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真龙志-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忽悠一些诸侯王跟着,灭项羽问题不大。韩信毕竟太嫩,毕竟曾经是项羽的部下,毕竟还不能算嫡系,不能盲目信任。
经过彭城之战,刘邦终于明白萧何关于韩信“国士无双”的说法绝非吹捧。
要想对抗项羽,不是自己和张良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必须使用好韩信的力量。
………………………………
第二百三十六章 驾驭诸侯
二、如何驾驭天下诸侯。
刘邦之与项羽,猛一看刘邦没啥本事,不会打仗、不会带兵、不会建立威信!但这是外行人的看法,真正的差别在于――刘邦懂驾驭之术。
什么叫驾驭之术?这是帝王之道与霸王之道的本质区别。
帝王之道并不在于刚强、威猛,而在于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于驾驭天下有才的人为自己服务,从而巩固帝业。霸王之道则在于至刚、至猛、至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震海内而无敌天下。
刘邦起初也并不会驾驭之术,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长期想法。自从拿到传国玉玺之后,刘邦就开始每天晚上琢磨,他把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事情反复想过很久。秦始皇为什么能够成功?秦始皇又为什么最后失败?秦国为什么统一了天下却未能征服人心?天下诸侯为什么国家没了却复国之志不灭?
没错,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刘邦也照样无法统一天下。
项羽不同,如果放眼春秋战国以来所有霸主,项羽已经超越了所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更重要的是,项羽几乎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了这些伟业,更快、更强、更光辉夺目。但项羽从来没有拿到过传国玉玺,所以也就从来没有想明白秦始皇与自己的区别。
三、如何驾驭自己。
没错,彭城之败,刘邦实现了对自己的全面超越。
刘邦对自己的总结是――带兵打仗,不是自己的强项,却太喜欢出风头。眼见着收复关中之后的大好局面,差点被自己愚蠢葬送,他非常痛心。但表面上,刘邦却非常淡定,回到荥阳,基本上没有处理任何将领,甚至连带着部队逃跑的灌婴、乱传战报的夏侯婴都没有处理。刘邦几乎把所有责任自己扛下来了。但是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太喜欢出风头,这都是以前在沛县混江湖的时候养成的毛病。
――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打仗一定要听韩信和话,否则还会吃大亏。
――直到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学会了乖乖听韩信和张良的话,不再轻易自作主张。
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和兴奋,这就是巨大进步,刘邦飞速成长为真正的帝王操盘手。
反观项羽,他聪明绝顶、武艺超群、智谋无人能及;
但是驾驭自己方面,他却始终是门外汉!
所以项羽,能驾驭千军万马、能驾驭天下大势、能在瞬间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但是在驾驭自己方面,他没有认识到人类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输就输了吧,没关系!
项羽,咱们的游戏只是刚刚开始,你先得意吧,老哥我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刘邦一边逃亡,一边默默地对自己说着。
他不会放弃,放弃不是真命天子的性格!
再说项羽把大军撒开了花,玩起,龙且在彭城之中清扫汉军残余势力,而项羽和项庄在彭城之外疯狂追击汉军。大战一直杀到天色将暗,汉军基本上都已经逃出视线之外,而联军也作鸟兽散。
魏王豹比较聪明,迅速给项羽递来降书,表示愿意永远追随项王陛下,永不再反叛。
赵国、代王歇、齐国三王等全部都迅速给项羽递来称臣文书,表示愿意永远追随项王陛下,永不再反叛。
秦国的司马欣、等干脆收拾残兵,直接投降楚军,拒绝返回汉中封地,愿意追随项王做一名普通部将,发誓永远不与项王为敌。
刘邦辛苦建立起来的诸侯联军,一日之间土崩瓦解,这令刘邦心痛不已。
项羽留下少量人马,组织彭城子弟打扫战场,缴获武器、战马、物资无数。埋葬尸体的地方血流成河,两千年之后,当地人仍然能隐隐听到古战场的喊杀声,令人不寒而栗。
项羽召集项庄,命令龙且守彭城,自己率领大队铁骑继续向西掠杀,目标直指汉军集结地荥阳,意图再度摧毁汉军。
………………………………
第二百三十七章 项羽何以败
单边的屠杀,继续描写项羽如何杀人已经没有意义,史书上的精辟记载可见当时惨烈之状。《史记》原文如下:“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彊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
楚军将联军包围在谷水、泗水(今江苏徐州西),斩杀十余万人,接着南追溃敌至灵璧(今安徽淮北市北)以东的睢水之上,又歼灭十余万,睢水为之下流。联军被楚军紧围三重。从彭城附近,一直杀到睢水断流,总计斩杀汉军及诸侯大军三十万余人,此外十万余诸侯军队投降;汉军狼狈逃窜,仅剩十万余散兵西撤回荥阳一线。
彭城大战,对于项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史家有两种说法——
a、巧合论:这种观点认为,项羽原本是被忽悠去攻打齐国,没有料到刘邦进军会如此神速,后来彭城失陷之后着急了,突然出奇计,十万火急杀回彭城。碰巧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大搞庆功宴,于是借势发动攻击,这才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骑兵对步兵的千古大屠杀!以三万铁骑击败五十六万步兵,最终斩杀三十余万敌军!
