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日第一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可汗的命令只是要求抓回刘仁轨,所以狡猾的葛逻禄并不打算和大唐铁军硬碰硬。在多日跟踪了仁轨后,葛逻禄终于选择了一日仁轨到西伊州城办公后返回南营黄昏时分的小树林下手了。
仁轨的战马被绊马索绊倒了,仁轨陷入了突厥兵的重围中,眼看其力竭就要被突厥兵擒获。
一名戴着斗笠的骑士策马冲入突厥兵中,将仁轨救上快马,突出了重围,绝尘而去。
脱离险境后,仁轨对那名戴着斗笠的骑士道:“多谢义士伸手援助,敢问义士尊姓大名?”
骑士脱下了斗笠道:“我乃白水赵振威,早听闻刘将军大名,今见突厥贼子多次跟踪将军,欲对将军不利,才备好快马,助将军脱离险境。”
“哦,义士高义,请受刘某三拜。”
赵振威赶忙搀扶道:“将军不可,将军为保家卫民,不可向我这一介草民行此大礼。”
“赵英雄,不知作何营生?欲往何处?”
“本来贩些铁器卖予突厥,又贩些突厥的良马回华夏出让,奈何现在的突厥大汗和大唐交恶,不予生意贩卖,反而截杀汉人商贩,若将军不弃,小人只好追随将军杀敌报国了。”
“好,好,好,赵英雄若能和刘某一起保家卫民,是我大唐之幸啊,哈,哈,哈。”仁轨开心地笑道。
仁轨又立刻传檄西伊州城调动兵马,围剿那些突厥兵,葛逻禄带领两千突厥军进入,最后只率领不到四百人的突厥兵逃回了草原。
这一天,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被关押的一名汉族女奴隶叫道:“可汗,求求您,放我们出去吧,我的孩子都生病了,我们不是想逃跑啊,只是想回家看看而已。”
其他的汉族奴隶也跟着求饶起来。
乙毗咄陆被喊叫声嚷得心烦意乱,一挥袖子回大帐去了。
回到大帐,乙毗咄陆问身边的近侍:“我们有多少汉人奴隶?”
“二百多。”
“哼,这要全卖了,也卖不得多少钱啊。”
乙毗咄陆又问葛逻禄:“怎么你从汉地只带着四百儿郎逃回来后,总是魂不守舍的?被刘仁轨吓怕了?抓汉人奴隶,抓的人也是这么少。”
“可汗,小臣真是没脸见您。”葛逻禄惶恐地说。
“你给我记住,下次去抓汉人奴隶,给我抓现在四倍的人。只要你能做到我就给你充足的食物和武器,明白了吗?”
“明白了。”
“买卖奴隶的商人什么时候来啊?”乙毗咄陆自言自语地问道。
因为西突厥王廷的长期流动性,奴隶商人要花许多时间才能赶到的。
终于,西突厥王廷在大草原上举行了秋季的大型互市节,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都可以前来交易,买卖各类东西。
乙毗咄陆的女儿突厥公主阿妮玛仰正挥舞皮鞭驱赶着汉族奴隶到互市上去。一名老汉人走慢了,就被阿妮玛仰不断地用皮鞭驱打。
老汉人厌恶地对阿妮玛仰吐了一泡口水。虽然没能吐到阿妮玛仰的身上,但还是让她很是愤怒。
阿妮玛仰抽出了身边的木棒,高高举起打算好好揍老汉人一顿。突然,她高高举起的木棒,被人抓住了她的手,挡住了。
那人道:“奴隶打坏了,可就卖不得好价钱了。”
此人正是一名穿着狐皮大氅的奴隶贩子,蒋阿牛。
身边的张正斌也谄媚地笑道:“公主这么漂亮,犯不着和一个奴隶一般见识的。”
(1)苏巴什是突厥的中上层将领官职,统帅部队为数千人至一万人。
………………………………
第六十八节唐化倭后
第六十八节唐化倭后
高大人若能转达我国对大唐的诚意,那实在是最好不过了。――宝皇女(日本第一位女天皇)
再次书分两头,让我们再看一看大唐帝国和倭国的邦交情况。
