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存抬头看看四周,天空中繁星闪耀,半轮明月挂在天空,河面上不时漂来几个燃烧着的木筏,把周围照的忽明忽暗,好像也没有什么葛从周说的不对劲的地方。
葛从周依然自言自语道:“当初我们查看沂河西岸的时候,这里的地形明明是最低的,所以大军才驻扎在现在的地方,可是大水来袭时,淹的却是大营而不是这里,难道霍兄没有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吗”。
听到葛从周的话,霍存才想起来,当初自己和葛从周带领斥候查看的时候,这里好像是最低的地方,按理说大水应该把这里淹没,可是现在明明是这里最高,当初看的像高地的地方反而变成了一片汪洋,如果现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只能用一个蠢字来形容了。这一切一定是李烨做了什么手脚,虽然还不明白李烨是怎么做的,但是已经不妨碍知道结果了。霍存把葛从周从地上拉起来道:“葛兄,此地非久留之地,我们还是赶快往临沂方向逃吧,只要到了临沂城下,今日之败必当来日再报”。
葛从周苦笑着摇摇头道:“逃不了了,你看那边是什么”。
霍存随着葛从周手指的方向望去,虽然还没有看见什么,但是马蹄声和叫喊声已经由远而近的传来:“缴械不杀,放下武器,投降不杀”。霍存再看看周围的起义军,一个个如同落汤‘鸡’一般,手中连一把武器都没有,自己和葛从周的身上也是身无寸铁,拿什么跟李烨的大军抵抗。霍存不是不想跑,自己要是跑了,不用说周围的起义军也会跟着逃跑,两条‘腿’能跑过别人四条‘腿’吗?还不是徒劳无功、自甘受辱。
李烨站在木筏上,顺着水流向起义军的大营漂去,起义军的中军大营就在前面,只要抓住尚让,这场战斗就算完胜了。李烨双手‘激’动的有些颤抖,尚让可是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虽然地位不及王仙芝和黄巢,但是能够擒住尚让,也是大功一件。
洪水虽然来势凶猛,‘浪’头高的怕人,但是只要躲过了洪水的第一‘波’冲击,后面的大水就没有什么威力了。洪水在起义军大营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最深处也不过两米,而且越往西水深还不足一米,如果等起义军反应过来,淌水就能逃离战场,再想擒获尚让就不可能了。
李烨需要抓紧时间,赶在尚让反应过来之前,冲进起义军中军所在地,才能擒获尚让。可是等到李烨冲进起义军大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计划有行不通了,到处都是起义军,有的抱着木棍、有的在水中学狗刨,许多帐篷没有被大水冲毁,顽强的阻挡着李烨前进的道路。
不时有起义军想爬上李烨的木筏,因为手上没有武器也没有什么危险,被木筏上的士兵一脚踹回到水里,等到大水退后再来收拾他们。木筏在起义军大营中艰难的穿行,严重的妨碍了进攻的速度,等到李烨的木筏靠近起义军中军大营的时候,已经比计划整整晚了半个时辰。
起义军中军大营的高地上挤满了受惊的起义军,看着一个个木筏靠近高地,便主动的放弃了抵抗,没有丝毫决死的勇气弃械投降了。
尚让不在中军大营里,带着十几匹战马泅水向西逃跑了,李烨不知道张天成能不能在西岸拦截到尚让,也失去了继续追赶尚让的兴趣,留下大批士兵开始收拢起义军降卒,自己返回太平镇大营等候消息。
太平镇大营中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起来,到处都是被士兵押解回来的起义军降卒,一直从大营中排到大营外面,也不知道到底擒获了多少起义军。一开始准备的麻绳根本不够用,只好让降卒双手抱着头蹲在地上,周围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士兵在看守。
敬翔忧心忡忡的找到李烨,开口道:“李帅,降卒太多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万一降卒闹事,根本弹压不住,不如……”,敬翔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
李烨被敬翔的反应吓了一跳,想起整个‘乱’哄哄的大营,也是不由得冷汗直冒。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为什么残忍的杀死二十万秦军,还不是担心万一控制不住会引起暴‘乱’。李烨现在有些理解白起和项羽了,自己现在不是同样坐在油锅上煎熬吗?一想到敬翔准备屠杀刚刚投降的起义军降卒,李烨还是有些不忍。
