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李烨在得到唐朝廷的默许之下,故意侵占辽东半岛,这看似不跟渤海国有什么联系的事情,里面隐藏着巨大的玄机。唐朝廷丢失安东都护府已经很久,再想名正言顺的占领已经不可能,让李烨偷偷‘摸’‘摸’的侵占辽东半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来唐朝廷就有了出兵干涉辽东半岛的理由。
如果辽东半岛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得到唐朝廷的默许,只是李烨个人擅作主张出兵占领了辽东半岛,那么辽东半岛依然是一个羁縻地区,渤海国就不能将李烨作为打击的目标,而只是针对辽东半岛发起进攻。两者看似互为矛盾的逻辑,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渤海国不愿意将唐朝廷作为攻击的目标,有意避开李烨的身份。不管唐朝廷是不是想介入辽东半岛的事务,都会没有理由,因为渤海国担心唐朝廷拿安东都护府说事,毕竟这些事情放不到桌面上来讲。
现在高太后突然问起,到底是攻打辽东半岛,还是攻打李烨,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让大臣们怎么好说。
这个问题众大臣根本回答不了,除非是谁挑起两国的冲突,大臣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就是不想把矛盾放到桌面上,如果可能大臣也不愿意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毕竟辽东半岛没有捞过界,是渤海国首先攻击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奋起反抗才是。但是现在二万渤海国将士死在了辽东半岛上,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法回避,大臣想装聋作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才有了攻击辽东半岛一说。
就是支持太后的一派现在都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与大玄锡撕破脸皮,不知道高太后为什么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难道不知道这个敏感的问题会引发朝堂震‘荡’吗?
见众大臣都低头不语,高太后微微一笑道:“本宫还以为朝堂诸公已经有了万全之策,没有想到你们就是这样辅佐陛下的”,高太后看了一眼朝堂上惊恐不已的大臣:“如果本宫告诉诸位,李烨也流着我们靺鞨人的血脉,是渤海国的皇族,你们还想攻打辽东半岛、攻打李烨吗”。
“什么李烨是渤海国的皇族”
高太后的话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倒入了一盆冷水,顿时整个朝堂炸开了锅,‘交’头接耳不可思议的表情,‘迷’茫无措好像被人狠狠的敲了一下脑袋似的,头脑嗡嗡作响。
大玄锡震惊不解道:“太后,宗室皇亲在宗人府可是有‘玉’蝶的,是谁告诉太后李烨是皇亲国戚,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讲给太后听,可有什么证据”。渤海国不管是官职上、还是在整个文化传承上,已经是大唐的浓缩版,那个人是皇亲国戚从一生下来就已经记录在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叫李烨的唐朝人。当然,这句话要是从别的人口中讲出来,大玄锡可以立即命人拖出去斩了,可是高太后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高太后招手让内‘侍’端上一个漆盘道:“陛下应该知道,先祖在建国时有两串先人留下的彩贝项链,一串现在在皇后手中,另一串至今下落不明,而丢失的一串当时本宫送给了萍儿,本宫派人调查过,萍儿从宫中走失后,流落到唐朝海州东海县,而李烨正是萍儿之子,陛下,你说李烨是不是渤海国的皇亲国戚,是不是应该停止攻打辽东半岛、攻打李烨”。
大玄锡惊愕的看着漆盘中两串彩贝项链,这两串项链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却是渤海国先人留下来的遗物,其意义早已经超出了彩贝项链价值本身。而这两条项链原本藏于后宫之中,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想山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其中一些彩贝早已经绝迹根本无从寻找,根本不可能作假。
