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费县是起义军的粮仓,费县被围,意味着粮草中断,起义军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回师救援的话,也就意味着这场战斗彻底的失败,天晓得临沂的宋威、太平镇的李烨会不会掩杀过来,将起义军团团围住在费县。当听到吴楠的消息后,王仙芝和黄巢决定最后一搏,如果打败李烨,也就意味着打通了与吴楠的联系,沂水县的粮草就会解决起义军当前的危机,而且能够反败为胜。
当听到黄巢率领八万起义军‘逼’近太平镇的时候,宋威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临沂城下的起义军已经不到七万,只要李烨能够拖住黄巢,这场战斗自己就胜利了。宋威暂时放弃了对李烨的敌视,不仅给李烨送来了大批粮草,而且还同意李烨安置整编起义军,唯一的要求就是李烨拖住黄巢,最好能顺手消灭吴楠的叛军。
五万多降卒一直在整编之中,留下一万五千名二十岁上下的起义军降卒,其余的全部送回即墨。有了宋威的命令,李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训练、武装这些士兵,想一下子打造成‘精’兵是不可能了,组建成强大的防御阵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五百名‘精’兵被安‘插’到降卒之中,葛从周和霍存被秘密的调回太平镇安抚降卒,剩下的降卒在阿布思利的带领下,在沂州和密州一带假扮吴楠的叛军,掩护从沂水县打劫来的粮草送往即墨。
黄巢吸取了上两次起义军失败的经验,在沂水河畔重新安营扎寨,小心翼翼的寻找李烨的破绽。这时候的沂河不再水涓涓细流的小河,已经便成了一条宽约三四百米的大河,双方围绕着太平桥进行了一系列的摩擦,都在有限度的试探着双方的实力。
黄巢并不急于进攻,太平镇的背后就是沂水县,黄巢不相信李烨能够心无旁骛的镇守太平镇,而不顾及背后的吴楠,只要李烨一旦落处破绽,就是黄巢进攻李烨最好的机会。当然,黄巢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一直在等待时机,给李烨有了喘息的机会。黄巢虽然多方面了解了许多李烨的情况,但是从内心里从来不认为李烨能够阻挡住自己八万大军,之所以没有马上进攻,只是想在不消耗自己的实力情况下把李烨一举歼灭。
李烨也不想尽快与黄巢发生大战,天时对李烨不利,人和对李烨也不利,就是最后的地利也不站在李烨这边,李烨当然不会在天时、人和、地利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发动一场战争。虽然李烨手中有无数的流民可以送死,但是李烨从来不会考虑人海战术,李烨情愿用钱来武装自己的军队,也不会看着没有训练和武装的降卒去送死。
一万五千名降卒新兵没有装备,就是新城现在也没有这么多的装备,富裕的装备只能暂时给新兵中的军官使用,剩下的新兵只能使用‘乱’七八糟从起义军缴获来的武器。一万五千名新兵的素质不错,一天三顿米饭让新兵感到此生无憾,听说这场战斗之后,每天都能分配到二十亩的土地,就是马上战死也值了。新兵的训练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李烨只希望新兵的训练时间能够无限的延长,‘精’兵不是训练出来的,但是训练却能减少新兵的伤亡数量。
葛从周和霍存看见在校场上高强度训练的新兵,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强军的雏形,起义军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像样的训练,一百名流民只要存活下来十个就是‘精’兵,最后剩下来的一个就是老兵。起义军从起义初期到现在,死了多少人没有人统计过,葛从周和霍存只知道起义军能称为‘精’兵的只有二三万人,能称为老兵的不过四五千人,其余的都是沧海中的一滴水珠,世间的一粒灰尘,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葛从周一直梦想着能够拥有一身顶级的装备,战马是武将的大‘腿’,‘精’良的武器是武将手中的利剑,优良的盔甲是武将第二次生命,这一切在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当葛从周看见一匹匹形体高大、肌‘肉’健壮的阿拉伯战马时,整个人就像一个孩子看见糖果一样,含着贪婪的目光,抚‘摸’着战马哭泣起来。一套特制的盔甲和一杆长槊出现在葛从周的面前时,葛从周整个人已经崩溃了,李烨军中的硬弩在五十米之内只能在盔甲上留下一个白点,一杆长槊只有三十斤重却可以毫不费力的刺穿巨石,这是每一个武将心中的最爱。
葛从周兴奋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骑在马上、身上套着盔甲、手中拎着长槊足足傻笑了半天,霍存的情况比葛从周好不了多少,两人睡觉都不愿意脱下盔甲,离开心爱的战马,足矣说明两人的心情。
