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南宋同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点出二十贯的会子,卷成一团,隔着人群头上,丢到那个平的区域里。
众人叹了一声他的身高胳膊长,或者是人傻钱多后,所有人注意力都放到了那倒到羊毛毡上的一堆铜钱。
那铜钱怕是用的次数多了,一枚枚早都磨的光亮,露出黄色光泽。
他二十贯的赌注可不少,在这里面算是第二大的赌注了,比第三、第四家都多。
那个荷官用小板一一连续拔出四枚来,参赌人员乱叫一气自己下注的数字。
吴大鹏暗中也看得仔细,这里面绝无手脚。
结果出来了,是剩三枚。
庄家赔了第三家,杀了其它三家,这一注赢利颇丰,那个赌场里管拾钱的伙记,用小木板条把赌注都收好。
输了,但是吴大鹏毫不在意,笑了笑想,呵呵,一定范围内还真有规律一说呢。
吴大鹏又加倍投平,又输,再加倍投平,又输!
吴大鹏这种加倍的投注方法,没有哪一个宋人赌徒敢跟他的!反而是押其他数字的人,不时有斩获。
他的赌法让一部分宋人赌徒很欢乐。
怪了,吴大鹏好奇起来。他忽然降低了数目后,结果赢了。
这里面是有鬼啊,要不然能这样明显?
他盯着那个荷官的动作,说实话一点也没有看出端倪。
但是又不像,赌场不是慢慢引人上钩吗?!
他最后又投了一笔重注,吓得旁边的宋人赌徒不仅没有敢跟他投,竟然还给他让出了台前最好的位置。
但是结果又输了!
我靠,这就是运气了,吴大鹏感觉没有意思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概率,不适合倍投,自己是真的没有当一回事情,不玩了。
吴大鹏走出人群,看看另两个哥俩赌运。
他们却正是手旺,一连十几把中,赢的概率很高。
他们对面的宋人赌徒输得直冒汗,宋子强乐得哈哈笑。
但是这哥两个只是和人对赌,看那赌注玩的也不大。
吴大鹏知道他们两个本来就是不喜欢赌博的人,这次也是保护自己来的,但是现在看来根本用不到了。
这时候,只见里间屋的布帘一挑,出来了一条一米七零左右的大汉。
这人穿着锦缎暗花直裰,扎着朝天巾,脚穿快靴,身材魁梧,倒有些四方形样子了。
他的胡子虽然经过修饰,但还是扎扎着,相貌不善良,一看也像是一个从良的山贼。
吴大鹏却莫名的对这个人有好感,他感觉这是一个真正混黑社会的人,是个干一行像一行的人。
胡镇南胡大郎冲着吴大鹏略施一礼,道:“某是这家柜坊的主家,莫非客官身上不方便了?可以在柜上取钱……利息不高。”
吴大鹏勉强听懂了这个胡大郎的口音,他笑着摇头道:“我改日再来!”
吴大鹏微微一笑,这还想给我放高利贷呢。
胡大郎说:“摊钱只是街头把戏,当入不得客官法眼,莫不如玩一玩昭和牌……一千贯一局来叫牌如何?”
说完他目光炯炯地盯着吴大鹏。
吴大鹏心道,妈蛋的,这是缠缠上我们了。
他笑着说:“家中正在修缮房屋,一两个月之后吧,到时候我们来一个以赌会友……”
三个人回到邸店后,宋子强对胡大郎柜坊有所称道,认为他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他这是赢了钱。
但是,他又不得不对这个冥币一样的会子不屑一顾。
他们暂时没有开始进货,但是事先把这个临安县城的三市六街看了一个遍。
到时候到哪里可以购买何物,心里已经有数了。
他们第一想要的大宋官窑瓷器产品确实在现在是个难题。
后世把大宋官窑分为旧官和新官。
旧官是指北宋官窑。
据说说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缺陷,引入汝瓷及开封东窑等窑口窑系的制作精华,在东京汴梁,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新官是指南宋官窑。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府时,为了满足宫廷饮食、祭祀和陈设等方面用瓷的需要,“袭故京遗制”,置窑设厂,建设官家瓷窑,专门生产宫廷用瓷,这就是所谓的“官窑”即“南宋官窑”。
它是专为适应宫廷特殊需要,以生产宫廷御用瓷器为主的,并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
由于其特殊的陶政体制,决定了这类制品的使用对象只能是皇室及宫廷御用,“臣庶不得用”。
使用对象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产品的特殊性。
它要求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而不惜工本,每件作品须经七十二道工序方能完成,产品的器形设计严格按照宫廷“内府制样”要求。南宋官窑的窑场分设在南宋皇城禁地,由宫廷派专人掌管窑务,皇家宫廷画院制样,选民间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宫廷委派督陶官监窑督烧“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生产的产品全部归皇家宫廷独享,烧废之器就地打碎堆埋,绝无从窑场流入民间的可能。
所以,六个人把临安县城里的铺子走个遍,甚至暗中打听,也没有可能弄到官窑瓷器。
看来以后还是要到临安府去想办法。
宋子强恨恨地说:“妈蛋的,这帮子人,非得全死了,才能把好东西拿出来和别人分享。”
吴大鹏说道:“这个先不急,这是个瓷器时代,要是有心我们早晚能淘到好货,慢慢来。”
他们六个人谁也没有玩过瓷器,但是也知道宋代五大名窑,什么宋官窑、定窑、汝窑、钧窑和哥窑等。
