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南宋同行-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这里是他们能接到总部火花式无线电报的最好节点。
这个节点属于接听节点,眼下这个时期,便携式火花无线电报机的加工远远要比大中型的难度大,所以,能发展出只能单向对着远方发出命令,这已经让众人惊为天物了。
远方的接收器,其实就是矿石收音机。
在那面的世界,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它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
在这面的世界里,它是接收火花式无线电报的最好设备。
矿石收音机源于早期的检波器元件,它是直接用天然矿石作成,使用时需要通过一根金属探针调整其在矿石上的压力和方位,因而得名。
矿石收音机是所有无线电接收设备里最简单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天线和地线的架设要求高大长一些。
这个设备很容易,王德发主家轻而易举就搞定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们为何要同情你们?
王德发主家在少年阶段,就自己动手制作过矿石收音机,所以在实际动手制作上没有什么困难。
王德发主家现在设计的矿石收音机,很有军用特色,当然,只是对这个时空而言。
它的机箱是涂着绿油漆的木盒,里面有一个骨架式绕制线圈,一个锡纸式可变电容,一个锡纸式普通电容……这些都很容易,有一点难度的是需要一个高阻耳机,这里一定要高阻式的,不然会发不出声来。
其它的最简单了,只要一个黄铁矿的矿石晶体,一些涂了杜仲胶的导线,一些丝绸漆包线就可以了。
接收天线则越长越好,可以接收更远的信号。
有点难度的是高阻耳机。
先前,王德发主家经过反复试制,精心设计了一种简易而有效的高抗阻耳机。
他使用的材料为:特制的异形磁铁、铁棍、铁盒、薄赛璐珞片、漆包线。
具体的结构是,磁铁在最底层,铁棍在磁铁上面,绕线线圈的骨架套在铁棍上,然后是薄赛璐珞片充当震动膜片在最上层。
为了让震动膜片厚薄适中,王德发主家亲手打磨了不下十个,一一试验,最终才挑出比较合适的。
最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天线足够高的情况下,感谢这个时空优异的无线电环境,三百公里范围内可以顺利接收到信号。
当然,还要有足够好的地理环境……所以,黄祖队长在随队的技术员的配合下,选择了这个地方,因为旁边的山头位置最好。
黄祖队长当时是在用悲悯的眼神看着那个老村长,而老村长仍在咬文嚼字地说着自己的要求:收下了赇物,希望你们可以离开这里,无论去哪里,只要离开这里就好………………我等不关心你们为何来此地。
黄祖队长深沉地说:“你们为何如此怕那鞑靼人,他们本非华夏一族不说,对我百姓差不多要啖肉饮血了,为何还怕我们侵害于你?
真正的乱世来临时,哪里会有世外桃源?!不求你们与我们配合,哪怕装成不知也不可?!!”
老村长也认真地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亦可隐于山野!”
黄祖队长点点头说:“可以,若是你没有能力改什么,你可以逃避,自然会有有能力者为之………………有能力者行动时,你们又为何阻之?
此处是火花式无线电报最好的接收点,万万不能搬走,你且明白?!”
“………………”
黄祖队长看那个老家伙一脸的困惑,心里一片冰凉,说:“本想让你们把赇物统统带回去,但是念你们一路上也是出了死力,而且对我们也是有用之物,就笑纳了,不过,按照礼尚往来之义,我们可以同等送你们一些物资。”
说完,他挥了挥手,让助手带他们去领物件………………黄祖队长转身坚定地离开了,这些人不足与谋………………但是他的背影竟然有些落寞。
老村长还想要再说些什么,这些物件不是礼品,是赇物,无须礼尚往来!
但是,队员们得知,竟然有一帮山民要让自己搬离此处!
他们真实的理由竟然是认为自己这些人可能给他们带来祸患,而黄祖队长先前说自己这些人恰恰要解救他们的!
这真是让人愤怒而无奈………………几十个队员上前,他们两个人一组,分别“礼貌”地一架,那些村子里的青壮个个都动不得。
老村长被一个自称是黄队长助手的人也“礼貌”地挽住了。
这把老村长的儿子吓坏了,他生怕老爹爹会有何意外,但是自己也被两个壮汉架住,一时也不能动。
老村长开始时吓坏了,但是见他们并没有伤害之意,有些胆壮,刚要喊什么,这时,那个自称是黄祖队长助手的人强笑着说:“这位老者,我家队长说了,礼尚往来就是礼尚往来,你们能送来,我们就能送去!
莫要客气,坏了大义!”