葛从周从濮州起兵,跟官军周旋了大半个河南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支军队,就是大唐的禁军装备也不会比这强吧!葛从周认为只要有一万人这样的军队,三十万起义军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再想到自己曾经与这样恐怖的军队作战,是一件多么幼稚的想法。
战争进入了僵持状态,起义军三面受敌,也可以说是三面出击,这就看怎么去说了。齐克让和王敬武对于现在的局面非常不满意,宋威一直龟缩在临沂城中,李烨好歹与起义军打了两场,虽然还没有把起义军打残废,但是起义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打击,这时正是宋威出击的最佳时机。
宋威面对着王仙芝的七万起义军,并不认为自己到了该出手的时候,李烨在太平镇整编起义军降卒,宋威不想这时候就攻击王仙芝,希望李烨能和黄巢先动手,不管结果如何都是自己出击的最佳时机。
齐克让和王敬武对于龟缩在费县的十万起义军,同样也是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临沂城下的王仙芝和太平镇的黄巢就是商君长的依仗,只要两人还在费县就不可能被攻破。
宋威不敢‘逼’李烨出战,因为李烨的背后还有一支吴楠的叛军,李烨说的很明白,只要一天不消灭吴楠的叛军,自己就不可能主动攻击黄巢。宋威不知道李烨什么时候能消灭吴楠的叛军,其实李烨也在等待谭茂良消息,李烨并不是担心什么沂‘蒙’山中的庞勋余孽,而是想保留一个烟雾弹,安全的运走吴楠藏在沂‘蒙’山中的粮草。
谭茂良从王村走后,便没有了谭茂良的消息,原本准备的二百山地兵,也不敢冒然进山攻击,只能留在山外等候消息。
谭成并不知道谭茂良已经加入了李烨的官军,还以为谭茂良只是在莱州落户,知道自己在沂‘蒙’山中,特意来看自己的。后来,谭茂良跟随着吴楠一起出山,谭成也当成了谭茂良想建功立业的一种想法而已,可是再等见到谭茂良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谭成想过吴楠会战败,想过吴楠可能会进攻沂水县,也想过吴楠会南下与起义军汇合,就是没有想过吴楠会战死。沂水县没有什么厉害的官军,吴楠战败以后也应该全身而退,就在十几天前,吴楠还从沂水县运回来一箱箱财宝和四十万石粮食,这些足够吴楠在沂‘蒙’山中待上十年。
谭茂良带回来吴楠战败的消息,让谭成不敢相信,可是等到逃回来的几个叛军后,让谭成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
虽然谭成这些老将不愿意跟着吴楠出山,但是当听到吴楠战败身死的消息后,还是痛不‘欲’生,毕竟留在山中的老将都是看着吴楠长大的,吴楠并没有亏待过这些老将,如何不让这些老将伤心悲痛。
………………………………
第613章 沂河大决战(二)
虽然吴楠的尸首还没有找到,但是吴楠战败的消息已经确认无疑,祭奠吴楠的灵堂也搭建起来。死者为大,一切的恩怨也随之消失,没有人去破坏祭奠的气氛,就是谭茂良也给吴楠上了三炷香,无声的站在一边找机会劝说叔父谭成节哀顺变。
谭茂良一直在找机会劝说谭成,谭成怎么会看不出来谭茂良的心事,一直到三天后谭成出现在谭茂良面前,谭成还以为机会来了。
“茂良,是不是心里有什么话要说,这几天某一直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现在没有人了,你就说吧”
谭成把谭茂良领到自己的屋子里,三天里谭成一直在张罗吴楠的丧事,也在与老将们讨论今后的去路。吴楠还有一个二岁的小儿子,是不是让吴楠的儿子继承少主的位子,老将们产生了争论和分歧。
大部分老将不认为吴楠的儿子这时候继承少主的位子合适,孩子太小根本就不懂事,根本不可能带领山寨中的人度过眼前难关,更不要说孩子的背后还有一个邓氏,难道让这些老将听从一个‘女’人发号施令,这也是老将们不愿意立吴楠二岁儿子的原因之一。
许多人支持谭成暂时掌管山寨的大权,如果孩子以后长大懂事,可以把山寨的大权重新‘交’还给吴楠的儿子,也不枉大伙相处一场。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时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执掌山寨的大权,至于以后的事情,那都已经过了十几年,吴楠的儿子能不能重新掌权,就不关这些老将们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谭茂良都知道,可是在谭茂良看来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山外的人马随时都会杀进来,就凭山中这些老将和孤儿寡母根本不是李烨手下将士的对手,谭茂良当然也不看好谭成执掌山中的大权。
“叔父,你们真的以为山寨能守得住吗?”
