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新农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缺东西怎么盖呀什么都没有,咱们拿什么盖大棚啊”

    “缺东西缺什么”

    “其他东西都好说,凑合一下也成,就是没有塑料布可不行啊这事最重要的东西家里倒是有,可是爸妈肯定不会给咱们用的。”

    “嗯,那是下雨的时候用来盖粉面子甘薯淀粉的本地叫法的。”

    王亮跟着哥哥一块发起了愁,不过到底是年纪还小,没过几分钟就把所有的烦恼丢到脑后去了,跑到院子里拿着一根高粱杆当宝剑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砍猛杀,精力十足啊

    王勇看了玩的十分起劲的弟弟,十分无语。看着看着就烦了,起身回到屋里,爬到炕上,仰躺着看着屋顶的大梁发起了呆。

    “哥,哥”

    院子里传来弟弟兴奋的声音,正烦着的王勇没好气的回了一声:“干嘛”

    “有了,有了”

    还没等王伟想明白弟弟说的是啥意思呢,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接着王亮就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团白色的东西。

    “哥,你看,你看,你快看,塑料布”

    王伟早就看到了,弟弟手里拿的那一团塑料薄膜。王伟一看就翻了一个白眼,这东西怎么可能用来盖大棚啊

    这种塑料薄膜是在早春种菜的时候,为了防止倒春寒冻伤了种的早的蔬菜,用来弄地棚保暖的地膜。这么一说那么用它盖大棚不是正好吗

    其实不然,首先这东西太薄,一戳就破,根本就不顶用。再说了,这玩意宽度不够,一般来说也就一米多点的宽度,这么窄怎么盖大棚啊

    看到哥哥不打理自己,王亮十分的委屈。自己找到了塑料布了,可以盖大棚了,怎么哥哥一点也不高兴啊

    “哎这东西太窄,而且忒薄了”

    “那能用不”

    王亮一脸期待的样子,让王伟把刚到嘴边的泄气话咽了下去。算了,凑合着试一下吧。反正也不能盖一个后世的那种正规大棚,那不现实。

    一个简易大棚罢了,自己是不是要求太严了算了,就当陪弟弟玩一把,就用地膜试一下,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没啥损失不是

    支撑的架子就用家里给黄瓜搭架的竹竿,大棚薄膜就用地膜了。地膜这东西都是一次性的,不管是种菜,还是种花生都用的着。

    随便出去转一圈,就能找到不少被遗弃的这玩意,只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的不规范罢了。但是对于手里没钱的王勇来说,也只能如此凑合了。

    决定用地膜代替大棚薄膜之后,根本不用王勇去外面找,弟弟领着他在到发现地膜的那个地方一看,好家伙儿,措措有余啊

    这下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王勇撸胳膊挽袖子,领着比他还兴奋的小跟班弟弟王亮就忙活起来。

    首先先是确定了一个范围,家里竹竿不多,就决定了这个大棚不可能有多大。主要就是先可着那畦已经被冻的不像样的韭菜来,剩下的有多大地方算多大地方了。

    因为靠近东边和邻居之间有一道院墙,所以省了王伟的大事了。哥俩找了十几根三米来的向日葵的茎秆,一根根的都有弟弟的手腕粗细。

    一头搭在不到两米的墙头,一头插到自家院子的地下。间隔不到一米放了五根葵花杆之后,就再也没地方了。

    那一边虽然好没有到头,但是因为挖了一个坑,里面半坑的油粉白薯粉碎后淀粉过滤剩下的一种东西,也可以食用。

    接着哥俩一块把家里的那捆竹竿从院子西边的棚子储物间里搬出来,王勇踩着凳子把竹竿搭在葵花杆上,然后用绳子绑好固定。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哥俩弄的是满头大汗,总算是完成了一个高不到两米,长不到五米,宽两米多的的丑陋的架子。

    “好了剩下的就是把地膜蒙上了就好了”

    王勇擦了一把汗,呼呼直喘气地跟说道,语气了很是自豪。哥们太有才了,就凭着这么简单的一点东西竟然弄出来一个大棚

    这个时候大棚在本地可是稀罕物,别说见了,估计一般的农民听都没听过。这玩意在九二年的本地绝对是高科技,高大上的东西。

    “哥,还有地膜没蒙上呢”

