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南宋同行-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他们看的远一些,奴隶的工作效率极差的,永远比不上自由民。

    他们就算是成了自由民后,他们难道就不劳动了?答案是肯定是不会的。

    流求岛上的生活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让人比较舒服的,而且这个地方可能更自由和有发展机会。

    只要不违背这里的法律规定,只要努力而勤奋的工作,基本上都能富裕起来。

    慢慢的,那些黑白自由民们有了劳动分工的区别。

    黑人自由民们在种植、养殖和编织方面有天赋,从事这些行业的比较多;白人自由民们在技术加工和手工业上有天赋,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不少。

    一开始时,张国安岛主以为他们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踏上回乡的道路,毕竟现在的海贸非常多,几乎毎天都有几百艘海船停靠了流求岛上的各个码头,每天也几乎有同样数量的海船出航。

    但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一个人也没有离开。

    后来他明白了,他们不是不思乡,而是流求岛也许是世界上最好挣钱,最安全的地方了,那些人还想着攒钱呢。

    他们现在与大宋一般的民众一样,也公开喜欢钱钞。

    他们都被给与了流求身份证。

    那身份证是流求风格的,用两片赛璐珞压制而成,里面的正面是“流求公民”四个大字,背面则是持有人的姓名等一些信息。

    里面特别有四句话:

    1、流求政府要求世界各方国家、权力、势力部门,务必给予持此证者通行的便利,给予持此证者合乎当地法律的配合与帮助。

    2、流求政府郑重承诺,无论是世界任何地区,在持证者面临危难时,凡是向持有此证者提供了合法和合理、善意的帮助者,必能得到相应的奖赏。

    3、此证仅能本人持证,请妥善保管,如若丢失请速补办。

    4、无论持证者身在世界何地,无论在何时,流求政府永远站在你的背后。

    他们不关心这个身份证会出现问题,在这个时空里,它就如同流求钱钞里的水印一样,可能没有人可以伪造出来。

    王德发主家说:“这几句话够硬气!将来会因为这几句话发生不少战争的!!”

    张国安岛主说:“如果我们连向我们交税的公民都保护不了,那么我们真是白混了…………………”

    当然,发放身份证也不是谁都可以,至少要在流求岛生活定居两年以上才可以得到。

    大宋政府没有公开承认这个证件的合法性,当然也没有公开否认,这个时空,商人和行人,都是可以在大宋进行无国界行走。

    至少在大宋的境内,就算是蕃商也可以任意行走,根本就没有身份证一说,所以,在流求岛内,身份证的发放,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有它是方便,但是没有它也一样活着,一样可以全世界经商。

    正好呢,张国安岛主加工身份证的工作可以不用太急。

    身份证的重要作用,在以后才慢慢被人发现了。

    这个时候,那些蕃商中的回回商人比较显眼了。

    他们从饮食看上就与大宋人不同,不算长像,主要是在一些衣着和礼仪上,区别非常明显。

    当然,弄清华夷之辨,不是为了排斥什么民族,而是要搞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民族。

    这样才不会干出认贼作父的事情来,或者故意选择性视而不见,把人家的胜利也当成自己的,那样,自己的,也会很随便就变成人家的。

    弄清真正的历史和民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吧,这是一种可以跳出无限循环的办法之一?!

    总之,《流求时报》在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民族主义这根神经,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甚至弄不好伤害自己更重!

    从来都看的清清楚楚的张国安岛主为了慎重,有关内容都是要亲自操刀,而且还要给王德发主家看看,毕竟两个人的思想会更全面一些。

    王德发主家当时正兴奋呢,大宋政府一下子就派出来两百名聪明伶俐年轻人,声称要学习有线电报的收报方法。

    一开始时,他们开口就要架设从临安城到四川地区的有线电报线。

    王德发主家笑呵呵地给他们写了自己的要求,提出没有五年根本不可能!

    而且主要还是在技术人员上有需求,不仅要钱钞,还要诸多的物资。

    不就是首先要人嘛,大宋政府当时就派出了两百名经过挑选的年轻人。

    当然,执行力这样强大,还是因为大宋官家亲自命令有关系,想要让那些老朽的官员们认清此物的作用,那还真不知道要多久。(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济南新城

    王德发主家的要价在大宋政府看来,真是太廉价了。

    只要花上若干船的铅、铜之物,再派出几百个工匠和一些年轻人,大约在十年左右,就可以让全国的通信畅通无阻!