谭成不知道自己这个侄子想说什么话,静静的听着谭茂良把话说完。
“少主把大批的财宝和粮食运回山中,山外的人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随时都会杀进山寨中,到时不光是山寨中的财物,就是山寨中的人也会消失,不如另想其他的办法”
谭成已经隐约的知道谭茂良想说什么了,淡淡的说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谭茂良一咬牙“扑通”一声跪在谭成的面前道:“叔父,某和阿娘、小妹现在生活在即墨的新城,得到李帅的照顾,一家人生活很好。这次就是李帅听说叔父在山寨中,才让某来这里劝说叔父,放弃不必要的抵抗,出山平平淡淡的过下半辈子,一家也好团聚”。
谭成眼光中‘露’出厉‘色’道:“你是说吴楠是被李烨杀死的,你已经投靠了李烨,现在想劝说某也投靠李烨”。
谭茂良把心一横,亲情和大义之间根本就难以取舍,李烨对谭茂良一家有恩有情,谭茂良没有办法报答这份恩情,只能进山劝说谭成投降,不管谭成同不同意,自己也算是报恩了。
“李帅在收留各地的流民,给他们地种饭吃,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人追随吗。可是吴楠却在沂水县杀戮百姓,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失败是早晚注定的事情。叔父保吴家已经几十年了,到老都没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难道不该为自己的下半辈子考虑一下了吗”
谭茂良可不管谭成脸上的表情如何变化,把李烨在莱州、登州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然后把吴楠跟李烨对比,一个天一个地根本不是能够对比的。
李烨做了什么事情,谭成并不知道,自己躲在沂‘蒙’山中已经几年了,外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这三年的事情。吴楠这几年做了什么事情,谭成还是很清楚的,就是山中这些‘妇’孺,那个不是吴楠从山外抢来的,至于杀了多少人不用想也能知道。
不管谭成脸‘色’‘阴’沉的怕人,但是谭成不得不承认谭茂良说的都是事实,山寨真的就能守的住吗?谭成并不看好山寨中的人,现在人人心怀异心,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其他的出路。
谭茂良见谭成不作声,接着道:“李帅已经承诺,只要山寨中的人放弃抵抗,都可以搬到辽东半岛去生活,李帅会给叔父和老将们修建房屋和田地,足够山中的人度过余生。就是吴楠的妻儿,李帅也保证不会为难母子俩,还请叔父三思”。
“哈哈,某早知道这个孩子不对劲,一个人跑回山寨,没有其他的想法,某打死也不会相信”
房‘门’被重重的推开,韶世泰从外面走进来,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谭成好像知道韶世泰会来似的,也不惊讶也不回头,而是问道:“终日打雁、终被雁啄瞎了眼,少主这次还没有出山,就被人算计了,丢掉‘性’命也是早晚的事情,茂良的话,你也听见了,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原来谭茂良回来的时候,就被韶世泰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还提醒谭成注意自己这个侄子。韶世泰也算是山寨中的老人了,早对于吴楠的生死看淡了,现在就求能平平安安的的过下半辈子,不要在起什么‘波’澜。韶世泰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希望谭成能坐上少主的位子,带领着大伙在山中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我们这些老人,都是与谭兄打拼半辈子的人了,能有什么想法,不过某倒想听听李帅是想怎么安排我们这些人”。
