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南宋同行-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⑽⑵瓜殖鲆恢帜蜒缘陌云

    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他阿合马将与这个帝国同在!

    回去后,他马上着手准备了。

    一是派出人马去向大宋政府讨要水晶球,不给------就出言恐吓,再不给,就算了,反正也不吃亏。

    二是他安排了人手,准备去那个什么海外流求荒岛击杀海外行商,不可以让他们成功!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吧。

    在这个时空,南北方还没有完全撕破脸皮,还在做着生意呢。

    他们现在做生意的地点就是在樊城。

    1336年那会儿,襄阳城连同城内大量物资、武备也在内讧和自相残杀中落入鞑靼人之手,劫掠殆尽后被焚毁一空,并将襄阳居民全部强迁到鞑靼统治下的洛阳地区,襄阳城成为一座废墟。

    襄阳也失去了其河南屏障,成为直接与鞑靼接壤的边防前线。

    此后,襄阳除一度为鞑靼人所占有外,基本上于荒于人烟状态,直到宋理宗时代的1251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派荆湖副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才收复襄、樊两座毁弃的空城。

    襄、樊二城隔江对峙,宋军在江中立木桩,用铁锁链连接,中间铺以木浮梁架设的浮桥将二城联为一体,使之守望相助,互为犄角、唇齿相依。

    襄阳南有岘山山脉,西有万山遮蔽,汉水成东北二面的天然屏障,东南有鹿门山拱卫。

    经过高达几年对襄、樊二城的修复,让驻军家属移居襄阳,通过浚河、开渠、屯田、免租、移民等活动使襄、樊渐渐恢复生机。

    虽然没有恢复到昔日“甲于西陲”的实力。

    但也重新成为“城高池深,兵精而食足,师出必克,敌入軏败”扼水陆要冲的军事重镇。

    即使南路不通,依靠优势的水军,也可保水路与郢州、江陵、武昌的畅通。

    大宋政府在这里储备了十年的军备。

    1261年,忽必烈听取背叛了大宋的水军将领刘整的建议,到武昌用玉带贿赂南宋所倚重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樊城外设立进行两国边境贸易的榷场,获吕文德同意,鞑靼人又以防盗为借口骗得吕文德同意在鹿门山筑围并建筑白鹤堡,这样就在宋军的鼻子底下建立了立足点。

    大宋与鞑靼在此的商贸活动一时还挺红火。

    鞑靼商人卖些牲畜中草药,大宋商人卖些丝绸茶叶,总之,买卖还挺红火。

    两方面各自收各自商人的税务,一时间相安无事。

    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还被表功了呢。
………………………………

第八十八章 胡铁匠真有才华

    这个时候,六名时空走私者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会有一双阴险的湛蓝色的眼睛盯住了自己,而且还对他们打上了坏主意!

    他们也没有想到鞑靼人还善于用间谍呢。

    当然,由于双方从没有断了商贸活动,出现这样的事情也不算啥,南北两方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在真正的历史上,他们还需要整整两年的时间!

    万士达还专门检查了市舶司给他们预备的海船,这是重中之重。

    他当时高兴地看到,那十几条都是老海船!

    这就好,大宋的造船匠擅长使用钉结、榫铆结构工艺来造船,对于这样造出的海船,老海船比新海船更加耐用。

    现在这个时期,古代造船技术的三大发明:船尾舵、水密舱、尖底造型及龙骨结构,都已经大量运用到远洋船舶中。

    但是对于那些载重数万斛的特大海船,也只有广西钦州地区的紫荆木、乌婪木最为适合,因为木材长数丈、缜理坚密,就算遇到恶风怒涛也不会损坏。

    对于尖底龙骨结构,虽然大宋海船早早地应用来破浪而行,但因吃水深不利浅水航行,这个时候,大宋开始喜欢造平底鱽鱼船,比如还在左右舷第七和第八板的结合处,各设有一根断面为半圆的长木,纵向安装在舷外,其作用是增强船舶隐性,称为防摇龙骨。

    后来西方木船也有这样的结构,却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这十几艘海船就是这个类型的。

