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南宋同行-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有合作者,也可以商谈。

    张国安无意中创造了这个时空第一份软文式广告。

    南宋时期,商业经济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在江南的一些较大城市,街衢纵横,店铺林立,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行业之间有所竞争,于是,广告就成为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招揽顾客的手段。

    他们会用各种实物做广告,也用唱歌甚至图画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但是没有文字式的。

    所以,平章贾似道看着很新鲜,但是他摇着头想,那个流求岛可不是这样好的地方,这只是借用小报想勾引别人去罢了,那个张海商真有办法。

    监察御史陈宜中一拱手说:“何不借用小报?”

    平章贾似道脑袋里像是划过了一道闪电!

    他看着这个相貌英俊,带着一脸谦和笑容的年轻人,不由得也微笑起来。

    聪明人的交流是惬意的,他们完全可以借用小报来黑左丞相程元凤!

    这个时空里,在大宋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朝报”,相当于现在的党政刊物,一脸严肃;一份是私人办的“小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能博人眼球。

    这种“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由于是私人经营,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友情赞助,这个时空又不流行文字式广告,所以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

    为了提高销量,“小报”老板们开发了一大批专兼职狗仔队员,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

    狗仔队员们各显神通:有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大宋官家和他的诸多妃子之间的情感纠结的,即所谓的“内探”;也有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即所谓的“省探”;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即所谓的“衙探”……

    可不要小瞧狗仔队的胆子。

    还是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1110年。他们就制造了一则惊天新闻。

    当时民间对奸臣蔡京的意见很大,为了满足社会舆论需求,“小报”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蔡京的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还报道说。蔡京及其同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

    蔡京很无奈,连开n场新闻发布会,才澄清了事实。

    后来,南宋道德标兵朱熹也中枪了。

    那时候。南宋官方要求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伟大思想,朱夫子刚在“朝报”上发表了几篇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论文,“小报”的头条就爆出他与儿媳**的消息,不久又说他争风吃醋差点把著名公关小姐严蕊给杀了。

    事情都写得有模有样,以至于朱熹连续几年都荣登南宋娱乐人物风云榜。

    在那面的世界里,可能还把这个当成真实的历史。不过朱熹因此受打击不小,据说还被辞了官。

    “小报”靠着这种博人眼球的八卦新闻,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上到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性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

    有时候,皇帝组织官员们开会,准备发布官员调整名单,还没开口,就有人在底下窃窃私语:“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

    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很让皇帝颜面扫地。

    因为“小报”的影响力太大,严重冲击了“朝报”的效果,加之狗仔队的道德操守也不高,时不时会报道一些假新闻,所以大宋统治者决定全面禁止“小报”发行,规定凡是私下看“小报”者流放500里,告发别人看“小报”者赏钱200贯。

    但是,由于“小报”确实很受市民喜爱,甚至许多政府公务员也以看“小报”为乐,所以虽然明令禁止,“小报”仍畅销不衰。

    惩罚的事情,变成了也就是说说。

    张国安哪里管大宋现在的朝斗,他也不可能知道。

    那时他走在大街上时,碰上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中年人,问他:“客官,要新闻否?十文钱一份!”

    张国安当时就想起了这东西,自己还正在找办法能广而告之呢!

    张国安这时把自己的意图说了,那个人高兴地说:“客官放心,某那里有十几个写酸文的好手!一篇也不贵,三百文钱就可以了………………”

    张国安连忙点头同意了,这价钱发一份广告,太便宜了。

    南宋时期,也有写手的市场需求。

    诸如诗词、卖字、卖酸文,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

    此乃要求甚高的文章,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就更好了,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

