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日第一战-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大唐在长期忍受西突厥的边患骚扰后,终于决定以攻代守,好好收拾西突厥了。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春,大唐朝廷任命右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任雅相、回纥婆润即药罗葛婆闰等人为副将,又派已归附大唐的步真及弥射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旧众。
苏定方从金山今蒙古国西部阿尔泰山北面出兵,大破西突厥处木昆部,俟斤懒独禄率领兵众一万多户投降。苏定方加以安抚,从中调发了一千骑兵,共同进军至曳咥河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
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闻讯,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应战。苏定方率唐军及回纥兵一万余人同西突厥展开战斗。其中,刘仁轨挑选出来的两千精锐步兵也跟着老苏一起参加战斗。
沙钵罗可汗因苏定方人马太少而轻视他,军队左右翼展开包围苏定方。
苏定方命令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长矛一致朝外。
定方对仁轨道:“制高点就交给刘将军守卫了,只要将军能抵挡住敌方铁骑的三轮冲锋,那么我率骑兵反迂回包抄敌人,则敌必败!”
仁轨道:“谨领苏将军钧命,末将定挡住贼子三次进攻。”
“好,好,哈,哈,哈,灭突厥就在今日。”定方亲自率领强劲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
西突厥军向步兵阵地发起了冲锋。
那整队突厥骑兵,长刀高举,伴着慷慨激昂的战鼓声和牛角号声,旌旗迎风飘荡,行动一致,有如一人,准确得象那种无坚不摧的利剑,从坡上直冲下去,继又出现在山谷的彼端,始终密集,相互靠拢,前后紧接,冲向高地边沿上峻急泥泞的斜坡。他们由下上驰,严整,勇猛,沉着,可以听到那支铁骑大军的踏地声。
仁轨已经指挥五千步兵用战车结成圆形战阵自守。漫天的箭雨消耗了一部分突厥骑兵,战车外面如同尖刺一般的长矛把速度没有降下来的突厥骑兵连人带马一起串成了烤串。后续的突厥骑兵踩着人和马的尸体想翻过战车,攻进去,却被缝隙里不断刺出来的长矛杀死。
第一轮的进攻打退了,第二轮的突厥骑兵又开始发动冲锋了。
突厥兵开始射出火箭,可大唐战车裹上了生牛皮,唐兵不仅是穿上了用水浸透的棉衣,车阵里面还有可以喷射水的水龙车,火箭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第三轮的突厥骑兵又来了,他们在车阵和矛阵外开始投掷从大唐处买来火药制成的土炸药包。
一开始的数十个土炸药包到是爆炸了,对唐兵造成了一定伤亡。后来再投出去的炸药包却都没炸。
反而是唐兵反投来的炸药包把突厥兵们炸得人仰马翻。原来后来突厥用的火药被更改了硫和硝的比例,根本不会爆炸。
三次冲锋,均不能攻入。
苏定方乘敌人混乱迂回进攻他们,在三十里的战线上展开激战,斩杀人马数万,并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贼众大奔溃逃。
第二天整顿军队继续进兵,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众来降,阿史那贺鲁独自与处木昆屈律啜率数百骑向西逃走。余下的五咄陆部听闻沙钵罗可汗兵败,也分别奔往南道降于步真。苏定方命令副将萧嗣业、回纥婆润率各部虏兵赶赴邪罗斯川今伊犁河西追击败兵,自己和任雅相率领新附之众拦截贼军后路。
适逢天降大雪,积雪“平地二尺”,部将请求稍事休息,苏定方说:“敌人依恃大雪,以为我军不能前进,必休整兵马,现进军乘其不备则可以追赶上,如果迟缓放纵让他们远逃而去,那就不能擒获了!”于是领兵踏雪进发,昼夜兼程,到了双河,同弥射、步真会师,唐军士气饱满高涨,长驱直入,距离贺鲁驻地一百里时,下令摆好阵势前进,大军逼近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此时贺鲁正准备打猎,苏定方趁其无备,纵兵进击,打败了他属下几万人,全都让俘虏回到了自己的部族。
贺鲁率其残部继续逃亡,唐军穷追不舍,定方追贺鲁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尽夺其众。沙钵罗可汗仅率其子咥运、婿阎啜等十余骑连夜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西北的苏咄城,部众饥饿困乏,遂派人携带珍宝入城买马。城主伊沮达官假意以酒和饭菜出去迎接,引诱他进城后,关门将其拘捕。苏定方派遣副将萧嗣业一路追击至石国,石国人将沙钵罗交给他。
此次唐军征伐贺鲁“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息兵后苏定方令西突厥诸部各自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开通道路,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生产,凡被沙钵罗可汗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十姓部落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故地。
