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进唐朝-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性’。敬兄,回去把契丹的历史整理一下,把契丹侵略中原的事情都发表在《辽东半岛周报》上,让百姓知道契丹不是一个可以用仁义道德战胜的民族,不要对契丹抱有任何的幻想”。
“郡王殿下,这恐怕不好吧,这也许会‘激’怒契丹,而且现在在谈判之中,这件事情是不是等到谈判结束之后再做”。
“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什么时候发表、怎么发表,李烨不想过问此事,唯一要让百姓清楚的是,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友谊只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永恒的,“只要对辽东半岛有利的事情尽管放手去做,这场战争必须要把契丹拖垮,要是错过这次机会,恐怕以后辽东半岛永无宁日了”。
对于辽东半岛来说,契丹太强大了,辽东半岛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契丹的制约和忌惮,契丹是不可能坐视辽东半岛和平崛起的,只有对手弱小才是真理,没有希望对手变得强大的时候还会高兴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总是喜欢把眼光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这是一个四敌环绕的政治格局,就连大唐最鼎盛的时期都要不得不考虑周边的形式,李烨希望自己统治下的百姓能真正站在世界之林上去思考问题。
………………………………
第910章 利用佛教
敬翔和李叔汶还在艰难的跟契丹使者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对于李烨来说,越来越没有什么意义,全面爆发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不是一方想停止就能停止的。
当初希特勒占领欧洲以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一厢情愿的想跟英美媾和,这种幼稚的政治思想才是最终导致希特勒灭亡的根本原因,李烨可不希望自己和后人犯同样的错误,打蛇不死必被蛇咬就是这个道理。
平卢藩镇粮食的事情,李烨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李烨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有‘私’心,但是张天成不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犯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烨亲自写信询问张天成这段时间的情况,告诉张天成自己这段时期正在和契丹军作战,急需粮草希望张天成能帮忙解决一部分。
李烨说的很含蓄,就算是要好的朋友,有时候也要顾及对方的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世界不是围绕着李烨一个人在旋转。
不过,也有一些事情是围着李烨转的,比如自己内宅的‘女’眷,乌琦梦和高莹跟李烨回到辽东半岛已经几个月了,但是却没有见识过大连城,所以李烨决定带乌琦梦和高莹出去转转。
大连城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赶不上新城的繁华,但是因为人多,也呈现出另外一付繁华的景象。‘女’人天生就希望逛街,而且乐此不疲,虽然李烨对此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还是准备强忍着带两人去一趟大连城的商业街看看。
大连城商业街的规模比新城的商业街更大,四条千米长的街道组成了一个商业建筑群落,按照功能和商品划分成若干小块,比如专‘门’经营布匹、‘毛’皮、服装和鞋帽的商铺设在东南角,再比如专‘门’经营食品、点心、干果的商铺就在西北角,后来因为安娜的‘女’子会所的加入,在周围竟然形成了一个专‘门’出售‘女’子商品的区域,这是李烨根本没有想到的结果。
所有的‘女’子商铺都不容许男子进入,那些进不了商铺的男子只好在外面等着自己的‘女’人,有‘精’明的商贾立即在周围开设茶馆、酒楼,一些专‘门’卖小吃的挑贩子也希望在这里摆摊设点,专‘门’招呼外面的“孤魂游鬼”,生意异常的火爆。