高太后有一‘女’名叫大婕萍,就是李烨的亲生母亲,深的高太后的喜爱,因不满豪‘门’之间政治联姻毅然出走,至今不知下落。高太后已经派人到东海县调查过李烨的身世,见过大婕萍的人绘出大婕萍的画像,宗人府也已经核对过,所有细节并没有差错,可以认定李烨就是高太后的外孙,这让高太后感到一丝安慰。
事情到现在当然没有完,作为高太后的外孙,李烨当然算是渤海国的皇亲国戚,要入宗人府‘玉’蝶。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李烨身上,只要高太后与宗人府宗正说一声,事情便结束了,也没有拿到朝堂上的道理。
大玄锡的确有些为难了,大臣们一听李烨是高太后的外孙,攻打辽东半岛的事情就变成了皇家内部的事情,不敢‘插’嘴讨论是否继续攻打辽东半岛。
大玄锡有些傻眼了,刚才气势汹汹的大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好像和尚打坐一样:“太后,李烨可是屠杀了渤海国二万将士,这件事情一定要给天下人有一个‘交’代”,大玄锡依然不死心,李烨算起来是大玄锡的表弟,可是李烨已经触及到大玄锡的逆鳞,什么亲情血缘都没有大玄锡的脸面重要。
“不知者无罪,李烨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事出有因不能责怪李烨这个孩子,而且李烨赤手空拳为渤海国打下辽东半岛,不但没有过错而且大功于渤海国应该封赏才是,陛下你说呢”
高太后一下子把事情定了‘性’,现在大玄锡再想反对就必须拿出更强硬的理由,比如李烨不是高太后的外孙,再比如李烨图谋不轨准备颠覆渤海国,不过这些话现在还不能说,大玄锡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满脑子都是李烨怎么会是自己的表弟。
大玄锡想先听听高太后到底是什么打算,然后再做计较:“太后,你说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高太后见大玄锡询问自己的意见,心中暗笑大玄锡这个蠢材不知道为自己造势,还向自己询问对策:“陛下,既然李烨是陛下的表弟,就不应该流落唐国,应该早日让李烨到渤海国来入宗人府……”。
大玄锡一听高太后的话,心中不快道:“李烨是唐国登州刺史,父亲也是唐国人,如何能入宗人府‘玉’蝶”,只要是高太后赞成的事情,大玄锡想都不想就张嘴反对,对高太后抱着极大的戒心。
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内务的机构,管理着所有皇亲国戚,皇帝也是宗人府成员之一,而宗正就是皇族内部的族长,管理着皇家的内部事务。宗正大翰若负责记录家族成员脉络,向高太后和大玄锡施礼道:“大婕萍是皇太后爱‘女’,所生子嗣自然要在宗人府记录在册,即使是李烨子嗣也要记录在案,不可有任何疏忽”。
这件事情不是大玄锡不想承认就行的,宗人府管理自然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就算大婕萍生的‘女’儿的‘女’儿也必须记录在宗人府中,至于俸禄、官职和地位就要看跟皇帝血缘的远近了,不是什么人都能从宗人府得到好处的。既然宗人府的宗正大翰若都承认了这件事情,大玄锡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李烨这个远房的表弟,国事就变成了家事,事情的发展就不由大玄锡控制了。
高太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确定李烨的身份,至于攻打辽东半岛的事情,渤海国死多少士兵的问题都不能放到朝堂上研究,就排除了支持窦家的一些大臣的意见。
高太后见大玄锡不说话,接着道:“虽然李烨是唐国的官员,但是李烨毕竟是本宫的外孙,渤海国的王子如何能流落他国而不加封赏,陛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大玄锡双眼空‘洞’的望着前方,不想接高太后的话,生怕高太后又摆自己一刀:“本宫的爱‘女’怎么说也是长公主,既然是长公主的孩子,小小年纪便能做到刺史的位置,说明才学和人品都没有问题,封一个辽东郡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高太后的话说的十分巧妙,李烨作为唐朝的官员,唐朝作为渤海国的宗主国,不可能去质疑唐朝廷选拔官员,所以李烨的人品和才学到底怎么样,就不好直面反对。至于李烨能不能成为辽东郡王还真不好说,要说封一个有名无实的郡王不是不可以,就是亲王都没有问题,大不了‘花’点钱把李烨当成‘肥’猪豢养起来,渤海国还能少了李烨一口饭吃不成。
