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苍穹之乱世迷情-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年轻人喊道:“小儿,再拿十坛酒来!”

    小儿跑出堂来说:“郭大老板,您知道的,这不符合我们店的规矩!”

    年轻人说:“怎么,我的面子也不给?要不要我亲自去找你们老板?”

    店小二一听,面带囧色道:“不用,不用,谁不知道郭老板和我们的郭老板的关系,小的上了酒来便是!”说完屁颠颠的跑进去拿酒去了。

    于清和年轻人相视哈哈大笑。

    小二上了酒后,于清和年轻人又干了一坛。于清自我介绍说:“在下于清,西域人士。还没有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年轻人拱手说:“在下郭荣,河北邢州人士,甚幸!甚幸!”

    于清也揖手说:“幸会!幸会!”

    郭荣喊道:“小二,再上些酒菜来!”

    小儿应声道:“得嘞!”

    郭荣说:“我看于兄郁郁寡欢,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于清和郭荣一见如故,所以也不设防,道:“唉!实不相瞒,我错怪了一位故人,她不辞而别了,我想当面给她道歉,但是也不知道她在那里,我正为这事耿耿于怀呢!”

    郭荣说:“哦!看来于兄这位故人定是一位可人儿?”

    于清说:“不是吗!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她的身份,我是不是很没用?”

    郭荣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男子汉大丈夫,当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事不必过于纠结,有些人缘分到了自然会出现。”

    通过郭荣的一顿劝解,于清的心情豁然开朗,可是酒劲却上头了,有些昏昏欲睡。

    郭荣说:“小二,这位兄台的酒钱我结了,给他安排一间上房休息吧!”

    赵匡胤自我介绍并连声道谢:“在下赵匡胤,是于大哥的朋友,谢谢郭大哥照顾的周全,我于大哥喝醉了,我替他谢谢您!”

    郭荣微微挥手笑道:“这杏花村汾酒驰名天下,酒力雄劲,一般人喝一两碗就会醉的不省人事,于兄连饮九坛,实属罕见,如此豪爽之人,郭某平生能与之共饮,实乃人生之快事,本来想在此多逗留几日,能和于兄加深些兄弟情谊,无奈郭某还有要事在身,要去金陵一趟,在此拜别!于兄若是醒了,还拜托这位赵小兄弟告知一声说,如果有缘,定能再见,来日方长!”

    “好的,郭大哥再见!”

    郭荣和那老爹起身告辞,赵匡胤将他们送到门口,小儿已经备好了车马,二人上了马车,驾车而去。

    赵匡胤目送郭荣二人走出村口,挥手高声说再见,又回到酒楼,和跑堂的一起将于清扶进客房休息。

    现在天色尚早,赵匡胤酒足饭饱之后闲来无事,久闻这杏花村天下闻名,于是就到村里去溜了一圈。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陈家庄。

    这陈家庄以铁艺闻名,进得村来,只听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陈家庄有两家铁铺,村头的一家叫陈铁匠铁铺主营兵器;村中的一家叫陈记铁铺,不过主营的是农具。

    赵匡彦到了村头的陈铁匠铁铺,只见他的铁铺里挂满了刀枪剑戟各种兵器。

    陈铁匠正在和他儿子打铁,见来了客人,急忙上前招呼,当他看到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不禁有些失望,还道是谁家的公子哥出来玩乐。

    赵匡胤说:“没事,大叔您忙,我随便看看!”

    陈铁匠说:“你看吧,我正忙着哩!”说着又去拉风箱去了。

    赵匡胤一会儿看看刀,一会儿看看剑,倒是都精美锋利得很,这出自陈铁匠之手的兵器果然名不虚传。赵匡胤又挑了几件兵器都不是很称手,这时他的目光聚集在一根奇形怪状的铜棍上,这根铜棍和他个头一般高,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短,刻有精美的蟠龙和云彩纹饰。细的一头长,除了有两道环形纹饰外,其他地方光滑梯无物。

    赵匡胤将铜棍拿在手里,很沉,但是他自己也有些武术功底,舞了两下,还很称手,心理很是喜欢,简直就是一见钟情,他问道:“老板,这根棍子买吗?”