    万士达钻到船舱里,细细检查,特别是对其中最大的一艘,这是他们自己要坐的。

    他看到这艘海船使用了三重板工艺,发现这些多重板结构构造的连接紧密度还可以,完全可以经受住风浪长时间的侵袭。

    然后又察看了船板之间的接合是采用混合平接还是搭接方法。

    由于船体多重板,船板之间若留下缝隙,船体极易快速腐蚀,这就要求他的检查工作要细致,过去是官船,现在嘛,是自己的喽。

    海船的船体部位受力状况不同,所以要认真查看不同部位的木材质量。

    一般舷侧板、船底板和舱壁板的材料选用上等杉木。

    万士达看到舷侧板、船底板和舱壁板,大多以整木裁制的,他又认真测量了船板厚度。

    一般三重板嘛,内层厚为80毫米以上,中层约50毫米,外层为45至50毫米,低于这个就是偷工减量了!

    他重点查看了船体龙骨是否采用马尾松做原料,因为马尾松粗壮耐腐蚀,还好,果然是马尾松料。

    他还看了看海船的肋骨、首柱、舵承座、桅座以及绞车轴等,这些部位一般应该采用樟木,还好,基本不用大修补,只需要换一些小件。

    他最后看了看舱壁板与船壳板交界处的肋骨安装质量,也可以,都是樟木材料。

    一般的海船船体前半部的肋骨都装在壁板之后,船体后半部分的肋骨装在壁板之前,这样可以加固舱壁板,提高全船的整体坚固性。

    万士达的检查让陪同他的法可提辖汗颜了,真是不信任大宋的造船技术啊,而且还够专业的了。

    万士达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走了走。

    质量还可以吧,能安全的航行,但是又有些遗憾,这不是最大的海船,而且是官船。

    这个时期,大宋最大的海船可载千人,最多有12帆,载货数百吨,舵长数丈,一船如果只载几百人,积了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

    这种巨型海船在当时的世界上遥遥领先,后世的“郑和宝船”亦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个时期造船的优点。

    如果是官船,那就意味着平常不太注重保养,很多地方的表面都破烂不堪了,要命的是有的船舱里都臭哄哄的,他们装运过大粪嘛!

    万士达责令每一艘的船长都带着水手开始用清水冲刷,不合格的报告上司换人换船!

    不知道这是大宋官家让尔等听我们的话吗?!要不,我们不管你们的国运了!!

    这个话吓人了,船长们都带着水手开始冲刷清洗。

    万士达还真错怪人家市舶司的人了,这还是找的品相良好的海船。

    寻常官船嘛,一般能浮起来就不错了。

    万士达看到他们都是采用了能够根据风向和风力大小进行升降旋转调节的平式梯形斜帆,便断定这帮子水手们大概会用“之”字形前进的调帆方法,可以在任何风向下航行。

    细细一询问水手,果然如此。

    但是有些船帆也是破破烂烂了,不行马上换!

    这个船长们则高兴了,平常时找修舶所要求修补时太费劲,这一下子好,连带着索具,能换成新的都换了。

    在航海技术方面,这个时期也有很大的进步。

    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后,水浮磁针得以应用到船舶导航中。

    进入南宋以后,船工们将水浮磁针与带有方位标志的部件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仪器,即后来所称的“罗盘”,开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新纪元。

    此后,罗盘随着商船队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有力的推动了西方航海。

    但是,他们的罗盘和万士达所带的专业航海用指南针比,不要提了。

    这个时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会用六分仪。

    所以,大家一起出海基本没有问题的。

    宋子强倒是不在意大家一起出海。

    他轻松地说:“风帆船嘛,不会一下子扣过来的,如果真有啥意外,只要能有个几秒钟的准备时间,大家都能穿越回去了。”

    当然,大家会在一条船上的。

    按照他们的要求,大宋政府还提供了三千厢兵。

    也都是符合他们的条件:都是些会从事农活的人员。

    至于他们挑选的其它的工匠,也都一一得到了满足。

    这些人,都交给了吴大鹏去整合,这家伙喜欢管人的工作。

    后来张国安也去帮忙了。

    万士达、宋子强和王德发就开始改装他们已经挑选出的旗舰,就是那条能有二百吨位的三桅大海船。

    他们在海船的左右两舷上装了四架床弩。这个时候,一直陪同着他们的法可提辖终于明白了,所谓滑轮组的省力作用。

    两个半大的小子就能把拇指粗细的牛筋扳到位置上!