可问题是李烨是唐国的官员,现在又占领了辽东半岛,封李烨一个辽东郡王,那就是承认了李烨在辽东半岛的统治地位,不再是什么有名无实‘混’吃等死的郡王,不知道高太后到底在想些什么。
………………………………
第665章 辽东郡王(二)
大玄锡想都不想的反对道:“不行,李烨何德何能可以封赏辽东郡王”。
高太后笑了,开心的笑了,这个孙子真是傻的可爱,一点权谋之术都不懂,难怪让窦氏家族轻易的执掌了朝政。大玄锡这样做不仅把自己的权力架空,而且把自己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政治这东西玩的就是一个平衡,谁强就打击谁,永远只有皇家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永远将自己处于裁判员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皇权永远也不会错。
高太后讨厌荣贵妃,更讨厌窦家在朝堂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是现在整个朝堂上找不出来一个可以与窦家相抗衡的家族势力,高家已经没有什么有魄力的人物,乌家出了一个皇后,也没有崛起,现在高太后把最后的希望锁定在李烨的身上。
看见大玄锡急不可待的跳出来反对,高太后并不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看着兵部‘侍’郎李辰江道:“李‘侍’郎,如今我国在北方边疆陈兵十万,又在契丹边疆部署兵力十万,虽然现在新罗国内部局势紧张,我国在新罗边境上也有四五万人马,这样算下来国内的兵马应该不足十万吧”。
李辰江不知道高太后是什么意思,只好回答道:“太后所言不假”。
高太后又看看户部‘侍’郎张昌震道:“张‘侍’郎掌管户部,不知对辽东用兵六万,渤海国上下能支撑过久”。
打仗打的是钱粮,虽然草原民族没有发粮饷一说,但是渤海国却自诩礼仪之邦,对外用兵还是要准备一些粮草,所以高太后的问题并没有什么错误。张昌震咬牙回答道:“回太后,这几年,年年遭遇白灾,又要支持北方作战,西部、东部边境较为平稳,所用粮草不多,如果各州县能将赋税‘交’齐的话,支持六万大军三个月左右的征战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昌震实在不好意思说户部仓库已经跑老鼠了,不要说支持三个月的征战就是三天也支持不下去,不然窦天问也不会一路烧杀抢劫,到最后因为没有粮草与李烨仓促决战。其实,现在渤海国的情况跟大唐差不过,李儇贪图享乐、田令孜卖官鬻爵,在渤海国大玄锡宠爱荣贵妃,赏赐窦家财物如流水一般,国库早就见底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李烨横空出世的话,渤海国也只有四五十年的国祚,随着辽东的崛起、大唐的覆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渤海国上下争权夺利、百姓民不聊生,发动一场战争已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只会加速渤海国的灭亡速度。
现在渤海国的危机高太后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是李烨让高太后看见了希望,希望借李烨的势力来制约窦家,重振高家在朝堂上的威望。这样的机会高太后不可能放过,高太后的想法现在还不能说明:“陛下,如今李烨占领了辽东半岛,已经是辽东之王,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都无法改变。辽东半岛本来就是唐国的土地,只是近百年来唐国一直无暇顾及,让奚人羁縻而已,如今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向唐国请封,如果唐国默认了李烨的辽东郡王,辽东半岛以后就是渤海国的领土,即使唐国不同意这件事情,李烨在唐国也待不下去,辽东半岛仍然就渤海国的领土,陛下以为如何”。