听说李烨要带乌琦梦和高莹到商业街转转,安娜知道李烨是没有这个耐心的,便和张妙清一起陪同乌琦梦和高莹到‘女’子商业区采买商品,让李烨坐在茶楼中喝茶等候。
好在茶楼中不光是喝茶聊天的地方,经常还有一些杂耍和伶人给客人演出解闷,偶尔还会有一些识文断字的人介绍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一开始这些事情都是李烨暗中安排的,主要是宣传一下辽东半岛的政策和条例,慢慢的就有人专‘门’以此为生计,专‘门’给人读书说事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这样演变下去,会不会变成说书专业。
李烨一边品着茶水、吃着一盘炒豆,听着台上一个男人大讲去年大连城的战斗,自己的思维已经飞到了美洲。喝茶那能没有一碟五香‘花’生米和一根烟呢?这些东西也只有在美洲才能找到,不知道这次沙世平他们能不能顺利的到达美洲。
“施主,结善缘、得善果”
李烨真的无语了,自己还没有同意佛教在寿山修建寺庙、开凿石窟,这巧光又在大庭广众之下骗钱骗感情了。李烨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巧光的提议,修建寺庙和开凿石窟对于这个文化贫瘠的辽东半岛来说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可以用佛教的思想稳定少数部落的内心世界,达到用‘精’神鸦片麻痹少数部落的目的。
佛家的思想使人软弱,道家的思想可以使人痴‘迷’,在李烨眼里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世界上却不可能少了‘精’神记慰,李烨阻止不了也不可能阻止,那就加以引导和限制。
这时候巧光也发现了坐在窗口的李烨,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故人,带着一脸的慈祥走到李烨的面前:“施主,结善缘、得善果”,巧光不客气的在李烨的身边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大师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可是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李烨拿来取笑巧光,想听听巧光是怎么忽悠的。
“贫僧本是世间一粒尘埃,从虚空而来,到世间修行。施主又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巧光这个滑头,把问题又推给了李烨。
“佛家不是说一粒沙一世界吗?既然沙子里包含了世界,本王就是沙,从沙中来,回沙中去。”
李烨和巧光相视一笑,都明白对方这是在说什么,“郡王殿下,是否已经同意修建寺庙、开凿石窟的事情,这次贫僧已将贯休大师请来,就是为了这两件事情,还请郡王殿下念在佛家劝人向善的善缘上,同意佛家这个请求”。
李烨并没有接巧光的话茬:“那大师先回答本王上次提出的问题,本王然后再告诉大师是否同意大师的请求”。
上次在新城的时候,巧光想修建佛像的时候,李烨就问巧光,佛家在大唐修建这么多美轮美奂的寺庙做什么,要知道佛家是需要供养的,谁来供养这么多的和尚。李烨拿出三次灭佛的事情来告诉巧光,一旦佛家的规模影响到自己的统治,结果就是第四次灭佛的开始,让巧光想想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李烨绝对不是在恐吓巧光,越是‘乱’世越是有大批的百姓寄生于佛家,李烨在平卢藩镇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个苗头,所以才会跟巧光说这番话。
“郡王殿下,上次说的事情,贫僧已经跟一些寺庙商量过了,愿意接受郡王殿下提出的建议,这次贫僧就是准备跟郡王殿下商量这件事情,还请郡王殿下能划定一个界线便于执行。”
巧光很鬼,让李烨给佛家制订底线,这不是为难李烨吗?天下寺庙浩如烟海,李烨定下的规矩也只能在自己统治范围内执行,管不到其他的地方,李烨要真是定出了规矩,佛家马上就可以到处宣扬,李烨这是在弘扬佛法,天知道佛家会不会扯虎皮拉大旗。
话又说回来,这件事情还不能不做,李烨现在需要佛家的支持,这有点像武则天当时推崇佛教的感觉,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在百姓中有很深的影响,不是李烨能左右的,所以李烨只能利用和限制,但是却不可能消灭。