    王亮那身汗比哥哥出的还多,毕竟他年纪太小的,加上今天穿得多,天还好,大太阳,风小,这么一忙活,满头满脸的都是汗珠子。

    “走,先回屋里歇会儿。”

    王勇嘴上虽然从来都是看不上这个弟弟,但是心里却是极为心疼弟弟的,满头大汗的,要是不给他擦干了,万一受凉感冒了可就麻烦了。

    到了屋里,王勇先拿手巾毛巾给弟弟把额头,脸上的汗擦干净。看着他跟不知道疲惫,仍然精力十足的样子,不由地有些疑惑:难道自己已经老了吗

    歇了半个来小时,又灌了一肚子凉水,王勇这才带着弟弟来到院子,尽量找那个长的地膜,一头搭墙上,一头扯到架子的另一头,用土埋上。

    就这么着,一条接着一条,最后就剩下两边了。

    “亮,再去那几根竹竿来。”

    “哎”

    王亮痛快的答应一声,迈开小腿跑着抱了几根竹竿回来给哥哥。然后看着王勇在这个上面蒙好地膜的架子两边一边插了两根竹竿。

    “这儿不蒙地膜了吗”

    “蒙你去拿点过来。”

    “嗯”

    又是半个来小时,整个大棚就算是完成了。虽然从外面看,这东西实在是简陋的过分了,甚至在人家专业认识眼里根本不能叫大棚,但是王伟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甭管怎么样,半天时间,哥俩能够弄出来这么一个东西,那都足以自豪了。要是这东西真管用,等到里面的菜长出来了,想到大冬天的不仅自家里能够吃到新鲜蔬菜,没准还能卖一些,补贴一下家用呢

    钱景广阔啊大冬天的新鲜菜,那得卖多少钱一斤呢一块还是俩块反正是不能卖便宜了这可是我们哥俩花了大力气的,不多卖点也对不起自己流的那么多汗珠子啊

    王勇打量着自己花了大力气弄出来的大棚,美呀至于弟弟的功劳,他那么小,能干什么啊最多也就是打打下手,能有什么功劳

    哎不对,好像还缺点什么
………………………………

第四章看傻了

    大棚搭完了,连地膜都覆盖好了。每个地膜接缝的地方王勇还特意加盖了一层,以防透风进去。然后用麻绳从一头到另一头拉了三道绳子,在绳子头系了块砖头压一下。

    可是看了一会儿之后,王勇怎么都觉得不对劲。想了一会儿才一拍脑门想起来了,光盖上塑料布了,可还差保暖最关键的草帘子没着落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就四下打量起来,同时心里又开始发愁了。草帘子这东西在农村可是太少见了,因为这里地处北方,做草帘子需要的稻草可不好找。倒是家里每年春天盖白薯炕的芦苇帘子也能用,可那玩意自己可抱不动

    两三米宽,五六米长卷成厚厚一卷的帘子,大人都得两人抬着

    可是除了稻草做的草帘子,还有什么东用来做草帘子呢他的目光突然定在了一个东西上面,心里一动,这玩意儿应该,大概,也许可以吧

    王勇看到了什么呢

    是一床该在院子东南角的一个小角落里的破被子。那里是家里的地窖,里面存着一些大白菜土豆什么的冬天吃的蔬菜。

    王勇看到那床被子,就想起来后世的大棚除了草帘子之外,好像还要盖上一层保暖被,好像毯子一样的东西。

    自己没有那东西,用被子代替应该效果也一样吧毕竟论起保暖效果来,恐怕厚厚的棉被可不比那种薄毯子差

    只是不用看也知道,那一床被子根本就不够覆盖这么大的大棚的,能盖上三分之一就算是不错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的王勇干脆就不想了,召集自己的小兵弟弟王亮一起翻箱倒柜的翻出了家里留的几种蔬菜种子。

    这年头可不像后来,家家都是买种子,什么种子都得去农资店里买,你留的种第二年根本就不发芽或者根本就没有种子

    最多的是大葱种子,这东西好打理,把菜畦翻一遍,松松土再加上一些原生态的自产生物肥都知道是什么吧,就不介绍了,然后把种子一撒,在用钉耙走一遍,在它们上面盖上一层土,浇上几瓢水,就可以坐等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小葱秧子了。