说完就将他们带到了军需大帐中………………这里主管后勤的人扫了一眼就将他们的礼物摸出一个大概的行情,随手点出几件军资就回赠与他们。
那些军资都是棉麻布、肉罐头和袋袋茶,还有一些白糖,甚至有一些挂面和鞋子之类的小物件。
数量和体积上看,显然比对方少了些,但是主管后勤的人挺着胸膛说:
“这些狗屁不懂的山民挣了便宜,比他们实用不说,价钱上高出了一倍还不止………………若是他们再送来什么,坚决不收了,这一次我们都上当了,还以为他们是主动来犒赏我军呢!”
主管后勤的人绝不是胡说八道,流求卫队的军资向来都是好卖的货物,哪怕是普普通通的水果或鲸鱼肉和鹿肉罐头,都能卖上价钱。
单单是存上一年两年都不坏的优点来看,绝对是远航海船,或者大宋军需的重要采购项目。
由于产能问题,一时间出产的产品,主要都供应了流求卫队………………在大宋的民间中,普通商户家里以流求罐头来招呼客人,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
据说在日本国或者渤泥国地区,罐头都是贵族才吃的上,无关价钱,只是没有货物。
当然,由于罐头的天生特点,加上里面必然要添加初级化工产品来充当防腐剂,味道不可能好到哪去………………当然,肯定也吃不死人,只不过长期吃,肯定也没有好处!
就是有一股子新奇感,再由于主要供应军队而造成的饥渴销售,使得它能在市场中大行其道。
除了棉麻布和袋袋茶外,其它的物品也大多如此。
棉麻布和袋袋茶由于大宋境内手工作坊肆无忌惮的盗版,现在他们在产量上基本超过了流求岛,但是,这些产品对大宋的北方地区来说,还是上好的货物了。
没有谁能比主管后勤的人更能了解北方的市场行情。
老村长和他的儿子以及村子里的青壮都被队员们“礼送”离开了。
他们在被“礼送”了一段路程后,再回头看,已经没有人送他们了,便停下来休息,虽然带的回礼不多,走的也不快,但是人人都担心那些人会不会在他们的背后射来弩箭,或是劈上自己一钢刀,个个都紧张坏了,这路走的似乎都比来时更累。
“礼送”他们的人,人人都背着弩弓,挎着钢刀,而且带着假笑………………其实村民们都能感觉到他们不喜欢自己。
还好,没有人受害,老村长放下他们回送的礼品,感觉这次送赇物似乎有些失败,而且还有些耻辱感,只不过他始终不明白那个年轻的头领为何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
他有些愤怒,想让众人把对方的回礼都抛到林子里,就算是喂了山狼也不要了,但是,仔细查验了一番又舍不得………………还是带上吧。(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为什么要告你们的密?
老村长回到了孔家村后,引起了村子里人的兴奋。
普通村民都对那些回礼感兴趣………………他们是山民,但不是愚民,特别是对市场上的货物,当然也知晓一些价钱。
他们大多都出过山,去馆陶城转过,再说了,什么物件是好用的,一眼也能看出来的。
村民们对存放在族里公用仓库的物件议论纷纷,他们在等着按先前拿出的礼物的价钱进行分发,当然,没有人想独占,这是一个以仁义为本的村子嘛。
村子里的长者们则对这个行动的后果进行评估。
当然,没有人指责老村长的不是,反而感觉问题大发了。
原来那些人是占据了山东地区的海盗!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此事又该当如何?!
众位长老的看法最终集中在两点,要么当看不见,要么应当去报官……省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彻底摆脱与流求海盗的关系,弄不好还能弄到一笔赏金……当然,从大局出发,没有人公开提到后面的一点。
君子谈义不谈利。
鞑鞑人在管治地方时,他们本人虽然担任主官,但是只能重用懂得鞑靼语的汉人官员来具体执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去做,鞑靼人听不懂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双方之间的沟通也只能通过某些特定人员来达成……一些懂得鞑靼语的地方官也就凭借这种便利条件来做坏事。
那些地方官员就经常怂恿鞑靼主官做一些坑害百姓的事情……责任归鞑靼主官,好处留给自己,很多离奇的冤案都是他们造成的!
