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苍穹之乱世迷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

    神龟太郎恶狠狠地说:“好,李君,我再相信你一次,滚!”

    李俊臣连滚带爬的逃出了神龟岛。

    当年,李俊臣逃出玄牝山之后,跟随幸存下来的东瀛武士一起逃到南溟神龟岛,拜了神龟太郎为师,学会了东瀛忍术,为虎作伥,专门帮东瀛武士干些残害中原武林的勾当。这一次他以为胜券在握,抢了于清的包袱,没想到人算不如天说,他那里又会想到于清离开太原时拿错了包袱,他抢去的不过是香孩儿的包袱。但是对于于清来说,他完全不知道,以为《一字真经》真的落入李俊臣之手了。

    于清一直苦苦追查李俊臣的下落,他无论如何也要夺回《一字真经》。否则,他有什么颜面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太师叔祖?

    于清一路东进,心想李俊臣一定是逃到了东瀛。他辗转来到江都,却无意中打听到契丹入侵太原的消息。他一来是担心香孩儿的安危,二来是也想报答刘知远的知遇之恩,决定暂时将追查李俊臣一事缓一缓,立即动身前往太原。

    当于清赶到太原的时候,刘知远已经击退了契丹的两次进攻。其实,当时于清的威名已经在契丹国广为传播,当耶律德光派出大将领兵南下,进犯山西境内时,这些将领都知道山西是刘知远的势力范围,而刘知远的麾下有一员以一敌千的猛将……于清,他们都被于清吓破了胆,都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死神,谁还敢以身犯险,自寻死路?但是皇帝的命令也不敢违抗,他们的军队一遇到刘知远的军队时,就一阵佯攻,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而刘知远现在韬光养晦也不追击,大家一来二去,反而成了默契。一个就偶尔大大草谷,回去复命;一个却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存了实力。

    耶律德光明知道这些将士的心思,但是他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如此,大家心照不宣,他也因此顺应大家的意愿,只要刘知远不和他正面对抗,大家就逢场作戏,自演自看。

    通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耶律德光终于放心了,他的目标不是太原,而是东京。因为有一个人然他寝食难安,那就是晋少帝石重贵,这个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的的年轻皇帝。

    于清的去而复返,刘知远当然万分高兴,他现在正是用人自己,如果有于清在身边辅佐他,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因此当于清又一次返回太原时,刘知远好说歹说,无论如何也要将于清留下来。

    香孩儿知道于清来了以后,也万分高兴,他当然也希望于清留下来。但是他心里清楚,能够真正让于大哥安下心来的人,只有姐姐赵匡燕。现在兵荒马乱,姐姐是死是活也不知道,香孩儿也万分着急。

    于清见了香孩儿,看打他长高了许多,就说:“香孩儿,我们好久不见,没想到你又长高了,也壮实多了,是不是刘大人整天好酒好肉的招待你?”

    香孩儿说:“不错,刘大人对我很好,郭将军对我也不错,他还送了我一副盔甲,我一会儿穿给你看,你一定会喜欢的。”

    于清说:“你小小年纪,拿盔甲干什么?”

    香孩儿不服气地说:“什么小小年纪?你不要老是把我当小孩子看好不好?我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是吗?十八岁了?我们认识已经有四年了!”说完,于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四年前,自己和赵匡燕姐弟俩认识的情形,历历在目,那是赵匡燕女扮男装,化名赵匡彦,那个古灵精怪的假小子连自己都被她骗了,后来一起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结下了生死情谊,赵匡燕对自己一往情深,要不是自己呆头呆脑,不明就里,怎么会让她伤心难过,负气出走而错失姻缘?这些时间以来,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匡燕妹妹,可是她又在那里?想到这里,于清目光呆呆地望着远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香孩儿知道于大哥又在想姐姐了,就故意转移话题说:“于大哥,给我说一说这一次你去江陵府的事,关于去接夫人的事承祐公子回来已经传遍整个河东府了,他们说你去了江陵找姐姐,既然一个人回来,那定然是没有找到她了,那么你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于清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他脸上微带兴奋地说:“香孩儿,你猜我这次去江陵遇到谁了?”