    其次就是王亮喜欢吃的洋柿子和黄瓜秧,这两种种子,王伟看过母亲种,得要先育种,然后等出苗了之后再移栽。

    还有一种种子,让王勇很是欣喜异常。这就是辣椒种子,而且是非常辣的一个品种叫望江猴。它长出来的辣椒都是直立的,个头也不大,但是却非常的够辣是本地最辣的辣椒品种。

    原本王勇是不喜欢吃辣椒的,按照梦里的经历,要等他上大学的时候才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辣椒,等到大学毕业四五年之后已经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了。一瓶老干妈鸡油辣椒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吃个干干净净。

    受到梦境的影响,王勇一看到辣椒籽,嘴里就开始流口水了。想着那些美味的菜肴,立刻就有了一上去做几道菜的冲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勇从擦干净嘴角的口水,带着小苦力弟弟,拿着钉耙,铁锹,就进了大棚,准备把菜畦先翻一遍。

    这伙计以前看着父母做好像很容易,玩儿似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整个院子都翻一遍,可等到王勇亲自来干之后才明白,这伙儿不好干啊

    现在天气冷了,已经上冻了,不是夏天土壤很松软。硬邦邦地地面一锹下去根本挖不了多深。王勇只好又找来一把二镐比大镐小一号,用镐一点一点的刨。

    刨了还没有两平米呢,王勇就累的满头大汗,呼呼直喘气了。这地冻得实在是太硬了,加上他年纪还小,力气不足,要想把整片地都翻一遍,那可要费老了时间了。

    “不干了”

    累坏了王勇一生气,把手里的二镐一扔,然后一屁股做到地上。农村的孩子都这样,根本就没有脏不脏的这个概念。

    也许到了后世的零零后要好些,可是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一代们,有谁没在当地上打过滚练摔跤有谁没趴在地上弹玻璃球呢跟不用说用泥巴玩摔响炮用泥巴做成碗装,使劲往平整地面上摔,会发出响声,以后会做门说这个了。

    王亮看到哥哥做到地上,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手里拿着跟棍子敲打着地上的土疙瘩。

    兄弟俩都不说话,大棚里只有棍子击打地面发出的啪啪的声响。直到王勇感觉头上直冒汗,热的难受的时候反应过来这个简易大棚靠谱啊

    这个温度,虽然没用温度计测量,但是大概估计一下也绝对是在十几度往上了没准能到二十度。而一般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有十五度就足够了。

    “哥,我热”

    王亮一边嚷嚷着热,一边就要脱棉袄。慌得王勇赶紧阻止他,这里是有点热,可是外面可是零上也就几度的温度,待会儿出去了,一热一冷的这小家伙要是感冒了,自己的屁股可要遭殃了。

    “别脱了,外面冷,冻感冒了你去屋里呆着去吧,不用你了”

    “我不,这里多暖和啊比屋里还暖和呢以后我就在这里睡觉了。”

    小家伙儿倒是一点没说错,现在屋里的温度可真没这里暖和。在如今的农村,即使是那种土暖气都还没有任何人安装,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到了天气冷的时候,就全靠烧大灶,烧炕取暖。屋子小一点还好,屋子要是大一点,在屋里只要不是做炕头或者钻被窝里,那是穿着棉鞋还感觉冻脚呢

    “行,行,只要爸妈让你在这里睡,我没意见”

    “屋里那么冷,他们为什么不同意我在这里睡啊”

    王勇也没给弟弟解释,白了他一眼,然后起身出了大棚。没一会儿就用洋铁桶拎着一桶水进来。

    “起开得把这地湿湿,好育菜秧子”

    “哦”

    等弟弟不情愿地起身离开自己开出来的拿不到两平米的地方,王伟把手里的水桶一倾斜,“哗”的一下就把一桶水全倒了进去。

    就在他又拎了第二桶刚要倒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喔喔,吁”

    “爸他们回来了”