谭茂良其实已经把李烨的意思说出来了,现在韶世泰想知道更加详细一点,谭茂良只好回答道:“李帅认为叔伯们也征战了大半辈子,到了颐养天年、儿孙孝敬跟前的时候了,需要的是一块能够休养生息的土地,这些李帅都会满足山寨中的人,绝不会为难每一个人,侄儿可以用自己的‘性’命发誓,这些都是真的”。
“你说说李帅为什么会看上我们这些老人,是不是盯上了山里这些财物和粮食”
谭茂良跪在地上抬头回答道:“韶伯伯,山中这些孤儿寡母的财物,李帅还瞧不上眼,不过吴楠从沂水县掠夺回来的财物和粮食必须全部‘交’给李帅处理,辽东半岛还有几十万流民在开垦土地,他们今年就指望这些粮食和财物过冬,这些东西本来就属于百姓,现在只是把这些东西归还给他们。如果各位叔伯不愿意离开山寨,李帅也不会为难各位叔伯,只要以后不再抢劫百姓的财物,李帅就当这里不存在”。
这也是李烨的底线,李烨可以不管吴楠以前抢劫了多少财物,但是这些抢劫来的财物必须要送到辽东半岛,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韶世泰坐到谭成的身边道:“你这侄子心大了,瞧不起我们这些老人了,想让我们这些人回家抱孙子,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退路。茂良,你先出去吧,某与谭兄好好合击一下这件事情,在没有结果之前,不要跟外面的人说起”。
根本不用韶世泰的叮嘱,谭茂良也不会随便‘乱’说,毕竟现在山寨里不是谭成当家。就算是谭成坐了吴楠的位子,有几个人不愿意投降李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总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与谭成是一条心。
至于韶世泰和谭成商量出什么结果,谭茂良根本就无法知道,事情没有结果之前,谭茂良不会离开山寨,谭成也不会把自己的侄子‘交’出去。
吴楠的头七还没有过,韶世泰就找到谭茂良道:“现在山寨中的局势相当的不稳,可能需要外力的介入,贤侄现在手上有多少人,能不能稳定住大局”。
谭茂良也听到风声,虽然大部分人都支持谭成出山投降李烨,但是却舍不得已经到手的财物。这可不是一点黄白之物,光粮食就有四十万石,足够山中的人马吃上十年的,加上吴楠抢劫回来的无数财宝,感觉有了跟李烨谈判的筹码,希望李烨能够分一些给山寨里的人。
对于这些看不清形势的人,谭成和韶世泰只能耐心的规劝,怎奈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人已经被到手的财物‘蒙’蔽了双眼,坚决想与李烨坐地分赃,才能同意李烨的要求。
谭茂良眼‘露’凶光道:“现在山口就是二百名士兵,三日之内还可以调集三四千人马,现在李帅正在太平镇与起义军八万人马对峙,后方不稳对前线也不利,只能使用雷霆手段了,不然山寨中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还请韶伯伯三思”。
山外的局势,韶世泰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谭茂良明明白白的告诉韶世泰,李烨已经等不及了,山寨的事情不可能无限期的拖下去,如果事不可为到了非要用武力解决的时候,李烨不会在乎多死几个人。
韶世泰痛苦的点点头道:“贤侄,事情不可能永远这样僵持下去,日久生变,你还是把人悄悄的带进山寨中,明天山寨里的人会最后讨论这件事情,如果还没有决定的话,你们就动手吧。某只希望这件事情能很快的平息,能少杀人就少杀人,这些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你叔父下不了这个决心,这个恶人就有某来做”。
………………………………
第614章 沂河大决战(三)
几天后,一份报告放在李烨的几案上,和平解决沂‘蒙’山寨的希望还是破灭了,谭茂良只能用武力镇压山寨中存有异心的老将们,伤亡人数达到了上百人。
财物难道真的让人失去理智吗?吴楠前几年打劫的财物足够山寨里的人,舒舒服服的度过下半生,为什么还要舍不得那些身外之物呢?到头来还是一场‘春’梦。