至于说它们之间的大概区别,他们也差不多能弄懂。这就够了,他们没有去深入钻研这东西,这个时代,他们不怕买到假货。
想想吧,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价折合人民币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创造了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
关键是,他们回到那面的时空后,还不想这样招人眼目,所以他们会挑一些二等精品带过去,这才是正道。
也就是十余天吧,他们的老窝修好了。
六个人结算了房钱,雇佣了几个脚夫,帮着他们搬家。
有两个脚夫对他们的独轮车大感兴趣,推起来甚是轻快。
宋子强笑着说:“莫急,等我开一家车行,你就能买到了,甚至还可以用来拉人。黄包车,你懂不?不懂啊,你别急,你会明白的。”
研究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民族的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去轮化”的特点,基本从两轮马车,到独轮车,再到人力轿子。
宋子强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看到了人力轿子颇为流行后,才有了个这想法,这还只是临安县城,要是到了临安府,他们可以做大生意呢。
等他们落下脚来,将来去临安府发展,那也是比较有趣的事情。
他们一行人一路说说笑笑,去到了他们在溪外村的别墅。
房顶上的草顶换了新草,当然也重新铺盖了顶泥。
那墙面内外的裂缝都修补了,屋内也细细刮了一屋白灰。
院子西南角的水井也重新淘了,原先的井轱辘还算好用。
他们定制的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也都送来了,把几个屋子里都置办好了。
安静和张国安两口子一起忙着最后的清理卫生时,其他四个人也没有放那些脚夫回去,而是让他们帮着把院子里的野草拔了,最后平整一下,又给他再加了点工钱。
四个人闲着无事,在院子里开始吸烟了。
大宋的秋天和那么世界的秋天没有啥区别,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
吴大鹏说:“过一阵子,让人把院墙围起来,都是一水的竹篱笆,看着不舒服。”
宋子强说:“什么过一阵子,明天我就让他们开工了,整个二米五的围墙!”
………………………………
第二十一章 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一
一切都告一段落后,这一天晚上,他们把在大宋的家收拾好了,门窗插的死死的,香甜地睡了一觉。
醒来后,他们在大宋的生活就算正式开始了。
这里没有派出所之类的机构,不需要暂住证,也不用担心朝阳区群众举报。
他们在这里的居住的时间还远远不足三个月,也没有人找他们交各种税。
这个地方上的里正是他们租房赁约的见证人,他看上去也不像是个多事的人。
吴大鹏私下呈塞给了他三贯会子,客气地说,那些我们不理解的各种与邻居的什么礼节,你看着办!
这天底下还有用钱解决不了的礼节吗?
果然没有,那个里正乐呵呵地说,这些钱钞,太多了……
拜访一下邻居,说明自己已经租房了,一份份小礼仪就够用了,不准备也没有怪罪的。
吴大鹏摆摆手表示,不要在意,咱是有钱人……
这些都是小事一桩,他们要开始进行自己的工作了,这才是大事。
按照计划,他们这次的走私物品要分成三大类。
瓷器,书和画,工艺品或是各种宝石玉石的石料,力求它们精致些,力求年代久远些,力求大一些。
同时,他们把这份工作也交待给了牙郎,让他也去四处收集一下古货,然后看货给钱。
这个牙郎现在看上去人不错,整个临安县城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用起来顺手,人家的名子也气派,叫马云。
吴大鹏非常真诚地跟他说了,在那遥远的殷地安大城,古货比新货好卖,就这样,不多解释。
吴大鹏和宋子强负责瓷器这个问题。
这样不需要他们与宋人有多少沟通,见好了,就赶紧买下。
至于如何挑选这个时空的瓷器,吴大鹏决定把后世买瓷器的手法用上就可以了。
瓷器行,在南宋市场上是一个大的行业,店铺很多。但是真正把它当成艺术品的店铺就少了些,整个临安县城也就是两三家,多卖些摆件。
吴大鹏两个人先找了一家看上去装修好一些,店铺大一点的。
他对着店伙记说:“我不要你们新上的瓷器,店里有没有时间久一些的摆件,越久越好,要有艺术感的。”
那店伙记说:“客官不若先看看店里的货色,我等也好知道客官的喜好……”
吴大鹏说:“无他,你们存的时间越久越好,最好是库里的积年老货……”
那店伙计表示听明白了,他遇到喜欢专买积押货的人,可能为了省钱。
店铺后面的仓库里有的是存货。
这时候有个掌柜出来了。
他先是被这两个客官的身高吓了一跳,然后又被他们的要求雷了一下。
那个掌柜说:“小店从业瓷器百年,古货还是有一些的……若是客官喜欢,我等在乡下还有一个仓行,稍稍等一下,我可以着人去取……”
吴大鹏就喜欢说话慢一点的,他连忙点头认可,并伸出了手指,做了一个“k”的手势。
那个掌柜的看见吴大鹏那粗壮的手指竖起,也知道他是表达喜欢的意思,海外商人嘛,自是与我等不同,便淡淡地一笑,不再说话。
店伙计陆续捧出了几件摆件,也许是放在仓库里多年没有动过了,不少地方竟然有灰尘。
一个店伙计上前飞快地擦抹着。
宋子强小声对吴大鹏说:“这些瓷器不太白啊……”
“别瞎说!这个时候只有定窑和德化窑是白瓷吧……”
“不白的也值钱吗?”