凯旋归来的苏定方在都城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昭陵、太庙献俘礼仪。皇帝李治来到殿前,定方身穿将军服押着贺鲁献上。西突厥灭亡后,大唐划分那里的土地为州县,一直到达西海今咸海东经60北纬45。苏定方因功升迁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儿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仁轨官升一级,封为壮威将军,移师防守大唐东北边疆,防御靺鞨、高句丽、百济等。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五月二日,安西都护府又迁至龟兹,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西域既平,遣使分往康国及吐火罗国,访其风俗物产及古今废置,尽图以进,因令史官撰西域图志六十卷”。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两厢分治的策略,在西突厥故地分别设置濛池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并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今伊朗。
显庆四年659年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一百二十七”,并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中亚河中地区府、州分布:康国置康居都督府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石国瞰羯城置大宛都督府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米国钵息德城置南谧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朱马巴札尔、史国乞史城置佉沙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安国阿滥谧城置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安国小安喝汗城置木鹿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拔汗那国渴塞城置休循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何国置贵霜州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
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穷追猛打,终获大胜,大唐帝国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其踏雪夜追沙钵罗一幕堪称唐代著名边塞诗塞下曲的真实写照:“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八十九节救援新罗
第八十九节救援新罗
百济和高句丽于十载内必亡国,朝鲜半岛一统,倭国千年之内必不敢犯我华夏。——李淳风
中华在东汉灭亡后,分三国,三国持续时间只不过几十年,而朝鲜的三国时间就很长了。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的三国时间长达七百多年。
朝鲜三国的地理位置是在朝鲜半岛北面(今朝鲜位置)的高句丽、处在朝鲜半岛西南面(今韩国靠近中国位置)的百济以及处在朝鲜半岛东南面(今韩国靠近日本位置)的新罗。
朝鲜三国中,高句丽地域辽阔,实力最为雄厚。新罗和百济各自半斤八两,地盘合在一起还没有高句丽的一半大。
高句丽自持实力可以,在中华三国时期就攻打过魏国曹操的辽东西部。隋文帝时,高句丽又进攻隋朝辽西。隋炀帝曾经三次亲征高句丽却失败了。
大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丽。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一次,派兵征伐高句丽两次。
而作为朝鲜半岛上小兄弟的新罗,实力不行,经常受到高句丽和百济的侵略和打击。所以,新罗承认大唐天子天可汗的地位,一有不对劲,就马上向大唐求援。
公元660年,高句丽和百济再次联军入侵新罗,新罗两个省被高百联军攻占,国都被围,新罗王金春秋化妆为普通百姓,逃跑出来,前来大唐求援。
大唐国都长安城中,金銮殿上,皇帝李治已经接到了奏报:新罗王金春秋在殿外求见。
李治道:“诸位爱卿,对于此次高句丽和百济联军入侵新罗一事,各位有何高见?”
司空李勣道:“老臣以为若让高百联军灭新罗,则高句丽和百济必然实力增强,对我大唐而言,则是养虎为患。”
侍中于志宁道:“陛下,新罗王奉我国为宗主国,其为臣属国,臣下被番邦入侵,我国不得不救啊。”
谏议大夫褚遂良道:“陛下,太宗皇帝曾经多次征伐过高句丽,而陛下登基后,还未对高句丽动过刀兵,若派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新罗,说退高百退兵,则为大功一件。”
见发生了分歧,李治问兵部尚书张孝杰道:“张爱卿,你的意见是什么?”
“陛下,是战是劝,全凭陛下定夺,老臣自当遵旨。”老张这个滑头,根本就是墙头草。
李勣道:“老臣以为可以宣新罗王和新罗丞相上殿,实际听听他们的情况。”
“好吧,宣这二人上殿。”
金春秋是第二十九代新罗王,刚刚三十一岁,就继承了王位。他就是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有着阴鸷的目光和苍白的脸色。
小金一上殿,就大哭不止,眼泪和鼻涕一大把,一边叩头,一边用唐语大叫道:“天可汗救我新罗百姓啊!”
李治道:“金爱卿暂且止住哭泣,有什么朕会为你主持公道的。”
金春秋停止了哭泣,道:“圣皇陛下,新罗若灭,则百济会把新罗面朝倭国一面将会被租借给倭国,作为倭国登陆半岛,出兵中原的跳板啊。”
金春秋的宰相,也是小金的叔父金舍普道:“是啊,天可汗陛下,现在倭国通过大化革新后,国力日渐强盛,已经有逐鹿中原的野心了。”
大唐君臣还是头一次听闻此言,心中咯噔一下。想不到海外一个小倭国居然有此野心。
太史令李淳风出班道:“陛下,微臣近日夜观天象,并数次推演,若我大唐出兵与高句丽、百济和倭国一战,则我大唐必胜,百济和高句丽于十载内必亡国,半岛一统,倭国千年之内必不敢犯我华夏,若我大唐迟迟不肯出兵,则五胡乱华的惨剧难免会再次重演。所以,我大唐必须出兵与高句丽、百济和倭国一战!”