    陈铁匠见他对这根铜棍情有独钟,又见他衣着华丽(他是作为河东使者出使契丹的人之一,所以穿的是使者服),像是贵家公子,一听有生意上门,自然又客气起来道:“这位小爷,真是识货呀,这根铜棍是我专门设计的兵器,您也知道,现在兵荒马乱的,关卡繁多,带着其他兵器多要被盘查,说不定还会惹上官司,我这根铜棍,咋一看去就是一根普通的杵手棍,实际上,你看,这样一拧,这边就会伸出一直梭镖,它就变成了一杆标枪,又一拧,看,它又缩回来了。还有,这里有个按钮,只要按住这个按钮一拔,看,它就变成了两节,中间用铁环相连,这样便于折叠携带。还有这质地,都是上等的黄铜打造,并用杏花村井神之水淬火,不但强度韧度恰到好处,而且不是很沉,我打造的这件兵器没人识货,所以一直放在这里,今天小爷果然有眼光,本来要十两银子,我给你打八折,就八两吧!”

    赵匡胤把玩着这根铜棍,越玩越称手,简直是爱不释手,就问道:“老板,这根铜棍叫什么名字?”

    铁匠面带难色说:“这,这个,我倒还没有想过。”

    赵匡胤说:“这上面纹着盘龙纹,而且又可以盘着两节,就叫他盘龙棍吧!我看这个名字不错!”

    铁匠说:“如果小爷买下它,叫什么都行,只要您喜欢便是。”

    赵匡胤又舞了几下,很是满意,就说:“好!我买下了,八两就八两!”说着付了银子,拿着盘龙棍,高高兴兴的返回醉仙楼。
………………………………

第37章 三个问题

    于清一觉睡到第二天天亮才醒来,他睁开眼睛,见赵匡胤正在把玩铜棍,就问道:“香孩儿,那郭荣郭大哥呢?”

    赵匡胤回答道:“他们昨天就离开了,他们要去江陵办事,叫我给你说一声。”

    于清没能和郭荣当面告别,很是有些遗憾,喃喃地说:“这杏花村汾酒果然名不虚传啊,我都睡了一天了!”

    赵匡胤说:“于大哥,你看我的这根盘龙棍,八两银子买的!”然后演示了一遍给于清看。

    于清看了看,说:“不错,八两银子花的值得!”

    得到了于清的肯定,赵匡胤对这根盘龙棍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于清和赵匡胤二人吃了些面条,就上路了,继续赶路前往太原。

    来到河东府,得知刘知远已经荣升为太师,拜同平章事。但是一打听,赵匡燕并未回到河东太师府,于清难免有些失望,他很想去寻找,心中感慨万千:“匡燕,你到底在那里?”

    可是现在年关将至,太原也下了大雪,天大地大,茫茫苍穹又到那里去寻找赵匡燕?

    香孩儿说:“于大哥,你也不必太过自责,我姐姐福人自有天相,她不会有事的,等过了年关,开了春我们再去寻找不迟。”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在没有赵匡燕的日子里,于清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了三月。

    三月过后,冰雪融化、大地开封,于清想念赵匡燕的心情与日俱增,他决定再次出去寻找赵匡燕,顺便打听柴荣的下落,本来他早就想告辞,要不是刘知远再三挽留,他对刘知远的知遇之恩无法拒绝,否则他整天心里像猫爪似的,那里呆得下来。

    说来也巧,恰在这个时候,刘知远突然思念其结发妻子李三娘来,也许是受于清的感染吧,他一想起三娘就会心痛。

    这些年来,刘知远一直忙于军务政事,虽然也时常思念三娘,但是自己的时间都被千头万绪的事务占据了,所以也就想想罢了。现在自己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手下谋臣武士又能分忧,偶尔还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因此思念三娘的心情与日俱增。

    刘知远思绪万千,遥想当年,三娘对自己是何等的情深意重,她不嫌弃自己的一穷二白,全然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下嫁于自己,现在自己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了,自己绝非忘恩负义之人,三娘的这份恩情怎么能忘?

