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南宋同行-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是自己对他们有用,可能理都不会理自己。
所以,他只关心自己的流求卫队在山东地区的收获,他们才是自己真正的依靠。
进入冬季以后,山东半岛的局势有所变化。
鲍威队长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一开始组织的试探性进攻会马上见成效。
他们的队伍靠近密州城时,这里的长官挂印而北窜,他的手下人竟然没有跟随他的,反而是“开门揖盗”,因为听说过,他们只杀鞑靼人
而且投降的人还有好处,还可以处在原位,他们不立长官,只管治安。
这样的舆论宣传还真不是他们有意为之,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这些,而是民间的传言让他们知道的。
这样的传言也许更可信。
到现在鞑靼强盗集团也没有什么后手应对手段,确实让原先跟随他们的人有些心思了,不如投了现在的海盗,就算以后有了万一,也可以算是自己被迫从敌。
鲍威队长把这种情况汇报给张国安岛主后,张国安岛主恍然想明白了投机二字,这样的人,他们只尊重权力的来源,他们永远不会是死忠,没有必要和他们为敌,只要做大做强自己,他们就是天然的盟友。
那么正好可以利用他们做一些管理底层业务的事情。
张国安岛主马上指示鲍威局长,说坚决不收任何税务,这是对新占城的基本要求,但是,利用起那些投降的底层人员,让他们去乡下指导种植,特别是经济作物。
鲍威队长接到了张国安岛主的命令后,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章 八道河建市
投机这个活儿干好了,就叫弃暗从明
鲍威队长趁着整个山东地区鞑靼势力几尽无存后,他来了个武装大游行,不求占领一城一池,而是专门搜集人员只要是健康的,能自行走路,他们都需要。
走吧,跟我们走吧,不要在鞑靼人手下当三等人。
结果真就跟着他们走了一大批,而且是大户人家走的多。
原因很简单,他们说了,等鞑靼人来了,他们就退走了那么鞑靼大军所需要的物资,又得在他们身上找齐了。
底层百姓也跟着他们走因为他们开出的工钱吓了老百姓们一跳,一个人干活儿就可以养家了
两个人一起干,也许会富起来。
走,当然跟他们走
听闻流求岛还会给房子,给牛,给地当然,这些都是先借的,以后可以慢慢还的
唯一不愿意跟他们走的,是一些中等人家,有几百亩田,有不大不小的商铺,他们认为自己离开了本乡本土就不可能活下去,什么事情忍一忍就过去了。
鲍威队长才不想下力气动员他们,他们的运输力现在已经饱和了。
他冷笑着想,我们把他们官府都搬空了后,鞑靼人来了,他们会买你们的物资笑谈一样眼光是自己的,道路也是自己选的。
整个冬天,山东地区都是热热闹闹的忙着搬迁。
张国安岛主给流求卫队队员的冬装马上在山东地区流行起来,由于保暖效果好,不少人都马上学会了模仿。
如果不明真相的人来到某个县城,他可能会吃惊地发现,除了女人,男人们的衣服大多相仿
莫非他们是一伙的
最终鲍威队长也没有制造出无人区来,他不想强迫那些不愿意走的人家,如果强迫,他与鞑靼人的区别不大。
至少张国安岛主是完全不赞成强迫的方法。
山东地区的冬天寒风凛冽,莱登地区的淘金都停了,河水结冰后,没有办法洗淘。
但是,胶水两岸的农田建设却没有停下,其它的农田建设也没有停下。
郭勿语副队长此时已经变成了农田建设队长,自从他们取得了这一场战斗的胜利,他们已经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地盘。
这个时空,土地远远不是稀缺的东西。
整个大陆上,南方的大宋地区大概有一亿多人,而北方地区,总共不过五千万只要有能力,想开发出来多少,就能开发出多少来。
由于不是开发水田,他们工程的进度非常快,很快就打好的底子,明天开春就可以利用上了。
他们要把原先有的旱田和新开发出来的田地联成片,要加大规模这有利于集中浇灌和集中施肥或是利有有机农药。
张岛主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可不仅仅训练了一支能做战的军队,还训练出了一批农业建设的技术员队伍。
这支队伍对有机化肥和有机农药的使用,是这个时空技术水平最高的。
山东地区的人口中,还有一批不想离开大陆的人,他们就跑到山东半岛的东部来打工,因为工钱虽然没有那个海外的流求岛多,但是不用去可怕的海外冒险了。
总之,当张国安岛主完全了解了山东地区的情况后,他算是放了心。
他们现在的军事情况工作,都已经布置大都等重要城市里了,基本上敌人的动态可以事先掌握。
张国安岛主现在感觉自己可能有些过于小心了,这个时空连石炮都是高科技产品
安静轻声说:“只要少死一些人就好不要先忙着征服。”
这个冬日,可能是张国安岛主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冬日。
妻子,儿子,事业没有不顺顺当当的,先前的劳累经历,都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他提拔姚麦为八道河市的市长,让他去管理琐碎的事务。
姚麦市长不明白市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但是,他太喜欢这个词所代表的官职。
他负责帮助张国家岛主打理此地的政务。