“太宗在粉碎了******之后,以这些人为辅助军,在以后的20年中,使突厥斯坦的突厥人和戈壁上印欧种人的绿洲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军队,太宗皇帝及名将们的文韬武略,唐朝打服、臣服了不少国家,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当然,大唐不承认李世民天可汗身份的国家还是有两个的:其一是高句丽,另外一个就是倭国。
高句丽是来明的,不臣服,不进贡,偶尔还对大唐寇边一下。就是跑到了高句丽的隋朝的残兵败将,也被高句丽收编成了自己国家的武装部队,一副你要战就战的势头。
对此唐太宗当然不高兴了,虽然有征伐高句丽的念头,但是山高路远,真要打,就得好好准备一番。因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是打败了的。至于小倭国,那也是延续了隋朝时候的老样子,明面上不像高句丽那样和你大唐搞对头,但实际上,也是不服大唐的。在那万国来朝觐大唐的时代,倭国就是不来,他们即便和大唐搞外交,也永远都恪守对等原则,绝对不表达任何自己是对方臣属的意思。
当然,倭人自古并不傻,对于唐朝的先进和强大,倭人是佩服的。倭国虽不是唐朝的藩属国,但是倭国的上层对于唐朝先进的东西都有一种倾倒及膜拜的感情。王公贵族都能以取个唐朝名字,会说唐话为荣。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继位第二年,小舒就派出了犬上御田秋为使者,出访大唐。犬上也就是史上第一位遣唐使,小犬可是有着显赫生世的贵族,其祖先可追溯到五百年前,公元130年时候的稻依别王,犬上本人当时也是倭国的重臣,位居第三高冠的大仁。
犬上到了长安后,受到了大唐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小犬在大唐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他可没闲着,全面学习、掌握了大唐农、工、商、兵、法、户、佛等方面的先进东东。
觉得终于掌握的差不多了,犬上于公元632年8月,贞观六年,决定启程回国。
由于比较能够搞交际,所以犬上在唐期间受到了大唐朝野上下的广泛好评,现在他要回国了,大伙都依依不舍,李世民更是专门派了一个人一路护送犬上回国。
送犬上回国的唐朝高官叫高表仁,时任新州刺史。
高表仁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爹叫高颖,早在隋朝开国时就是功臣,高颖为隋朝开国时的宰相,并和太子杨勇结为亲家。杨勇被废后,杨广登基。杨广处死了高颖,流放了高表仁。直到隋灭唐建,小高才有了翻身的机会。不过后来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再也没空管那些被流放的人,小高可能在流放中吃的苦头不多。所以,后来在唐朝为臣后,还是一副皇帝第一,尚书仆射第二,老子天下第三的派头。
临走之前,李世民还特意召见了小高,说:“朕遣爱卿去倭国,可明朕意?”
高表仁立刻叩头不止,说:“微臣明了,微臣明了。”
李世民见小高如是说,不再言语,会见就此结束。
在高刺史大人看来,皇帝的意思不外乎两个:一是小犬会来事,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派自己送君千里;二是大唐为万国朝拜,皇帝都是天可汗了,实在没理由不让一个海外小邦来朝。
当然了,李世民并非一直都是正确的,也并非从来不犯错。他的本意是好的,派小高好好出去历练一番,完成了外交使命,回来后也好提拔小高。可惜小高出生高贵,这种官二代聪明有余,但是待人接物之类,未必够格,出去搞外交能圆满完成使命吗?