    这原本是需要两个壮年才能做到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看着人家来来回回地忙着,没有好意思问,自己回去反复试着做吧,反正他看得明白。

    接着,那个法可提辖又明白了那些铁管子的用处,原来他们是在做突火枪啊……但是太细了吧,只能装少许的火药,怕是只会冒烟了。

    六个时空走私者,早早地指挥着一群半大小子,把他们自己的东西,都搬上了那条最大的船。

    他们还让人在那船头的两侧舷处画上了“001”,表明这是这支船队的旗舰,当然,200吨的吨位,在这个时空还是可能称之为舰的。

    他们就在船上开始组装鲁密火绳枪,法可提辖也就在旁边观察。

    只为了放出一股烟来,至于花费这样大的精力吗?

    王德发看到他身上的官服还是原先的样子,知道上次他急三火四地弄到四轮/大马车的转向架,好像没有人看重。

    王德发和大家商议了一下,提出让这个法可提辖再献上鲁密火绳枪吧。

    大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他们本来想等着自己发展起来,卖给他们的,但是,感觉这个鲁密火绳枪的结构也太简单了,凭借大宋的工匠水平,他们完全可以模仿出来。

    这个是有根据的,先前他们在兵器所里让那些工匠打制时,发现他们并不费事的就打制出来了,而且各方面的尺寸还都算合格。

    再说了,长木匠,短铁匠,有些部件差不多就行,他们有大中小型的挫刀。

    王德发拿着一杆组装好的鲁密火绳枪,对着一头雾水的法可提辖说:“这东西叫火绳枪……在殷地安国,我们是用来打猎的……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的你有火绳枪,所以,打人也可以。”

    法可提辖无声地笑了,这个人真会开玩笑……

    一直在旁边跃跃欲试的胡镇北铁匠说:“某是一个有才华的铁匠,莫不如让某来教他吧……”

    好啊,这个胡镇北铁匠好为人师,正好省了自己的事情。

    王德发让他们上岸去找个偏僻的试枪。

    胡镇北铁匠说:“给某一盒火柴吧……”

    “不给,你有打火石和火绒!”

    好吧,小气样子吧,胡镇北铁匠带着法可提辖上岸找地方去了。

    他们则开始给船头装上捕鲸炮。

    把船头的底座加厚了一下,铆结实一点就行了,又不是指望着它来拖住鲸鱼,他们会用绳索加木浮桶来对付鲸鱼的。

    捕鲸炮的炮身是铸造的,这个他们也亲自指导过,不用太厚,能把捕鲸炮杆打出二三十米就成了。

    就鲸鱼的视力来说,大一点的,一般来说,它们在水面都看不到自己的尾巴那么远。

    等他们装置完事了之后,胡镇北铁匠和法可铁匠回来了,从他们两人脸上的黑灰看,他们都放过枪了,而且还不只一次。

    法可提辖手舞足蹈地说:“某明白了,若是藏在隐密之处,或是处于城头,在那敌人上前之时,一枪打去,对方必死无疑!

    哈哈,某明白了!”

    屁,你明白个啥?!

    王德发微笑地递给了他一包火药。

    这是张国安配制的颗粒型的,不是大宋版的粉尘式黑火/药。

    法可提辖又笑了,小样的,牙还挺白。

    “送给某一杆火绳枪吧……”

    “不给,你回去找给我们打造过工匠再打造去!”

    好吧,小气样子吧,法可提辖转身就要去兵器所。

    王德发想了想说:“你知道如何加工铅弹嘛?”

    “知道,胡铁匠真有才华,他告诉过某了……”

    王德发想了想说:“你知道如何加工火药吗?”