“既然如此,本王和敬长史商量一下这件事情,只要佛家愿意接受辽东半岛的管理,本王原则上不会阻止佛教在辽东半岛上传播。不过大师因为知道本王的想法,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佛教的影响应该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凡事犹过之而无不及,一旦佛家影响到辽东半岛的发展之后,后果必然堪忧。”
李烨本想告诉巧光,佛家只是百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道家也是一样,百姓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佛家却在消耗大量的财富,说难听点佛家就是这个社会的寄生虫。人既要能吃饱饭,又要有‘精’神生活,这两点都是人‘性’的本能,就像人不可能没有思维一样。压制百姓的思维,用愚昧、礼教和欺骗‘蒙’蔽百姓,最后真正受‘蒙’蔽的可能是自己,后世一直在宣扬开启百姓的民智,就是想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拿一份光和热。
封建社会在思想上属于‘精’英教育,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明辨是非,大部分人都是懵懵懂懂过日子,这种结果虽然便于统治者的管理,但是也同样埋下了祸根。愚昧和野蛮、无知是相互相成的,一旦社会失去了控制,结果只会是暴力反抗和镇压流血,不可能有什么和平对话、政治协商,所以朝代的更迭自然不可避免。
巧光很了解李烨,自己通过观察明锐的察觉到,李烨对儒释道三家的看法是支持又排斥,按照李烨自己的话说,佛教宣扬的来生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道家宣扬的长生更是‘蒙’蔽世人的毒‘药’,儒家奉行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就是扯蛋。
李烨支持佛教的善缘、众生平等与人为善的思想,弘扬道家的治国无为理念,提倡儒家的仁义道德修身养‘性’,不排斥也不完全接受,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原则。巧光还专‘门’研究过李烨编写的教科书,发现李烨竟然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这些教科书中,巧光发现了兵家、儒家、墨家、道家和‘阴’阳家等等思想,真不知道李烨脑子里在想什么。
用李烨自己的话解释,就是取众家之长、补己家之短,世间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为什么要吊在一棵树上。平时做事就要学佛家为人处事,广结善缘积善积德,做人就要学儒家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远,治国要奉行道家的无为不扰民与民休养生息,不要没事瞎折腾,打仗当然就要使用兵家的思想,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话见鬼去吧,巧光不明白还有那些东西是李烨不想学的。
………………………………
第911章 又见罗隐(一)
李烨原则上同意了巧光的请求,但是在李烨拿出对佛教的管理条例之前,李烨还是准备继续执行对佛教的压制政策,无他现在辽东半岛不能在佛教身上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只有等到辽东半岛发展起来以后,李烨才会慢慢的放开对佛教的控制。
巧光为了让李烨支持自己在寿山修建寺庙、开凿石窟,婉转的告诉李烨,准备雕刻的佛像相貌会跟李烨的相貌非常相似,龙‘门’奉先寺的毗卢遮那佛像就被后世认为是武则天的化身:“面相圆润,细眉大眼……”,巧光准备给李烨塑像也就没用什么好奇怪的。
李烨不知可否的笑了笑,巧光的示好对于李烨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增强李烨的统治力和影响却有莫大的帮助,所以李烨笑而不答。
男人最煎熬的时候就是陪‘女’人逛街了,虽然李烨只是坐在茶楼里等,也感到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前世李烨到超市中购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在‘门’口已经想好需要购买那些东西,进了超市后直奔主题,从来不会没事在超市中瞎逛游。
李烨真的不清楚‘女’人在商铺中能有什么好逛的,喜欢就买下,挑来拣去的做什么,这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李烨在茶楼中跟着巧光磨牙,巧光好像没有离开的意思,这时候李烨多想自己‘女’人出现给自己解围啊!