“强子,你闭嘴,别叫他们笑话……”
相比宋子强,吴大鹏当然是行家里手了。
这个宋瓷五大窑啊,吴大鹏看了无数照片了,心里有数。
那个掌柜已经被吴大鹏挑选瓷器的手法震住了。
只见他拿起那哥窑所出的米分青大小格纹春兰图八瓣式花觚,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
他在那里看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又看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
最后才看画面有无损缺,甚至把那花觚重新摆在台面上晃晃,看看底部是否平整。
当吴大鹏伸出一根粗壮的手指轻轻弹叩瓷器时,那个掌柜的已经完全失望了,这个海外客商哪里是真心喜爱瓷器之人?!他这是妇人挑碗呢……
这件米分青大小格纹春兰图八瓣式花觚一直是他比较喜欢的摆件,无论是它的形态,还是那上面的图案都是精品了。
特别出人意料的是,那幅春兰图中有一丝极淡的蓝色釉变,使得图中米分色春兰有了一种难言的气韵。
那种端庄淡雅的味道非常人能体味出。
只是它出窑时略有形变,算是不足之处了。
当年他陪同爹爹去龙泉进货时,一眼便看中了此种花觚,一共四件,三年中卖出了三件,只剩下这一件了。
后来只好把它存放到仓库里了……刚才听闻有人专要仓库里的货色,他还以为遇到了又能做生意,又能交流的客商,难得还听说他还是个海外来客。
如今一看,与其他买者没有不同,而且更是粗俗。
那个掌柜的见吴大鹏正认真地听自己叩击瓷器的声音,他吩咐伙记好生招待后,便转身离开。
吴大鹏哪里关心他走不走?等打包讲价时再说了。
他听到那声音清脆、悦耳,这说明这个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
如果它的声音喑哑,就可断定它的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吴大鹏当然很会挑了。
他注意到有一个瓷枕,是一个小女孩子的造型,这个是白瓷的。
他回想起好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造型,是哪一张照片呢?他一时想不起来了。
这个不急,回去对着笔记本里的图片查呗。
吴大鹏又挑了挑其它的瓷器,特别是那些配套的造型。
他打开那菊瓣式青釉子母瓷盒,比较了一下各配件吻合度,看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
尤其是这样成套的青釉件,因为这个青釉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同是青釉瓷件,它的这个颜色有深有浅,若是各件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还好吧,虽然非常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差异来,但是还算可以。
吴大鹏一口气挑中了数十件,然后仍然大气地说:“暂时就这些了,过来天我还来,你们不是说乡下还有仓库嘛?!都拿出来让我挑选……算账吧,可以便宜许多吧?”
最后算账时,还是不便宜……这个时空,瓷器不是便宜货,陶器才是,所以普通人家用陶器才是常态。
特别是瓷器工艺品。比如那个米分青大小格纹春兰图八瓣式花觚,竟然算到八百贯钱,不是会子而是铜子!会子则是八千贯钱,这是真是作死!
就连菊瓣式青釉子母瓷盒,也要一百贯会子……明明就是只能装下两斤糖块的水平。
剩下的都不便宜……
吴大鹏这面只能启动了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计划,特别是他们竟然还收到了据说是北宋官窑的产品,那是南下时散落民间,带到这里的……
当时,吴大鹏像是听电视直售节目一样听着那个牙郎马云讲了半天的故事。
在吴大鹏看来,其实只是一件吃饺子时蘸着蒜汁的小件货色,好吧,人家叫笔洗……
“你确定这是官窑?”