这种观点显然太扯:两元钱抽奖中五百万必然是巧合,但是以三万人马击败五十万步兵,这种事如果也能像中彩票大奖一样巧合,世界上就没有天理了。
所以,“巧合论”一般是亲刘邦的观点,大多会认为刘邦输得冤,只是输在大意上。其实,从其后刘邦与项羽的大战来看,刘邦基本上没赢过,不管刘邦带多少兵,最后的结果都是输。这些战斗数据再次显示,这不是巧合,而是实力的差距。
b、阴谋论:这种观点认为,项羽从一开始攻打齐国就是假象。项羽从分封诸侯开始,就早已经在筹划群雄争霸的局面,这一年中,项羽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在加紧招募和操练军兵。从咸阳回来时的两万多残兵,到彭城大战时,项羽已经有二十多万铁杆部队,这就是证明。其实这时刘邦的基本部队并没有项羽多,只是刘邦在三秦人缘太好,攻占关中之后,大旗一招,参军人数火线爆增;加上临时加盟的五国诸侯部队,这才凑够五十六万大军。项羽的三万铁骑,则是在巨鹿大战时的精锐,加上重新训练的特种部队,这才形成无敌战斗力。这支部队能屠杀四十五万大秦正规军,眼睛都不带眨的,没有一个怕字;对付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的乌合之众,所以更有心理优势。
张良给项羽的信暴露了目标——“沛公只想收回关中,不会东进。”张良的智商显然出卖了刘邦,项羽放在关中,其意图就是限制刘邦入秦;但刘邦困住,要陷于死地,这本身就触犯了项羽的龙颜。项羽怎么可能不去救?项羽又怎么可能放任刘邦收复关中?当时齐国只是田荣造反,并未曾进攻楚国,也并未对楚国构成威胁!这些信息显示,项羽早就料到刘邦会进攻彭城,而这才是刘邦几乎兵不血刃,就能够长驱直入、攻战彭城的原因。刘邦中了项羽的——!
事实上,项羽斩帅夺印、杀王离、降、鸿门宴、咸阳屠城到分封诸侯,一个小小楚军将领能够在短短五个月称霸天下,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情况下,仅靠运气根本不可能。所以,无论是刘邦、张良还是韩信,都不可能蠢到认为项羽的成功,只是巧合!因为这种运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人能做到。
项羽的智商高到什么程度?
是范增的大约五倍,是张良的大约三倍,是刘邦的大约一倍,只有韩信勉强能与项羽相当,吃亏在韩信长期潜伏在项羽身边,对项羽太了解,所以才最终惨败。
那项羽又为什么会败呢?
项羽的失败是因为情商太低。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斩于马下
刘邦的情商大约是项羽的十倍,张良的情商是项羽的五倍,范增的情商是项羽的一倍,只有韩信的情商勉强能与项羽相当,所以韩信和项羽最终都死在刘邦手下。
这些数据告诉大家,智商固然重要、武功固然重要,但情商还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刘邦的情商是怎样炼成的呢?