可是,等他拿到了张国安岛主给他的职责表,整个人都愣住了他不管巡警,也就是断案不用他;他不管税收,海关税也不管;他更管不到流求卫队了。
这还是一地之官吗
张国安岛主解释说:“是的,你是这里除我和安静外的最高官员,除这三者外的其它事务,你都要操心我很欣赏你经常在管理的地方巡视的习惯,一定要了解民情,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事情。”
姚麦市长当时就想,这大不一样了,先前那是什么都能管的,现在则只管民生了。
一个不能参与断案的地方官,肯定不是权力最大的地方官。
但是,姚麦市长接受现实因为这个流求岛是张国安岛主的,他决定把自己当成大管官了,因为权力只尊重它的来源。
关于八道河市市政府的组建,张国安岛主还和安静好一顿商量呢。
两人都没有从过政,对政府的理解不够全面。
当时他还感叹说,要是大鸟在这里就好了,他对政府理解很透安静笑着说:“那你就想想,他经常咋说的呗”
这是一个办法。
于是,他就把市长的权力中有关法律、经济等业务剥离出来,让更专业的人员去从事,而且尽量把市长的权力放到民生上。
他和安静商量了半天,也没有办法组建成一个相对严谨的互相监督又互相依附的结构来要不全盘大宋化
但是他们又否定了,大宋的冗官赘职太多了,他可承受不了那么多吃官粮的人员。
最后,还是安静说了,这个时空的老百姓底线还在,不至于需要那样严密的组织结构出了事情再纠正吧。
没有朋友们的帮助,他们只能这样了。
所幸的是,这里的人中,不敢是商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还是认同这里的种种规定因为都是一些基本要求。
当然,还有来这里整点歪财的人,比如小偷小摸之人,抓住了就按规定处理由于流求卫队的威名在外,没有出现有组织的大规模性的违法事件。
八道河正式建市这一天,张国安还弄了个仪式。
这个仪式的地点就在新建的市政大楼前,张国安岛主没有发言,他和其他看热闹的人一样,都在听着姚麦念自己写的发言稿。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一面镜子和一千匹棉麻布
姚麦市长的文笔可比杨友行强太多了,一连串的旁征博引,四六骈文,把自己的职责和打算都说了出来。
总之就是为张岛主当好这个市长了。
这个市政大楼算是八道河地区比较怪异的建筑,其实就是砖混四层红砖楼,张国安岛主对于建筑更不拿手了。
好在比较普通的砖混式结构他还是知道的,只能求个简单实用罢了。
他不要求复杂,但是工匠们还是忍不住在楼:“国安,他们还会回来吗我感觉他们在那面的世界过上幸福生活了,不能回来了。”
张国安岛主叹了一口气,说:“在那面的世界里,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
安静轻轻一笑,说:“子强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虫洞还在他手里。”
“虫洞在谁手里不重要至少王德发是肯定能回来”
但是现在他的朋友们还没有回来,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这一年开春的气候有些干燥,少了雨水,流求岛上的人们开始为春耕生产忙碌起来。
大宋的春耕生产也如期开始了,去年的收成好,他们今年更是有了干劲儿。
他们现在有了又高产又有大作用的新农作物后,农业上的增收马上显而易见了。
大宋本来就拥有这个时空最发达的农业技术,他们擅长精耕细作,如果再加上外界的一点帮助,那么他们农业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
农业上的增收让大宋的财政情况更加变好,如果不是处在战争期间,他们可能进一步降税了。
农业上的增收还让社会经济更加活跃起来,张国安岛主有心有意帮助别人发展农业的效果出来了,流求的各色商品也加大了销量。
事实上,这样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先前的奢侈商品流通,只能算是刺激经济的发展,不能算是真正能推动商业发展。
古剑山和郭子仁拿着账本来向张岛主报喜,他们笑着说:“我们的海关税收比去年同期涨了三成多”
张国安岛主看了看税收项目,发现是常用品居多这就说明是大宋社会的总需求提升了。
一面镜子也许比一千匹棉麻布更值钱钞,但是,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可是大大不同。
张国安岛主更喜欢发展后一个项目,认为能大规模销售的产品才是真正能促进工业化发展。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期望主子有办法
其实制造镜子的方法非常简单。
张国安岛主借助很普通的化学镀膜法,直接用硝酸银与平板玻璃产生银镜反应,加工出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镜子。
之所以大小不一,是因为这里出产的平板玻璃都是人工一点点加工出来的。
张国安岛主懒得用浮法生产加工平板玻璃,他又不需要推广玻璃窗,因为玻璃的产量没办法达到那样高,再说了,现在有的赛璐珞产品都已经高大上的用品,已经完全被大宋接受了,认为那是做窗户最好的物件。
他没有必要去改变什么,而且对玻璃制品还有更多的要求。
流求岛在去年过年前推出镜子产品,此物一出现在刘钱行首的珍宝铺里后,就在大商大户圈子里引起了轰动,没有人见过能毫发俱现镜子!