    香孩儿见于清兴奋的样子,以为他已经找到了柴荣,就兴奋地说:“不会吧,于大哥,难道你已经找到那个柴荣了?”

    于清说:“那倒没有,不过,你都想不到,我遇到了谁,那就是我们在杏花村遇到的郭老板,我们还结为了兄弟。”

    香孩儿说:“在醉仙楼请我们喝酒的那个郭老板吗?他去江陵干什么?”

    于清想到了好兄弟,竟然一时就把思念赵匡燕的事放在了一边,把在江陵如何去找刘玉霜,如何遇到郭荣和颉跌老爹,如何荡舟白鹭湖,郭荣又如何找到红颜知己的事绘声绘色的说给了赵匡胤听。

    说到最后,于清的面色又凝重起来,因为他的包袱被李俊臣抢去了,而里面有他的宝贝……旷世奇书《一字真经》。

    香孩儿一听,道:“嘿!于大哥,你的包袱没有被抢去,那被抢去的是我的包袱,你的包袱还原原本本的放在柜子里。”

    “什么?拿错了,是不是真的?快带我去看!”于清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香孩儿急忙带于清去那包袱,当于清打开后,看到了那个木匣子。他突然脸一沉,严肃地问道:“香孩儿,你打开过这个木匣?”

    赵匡胤本来想承认,但是看到于清那严肃的表情,又想到他平时视之如命的样子,他那里还敢承认,就说:“没,没有,我打开包袱看见是你的东西后,就把它包好放回去了。”

    于清说:“这样最好,这个木匣只有一人可以打开,那就是太师叔祖交待的人柴荣,其他人只要打开了这个木匣,不管他是谁,我都会杀了他!”

    赵匡胤听了,顿时觉得万分后怕,幸好自己没有承认,但是于大哥说的真有那么严重吗?他决定试一试,就说:“于大哥,你这个木匣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宝贝?”

    于清说:“小孩子,不该问的不要乱问。”

    赵匡胤又说:“假如是我姐姐打开看了这个木匣呢?你也要杀了她?”

    于清一怔,道:“你姐姐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因此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这个回答,更是让赵匡胤不寒而栗,于清深深爱着姐姐,他尚且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那言下之意显然是如果姐姐看了,他也不会放过她。

    香孩儿说:“我是说万一,万一我姐姐不小心看了,怎么办?”

    于清说:“要是真这样,我会杀了她,等我把太师叔祖交待的事情办完后,就自杀去陪她!”

    赵匡胤听了全身冒虚汗,心中狂跳不已,吞吞吐吐地说:“好了,于大哥,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刘大人还要设宴为你接风洗尘呢!”

    刘知远盛情难却,于清总是抹不下脸来要告辞,因此就在太原停留了下来。

    这些日子,赵匡胤总怕遇到于清,他整天加紧按照一字真经的心诀练习盘龙棍法和无名拳法,功力又精进了不少。
………………………………

第45章 诛杀承福

    时光荏苒,转眼又一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天气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中原大地,天气暑热难当。

    这天,刘知远请于清等人前往山中行营避暑。这避暑山庄树木繁茂、阴翳蔽日、一泓从后山奔流而来的清泉从高高的豁口飞落而下,激溅起的水雾形成了一道道七色彩虹,水雾飞散开来,弥漫在亭台楼阁之间,更显清凉,仿佛山外的炎炎烈日都与这里无关。

    在这样闲暇舒适的环境中,于清却郁郁寡欢。刘知远说:“于兄弟,为什么闷闷不乐呢?是不是又在想赵兄弟,哦!你看我这嘴巴,叫赵兄弟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口,应该是赵姑娘,是不是又在想她了?”

    于清说:“刘大哥,你知道的,我真的对不起匡燕啊!她现在在哪里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很无用?”

    刘知远说:“兄弟,你的心思我明白,我也是过来人,当年我和三娘何尝不是如此,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天下国家为重,不要太过沉溺于儿女情长!”