    其实多年前,刘知远得知三娘为自己生下儿子承祐的时候,他就曾去找过三娘,但是三娘的兄、嫂说三娘已经改嫁,不愿相见。刘知远知道三娘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当时自己身份卑微,觉得自己如果不成就一番功业,怎么有脸面去面对三娘,因此带着年幼的承祐离开了。

    现在承祐已经长大成人,自己也功成名就,是时候把三娘接来了。自从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刘知远的心整天像猫爪一样,思恋之情与日俱增,他本想亲自再去一趟,但是一来自己的军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二来也不知三娘这么多年了是否已经改嫁,如果三娘真的改嫁了,自己去了实在是冒昧,因此心生一计,让儿子承佑去,三娘总不会不顾亲子之情不肯相见吧?

    不过承祐现在才十四岁,让他不远千里去寻找母亲,刘知远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正好听说于清要去寻找赵匡燕,就让于清和史宏肇等四大护卫一起护送刘承祐前往榆次鸣李村。

    赵匡胤本来要和于清一起去,但是于清说:“香孩儿,你还是留在太原好些,如果你姐姐回来,找不到我们,那将如何是好?”

    赵匡胤觉得于清的话言之有理,也就留在太原。

    于清取了包袱后和史宏肇等人护送刘承祐前往榆次。

    历经千辛万苦,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榆次。

    这天,于清和刘承祐等人骑着马在山中行走,突然路边窜出了一只白兔,刘承祐见了以后,策马去追。史宏肇大喊:“公子小心!”也策马跟了上去。

    那白兔一蹦一跳朝一片蓬蒿里跑去,刘承祐紧追不舍,取出一支箭,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羽没入了蓬蒿之中,也不知射没射中。

    刘承祐跳下马来,向蓬蒿跑去,于清等人也跟着跑上去。

    刘承祐扒开蓬蒿,并未发现兔子,反而看见一个妇人正在一口水井边打水。这妇人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手上的皮肤皲裂,面色蜡黄,但是隐隐透着一股傲人的骨气。

    那打水的妇人查看着自己的水桶,惊讶地发现水桶上插着一支箭。

    刘承祐上前去大骂道:“好你个村妇,你把我的兔子藏道哪里去了?快快给我交出来。”

    妇人说:“这小官人怎生这么无理?我哪里得你的兔子了?”

    这时,史宏肇赶了过来,看见了这一幕,拱手说:“大嫂,少主人年幼无知,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然后拉了一把刘承祐道:“承祐,快给这位嬢嬢赔礼道歉。”

    刘承祐嚷着说:“史叔叔,明明就是她偷了我的兔子,为什么要我给她道歉?”

    史宏肇眼睛一轮,甚是威严,刘承祐有些害怕,只得不情愿地说:“对不起!”

    妇人这才仔细看了一眼刘承祐,突然,眼睛中闪烁出异样的光芒,直溜溜地盯住刘承祐看。

    刘承祐被吓得赶紧躲到史宏肇的身后。

    于清上前问道:“大嫂,不知鸣李村怎么走?”

    妇人这才移开目光,说:“翻过这个山垭前面的村子便是,我就是鸣李村的,几位官人这时要去鸣李村?”

    “哦,这可巧了!”史宏肇说道。“您可知道鸣李村有一个叫李三娘的妇人?”

    那妇人面露疑惑的神情说:“小妇人便是李三娘,几位是?”

    史宏肇万分激动道:“那,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大人你是否认识?”

    妇人说:“刘知远小妇人倒是认识,那是小妇人的夫君,至于什么刘大人马大人的,我一个妇道人家那里认识?”

    史宏肇激动得全身发抖,单膝下跪,拜道:“嫂子,终于找到你了!您受苦了!”然后对刘承祐说:“承祐,快跪下,这是你母亲!”

    那妇人万分惊讶,道:“这是承祐?刘承祐?”

    四大护卫齐声说:“是呀,夫人,我们终于找到您了!这是承祐,您和刘公的儿子!”

    刘承祐也明白了眼前的妇人就是自己的母亲,但是十多年没见自然有些生分,怯生生地叫道:“娘!”

    李三娘泪如泉涌,一把将刘承祐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啊,娘想你想得好苦!”

    毕竟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当刘承祐回过神来后,也不禁抱着李三娘大哭起来。此情此景,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

第38章 十年生死

    史宏肇说:“夫人,我看我们这就回村去收拾一下,立即动身前往太原,和大人团聚。”

    李三娘说:“可是,我的地还没有浇完呢,回去怕是要被兄长怪罪!”