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呢?李烨现在开始有些后怕了,随着一批批的起义军降卒被押解到太平镇大营中,喧哗声、争吵声、咒骂声渐渐的叫嚣尘上:“现在起义军降卒有多少”。
敬翔看了看手中的汇报道:“现在已经有一万二千多起义军降卒了,看来还有不少,不马上想办法会出事情的”。
李烨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敬翔的办法绝对不可行,李烨不想自己的双手沾满无辜百姓的鲜血。不过现在除了弹压和杀人外,还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让军中先烧一些粥给起义军降卒食用,把带头闹事的降卒砍头,尽量拖延到早上再说”。
………………………………
第601章 水淹太平镇(五)
俘虏中有两人紧紧的靠在一起,低着头吃着碗中的米粥,李烨的出现并没有打扰两人用餐的心情。两人身上穿着一身宽袖长衫,衣裳皱巴巴的,虽然已经晾干,但是依然可以看见有一些泥土和草根挂在上面。头发也随意的散‘乱’着,飘洒在背后,虽然蹲在人群中还是被李烨一眼认出来。
李烨的眼光从两人的身上扫过,嘴角带着耐人寻味的笑容,走到两人的身边道:“葛兄、霍兄,我们又见面了”。
葛从周和霍存知道自己今天是逃不掉李烨的羞辱了,站起身来向李烨施礼道:“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葛从周当不得李帅称呼,任由李帅处置”。
李烨看着葛从周一付认打认罚的样子,知道葛从周心里还是不服气,也没有生气:“葛兄这是说的什么话,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某并无羞辱葛兄的意思,既然葛兄、霍兄来到某的大营做客,还请两位到大帐中一叙”。
本来霍存是有机会单独逃走了,可是因为葛从周有伤在身,霍存舍不得让葛从周单独受辱,便依然决定留下来陪着葛从周,失去了最佳逃走的机会,两人已经做好被李烨羞辱的思想。
葛从周没有想到自己成为阶下囚,李烨对自己依然彬彬有礼,对李烨的好感不由得有多了一分。跟着李烨来到了大帐之中,有士兵给葛从周和霍存端上茶水和点心,丝毫没有把葛从周和霍存当成俘虏来看待。
“葛兄,是否有话要说,不妨直言”
葛从周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见到李烨不吐不快:“李帅,某心中有一个疑问,起义军驻扎的地方明明是高地,某当时也查看过,为什么洪水来袭之时,淹的是高地,低地却没有淹到,这是怎么回事,还请李帅解‘惑’”。
李烨没有想到葛从周竟然是问了这个问题,心中不由得好笑:“葛兄是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才留在大营中,没有逃走,其实葛兄当时看的并没有错,不管谁去看,都会感觉高地很高、低地很低,这是人的视觉上的一种错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选择一些常见的物体作为参考物,不如柱子向左偏,一定会认为柱子是直的,地是左高右低。远处的景物一定会收窄,而近处的物体一定会很大,所以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的大脑”。
见葛从周和霍存还是不明白自己讲的道理,李烨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了大小相同的七个圆圈,周围六个涂成黑‘色’,中间涂成了黄‘色’,然后拿给葛从周和霍存看道:“你们看这张纸上的圆圈,那一个最小”。
葛从周和霍存不由而同的指着中间的圆圈道:“当然是中间的圆圈最小”。
李烨拿出直尺递给葛从周道:“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你们自己量一下,到底是那一个圆圈大,还是几个圆圈一样大”。
葛从周和霍存拿着直尺在纸上左量右量,越量发现越是不对劲,好像七个圆圈一样大,但是却怎么也看不出七个圆圈一样大,抬头看着李烨希望李烨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烨没有办法给葛从周解释更深的视觉误差中的原理,只好用最简单的道理解释道:“有时耳听未必是虚、眼见也未必是实,就好像战场用兵之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如果葛兄当时拿一个小球站在低处,就会发现小球并不是往更低的地方滚,而是向高处滚,小球不会骗人,人的眼睛却欺骗了自己”。