    他们先派来了一个工部的五品小官到流求岛现场考察。

    此时,那条隔着八道河两岸的训练式有线电报属于半实用状态。

    如果有急需,也帮助两岸传递信息。

    那个官员顺着两条黑线从这头走到那头,打死也想不明白,两条黑线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他自己已经亲自到那个所谓电报机房里观看,只听里面轰隆隆声,滴滴嗒声,叮零零声响成一片………………十几个年轻男女在里面有坐着的,手中快速按着什么;有站着的,在一个圆轮旁,慢慢抽动着纸条;有走动着的,拿着纸条去了另一个挂着译文房的房间。

    陪同的人说,那轰隆隆的声音是锅驼蒸汽发电机;滴滴嗒的声音是发报机;丁零零的声音是收到电报!

    对他说这些和没说是一样的,他啥意思也没有听明白,但是他却装出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频频点头。

    他的官服加上他的威仪,把陪同的人都弄蒙了,还害怕自己这三脚猫的水平解释不清楚。

    工部的小官亲眼看见有商人接到了对岸的消息,说是要送什么什么货物;也看到了向外发消息,说是询问什么。

    他也让自己的手下去了对岸,然后当场写了一首诗并让手下亲自送回来。

    发报出去后,一顿饭的工夫,他的手下就真的送了回来,一字不差!

    于是在他赶回去如实禀报后,大宋政府马上就要订购此物!

    由于王德发主家开出的价钱非常公道,大宋政府马上就同意了。

    大宋政府需要这样廉价的通信设备………………

    大宋时期,全国的陆上交通已是四通八达,大宋当年通往辽、夏、金的各条道路均以京师东京汴梁为中心,向各州县伸展,连接重要城市及州治、县治。

    他们将连接各行政区域的道路称为官路,一些主要官路也是驿路,官府每隔一段路程便会修建驿站,驿路中的主干道称为“大路”或“大驿路”。

    这个花费是巨大的!

    他们专门修建了通往陕西、甘肃的驿道,途中建有驿站2309间,邮亭385间,其它驿道一般50里设置一间驿站。

    大宋以前,政府公文和书信都由各地驿站的递夫负责邮寄,递夫一般由乡村百姓担任。

    大宋以后改由地方厢兵负责传递,后来又设专门的“递铺”,将邮递公文信件与驿馆在职能上加以分列,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不再混同。

    于是驿馆成了官吏、军卒的招待所,而“递铺”则专事邮递。

    大宋的邮递有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形式。

    步递用于一般文书的传递,由各个递铺间接力步行传递,这种步行传递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物资运输任务,速度较慢,用于不重要的信件。

    马递用于传递紧急文书,一般不负责传递物资,因此速度较快,但因负责这种递送任务的马匹大多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老弱病马,所以不能用它递送最紧急的文书。

    为了能及时传递重要文书,大宋真宗年间,又出现了“急脚递”,据说能“日行四百里”,急脚递铺也被称为“急递铺”,用以传递机密文书。

    当时规定河北两路急脚递铺的军士,只能递送皇室急件,不能承接其它文件。后来神宗朝时,对西夏和交趾用兵都采用急脚递铺传递军事文书。

    步递、马递、急脚递这三种递铺,都是分别置铺,承担各此的递件的传递。

    但是马递铺除了递送文件外,还负责向过往官员提供乘骑,所以一般的马递铺平时都饲养着几匹马备需。

    到了大宋南下时,将步递、马递、急脚递铺合而为一,将其归于尚书省兵部司管辖,于是改称为省铺。

    一开始时,出于军事需要,在临安城至江淮一线和和通往四川的驿路,还设立了摆铺和斥候铺,每十里置一铺,传门传递“日逐探报斥候文件”。

    每铺由五名身强力壮的马手值守,后改为兵士担任铺兵。

    大宋时代的邮驿以符牌为凭信,传递木牌也称檄牌,此牌为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

    凭此券在驿路上通行无阻。后又增加了金字牌,青字牌和红字牌三种。

    金字牌专门用来递送皇帝诏书,行进间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三百余里。

    在金牌传递过程中,又增加的鸣铃,急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收,不得片刻住滞。

    铃声一响,准备前往下一站的人员就要出门候着,接到文件立即出发,不敢延误。

    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岳飞大败金军,预备收复东京汴梁………………当然,这只是一个打算,其实没有那能力,宋高宗就是以金字牌急递的方式,一连发出十二道金牌,迫岳飞班师。

    所以,大宋对于在军事方面快速的传信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们现在还笑话流求岛有此物竟然先给商人用呢,重商是重商,但是军事才是根本啊!

    其实远在山东半岛的鲍威大队长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那有线电报应该先用在这个战区啊。

    他从《流求时报》上可以看明白,它远比自己的战马传递消息快和安全!

    现在,济南城差不多已经焕然一新了。

    他们收复完整个山东路后,把流军卫队的陆军大队的大本营迁到济南城。

    十三年前这里发生的李檀之乱,使原先人声鼎沸的济南城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死城!