两人在一起自然不可能谈论佛学,诗词歌赋绘画李烨也是一窍不通,除了能抄袭几首后人的诗词外,李烨连打油诗都做不出来,自然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
巧光一生阅人无数要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就不是神棍了,李烨说话从来很少引经据典,用的也是大白话,从李烨的身世来看,巧光便知道李烨从小没有进行什么系统的儒家教育,按照李烨自己的话说,是自学成才取众家之长,其实就是杂学,不过李烨自己称之为实学。
不过巧光很佩服李烨的见识,只要是事情李烨总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虽然很多的观点匪夷所思,巧光也很难接受,但是巧光还是认为李烨说的有些道理。
两人从儒释道谈到天文地理,从风土人情谈到异国风光,不知不觉中两人就谈到了天象的问题上。
“贫僧观紫薇星黯淡,而东方亢金龙星明亮异常不知何故”
忽悠,后世谁不知道这些星辰根本就不代表什么,古人把这些飘渺不定的东西说的神乎其神的,不过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真实的目的罢了。什么紫薇星黯淡,是人都知道现在大唐风雨‘欲’来山满楼,唐朝廷之所以没有覆灭,不过就是因为第一个人没有跳出来罢了,李烨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跳出来。
“本王观紫薇星依然明亮,而臣子之星却很黯淡不知为何。”
李烨不说帝王星怎么样,而是说臣子之星,言下之意巧光自然知晓,朝中‘乱’臣当道、宦官‘弄’权能好的了吗。巧光想把天象引到李烨身上,可是李烨偏偏不上当,唐帝国是怎么好取代的吗?就算到了宋代,想取代宋朝正朔也很难,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红巾军的起义。
巧光没事就试探李烨几句,李烨都习以为常了,说到贯休画的罗汉栩栩如生,李烨便向巧光讨要贯休的几幅罗汉图,准备送给自己的母亲放在家中诵经念佛。
李烨和巧光说着话,看见‘女’眷从一间珠宝店中走出来,身后的婢‘女’手中拎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的往马车方向走去,李烨起身与巧光告辞返回王府。
一连几天,李烨都陪着‘女’眷东游西逛,郊游狩猎、看戏听书、海边垂钓好不自在,一付逍遥自在乐此不疲的样子。
一天,李烨刚回王府,就看见程菁菁正在书房中等着自己,公羊菲瑶跟程菁菁关系很好,李烨没有回来,程菁菁便与公羊菲瑶谈论诗词,一付闺蜜兴奋溢于言表的样子。
“咳……,菁菁,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程菁菁的脸‘色’已经好了许多,现在整天围着一帮文人在整理诗词、文稿,经常奔‘波’于王府和图书馆之间,沉‘迷’于诗词歌赋之中身体和心情自然好了许多。只要程菁菁开心,李烨根本就不管程菁菁做什么,程菁菁经常是早出晚归,就连自己邀请程菁菁出去游玩都没有答应,现在跑到自己的书房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处理。
“夫君,罗先生来大连城了。”
“罗先生,你说的是什么人”,姓罗的人太多了,李烨一时没有想起来程菁菁口中的罗先生是谁。
“就是夫君经常提到了大才子罗隐,今天早上刚到的大连城,现在就在图书馆中。”
罗隐,唐末著名的诗人,怀才不遇脾气高傲倔强,李烨怎么会把这个人忘记呢?当年在长安一别,李烨曾经邀请罗隐到新城一聚,时隔多年却一直没有看见罗隐,没有想到罗隐竟然自己跑到大连城了。
李烨很奇怪,这样一个怪人怎么跑到大连城来了,难道自己的王八之气爆发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娘子,罗先生怎么来大连城了”。
程菁菁一脸兴奋,现在程菁菁也是罗隐的粉丝,而且还是走火入魔的那种,“夫君难道忘记了,你不是让天下文人收集唐朝之前的诗词吗?罗先生路过兖州时,本准备前往魏博拜访节度使罗绍威,听说此事便来到大连城,准备把自己收藏的诗词全部捐出来,夫君,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喜事”。
没有想到自己的邀请,还抵不上诗词的‘诱’‘惑’,看来罗隐这次并不是冲着自己而来,估计也没用想投靠自己的意思,不然也不会先去图书馆而不来找自己。李烨有些失落道:“娘子,罗先生可说他这次来大连城,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程菁菁从桌子上拿起一手卷道:“这是罗先生写的《馋书》五卷,希望能在大连城发表”。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或者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手卷在唐中期非常流行,到了宋代以后因为使用书写不便就渐渐的废弃了。
“……,苟祭祀不时则饥馑作,报应不至则疾病生。是鬼神用天地之权也,而风雨雪霜为牛羊之本矣。复何岁时为,复何人民为,是以大道不旁出,惧其‘弄’也。大政不问下,惧其偷也。夫‘欲’何言。……”
李烨暗暗的摇了摇头,“谗书虽胜一名休”,这样的书能在大唐发表才是怪事呢?也难怪罗隐一生难以为官,这不是被统治阶级所厌恶吗?“罗先生是说,要将这本《馋书》在辽东半岛发行”。
“是的,这本书在大唐没有人敢发行,罗先生想知道辽东半岛敢不敢发行这本书”,程菁菁眼巴巴的看着李烨,自己当然知道这本书都写些什么,不过自己的丈夫好像从来都没有惧怕过什么,这本书自然不会担心害怕。
“不错,这本书可以在辽东半岛发行,而且某还会把这本书作为官吏的专‘门’读物,某想邀请罗先生来王府吃饭,娘子看罗先生会同意吗?”