张国安岛主没有采用饥饿营销的销售办法,而是敞开了供应,新来的移民太多,虽然相应的费用都是先借给别人的,但是花费也是巨大的。
现在八道河两岸仍是日夜在施工,城建一时间根本停不下来。
同时,春耕生产也要很快开始了,他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这些镜子就是最好的利用物,它们相对来说容易制造,价格上还能要出高价来……可以从大商大户那里狠狠捞到一笔钱钞。
张国安岛主让人在砂砾中找一些能够切割玻璃的石英石,一点点敲打制成玻璃刀,其实他们忘了带玻璃刀了,只能这样尽量让大宋玻璃匠们手工加工出的平板玻璃齐整一些。
他当然要先满足大宋皇家的需要,主动通过平章贾似道送上了不少。
大宋的皇家也没有小气,大批次的打赏了各色棉麻布。
流求岛没有对棉纺织技术采取什么技术封锁,任由大宋工匠学习。
纺纱和纺织设备结构简单,属于稍用些心就能学会的级别,所以相应的设备很快就在一些产棉区流传开了。
大宋政府接受棉布和棉麻布充当税物,所以它事实上也可以充顶钱钞了。
于是不少地方家家户户都忙着纺纱织布,至于一些大商大户也有的开办起专门纺纱织布的作坊,一时间棉纱、麻纱和棉布、棉麻布的生产和经营发展非常快,在价钱上都开始冲击流求布了。
幸好他们也没有好办法解决生产的原动力问题……不可能完全在成本上赢过流求布。
流求岛上的棉纺织行业也正是在红红火火地发展,张国安岛主的两家大型作坊已经成了这个行业的龙头。
他在这个行业上不搞垄断,任由大宋商人参与进来,甚至几个人办的小小作坊为他们提供棉麻纱,他都接受和容纳他们,反正最后都是按质给价钱。
流求岛上的工业发展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就这样渐渐向前加速度发展着。
张国安岛主对每个月海关的出口量非常关心,这个数据能够直接表现出工业发展的结果。
就算是手工业时期的工业化生产,它的发展力,也不是是鞑靼强盗集团所能对抗了的。
只要给大宋时间,只要给自己时间,外表看起来强大无比的强盗集团很快就会崩溃!
所以,他认可了鲍威队长在山东地区不断的搔扰,不断的在对手身上放血。
要不说平章贾似道也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嘛,虽然他们在上次李檀之乱中行动失败,但是,他仍然能看明白这样行动的目的。
大宋政府也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同意继续增援山东,而且不再以夺城掠地为目的了。
现在山东的局面让鞑靼强盗集团如鲠在喉,他们正在不断地征集人马,拼命积攒军事物资,整个中原地区早已经民不聊生。
鲍威队长严格按照计划,只在山东半岛上转悠,绝不轻易挺进。
他的对手越折腾,老百姓越往山东这里跑,而且这反过来让他们不得不更加折腾,已经不是征税了而是直接动手开抢了。
大陆北方的老百姓终于有机会用脚选择了,他们也听说过山东的事情,往那里跑的人越来越多。
张国安岛主先前想到的,给老百姓一个逃跑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的方法开始奏效了。
其实不是老百姓不知道跑,而是他们无路可逃。
许多逃跑的老百姓遇到了追杀,鞑靼强盗集团实行的户籍制度开始奏效了。
当鲍威队长得到了相关的情报后,已经有若干拔百姓或被扣押或被屠杀。
怎么办?!
鲍威队长和郭勿语副队长红着眼睛商量,不能这样放任!!