这些人中,刘邦的年纪比较大;刘邦遭遇过的坎坷比较多;刘邦的出生最坎坷;刘邦泡过的妞最多;刘邦最知道怎么结交朋友;刘邦最懂得如何驾驭自己……
大概是这样!
但是在这里,我们的重点仍然不在于分析和刻画刘邦这个角色。
我们需要对项羽在这场战争中的用兵方法进行剖析,项羽的兵法究竟有什么特色?他究竟是不是一代战神?他的兵法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思考?
有一个超级秘密,几乎史家都没有重视,也很少有学者了解到这个事情。项羽留下过一页兵法,这页兵法极其珍贵,名字就叫,里面的用兵主题很简单
――“轻袭突进、腹背包抄!”
这套兵法被后代战神发扬光大,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最善用八千铁骑千里奔袭,骑兵战法尽得项羽真传。
――“轻袭突进、腹背包抄!”这套战法的精髓就是快如闪电、猛如雄鹰!以战养战、尽杀降敌!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由于杀戮过重,英年早逝,无疾而终!
这套兵法被千古战神继续传承,元朝成吉思汗铁木真,在蒙古草原之上,观察鹰击长空、群狼捕猎而自成战法体系,竟然和项羽的战法如出一辙。
――“轻袭突进、腹背包抄!”这套战法的精髓就是快如闪电、猛如雄鹰!成吉思汗以五万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大陆,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而且这个帝国竟然统治欧亚大陆一百余年!成吉思汗杀业远超项羽、霍去病,不过,成吉思汗竟然以其超级强硬的体魄,硬是活到七十余岁。
――“轻袭突进、腹背包抄!”这套战法到近代又被希特勒掌握,希特勒用摩托兵、坦克兵和空军代替了传统的骑兵,以“轻袭突进”为理论基础,发明“闪电战”!强调进攻快如闪电、猛如雄鹰!希特勒用数年时间几乎统治整个欧洲,仅有英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得以幸免。
项羽在彭城之战中,拥有大战略、大视野、大手笔和大胆魄,可以说这是任何朝代的名将都梦寐以求的一场胜利。在巨鹿围城六个月之久,就是想等诸侯大军会齐,然后将其一齐歼灭。而项羽则以彭城为诱饵,实现了将反楚诸侯全部诱集、全线击溃的战略!
可以说,这场战争从刘邦进入三秦、包围,项羽就开始在策划。
项羽制造了一系列假象,刻意让刘邦以为自己轻敌,而实际上真正轻敌的是刘邦自己。
为什么说刘邦轻敌?一场关乎五十六万人性命的旷古大战,刘邦竟然不让自己的大将军韩信指挥,而把韩信留在和老章同学练习攻防大战!什么叫越权指挥?什么叫外行指挥内行?什么叫不信任?
换言之,即使韩信帮刘邦轻松搞定三秦,但在骨子里,刘邦压根没相信过韩信;只不过刘邦太善于表演,搞得韩信一直认为刘邦真的很相信自己。所以,我们的评价是韩信的情商约等于项羽……
根据刘邦的经验,有张良就够了,打咸阳的时候,两个人一路忽悠,很快就兵不血刃占领了咸阳,赢得了咸阳百姓的拥护。这一次,打楚国的时候,两个人又一路忽悠,很快就兵不血刃占领了彭城,差一点赢得了彭城百姓的拥护。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对手,已经从秦王变成了一代战神项羽!
看着汉军兵不血刃地一路疾进,项羽一直在偷着乐,好大一条鱼,终于入网了!美餐啊!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项羽,就是要把自己的速度发挥到极致!
只有快,才能在二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之中占据主动;只有快,才能将最强的敌人在不经意间悄然斩于马下!