一行人坐船一个多月,顺利抵达了难波津,也就是现在的大阪港,在接受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又启程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飞鸟。
到达飞鸟后,犬上先进王宫复命,小高则在驿馆等候召见。倭方告诉小高,数天后,天皇的皇后宝皇女(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将在飞鸟寺接见他。
飞鸟寺是日本最悠久的寺庙,建于公元596年,至632年,都快有四十年历史了,在当时的日本相当于国寺,在那里,级别是相当地高了。
会见的日子到了,几乎倭国的全部皇亲重臣都到场了,好一睹****大臣的风采。
说是接见大唐使臣,实际上还不是一干倭国重臣围着高表仁在寺庙里走一圈,看看飞鸟寺近四十年来建成的风景,海阔天空地吹点散牛。
小高觉得一辈子没有这么风光过,于是走完了一圈,还想再走一圈。
宝皇女连忙表示****上臣想走到什么时候,我们就陪您走到什么时候。
小高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说久闻倭国学我****礼仪十分用心,今日看贵国的待客之道果然得我****礼仪的精髓啊,我回国之后一定会如实向天可汗陛下如实禀报。
高表仁为表示自己的才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用了一大段话来陈述上面的意思。听得随身翻译一楞一楞的,一时之间不好意译出来。
而正当翻译斟酌着词儿,小高即将对翻译发怒的时候,宝皇女突然一字一顿地开了口:“高大人若能转达我国对大唐的诚意,那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说完,她微笑地看着对方。小高楞住了,大唐的使节们也都楞住了。
因为宝皇女说的是一口极其标准的唐话。小高真心没想到这海外蛮夷之地还有如此精通我大唐语言的人才,而且还是国母王后,一时间小高激动得了不得,只是连声说好好好,我一定转达贵国的诚意。
………………………………
第六十九节不受国书
第六十九节不受国书
管大唐再如何强大,我们两国也是平等论交,你们不觉得你们太过于卑躬屈膝了吗?在我们国家对待唐国使者,我们不该使用倭语吗?――山背大兄王
见****上使如此说,一边的大臣(相当于宰相)苏我虾夷也很是时候地表示感谢,底下的群臣也附和起来,一时间场面和气氛被推向了**。
正当两国权贵欢庆友好邦交的热烈时刻,倭臣里面走出来一个人,他并不是想和高表仁说话,而是走向寺庙的大门口。
这何其煞风景,因此那人被当场叫住了,叫他的人是宝皇女的弟弟――轻王子。轻王子道:“山背大兄王,你想去哪里?”
“回家。”
“你刚才没有听见唐朝的使者说还想逛一圈飞鸟寺吗?所以也请你再留下来陪伴一会儿。”
“我又不会说唐话,留在这里干什么?”山背大兄王生硬地道。
“可现在留在这里的不仅是有大唐使者,而且还有宝皇女王后的,她可是代表大王来接见唐朝使者的,你这样做,可以说是无礼之极。”
这话的分量相当重,但轻王子的脸上仍然微笑着,没有一丝怒色。
结果反而是山背大兄王动了怒,说:“王后若是代表大王,那就更不应该在我国的土地上对大唐使者使用唐语,管大唐再如何强大,我们两国也是平等论交,你们不觉得你们太过于卑躬屈膝了吗?在我们国家对待唐国使者,我们不该使用倭语吗?”说完,拂袖而去。
按常理,小山应该被拦下,可飞鸟寺中没有一人去拦住他,因为大家都有所顾虑。
因为山背大兄王,可不是一般的王族。他是圣德太子的长子,同时也是当今天皇百年之后的热门继承人之一。
当时的倭国的王位继承并非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继承人甚至不需要是王子,只要是王族成员,大王觉得可以,在群臣中也有威望,那么他就会有机会成为下一任大王。
小山本来就有圣德皇太子一脉遗留下来的支持,而且很会自我包装,像今天这种不理睬唐朝使者,教育王后的事情还做过不少,所以在大臣中有很高的支持率。
看着山背大兄王离去,从那个角落里也奔出来了一个身影,是小山的铁杆粉丝,也跟着小山离开了。
小山的这一举动在日本后世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日本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爱国之举,而王后宝皇女和轻王子则被认为是对大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懦弱之辈,更激进点的,两人会被扣上一顶“日女干”的帽子。
数天后,高表仁进日本王宫去和舒明天皇会面,顺便递交唐太宗的国书。
一开始双方各自不断恭维对方,说着漂亮的场面话。终于,到交国书的时候了,舒明天皇正襟危坐在宝座上,等着高表仁把国书捧上来。
结果高表仁却是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国书,就是不送上来。
咦,小高傻了吗?小舒在心里腹诽着,于是,问:“高大人,为何不把国书给我?”
