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南宋同行-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说,吕家商业的大掌柜如何能看不出这流求棉布的重要来?(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和吕家商行合作?
在吕家商行的大掌柜看来,那鲸鱼油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那流求棉布可是太有用处了。 章节更新最快
先前,吕氏军事集团给军士每年发放麻绢4匹和2匹的,约折合那面世界的52米和26米。
因为麻绢之类的不耐穿,必须每年都要发放。
后来,改为吉贝布,也就是棉布后,可以只发两匹了,若是换成流求棉布,一匹足以,而且,还可以按照两匹的军资上报,这省下的,可都是自己的了。
所以,他们必须要亲自去购买,因为他们可以出动战船。
只要说是水军演练,吕字的军旗一挂出来,哪个关卡敢拦住收税?!何人敢上战船上搜查?!
因此,吕家商行的大掌柜决定亲自去看看,便向吕家家主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请示了。
吕文德此时正是满心欢喜之时,那****的刘整再也不敢轻易出了水寨,全靠着岸边堡垒上的重型床弩和石炮防守,使吕文德的战船不敢轻易靠近。
当然,平章贾似道的指示他也要听从,不能轻启战端,也就不能逼之太甚。
吕文德现在与鄂州水军统制王万关系火热,双方就军备之事频频走动,差一点就结成了军事上的兄弟单位了,只不过大宋从来不喜欢军队的将领有私交过密的现象,两个人还要是避讳一些的。
吕文德安排的这个老掌柜。那是有年头了,从自己售卖木炭开始。就跟着自己,虽然年纪比自己还大,但是,却一直忠心耿耿,处处为吕家考虑,所以他的建议。吕文德都是听从的。
吕文德关切地说:“此去三千余里水路………………不知道身体能抗住风浪的颠簸否?不如让一个小的去吧!”
吕家商行的大掌柜名子叫梁信。他笑着说:“我先前就听闻过,那里的货物极为好卖,而且似乎更加适合我吕家………………那鲸鱼肉干、流求粉丝之物,听说竟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腐坏!
还有那流求皮具和流求棉布………………海盐倒是其次了,而他们只不过要好铁、棉花还有寒水石之物,不敢说遍地都是,但对我等来说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所以,主家,还是搞一次江海演练如何?”
吕文德不在意地说:“也好。顺便给平章送些物件,他的生日也快到了,这样,你就一起去办了吧。”
吕家商行做事。那是非常便利的,短短几日,二十条两千料的沙船和需要的货物就备好了,随着郭子仁的海船,顺着长江一路而下。
郭子仁用心记了一下,从鄂州城到长江口,他们用了仅仅四天。而上行时,却足足用了一个月!
他已经离开流求岛两个多月了,心里很是想念同伴们。
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二十条两千料沙船上的货物太多,会让流求岛换不过来………………弄不好主家又拿出什么怪物件,而且又非常有用,让商人不得不拿更多的货物来换。
吕家商行的大掌柜梁信,已经五十多岁,不仅经历多,而且身子骨还结实,经过那海峡后,不几日便到了流求岛。
这一路上,果然像那个少年郎先前所言,根本没有海盗,来往的商船还不少呢。
那个少年郎说是他的家主派出队员到处打海盗,才使这里一片安宁,但是在梁信看来,是这船上挂着的水军大旗才会让海盗们望而退却!
他们沿着流求岛的西海岸一路南下,几日间便来到了八道河地区。
这一路上,那个梁信万般感叹这流求大岛的美丽景色,实在是与长江两岸大有不同,实在可惜,人烟过于稀少了。
当到了所谓的八道河地区时,情景马上不同,他看到那海边上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水面,再往上看去,有二十几架大风车在不停地向上面的水面车海水,那再上面便是第三处水面,那里有上千人似乎正在用木推子在推着白花花的海盐!
一堆又一堆的,真的是白花花的海盐啊!
梁信手搭凉棚,在阳光下看的仔细,难怪他们可以把海盐卖的这样便宜,原来还真不是为了搞垮四川之地的井盐!
这个到时换点,可以充当压舱物了。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水面最上面,是一排一排的房子,只是不明白为何要建成那样高的烟筒,难道是铁匠铺子?
不像,有冒黑烟的,有冒白烟的。
再航行一会儿,就来到了八道河河口了,梁信不由得不吃了一惊,这里的码头不小啊,虽然比不上鄂州城的码头,但是远比寻常的县城大了。
那码头上也是停靠了百十条大海船,码头上各种奇怪的物件伸着长胳膊在摆来摆去,竟然还能吊运着货物!