    于清说:“我知道,我知道孰轻孰重,我自有分寸。”

    “这样我就放心了。”刘知远拍了拍于清的肩膀。

    这时,郭威来报,见于清在此,就凑到刘知远的耳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

    刘知远眉头紧皱,声色严峻地问道:“打听清楚没有?”

    郭威说:“千真万确!我安排的暗探一直尾随他们出了雁门关。”

    刘知远说:“于兄弟不是外人,也没必要避开他,说一下你的想法。”

    郭威看了一眼于清,毕竟大家未深交,但是既然刘知远已经说了,他也不回避,就说:“大人,白可久一帐已经出关投降了契丹,被耶律德光任命为云州观察使,白承福也有北返之意。我看,如果这样下去,绝非好事,恐怕要立即处理,否则夜长梦多,唯恐生变。”

    刘知远捋了捋胡须道:“雀儿,你所说甚是,事不宜迟,你马上回府,通知各部做好应变准备。于兄弟,你和我去一趟东京,我要进京面圣。”

    于清说:“刘大哥,什么事如此紧急,需要进京面圣?”

    刘知远说:“你还记得当年你在雁门关去接应的吐谷浑部吗?”

    于清说:“记得!”

    刘知远说:“就是他们,他们的首领叫白承福,本来白承福已经归顺了我大晋,但是他手下的酋长心怀异志,白承福也有些动摇,如果让他们北返契丹,我们的军力部署,民情边防等机密就会泄露,更关键的是吐谷浑之鼎就会落到契丹。”

    于清问道:“刘大哥,他们有多少人?契丹耶律德光一直处心积虑的想要染指这吐谷浑之鼎,这吐谷浑之鼎到底是何宝物?”

    刘知远若有所思,缓缓地看向远方,他们目光中充满坚毅,充满憧憬,良久,说道:“你听说过九州之鼎吗?”

    于清说:“没有听说过,我久处西域边陲,对中原之事知之甚少?”

    刘知远说:“九州之鼎本来是上古时期的传国之宝,西周时期,周武王一统天下,将王室子弟分封为王,天下九州各持一鼎。后来周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得到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九鼎,互相征伐,天下大乱,后来周显王无可奈何将九鼎沉入泗水,从此九鼎销声匿迹。唐贞观年间,慕容吐谷浑偶然得到了九鼎中的大王鼎,将其命名为吐谷浑之鼎。本来吐谷浑部一直坚守王鼎之谜,但是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泄露了,中原稍有实力的军阀豪强都想得到吐谷浑之鼎,契丹也对宝鼎虎视眈眈。现在吐谷浑投入我治下,我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宝鼎得而复失?”

    于清听了,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刘知远,问道:“难道大哥也想逐鹿中原?”

    刘知远说:“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区区河东之地,岂是我刘知远的终极目标?”

    于清知道刘知远所图甚大,终于明白了刘知远为何要为了这区区一千多人的吐谷浑部大费周章,进京面圣了。

    刘知远接着说:“于兄弟,现在宝鼎在我们的手中,天命所归,霸业可图,你是难得的将才,所以我一直希望你能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

    从心里面,于清是深深的佩服刘知远的宏图大略的,也希望能够出现一个英雄人物一统天下,结束战乱,将天下苍生从战乱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当今的英雄豪杰中如果要选,刘知远一定会是他的不二人选,不管从感情上还是从大义上还是从实力上他都会选择刘知远。可是,刘知远分明不是太师叔祖要找的人。

    于清陷入沉思之中,他说:“刘大哥,不是我不肯帮你,而是我有使命在身。师门之命,于清不敢违抗,但是你放心,只要时间允许,你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扑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知远握住于清的手说:“兄弟,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这时,一个属下来报:“禀大人,都准备好了,可以启程了!”