这也是孔家村里的人不愿意与官府打交道的原因。
馆陶城的地方官员就经常用奖励告密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事实上,告密文化在这个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很早以前就存在的。
围绕告密文化这条线索,到眼下为止已经持续了千年。
如果回顾这一历史过程,似乎有一些看不见的规律在起作用,比如告密往往是自上而下纵容与发动的结果;纵容与发动告密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不自信;告密的内容虽然有人事与文字之不同的区别,但其本质都是权力斗争;甚至还有要得到不当利益的手段斗争等。
汉武帝当初就用这个告密的办法弄钱。
这个秦始皇式的君主,他的“雄才大略”不过是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国库空虚。
他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则是通过告密。
在公元前119年,他下达了“算缗令”,开始征收富商的财产税。
然而,此令表面上为防止偷税漏税,实际上是鼓励民众对隐匿财产者进行告密,而且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也就是告密有功,把被告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密者。
这一举措几乎使所有的贪利者红了眼,以至于告密者络绎于途,不绝如缕。
通过算缗令的实施,使国库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
不过,其社会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产,大汉的商贸业终武帝一朝陷入了毁灭性的泥沼。
比这更可怕的是,算缗令使民风败恶,诚信沦丧,百姓风行给政府打小报告,做政府的密探,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汉武帝的政权从此走向了下坡路。
馆陶城的地方官哪里管实行告密方法的恶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多久,能捞一点算一点,只要不被平章阿合马的经理法抓到,当了典型,他们是有机会就捞钱钞……所以,鼓励告密者是诸多行政手段中,最简单而有效的一种,仅从成本上算,费效比较高。
只要告密别人犯忌犯法,一律都有奖励!
如此,整个馆陶地区便生活在人人互相防备的阴影中,当地的地方官却乐得如此……什么叫管理?让人人生活在恐慌中,那就是最好的管理。
如果再加上连坐之法……知情不举,罪加一等,这样一切都好办了,人人互相监督,互相告密,当地的地方官却可以选择性执法,肯定不能别人密告什么就信什么,那样,会大大增加奖励告密者的成本,反而不美。
孔家村的长者们还正在为是否举报那些藏在深山里的人争论着呢,已经先有一个小贩去举报了。
只不过他举报的是孔家村,说他们与流求海盗有交通勾结,要不然,他们哪里能得到那么多流求岛上才会有的好货物?还都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
那个小贩是贩卖棉麻布的……北方地区更容易种植棉花,而且也容易种植各种麻,当他们偷偷从大宋境内弄到了上好的棉种,还有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后,尽管惨受鞑靼强盗集团的各种盘剥,但是他们的各种纺织作坊竟然仍能存活了下来,规模还不小呢!
这其实是平章阿合马高抬贵手了,毕竟他是有着商人眼光的色目人,明白必须要让这样的作坊存活下来,有了产品,可以卖出去,才可以收到各种税……杀鸡取卵的作法,他还是完全否定的。
但是北方地区出产的棉纱质量可不算是好,只能排在流求和大宋之后。
技术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只能在价钱上找齐。
那个小贩牵着两头驴子,驮着北方和大宋、流求出产的三种棉麻布,非常不容易地来到了孔家村……他希望要么卖一份好价钱,要么换上好一些的花生油料,总之要有个两三倍的利润才够上自己这样辛苦。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好像孔家村里的人对他的棉麻布不太感兴趣……这不合常理,棉麻布无论是结实还是厚薄程度,都是山区里人的最爱,先前他在别的山区里换出不少山珍来呢!
他在开始时,怀疑这是孔家村里的人故意压价,所以装出不感兴趣的样子。
他才不肯降价交换,一般的山珍他还是看不上眼的!
大宋时代已经有了山珍的基本定义,这个时候的海味还远远落后,没有归于上层食谱的统计中,所以就算是一般的山珍也可以有不少的收获,但是,那个小贩有些不甘心。
莫非你们还有比我更好的棉麻布?!
有爱显示的村民,拿出分给自己的一匹棉麻布示之,得意扬扬地说:“你看到了?这棉麻布的纹路清晰,细密结实,手感滑润,与你的比如何?!”
旁观人哄然笑了,这个真不用认真比,打眼一看就可以看出……有人笑着说:“你这商贩,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带了流求布,是最好的棉麻布,可比得了此布?莫非是骗我山民野夫来了?真当我等是愚蠢之辈?!”
众人笑得更厉害了……那个小贩气得满脸通红,心里骂道,真是胡说,你那是流求棉麻布中的极品,号称军布!哪个骗你!?
最后,他不得不降价换了些普通的山珍离开了,没有想像里的高利润,而且还受了他们的耻笑……他猛然想到,一群山村村民,哪里可以得到市面上买不到的“军布”?
哈哈,待我去官府揭发举报尔等,弄不好还能得到打赏,此为一石两鸟之计,还可报了我受辱之仇。
其实他这一趟并不亏本,只不过才挣了一倍的利润……(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告密是一个技术活儿
那个小贩告密的时候,绝对没有只提那个山村有流求货物这样的事。
眼下,不算别处,就是馆陶城里的市场里,都随便可以看见流求货物,当然只是普通类别的最好的算是火柴了,小小一盒竟然要两百文钱!
所以,只说有流求货就是犯忌犯罪,就像是说别人去吃肯德基就是汉奸一样脑残,正常人只能败退了,在一些特殊时代,受一些特殊人物的保护,蠢货总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但是这个时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机会出现。
如果说有流求货就是犯忌犯罪,那个小贩恐怕会挨打,告密这个饭碗也不是谁都能端上的因为馆陶城地方官家里的流求货可能最多最好,这不是上门打人的脸嘛?!