………………………………
第二百三十九章 真正的高手
查《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形势家”之属有“《项王》一篇。”班固自注:“名籍。”“项王”且“名籍”,出自汉代人的笔下,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项羽。这一记载说明,项羽不但熟知兵法,且有著作传于后世。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共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四类。《汉书艺文志》对“兵权谋家”的概括是:“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对“兵形势家”的概括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对“兵阴阳家”的概括是:“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对“兵技巧家”的概括是:“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汉书艺文志》所载皆当时的皇家藏书。从上述记载来看,有关兵书的部分,乃经汉初的张良、韩信整理,后在武帝及成帝时,经当时中央主管军政的官员校理,源流叙述如此清楚,当无错讹。据上述可知,项羽有关“兵形势”方面著作的真实性应无疑问。细读《史记》,可知太史公本意,绝非言项王之不学,言其个性而已。以“学剑”而言,据《项羽本纪》所载,项羽在末路之际,犹“溃围,斩将,刈旗”,三次挫败汉军、大显神威。以此观之,其少时岂为“学剑不成”之人?
分析这么多,主要是想揭示一个真相――
项羽的连串胜利绝非偶然和巧合。
项羽是刘邦一生最可怕的敌人,也是最不可轻视的敌人!
刘邦怎么才能战胜项羽呢?继续靠忽悠吗?显然是不行了!
真的带兵和项羽打吗?肯定也是不行了!这一战汉军精锐尽失,元气大伤,虽然还没有动到根本,但短时间内肯定只能转攻为守了!
张良还有什么奇计反败为胜?韩信又究竟如何才能战败项羽晋级为真正的战神?
范增究竟是如何被项羽气走的?项羽在形势大好之下,又如何会渐渐失去锐气?直至最终身败名裂、失去天下?
彭城之战结束后,天下形势出现逆转。
刘邦的残兵退往、荥阳、南阳一线向西,而整个东部大面积疆域都被楚国占有。不过,幸亏刘邦早就留有一手,他在率军出武关攻掠楚地之初,就在荥阳、一带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准备将这里作为进攻楚国的根据地。只是,没料到楚国那么不经打,楚将一打就跑,楚地几乎兵不血刃就被占领光了。
直到此时,他才感觉到凡事多做准备是正确的。
残兵败将们逃到荥阳,高墙坚城,兵精粮足,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
可是,讨厌的项羽,就像跟屁虫一样,片刻不让汉军安宁。汉军刚到荥阳城没多久,项羽的骑兵队就追杀到了,汉军坚守不出,楚军由于都是骑兵,缺少攻城器械,只能在荥阳城下叫骂。无奈汉军实在不敢轻易出来打,所以,项羽只能紧急征调刚刚从齐国归来的钟离昧步兵部队,准备在荥阳城下打攻坚战。
刘邦从夏邑逃到荥阳,看到形势紧急,而手下一时没有大将,非常着急,求贤若渴。他扶着马鞍,没来得及下马就大声喝问:“各位兄弟,我准备把关东的地方捐出来封赏给诸将,谁能与我一起建功立业?”
诸将莫敢应者,都知道潼关以东那是项羽的地盘,打不过项羽,封了也等于白封。
这时,张良站出来了,这哥们倒是跑得挺快,他没有跟刘邦一道跑,不过,从他刺杀秦王开始,他的逃跑之术就是闻名的。韩王成被杀,他顺利逃跑回归汉营;彭城之战大败,他依旧顺利逃跑,毫发无损,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
第三百四十章 孤军奋战
张良大声回答道:“我推荐三个人,可以帮助您反败为胜,平定天下,轻松搞定楚国!”
刘邦一看是张良,有点不爽,前次合五诸侯之兵,草率进攻楚国,就是张良的馊主意,好在两人相识时间长,知道张良肚子里还是有真东西。便皱眉问道:“子房所说何人,快快道来!”
张良看出刘邦的心情不爽,便很实在地回答道:“九江王英布,楚国第一骁勇大将,这次彭城大战与项羽有矛盾,可以争取过来。游击将军彭越这次与齐王田荣一起造反,项羽正恨他恨得牙疼,可以紧急召他来助阵。而咱们汉军之中,最能打仗的莫过于韩信,可以独当一面,前次没有带他入楚是巨大损失啊!把关东土地捐赠给这三人,灭项羽小菜一碟!”
