹一晚后安静下来,母亲为李烨准备上京的东西,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不亮,李烨就带着张家三兄弟与四个村民一起上路,临走的时候嘱咐家人,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到临河口村找王仁伯他们商量着办。
………………………………
第三十一章泰宁军节度使
() 天刚亮,李烨一行八人就来到县衙门口。闫家父子已经在县衙门口等着李烨了,见李烨一行人到来,赶紧上前小声的说道:“这次上京,给李公子准备了两辆马车,素民这边也是准备了两辆马车共四人,车辆上的新茶李公子尽管使用,这里还有一些盘缠和古玩,请李公子笑纳”。
李烨现在还真的缺少盘缠,就不与闫家父子客气了。至于闫家送的古玩,也是李烨最需要的,昨天黄公公见李烨封官以后没有半点打赏的样子,已经很不高兴。要是黄公公在路上以各种理由难为自己,自己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人在屋檐下,还是要低头的,难道等到闯的满头包才想起孝敬就晚了。
等到李烨再次与黄公公见面的时候,李烨悄悄的给黄公公送上一尊水晶佛像。还真让李烨蒙对了,唐朝的太监还真的个个菩萨心肠,都在吃斋念佛,真是贻笑大方。黄公公收下李烨的礼物,脸上的笑容如桃花般绽放开来,对李烨顺行的车辆也不管不问。
――――――――――
一行人离开东海县往兖州驶来,路上李烨与黄公公同坐一辆马车,黄公公在李烨古玩与新茶的攻势下,很快的便与李烨无话不谈,黄公公跟李烨谈起朝廷上发生的事情,李烨不时讲几个笑话逗得黄公公前仰后合,还没有到兖州,李烨与黄公公已经称兄道弟了。
黄公公本姓牛,进宫之后跟着田令孜认了干爹。这次出宫,除了到海州宣旨外,最主要的是沿路捞一些财物,所以一路上逢县必入,捞点好处就离开,也不太为难地方,果然是出家的太监不贪财。
从东海县到兖州不过五百里的路程,但黄公公一路上磨磨蹭蹭的,应是走了六七天才到兖州。进入兖州,黄公公便窜进节度使府不出来了,让李烨去找齐海到节度使府接旨。
齐叔临走的时候告诉李烨,自己到兖州找老相识王校尉帮忙。按照这个线索,李烨在兖州城里打听王校尉的情况,不久便在柳河巷王校尉家找到齐叔。对齐叔说明来意,齐叔对于这次朝廷封赏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也根本没有想到朝廷会给自己封赏,齐叔知道,平时朝廷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这样的小百姓,这次怎么就大方起来了。
迷糊不解没有关系,圣旨还是要接的。当得知要去节度使府接旨,齐叔有些犹豫,一问才知道,现任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是齐海的表哥,齐海早年在兖州当兵,就是在齐克让的手下,现在去节度使府接旨,心中多少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李烨与齐叔两人一起来到节度使府,报上名要求求见宣慰使黄公公。过了一会,里面有人出来,接李烨与齐海进府。一路穿房过园,走了大概十几分钟才被领到一处小楼前。仆人进去禀报,不一会,里面走出两人,一位是一同来的黄公公,另一位李烨不认识,但齐叔的表情,让李烨已经猜到这位神情和蔼的老人就是齐克让,泰宁军节度使。
“齐海表弟,到兖州来也不来看看表哥,可是还在生表哥的气!”,齐节度使快步上前,给了齐叔一个熊抱。
“刚才还听齐节度使说起齐校尉的以前的英雄事迹,没有想到怎么快就见到真人了,闻名不如见面,一看就是顶天立地的好汉”,黄公公在一旁也不乏赞美之词。
齐叔刚进来的时候还有些尴尬,被黄公公一说还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齐节度使见势说道:“早些时候,听见齐海表弟在东海救灾的事情,就像派人问问是怎么回事,现在来了跟表哥好好说说”,齐节度使边说边把齐海往屋内迎。
李烨与黄公公跟着齐节度使、齐海一起走进屋内,分宾主落坐。齐节度使看了看坐在齐海身旁的李烨,对着齐海说道:“齐海表弟,这位可是东海县小神童李烨?听说小小年纪便jing通医理,而且还做了一首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李烨站起来赶紧称是。一旁的齐海微微一笑:“齐节度使莫要夸他,年轻人还要多多学习,不能太骄傲了”,齐海话不免中带着得意。
说话间,齐节度使已经安排好香案,黄公公有一次宣读朝廷对齐海、李烨的任命,害的李烨有跪了一次。等黄公公宣读完朝廷的旨意,齐节度使请齐海、李烨、黄公公入席,祝贺齐海荣升仁勇校尉。
席间齐节度使邀请齐海来泰宁军做事,只要齐海点头,齐节度使便将自己亲军骠骑营交给齐海。齐海听见齐节度使让自己统领亲军骠骑营,心中也是一动,抬头往李烨这边瞧,希望能听听李烨的意见。李烨发现齐海询问的眼sè,赶紧低下头,忙着吃眼前的菜,并不接齐海的眼sè。
从心里讲,李烨现在还真的舍不得齐海离开自己,但也知道这是齐海的机会。以前,虽然很少听到齐叔讲自己在军队里的事情,但李烨还是可以感觉到齐海向往有一天可以再次驰骋疆场。所以,李烨没有理由阻止,也不能阻止,心里却在默默地念叨,齐叔一定不会答应齐节度使邀请的。
见李烨低头吃菜并不回答,齐叔也有些失落。在与李烨交往的这段ri子里,无论是什么事情,李烨总能提出一些独特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在齐叔看来,总是非常中肯。而李烨现在态度,明显是舍不得让齐海离开自己,自己又何尝舍得离开李烨呢?
厅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