李淳风算起来还是李治的远房亲戚,大唐几次重要事情的推算都被李淳风言中。
见李半仙明确表态了,礼部尚书许敬宗出班道:“臣附太史令议。”
户部尚书孔志约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名名唐朝的重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李治道:“好吧,金爱卿退下吧,我大唐君臣要商量一下由谁统兵救援贵国,由哪里出征等具体事宜。大唐会尽快出兵救援贵国的,明日就给你们一个具体的答复。”
“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好了,我新罗有救了。”金春秋像一个孩童似的拍掌跳了起来。
李治微微颔首,脸上似乎已经带着战胜的微笑。
三月十日,苏定方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使持节神丘嵎夷马韩熊津等一十四道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国。又以新罗国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新罗兵协同唐朝大军作战。
刘仁轨因为上一次远征西突厥表现卓越,也被苏定方征发。仁轨率领五千刘家军跟随苏大将军出兵。
唐军从城山(今山东省荣成市东部海边)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朝海军扬帆前行,覆盖了整个海洋,相继到达。百济军战败,死了几千人,余众奔逃溃散。唐军大部队乘潮而上,兵力更盛。战船首尾相连而前,驶入江中,飞桨击水,擂鼓呐喊,苏定方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真都城。
距城约二十里,百济举倾国之兵来战,苏定方迎击,一场大战,打败了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唐军乘胜攻入外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向北境逃去,苏定方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坚守。义慈的孙子扶余文思说:“国王和太子虽然都出了城,但依然活着;叔父统领兵马,就擅自称王,如果唐军撤退,我父子性命就无法保全了。”
于是文思率其左右从城上缘索而下,很多人追随他,泰无法阻止。苏定方趁势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唐朝旗帜。城中人心惶恐,扶余泰处境窘迫,于是打开城门伏地投降请求保全性命。其大将祢植又带着义慈来降,太子隆与众城主皆前来奉表归诚。
百济平定后,其国被分为五部,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纳入唐朝版图。左骁卫郎将刘仁愿受命率领万名唐军并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罗军,共同守卫百济府城(注:刘仁愿后来继任熊津都督,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留守百济)。
显庆五年(660年)十一月一日,百济国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隆、泰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至此苏定方前后消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赏赐的珍宝无法统计,唐廷“赐天下大酺三日”,并加授其子苏庆节为尚辇奉御。
大唐攻灭百济,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跨海两栖作战,规模空前,体现了唐朝初年强大的水军建设和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高句丽失去盟国,从此陷入孤立境地,而唐朝却以百济故土为战略据点,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为后来高句丽的最终灭亡打下坚实基础。
刘仁轨的官职也升为了检校将军兼方州刺史,从三品官职,在朝鲜半岛上是代表大唐帝国的一方诸侯了。
………………………………
第九十节敌众我寡
第九十节敌众我寡
百济不是我一个人的,它主要是大和国的,是天皇陛下和将军大人的,它也是您们的家园。——扶余丰
所以我才这么喜欢你当百济的国王,忠犬是永远不会背叛豢养它的主人的。——毛野稚子
传令全军,集中出发,我要身先士卒,消灭这一千蛮夷。——李敬寒
百济都城被唐新联军攻破,刘仁轨留下与新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
但是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及僧侣道琛等人力守周留城,迎百济第三十一代国王的第五子在日本当人质的扶余丰归国为王。倭国大将毛野稚子率领一万三千名日军送扶余丰到达百济,并帮助百济和大唐为敌。
毛野稚子率领日军刚登陆朝鲜半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下了新罗的三座城池。
小毛志得意满地看着刚抵达被攻下城池的扶余丰道:“新罗王看起来气色挺不错啊。”
扶余丰现在手上的人马还没有日军多,只好微微欠身,答道:“多托将军您的福。”
“不过也是,百济是你很久没有回来的故乡,回到故乡你比谁都要高兴,是不是啊?”