    “知道,胡铁匠真有才华,他告诉过某了……”

    “你会控制温度?”

    “……”

    “算了,法可提辖,你去反复试吧……”

    工业温度计是易损件,可不能给你,自己去试吧,要是你能想到火炮也行。

    “等一下,你别急着走!你知道如何让上级看重吗?”

    “……”
………………………………

第八十九章 历史会记住你的

    王德发以过来人的经验,耐心地对法可提辖说:“你看,这么多天了,你献出的转向架都没有引起你上级领导的重视,你再献出火绳枪也会一样没有用处……他们根本不是做实事的干部!”

    “……”

    “不如这样,你跳过他们,直接投向贾平章贾似道门下。

    投靠是一门学问啊,这一来,他现在需要年轻人当他的帮手,二来,这两样东西也都会大有用处的。你们两上都能得到业绩,这叫双赢。”

    王德发的话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火绳枪的作用不必多说了,那个四轮转向架的用处太大了。

    大宋在这个时期军事物资是不算缺少的,但是常常会出现在后方,物资堆积如山,而前线却紧缺的情况,运力不够……所以,本来可以解决一定问题的办法竟然卡住了,怎么办?跳过去!

    去投向同样需要业绩的人门下!

    但是那个法可提辖却说:“贾平章推行那公田法扰民甚重……”

    王德发听了后,差点笑喷了,我靠,你一个凤凰男也跟着高层既得利益者们起哄?!

    人家反对公田法,那叫装逼;你也跟着反对,那叫傻逼!

    王德发还是耐心地教导着这个凤凰男出身的官场初哥,说:“那你说说,现在谁能站出来解决问题?还能有什么办法好呢?”

    “……任用贤能,劝农耕,务蚕织……”

    又都全是空话虚话,王德发不想听下去了,说:“得了,你这些办法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能让大宋马上解决财政问题?这一刀砍向富人集团,总比砍向老百姓好!”

    “……”

    “你别跟着人云亦云,小伙子,要动一动自己的脑子……最受损失的人是谁,他们为什么反对,为什么会用极端的个别现象来掩盖基本盘问题?

    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让大部分人受益,还是让小部分人受益的决定,这都是基本常识,你要认真想,不要盯着个人的人品问题,不要只想着下半身的问题……我见过比这更狠地抹黑别人的办法……”

    “……”

    王德发摆了摆手,又说:“算了,给你一个机会,你打制出火绳枪来后,我让你直接去献给贾平章贾似道……”

    法可提辖一时无语,他似乎听明白了什么,又似乎糊涂了,有些词语他听不明白,但是有些还真有道理。

    人的经历,决定人看问题的高度。

    王德发不是一个成功者,但是他的经历可以当法可提辖官场上的老师了。

    六名时空穿越者现在需要贾平章贾似道的大力支持,他们同时也想支持他,双赢呗。

    当然,他们也知道没有他们的帮助,人家老贾也能挺十年。

    万士达看着物资准备的加速,高兴地说:“大宋政府的配合态度真好,都不好意思了,等着到时候救他们一把吧。”

    这个计划又要变!

    宋子强当时就火了,说:“有病啊,当个**圣母啊,整个社会都坏掉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下次再回来咱就是享受年轻,好好把流求这个地方开发出来才是正道,那个啥,给他们一点回报就行了,别想多了……”

    最了解他的还是吴大鹏,他说:“你这个家伙,只要别乱跳脚骂,我们保证让你发大财,家里全摆着吨级的现金。”

    宋子强乐了,说:“妈蛋的,我哪里有那么病态?就想过上好日罢了,哈哈。”

    其他人都以目示意。

    这个家伙,是真正热爱金钱的人啊。

    但是宋子强就是这样保持本色,大家也都只能接受。

    吴大鹏慢慢接收着那三千厢兵,他们陆续从周边的州府赶来。

    他们其实就是失地、失业的人士,还有一些犯罪分子。

    在大宋时代,失地了,失业了请别担心。

    这样的人还有一个比较另类的很容易的再就业机会,那就是参军。

    由于大宋时代实行的是募兵制,所以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时期的屯驻军等,一般都采用常年招募的办法募集兵员,随到随要,多多益善。