    刘知远说:“事不宜迟,我们立即进京。”

    刘知远和于清一道轻车简从,骑着快马向东京疾驰而去。

    东京开封,大晋皇都。

    刘知远面见了大晋皇帝石重贵,禀眀了吐谷浑部酋长白可久帅本帐北返契丹,投降了耶律德光,被任命为云州观察使,在白可久的引诱下,白承福产生了动摇,等也颇有北归之意。

    听了刘知远的禀报,石重贵不以为然说:“朕待白承福不薄,今年以来,白爱卿跟随朕出征,在澶州与契丹作战,我们同仇敌忾大败契丹,后来白爱卿又同张从恩镇守滑州,打退了契丹的多次进攻,他恨契丹入骨,怎么可能投靠契丹?这种空穴来风的事,太师不要捕风捉影,冤枉了好人。至于白可久,他们要去,就让他去吧,那区区一千多人人,他们北返契丹,对我大晋也构不成什么威胁,而且留下来也无用,太师何必为了这种小事大费周章呢?”

    刘知远说:“臣听闻圣人之言:所谓近者悦,远者来。皇上,虽然吐谷浑只有一千多人,可是,如果我们不安抚好他们,让他们北返契丹,人们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大晋容不下人,对那些想脱离契丹,归附我朝的人来说,会动摇他们的决心,这对大业无益而有害,而且吐谷浑人向来凶悍,如果他们北返契丹,对我大晋边境的安定就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还望皇上三思?”

    石重贵说:“依太师之言,那该如何是好?”

    刘知远说:“皇上,吐谷浑反复难保,既然白承福北返契丹之心已起,如果我们断然拒绝他们的要求,那么他们一定会心生怨恨,如果因此而引起祸患,对大局不利。依臣看来,不如将他们一千九百人迁于内地,打散分别安置,这样一来,一方面展现我们不把他们当外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就算他们再有什么二心,也难成气候,到时候就不足为患了。”

    石重贵哈哈大笑道:“都说刘太师智勇双全,足智多谋,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黄河决于后而目不瞬的胆识,但是今天吐谷浑这件事,太师也太小题大做了吧!恐怕太师并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吐谷浑那么简单吧?”

    石重贵话中有话,刘知远当然心知肚明,如果再装傻卖乖可能会引起石重贵的猜忌。他突然跪在地上说:“皇上圣明,臣一向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臣追随先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虽然建立了大晋江山,但是北有契丹虎视眈眈,南有十国觊觎,西有西夏大军压境,东有倭寇长年袭扰,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臣一路走来,深知大晋江山来之不易,现在皇上继承大统,首先拒绝向契丹称臣,普天之下,举国之内,四海欢腾。臣作为两朝遗老,也倍感荣幸。臣此次前来,确实是有重要事情禀报,那就是为了吐谷浑之鼎,契丹主耶律德光早就对吐谷浑之鼎虎视眈眈,如果吐谷浑北返契丹,他们一定会将宝鼎带入契丹,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要阻止吐谷浑北返。”

    石重贵说:“太师终于说到重点了,就依太师所言,将吐谷浑部内迁,务必将吐谷浑之鼎弄到手,并及时运送到东京来。”

    刘知远跪拜道:“臣领旨,臣告退。”
………………………………

第46章 麒麟宝驹

    刘知远出了大殿,和于清等立即赶回太原。

    一路上,刘知远对于清说:“皇上不简单啊!别看他不露声色,其实他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知道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于清看向刘知远,他心里清楚,刘知远能对他说这种话,那是把他当成彻彻底底的自己人了,他说:“刘大哥,您对我的知遇之恩,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报答,我也知道你对我的期望,但是我有使命在身,怕不能帮助你完成大业,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意。”

    刘知远说:“于兄弟,这正是我欣赏你之处,如果你放弃了自己的使命,随随便便就答应帮我,我到会看不起你。不管你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你这个兄弟我都认定了!”