那奇怪的物件后面还有劳力在扯来扯去,它就不停地转动,他们船上的人都看直眼了………………
郭子仁这时那里管他们的奇怪,他站在自己的船头,冲着那河口堡垒上的观察哨伸直了胳膊做着各种动作,
这是伙伴们自己内部设计的,其实主要是张德培总是不停地比划给大家看,慢慢地,大家都熟识了。
郭子仁勉强能看到观察哨上有人,阳光下还有闪光出现,他知道,定是张德培在拿着望远镜看他。
张国安主家正式成立了侦察与通信一体的小队,便让张德培当了小队长,而且还赠送了他一个望远镜!
他从此便当成了宝贝,别人把玩一下都不给。
在观察哨上,张德培快乐地放下望远镜,快乐地对着自己的队员说:“快去通报主家,郭子仁回来了,而且全都带着好铁和棉花还有寒水石,加一起有上千吨了,快去!”
然后,他又观察起那些正在靠上码头的人了。
呵呵,他喜欢这样远远的高高的看别人的动作,这让他有一种优越感。
他看到那些人和别人一样对那码头的地面也是很奇怪的样子,也有人同样蹲在地上摸来摸去。
前文说过,当他们有能力开挖火山灰时,便用一定的石灰和石膏配制成火山灰水泥………………这是一种特别适用在潮湿环境下的水泥品种,与罗马式水泥一样,当它们完成硬化后,越潮湿越坚固。
这样,水泥的量产一下子激增了。
那些停工待料的建筑飞快地开始兴建起来,原先的竹木结构的房子都只用来接纳新来的劳力了。
而且,张国安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先发明出水泥来的原因,以至于到了19世纪还用三合土加糯米汁的方法来粘合。
原因很简单,不靠近火山。(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章 强强联手好处多
八道河地区现在一直把金属和棉花当成最重要的物资,对它们的看重程度,远远超过了钱钞。
所以,当郭子仁带回来了上千吨的此类物资时,大家都乐坏了。
面对同伴们的真心佩服,郭子仁反倒是不好意思了,他嘿嘿笑着不多说什么,只是说,一切跟着主家学就行了。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得到了张国安岛主的热情招待。
张国安岛主非常看中鄂州城、襄阳城两地的发展前途,在后世,那里便是有名的江汉平原啊。
在那面的世界,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
平原各地利于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栽种,而且还适合油料作物。
张国安岛主在家里的饭厅里举办了洗尘宴会,盛情款待了梁信一行人。
在酒桌上,两人畅谈了两个地区发展现状,就未来可以开展的商业合作做了美好的畅想。
张国安岛主指出,流求岛的发展瓶颈是缺少钢铁等金属资源,另外,人力也是限制流求岛发展的一个困难之处,如果双方展开精诚合作的话,会在经济发展上形成强烈的互补性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指出,大宋百姓需要流求岛的鲸鱼油和流求棉布,希望流求岛加大两者的产出,同时,对流求的生活方式表达了真诚的欣赏与认可,同时要求立刻与流求岛展开互惠的商业往来
最后,双方在钢铁、农业、商业以及人力上签署了一系列公平公正的合同。
宴会结束后,在张国安岛主的带领下,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一行人参观了流求岛上的工业、农业、商业和渔业等产业。
现在罗马式水泥和火山灰式水泥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正进入了两旺时期。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认真看了他们加工竹筋式水泥构件的过程后,马上就说道:“何不用铁筋想必会更结实”
张国安岛主乐了。谁说古人笨他还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呢
他说:“成本用竹筋节约成本,而且肯定比城砖结实”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当时就陷入了沉思,若是用此物来加固城池或是修建城堡,那可真是固若金汤了。
他又观察了一下这两样物件的烧制过程。感觉不到有多难。
现在,这里的几家私人水泥洞窑都扩大了自己的产业,一方面把产品售卖给张国安,另一方面自己囤货,已求不久后成批量运到大宋贩卖。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参观了他们囤货的仓库。看到那里有上千木桶的水泥后,淡淡地说:“全都卖我吕家吧,以后也是如此开价的事情和我手下人谈。”
随后,他对张国安岛主说:“不知我那里可否能建起这样的洞窑”
这个可真不行,因为张国安岛主不知道他们那里哪有天然泥灰岩,火山灰可能更没有了。
他说:“这个就如同白灰一样,不是随便哪种石头都能烧制成能够烧水泥的石头目前只能在这里找到。”
确实是这样,张国安在山区里又发现了一处大型天然泥灰岩,正在不断地爆破开掘,从上游用船运来。也在矿区直接建水泥洞窑。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马上说:“原来如此,那么我吕家在这里也建十几个洞窑如何”
好吧,张国安岛主只能说服了,你们真是人多啊,自己拼了这样久才建了五个,这家伙一张口就是十几个。