他们来不及请示张岛主了,于是分别派出了几支小队,让他们主动去接应老百姓,帮助他们逃离。
先前说过,大头目忽必烈迅速平定李檀之乱,这对于忽必烈政权的巩固和避免再次出现分裂的局面都是具有很大的作用。
各地方军阀们受此事的警告,更加死心踏地地为大头目忽必烈效命。
而且李檀事件牵连了许多地方军阀,忽必烈借此机会削弱了他们的兵权,以史天泽为首的各的军阀纷纷交出他们的兵权。
这样大头目忽必烈貌似解除了内患。
与此同时大头目忽必烈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抑制诸侯的势力,主要措施是废除诸侯世袭制度,改变军阀割据一方的状况。
地方上则是实行军民分治,分益都军民为二,当时由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
以后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取消北方汉人诸侯的封邑,归还朝廷。
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连同枢密院设立和中书省的加强,使集权统治加强了。
这些办法对加强北方大陆的社会维稳工作是有好处的………………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山东半岛陷入海盗之手,竟然还击败了前去平定的大军!
地方上的实力已经被大头目忽必烈削弱了,不可能再出现当时可以由几路军阀就歼灭李檀之乱这样的事情了,都是在等着大都自行征集人马,等着他们发布各项命令。
强盗集团有不同的民族之分,也有不同的时空之分,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喜欢大一统,喜欢掌控一切。
这个好理解,都是抢来的,不由自己说的算,那还抢什么?!
北方大陆上的地方政权,都把眼睛投向了大都,期望主子有办法。(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史天泽的宣传
人人都希望主子有办法……但是大头目忽必烈能有什么好办法?
他也只有一条了:骑上最快的马,拉开最强的弓,挥动最快的钢刀去杀杀人,抢抢钱钞和财宝。
除此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但是现在已经成立了朝廷……一切行动都有了体制化的流程,不可能再让大头目亲自带队上场,实际上强盗集团已经正规了。
但是这个时候,大头目忽必烈无奈地重新下发了一个命令,准许各地的军阀世家重新再组建自己的军队,以备宣调。
国库现在真的没有钱钞和军备了,就算马上动手抢劫老百姓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其实就等于让大家重新拉起人马来入伙……老大自己的力量不足了。
这个时候不得不再提一个重要的汉臣,中书左丞相史天泽。
史天泽祖上财力雄厚,为乡里大姓。
至其父史秉直时,值金朝末年,国家衰乱,各地地主武装多据地自保。
史秉直爱读书,尚义气,在当地很有影响。史天泽善骑射,勇力过人。
早在1213年秋,成吉思汗和铁木真率部经宣德和德兴,进至居庸北口。
因金军凭险峻守,铁木真逐南出紫荆关。
鞑靼大军入关后,一面令部从后面攻居庸南口,一面分军围困中都。
铁木真麾下骁将木华黎军进至河北时,史秉直即率数千人迎降。
于是木华黎令史秉直仍统率其族众,并以其子史天倪为万户,从此史家走上了大军阀的道路。
1214年,史秉直从木华黎攻金北京大定府,因功授行尚书六部事,从此史氏家族的政治军事地位开始正式确立。
后来,金将武仙以真定投降蒙古,木华黎命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守真定,以武仙为其副。
史天泽为史秉直第三子,他身高八尺,骑射、拳勇过人。
他为人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
现在他的家族是河北地区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成为了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鞑靼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是大头目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
他在李檀之乱平定后,上奏说那个兵民之机,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
于是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十七人。
大头目忽必烈这才委任他节度诸将出征……史天泽自始至终,都未曾把诏旨示人。
平乱后入朝,大头目忽必烈大为欣慰,竟然没有出动鞑靼主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史天泽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他刚刚当上中书左丞相不久后,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年间,国家面貌和军队实力,已蔚然可观。
第二次山东作乱发生时,大头目忽必烈正命令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攻打襄阳之事,他正在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兵储,做猛攻宋军的准备。
但是第二次山东之乱变了这一切……大头目忽必烈让他们两人马上再筹划平定山东,而且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军备,最好不要动用攻打大宋的物资……
这个暗示就太明显了,不动用攻打大宋的物资,他们就只能“动用”老百姓物资了。
悲我百姓!
中书左丞相史天泽痛苦地想……都是海盗惹的灾祸,代价却要百姓来承担!
当年鞑靼大军灭金后,继续南伐西征……所需要的赋税繁重,征税急于星火,百姓往往不能立办,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人钱代输,利息很高,称羊羔息。
事后又验户籍向百姓征敛,百姓中有的卖尽田产、妻子都偿还不完。
史天泽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偿付一本一息,又选中等户入军籍,所征赋税按贫富而定。
当时连年蝗旱,又不得不借贷应贡赋,积银达一万三千余挺!
史天泽认为河北百姓不可重困,于是倾其家资,与族属官吏共同偿还了这笔债务。
后来,气候转好,百姓们慢慢恢复了生机,真定地区所出的兵甲户口超过他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