    于清听了,万分感动。

    回到太原,刘知远立即传皇帝圣谕要求将吐谷浑部内迁安置在河阳诸州。

    但是白承福等人说吐谷浑本来是游牧民族,不适应农耕生活,而且中原酷热,他们生活也很不适应,委婉拒绝了刘知远的要求。

    这无疑给刘知远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当初白承福帅部投奔刘知远时,刘知远曾经对他许诺,一定尊重他们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如果他们再中原生活不习惯,一定会让他们来去自如决不干涉。可是事到如今,自己又不能食言反悔。

    刘知远举棋不定,召集心腹部将研究对策。

    郭威献计说:“刘大人,吐谷浑白承福已经将他的部落遣送会太原,并在岚州、石州放牧。今天下多事,置此属于太原,乃腹心之疾也,不如去之,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有妇人之仁,如果他们久居太原,白承福与少帝交往甚厚,对我们的大事难免掣肘,如果他们北返契丹,那么吐谷浑之鼎一定会落入耶律德光之手,到时候我们就真是的只能望洋兴叹了,权衡利弊,唯有快刀斩乱麻,以除后患!”

    刘志远说:“依雀儿之言,该当如何是好?我可不想落下背信弃义的千古骂名!”

    郭威说:“属下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郭威如此这般的在刘知远的耳边说了一通。

    刘知远频频点头称是,说:“好,雀儿,这事就由你去办。”

    郭威领命出去了。

    刘知远对于清说:“于兄弟,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天生神力,武艺非凡,我本当他是朋友,但是他一意孤行,准备投靠契丹。你也知道,少帝即位以来,大晋与契丹交恶,如果此时让他们北返契丹,无异于纵虎归山,俗话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决意除掉此患,希望于兄弟能助郭威将军一臂之力,诛杀白承福。”

    于清想,刘知远对知己有知遇之恩,正愁无以为报,现在有这个机会,他也不想欠下太多人情,于是就答应了刘知远的要求。

    这年八月,郭威献计诱白承福等入太原城,说刘知远要亲自设宴款待他们。白承福不知是计,帅部来到河东太原府。

    吐谷浑人都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随时都随身佩戴腰刀,当他们进入太原城门时,守卫高声呐喊:“吐谷浑叛乱了!吐谷浑部叛乱了!”

    郭威听到暗号,率领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将白承福等团团包围。

    白承福看着从天而降的士兵,如云里雾里,惊慌失措地问道:“郭将军,你们这演的是哪一出?我可是你们刘大人请来的贵客!”

    郭威冷笑一声说:“不错,我们刘大人待尔等如兄弟,拜贵部如上宾,可是尔等不但不思知恩图报,反而勾结契丹,企图叛乱。”

    白承福一听,汗毛倒竖说:“郭将军可不要乱开玩笑,叛乱之罪我等如何承受得起?”

    郭威说:“还敢狡辩?刘大人明明已经同意你们吐谷浑北返的请求,你们为何还要私自帅领部众带兵刃入城?不是谋反又是什么?”

    白承福说:“随身佩戴腰刀本来就是我吐谷浑的习俗,何来谋反一说?”

    郭威听了,又是一声冷笑道:“看来你是揣着聪明装糊涂,带上来!”说完拍了两下手。

    这时只见几个士卒押着一个吐谷浑酋长上前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吐谷浑别部酋长王义宗本人。

    郭威说:“王酋长,请你说一下吧!”

    王义宗抬头看了一眼白承福,说:“大哥,对不起了,刘大人对我们不错,我们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呀!”

    白承福气得脸色发青,喝问道:“王义宗,你胡说些什么呀!”

    王义宗从怀里掏出一张帛书说:“大哥,你看这是不是你写给耶律德光的书信?”

    白承福结果一看,正是自己写给辽主耶律德光的书信,说:“不错,怎么啦?”

    郭威一把将帛书抓过来,只见上面写道:“大辽国耶律大主:我吐谷浑部自南下以来,属岁多酷热,部下多死,北返思归之心日迫,现可久部已入辽,弟亦愿归大主帐下,特遣义宗携书面呈大主,共商大事。弟承福上。”

    郭威将帛书扔在白承福的脚下,厉声说道:“这就是你暗通契丹,企图叛乱的罪证,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这本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书信,而且白承福也将此事通报过刘知远的,现在郭威却将此书那来说事,人证物证俱在,白承福百口莫辩。但是他也不愿意就这样被诬以叛乱的罪名,就说道:“我要面见刘大人,刘大人一定会相信我的。”

    郭威喝到:“住嘴,尔等背信弃义之人,怎么还有脸面见刘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