    没等王勇反应过来呢,弟弟就大叫一声,飞也似的跑了出去。大棚里只剩下心里忐忑不已的王勇在心惊胆战地等待这父母的到来。

    自己弄得这么一个大棚,可没跟父母商量,他们会不会以为自己是瞎胡闹呢别再挨打了想到父亲那满是茧子的大巴掌拍到自己的屁股上的那个疼劲儿,王勇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

    “在哪呢”

    “在那里你看,是我和我哥一起弄的哦里面可暖和了,比屋里都暖和,我待了一会儿就出汗了你看,你看,现在还有呢”

    “是吗赶紧的,妈给我老儿子擦擦,别感冒了”

    随着一阵脚步声,王勇一抬头,就看见了掀开链子走进来的父亲和拉着弟弟的母亲一块走进来。

    “爸,妈”

    王勇小心翼翼地跟爸妈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低着脑袋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着爸妈,看看他们是不是要对自己发火,然后下来就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武力镇压。

    “哎呀是比外面暖和多了啊”

    走在最前面的爸爸王海一脸惊奇地说,然后还很有兴趣地四下打量一番,又里里外外的转了一圈,最后才来到王伟跟前。

    “我说儿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法子能在大冬天的种出夏天的菜来的啊有啥根据没能行不”

    没生气没发火

    王伟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只要爸妈没第一时间发火,那凭借着自己那多出来的几十年的见识,还怕忽悠不住他们两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老农民吗

    “呵呵,怎么样漂亮不”

    “说正经的,赶紧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用这个法子能在冬天种菜的能成吗”

    老妈眼睛发亮的盯着王伟,一脸兴奋地问道。这要是真的能用这个法子在冬天种出菜来,那家里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家里两个孩子全靠着自己俩口子种那几亩地加上一亩多的苹果那点收入养活着,也就刚能吃个饱饭罢了。这还是别有什么用钱的事情才行,要不然,家里那不到一千块的存款能顶啥事啊再说,家里还有不少饥荒欠债要还呢

    “肯定能行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说是东山省那边的一个县里八几年就开始靠着冬天种大棚菜都发财了”

    这倒不是王勇撒谎,而是他真的在学校订的少年报上看过,上面还有照片,正好拿来应付他老爸老妈。

    “真的”

    “真能用这个棚子在冬天种出菜来”

    这个王勇可不敢瞎保证了,要是万一没成功自己屁股可就的要遭罪了毕竟这东西弄得太简陋了,什么都是凑合着来的。能不能抗住冬天的严寒和大雪,他可心里没底。

    “这个,也不一定吧咱们这材料不行,都是凑合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

    “啊”

    爸妈被他的话给气住了,这不是白高兴了吗

    “不是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东西叫冬暖大棚,按照人家的标准这里”王伟指着东面的那堵墙说道:“这堵墙要至少弄一堵几十公分厚的土墙保暖。”

    “还有,地面得要下挖半米深,这个薄膜要用专用的大棚塑料布,这个杆子要用竹片,塑料布上面要盖上被子和草帘子,这些咱都没有”

    “这些弄好了就保证能在冬天长出菜来”

    身材不是很高,但是却显得很壮实的王海一脸激动地盯着他大儿子,也就是王勇说道。

    “能肯定能”

    这回王勇回答的是斩钉截铁,一点犹豫都没有。开玩笑了,种别的不行,我还不能种韭菜啊这玩意儿只要温度湿度控制的差不多,你想不让它长都不可能

    “干了”王海兴奋地都差点蹦起来,“儿子你说,现在要干点啥,告诉爸,爸帮你干”

    王勇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

    “你这人车还没卸呢,先把车卸了再说。”

    “对,对,先卸车。反正今天已经把地里的活已经干完了,下午咱就啥也不干了,就弄这个,这个能在冬天种出菜来的棚子”