    譬如几个杀猪的暴发户聚在一起喝酒,想把此次“群贤毕至”的盛况书写成卷,让后世追忆敬仰,就直接去找卖酸文的,30文钱一篇,附庸风雅,聊以**。

    当然张国安这是要求在小报上发布,所以当然要贵了,他表示理解。

    平章贾似道当然很快就明白了监察御史陈宜中建议。

    他府里就有极善雕书的朋友,也有现在印书作坊,但是,这不应该是由他来出头做。

    若是一但走漏了消息,这可就是真是万死不复了。

    看到他沉思不语,监察御史陈宜中明白了他的隐忧,便又是微微一笑,说:“在下着手去办,不劳平章出头。”

    平章贾似道大喜,说:“好,等官家在皇庄里种下祥瑞皇种后,你开始着手筹办………………”

    陈宜中当然明白那皇庄之事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那粮种真是亩产量比上田还高,而且还能是中等水田的两倍,那么,这官家的名声可比日月之辉了。(未完待续。)

    。。。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巧遇沈千千

    大宋官家赵禥在临安城外皇庄里的表演让所有人满意。 首发哦亲(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

    那一百公斤的粮种理论上可以育出一百亩水田的秧苗,但是大宋的一亩较小一些,所以足够在皇庄里种上一百一十多亩了。

    大宋官家赵禥象征性的在育秧田里撤了几粒泡过的种子,然后又向上天祈福,一时间锣鼓喧天,彩旗飘舞。

    皇庄里的播种仪式就开始了,十几个穿着新衣,却高挽着袖子和裤腿的农户下到田里开始做活了。

    平章贾似道站在百官的前面,他得意洋洋地对站在自己旁边的左丞相程元凤说:“此时看官家的一举一动,这身体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

    这是一句吉祥话,但是不能不回应,左丞相程元凤也微笑着说:“正是,老夫也是感觉如此………………”

    平章贾似道接着说:“能遇上如此明主,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来辅佐官家………………”

    “呵呵………………” 左丞相程元凤说,“这是当然。但是如果有那些败坏朝纲法度之人之事,老夫仍然还要出头,齐心协力是好事,但是不能等同于放纵,平章,你说是不是?”

    平章贾似道此时是一脸的尴尬,只能说:“嘿嘿,那是,那是!”

    这时左丞相程元凤倒是开始平静地捋着他花白的长须,而平章贾似道面上带笑,但是心中又是大恨。

    谢太后看过那些水稻种子,它们颜色比较鲜亮,比较饱满,而且大小一致,一看就是好种子。

    她召来了平章贾似道,说:“平章,那个献良种的海外商人,可予以回报了?”

    平章贾似道说:“他只不过想要一些丝绸棉布之类的事物,某早就一一准备妥当。有劳太后牵挂………………那海盐之事,本来某是想给内宫多一些贴补,谁知道…………………哎!”

    说完这话,他还为内宫惋惜了一下。

    谢太后说:“老身知道此事。左丞相之言有理,现在大宋钱钞紧张,北方兵灾还未平定,内宫当以节俭为先。”

    平章贾似道知道自己的挑拨离间之计不好使了。

    谢太后又说:“老身在想,若是这个祥瑞皇种真能让普通水田收获翻倍的话。那《公田法》可否做些调整?”

    平章贾似道笑了,谢太后的想法正和自己不谋而合。

    他鼓动官家赵禥如此大张声势地到皇庄里种稻,其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官家之口,把公田法的标准调高一些。

    这样,官家赵禥貌似成了自己和整个官僚集团的中间调解人!

    但是,其实官家赵禥是完全听从自己劝建的………………嘿嘿,这样是最好的结局。

    《公田法》不推行不行啊,现在连内藏库都要空了。

    平章贾似道这时笑着说:“谢太后所言极是!某回去好好想想………………”

    谢太后叹了一口气,她望向那些田地里的农户,说:“此良种若是真能让产出翻两倍就好了………………”

    她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平章贾似道也向着那农田望去。这个祥瑞皇种必须是良种,那个张海商没甚理由要骗老夫,就算不是,它也必须是!