    经过十几年的恢复,才刚刚有了一点生机。

    等到陆军大队的大本营开始搬迁到这里后,这里立刻变了模样。

    流求卫队当初在山东半岛的其它县城里时,都是以建设为主,他们兴修各地的道路,桥梁还有清理城内的卫生,沟通河渠,把十几年来留下的垃圾全都清除掉。

    基本上他们占了哪个县城,就能让县城焕发一新,济南城当然也是这样。

    大宋时代,这里是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当时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是国内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城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只是现在有些淤积了。

    鞑靼强盗集团来了后,这里又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书省………………

    流求卫队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他们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把这一段时间,山东地区的产出都用光了,终于把小清河清淤完毕,也完成了基本的城建工作。

    还好吧,由于他们没有把城墙建设当成主要目标,所以,城内的各种基本设施都能够早一些完成。

    这里现在已经恢复了原先的模样,甚至比过去的城市功能还完备。(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争与规矩

    不过,鲍威大队长相信王德发主家的安排一定是有道理的,流求岛无论有了什么新物件,都会首先考虑山东地区的使用。

    果然,不久后,他就接到了王德发主家的信件,上面把原因说明了,还画了几张图纸,让他们事先找铁匠打造出来。

    鲍威大队长是先看那图的,好像是高高矮矮的几棵铁树,上面还标明了尺寸,还真不矮的,足有十五米了!

    他认真看了信后,吃了一惊,天下还有这等传输信息的方法!

    火花式无线电报!

    他们在上课时,各位主家都给他们讲过电学………………当然,主要是一些基本常识。

    至今鲍威大队长还记得,宋子强主家拿了一个具说是从三**铁车上拆下来的电瓶,接上两根铜线,然后打出了火花!

    当然大家都惊呆了………………然后还用一种叫手摇充电机的物件,让大家摇,同样接上铜线后,一样打出了火花。

    那个火花竟然能用来传递消息!

    济南城处在山东地区的心脏地带,山东中南低山丘陵与山东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

    所以,它正好可以充当一个安放无线电基站的地方。

    只要功率够用,传遍整个山东地区,甚至传到流求岛都不是问题。

    这个时空的无线电使用环境超级好………………

    正如鲍威大队长想的,王德发主家当然不会忘记了山东地区。

    现在铺架有线电报,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说,反而都要比火花式无线电投资大。

    所以王德发主家直接给这里上马火花式无线电了。

    鲍威大队长直接把同伴们召集来,告诉他们这一件好事情,不久的将来,他们瞬间就可以和远方的流求岛联系上了,根本不需要等!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萧湘中队长自作聪明地说:“要小心大风天啊,本来就是无线的,那消息会被刮走的………………”

    梅乐芝中队长认真地点头说:“嗯,小心无大错。”

    众人深以为然。

    济南城地区冬天盛行偏北风,夏天盛行偏南风,风力不算太大。

    穆木中队长聪明地补充说:“还有下雨下雪天呢?”

    众人都说仍然要避开。

    还好吧,济南地的冬天雨雪较少;夏天雨水才较多。

    现在,济南城正处在雨水较多的时期,不过,那信上也说过,至少两个月后才会安装,让他们先选择高处,修建基站。

    有关基站的要求,信中说的要求非常详实,照着做就可以了。

    他们疏浚了小清河,而且,此时正逢雨季,他们可以借着水位高一些时,多多运输一些物资。

    不过,济南城虽然是他们的大本营,但是,绝不是他们与三路鞑靼人马作战的战场。

    鲍威大队长曾经放言说,如果让他们打到济南城下,就算他们自己输了,除非是战术需要。

    鞑靼人马在涿州地区、真定路和大名路布置的由北到南的三路大军,现在完全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同样,混进济南城的各路细作也肯定不少。

    鲍威大队长组织过几次彻底清查,但是都不了了之。

    济南城地区现在是人员来往最频繁的地方。

    流求卫队早晚要和鞑靼的三路大军打上一个生死仗,这是一个双方人人皆知的事实。

    但是,双方都有意识地拉开了防守的距离,没有形成近距离对峙。

    鞑靼大军认为自己主要是靠骑兵,所以距离远一些无妨,反而增加了机动性。

    流求卫队认为,自己要实行弹性防守才是以少破多的办法,山东的山区才是他们最好的战场。

    尽管他们手里有马穆鲁克骑兵,也培养出自己的骑兵,但是,不过两千多人马,不可能用来和对方对攻。

    用张国安岛主的话说,他们现在要当成手术刀来用,而不是菜刀!

    什么是手术刀?要精准、快速而且毫无损失的从对方身体上切下一块肉来的刀!

