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的东西,看得李烨和贝蒂尴尬的相视一笑。
岛民是朴实的,谁对它们好,他们自然记在心里。离开小镇,李烨和贝蒂继续向南走,来到一片沙滩上,这是嵊泗岛上最好的一处沙滩,名叫基湖沙滩。
基湖沙滩有“南方北戴河”美誉,亦可与美国的夏威夷相媲美。滩长二千二百多米,宽约二百五十多米,点辍两座暗红‘色’小屿。滩石宽广洁净,沙质细软,人行其上,如履地毯,兼之空气清新异常,使人颇感舒适惬意。沙滩为黑松翠竹环拥,一抹茂林长达十余里,漫漫碧海金沙,水天空阔,景‘色’四季各异,组成极佳的视觉效果,是难得一见的海岛游玩胜地。
李烨牵着贝蒂的‘玉’指漫步在沙滩上,落日的余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犹如一付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显得安逸宁静。晚霞拉长了李烨和贝蒂,给李烨和贝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宛若天上一对金童‘玉’‘女’慢步在沙滩上。
“夫君,汝累了”,贝蒂撒娇的躺在柔软的沙滩,一双‘玉’足高高的翘起,缓缓地放到沙滩上,任凭着海‘浪’的拍打。
李烨坐到贝蒂的身边,并排着与贝蒂一起躺在沙滩上,仰望着天空中最后一抹余晖。
翌日,李烨与杜芸、紫萱离开嵊泗岛,率领着一艘千石战舰和两艘五百石战舰向北行驶了两天,来到华亭县松江口,后世的上海市在唐代时还没有形成,沉没在一片大海之中。
沿着松江溯流而上,便可以达到苏州城外的码头,李烨的出现引起了码头上短暂的惊慌,在核查了李烨的公函后,码头上的兵将才容许李烨的战舰停靠在码头上。
码头上显得十分的冷清,但依稀可以看出曾经的繁华和富足,“杜娘,看来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王郢的兵变已经影响到这里了,这次可能会白跑一趟”,李烨说道。
杜芸看看码头上一片萧瑟的景象,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看样子,王郢的叛军很快就要兵临城下,李郎难道准备留在苏州吗”,杜芸并不知道李烨为什么这时候来苏州,当然不会认为李烨是想来送死的,难道是另有打算。
虽然杜芸与李烨已经‘交’往一段时间,但是杜芸发现李烨根本就是一个谜一样存在,没有人知道李烨在想什么,下一步会做什么。虽然李烨有诸多掩盖和推辞,但是敏感的杜芸还是发现李烨好像知道些别人无法知道的东西,那是让人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杜芸从来不问李烨为什么,只是静静的在一旁看着李烨,慢慢的观察、细细的品味。
“既然来了,怎么也要在苏州住上几天再走,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如果这里的风景被战火毁坏了,没有看见原始的风貌岂不可惜”,李烨不以为然道。
杜芸知道李烨已经打定主意留在苏州,自己当然也会陪着李烨一起留下来,杜芸可不认为待在李烨身边有什么危险。
“咣、咣……”,随着一阵锣鼓起来,一对人马冲进码头,把并不多的人群隔离开来。
“某苏州刺史禹航康,这位可是登州刺史李烨”,一个五十多岁,身穿从三品紫衣,面容消瘦、身材矮小的老人出现在码头上。
“某正是李烨,劳烦禹刺史亲自来接,某诚惶诚恐”,李烨说道。
禹航康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烨,见李烨年纪轻轻、面容清秀,便已经是一方大员了。再想到‘乱’兵马上就要‘逼’近苏州,禹航康感到茫然无助,“李刺史,不知道这次率军南下,带了多少只战舰和牙兵”,禹航康急切的想知道李烨带了多少兵马来救自己,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李烨苦着脸道:“登州水师刚刚遭遇到海盗重创,又遭遇登州牙将骆乐兵变,现在能调动的战舰只有三艘,牙兵六百人,不知道禹刺史觉得够不够”。
当然不够,禹航康很想告诉李烨,这些牙兵恐怕给王郢塞牙缝都不够,可是看见李烨风尘仆仆的从登州赶来,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李刺史能率兵前来助战,某已经心满意足,哪有不够之理”,禹航康带着哭腔回答道。