    平章贾似道同样要借官家之手,去给那些依了《公田法》的人赐种!

    这些就是平章贾似道利用官家亲手种田的几个手段。

    事实上,他现在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的《公田法》现在在其它州府推广不利啊。

    尽管他带头售卖国家了两万亩良田,但是他还是站在了整个官僚体系的对立面。

    可是,不这样如何能解救大宋的财政危机?!

    最后,整个仪式结束了。官家和太后都摆驾回官。

    官家和太后都摆驾回官,就必然要清了临安御街,所有行人都要靠边站。

    张国安也得靠边站,这是人家赵家人的地盘。

    他站在一家店铺的门口。远远的看着所谓的皇驾,正是两辆大四/轮马车!

    他看了心里直想笑。

    现在,这种四轮/大马车,很快就被大宋人改成驴子拉的车了,主要用在城外运输东西。

    只要有用,大宋人是不在意它是东方来的还是西方来的。马上就用了。

    张国安看着那皇驾越来越近了,正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装饰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卤货的味道,这个味道很熟悉。

    他四处一看,有一个娇小的女孩子,正拎着一篮子卤货站在他的身后。

    他猛然想起来了鲍威和郭勿语在卤货上吃过的亏了!

    哈哈,可能她就是那卖卤货的千千…………………果然,她的篮子上贴着千千卤货的纸条。

    张国安笑呵呵地说:“你叫千千吧?”

    沈千千正在想着自己的心情呢,张国安的话吓了她一跳!

    她脱口而出,说:“是啊!”

    接着又马上闭了嘴,对面这个年轻的后生她不认识………………

    她警惕地看着张国安说:“你是………………”

    张国安笑着说:“输你两次的那两个少年郎,是我的徒弟!”

    沈千千一下子想起那两个可笑的少年郎了,正是他们让自己高兴好些日子的,怎么可能忘了他们?!

    沈千千马上说道:“你是他们的师傅?那他们去哪里了?好些时日都不见了………………”

    张国安笑着说:“他们都跟着我去了流求大岛了,在那里玩得很开心。”

    “啊!”沈千千惊讶地说,“你们就是在那小报上说什么海外流求大岛上有硫磺矿的人!?”

    张国安更高兴了,这个小报的消息通道还是很广的,不仅中产阶级能很快知道,市民阶层也能很快知道!

    这几天还真有人去他在东青门外的家里报名呢,他们大多是从北面渡江来临安城里找生活的人家,他们看中了张国安开出的条件,一个是一个月有工钱拿,而且还包吃住,但是人还是少。

    更重要的是,还有大商户也想参与,比如刘钱行首。

    先前,刘钱行首还不高兴呢,说:“张大商,海外有上好的硫磺矿,何必在小报上提到呢?告诉某一个人多好………………”

    当时张国安笑了,心里说;你知道那里有多少吗?整个大宋用上五百年都用不了!

    当时张国安说:“那里硫磺矿太多了,几万人开采也是不够的………………”

    刘钱行首的眼睛都绿了,如此之多!

    当时,他捋着胡须点头说:“原来如此。几万人,某是没有那能力了。”

    最后,他和张国安敲定了一份合同,他承包一处硫磺矿了,产出他是占七份,张国安是占三份。

    这个时空,大宋不算是缺硫磺,但是此物卖得也快,是畅销货。

    也有其它商家来找张国安,双方也是如此敲定,但是还是太少。

    因为张国安想在流求大岛的北部地区开出一个分基地来,人少了,无法成气候。

    可是如果市民阶层都知道了,那么,再过几天,能全家去流求大岛的人更多。

    所以,这个千千女孩子能说出她也听说过的话,这能不让张国安高兴嘛?(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章 买了一堆的女子

    沈千千看着这个身材长大,而且年轻的后生现在是满脸的笑容,她马上说:“少年郎的师傅,你买些卤货吧,这是今天第二锅,味道正是最好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