那个小贩告密时强调孔家村可能交通勾结流求卫队,因为那里竟然有“军布”之类的军用品!
同时,他还随口说出那个地方出产花生油料,不知道为何,品质特别好,近些年来不少出产
这样的告密就有主有次,有汤有料了,可以任由对方选择打击力度和范围的大小,在执法上,非常有选择性。
说山区里的山村怎么会和山东地区的海盗有联系,这个先不说,但是先要好好检察一遍,待搜出来证物后,让你们解释一下为何会有流求海盗们的军用品吧!
馆陶城地方官点上一百名巡捕,一百名厢兵,着一个都头带着,在那个小贩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出了城,直奔孔家村而来!
就像正在商讨办法的长者们一样,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抢先被人检举揭,黄祖队长他们也没有想到孔家村竟然后被人告密了,说是和自己交通勾结。
孔家村真是太委屈了,住在如此偏僻的地方,生活如此低调竟然也会被人惦记!
真是太委屈
黄祖队长在礼送走那些村民后,大家聚在了一起,重新议事,事情现在生了重大的改变!
他的助手仍然进言说要马上占了那个孔家村,怕日久生变,那些人明显是只看重眼下的强者,而且真有可能向鞑靼强盗集团告密!
这句话无人反驳,因为太有可能了,这个可不管他们是姓孔还是姓别的!
黄祖队长抱着双肩,看着帐篷里挂着的简易地图,这是他们这些时日劳动的成果,方圆百里的基本地形地势或可以行人的通道差不多都画上了。
这一次他没有和他们商谈,而是沉着地说:“直接翻脸不美,不若采用内松外紧的办法,把这几条小路守住就可以了!”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孔家村的周边点了几下,那挂着的地图马上摇晃起来,出哗啦声。
其实大家根本不用看地图,人人都对那个孔家村很熟悉。
但是,他们心想,连他们靠近我们的营地,我们都没有现,外围封锁能行吗?!
但是黄祖队长仍然抱着双肩说:“肯定能,攻守之势异也防守总比进攻难!从现在开始,只可以让人进到孔家村子,不可以让一人跑出去!”
“是!”
他的队友们齐声回答,领下了这个命令。
其实先前已经派出了人手悄悄跟着那些村民回去了,现在马上又加派出了支援人员,同时将新的命令传到了。
众人齐齐地走出了议事帐篷,又同时向着东边的山头望去,那个山头有高达七米的,伪装成树枝的天线。
黄祖队长端起单筒望远镜认真看去,尽管他知道那个技术员和他的护卫肯定是在那里架设的天线,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别说无目的闲看了!
事实上,那个技术员才是队里最宝贵的,只有他才会破解大本营传来的命令!
黄祖队长和他的队友都明白,也许他们会不惜拼出老命来保证那个技术员的安全,话说,他是如何能弄懂那吱啦声的含义呢?
最重要的是,如何能传这样远呢??
除了那个技术员,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但是又都装成淡定,早晚会弄明白这一切的,不急,不急!
这是王德主家的绝密,在战场上越少人知道越好,敌人有大量的骑兵,若是有此物来调遣后果不堪设想!
好吧,他们正因为不知道此物的原理,才会如此高看鞑靼强盗集团的能力,绝不是他们畏惧对方。
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王德主家他们自己建立起了自己的基础工业后,才会有一个展起点,才会有一个初步成果。
就算是大宋,白送他们设备,白为他们培养操作的技术人员,他们也只能把设备用到了坏为止,何况鞑靼人那样刚刚从原始部落制走出的文化,白给也不会用。
黄祖队长掏出来怀表看了看,他的助手也不自觉地掏出来随着他看,明天的下午两点到六点,是他们的接信窗口。
他们当然也不知道什么叫接信窗口这其实是指他们会在一个固定时间段,专门接受传送给他们的命令或是信息。
前文说过,火花式无线电报机是利用电磁震荡来出信息,它没有频道可调,也只有大概方向可控如果不分接信窗口的话,容易使接收单位的信息混乱,可能会出现误读误判,那还不如没有这个设备!
如果分成接信窗口就好办了,每一个接收单位在固定的时间接收,与其它方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样就不会混乱了。
黄祖队长有些兴奋,哈哈,只要接收到第一个命令,他就能完全领略了这种只有神仙传说话本里才有的利器!
好容易等到了第二天的接收窗口,晚上七点,他得到了由山东地区济南城大本营来的命令:
七十二小时后,东去二十公里,迎接第二批入驻队员,请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大本营零零一号命令。
黄祖队长掏出钢笔,认真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式两份,一份当成收到的命令给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