“不是的,将军大人,我怎么会这么想呢?百济不是我一个人的,它主要是大和国的,是天皇陛下和将军大人的,它也是您们的家园。”
“哈,哈,哈。”毛野稚子得意地大笑起来。
笑停了,毛野稚子道:“所以我才这么喜欢你当百济的国王,忠犬是永远不会背叛豢养它的主人的,希望三韩的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是的,理当如此。”
“百济王。”
“在,将军大人。”
“现在我军要攻击下一个阳兴城,你派百济军带路吧。”
“是,将军大人。”
“命令全军登船。”毛野稚子下令道。
有熟悉地形的百济军带路,悍不畏死的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又攻下了新罗两座城池。
新罗国本来就小,为防御高句丽,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北方边境,新罗军被从南方打来的日百联军打得措手不及。
新罗军的将领赶忙写告急文书给国王金春秋。
金春秋看了奏报,生气道:“区区数千倭军,我们就抵挡不了吗?”
新罗左相温君烈道:“陛下,老臣为倭贼占我城池,杀我百姓而愤慨无比,但是老臣不为这个而担心。”
“咦,那温爱卿担心的是什么?”
“老臣担心的是良州地区的水军因为缺乏训练,战力孱弱,才造成了此次倭军如入无人之境地侵略我国。”
“那你的意思要怎么办呢?”
“老臣建议派遣一得力大将去收复失地,二则抓好良州地区水军的训练,加强战力。”
“何人合适?”
“水军大都督朴赫可当此重任。”
“好,立刻命朴赫带九千水军前往良州,同时也请大唐天军助我收复城池。”
顿了一下,小金继续对老温道:“另外,民心也很重要,待失地收复回来了,左相也去良州慰抚一下百姓,寡人就靠你了,尽力而为吧。”
良州的罗城中,新罗人郑汝立和心腹金三中在密谈着。
郑汝立道:“我们不能让新罗被统治在无能的昏君和臣僚手中。”
金三中问:“宗主,刚刚那封朝廷来的密信写了什么?”
“金春秋要召集军队抵抗倭贼,但是朝廷的兵力不够。他们能怎么样?不可能在数天内把百姓都变成军队,金氏王朝应早该准备进行防御的,立刻召集弟兄们吧。”
“是。”
郑汝立对集中起来的一千名会众作动员,他说:“倭贼入侵了我们新罗的南部城市,屠杀了不少无辜的老百姓,可是无能的君王和昏庸的臣僚长期以来都是荒淫无道,现在新罗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郑汝立仅用三天的时间,就集中起来了七千多名的武装会众。
刘仁轨召集韦洪、庄宇开一个小型的三人军事会。
仁轨道:“最近敌人好安静啊。”
小韦说:“应该是我们防御的太好了,敌人根本不敢来了。”
庄宇接言:“就算我们防御得很好,可倭军的粮食应该差不多了,在缺粮挨饿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来进攻我军的。”
“好吧,我们先静观其变吧。”仁轨道。
泗沘城中,仁轨所统帅的唐兵仅有两千,要守城,难以分兵进攻日军。
仁轨派出赵振威和唐军校尉张庭前往日军驻地打探日军虚实。
掌握了日军兵力情况的振威和张庭同时因为四处打探,也被日军视为细作,派出一队人马,来捉拿两人。
两人只好快马加鞭地逃命,终于逃跑了出来。
“什么?倭军是我们的五、六倍吗?”韦洪大叫道。
“是的,将军大人,这还没有把百济军计算进去呢。”
“怎么回事啊?新罗方面的情报说只是五、六千倭军,怎么没想到居然是上万的倭军啊。张庭,你没搞错吧?”庄宇道。
“怎么可能呢?我和赵大人还亲自计算了他们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
振威叹了一口气道:“卑职敢确保倭军的兵力肯定在一万名以上。”
唐兵营中,唐兵陈波问唐兵向阳:“说说呀,你和那个新罗姑娘到哪里去了?”
“还能去哪里啊。”
“你肯定牵了她的手,亲了她吧。”
“没有。”
一边的李校尉道:“找媳妇的时候小心点,有许多骗子呢。”
“哼,新罗姑娘恩静才不会像梦妮呢。”
“你说什么,你小子是不是找死。”李校尉暴跳起来道,上次被梦妮欺骗过,老李深以为耻。
“得了,张庭去倭军军营好久都还没回来,弟兄们在虎口里卖命,你们在这里谈论女人干什么?”刚提拔为校尉的成安道。
正说着,张庭像丢了魂似的回到了营帐中。
“哦,老张,你回来了啊,我真担心你,真高兴你能毫发无损地回来。”成安说。
“你怎么样,你看到什么了?”
“别垂头丧气啊,快说话啊。”
“张大哥啊。”
“我们真能,真能打败倭军吗?”张庭疑问着道。
“什么?”
倭军大营中,右近卫少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