葛从周如何还不懂李烨的意思,当时自己就有点奇怪,从低处向高处走的时候,并不感觉有什么累,反倒是向低处走的时候,有种向上走的感觉,当时并没有留意观察,现在想起来就有些后悔了。葛从周站起来躬身向李烨施礼道:“如今听李帅一言,起义军有今日大败,败的不冤,想来李帅在几个月前就准备好了水淹太平镇,不知李帅准备如何处置被俘的起义军”。
见葛从周并不是关心自己的安全,而是担心李烨如何处置被俘的起义军,李烨对葛从周的感官大好:“太平镇一战俘获三万二千余人,某已经将此事奏报朝廷和临沂城中的宋相,希望朝廷能够看在起义军愚昧无知的情分上,让起义军俘虏到莱州、登州等地开垦荒地、安家落户,现在还没有听到回复”。
收拢流民开垦荒地是李烨一贯的手法,葛从周知道李烨也不会对自己说谎,又向李烨深施一礼道:“某带军营中的百姓谢过李帅的大恩大德,如果李帅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兄弟俩就回去了”。
李烨见葛从周和霍存要走,急忙拦住道:“难道葛兄和霍兄不想看看某是如何安置流民的吗”。
葛从周苦笑道:“李帅一番好意,某如何不明白,只是某是这些起义军的将领,李帅要是徇‘私’枉法的话,朝廷必然会追究,还请李帅把我们送往朝廷,生死有命不敢劳李帅费心”。
李烨怒斥道:“葛兄、霍兄好糊涂,如今天下大‘乱’,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如果某把葛兄、霍兄‘交’于朝廷,朝廷诸公必然不问青红皂白将两位斩首示众,难道两位就愿意一生报复含恨九泉吗”。
葛从周其实也是在试探李烨,感觉到自己就这里投靠了李烨,面子上无论如何也说不去,拿捏一下可不是文人才有的专利。见李烨又出言招揽自己,也算是给自己挣足了面子:“既然李帅看得我们兄弟俩,某这一身百十来斤就‘交’给李帅,还望李帅莫要嫌弃”。
霍存一见葛从周投靠李烨了,自己也不能拿捏下去,急忙道:“某也没有什么本事,就空有一身力气,愿为李帅前驱”。
“好、好、好”
李烨心中一阵狂喜,没有想到自己的八王之气终于测漏,能收留两位大将,也算是体会了一下枭雄的感觉。李烨高兴的拉住葛从周和霍存的手,一下子不知道下面应该说什么才好,好像应该先感慨一下吧,至于应该怎么说,李烨好像高兴的忘记了。
葛从周见李烨高兴的不说话,也感觉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李帅,如今大营周围收拢了三万多名起义军,这些起义军长年军纪涣散,时间一长必会滋生事端,不如挑选出一批良家子弟组建一支辅兵,一来不用多加训练便可做些杂活,二来也可以帮助李帅管理军中的俘虏,不知李帅意下如何”。
李烨也有意从这些起义军中挑选一些身强力壮的辅兵,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但是起义军中良莠不齐,自己一时也很难分别谁优谁劣,既然葛从周把此事提出来,李烨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葛兄此计甚妙,某正为此事犯难,手中没有熟悉起义军的人选,既然葛兄也想到此计可行,这件事情就有葛兄、霍兄来办”。
葛从周没有想到李烨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和霍存,心中感动连忙推辞道:“李帅万万不可,某和霍兄乃是待罪之人,如何能处理此事,还请李帅另外安排人手,我们俩在旁协助即可”。
李烨知道葛从周这是小心谨慎,生怕引起李烨的猜忌:“葛兄、霍兄见外了,如果两位是十恶不赦之人,某万万也不会将此事‘交’于你们二人。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如需要人手从旁协助,请两位尽管开口便是,莫要心生顾虑”。
葛从周见李烨如此相信自己和霍存,牙一咬道:“李帅,还请派亲信人到濮州鄄城将家中老母接来,好让某和老母团聚”。
霍存一听也急忙说道:“某家中也有妻儿老母,还请李帅能一并借来,好让某能经常伺奉左右”。
葛从周和霍存算是彻底投靠李烨了,人质都送给李烨了,李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只要两人不想背负万世恶名,就绝对不会背叛李烨。这对李烨也是一种保证,李烨如何不会同意,立即让两人修书一封,让人去接葛从周和霍存的家人到新城。
李烨在太平镇水淹起义军的消息很快传到临沂城中,宋威看着手中的奏折呆呆的发愣,一旁的王嘉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小声的问道:“宋相,是不是太平镇有消息了,难道是起义军把李烨打败了”,这是王嘉义唯一能想到的结果,不然宋威怎么会如此失神。