    四大护卫中的高天雷是个急性子,吼道:“夫人,怕什么,现在刘大人贵为太师,您可是太师夫人,还怕他个甚?”

    刘承祐也道:“娘,走,我看谁敢把你怎么样?”

    众人收拾起水桶等,让李三娘在前面带路。三娘执拗不过大家,只得依了,在带领大家往鸣李村而去。

    来到李家,三娘的大嫂见三娘带着一帮男人回来,骂道:“三娘,你这个扫把星,现在才几时?你就回来了,你要偷懒是不是?一个寡妇还带着这么多男人回来,你羞是不羞?”说着抡起扫帚向三娘打来。

    史宏肇上前挡住扫帚,大喝道:“放肆!河东节度使、太师夫人在此,休得无理!”说着一推,将三娘的大嫂推到在地。

    三娘急忙上前将大嫂扶起,连声说对不起。

    高天雷见夫人的样子,知道一定是受了兄嫂的不少苦,上前拔出刀威胁到:“谁要是再敢为难夫人,哼!别怪我的刀不认人!”

    这时,李三娘娘的大哥李大听到屋外的动静,出门来看,见这些人衣着华丽,都是当官的模样,又听到史宏肇说的话,特别是看见三娘揽着一个白皮嫩肉的少年,那少年和当年的刘知远确有几分相似,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急忙上前招呼众人进屋里坐。

    三娘的大嫂倒也识相,急忙赔礼道:“我这不是和三娘开玩笑吗?是不是,小姑?”

    李三娘心地善良,不想让嫂子为难,就说:“对对,开玩笑的!”

    三娘的嫂子一边端茶倒水,一边东一句西一句的打听刘知远的情况。当她得知现在刘知远已经是山西最大的官后,更是巴结李三娘不得了。

    三娘的弟弟李业听说三娘的儿子来了,也兴冲冲地的跑来看。当他知道刘知远已经当了大官之后,心里乐的开了花。他寻思着:“幸好平日里自己对姐姐不错,现在姐夫既然已经当了大官,为自己谋一个一官半职,那自然不在话下,要是能够当个县太爷什么的,那可就神气了!”他越想越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村。村里的男女老幼都来为三娘道贺。李业也十分“慷慨”一一打赏父老乡亲,俨然以三娘的娘家人自居,似乎自己已经是县太爷了。

    原本三娘第二天就准备动身去太原的,但是大哥大嫂再三挽留,虽然大哥一向对自己不好,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三娘同意再呆一天。

    李业带着刘承祐到山上去抓麻雀,打野兔的,倒是正和刘承祐所好,舅甥倆玩得不亦乐乎。

    李业和刘承祐提着几只野味兴冲冲地回到村子,在路上,李业趁机说:“承祐,明天你给你娘说,让舅舅和你们一起去太原吧!”

    刘承祐满口答应。

    第二天,李三娘告别了哥嫂,和史宏肇等人准备起身。刘承祐说:“娘,让小舅和我们一起去太原吧。”

    李三娘觉得这不符合规矩,没有同意。但是刘承祐耍横泼癞,拼了半天。三娘无奈,用征询的目光看向史宏肇。

    史宏肇说:“夫人,这是您的家事,您自己决断吧!”

    刘承祐又在一旁拼得厉害,三娘毕竟十多年没有见到承祐,心便软了,同意了让李业一同去太原。

    在前往太原的路上,于清拿着赵匡燕的画像,一路打听赵匡燕的下落,来到晋阳时,从一个盐帮的人那里听说他们在江陵的怡春院看见一个和画像上的人长得一模一样的歌妓,人称赵飞燕,不知是不是于清要找的人。

    于清一听,心潮澎湃,心想她一定就是赵匡燕了,恨不得马上就飞到江陵。晋阳已经离太原不远,这里已是刘知远的绝对势力范围,想来已经不会出什么事差错。于是向史宏肇和李三娘等人告别,自己只身前往江陵。

    第二十五章再遇故知

    于清辗转来到江陵。荆楚大地山川奇秀,气候宜人,不过物产却贫瘠得很。虽然,但是江陵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使节商旅云集于此,大小商铺林立,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和许多大都市一样,江陵的烟花之地也是闻名遐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怡春院莫属,道上的人们都知道这虽然是一家民妓,可是背后的大股东却是江陵太守高霸先,有如此强大的后台,那生意不红火说得过去吗?