    说完,王海就兴冲冲地出去卸车去了,留下娘三个大眼瞪小眼的很是无语。
………………………………

第五章农民真苦

    一番折腾之后,老爸王海麻利的将半车白薯都卸下来。这些白薯全部都装在一个个柳树枝条编制的大篓子里。

    每个大柳条筐转满白薯之后,重量至少也要上百斤。可是对于身高只有一米六五多点的王海来说,似乎就如同没有重量一般,两手一扣,轻松的就搬起一筐,从牛车上搬了下来。

    搬着大篓子往前继续走了几步,来到专门洗白薯的池子边,筐子一斜,半筐白薯就如同急着下水的鸭子,噼里啪啦的跳进了水池里。

    王海双手扣住篓子的底部,一使劲儿。整个柳条筐便翻了个个,底朝上,口朝下,篓子里所有的大大小小白薯便都乖乖地进了池子。

    因为白薯被从地里刨出来的时候,是带着泥土的。所有,白薯粉碎之前,第一步就是清洗,把身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省的之后过滤的时候再麻烦。

    门口的这个池子不大,大概是个一米二左右的正方形,高度却只有二十多公分。一般来说能够一下子放个四五篓子就满了。

    盛满之后,王海随手抄起一个木制的耙子,对着池子的白薯就开始了推起来。随着耙子不断地推动,池子里的白薯跟着不断地在水里摩擦,晃动。

    很快地,靠近王海这边的一部分白薯就被洗的干干净净了。王海放下耙子,又抄起一个用细铁棍焊的大笊篱,伸进池子里,用力往下一撮,然后往上一使劲,一大笊篱的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白薯就被捞了出来。

    王海端着这一大笊篱白薯一扭身,两手一叫劲儿,对着身边的大门口一送。

    “咣咣”

    一大笊篱白薯就被扔进了大门口。

    王伟家的大门口是去年新盖的,地面都用水泥抹的平平的,墙也是底部用石头打底,上面全是一水的红砖。顶部没有想普通人家那样裸露着,而是用水泥预制板弄了一个顶。

    关上半边用薄铁板焊接的大门,这里就成了清洗好的白薯的堆放地。粉碎机就放在门口前面一米多点的地方,可以很方便的从这里将清洗好的白薯扔进粉碎机里。

    话说这年头农民的是真苦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乱收费让你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那名头多的听得你绝对感觉好笑。像是提留,农业税这些正规的不说,各种巧立名目的摊派让后世的人都无法想象。也不怪人家老农民后来找总理述苦啊

    像是什么房屋翻建费,意思就是说,你家房子住的年头太久,不安全了,想要翻建,那么你就得去政府交这笔钱。

    什么不交那你就等着派出所的偏三轮过来接你带银镯子住单间去吧这年头的农民可没有二十年后那么牛气,对于这些执法机关那绝对是畏之如虎的,一见到大盖帽,那在村里再牛叉也得老老实实的。

    当然了,书记,村长的肯定不需要交这个了。再怎么的也是个官不是多少也要有点特权捞点好处吧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孩子上学,那乱收费的名目就更多了。各种练习册,各种考试试卷费,报刊费,取暖费,生火费嘿嘿,可别跟取暖费搞混了,根本不是一回事,水费,电费,补课费,晚自习费。

    什么上晚自习还收费嘿嘿,一听您就没见识了,晚自习收费算什么,那都是小头。真正地大头还是勤工俭学费。

    勤工俭学,顾名思义,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学费。

    可是所有的八零,九零后们恐怕都会有过这种记忆每年一到季节,学校就会专门放假,让学生回家去勤工俭学。

    所谓的勤工俭学,在王勇老家这里就是每年夏天开始的采白薯筋儿。就是白薯秧子上面的长有叶片的叶柄部分。

    采摘下来之后,去掉叶子喂家里的猪,兔子,剩下长长的叶柄用热水烫一下,然后晾干捆成捆,然后上交学校,抵勤工俭学费。

    听到这里您明白了吧这勤工俭学费是要上交学校的,是给学校勤工俭学的如果你所交的秧子筋儿买的钱不够学校规定的勤工俭学费,那没办法,回家找父母拿钱吧。

    什么你家没钱没钱你还上啥学啊回家待着去吧这个时候可还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呢,别说让你回家待着去,就是直接开除你,那也是人家老师一句话的事

    你还别不服气,这个时候的老师虽然可能工资没多少,但是社会地位绝对是高大上的没边了至少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如此。

    对了,那个时候晒干的秧子筋儿大概是五分钱一斤,至于上面卖多少钱,那就不会是咱们普通屁民能知道的了。只是听说这些东西全都用来出口到日韩了,那价钱绝对不止五分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