一旁的杜芸暗自好笑,李烨还真能装,明明看见李烨率领着十一艘战舰,嵊泗岛还有不少战舰,可是李烨竟然睁眼说瞎话,也不知道李烨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李刺史,快到城内说话,某已经在府衙之中为李刺史设置了酒宴,请李刺史务必光临”,禹航康拉着李烨一同坐上自己的牛车,将李烨请进了自己的府衙。
禹航康在府衙之中设宴款待李烨,并给李烨安排官驿居住,不管怎么说,李烨从登州来救援禹航康,禹航康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兵马虽然少了一些但是总比没有要好。
“禹刺史,不知你准备将某手下兵马安置在何处”,李烨问道。
就这些人马能安排到什么地方呢?禹航康还真有些犯难起来,“李刺史,不知你何意见”,禹航康准备还是先听听李烨的想法。
李烨一笑道:“吴县城四面环水,王郢来犯,必然要有水军配合,某所带兵马也都是水师,不如就驻扎在城外码头之上,以策应吴县之东,保吴县东面水路不失”。
禹航康没有想到李烨如此狡猾,驻扎在码头,就是想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也不知道李烨看见王郢的叛军后会不会脚底抹油就跑了。
禹航康心里虽然不快,但是李烨的兵马实在太少,驻扎在码头就码头吧,“既然李刺史愿意驻扎在码头之上,以防御东面之敌,某马上通知码头守将”,禹航康想了想,有李烨这支军队在,东面的防御也可以减轻一些。
见禹航康同意自己的想法,李烨说道:“不知禹刺史可曾与王郢联络过”。
联络王郢,这不是通敌吗?禹航康摇摇头道:“不知李刺史为何有此一问”。
“某听说王郢兵变,原因之一便是因立功受赏给他们空头职名,而不给衣粮,申诉无效,才遂劫库兵变。如果禹刺史能联络王郢,许以财物,并代为向朝廷申述原委,某想王郢也会掩旗罢兵,两下和好”,李烨说道。
禹航康摇头道:“难啊!如今王郢兵锋正盛,要想让王郢罢兵谈何容易”。禹航康也知道李烨说的没有错,可是现在王郢兵锋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怎么会愿意罢兵。如果现在王郢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也许禹航康会考虑李烨的建议,现在禹航康可不敢想。
“既然王郢不愿意罢兵,禹刺史可曾想过离间之计,某想来王郢手下兵将不过贪图一些财物,只要许以重利,也许可以分化王郢内部兵将”,李烨又说道。
看来李烨还真不了解江南的情况,“李刺史有所不知,王郢手下的兵将每攻克一城,便烧杀抢掠,所获极多,如何能看得上某这些财物”,禹航康叹了一口气道。江南富足,王郢攻克城池后,便纵兵抢掠,金银珠宝、香‘艳’美婢何其之多,胃口已经大开,禹航康根本也满足不了王郢的要求。
李烨知道禹航康讲的是详情,但是也不完全竟然,想那王郢不过是因为赏罚不恭,才率兵发动兵变,不碍乎是想要高官厚禄、金箔美‘女’,那个没有事情想提着脑袋玩命。至于王郢手下兵将,不过是想趁火打劫,一时兴起,等到冷静下来,还不是想要挟朝廷,以换取身后平安。再者王郢纵兵抢掠,难免有封赏不均,心生怨恨也是难免的。
李烨看看禹航康一脸颓废的样子,便知道禹航康不想与王郢沟通,至少可以拖延王郢的进攻的时间,也好利用这些时间,加强吴县城中的防御,一味‘激’怒王郢,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最后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正在这时有衙役来报:“临安县石境镇土团团练使董昌求见禹刺史和李刺史”。“土团”是唐代后期南方“土军”的构成之一,它常见诸于晚唐史籍。意思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
在玄宗的开元、天宝之际,团结兵一般由州剌史或上佐统领;而安史之‘乱’后,随着团练使、都团练使的大量设置,团练兵之管辖权则完全归于兼领本州团练使的刺史、诸道兼领都团练使的藩帅,即团练兵成为由本州、本道统帅的地方(民)兵。唐末,地方政fǔ往往根据需要临时征集乡民“团练”为兵,由于兵丁由本乡土人组成,故有“土团”之谓,这表明“土团”具有与团练兵相似的一些‘性’质。