    比如所谓的“流民入厢”就是宋朝的一个特定政策。

    每逢各地发生重大灾害时,大宋政府就将流民中身强力壮的人挑选出来,编入厢军,供给他们简单的食物、微薄俸禄或者没有俸禄,让他们服役或劳作,借此将流民中的“祸乱之源”全部掌握在手中。

    然而,这样的厢兵实际上是奴隶待遇,他们辛苦完成各种劳役,甚至被官员当家奴,所获收入仅仅是养活家人的口粮。

    于是,厢兵常会发生大规模逃亡。

    尤以大家族出生的人为甚。他们接受的教育多,手眼活泛,所以不甘心沦为奴隶,有时甚至鼓动全军逃亡。

    逃跑的厢军被抓回来,基本上是死路一条,要按军纪处理的,所以他们多数逃入山野间成为流贼。

    而如果部下逃亡殆尽,主持厢丁迁移的“厢首”也会乘机逃亡,沦落成为大盗与恶贼。

    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各种配军。

    宋太祖在建国后创立折杖法,除了将徒刑减为与杖、笞刑一般,只需杖打即可赦免其罪,另将传统五刑中的流刑减轻里程数,但仍须服役。

    这项改革是为了革除唐末以来的滥刑恶政,在效果上的确也减轻了犯罪负担,此外有鉴于折杖之后死刑与流刑间的差距过大,另外新增设一项刺配法作为贷死的恩赦,亦有助于减少死刑的宣判。

    在宋代法制上便产生了“配军”制。

    配军是编入军队的意思,让他们在厢军中当杂役,比如林冲所受的“配军”,去军料场当看守。

    当然配军的名声不好听,贼配军,就是一句骂人的话。

    总之,这其实是一种另类的维稳手段,或者也可以说是与广大百姓分享商业经济发展的成果,只是分配得少点,但好过没有。

    一点也不给你分享,你不是也没有办法?

    所以,这种算是救济也好,财富再分配也好,使得大宋政府的社会维稳工作与其它王朝比起来,好的多,可以看出他们的维稳功能还行。

    但是,这样的兵能不能打仗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一批主要是州郡地方的杂役厢军。

    他们平常的工作主要负责物品的生产及制造、仪队开路、守护皇陵、河道疏通、水陆运送、道路修护、堤防建造、牲畜畜养、修筑城池。

    知临安府洪起畏把这些人安置到南校军场,责令在那里搭建帐篷,以俟出海。

    吴大鹏招集来二十个厢首,准备先开一个小会,也好统一一下思想。

    他抛出第一个议题就是,大家为什么要跟他出海三年。

    当他讲到为了大宋梦,为了大宋转变国运后,他发现那帮子人始终是一脸的麻木,还有个别的打起了哈欠,不过态度上倒还是恭敬的。

    为了这次会议,他现从市舶司那里要借一套官服,点名只要六品的。

    临安的提举市舶当时请示了贾平章贾似道,得到了认可,此时正准备给他们一个“主殷地安国市舶”的名誉称号,六品嘛,也算是了,可以特事特办。

    但是吴大鹏一时穿不进去,太小了,又匆匆找人仿制,还好不算难。

    所以那些厢首们看他上去,吴大鹏就是一个高大壮实的文官。

    吴大鹏当时看着他们的表情,心里明白,这一招不好使呢。

    他接着抛出第二个议题,出海三年后,他们能得到什么。

    这时二十个厢首的表情马上变了,耳朵都要立起来了。

    看到没,这人的自私本性不分时空的。

    吴大鹏说:“尔等跟某三年后,言听计从者,一律奖赏万贯!”

    天神!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吴大鹏说:“日常之中,按月给俸,每人二十贯!”

    噢,真不少……

    吴大鹏说:“那些杂役厢军,如果也是言听计从者,三年后一律奖赏千贯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