宋威苦笑着摇摇头,把手中的奏章递给王嘉义道:“李烨大胜,水淹了起义军大营,俘获起义军三万多人,现在询问如何处理手中的起义军降卒”。
王嘉义接过奏章迅速的看了一眼,也是惊得目瞪口呆道:“不可能,这一定是李烨谎报军功,欺骗朝廷和宋相,宋相应该将李烨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宋威看看垂头丧气的王嘉义道:“恐怕这件事情是真的,李烨不敢冒领军功,三万起义军降卒就在太平镇,李烨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件事情有所隐瞒”。
………………………………
第602章 水淹太平镇(六)
王嘉义如何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不要说李烨不敢隐瞒,就是三万起义军降卒,也不是李烨能随便拿出来糊‘弄’的。而且现在临沂城下还有近二十万起义军,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有假,王嘉义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几案旁。
“六万起义军打不过李烨三千士兵,哈哈,这是上天给老夫的一桩天大功劳”
宋威的眼睛一亮,突然感觉浑身‘精’神一阵,看着王嘉义笑眯眯道:“本相还以为起义军有多厉害,六万打不过三千,某手中有一万五千大军,难道还能击败二十万起义军”。
王嘉义一听宋威准备出城与起义军决战,吓的一惊道:“宋相不可,起义军虽败,但是手上还有二十多万起义军,万一战事不利,临沂城不保,还请宋相三思”。
宋威那里不知道现在出城与起义军决战绝非明智之举,李烨之所以能够战胜六万起义军,也是因为计谋取胜,并非兵对兵、将对将厮杀才大获全胜。宋威笑道:“本相当然明白,王指挥使已经带兵偷袭费县,齐节度使也已经占领藤县,正在向费县进攻,只要攻占了费县,起义军就是瓮中之鳖、砧板上鱼‘肉’任其宰割。如今需要考虑的是李烨的奏章,三万多起义军降卒,万一处理不好可是要引起事端的”。
李烨在给宋威的奏折中,并没有忽视了宋威这个主帅的作用,这点让宋威十分开心,但是就凭这点说宋威对李烨有什么好感无疑是痴人说梦。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一旦看你不顺眼,不管你怎么做都是错的,就好像你天生欠他的似的,永远也还不完。李烨不仅在奏章中把获胜的首功送给了宋威,而且向宋威哭诉自己损兵折将,在战斗中损伤了千余名士兵,希望宋威能够让李烨退兵休整,派其他人镇守太平镇。
对于李烨将首功双手奉献给自己,宋威感觉完全理所应当,自己这个主帅不是首功,就没有人有资格担当。至于李烨提出的退兵休整请求,想都不要想,李烨死也要死在太平镇,最多让李烨原地带兵休整就不错了,那还要看起义军是否愿意放过李烨。
现在唯一让宋威棘手的事情就是三万起义军降卒的事情,李烨想把这些降卒安置到莱州、登州等地开荒种粮,要是换成别人也就算了,兴许宋威还会同意。只要李烨想做的事情,宋威都会举双手、双脚反对,不过如何答复李烨就成了宋威头疼的问题。
杀降卒,宋威也就是脑子里想想罢了,自己还真不敢这样做。历史上坑杀降卒的事情不少,可是没有一个能落到好结果的,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两个人是什么下场。而且一旦把三万降卒杀了,起义军只能与自己不死不休,到时自己还能继续坑杀二十万起义军吗?自己岂不是一生一世都要背负屠夫的罪名。
不杀三万降卒,难道要宋威同意李烨的请求吗?也不能这样便宜了李烨,宋威想想都不心甘。
王嘉义看出了宋威的心事,献媚的说道:“宋相可是担心如何安置三万降卒的事情,某到是有一个主意”。
“偶,王翁不妨说来听听”
王嘉义凑到宋威的身边道:“李烨能够把降卒安排到莱州、登州等地开垦土地,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降卒安排到自己的地方开垦土地,这些降卒可都是身强力壮的庄稼汉,只要稍加约束,便可有大用。某在沂水县还有大片的荒地没有开发,不如从这些降卒中挑选一部分人,安置在沂水县附近,不知宋相意下如何”。
王嘉义可是听说李烨收拢流民的事情,自己舍不得手中的粮食,白白的看着李烨把流民都安置到莱州、登州。现在李烨手上有三万降卒,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唐律不容许买卖唐人,但是如果是降卒就不好说了,而且这些降卒本来就是农民,而且不用拖家带口,划来啊!