鉴于团练与“土团”原则上是地方军队,均由政fǔ征集,但团练更多是南方长期‘性’兵役的执行者,而“土团”则是临时‘性’的征集,团练(结)与“土团”相比稍稍“正规”一些,后面还会介绍一支重要的土团部队。
………………………………
第476章 驰援苏州(三)
禹航康一愣不知道临安县石境镇将土团团练使董昌来找自己做什么,更奇怪的是还要见李烨,难道董昌认识李烨不成,禹航康用眼睛看了看李烨,好像在询问李烨。
李烨根本不认识董昌这个人,但是因为姓董让李烨想起来自己曾经救过的叶婉的丈夫,会不会他们两者有什么关系。“禹刺史,董守将要见某,不如就让他来见见,一问便知”,李烨说道。
禹航康见李烨并不认识董昌,但是愿意相见,便知道两人可能认识,“请董守将入府一叙”,禹航康吩咐道。
不一会,从‘门’口走进一个年方四十岁上下的壮汉,满脸络腮胡须,如钢针一般‘插’在下颚,豹眼圆睁,虎背熊腰,从微微敞开的衣襟可以看见一身结实的肌‘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仿佛是刚出山庙中走出来的怒目金刚一般。
“临安县石境镇将董昌拜见禹刺史、李刺史”,董昌向禹航康施了一礼,转身也给李烨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董守将,你认识某,找某有合适”,李烨问道。
董昌摇摇头道:“某不曾认识李刺史,但是常听家中的三郎和弟媳说起李刺史,刚才路过三郎家的时候,听闻李刺史已到苏州,便特来拜会”。
“你家中三郎可是住在石港的董敬,其妻可是叶氏”,李烨问道。李烨刚到苏州码头,便派人联系石港的董敬,没有想到竟然遇见董敬的大哥董昌。
“正是,家中三郎在世之时,经常提起李刺史,如果不是李刺史出手搭救,三郎也活不到今天”,董昌说道。
“你说什么董三郎去世了,什么时候的事情”,虽然李烨早已经听说董敬身体一直不好,加上被海盗虐待以后,病情便开始加重,但是好在董家有钱,人拖着一时半时还死不了,没有想到还是没有熬过去。
“这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三郎去世前还提到,见到李刺史后一定要当面替他亲自感谢李刺史”,说完又向李烨深施一礼。
“董守将客气了,董三郎与某虽只谋面一次,但是每次某到江南购买稻米赈灾之时,都得到董三郎的援手,不想竟然英年早逝,某要亲自到董三郎坟前拜祭”,李烨转过身子与禹航康说道:“禹刺史,某与董三郎‘私’‘交’一场,没有想到今日突然听到董三郎的噩耗,某这就去董三郎坟前拜祭,告辞……”。
董敬不过就是一个商贾,其家族也不过是地方上的豪强,没有想到李烨竟然与董敬‘私’‘交’深厚,拜祭就拜祭吧,反正禹航康是不会去的。
李烨急吼吼的去拜祭董敬,当然不是因为自己与董敬‘私’‘交’有多深厚,而是王郢的先头部队离吴县不到六十里了,要是继续留在吴县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李烨为什么要驻扎在码头的原因之一。禹航康想挽留李烨,并在官驿中为李烨安排好了住所,李烨可无福消受。
李烨与董昌告别禹航康,离开府衙,直奔石港董敬的住所而来。
石港位于吴县东北十五里处,董府建于独墅湖畔,占地极广,拥有‘私’人码头,水路‘交’通极为便利。
李烨突然出现在董府,让董府心喜若狂,当得知李烨要拜祭董三郎时,董府上下更是泪流满面。董敬的灵柩早已经送回临安祖坟安葬,只在家中设有灵堂,七七四十九天未过,还没有撤去。见李烨要拜祭董敬,董家迅速准备好香烛、纸钱,家人也纷纷跪坐在灵堂两侧。
李烨黯然的拿起三炷香点燃后恭恭敬敬的‘插’在香炉之中,然后拿起一叠纸钱放入火盆中,祭奠逝去的董敬,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念了起来:“呜呼哀哉,痛兮、痛兮,董敬逝去,地裂山崩追往昔,雷霆哀嚎震四野,手足亲人同悲悯,泪流满面怀念兮,痛心疾首来晚了,董兄一路走好”,说完李烨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哭的是凄凄惨惨戚戚、悲悲切切,直哭伤心之处时,满屋里人无不伤心落泪。
这时,满含泪水的董昌给李烨递上一条丝巾道:“请李刺史节哀顺变,三郎地下有知,必然也会感‘激’不尽”。