天然泥灰岩属于粘土向石灰岩过渡的一种岩石,硬度要小很多,就这样也需要很多人手来加工破碎,张国安还正在想着弄成水力式破碎呢。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说:“劳力从来不是问题,那些厢兵。还有俘虏要多少都有我见你这里竟然用上了黑鬼,想必是缺少人手,无妨的,到时候。我可以借你一些”
这个时空,人都是可以买的,更不用说借人了张国安马上表示感谢
人手越多越好
现在他深刻地明白了,厢兵是可以弄到的,没必要等着老贾同志安排
他打定了主意,等一会儿就给老贾写信。再要上一万厢兵,而且自己送来
那些煎盐户他们都能主动送来,厢兵也应该,我这是帮你提高就业率啊
大宋政府是一个正常的政府,没有因为什么要是不卖他盐,或是会提价怎么办之类的怪想法,他们反而高兴现在盐价便宜,而且,由于只经过大宋市舶司一家经营,有利于控制不说,盐税数额方面明显比原先通过诸家煎盐场征公盐时的数额高,只是丢了精盐项目,还有后来出现的价钱更高的竹盐这些收入都入了大宋官家的内藏库。
不少人正在惦记着这个呢。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对八道河的三家盐场认真考察了一番,更加明白了水泥的另一个作用,原来如此,以水泥为池,绝不会与泥砂混同,而且不会渗水,如此才会造成盐田。
他对着张国安岛主一拱手说:“老夫想在这里也办上一家盐场,不过岛主且放心,我吕家绝不会与大家争盐市,至少可以任由大家自行贩卖”
张国安岛主笑了,对自己来说,海盐的用处,绝不会是只是食用,再说了,这点产量,还不足以完全挤垮了大宋所有的煎盐场。
他平和地说:“只要遵守这里的规定,可以随便建场,规模大小看自己的意愿了没事的。”
吕氏商行的大掌柜梁信看着张国安岛主的表情,知道他绝不是伪做,心里顿时大为佩服,这是一种何等的胸怀,经商之人,如何不明白独家占有的好处
这个年轻人目光远大啊
他说:“张国安岛主,我吕氏商行不是占人家便宜之人这里需要的好铁,我家全包了”
张国安岛主乐了,这样的交易是他喜欢的。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腐败的大宋
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对八道河的农业也大感兴趣。
此时正是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他们在张国安岛主的带领下走在各个田间地头,四处看着。
大宋官家赵禥公开推广祥瑞神种,张国安岛主则在私下里售卖。
一种粮食作物的推广速度和范围主要由利益决定,但是大宋政府的主动行为有利于加快推广的进程,这就给张国安岛主的售卖行为提供了机会。
当然,主要是一些商人前来收购粮种,让他们挣了一笔钱钞。
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也知道那祥瑞神种的事情,所以对这个也非常感兴趣,张国安岛主非常痛快地答应他的要求。
可是他更想向他推广自己的棉种,和流求岛相比,江汉平原简直是种棉花的天堂,土质条件和水热条件极为合适……还有花生,也向他们售种。
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有些迟疑地问道:“几万亩棉田不算一回事情,但是越多越好,这是不是有些过多了,棉花多了也伤农啊……”
张国安岛主马上说:“放心,你有多少棉花我都可以收购,这个可以签一份保证合同……”
这是高氮棉,而且棉花在八道河的工业用途是十分巨大的,他没有想到的是所谓的赛璐珞玻璃窗竟然能大为流行……成为了巨商大商们的必备物品。
这都是需要棉花作为原料。
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笑了。说:“我岂能不信张岛主,用什么保证合同……只是没有想到这里竟然需要这样多的棉花。”
张国安岛主专门让半大小子封争给他们介绍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态度很认真……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说:“但请放心,我那里若是有棉花产出,定会送过来……”
张国安岛主自己在心里算了算时间,至少还有两年的时间,两季的产出可以顶上一阵子了。
他说:“只要保证了长江水道的安全……什么都有了。”
梁信呵呵笑了,马上就把先前与刘整的冲突讲了。现在已经连连烧毁他们多艘战船。吓得刘整不敢轻易出水寨……
噢,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张国安非常高兴,如果让他们有了水战的信心,这个做用就太大了。
他装作好奇的样子请梁信认真讲一下。
只要提到主家的战绩,梁信绝对是愿意详细说出来,这是吕氏军事集团的骄傲啊。
张国安认真地听着,心想他们这样的打法还是对路子的,当时还正在考虑,要不要把火炮技术也偷偷地泄露给他们。
能会铸造大钟。就会铸造青铜炮,自己的工匠们现在非常顺手,甚至琉球国的工匠都能跟着学会,所以大宋的工匠没有理由学不会。
这个时候。那个梁信越说越多,最后竟然说出龙虎之炮来了……说时还好一番夸张,什么地动山摇,弹如雨下之类的。
张国安又从侧面问了几句,明白这是人家自己真把火炮发展出来了,现在可能只是雏形,但是重要的是比鞑靼强盗集团早很多。而且他们还难得的有了保密意识。
张国安当然不知道吕文德是怎么想的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有利于大宋的战局……那么由此产生的变故又不得不让张国安重新考虑。
吕氏商行大掌柜梁信对这里的白酒异常感兴趣……但是这个可是专卖品。
他笑着说:“这可以算军用之物了,如何专卖?”