吴大鹏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实在没有能力确认真假。
那个牙郎马云拍着胸脯说:“某保证!”
吴大鹏不屑地说:“好像你懂瓷器似的,大宋以前在开封时,它的官窑在哪儿?”
“……”
算了,人家用心办事情,这个没有错,该多给一些会子,也还是要多给的。
负责书画和其它工艺品的人也是强烈要求启动第二批次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的计划。
大宋的物价不便宜,而且他们的书画和工艺品也不便宜!
王德发和万士达计划一是购买大宋时期的书籍,二是购买水墨画什么的。
一开始时,他们不想买书籍,但是他们看了拍卖报告后也动了心。
在一次拍卖中,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将整体拍卖,拍价几近两个亿。
想想吧,一本书差不多要四十万!
南宋这个时期才多少,几百文罢了,但是也不便宜,当然这只是对古人们来说的。
这两人去临安的书店里找旧书买,而且是成套的买。
甚至去打听有没有读书人卖书或者喜欢以旧换新的。
当这个责任也落实到那个牙郎马云身上时,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说:“某做牙郎有三十年了,从未闻有如此经商之事,就算是海外风俗怪异,也着实让人费解了!”
当时王德发认真而严肃地说:“告诉你实话吧,我们殷地安国的富人们都有病,他们需要把大宋的东西研碎了,泡烂了,比如这个瓷器、字画啊,然后送服下肚,这样病就好多了……”
“那不如随便选些……”
万士达也认真而严肃地说:“马云同志,你做事情要有责任心!我们真诚相告,你不可虚与委蛇……在研碎了,泡烂了之前,那些富人们是要认真查看的,你以为他们会随便就吃?!”
“……”
当然,他们知道要想让人家活干得好,这报酬是不能少的。他们完全是按做事的件数和完成的质量付费,只是多给,从不打折。
过去,他一天弄好了也就是几百文上下,自从遇到了他们,那是十几贯上下了,当然他们只是给会子。
牙郎马云对这些人感觉很奇怪,他们的外形不必说了,单单这个任何事情都能亲历而为,便是让人佩服。
他们全能识字不说,张口就能来长短句不说,他们还会砌墙!
………………………………
第二十二章 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二
牙郎马云亲眼见到过,那个叫宋子强的人,曾经嫌弃一个年轻的泥水匠砌得砖墙不直,又见那个年轻的泥水匠满脸不服气,他便跳上了跳板,亲自拿起泥刀,开始砌砖了!只见他泥刀上下翻飞,拌着黄砂泥,砌起青砖来竟然还是像模像样!
速度还挺快!
那些泥水匠到底是服了宋子强的水平,这个海外行商确实是有料。
宋子强当时一边抽烟,一边牛皮哄哄地说:“你们的工钱这样高,差不多都要比上官员了,手艺上也要对得起啊……”
宋子强不是胡说,在南宋时,一个知府年薪是四百贯左右,而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要达到六百贯!
那个年轻的泥水匠不服气了,说:“若是我等天天有活计可做,明面上工钱是超过了知县大人,但是岂能是这样比较?!再言之,哪个知县大人能是靠着俸禄过活?”
看着那个年轻的泥水匠的愤愤不平,宋子强高兴了,说:
“我靠,你是说大宋官员**?!来来,给我讲两件事听听,这个临安县令贪腐不?!”
泥水匠的头长呵斥了那个泥水匠几句,众人不再多言,只是闷头做活。
都没有人再去偷着看宋子强抽烟的样子了,感觉李子强在他们擅长的行业上打败他,让人心中不爽。
这一下子把宋子强弄得无趣了,他只好回到房间和吴大鹏一样摆弄瓷器。
他们眼下不太去买瓷器了,差不多攒了一屋子了,看看这数量,他们穿越回去时,还要再挑选一次,一下子带不过来。
他们带了一个小笔记本,这个省电,带了一个手摇充电器就够用了。
吴大鹏通过以前下好的资料库,很快就查到了那个孩儿枕的资料。
古人认为这个瓷枕能够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阅读字体很小的书籍,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者,甚至连皇宫中也“多用之”。
它始创于隋代,流行于唐、宋。
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绞胎纹花枕,以及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形枕。
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瓷枕为定窑最拿手的新作,有长形,有方形,有孩儿状,也有作狮子驮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态,胎釉工艺也有创新。
这件定窑孩儿瓷枕,就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大鹏摸着那女孩子版的瓷枕说:“故宫的那一件宜男,咱这一件宜女……好东西呢。”
宋子强说:“能卖多少钱?”
“几千万没有问题……”
宋子强当时就要醉了,这个生意硬是要得,生命啊,真的太有意义了!
吴大鹏等人放出了第二批货,这个主要是以货易货,他们再也不想要别人的现钱了,当然,换货时的差价,他们当然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