李烨擦了一把眼泪,向董敬家人施礼道:“叶嫂子,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董三郎在天有灵一定会保佑你们母子,以后有什么难处可以来找某,只要是某能办到的,叶嫂子尽管开口”。
“谢李刺史,夫君泉下知道李刺史今日来拜祭,也会含笑九泉的,真儿快给李刺史磕头”,叶婉回礼道。
看见董敬的小儿子董真“咚咚”的给李烨磕了三个响头,李烨不好意的看了董真一眼,发现董真眉清目秀,举止之间透着一丝稳重,“多懂事的孩子,董三郎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李烨说道。
“汝家有一事相求”,叶婉说道。
“叶嫂子,有话请讲,只要某能办到,一定不会推辞”,李烨回答道。
“李刺史,如今夫君已死,只留下孤儿寡母二人,无依无靠,恳求李刺史收留真儿为义子,董郎泉下也欣慰了”,叶婉哽咽道。
李烨一愣,没有想到叶婉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想来是否有难言之隐。李烨扭头看看董昌,董昌怎么说也是董真的亲人,自己就这样答应下来,于情于理也不好说。
“李刺史,就答应弟媳的请求吧,某也是粗人,不懂什么教育小孩的事情,李刺史能收留真儿,也是真儿的福气”,董昌好像并不在意李烨收留董真的事情。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不能生育的家庭为传宗接代会收养他人的孩子,一些宦官和将领也喜爱收养义子。
与平民多因无子嗣,或希望有个子息,先抱养一个假子以图吉利不同的是,宦官收义子是因为不能生育,但又有财产需要传递,于是收养义子;将领收养义子,不少为的是招揽人才。
但在古代,义子其实是不能随便收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项存在了几千年的、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的社会制度叫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宗祧制度。宗祧即宗庙,宗祧制度是有关祭祀祖先、传宗接代和继承家业的制度。宗祧制度以男‘性’为中心,只有男‘性’才有资格进宗庙祭祀祖先,也只有男‘性’才有权利继承家业。因此,古代无子嗣的家庭收养义子有法律条款管着,无法随心所‘欲’。
古代的将帅大多喜欢收养义子。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人和人的亲密程度是靠血亲或姻亲维系的。在残酷的战场上,这种关系就更为重要,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自己的儿子是最放心的。
唐律规定,无子的人可以在同宗之内辈份相当的人中间选择一个男子收养。如果收养异姓男子,唐律规定要判处徒刑一年;对于提供孩子给收养人的人,笞五十下。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李烨才十五岁,而董真已经八岁了,收董真为义子,好像大了些。而且董真并不是没有家族亲人,虽然董昌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就知道董家有什么想法。
看着叶婉一身白‘色’孝衣,梨‘花’带泪的样子,李烨也不由得心软,“叶嫂子,某可以收董真为义子,但是真儿依然姓董,真儿就在某身边抚养,等真儿长大‘成’人后,是去是留有真儿自己决定”,李烨说道。
董家在江南势力很大,李烨收留董真也可以联络两家的感情,不让董真跟李烨姓李,而是等到董真长大‘成’人后,再将董真送回董家,也可以执掌父亲的家业。
“真儿,还不谢谢义父”,见李烨答应下来,叶婉不甚欢喜,能让自己的儿子跟着李烨,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其实,叶婉将董真送给李烨做义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自己的家业落入董家其他人之手。要知道,董敬一死,董家必然会接手董敬的产业,美其名曰代为管理董家家业,自己一个‘女’子也不好阻拦什么。将董真送给李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李烨是董真的义父,再想霸占董真的家业,也要想想自己的名声,不可能为了这些家业毁掉自己的名声。