高太后的计谋不可谓不毒,一石数鸟计谋,让唐国永远失去辽东半岛,承认了李烨的地位,辽东半岛便名正言顺的纳入渤海国。如果唐国不承认李烨的郡王身份,就意味着将李烨彻底的抛弃,到时候李烨只有依靠渤海国实行对辽东半岛的统治,辽东半岛还是掌握在渤海国皇家的手中。此计妙就妙在渤海国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占领辽东半岛,将李烨‘逼’到绝境上,最后高太后再向李烨抛出橄榄枝,不由得李烨不向高太后示好。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那一个不是人‘精’,高太后的话并不深奥,只要稍加品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左禁军都尉高鸣见姐姐高太后已经表明了态度,连忙摇旗呐喊道:“太后言之有理,既然李烨也是皇家血脉,理应加封辽东郡王,如此不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拉拢李烨,不管唐国愿不愿意,只要李烨的身份在唐国公开,李烨就无法在唐国立足,最后只能求助于渤海国庇护,渤海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得到辽东半岛,臣为渤海国贺、为太后贺、为陛下贺”。
高鸣把太后摆在大玄锡前面,就是要突出高太后的重要‘性’,让大玄锡不要小瞧了高家,这点小心事让大玄锡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哼哼道:“此事事关重大,需要朝中众位大臣共同商议”。李烨是不是皇家血脉是一回事,给李烨加封辽东郡王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一个是家事,一个国事,大玄锡希望支持自己的大臣能站出来反驳高太后的意思。
可是大玄锡想错了,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相比李烨是不是皇室血脉,封不封李烨为辽东郡王可就是国家大事情,因为李烨现在已经是皇亲国戚,对辽东半岛动武已经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封不封李烨为辽东郡王就显得十分扎眼了。这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一旦李烨身份泄漏,渤海国不给李烨加封,两方势必水火不容,这件事情大臣们谁都不愿意担当责任。
无缘无故的给渤海国竖立一个强敌,这是不智;不承认李烨皇家血脉,这是不孝;对辽东半岛发动战争造成皇室血脉分离,这是不仁,不智、不孝、不仁的罪名让谁都不敢站场立场。窦家最不希望与李烨苟合,但是这时候也不得不闭上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好像一开始气势汹汹攻打辽东半岛的话,根本不是窦福和提出来的。
朝堂压抑的气氛让康信实在看不下去,这件事情早已经超出了个人、皇家的范畴,已经上升到渤海国的国策,影响到渤海国的安全。康信启奏道:“臣以为应该给李烨加封辽东郡王,向唐国通告此事,并诏告天下,臣为陛下万年基业贺”。
见礼部‘侍’郎康信表态了,一些大臣也跟着表示同意加封李烨为辽东郡王,这些不过就是一个虚名,渤海国并不会因此损失什么,反而能够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如果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的话,‘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们真的是可以回家卖红薯了。
事情当然不会像表面见到一样怎么简单,要说这些大臣对李烨有什么好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说道拍马屁站队也不现实,不过有些官员还是看出高太后的想法,既然高太后准备用李烨牵制窦家,也就是说高太后准备对窦家下手了,至少有一些被窦家打压的官员看见了希望。
朝堂上的孤臣也好,直臣也罢最终都要选择自己的立场,之所以现在不选择,是因为‘诱’‘惑’和利益还没有大到心动的地步,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待价而沽是这些宦海沉浮人‘精’的一种策略。
大玄锡很想让窦福和跳出来反对加封李烨,这种事情不可能自己赤膊上阵,只好有窦家和支持窦家的官员来做。可是窦福和现在怎么好反对这件事情,这本来就是两边不讨好的事情,要是窦家明目张胆的反对,窦家以后的名声就全毁了,这也是高太后乐于见到的结果。
见大玄锡的眼光总是在自己的身上打转,支持窦家的官员也希望窦福和能在这件事情上表态,窦福和被‘逼’无奈道:“陛下,既然李烨是皇亲国戚,加封郡王也未尝不可,但是封地一事还需斟酌,不如等此事奏明唐国之后,等李烨入朝后再行商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加封郡王一事已经避无可避,但是封李烨什么郡王,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却不能让李烨在辽东半岛上做大,对窦家产生威胁。只要李烨到了渤海国,如果可能的话,将李烨豢养起来,这是最好的结果。实在不行,也要把李烨调离辽东半岛,封到其他地方,比如与北方的靺鞨人作战,都是不错的办法,不过这些话在朝堂上不好说。