“请大王走下御座,面北受我大唐国书。”高表仁朗声道。
圣人坐北朝南,南面而听天下,这个规矩貌似是三皇五帝时就有的了,而臣下接旨的时候自然要朝北跪拜。
显然,高表仁把倭国当成了大唐的臣属国。
“岂有此理!”一个声音响亮地道。
说此话之人正是轻王子。
“我大倭国并非你们大唐的藩属国,更何况此处为我倭国的皇宫,凭什么要按你大唐的臣下礼节接受国书?”轻王子质问道。
诚然,从国力和国土上来讲,当时的倭国可能还够不上做唐朝的臣属国。可事实情况的确是两国并不存在宗主和臣属的关系。
从小野妹子送给隋炀帝国书上所写日出天子国送日落天子国的时候算起,两国间就一直是国对国的对等关系。
我可以学习你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以说你的语言为荣,以用你的产品为尊,但是我是我,绝对不会成为你的附庸。这是日本一贯以来的态度,可以是弟弟,但绝对不是儿子。
小高无法了,但是叫倭国面北接受圣旨的话都说出来了,那么他也没有办法再改口了,改口的话,丢的只会是大唐的面子。
“倭国不臣属于大唐吗?”小高不甘心地诱导道。
轻王子回答道:“当然不是了。”
“既然不是,那我看倭国也没有必要接受这国书了。”说完,高表仁扭头走了。
之后,他又在倭国待了三个多月,因为倭国王无论如何都不肯走下王座面北而受国书,而高大人为了维护大唐的面子也是寸步不让,最终这次两国的外交没有任何结果。于是,公元633年,高表仁又带着国书回到了大唐。
高表仁认为维护了大唐的面子,一定会得到皇帝李世民的奖赏,于是加油添醋地把在倭国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
听完后,御座上的李世民一手向前指着,眼睛里像是蕴藏着火似的,有似乎随时会喷发出来,可怕极了。群臣最近都没有见皇帝这么生气过,上一次皇帝发火大概是被魏征气的,李世民的眉毛都窜的老高老高,漂亮的嘴角此时都变了形。
李世民狠狠地责骂了高表仁数句后,作出处理决定:罚俸两年。
同时,史书上还给小高留下了评价:表仁无绥远之才。
正所谓恩威并施才是外交的正道,对于大唐的臣属国,也不能只耍威风不办事,不然既得罪了人家,还会留下以大欺小的口实,更何况人家倭国并不是你的臣属国,把倭国当做臣属国完全是大错特错。
因此,并非一味的逞强斗狠才是爱国,山背大兄王和高表仁都是反面教材;在关键时刻,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维护国家的尊严才是爱国之才,最好的代表就是轻王子。
此次国书事件后,中日两国朝廷的交往又进入了停滞状态。
大唐忙不得管倭国这个番外小邦,倭国也不愿意臣服于大唐这个****上国。
公元636年,舒明天皇所居住的冈本宫被一场大火烧掉了。天皇宣布移驾于田中宫理事。
可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以苏我虾夷为首的大部分重臣表示只愿意到冈本宫中上朝,绝不去田中宫。
于是出现了很搞笑的一幕:天皇每日在田中宫中孤坐在王座上,看着底下屈指可数的寥寥无几的几个小臣,也不知道能商议什么国家大事。
而差不多烧成平地了的冈本宫中,苏我虾夷等重臣正襟危坐,望向原先大王的王座,仿佛天皇坐在那里,从来没离开过。
………………………………
第七十节岁月如刀
第七十节岁月如刀
二十年来大唐强大了不少,陛下已成为了四夷敬服的天可汗,可当初登基为天下黎民百姓的初衷还记得多少呢?――源直心
原来,老张和阿牛在最近几年来做起了贩卖奴隶的生意。为了能最大化地牟取利润,他们不惜跋山涉水、远赴异域,置生命安危于度外。
大唐边境上的一处哨所,一名司戈校尉正对两名负责放哨的士兵道:“看好了,一只蚂蚁都不能放过来。”
士兵李明道:“卫校尉尽管放心吧,我们看着呢,您去休息吧。”
校尉卫东点了点头,走了。
李明见士兵张庆冻得直发抖,说:“你冷啊,你不是并州人吗,已经习惯了冷天,应该不怕冷的吗?”