刘邦静下来,仔细一想,当今世界,除项羽、之外,也就这三个人最能打仗了。韩信不是问题,自己一纸调令就可以;彭越和自己是老朋友,当初西征咸阳的时候,彭越就和自己一同打过几场游击战,虽然战果一般,但交情不错。至于英布,嘿嘿,这回中了老子的招,已经和项羽闹翻,项羽最恨背叛过自己的人,只需要在项羽面前使人挑唆一下,英布就再也回不去了。
但是,计划容易,眼前的局势却不好解决。
好在,刘邦毕竟从沛县起兵到现在,怎么算也带过七八年兵了,临阵不乱、处变不惊这点基本素质还是有的。现在项羽在城外叫,一时打不进来;刘邦有机会仔细动脑子想。很快,老刘想出一套稳定局势的方法:
第一、派临时组建一支骑兵,阻击项羽的骑兵,与项羽周旋。
第二、派王陵守丰县,同时与楚军打游击战,不停骚扰楚军身后。
第三、派曹参、灌婴攻占,威胁楚军侧翼。同时任命灌婴为中大夫,组建汉朝第一支正规骑兵部队。
第四、加封韩信为汉军总指挥官,命令韩信火速从到荥阳督战。
这里面有两个人极有意思。
灌婴我们前面讲过,彭城大战负重要责任的家伙,身为城外三十余万大军的临时负责人,竟然刚出事就逃走,跑得比谁都快。刘邦竟然嘉奖了他,并且给他组建正规骑兵的特权。这个原因简单,灌婴是刘邦的嫡系,不论发生什么事,刘邦都会信任他,他俩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
另外一个人王陵更有意思,王陵原是项羽手下大将,刘邦入川时,王陵竟然偷偷溜走,死活跟着刘邦打天下。项羽回到彭城发现了这个事,非常气愤,派人把王陵的母亲抓起来,威胁王陵投降。后来,王陵来见母亲,谁知王陵之母竟然为了避免王陵归楚,自刎而死!王陵伤心欲绝,更加铁了心追随刘邦,成为刘邦的铁杆粉丝。项羽暴怒,干了一件丧失理智的疯狂之事,他把王陵母亲的尸体放在大铁锅里煮了!
煮刑,这是项羽首创;煮尸,更是千古以来只有项羽干过。而且是煮一个老妇人,这件事令项羽名声扫地,但项羽自己感觉很好,随后还不断发明新的刑罚,超乎人类想象。
韩信则来得很神速,原因是他一听说刘邦兵不血刃攻战彭城,就猜出这回老刘要玩完了,所以再也顾不得和玩攻防游戏,他安排周勃困住,自己率领一支轻骑十万火急奔赴荥阳前线。这时已经独自困守一年之久,早就是油尽灯枯,最重要的是他的部队与世隔绝,外面发生什么根本不知道。所以,你让往外攻,他是断断不可能的;他只能静静地守住城池,等待项羽的部队前来救援。
韩信走得很轻松,基本没有遇到麻烦,顺利来到荥阳并进了城。
不过,到了荥阳附近,项羽的部队却意外遇到麻烦。事情是这样的,项羽率领大部队来到荥阳,准备不顾成本将荥阳拿下,他派正规步兵队准备从南侧正面攻击;派出两支骑兵,从东侧和北侧绕击荥阳,试图切断荥阳与外界的联系,陷荥阳为孤军。
………………………………
第三百四十一章 防守大师
可惜,项羽派出的两支骑兵,还沉浸在疯狂追杀的快乐之中。这一次,项羽的骑兵遭遇了刚刚组建不久的灌婴骑兵。令项军意外的是,这一次,汉军竟然没有望风而逃,竟然敢正面逆袭,为首的将领看起来还很勇猛。灌婴实在不好意思逃了,都输成这样,汉王竟然还给自己封了官,还给自己一支最强大的军队!灌婴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人有时候面子比生命更重要!这一次,灌婴一马当先,其实汉军之中,论武功,要说第一,灌婴至少也能排个第二,所以,灌婴发起飙猛,项羽又不在这支骑兵中,汉军竟然无人能敌;很快,项羽派出偷袭的部队遭遇了沉重打击,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