大玄锡对于窦福和这样的表态表示愤怒,没有想到窦福和也同意加封李烨为郡王,当大玄锡看见窦福和意味深长的眼神,大玄锡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既然众位爱卿都加封李烨为郡王没有异议,康‘侍’郎,这件事情就‘交’给礼部去‘操’办,先通知唐国此事,等李烨入朝后再行加官之礼,退朝……”。
大玄锡不愿意在这件事情再纠缠下去,也想回宫后问问窦福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为什么不反对李烨加封郡王。整个事情来的太突然,大玄锡有点来不及招架,整件事情都是高太后一手策划好的,自己也要准备好对策反击。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在酝酿之中,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第666章 家事(一)
李烨并不知道发生在渤海国朝堂上的事情,正在新城的住所里欢天喜地的沉浸在喜得贵子的喜悦之中,全然不知一场猛烈的危机风暴正在悄悄向李烨袭来。
一路从辽东半岛赶回新城,等到了新城正好过了喝满月酒,李烨心里十分的内疚,孩子出生的时候不在场,孩子满月酒又没要赶上,虽然没有人谴责李烨,但是李烨还是感觉到自己对不住乐梦娇、绿岚和曼云。尤其是乐梦娇,明明知道自己怀孕的事情,为了不让李烨在前线分心,硬是让所有人瞒着自己,等到孩子降生的以后才将消息告诉李烨。
虽然李烨不是第一次做父亲,但是望着新出生的小生命,李烨还是‘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三个小生命出生的时间间隔不到七天,这个时代没有给新生命称量体重的习惯,李烨一手抱着一个,双‘腿’上还躺着一个。小嘴扒拉扒拉的想喝‘奶’,眼睛虽然在到处寻找什么,李烨知道这时候他们什么都看不见,应该说只能看见很近的模糊事物。
三个孩子都不是很重,可能是他们的母亲拼命保持身材的缘故,小脸蛋揪在一起,眉头紧锁,小拳头握的紧紧的,好像在跟李烨抗议为什么这时候才来看自己。
曼云生了李烨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千金,取名叫李婉芸。乐梦娇给李烨生了第二个千金,取名叫李婉淑。绿岚生的是儿子,取名叫李国志,这是李烨在登州得到消息就取好的名字。
曼云好像很不开心的样子,可能是因为自己生的是千金,嘴总是揪着,瞧瞧李烨‘腿’上的男孩,再瞧瞧满脸幸福的绿岚,偏偏不愿意看自己的‘女’儿。
李烨左边亲一下李婉芸,右边亲一下李婉淑,惹得两位千金不高兴的大哭起来:“她们俩是不是饿了”。
乐梦娇从李烨的怀里把自己的‘女’儿接过来道:“刚刚才喝过,可能是夫君才回来,孩子认生所以才会哭”。
曼云也从李烨的怀里抱起‘女’儿道:“说好了早点回来,现在孩子都不认识父亲,还好意说”。
李烨从大‘腿’上把李国志抱起来,举到自己的面前道:“你们看这小子一点都不哭,就知道睡觉,长大后一定是一个胖小子。她们两个总是哭,是不是‘尿’‘尿’了,不舒服才会哭”。
小兰在一旁不高兴道:“你懂什么,带孩子是‘女’人家的事情,让奴看看为什么哭”。小兰装成十分在行的样子,一边斗孩子笑,一边寻找原因,当‘摸’到孩子下面‘潮’乎乎的大叫道:“孩子‘尿’‘尿’了,快给孩子换‘尿’布”。
“还是国志乖,不吵不闹,像你母亲一样,来亲一个”
李烨抱着李国志在额头上亲了一下,引起周围‘侍’妾一阵白眼:“国志刚睡着,你就在折腾他,让人家也抱抱”,叶玲那里是担心李烨折腾李国志,而是看着李烨抱着不放,心痒痒的找机会把孩子从李烨的手中夺过来。
李国志是这些‘侍’妾的最爱,因为能吃能睡,所以长的比两个丫头要重,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在‘侍’妾手里传来传来,看的绿岚提心吊胆,嘴上还不好说,生怕这些‘女’人一不留神把孩子‘弄’坏了。
李烨见自己‘插’不上手,只好背着手走到两个‘女’儿的身边,看着小兰、乐梦娇和曼云给两个丫头换‘尿’布:“看你们笨手笨脚,换一个‘尿’布都不会,看为夫教你们”,李烨把三个‘女’人轰走,自己亲自‘操’刀上阵帮两个丫头换起‘尿’布来。
小兰看到李烨熟练的给孩子换‘尿’布,立马嘲笑道:“夫君手法如此熟练,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贱妾以后还要向夫君都学学”。
后世换‘尿’布可是男人的必修科,那个男人要是不会还不给老婆骂死,李烨就是挨了无数的骂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