“哈,不是冷得发抖,是小张来到这么边远的蛮夷之地,很害怕吧。”士兵向阳拿着两壶酒,高兴地向两人走来。
“哦,是老向啊,你猜到我们想喝酒了啊,真是太好了。寒风凌冽,总算有酒喝了啊。”
老李和老向两人喝开了起来。老向看了一眼小张,说:“新兵,你也喝点吧。”
“卫大人会生气的,别喝了吧。”小张道。
“别担心,卫大人睡着了,也是喝醉睡着的,来,喝吧。”
三人围坐在篝火前,喝开了起来。
“一杯酒当做两杯喝啊。”
“别抢我的酒,真该揍你一顿。”
“你想打架吗?来啊!”
几人酒喝高了,开始耍起酒疯。
小张喝了一口,还是道:“真的没关系吗?万一突厥骑兵打来怎么办啊?”
“傻瓜,收获的季节早就过了,突厥人总是要打来抢粮食的,现在他们来能抢到什么?”
“哦。”
正说着,一支利箭射中了老向。“啊,突厥骑兵。”老向一句话说完,就咽气了。
“投降就不杀你们!”数名步行的突厥骑兵张弓搭箭对准了老李和小张。
“啊!”两人大惊失色,身边的武器也忙不得拾。
但是作为一名称职的大唐士兵,两人还是趁机抓起了地上的武器,要和突厥兵拼命。
嗖,嗖,嗖,数支羽箭,射中了两人的双手。
突厥兵大叫道:“快!抓活的!”
眼看两人就要被活捉,两支羽箭射来,正中冲在最前面的两名突厥兵的脖颈。
原来是仁轨和赵振威赶到了,两人杀入突厥兵中,等闲几个突厥斥候根本不是两人的对手。
喊杀声惊动了校尉卫东,等他带着人马赶到时,八名突厥斥候已经被仁轨等人杀死在地。
仁轨对卫东喝道:“你就是负责这里的校尉吗?”
“是的,你是什么人?”
“你小子手下士兵的士气怎么这么差?”仁轨喝骂道。
“你谁啊你?跑老子这里来抖威风,也不冲泡尿照照自己。”卫东喝了酒,自然口气也很冲。
“我是新到任的归德郎将,受云麾将军委任,前来巡查边防。”
“啊!”卫东大吃一惊,喝了酒违反了军纪还让突厥骑兵捡了漏,若眼前的刘大人不来的话,还不知道哨所会被破坏成什么样子的。
结果,小卫被仁轨重责三十军棍,三十军棍狠狠地打在小卫身上,直打得皮开肉绽。
仁轨道:“哨所是防御突厥人的最前线,你们都明白吗?”
趴在地上的卫东用低沉的声音说:“大人,我很抱歉。”
“上梁不正下梁歪,再发生类似事件的话,我就要砍掉任何不遵法纪的人的脑袋。”仁轨以不容置疑地语气道。
因为没有给上级送钱和礼品,仁轨被指派到了边境第一线任防御总长。
仁轨边巡视着要塞,边对赵振威道:“国境就在眼前,我们和突厥会有残酷的战争,士兵必须团结精锐。”
白水城不仅是与突厥大草原一条小河流间隔着,而且是遏制突厥南下的战略要地。刘仁轨在白水城戍边一守就是十年。
大唐皇宫中,知天命五十岁的李世民已经出现了中老年人的疲态,上朝也比以前晚了许多。
大太监总管杨子明来到李世民的寝宫外,问当值的太监和宫女:“陛下还在休息吗?”
“是的。”
杨子明踱了两圈步,决定还是要叫醒皇帝。
“陛下,请起床,老奴有事求见。”杨子明高声叫道。
李世民没有听见杨子明的叫声,到是盘边安睡的金嫔妃听到了,只好推醒世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