叶婉看见李烨前来拜祭董敬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家业能够保住了,立即让人在偏屋准备香案和礼仪。
收义子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礼仪规矩,首先择良辰吉日吉时,请族中前辈或高士及至亲良朋,于祖祠观礼见证,祖祠内,先拜过列祖列宗,上正香,三拜九叩,礼毕,而后,义子上香,续礼(即三拜九叩),义父居中而坐,义子三叩首后献茶敬之,义父接茶稍点即毕,予义子一礼,后,义子三叩首后献茶敬众前贤及至亲良朋,一一还礼后,即就座于酒席,而后义父携义子逐一让酒,一谢众人前来祝贺。
不过现在是非常时候,能省则省,董真恭恭敬敬的给李烨叩首之后,给李烨端上香茶,然后口称“义父”,便站到李烨的身后,就算是正式成为李烨的义子了。
………………………………
第477章 驰援苏州(四)
李烨无意中收下董真作为义子后,身边的事情便发生了一些变化,让李烨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无意中煽动的翅膀,真的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暴。
礼毕后,李烨问道:“叶嫂子,如今王郢叛军将至,此地已经不可久留,叶嫂子打算准备去哪里避避”。李烨现在是董真的义父,当然有资格询问叶婉的去留事情。
叶婉看看董昌,又看看李烨说道:“汝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如今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原本想去临安县避难,现在有了李刺史,汝全家大小就‘交’给李刺史了”。叶婉是准备赖上李烨了,如果没有李烨的出现,叶婉只有一个选择的余地,那就是全家迁往临安县避难,这也是董昌从临安到苏州的目的之一。
“不知董守将有何建议”,李烨不好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准备听听董昌的意见。
董昌原本觊觎董敬的家业,所以才从临安跑到苏州来,准备将叶婉和董真迁往临安。可是当得知李烨与董敬‘私’‘交’不错后,改变了注意,如果叶婉真的绑上了李烨这尊大佛,以后想吞并董真的家业还真是一件难事。既然不能如愿以偿,董昌果断的选择了放弃,转而支持董真成为李烨的义子,两人也算有了关系。
再见李烨并没有将董真改姓李,董昌更加放心了,这些家业早晚还是董家的,不过是暂时存放在李烨那里。“某当初想将董三郎全家迁往临安,既然李刺史已经是董真的义父,这件事情还是有李刺史做主吧”,董昌说道。
“如今王郢叛军马上就要兵临吴县城下,某看吴县早晚陷落,此地不宜久留。临安县也并非久住之地,王郢叛军攻克吴县,必然会攻打周围府县,临安县早晚也会燃起战火,不如先将叶嫂子全家前往嵊泗列岛,那里有某登州水师驻守,王郢叛军还奈何不了某”,李烨分析道。
“全凭李刺史做主”,叶婉回答道。只要不回到临安县,这份家业就算保住了,迁到什么地方已经无所谓了,何况是附近的嵊泗列岛。
“嗯,某这次来吴县,就是想看看情况,如果真的如李刺史所说,吴县不保,王郢兵锋必然直指临安县,待在临安县也必然不稳,如果真是如此,只有暂时迁入杭州”,苏州和杭州不过两百余里,攻破苏州必然会进攻杭州,而进攻杭州又必然会先攻打杭州的‘门’户临安县。
“叶嫂子,王郢叛军两天内便到吴县,事不宜迟,马上收拾行装,明天某就送你去嵊泗列岛”,李烨说道。
“家中行装早已经打点齐全,码头上已经有船只等候,明日便可启程。李刺史劳累了一天,还没有用晚膳,请李刺史今日就在府上留宿一晚,明日一起离开吴县”,叶婉说道。其实府中的财物早已经打点齐备,准备明日与董昌一起回临安县,虽然临时改变行程,也不会显得匆忙。
不愧是江南豪强大族,晚宴不到一碗茶的功夫便已经准备妥当,八素八珍,水陆佳肴一应俱全。
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是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