一本书而已,行的正、做的端,难道还想限制天下的舆论,不让天下人说话,西周时期“国人暴动”就是做好的例证,广开言路不是嘴上说说的。不管是人还是一个君王,只要善于纳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不会犯什么大错,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把天下治理的不好。
不管别人的建议是对还是错,至少应该让人把话说完,对的就听,不对的可以不听,毕竟每一个人的理解不同,不可能指望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
程菁菁见李烨准备请罗隐到王府赴宴,心中当然高兴,“夫君,如此冒失的请罗先生赴宴,恐怕罗先生有事‘抽’不开身……”。
李烨明白程菁菁的有事说的是什么含义,罗隐的臭脾气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很少在人前说出什么好话来,自己一个番邦的王爷入不了罗隐的法眼,不然罗隐也不会到了辽东半岛不来拜见自己了。
“没有关系,某亲自去请罗先生赴宴。”
李烨这也算是礼贤下士了,自己已经是辽东半岛的土皇帝,能屈尊请罗隐已经是无上的礼遇了。
一行人乘着马车前往图书馆,路上程菁菁小声的说道:“夫君,这次罗先生从莱州路过的时候,莱州刺史刘民顺把‘女’儿刘娥也送到大连城,现在暂住在官驿之中”。
刘娥的事情,程菁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李烨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这是刘民顺在向李烨示好,李烨想了想道:“还是把刘娥‘交’给安娜安置吧,住在官驿中不好,这会让刘刺史误会的”。平卢藩镇的事情现在变得非常的敏感,李烨在这个时候不可能‘插’手平卢藩镇的事务,但是自己却不能不为以后打算。
………………………………
第912章 又见罗隐(二)
图书馆离王府只有四五条街,占地有几十亩,不过现在只有最面前的御览馆建成,藏书馆、档案馆和研究馆都还没有建成,建成后,这里将可以收藏各种经史典籍、考古文献百万件以上,可以完全超过唐朝廷弘文馆、崇贤馆、司经局、史馆、翰林学士院、集贤院等藏书的规模。
在唐代以前,除了官方藏书外,就是一些世家豪‘门’喜欢收藏书籍,但是一般对不对外传阅,能进入‘私’人的藏书楼,绝对是一种优待和礼遇。
不过在辽东半岛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李烨在辽东半岛准备修建了十几座这样的图书馆,都是完全对外免费开放使用的,任何辽东半岛百姓都可以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以后还可以借回家阅读。
图书馆现在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藏书量的问题,要知道古代书籍可不是印刷出来,大部分都是专‘门’人进行誊抄出来的,一本书往往不会超过上千本,有时还是孤本,这让图书馆的藏书如何能大量的增加。
辽东半岛和新城的印刷业已经相当的发达了,只要有书稿,用不了三四天的时间,一本‘精’美的线装活字印刷书就可以满天飞,可问题是好书一本难求,敝屣自珍这已经是文人的恶习了。
唐朝廷虽然不喜欢罗隐,但是罗隐名声却远播大江南北,不管是沽名钓誉之辈,还是诚心结‘交’,罗隐到什么地方都会引起轰动,不管是不是想重要罗隐,至少场面上的礼节不缺。
当李烨和程菁菁走进图书馆时,正看见罗隐拿着一本书坐在长条书桌前细细的品读,样子十分专注,旁边还有一叠白纸好像在誊抄着书上的内容:“罗先生,如果喜欢这里的书,本王可以送你一些”。为了增加图书馆的藏书,李烨派出大批的学生赶赴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