张国安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在襄阳和樊城地区就是土皇帝,一个军用之物,其它什么机构都无法监查他们。
张国安马上也答应了两家的合作,白酒也是一门极为高利润的货物,而且,他这里有数不清的椰子,甚至当土豆出产更多时,他的淀粉或是直接用地瓜来制酒都是轻而易举。
他们回航的时候也是满载而归。
古剑山拿着账本来汇报说:“主家,他们这次至少是三倍的利润……许多我等可以从事的行业都给他们了!”
张国安点头认同他的看法……但是,古剑山由于年纪的问题,他可能看不到大局。
他认真地说:“你好好想一想,如果能把一个大型的商行吸引来,这是一个好事;如果加上他们还是一个地区的主掌人员,更是一个好事了……他们可以调用的人员和物资,远远要比我们更有能力!
这就叫权力放大器……可以把有限的利益扩大到无限……”
张国安说的是事实,大宋并不禁止官员经商,这就让他们有了无穷的权力寻租空间。
大宋官员的工资可真不低,如果折算成大米,将是汉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
这还不算官员本人还有各种换季服装、绢、绵、禄米等“福利补贴”,官员家属还能按照等级获得衣服、粮食、茶叶、酒、炭,甚至是马料等种类繁多的“恩荫补贴”。
此外,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的,甚至有人为此不惜大肆贿赂吏部改年龄,以达到继续留任的目的。
所以,自宋神宗开始,朝廷开始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逼到年龄的官员退休:
一方面对年满70的官员不予考核和升迁;另一方面,对自愿退休的官员加官晋级,并对其子孙可以“荫补”,即给予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具体职务,甚至还优待其妻子。
但是,低薪肯定养不了廉,但是高薪也不一定能养廉。
此时南宋官员之间拉关系走后门,忙着站队,大行贿赂已经是常态了,而且还是公开化的行为。
老贾门下就至少有七个自己的产业,但是,这个时候大家还都这样。
连被喻为清官的冠准都是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那百姓口中的贪官蔡京、童贯等人又该当如何?
只怕会在“奢靡”前加一个“更”字。
他们军队之中从事“军倒”的将领也大把人在,当**成为一种常态化了的时候,大家只能都装着看不到,张国安也只能看不到,甚至要认可,还要和人家合作。
不**也没有办法做事。
现在随着官员子孙的繁衍,因“荫补”而增加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真宗时,宋朝官员的数量在1万人左右,仅仅过了40年,到了仁宗年间,官员人数翻了一倍还多,到了英宗时更是接近3万人。
一直到现在,大宋的官员已经到了5万人,不过对总量过亿的大宋来说,还能维持。(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双方合作的初步成果
当吕氏商行的二十艘沙船离开了流求岛时,八道河地区收割了第一批剑麻。 首发哦亲
张老实厂长高兴了,他认为可以出更好的船帆了,但是张国安没有同意。
张老实厂长已经尝到了棉麻混纺式船帆好处,又薄又轻又有韧性,远比麻布细密,更比棉布结实。
用它做船帆太合适了!
张国安实在受不了这个时空的船帆了,基本上都是干草叶子编织成的,又重又容易坏,倒也是有丝棉混纺的,但是太贵了,而且还是不结实。
当时,张老实厂长摸着流求帆布粗糙的表面,高兴地说:“自此后,我等船帆可以更大更轻了。”
张国安说:“其实它更适合百姓劳动时穿啊……”
“过于粗糙了吧……有些扎人。”
“穿两次洗两水就好了……当然,我们可以洗磨一下布料再制衣。”
其实还有好处是透气干爽。
棉麻的散热性能是羊毛的5倍,丝绸的19倍,所以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穿着亚麻服装可以使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穿着丝绸和棉面料服装低3…4摄氏度。
并且棉麻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重20%的水分,同时可迅速释放所吸收的水分,出再多的汗也能让你保持干爽。
这个不用说了,以后百姓会知道的。
张老实厂长当时马上补充说:“最为重要之处,省棉花……便宜得很……”
自此后,流求岛传出了一种水手布,比棉布还便宜,比麻布还好……一时间马上成了大宋军服指定的料子。
大宋各地模仿加工者众,但是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次剑麻的收获让张老实厂长更是期待。
张国安指挥着长手长脚的东非黑人们把剑麻的叶子切下来,破碎后,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