敬翔看着报告苦笑道:“我们还是低估了那些悍将对于财物的贪念,李帅宅心仁厚,给那些悍将留下足以后半生享用的财物,没有想到他们依然不愿意满足,幻想着能与李帅讨价还价,这些人死不足惜”。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李烨和平解决山寨的梦想破灭了,只能被迫暂时放弃经营沂‘蒙’山寨的计划。当初设想在山寨中驻扎一部分人马,作为安‘插’在沂州的一根钉子,将来牵制沂州、密州的计划一部分。
整个沂‘蒙’山寨中有‘妇’孺老幼五百多人,经过这场清洗,剩下的大部分是‘妇’‘女’和孩子,一些老将也不愿意再留在山寨之中,已经全部撤离山寨。再想恢复山寨需要二三年的时间,这次吴楠袭击沂水县,沂水县城已经是一座死城,想要恢复至少需要四五年的光‘阴’,在这段时间内沂‘蒙’山寨将不会有任何作用。
李烨叹气道:“礼崩乐坏、人心不古,这是某当初估计的不足所致,好在山寨中的粮食没有损失,已经在押解的路上,再过十几天,沂州、密州的战事也要告一段落,全心对付黄巢的八万起义军,不知道敬兄有什么建议”。
见李烨没有在山寨的事情上纠缠下去,而是转身对付面前的黄巢,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让敬翔感到欣慰。一万五千名新兵已经训练了二十多天,离能战的程度还相差甚远:“李帅,现在还没有到跟黄巢开战的时候,再等一个月,到了七月再战也不迟。时间对我们有利,黄巢大军如今驻守沂河西岸,每天的粮草供给困难,半个月以后,即使我们不进攻,起义军也会迫不及待的对我们发起进攻”。
“我们可以借机让新兵到战场上锻炼一下,黄巢大军越是想与我们决战,越会‘露’出破绽,等消磨了起义军的士气之时,就是我们主动出击之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妨使用谣言来瓦解起义军的斗志,给起义军宣传我们的政策,到时起义军必然会无心恋战,一战可大获全胜”
李烨也清楚天时开始慢慢的向自己倾斜,只要采用敬翔的计策,起义军人心浮动,人和、天时也对李烨有利,虽然地利不占优,黄巢想占到便宜也很难。
现在李烨后方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关键是粮食还没有运出沂州、密州,这才是李烨最为关心的事情。虽然黄巢在不停的试探李烨的实力,还没有下定决心与李烨开战,李烨当然不会过分的刺‘激’黄巢。
“敬兄说的很有道理,黄巢不动,我们也不动,临沂城中的宋威想坐山观虎斗,就让他慢慢看吧。现在训练新兵才是关键,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无处遁形,七月就是我们与黄巢决战之时”
敬翔小心的提醒道:“李帅,太平镇之战不管结果如何,起义军这次都必败无疑,现在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战后的问题。宋威虽然答应李帅整编降卒,但是一旦战事结束,必然会对一万五千名新兵下手,到时李帅辛辛苦苦训练好的新兵就会便宜了宋威”。
敬翔这句话提醒了李烨,的确如此,宋威让李烨整编起义军降卒,并没有说这些新兵以后就有李烨统领。况且等到战事结束以后,宋威一定以各州县兵员数目有限制为由,轻者要求李烨裁剪新兵,重者将一万五千名新兵霸占为己有,这点不能不防着宋威。
李烨沉‘吟’了一会道:“敬兄所虑极是,为今之计一是战后乖乖将新兵‘交’由宋威统领,我们将新兵中的将才挑选出来,藏为己用。二是在新兵中安‘插’我们的护卫,到时‘交’给宋威之后,如有事情,宋威也指挥不动这支军队,不知敬兄以为这两个办法,谁优谁劣”。
李烨能够想的办法只有这两个,莱州和登州军队的情况就是如此,平时看不出来,一旦有事,想让莱州和登州军队攻打李烨,军队临阵哗变都是有可能的事情。至于从新兵中‘抽’调骨干,让新兵军队成为一个空架子,这个办法看似不错,但是损失了一万五千名新兵,还是让李烨有些‘肉’疼。
敬翔也知道宋威不可能放过新兵,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会‘逼’着李烨把新兵解散,这恰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