宋威一想,王嘉义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就是王嘉义一下子吃不下三万降卒,而且王嘉义也没有办法管理三万降卒。宋威不想答应王嘉义,可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如先试试看,如果效果不错的话,这些降卒就不用李烨安排,直接分给沂州的大户做佃户就可以了。
尚让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回了临沂城外起义军大营,看见王仙芝便痛不‘欲’生道:“王都统,要为死去的起义军兄弟报仇啊!”。
王仙芝一看尚让跑回来,如何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心中不由得怒火中烧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六万起义军兄弟如今何在”。
尚让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被李烨打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尚让把罪责推给李烨,不过这罪责的确也是李烨造成的,想赖也赖不掉。尚让把自己如何光明正大邀请李烨决战,李烨无耻小人竟然不守道义,晚上掘开沂河水偷袭大营,自己浴血厮杀才杀出一条血路,回来向王仙芝报信,希望王仙芝再派兵为自己报仇雪恨。
王仙芝‘阴’沉着脸把尚让战败的经过听完,脸上的‘阴’霾更重了,兵不厌诈的兵家常事都不懂还领兵打仗,真是把王仙芝的老脸都丢尽了。王仙芝生气归生气,对尚让却发不出一点火,尚家有恩于王仙芝,尚让又是自己的兄弟,这件事情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尚让兵败,王仙芝现在还拿不定主意,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让人去找黄巢来商量此事。
这时黄巢正坐在自己的大帐中喝着酒,听着外甥林言和赵璋的汇报,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林言眉飞‘色’舞的讲述尚让失败的经过,好像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舅舅,尚让六万大军,回来的时候身边就几百号人,那个狼狈样笑死人了,连李烨的人还没有看见,就被李烨水淹了大营,现在正在王都统的大营中哭诉呢?”。
黄巢哈哈大笑:“黄口小儿,仗着与王都统的关系,就不把某放在眼里,有今日之败也不足为奇”。
尚让回来的时候,跟在身边只有几百人,不过陆陆续续又回来不少,毕竟李烨的人少,根本不能合围起义军,到处都是漏‘洞’,也给了起义军逃生的机会。赵璋也从回来的起义军口中知道了整个战斗的情况,跑来找黄巢商量这件事情,见林言一付幸灾乐祸的样子,只能眉头紧皱。
“黄都统,现在不是计较尚让兵败的时候,等一会王都统肯定会派人来请黄都统商量此事,黄都统还是尽快考虑此事”
黄巢虽然对尚让不满,但是孰轻孰重还是分的很清楚,起义军在临沂连番失败,对起义军的士气是不小的打击,如何扭转现在不利的局面才是重中之重。黄巢点点头道:“赵先生说的不错,现在不是与尚让计较此事的时候,起义军在太平镇损失了四五万人,临沂城又坚不可摧,现在是让人进退两难,不知赵先生有何高见”。
赵璋现在哪有什么好的办法,自己只是一个文人,写写画画没有问题,说到领兵打仗还不如尚让呢?想到这里,赵璋连忙说道:“此地并非久留之地,不论是东进还是南下,黄都统和王都统还是早日拿出一个方案来”。
黄巢何尝不想让王仙芝听从自己的建议,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