    而这怡春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千面妖姬赵飞燕。为什么叫前面妖姬呢?传说她的真容难得一见,见过的为数不多,虽然好多人都吹嘘自己见过她的真面目,可是这些人有的说她像西施,有的说她像貂蝉,有的说她像昭君,又有的说她像唐明皇的杨贵妃,咳!真是不一而足,也因为这样,说以她就显得更加神秘。赵飞燕是她的自称,传说她的歌舞堪称一绝,那舞姿飘若惊鸿,轻若飞燕,所以这赵飞燕的称号倒也不虚。

    于清来都江陵府,直奔怡春院而去。只见这怡春院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好不闹热。

    于清径直走到怡春院中,只见这里高朋满座,灯红酒绿,姑娘们身材婀娜多姿,扭捏着丰硕的屁股招呼客人。

    老鸨子见于清进来,一步三摇的迎上前去道:“哟!公子,里边请!我们这里的姑娘可是江陵最好的,公子道雅间坐,妈妈我这就给你去叫姑娘来。”

    于清一挥手说:“你听着,我什么姑娘也不要,只要赵飞燕。”

    老鸨子说:“哟,公子,您眼光果然不错。不过,这个您可要排队了,我不敢保障轮不轮得到您,就算轮到了怕您也见不着她。要不先叫其他姑娘来陪您喝两杯花酒?”

    “这是为何?”于清不解地问道。

    “呶,您看,这些都是排队要见飞燕姑娘的。”

    于清一看,果然有几十个人排队。要是这样,这要排到什么时候?他掏出一小锭金子,说:“还劳烦妈妈安排周全一些!”

    老鸨子喜笑颜开地说:“公子出手大方,好的,我这就为你安排,你先喝杯茶,但是见不见得上我却不敢保证。”

    “这又是为何?”于清问道。

    老鸨子凑到他耳边说:“这飞燕姑娘可是我们怡春院的摇钱树,她如果不愿意见的人,我们也是没办法,我可不敢得罪她。如果她一走了之,老板怪罪下来,我可担当不起这个罪过。”

    于清一边喝茶一边说:“还请妈妈指点一二。”

    老鸨子看在钱的份上,原原本本地说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这飞燕姑娘立下一个规矩,凡是要想见她的人必须要回答她的三个问题,如果回答得合心,她才会相见。

    在老鸨子的安排下,于清果然很快就轮到了。他来到了赵飞燕所在的凝香阁,这时一进两间的阁楼,屋子内陈设考究,古色古香,几株幽兰和一枝桃花相映成趣,屋子中有一四开的屏风,屏风半明半暗,隐约可见一个曼妙的身影。

    于清屏住呼吸,心跳加快,这就是自己的匡燕妹妹吗?昔日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此时的心情,于清自己也无法形容,是期待?是忐忑?是激动还是内疚?

    终于,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一个人,于清的心都要提到嗓子上了,确实出来了一个气度不凡的美人,可是于清却大失所望,这根本不是赵匡燕。但是出于礼貌他还是等那姑娘把话说完。

    这姑娘看见于清失望的表情,首先是一惊,曾经好多人在此见了自己都会眼珠子都要落出来了,没想到这位公子却是如此的表情,难免有些恼怒,正要说话。突然听到于清说:“姑娘便是赵飞燕?”

    姑娘哼了一声说:“我是馨儿,赵飞燕是我家小姐!你这般无理,难道我不美吗?还正眼都不看我一眼!哼,假装正人君子,既然你看不上眼,三个问题也不必回答了,请回吧!”

    这时,屏风后面传来一阵脆软的咳嗽声,馨儿说了声:“知道,小姐!我这便问就是。”

    于清知道这并不是赵飞燕,而只是她的丫鬟,心中熄灭的希望之火再次点燃。

    馨儿说:“公子请坐。”

    于清道:“馨儿姐姐请!”

    “第一个问题:公子为何来此?”

    于清说:“来找一个故人。”

    “请公子念一句最难忘的诗句?”馨儿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于清叹了口气,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馨儿听了接下他的诗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