    明白了,聪明的家养小子们马上就理解了,近十年的成长,让他们都成长起来了。

    他们有目的的同样在三个方向上摆下了人手,早晚会与对方来一次碰撞。

    夏季不是打仗的季节,北方慢慢开始也进入了雨季………………双方都不适合在雨中做战。

    这个短暂的季节,让很多流民钻了空子。

    他们利用这个战场上巨大的空档,纷纷向着山东地区跑,特别是济南城,那里扩建了,那里的工钱高,那里只要干活就给回报,所以,只要劳动就饿不死人!

    这一些传闻随着有心人的传播,飞快地向着四周扩散。

    百姓们不到关键时候不会如同商人一样,用脚来当表达意见和看法的工具,他们不逼到时候,或者利益不够大,他们才不会舍家撇业地跑到异乡,特别是如果全家搬迁的话,更不会轻易为之。

    这一批次的百姓们有个特点,他们大多不带家里人,却选择了个人在山东半岛打工,挣到了钱钞或粮食,他们都拿回家乡去。

    和前几批次比起来,他们似乎能在当地活下去,来山东地区纯粹是为了挣钱钞和粮食之类的东西。

    鲍威大队长一开始时,感觉不好,他认为这其实是变相地救济了鞑靼人………………因为他们大多不在这里花费,出力挣到钱钞,他们都回到家乡花!

    鲍威大队长和自己的伙伴们商量着办法,想把这样的人都堵住,至少不让他们把钱钞和粮食之类的物资带走,要花也花在山东地区!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会遭到自己同伴们的反对!

    吴迪中队长是其中的代表,他说:

    “这是饮鸩止渴!别人到我们这里打工,他们挣的是血汗钱,如何花费与我们有何关系?!

    王德发主家说过,破坏了一个规矩,比打了一次大败仗还可怕!

    付出了,就有回报;私人的合法收入需要保护!这都是我们流求岛永远不变的规矩!!”

    他的发言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他们都认为,如果破坏了这一点,影响可能太大。

    当然,反对的一方,理由也非常充分。

    萧湘中队长也说了王德发主家的一句话,战争时期,永远是特殊时期,不可以按照平常来对待事情。

    他摊开双手说:“你们想一想,他们拿回去的物资早晚都会被鞑靼人抢走,他们抢走了,便会用来和我们做战,这不是变相资敌嘛!”

    大家一时间争论了起来,双方势均力敌。(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了民众对付的对象

    当时,他们的争论的表决上出现第一次遇到的现象:双方在同意和不同意的观点上出现了表决人数上的持平,正好一半对一半。

    鲍威大队长这时动用了最后的决定权,表示坚决不允许那些打工者将物资带出山东地区!

    场面上,众人一时间里都默然了,胜利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都不算开心。

    他们第一次开始有了半对半的分裂,鲍威大队长也第一次动用了最后的决定权。

    鲍威大队长感觉到场面的异样,他抹了一把脸,强笑着说:“同伴们,张岛主说过,我们只是针对事情不针对人,我们永远都是好兄弟!”

    大家都点了点头,对事不对人………………但是大家的心情不好却是真的。

    人成熟的一个标志也许就是意见不总是与他人相同了,甚至可以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相同!

    这个事情传回到了流求岛后,张国安岛主满意地笑了,哈哈,这是一次完美的争执!

    王德发主家说:

    “很好!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意见,而且他们已经把会议内容记下来,以备事后的检验………………然后,还能干净利落地行使了决定权!

    这次会议的价值可以抵上一次战斗中的大胜………………”

    安静主家看了看会议记录后说:“他们每个人都发言了,没有旁观者………………”

    三个人都没有给这次的决策下什么评语,对与错,实践的结果会检验出来的,这个还真不重要………………他们都关心决策的来源方式,他们早晚都要成为某一地方的决策者,所以,这种锻炼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山东地区的家养小子们当然无法知道主家们给他们的评语。

    现在整个山东地区因为他们的决策而开始鸡飞狗跳起来。

    流求卫队开始行动,他们在出入山东地区的各条路口都安排了人员轮流把守,钱钞可以带出山东,物资不许带出去,除非是只能保证一个人路上的吃食!

    有关的命令已经下发下去,而且在各个集市或者热闹的地方都张贴了告示,还有主动讲解给众人听的文人。

    他们还给大家讲了这个命令的原由,鞑靼人本来就不是华夏民族的人,他们是外来入侵者,带走物资会变相地资助他们!

    主动给大家讲解的人都是偷偷跑到山东地区的北方文人,由于先前说过的原因,他们在平章阿合马的强力反腐行动下根本没有出路………………而偷偷跑到山东地区,或者跑到流求岛则是他们的一个选择。

    可惜的是,他们到了山东地区后,没有发现有人会倒履相迎他们,相反,只是把他们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